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授课课件(共24张PPT)
魏 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 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吴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 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 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渊(十六国时期前赵创建者,匈奴贵族)以汉高祖 (刘邦)、世祖(刘秀)、昭烈(刘备)为三祖,太 祖,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
——《资治通鉴》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幼而聪悟好学,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 《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 怀诗》百余篇,赋诗五十余篇。
——《晋书·刘聪载记》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 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 上有政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 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进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军事征服立身的北朝异族政权,在接连开启了封建化进程后,无疑比偏安 的南方更具有政治复兴的动量,帝国以北朝为“出口”而走向隋唐盛世。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新生的希望在北朝,隋唐继承北周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OPTION 01
割据混战 南北对立 政权更迭 门阀政治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1张PPT)
课程导入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混战、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长安、洛阳、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这一时期大片文明被毁,许多发达的地区竟变成洪荒的原野; 这一时期人口大面积锐减,录得数字还不到汉代盛世的三分之 一……
同学们,这是历史上哪个时期呢?
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 拓跋焘统一 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 国以来分裂 割据的局面。
孝文帝即位后的16年中,就发生 了29次农民起义……北魏前期,吏治 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 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 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 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 问题。
【课堂练习】
1、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
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
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答案:C
【课堂练习】
2、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历史 史料 解实 释证
促进洛阳的繁荣 推动北魏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交融 缓解了民族矛盾
为隋唐的统一和 强盛奠定了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
4.北朝及其结束
⑴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 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⑵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 势,灭掉北齐。 ⑶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 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混战、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长安、洛阳、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这一时期大片文明被毁,许多发达的地区竟变成洪荒的原野; 这一时期人口大面积锐减,录得数字还不到汉代盛世的三分之 一……
同学们,这是历史上哪个时期呢?
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 拓跋焘统一 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 国以来分裂 割据的局面。
孝文帝即位后的16年中,就发生 了29次农民起义……北魏前期,吏治 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 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 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 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 问题。
【课堂练习】
1、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
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
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答案:C
【课堂练习】
2、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历史 史料 解实 释证
促进洛阳的繁荣 推动北魏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交融 缓解了民族矛盾
为隋唐的统一和 强盛奠定了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
4.北朝及其结束
⑴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 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⑵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 势,灭掉北齐。 ⑶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 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通史复习魏晋南北朝PPT课件
.
28
《女史箴图》绢本 设色 24×248公分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女史箴》西晋 张华的一篇文章。
女史,指的是官名,她是掌管皇后礼仪、 史书典籍的官员。“箴”是一种讽谏规 劝的文体。《女史箴》其实是一篇规定 了各种封建女德规范的读本。张华原为 讥讽贾后专权而作。顾恺之根据这篇文 章创作出《女史箴图》。
同?这说明了什么?
.
35
大同(平城)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大佛,一般是唇厚、
鼻高、目长、颐丰、肩宽,有雄健气概。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大佛,变得温和可亲。
上述现象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无联系?
有联系,龙门石窟的大佛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变得 温和可亲。这是孝文帝改革,. 接受汉族文化的结果。 36
绘画艺术:士大夫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 画理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 神赋图》等,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 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特点:①绘画理论的总结 ②“以形写神” ③文人画出现④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历史原因:“魏晋风度”,注重个性。
.
27
汉代画家地位不高,无论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家,姓名都少有流 传。魏晋以下,出身于士大夫集团的专业画家登上画坛,代表人物 为“六朝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杰”当中,仅顾恺 之有作品摹本传世。
.
18
⑶、佛教盛行的危害
①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 削压迫,安于现状。 ②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社会 财富。 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 争夺劳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
19
3、反佛斗争
⑴、思想理论上反佛
①代表人物:范缜,南朝齐梁之际杰出的思想家。 ②著作:《神灭论》 ③思想:针对佛教形神分离、形亡神不灭的观点,提 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存神存,体亡神灭。 ④意义:是我国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共22张PPT)
1.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前提 2.民族融合趋势的出现 3.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 4.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 改革的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落后状态,促进社会发展。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1)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土地 3)内容 国家 农民 租税、徭役和兵役 4)影响A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B吸引农民定居农耕,加速了封建化 进程 C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 (581-907年) 时 间
总体 特征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 要发展时期。
政 治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阶 段 特 征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 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③均田制和租庸调 经 制;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 济 势态;⑤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 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民 族 对 外 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①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纳。
3、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严重,影响财政收入, 激化了社会矛盾;
2)内容: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 惩贪污 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 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 3)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为其他改革提供条 件;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 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1)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土地 3)内容 国家 农民 租税、徭役和兵役 4)影响A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B吸引农民定居农耕,加速了封建化 进程 C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 (581-907年) 时 间
总体 特征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 要发展时期。
政 治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阶 段 特 征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 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③均田制和租庸调 经 制;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 济 势态;⑤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 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民 族 对 外 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①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纳。
3、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严重,影响财政收入, 激化了社会矛盾;
2)内容: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 惩贪污 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 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 3)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为其他改革提供条 件;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 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魏晋南北朝PPT课件好看
体现了当时佛教艺术的繁荣。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也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 其雕塑和壁画作品内容丰富、技 艺高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
信仰和文化传统。
建筑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独特 ,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空 间布局和结构美感,同时也融入 了佛教建筑的特点,如塔的造型
和装饰等。
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 术取得了巨大成就,王 羲之的《兰亭序》等。
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 术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 。
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 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对后世的宗教和文化产 生了深远影响。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文化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启示我们要重视文化传承和创 新。
倡导多元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启示我们要倡导多元文化 ,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坚持和平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表明,和平稳定的环境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 的基础,启示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THANKS
长期的斗争和融合。
九品中正制和门阀政治
02
这一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崛起,他们掌握着政治权力,形成了
特殊的门阀政治制度。
民族融合与胡汉冲突
03
随着北方民族的南迁和相互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
冲突也日益凸显。
经济背景
土地制度变革
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经历了从 屯田制到占田制的变革,使得土地所 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
城市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生活逐渐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商业区和市场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同时,城市中的文化、教育、医疗等设施也逐渐完善。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也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 其雕塑和壁画作品内容丰富、技 艺高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
信仰和文化传统。
建筑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独特 ,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空 间布局和结构美感,同时也融入 了佛教建筑的特点,如塔的造型
和装饰等。
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 术取得了巨大成就,王 羲之的《兰亭序》等。
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 术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 。
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 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对后世的宗教和文化产 生了深远影响。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文化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启示我们要重视文化传承和创 新。
倡导多元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启示我们要倡导多元文化 ,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坚持和平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表明,和平稳定的环境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 的基础,启示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THANKS
长期的斗争和融合。
九品中正制和门阀政治
02
这一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崛起,他们掌握着政治权力,形成了
特殊的门阀政治制度。
民族融合与胡汉冲突
03
随着北方民族的南迁和相互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
冲突也日益凸显。
经济背景
土地制度变革
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经历了从 屯田制到占田制的变革,使得土地所 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
城市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生活逐渐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商业区和市场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同时,城市中的文化、教育、医疗等设施也逐渐完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件(共53张ppt)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3.影响: ①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 才能并重。 ②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成为士 族把持政治、保护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出现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的局面,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2)选官制度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士族制度) 九品中正制 (3)门阀士族制度 士族: 士族制度:贵族化的官僚。庶族: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 表现: 形成原因: 演变历程: 评价: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士族制度(士族门阀制度)
1.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
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演变历程
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 血缘 军功 品德 门第 才学
演变趋势
选官标准 选拔方式 主要启示
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以史为鉴
有人说现在的 公务员考试是 对中国古代选 官制度的批判 和继承,对此 应该怎么理解?
吸收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公开公平公正等因素,舍弃其 不合理的因素,增加了合乎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洛阳龙门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北齐《校书图》
敦煌莫高窟420窟壁画摹写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 透。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 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
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
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
二、魏晋南北朝的经济 1.农业 ①耕作技术 ②水利灌溉 ③土地制度:均田制 ④赋税制度:租调制 2.手工业 ①冶铸:灌钢法 ②制瓷:成熟白瓷 3.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1. 思想:三教并存,相互影响,儒学为主流 2. 农学:《齐民要术》 3. 文学:志怪小说 4. 书法:自觉、王羲之 5. 绘画:顾恺之
——马克思
甘肃丁家闸十六国 墓壁画-牛耕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 -牛耕
甘肃丁家闸十六 国墓壁画-耙地
嘉峪关魏晋墓壁 画-耙地
北朝-黄釉绿彩四系罐 北朝-邢窑白釉深腹碗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 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 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 ——沈约《宋书》
从《齐民要术》看北朝历史
《齐民要术》记录东汉以后尤其是北朝时黄河 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广泛,涉及农、林、 牧和部分手工业,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 精耕细作。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 代农业科学著作。 黄河中下游地区: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 农业生产经验:均田租调,耕耙耱 畜牧业技术:少数民族南下,民族融合 手工业技术:灌钢法、成熟白瓷
——《魏书·太祖(拓跋珪)纪》
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 多不能通,故弃其本语,相传教习,谓之国语。
专题03 魏晋南北朝-2022年高考历史精细大一轮复习优质备课课件(中国史)
材料一 佛教进入中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文化第一次接受另一个人 类重要文明的影响,相当程度地改变了自己的文化特质。在佛教进入中国以前,中国 人的信仰,是对神祗的祭祀与对祖先的崇敬。……神祗与祖先的信仰,没有深刻的教 义,对人生种种终极关怀,不足以提供普世超越的解释。来自印度的佛教填补了中国 文化的这一空间,……自此以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始终是儒、道、佛三家激荡, 互相影响的后果。
映了( )
B
A.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B.门阀政治影响谱学发展
C.士族与庶族矛盾的缓和
D.重视选拔真才实学人才
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
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
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
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C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1、屯田制: 是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一 种土地制度。起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 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
2、均田制:
①实施时间: 孝文帝创制,北魏至唐前期推行
②内容:
国家把控制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口分田与永业田),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关于门阀政治的形成:
门阀士族:经济上世代占据大量土地资产、政治上垄断官场仕途的官僚士大夫群体所 组成的特殊权贵集团 寒门(庶族):不属于士族的家族的普通中小地主。
①原因:
历史根源:东汉以来土地兼并、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 皇帝依赖士族的支持 九品中正制
②特点: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建立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 文化上:崇尚清谈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PPT课件
24
与北方相比,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
最重要条件是 A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统治者的政策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25
【名题热身】: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
⑴江南迅速开发 ⑵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⑶士族庄园经济和 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⑷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⑸各民族 经济交流加强
4、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于 ①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②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③导致南方 人观念更新 ④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5、水碓、水磨的主要作用在于 A、谷物加工 B、灌溉提水 C、清除粮食杂物 D、 提高谷物产量
27
6、培育出一年内八次出茧的蚕新品种是 A、蜀汉 B、东吴 C、曹魏 D、东晋 7、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是在 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南北朝
会
经 商业的 济 发展
原因、表现
社会生活 的变化
原因、表现
7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1、发展的主要原因:
(1)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
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最主要的原因
(2)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 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4)自然条件优越
171819 Nhomakorabea20
(2007江苏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 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 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与北方相比,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
最重要条件是 A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统治者的政策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25
【名题热身】: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
⑴江南迅速开发 ⑵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⑶士族庄园经济和 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⑷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⑸各民族 经济交流加强
4、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于 ①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②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③导致南方 人观念更新 ④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5、水碓、水磨的主要作用在于 A、谷物加工 B、灌溉提水 C、清除粮食杂物 D、 提高谷物产量
27
6、培育出一年内八次出茧的蚕新品种是 A、蜀汉 B、东吴 C、曹魏 D、东晋 7、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是在 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南北朝
会
经 商业的 济 发展
原因、表现
社会生活 的变化
原因、表现
7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1、发展的主要原因:
(1)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
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最主要的原因
(2)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 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4)自然条件优越
171819 Nhomakorabea20
(2007江苏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 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 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魏晋南北朝(通史复习课件)
民族间的经济利益冲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民族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也经常发生冲突。这些冲突往往是由于资源争夺、领 土纷争等原因引起的,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紧张和矛盾加剧。
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政策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针对不同的民族制定了一系列政 策。这些政策包括安抚、征服、同化、限制等手段,旨在维 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
民族迁徙与融合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大量人口进行了迁徙。这些迁徙不仅促 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交集和碰撞。
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各民族之间在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包括 物质文化,如服饰、饮食等,还包括精神文化,如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这种文化 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各民族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玄学以老庄思想为基础,探讨宇 宙、人生和政治等问题,对后来 的道教和佛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佛教的传播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 播,对中国文化和宗教产生了重要影 响。
详细描述
佛教的传入带来了新的宗教观念和修 行方式,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 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文学艺术的成就
魏晋南北朝(通史复习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魏晋南北朝概述 •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 •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关系 •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影响
01 魏晋南北朝概述
历史背景
汉末政治腐败和黄巾起义导致东 汉瓦解,形成魏、蜀、吴三国鼎
立的局面。
三国后期,西晋统一全国,但西 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导致 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形成南北朝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民族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也经常发生冲突。这些冲突往往是由于资源争夺、领 土纷争等原因引起的,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紧张和矛盾加剧。
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政策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针对不同的民族制定了一系列政 策。这些政策包括安抚、征服、同化、限制等手段,旨在维 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
民族迁徙与融合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大量人口进行了迁徙。这些迁徙不仅促 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交集和碰撞。
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各民族之间在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包括 物质文化,如服饰、饮食等,还包括精神文化,如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这种文化 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各民族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玄学以老庄思想为基础,探讨宇 宙、人生和政治等问题,对后来 的道教和佛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佛教的传播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 播,对中国文化和宗教产生了重要影 响。
详细描述
佛教的传入带来了新的宗教观念和修 行方式,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 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文学艺术的成就
魏晋南北朝(通史复习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魏晋南北朝概述 •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 •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关系 •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影响
01 魏晋南北朝概述
历史背景
汉末政治腐败和黄巾起义导致东 汉瓦解,形成魏、蜀、吴三国鼎
立的局面。
三国后期,西晋统一全国,但西 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导致 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形成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复习课PPT课件
B中外交往 D经济发展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粮食问题 B、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5、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粮食问题 B、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6、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 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 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 ③两次改革分别有什么重大意义?由此你 得到什么启示?
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
•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 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史实?
桓公最后取得了什么成就?
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务耕织…, 尚军功…
①、材料中的“魏主”是谁?
②、材料提出了什么改革内容?
③、材料中的 “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④、材料反映的事件起了什么作用?
•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 出于黄帝,以土德(称)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 黄中之色,万物之元(首)也,宜改为元氏。诸功 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复姓,皆改之。”
1.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2.时间:220----589 3.特点: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北
方
魏
东
西晋
汉
蜀吴
南
方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隋 朝
南朝
东魏—北齐
北朝: 北魏
西魏—北周
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PPT课件
200年 208年 383年
曹操军队 袁军大败 袁绍军队
为曹操统 一北方奠 定了基础
曹操军队 孙刘联军
曹军大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以 少 胜
多 南方取得暂时
前秦军队 东晋军队
前秦大败
稳定,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 利条件
巨在此鹿以之前历战史上还有哪. 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15
单元总结四
三国
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C)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12.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C)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A )
A、民族融合 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 D、民族矛盾
三
政权分立 两 晋
国
政治
两
南北朝
晋
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南
北
朝
经济—江南地区的开发
时
官渡之战
期
军事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
16
1.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 C)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
2. 一位同学参加《幸运52》节目,有道题目是“三国时的
第一位皇帝是谁”,她应选择的正确答案是(C )
.
19
材料一
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描述江南的:地
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
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
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
常富裕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抓题眼 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与战乱时期南朝的艺术风格不一致, 这鲜明地体现出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找错点“决定”表述不当,仅是“影响”而已;“不可超越”表述 绝对化;“更替”影响“标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高考真题】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 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 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 “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 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均田制: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政府推行的土地分派制度。 东 汉末北方处于战乱,人口南迁,为担保国度钱粮来历,北魏孝 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宣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
2、庄园经济(早期荫附制,中唐后是租佃制)
庄园经济:形成于西汉末期,至东汉时期逐渐 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形式,魏晋形成高潮, 田庄的主体是:豪族、勋臣、贵戚,特点是 “闭门成市”和拥有私人武装。私人武装是造 成东汉末、魏晋南北朝混乱动荡和格局的重要 因素。中唐后演变为租佃制模式下的庄园经济。
2.(2019•“江淮十校”联考)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 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 十几倍,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 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 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 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拓展认知】
士族门阀下的庄园经济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经济,还有屯田制 和均田制,士族门阀控制的占田制和庄园经济。
屯田制:指的是使用士兵和农人垦种北方荒地,以取得队伍抚育 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西汉出现,曹魏鼎盛,西 晋消亡。
占田制,西晋一朝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从占田制的内容看, 它是一种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士族特权的一种土地制度。 其主要精神不在于对官僚士族的特权加以限制,而在于确认和 保护他们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户口的既成事实。
1.山越分布于闽浙等地的山区,处于比较原始的状 态。孙吴政权建立后,山越不纳赋税,并不时出山 掳掠。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 户。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A.将中华文明扩展到江南地区
B.抵御落后民族维护中原文明
C.迟滞了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D [“孙吴政权”本身就是南方政权,故A项错误; “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户” 不属于维护中原文明,故B项错误;材料“将其迁至 平原,纳入郡县编户”是有利于南方民族融合的, 故C项错误;孙权将处于比较原始状态的山越迁至平 原,纳入郡县编户,增加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能 够促进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故D项正确。]
经济的恢复,才出现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体现了封建国家分 北方民歌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反映了
裂
封建国家的分裂,北方战乱频繁
宗教画的流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出
体现了佛教盛行 现、范缜反佛教的《神灭论》,反映了佛教的
盛行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
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
C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 ‘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
‘传’末详述其子孙”体现史学以门阀士族的家传 为重要依据,反映当时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故选C 项。]
4.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 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 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 素是( )
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
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
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
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
B [由材料“远离政治,回避现实”并结合魏晋时期
战争不断,政治黑暗,推知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
素是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为此知识分子对于政治 和现实失望而选择逃避,故选B项;门阀士族垄断仕 途是魏晋政治黑暗的具体表现,故排除A项;材料强 调的是玄学而非佛教,故排除C项;玄学是以《老子》 为研究核心的哲学思潮,故排除D项。]
庄园经济是士族门阀政治的经济基础,士族占 据社会大量田产,利用自身特权逃避赋税徭役, 庄园里的农民忍受着超经济剥削,从事集体劳 作,依附于士族地主。
【高考真题】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 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 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 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 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 作品成就突出。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 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 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 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 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 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 变。
【拓展认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3、评价: 积极: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 消极: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 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门阀士族争高官、 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 量冗员。 4、唐宋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经济上商品货币关 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 宗族的血缘纽带;文化上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使士 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政治上科举制取代九 品中正制,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 特权。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1.政治: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 家大族垄断仕途。
2.经济 (1)农业方面:均田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
受田的农民必须交租调和服役。其性质是封建土地 国有制。
(2)手工业方面: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3.思想文化
(1)思想: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时道教兴 起,冲击了传统儒学,使儒学面临危机。
抓关键词 定时空 快解题 三国(公元220—280年)、两晋(公元266—420年)、南北 显性时空 朝(公元420—589年) 九品中正制、门阀政治、三省体制 耕耙技术、均田制、灌钢法、草市、白瓷 隐性时空 玄学、三教并行、书法自发自觉、《齐民要术》、中 国画、圆周率、《兰亭集序》、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真题导练 命题点:王羲之书法与现实的关系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 “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 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 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3.南方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开发,但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发展的速度明 显加快,你能根据时代特征分析其原因吗?
【参考知识点】 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自然环 境优越;社会稳定,统治者重视并恢复经济; 庄园经济的盛行…… (备注: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大多在战乱 的北方实施,南方士族门阀控制下的庄园经济 盛行)
3.(2019•龙岩质检)《史记》《汉书》的本纪和人物 传大都开门见山,直述人物言行。而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 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这 一变化反映当时( )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B.史书编写体例的革新
C.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
D.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反映的时代特色 科技进步(祖冲之圆周率和《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
体现了江南 就(乐府诗、王羲之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反映了江南的
迅速开发 迅速开发 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
体现民族大 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如北方民歌《敕勒 融合的特色 歌》是对塞外风光的写照。由于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和社会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 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 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 失。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 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 慢。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 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为 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B [世界各地各民族在同时期(6世纪)的农业生产基本 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农
耕经济长期高度繁荣和领先世界都要归功于以精耕 细作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经营模式,故B项正确;曲辕 犁最早出现于唐朝江东地区,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 最早使用焦炭冶铁出现于南宋末年,故D项错误。]
带有封建割据的烙 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艺术在南北方的差
印
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
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
作等
【拓展认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含义: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 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 权,世代为官,等级森严,标榜门第,构成了 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 。门阀政治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重要特征。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 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 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2、原因: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 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抓题眼 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与战乱时期南朝的艺术风格不一致, 这鲜明地体现出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找错点“决定”表述不当,仅是“影响”而已;“不可超越”表述 绝对化;“更替”影响“标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高考真题】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 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 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 “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 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均田制: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政府推行的土地分派制度。 东 汉末北方处于战乱,人口南迁,为担保国度钱粮来历,北魏孝 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宣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
2、庄园经济(早期荫附制,中唐后是租佃制)
庄园经济:形成于西汉末期,至东汉时期逐渐 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形式,魏晋形成高潮, 田庄的主体是:豪族、勋臣、贵戚,特点是 “闭门成市”和拥有私人武装。私人武装是造 成东汉末、魏晋南北朝混乱动荡和格局的重要 因素。中唐后演变为租佃制模式下的庄园经济。
2.(2019•“江淮十校”联考)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 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 十几倍,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 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 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 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拓展认知】
士族门阀下的庄园经济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经济,还有屯田制 和均田制,士族门阀控制的占田制和庄园经济。
屯田制:指的是使用士兵和农人垦种北方荒地,以取得队伍抚育 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西汉出现,曹魏鼎盛,西 晋消亡。
占田制,西晋一朝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从占田制的内容看, 它是一种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士族特权的一种土地制度。 其主要精神不在于对官僚士族的特权加以限制,而在于确认和 保护他们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户口的既成事实。
1.山越分布于闽浙等地的山区,处于比较原始的状 态。孙吴政权建立后,山越不纳赋税,并不时出山 掳掠。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 户。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A.将中华文明扩展到江南地区
B.抵御落后民族维护中原文明
C.迟滞了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D [“孙吴政权”本身就是南方政权,故A项错误; “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户” 不属于维护中原文明,故B项错误;材料“将其迁至 平原,纳入郡县编户”是有利于南方民族融合的, 故C项错误;孙权将处于比较原始状态的山越迁至平 原,纳入郡县编户,增加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能 够促进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故D项正确。]
经济的恢复,才出现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体现了封建国家分 北方民歌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反映了
裂
封建国家的分裂,北方战乱频繁
宗教画的流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出
体现了佛教盛行 现、范缜反佛教的《神灭论》,反映了佛教的
盛行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
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
C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 ‘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
‘传’末详述其子孙”体现史学以门阀士族的家传 为重要依据,反映当时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故选C 项。]
4.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 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 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 素是( )
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
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
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
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
B [由材料“远离政治,回避现实”并结合魏晋时期
战争不断,政治黑暗,推知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
素是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为此知识分子对于政治 和现实失望而选择逃避,故选B项;门阀士族垄断仕 途是魏晋政治黑暗的具体表现,故排除A项;材料强 调的是玄学而非佛教,故排除C项;玄学是以《老子》 为研究核心的哲学思潮,故排除D项。]
庄园经济是士族门阀政治的经济基础,士族占 据社会大量田产,利用自身特权逃避赋税徭役, 庄园里的农民忍受着超经济剥削,从事集体劳 作,依附于士族地主。
【高考真题】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 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 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 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 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 作品成就突出。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 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 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 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 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 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 变。
【拓展认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3、评价: 积极: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 消极: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 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门阀士族争高官、 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 量冗员。 4、唐宋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经济上商品货币关 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 宗族的血缘纽带;文化上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使士 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政治上科举制取代九 品中正制,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 特权。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1.政治: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 家大族垄断仕途。
2.经济 (1)农业方面:均田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
受田的农民必须交租调和服役。其性质是封建土地 国有制。
(2)手工业方面: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3.思想文化
(1)思想: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时道教兴 起,冲击了传统儒学,使儒学面临危机。
抓关键词 定时空 快解题 三国(公元220—280年)、两晋(公元266—420年)、南北 显性时空 朝(公元420—589年) 九品中正制、门阀政治、三省体制 耕耙技术、均田制、灌钢法、草市、白瓷 隐性时空 玄学、三教并行、书法自发自觉、《齐民要术》、中 国画、圆周率、《兰亭集序》、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真题导练 命题点:王羲之书法与现实的关系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 “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 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 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3.南方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开发,但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发展的速度明 显加快,你能根据时代特征分析其原因吗?
【参考知识点】 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自然环 境优越;社会稳定,统治者重视并恢复经济; 庄园经济的盛行…… (备注: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大多在战乱 的北方实施,南方士族门阀控制下的庄园经济 盛行)
3.(2019•龙岩质检)《史记》《汉书》的本纪和人物 传大都开门见山,直述人物言行。而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 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这 一变化反映当时( )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B.史书编写体例的革新
C.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
D.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反映的时代特色 科技进步(祖冲之圆周率和《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
体现了江南 就(乐府诗、王羲之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反映了江南的
迅速开发 迅速开发 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
体现民族大 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如北方民歌《敕勒 融合的特色 歌》是对塞外风光的写照。由于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和社会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 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 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 失。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 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 慢。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 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为 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B [世界各地各民族在同时期(6世纪)的农业生产基本 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农
耕经济长期高度繁荣和领先世界都要归功于以精耕 细作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经营模式,故B项正确;曲辕 犁最早出现于唐朝江东地区,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 最早使用焦炭冶铁出现于南宋末年,故D项错误。]
带有封建割据的烙 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艺术在南北方的差
印
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
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
作等
【拓展认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含义: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 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 权,世代为官,等级森严,标榜门第,构成了 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 。门阀政治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重要特征。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 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 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2、原因: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 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