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优秀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同步高效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同步高效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导入通过暑假最热门的巴黎奥运会让学生感知时间差异,导入新课。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1:30(巴黎时间7月26日19:30),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在塞纳河上隆重举行,现代奥运会开幕式首次从体育场搬到城市空间举办,在法国巴黎感知地球的运动2020年,故宫午门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日夜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古代的人们对此有过很长时期的争论。

地心说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最早的地心说,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轨道上绕地球旋转。

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

地心说在欧洲盛行长达1000多年。

日心说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他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拓展:镀铜金七政仪表在故宫钟表馆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个坐立的镀铜金七政仪表,它的表面刻画着那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此表由底座、七政仪和钟表三部分组成。

资料上说上弦启动后可以在七政仪上看到星盘上的众星沿着各自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月球也会绕着地球运转。

这是18世纪英国钟表的代表作品,作为形象演示哥白尼日心地动学说的天文仪器,此表又被称为“铜镀金天文地理表”。

地球的运动特征师:现实中,地球是像图片中这样旋转的吗?生:地球自转是倾斜的,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延长方向指向北极星。

2、运动方向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从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南极上空俯视三个视角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标注地球自转方向。

生:补充以及秘诀:NNSS3、周期●自转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约24小时。

●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昼夜交替影响人类的作息,因此自古以来太阳日就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现象的产生分析为什么会有昼夜?问题1:假如地球是一个透明球体,还会有昼夜现象吗?问题2:假如地球是一个会发光的球体,还会有昼夜现象吗?因此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评估任务1、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演示并观察地球的自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特别是在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学生生活实例的展示,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会导致时间的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提问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巴黎奥运会选手会在深夜比赛?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这些现象有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新课讲授-地球自转基本特征学生在课本找到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并说出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预设:学生可能会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也有可能不懂什么叫从北极上空看)因此教师在开始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过渡:这些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出示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1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利用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说出含义、旋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过渡:能不能利用地球仪换个角度看地球的自转?出示活动2:同桌互相利用地球仪演示,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写下你们的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模拟地球自转的步骤和观察思路:教师要不断巡视,看学生是否有错,应当及时纠正。

后利用动画效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

并利用口诀让学生记忆。

学生能根据课本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能够动手演示地球仪的自转,并且根据指示观察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方向。

环节三新课讲授-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学生观察老师的模拟回答:①白昼,昼半球②黑夜,夜半球③晨昏线④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对于第4个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回答到,没关系,教师引导即可。

学生观察教师拨动地球仪,能够观察到,白昼黑夜不断发生变化,能够所出这种现象叫做昼夜更替现象。

人教版七上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1 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1  教案

教学课题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课时1)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中心。

(地理实践力)2.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列举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生活实例。

(人地协调观)4.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过程中领悟科学家们追逐真理的精神。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中心。

2.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

教学难点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

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法、演示实验、合作学习法、举例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看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提问:通过观察是天动还是地动?观看视频,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二、教学过程探究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1.地心说——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

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

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天转”似乎更符合人类的直觉。

古人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运动,这是曾在欧洲长期盛行的“地1.互动交流:;利用图片了解地心说。

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心说”的观点。

2.日心说——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多年的观测研究,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大阳公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当时的统治者视为异端邪说。

直到后来,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支持“日心说”的天文现象,"日心说”才逐渐被关注。

如今。

地球自转与围绕大阳公转已经成为大众熟知的科学常识。

(二)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阅读课本,并观看动画,完成表格2.小组合作演示提出要求:①正确摆放地球仪,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的自转】1.教材图1.18是对于昼与夜的说明。

课文部分围绕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昼夜交替展开。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当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

太阳光照在不透明的地球表面,被照亮的半球是白天(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则为黑夜。

图中所示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又称晨昏圈。

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各是一个半圆弧,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图中经度不同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有的正迎来黎明,有的正值中午,有的则正值子夜,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

显然,偏东地点的时间要早一些。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

2.教材通过一段科学发展史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

此标题下的“思与学”栏目,能拓展学生的天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按现在的观点看,哥白尼的宇宙体系是有局限的,但他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

地球的自转,最早是由哥白尼提出的,但这一理论在很长时间里只是停留在让人们在主观上接受的水平,没有得到科学证明。

直到19世纪才被法国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用他自己设计的一项实验,即“傅科摆”所证实。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学法指导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

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3.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⑶用实例说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自转,发展空间想象力。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将零散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学生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太阳系八大行星图导入课题。

地球一方面在自转,另一方面还在绕日公转。

【活动】1.用投影仪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做简单的描述等。

【设置问题】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问题:(1)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南北两极观察会是怎样?学生:北逆南顺(老师在和学生一起示范,得出本质还是自西向东)(2)极地判断经度练习(3)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中学“一案三环节”讲学案
参考答案:
1、全球只有白天。

A B C D B两点,即将进入白昼,即将进入黑夜的是
《地球的自转》探究活动导学
滕南中学闵静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1、我们把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称为地球的。

2、自转一周所用时间是。

自主学习二
太阳始终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半球是背向太阳的半球是这样地球上就有了。

合作探究一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传
1、活动要求:水平放置地球仪,从左向右拨动,分别从侧面、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在下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记录结果: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

合作探究二用手电模拟太阳光照,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夜的变化1、活动要求:保持地球仪水平不动,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光,保持一定距离,水平照在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上
明和暗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结果记录:被光源照亮的的半球为,未被光
源照亮的半球为,产生了现象。

2、活动要求:继续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线,转动地球仪,
观察山东半岛地区的昼夜变化。

结果记录:在光源的照射下,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上原来在夜半球的区域会进入,然后又进入,周而复始地出现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自转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1.3 地球的自转优秀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1.3 地球的自转优秀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自转
师:地球自转一周所用时间是多少?
教师巡视指导,选取部分小组代表展示学习结果。

A B C D
2、A、B、C、D,处在白昼的是,处在黑夜是。

3、A、B两点,即将进入白昼,即将进入黑夜的是
《地球的自转》探究活动导学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1、我们把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称为地球的。

2、自转一周所用时间是。

自主学习二
太阳始终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半球是背向太阳的半球是这样地球上就有了。

合作探究一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传
1、活动要求:水平放置地球仪,从左向右拨动,分别从侧面、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在下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记录结果: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

合作探究二用手电模拟太阳光照,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夜的变化
1、活动要求:保持地球仪水平不动,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保持一定距离,水平照在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上明和暗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结果记录:被光源照亮的的半球为,未被光源照亮的
半球为,产生了现象。

2、活动要求:继续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线,转动地球仪,观察
山东半岛地区的昼夜变化。

结果记录:在光源的照射下,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上原
来在夜半球的区域会进入,然后又进入,周而
复始地出现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3节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3节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旋转中心,逐渐养成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2、能够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感悟并描述昼夜产生的条件以及晨昏线的存在和时间差异。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演示、观察、体验与记录我们平时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怎么好像太阳绕着地球转呢?实验探究一:地球可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1.我们用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橡皮泥代表人站在贴有十字方向标的地球仪上,并使方向标分别和经线.纬线方向一致。

2.当地球旋转到图中A.B.C三个不同位置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3.思考:观察者来说,正处于中午的是图,日出的是图,日落的是图。

学生思考:我们平时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怎么好像太阳绕着地球转呢?1、根据要求,分小组演示地球自转的实验。

(4人为一组,用一个小地球仪)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

根据演示和观察,共同完成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汇报与交流对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A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B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C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正处于中午的是_____图;日出的是_____图;日落的是_____图。

太阳的运动方位: ______________若太阳假定静止不动,那么地球绕地轴转动的方向:自___向____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画出地轴和运动方向。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演示太阳不动、地球仪旋转观察者的不同位置变化,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观察、体会并记录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能力。

BCA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演示。

实验探究二:在两极看地球自转在学生演示后,教师在大屏幕中演示从侧面及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的差异,并引导学生验证自己观察记录情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3.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等。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太阳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画面。

同学们知道刚才欣赏的是由于地球的哪种运动形式形成的吗?这思考: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难道是太阳绕着地球转么?(学生已经具有地球绕太阳转的常识)那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地球的自转。

演示与记录首先我们用手中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并做好相应记录,并提醒步骤:第一,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第二,正确演示地球自转;第三,从不同角度(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

教师巡视根据要求小组内交流并演示地球的自转。

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

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指导纠正:地球是斜着转的)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正确和演示地球自转,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观察记录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指导学生演示,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从侧面及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时,方向有何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能力。

(重点)
2.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归纳总结出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特点,逐步培养并形成空间思维能力。

(难点)3•利用手电作太阳,通过学生演示、观察、讨论,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变化的现象。

(重点)
4•能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手电筒、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加深理解地
球自转和昼
夜更
替现象。

总结全节,
引导学生
对所学知
识系统化,




培养学生

力。

通过训练
巩固所学
知识请你认真读题,相信你能顺利完成。

1.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2.地球自转的现象是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3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
4 •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C、1年
D、36小时

名校名师推荐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5.图中A、B两地昼夜情况是:A是(昼或夜)半球,
B是(昼或夜)半球,
随地球自转12小时后,
A地将进入,
B地将进入。

(多媒体展示课后思考问题)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赛事直播,为什么多在我们下午才观看到?通过课后研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世界各地存在时间的差异,利于下节学习。

名校名师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