《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意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3)学会感恩,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合作探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通过课文表达的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作者的思路。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选择一篇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进行分析点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课文,使学生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期望和关爱,学会欣赏和理解父母的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孩子们的期望和关爱。

2.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父母的爱,学会珍惜和感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谈话方式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节选)》,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期望和关爱。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讨论如何理解父母的爱,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爱,学会珍惜和感恩。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进行情感体验。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母爱的感悟文章。

2. 回家后,给父母一个拥抱,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会珍惜和感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学生的文章和情感表达进行评价。

3. 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一位家长来课堂,分享他们养育孩子的心得和感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父母的爱。

2. 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让学生体验父母的爱。

《给我的孩子们》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初三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1)培养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提高写作水平,学会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

3.情感目标(1)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

(2)培养关爱家人、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收到过父母、长辈的来信?他们给你们写了些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这是一位父亲写给他的孩子们的信,让我们看看他都写了些什么。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作者对孩子们成长的期望。

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了解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和教育方法。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和教育方法。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分析课文写作特色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的语言风格,如简洁、生动、真挚等。

3.分析课文的结构安排,如总分总的结构。

三、写作实践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本文的写作特色,进行写作实践。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给我的孩子们》一文的写作特色,并进行了写作实践。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家人的作文。

一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

一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小学美术教案第一册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教材分析:本课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同学之间彼此都有想相互认识一下的愿望。

所以,本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未来发展,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激发兴趣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撕、剪、贴、画、说、看、玩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使之通过学习活动能用自己喜爱的媒体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大胆地向同学介绍自己和作品。

因而,本次学习活动,既是一次艺术认识创造的活动,又是一次同学、师生之间的认识交流、增进情感的活动。

教材通过文字和图片提示的制作方法及学生活动方式,旨在突出如何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使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2.运用学习的方法欣赏作品。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欣赏方法教学难点:思维发散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成为小学生了。

在小学里你们将学习很多的知识,其中就有我们今天学习的美术。

在美术课上老师将教你们如何观察事物,如何欣赏美的事物(作品),如何表现事物(创造作品),如何使用画笔、剪刀等美术工具,使你们运用学习到的美术知识,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和灵活的双手,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今天,老师首先教你们如何欣赏美术作品好吗!欣赏方法初读作品:观察作品画了些什么,了解作品表面所反映出的东西,如:画的是人、风景还是动物等等。

再读作品:通过观察作品,回想、联想生活中自己的体验、经验等,寻找共鸣与差异。

细读作品:观察分析、琢磨作者运用了那些技巧、技法、材料(纸张、画布、颜料……)精读作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表现这些事物,与生活、时代背景相联系,对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的判断,你自己是赞同还是反对,弄清自己欣赏、赞赏什么?反对、批评什么?评价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好与坏、成与败、是与非进行评说。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案概述这是一份针对我的孩子们的教案,旨在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全面的发展。

通过本教案,我将引导他们了解自我、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们了解自我,包括个人优势、劣势和兴趣爱好。

2.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了解自我- 让孩子们完成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姓名、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

- 引导孩子们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和领域。

2. 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载孩子们参观图书馆或者博物馆,让他们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 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团,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 引导孩子们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促进全面发展- 组织孩子们进行思维训练,如解决问题、开展辩论等,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 进行团队活动,如分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安排讲座或者社区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社会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培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时、尊重他人等。

- 引导孩子们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慈善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个案分析法:通过了解每个孩子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爱好,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情境设置,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4. 案例教学法:引用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运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步骤1. 了解自我- 让孩子们完成自我介绍。

-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孩子们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给我的孩子们》

《给我的孩子们》

《给我的孩子们》亲爱的孩子们,写下这封信的时候,我不禁感慨万分,心中涌动着无尽的爱和思念。

我的宝贝们,你们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是我存在的意义和动力。

我希望通过这封信,能够给你们传递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真谛。

首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你们是独一无二的。

无论在哪里、在什么环境中,你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不要过度依赖外界的评判和标准,而是要坚持做真正的自己。

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

相信我,只有当你们拥有自信、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真正获得快乐和满足。

其次,我希望你们能够懂得感恩。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而你们有幸拥有温暖的家庭和爱护的父母。

不要忘记,还有许多人生活在困境中、缺少基本的生活条件。

要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用心感受身边的温暖。

记住,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来之不易。

再者,我希望你们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定地面对。

生活的道路上,难免会有曲折和坎坷,但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到达终点。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困难是磨练,相信失败是教训。

只要不放弃,逆境就会成为你们成长的踏脚石,使你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最后,我希望你们能够传递爱和善意。

世界需要更多的爱,而你们可以成为爱的传递者。

关心他人,帮助有需要的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用心倾听他人的需求,给予真挚的关怀和支持。

只有懂得关爱他人,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爱的力量。

我的宝贝们,我深知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和挑战,但我相信你们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机会。

请相信自己,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悔的回忆。

我会一直陪伴在你们身边,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决定和努力。

愿你们永远健康、快乐和勇敢前行!爸爸/妈妈亲爱的孩子们,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父母,我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重要的信念和生活指导,让你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首先,我想说的是,要珍惜时间和机会。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每一天都是宝贵的。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做到高效地安排自己的日程。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观念
持续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反思实践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
关注前沿
了解教育领域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交流
01
参加教研活动
定期参加学校或学科组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事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重点
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文章中的关键句型和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 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文章中的家庭教育观念;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方法选择及实施过程
教学方法选择
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实践操作为主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分组并安排活动时间和地点。在活动过程 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达成。同时,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03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 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入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 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
讲解课文,理解文意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讲解内容
教师讲解课文的背景、作 者、主要内容等,帮助学 生理解文意。
分析人物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 物形象,探讨人物的性格 特点和内心世界。
分组讨论,深入探究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课文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隐含意图。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对《给我的孩子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提问:你们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印象深刻?为什么?2.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隐含意图。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四、作业布置1. 请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2. 请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类似课文中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给我的孩子们》,通过讲解和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探讨了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隐含意图。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类似课文中的现象的分析和评价。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阅读公开课讲课卷正式资料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阅读公开课讲课卷正式资料

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品析耒阳市上架中学李炎华教学目标:1、明确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2、品味语句,掌握答题技巧及格式。

教学重点难点:找准角度,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散文常常具有优美的语言,阅读散文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但是如果要品析散文的语言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以至于许多同学都向老师抱怨:散文阅读太难了,我总是不能打高分。

今天老师将会带领大家一起寻找赏析散文语言的窍门,突破难点.大家想不想学呀?(打开灯片1并板书: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评析)。

二、考标解读指导导入2、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考考点(打开灯片2:考标解读)1、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2、体验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导入3、下面我们从常见题型,找答题角度。

前面我们已经把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上了,并且要求同学完成,不知道同学们完成了没有?三、直击中考或中考仿真题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把2017年衡阳市中考题《给儿子打印象分》中的这个题目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这句话该如何赏析:(打开灯片3、直击中考1)1、“这个当儿子的,聒噪的很,插不上话,急得挠头抓耳,满脸青春痘簌簌往下掉。

”这句话中的“挠头抓耳”用得好,好在哪里?(2017年衡阳市中考题《给儿子打印象分》)我们遇到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赏析题时,我们应当学会找对角度,来赏析其内容或情感。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凡是写人的文章,多半与人物形象有关。

所以我们就要学会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分析人物形象或心理。

好,老师请一个同学回答一下你的答案。

(指名回答并做适当评价)老师这里有一个参考答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是怎么作答的,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与自己的答案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①“挠头抓耳”运用了动作描写,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因插不上话时,不知所措的神态及焦急不安的心理。

)从这个中考散文阅读赏析题,可以看出:原来我们在赏析散文语句时可以从用词精炼,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进行答题,板书:用词精炼,富有表现力2、同样的题目也出现在2017年四川南充中考题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打开灯片4,直击中考2),老师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该如何作答。

部编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说课稿

部编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说课稿

部编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理解文中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

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三、说教学过程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会嵌在天空中。

” ————鲁迅我们来学习丰子恺是怎么样来写他的孩子们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3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7)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性格第一层(1)想到孩子们不可能理解自己的话而悲哀第二层(2——7)对照成人世界的各种毛病,写孩子们的率真、真情第二部分(8——11)抒发失去了童真的悲哀三、自主合作、展示1、总结文中描述的孩子们具有哪些特点,又是如何将它们与成人世界对照的?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

2、作者将儿童与成人这样一一对比的用意是什么?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二、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研读第一段讨论: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个词来概括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的主要感情?并说明为什么这两个词可以概括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避免的逐步丧失率真、自然的天性的极大的悲哀。

研读第八——十一段讨论:1、为什么说孩子们抱怨,“我”倒喜欢,孩子们感谢,我倒悲哀呢?2、如何理解作者在第九段中提及的“真生活”的含义。

3、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画集所做的序,在这画集里他描绘了孩子们的童真,但在第十一段他却说“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为何说是“痴心“?4、这样充溢着童真童趣的文章,作者却以“何等悲哀”结束全文,说说“悲哀”的含义。

三、总结全文本文以亲切自然,毫无矫饰的语言,描述了童真的世界,赞美了孩子至真至美的天性,并对照以成人世界的种种弊病,表现出对世俗磨灭儿童天性的极大哀痛,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风气和教育弊端的否定。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导语】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段的应⽤,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设计⽽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忧考⽹⼩编整理了部编本⼩学⼀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天地⼈ 设计说明 《语⽂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要想让学⽣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

然⽽,刚⼊校园,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

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课前准备 1.⽣字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做字卡。

(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认识"天、地、⼈" 1.互动活动⼀: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师说举起右⼿,你们就举起左⼿。

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吗? 2.互动活动⼆: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我们⽣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

(板书"⼈")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来说,游戏是最能⾛近其⼼灵的,因为每个孩⼦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标,让孩⼦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进学习⽬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的效果。

⼆、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理念。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孩子的热爱和关注,提升家庭观念。

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文章的基本内容。

作者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理念。

2.2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的深层次意义和隐喻的理解。

对作者教育理念的批判性思考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2 互动讨论法学生之间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教育理念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教育理念进行分析和解剖。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家庭、孩子的关注和思考。

4.2 讲解与解读教师对文章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思考和笔记。

4.3 分组讨论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4.4 批判性思考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教育理念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

学生完成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估。

5.2 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关于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更多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话题。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把握作者对孩子们的真情实感。

学会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语言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挚爱,唤起学生对童真童趣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率真、自然的天性的赞美和对成人世界虚伪、功利的批判。

品味文中富有童趣和哲理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童真失落的悲哀和无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孩子们嬉戏玩耍的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然后提问:“在你们的童年里,有哪些让你们难忘的事情?”从而引出课题《给我的孩子们》。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作者丰子恺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艺术风格,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和多音字。

4、再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章主要描写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率真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对成人世界的虚伪和功利进行了批判,流露出对童真失落的悲哀和无奈。

5、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孩子们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说说这些语句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特点。

示例:“瞻瞻!你尤其可佩服。

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

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

”这句话通过对瞻瞻因小事而大哭的描写,表现了他的率真和全身心投入。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朗读和模仿,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视,增强家庭观念。

培养学生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理解和关心,倡导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2.1 词汇和句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如“给我的孩子们”、“成长的烦恼”等。

2.2 课文理解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对文中的孩子们和家庭关系进行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深层含义: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关心和期望,以及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提高朗读技巧,模仿文中的语气和情感,表达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4.1 课文文本:准备《给我的孩子们》的课文文本,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4.2 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材料,如图片、视频等,以便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作者的意图。

5.3 词汇和句子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子。

5.4 朗读和模仿: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模仿文中的语气和情感,表达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交流和合作。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和反思,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看法和体会,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家庭和亲情的文学作品,如《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故事》等,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1.1.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1.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1.2.3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1.2.4 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课前准备:提前给学生发放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要求学生预习。

2.1.2 课堂导入:介绍作者背景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3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2.1.4 分析与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学生进行讨论。

2.1.5 主题探讨:学生分享对课文主题思想和情感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2.1.6 写作技巧讲解:老师讲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1.7 总结与反馈: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2 教学方法2.2.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2.2.2 互动讨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2.3 写作练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3.1.1 课文《给我的孩子们》文本。

3.1.2 作者相关背景资料。

3.1.3 教学多媒体课件。

3.2 教学材料3.2.1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3.2.2 课文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1.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1.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

(2)分析并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期望。

(3)了解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教育的重视。

(2)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和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激发学生对成长的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分析作者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期望。

(3)掌握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孩子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期望。

(2)分析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阅读并理解《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文章解析、讨论问题等。

(3)制定教学计划和时间表。

2. 学生准备:(1)预习《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

(2)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对家庭、亲情和教育的理解。

(2)提问学生对成长的思考和期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给我的孩子们(节选)》这篇文章。

(2)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期望。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学生分享对家庭、亲情和教育的理解和思考。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家庭关系。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涉及的社会现象和家庭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

(2)评估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3. 课程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2)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工作进行反馈和调整。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

(2)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分享分析心得。

2.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作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新部编本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十课《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给我的孩子们》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课,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

主要寄托了对儿童的热爱,并对儿童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了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让学生理解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复杂感情,并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目
1、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2、体会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能力目标:、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领会“真”是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珍惜美好的童年。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多媒体创设情境,围绕诵读、抓事件,研读赏析,让学生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读研结合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十课《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给我的孩子们》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课,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

主要寄托了对儿童的热爱,并对儿童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了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让学生理解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复杂感情,并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目
1、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2、体会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能力目标:、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领会“真”是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珍惜美好的童年。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
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多媒体创设情境,围绕诵读、抓事件,研读赏析,让学生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读研结合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2)文中除了写了很多表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
趣事,还写了什么?
(3).哪些段落抒发了这种失去童真的悲哀呢?
导致人们失去童真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10—15分钟)
(一)了解作者,初读课文
1、首先请同学们齐读147页的注释①,谁能说你从
注释①中搜集到了的有关作者的名、地、时、评、作的信息?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边读边完成下列任务:
①圈划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思考其意思;
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丰子恺本文的意思;
③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并向全家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

(二)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情况:
1、学习下列生字后,齐读256页词语表中词语。

①憧(ch mg)憬(j ing):向往。

②龌(w c)龊(chu © :不干净,脏。

③考(k co)妣(b i):(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④戋刂(chan )袜(w 0 :只穿着袜子着地,戋刂,
n 、」人*
只,光着。

⑤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精力。

2、同学通过阅读本文,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冋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解决。

把同学提出的问题分类,交给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启发、点拨,弓I导学生从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中寻找依据,解决问题)
3、听音频范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四人小组合作,;
1、作者在文中倾诉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提示:从首尾部分探讨)
2、这则序言分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一(1—7):写孩子们真率、自然的天性。

二(8—11):抒发失去童真的悲哀。

(二)研读、赏析课文
1、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自学指导:自由速览课文(2 —7)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5分钟后展示学习成果。

)1、找出并概括文中三个孩子天真可爱的趣事。

2、写这些事是要表达作者哪一种情感?这些事都表现孩子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在这一部分里,作者是如何看待成人的生活与孩子们的生活的?
3、小结质疑
自学,完成导
学案中的
学生动手标
注生字读音
展示学习成

小组合作,读
听评训练
学生动手动
脑,合作学
习,代表发
言,其他同学
听取并及时补

听配音朗读
思考、小结知

倾听、思考
小结概括文
章内容的方

倾听、思考
神,明确学习目

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初步感知
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阅读感
悟能力
对比自己所做的
批注,矫正思维
偏差
小组互读互评,
共同提高
训练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培养
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小结所学知
识,深化学生的
认知水平
掌握概括课文内
容的方法
师生共同小结,
领会文章主旨
瞻瞻裁书
阿宝:阿宝刬袜软软•软软弄直率、自然、热情、富有想象力。

要表达出作者对孩子们这种生活的憧憬(向往)。

总结:作者通过对日常小事的叙述和描与,表现了本文的
主题之一一一对孩子的喜爱,对儿童世界“真” 本性的憧憬在作者眼中,孩子们的表现是“出肝相示”的,而在人世间,在成人世界里,有的只是俗务,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彻底的真实和纯洁”。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 —10分钟)
5、写这些内容又是为了说明什么,要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
讨论点回答:是为了说明孩子们有一天会失去童真,表达了自己的悲哀,对成人做法的不满。

6作者抒发悲哀之情,不是孤立的,他让读者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大人们和孩子们的世界真是天差地别!这是什么手法?(对比。


(四、归纳小结,学用延展(8—10分钟)
(1)在大人的眼里,也许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那么你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变成一个“懂事”的成人吗?(2)说一段你童年的快乐事
小结
板书设计:]
憧憬一一孩子们真
(对比)J 5对孩悲哀大人们伪
子们的憧憬喜
对成人世界虚伪的悲哀回答、批注
配合教师小结
所学知识完成
拓展阅读中的
相关练习
再读课文,提
出质疑
讨论、交流、
明确
交流、感悟
回答、展示学
习成果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教给学生概括的方

训练学生再次质疑
的能力
训练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结,形成知
识体系,便于记忆
巩固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