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重点分析
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含答案)
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一、基础知识梳理第1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2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人事()②原()③所以()④世言() ⑤与() ⑥其()⑦乃() ⑧从事() ⑨驱()⑩纳()2.理解性默写《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4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方()②系()③组()④函() ⑤仇雠() ⑥一夫()⑦应() ⑧抑() ⑨本()⑩迹() 举()4.理解性默写①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诫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画线的句子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重点实词梳理1.(1)恨义项例句①此三者,吾遗恨也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2)非义项例句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③非礼勿视(《〈论语〉十二章》)④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⑥讥评,责难,认为不对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3)顾义项例句①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③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⑤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织》)⑥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屈原列传》)⑦难道,反而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汉书·季布传》)(4)负义项例句①盛以锦囊,负而前驱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④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⑤凭借,倚仗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⑥舍弃,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5)盛词语例句意义盛①盛衰之理②请其矢,盛以锦囊③故方其盛也④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兰亭集序》)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人事岂非人事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②意气其意气之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③前驱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3.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函梁君臣之首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燕王吾所立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③盛以锦囊5.文化常识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________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五代史伶官传序论点及论据
五代史伶官传序论点及论据1. 引言说起《五代史伶官传》,这可是五代时期一部有意思的作品,里面的故事可谓跌宕起伏,像过山车一样让人惊心动魄。
很多人一提到历史,就想打个哈欠,但这本书不一样,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些风华绝代的伶人,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本书的论点和论据,希望大家听着轻松,心里有点乐子。
2. 论点分析2.1 伶官的社会地位首先,咱们得看看伶官在社会中的地位。
历史上,伶官可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可是有才艺的人。
想想,能在皇宫中出入,跟权臣交谈,光是这份面子就不得了。
可是,正如古人所说:“人上人,天上天。
”他们的地位并不是那么简单。
虽然在朝廷上,他们的地位看似高,但在普通百姓眼里,还是有点尴尬,毕竟唱戏的嘛,总是跟“卖艺”沾边。
书中提到的伶官们,他们的生活就像走在刀尖上,稍微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
2.2 文化的传承再说说文化传承这一块。
伶官不仅仅是表演者,他们还是文化的传播者。
正所谓“说唱俱佳”,这些伶官在剧场上演出的内容,很多都是从古老的传说和故事中来的。
想象一下,若没有他们,许多优秀的故事可能就被历史的洪流冲走了。
书里提到,伶官们的表演不仅是娱乐,还是历史的缩影,他们用生动的角色和鲜活的表演,把那些美好的东西传递给观众。
这就像现在的网络视频,谁要是没看到几个经典的段子,那简直就是“与世隔绝”嘛。
3. 论据支撑3.1 个人经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书中几个精彩的故事。
有个伶官叫李白,不,是李某某,哦,李某某的故事就特别有趣。
他可是个天才,演得好,唱得也好,简直让人拍手叫好。
他的经历就像是一部电影,起起伏伏,简直不比某些电视剧精彩。
书里详细描述了他从一个小剧场的演员,成长为朝廷宠儿的过程,这里面的艰辛与奋斗,真是让人心生敬佩。
这种个人奋斗的故事,不就是当下很多人追求梦想的缩影吗?3.2 社会影响再来聊聊伶官们对社会的影响。
他们的演出,不仅仅是表演,更是一种社会风向标。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一、重点实词(一)通假字: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及仇雠已灭()(二)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古义(语境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三)词类活用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
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3.抑本其成败之迹()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2.仓皇东出()3.一夫夜呼()4.乱者四应()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2.泣下沾襟()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及凯旋而纳之()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四)一词多义1.盛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⑵请其矢,盛以锦囊( )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⑷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2.困⑴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⑵智勇多困于所溺( )⑶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⑷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3.告⑴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⑵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4.微⑴祸患常积于忽微( )⑵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⑶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指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其⑴与其所以失之者 ( )⑵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⑶其后用兵 ()2.以⑴以三矢赐庄宗 ()⑵而皆背晋以归梁 ( )⑶盛以锦囊 ()⑷而告以成功 ()三、特殊句式(固定格式)判断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翻译和考点解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宋代〕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创作背景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
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
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又“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
于是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
欧阳修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倡导革新他崇尚儒家的尚实致用思想,关心时事,积极入世,坚决反对佛教思想,极力抨击佛教的危害。
他有胆有识,奋发上进,为国家和民族想有所作为。
欧阳修反对屈辱苟安,不修武备,力主加强战备,改革时政。
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
正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内容
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内容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内容:《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唐末五代时期文人刘克庄所作的一篇序文,主要记述了五代时期的伶官及其地位、作用和文化影响。
全文约1200字,以下是内容的详细描述。
该序文首先介绍了五代时期的混乱和割据局面,尤其是藩镇割据的影响,使得五代时期没有中央集权的朝廷,而是由各地藩镇掌握实际权力。
同时,五代时期也是文人辈出的时代,他们通过学术、文化活动的发展,使得各地藩镇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得以继续。
接着,序文主要介绍了伶官在五代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伶官,即戏曲演员,他们通过戏曲表演和演唱歌舞,承担起传播文化、调解社会矛盾和社交娱乐等多重角色。
伶官们拥有独特的技艺和表演风格,在各个藩镇之间不断流动,不仅为各地带来了戏曲文化的繁荣,也成为藩镇统治者们进行辅助治理和社交交往的重要工具。
随后,序文进一步探讨了伶官文化的影响力。
伶官们通过戏曲表演的形式,传承文化、弘扬价值观,并成为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重要承载者。
他们引导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慰藉和娱乐享受,成为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此外,序文还提到了伶官们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调解作用。
五代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民间纷争不断,而伶官们作为文人身份的代表,通过戏曲演出的形式,调解社会冲突,化解矛盾。
他们以喜剧或讽刺的方式,嘲讽社会现象,抨击邪恶势力,使得社会舆论和大众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和疏导,对社会稳定和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序文总结了伶官在五代时期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他们作为文化传承者和社会调解者,不仅在文化领域起到了引领和传承的角色,也在社会生活中肩负起了处理纷争和调解矛盾的责任。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总之,《五代史伶官传序》在1200字左右的篇幅中,通过对五代时期伶官的地位、作用和文化影响的描述,描绘了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文人辈出以及伶官文化的繁荣景象,强调了伶官在文化传承和社会调解中的重要作用,为后世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作者简介欧阳修(11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次年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后入京任职,勇于言事,曾被贬夷陵县令。
后又因参加“庆历新政”而贬至滁州、颍州等地。
晚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
博学多才,是著名文学家,诗词文赋皆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倡导诗文革新,开一代文学风气。
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读《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独立修撰的一部史书,共七十四卷,为古代二十四史之一。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北宋王朝建立后,虽有较长时间的稳定和表面的繁荣,但社会矛盾日益扩大,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弊病丛生,积贫积弱。
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力图通过政治改革挽救危机,却屡遭当权者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欧阳修越发担心宋王朝重蹈五代的覆辙。
宋太祖时已有薛居正奉命主修的五代史书(后被称《旧五代史》),欧阳修认为它无助于劝善惩恶,决意自撰一部(后被称《新五代史》),通过对五代政治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记述、评价,借以提出劝诫和警醒。
五代史伶官传序解析
小结
? 1、写作特色
清人王符曾、沈德潜评价《伶官 传序》,都认为关键是“善用抑 扬之法”,你能看出文中是怎样 使用这种笔法的吗?
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本文叙事简约之特点
“晋王三矢”故事的叙述,“一 夫夜呼, 乱者四应”的概括,“燕 王”与“契丹”“皆背晋以归梁”的 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这也是 欧阳修散文 创作的特点。
序
理 衰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庄宗得失可知)
恪守父命
仇雠已灭
意气之盛
何其衰也
得之易
守之难
成败皆人
满招损 谦得益
合作探究
?文章主旨 :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 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 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 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 图治。
抑本其成败
之迹,而皆自
于人欤?《书》
曰:“满招损, 谦得益。”忧 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或者说推究他成功
与失败的事迹,都是 由于人事呢?《尚书》 上说:“自满招来损 害,谦虚得到好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 兴盛,安闲享乐可以 使自身灭亡,这是自 然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
举天下之豪杰, 莫能与之争;及 其衰也,数十伶 人困之,而身死 国灭,为天下笑。
受命继志
忧
劳
系燕父子以组 可
以
函梁君臣之首 兴
国
3年
逸
衰 926 年 41岁 身死国灭
豫 可
失
一夫 夜呼……
以
亡
身
教训
祸智 患勇 常多 积困 于于 忽所 微溺
《五代史 伶官传序》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五代史伶官传序》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作者常识: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文化知识:①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②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查举非法。
文中泛指一般属官。
③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人有时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二、重要词语释义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名词作动词,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把)三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归附)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给)尔三矢,尔其无(通毋,一定)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官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而前(名状,向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正)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索),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在夜里)呼,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者四(名状,在四面)应,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东(名状,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不知所归。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注释、分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①,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②,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③;燕王,吾所立④,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⑤,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⑥!”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⑦。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⑧,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⑨。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⑩,函梁君臣之首⑪,入于太庙,还矢先王⑫,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⑬,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⑭,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⑮,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⑯?抑本其成败之迹⑰,而皆自于人欤?《书》曰⑱:“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⑲,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⑳;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㉑,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㉒,岂独伶人也哉㉓!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总结五代史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断代,相当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记录。
其中,伶官传是其中一部分非常有意思的传记,它记录了五代时期的许多有趣故事和事件,这些故事和事件有时候充满荒诞和离奇,但却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五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五代史伶官传的角度出发,对其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五代史的历史背景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内部权力斗争不断,同时外部入侵也日益增多。
到了五代时期,唐朝已经灭亡,中国社会陷入了长达五十年的分裂和混乱之中。
五代时期共有十个国家,其中五个是大国,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这五个大国相互间进行了长达四十年的战争,最终后周成功统一了中原,建立了南北朝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北宋。
二、伶官传的性质和重要作用伶官传是五代史中一个比较独特的部分,它主要讲述的是一些表演艺术家和官员之间的故事,比如说花魁、道士、宦官、演员等人物的生活经历和事件。
伶官传通常被认为是五代时期传记文学的代表,它既有与政治无关的故事和传说,也包含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
通过这些故事和事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五代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时期的许多重要人物。
三、伶官传中的几个重要人物伶官传作为一部传记文学,其中涉及的人物数量非常之多,但是其中也有几个重要的人物,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和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1. 刘禹锡刘禹锡是唐朝末年和五代时期初期的一位著名文化名流。
他曾担任过宰相和太子宾客,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和诗人。
伶官传中关于刘禹锡的故事也非常之多,他曾经收集过许多传说故事和歌曲,同时还与一位名叫王定保的女子有过一段传奇的爱情。
2. 陈巨公陈巨公是五代时期孤城陈留(今河南开封)的守护者。
他在抵御北方的契丹人入侵时,为了保卫城池,曾经想尽了各种方法,包括用猪血来模拟血液等等。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的一篇史论。
这篇文章通过对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失天下的具体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以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警示后人要引以为戒。
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二、文章背景五代(907 年-960 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迅速。
欧阳修在编写《新五代史》时,特意为伶官立传,并写下这篇序文,以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
三、重点字词1、原:推究,考查。
2、其:语气副词,表示揣测、反问等。
3、矢:箭。
4、逸豫:安乐。
5、微:细微的事情。
6、忽微:微小的事。
7、溺:溺爱,沉迷。
四、文章结构1、提出论点文章开篇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振聋发聩的问句,提出了中心论点,即国家的盛衰兴亡,主要取决于人事。
2、论证过程通过叙述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经过进行对比论证。
庄宗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临终时交给庄宗三支箭,嘱咐他要为父报仇。
庄宗牢记父命,奋发图强,最终消灭了仇敌,建立了后唐。
然而,庄宗在成功后却骄傲自满,沉迷于享乐,最终身死国灭。
作者通过庄宗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有力地证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3、得出结论文章结尾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结,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祸患往往是由细微的事情积累而成,有智慧和勇敢的人也常常被自己所沉迷的事物所困扰,不仅仅是伶人会导致国家灭亡。
五、艺术特色1、论证严密文章以庄宗得失天下的事例为论据,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还善于运用反问句,如“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论证方法
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论证方法
其次,可以采用戏曲学的方法,通过对伶官传中所记录的具体戏曲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从伶官传中找到有关戏曲剧本、角色扮演、表演技巧等方面的资料,来揭示五代戏曲的艺术特点和演绎风格。
可以对伶官传中所记录的戏曲作品进行分类、比较和评析,从而探究该时期不同戏曲流派的发展和兴衰、作品创作和传承的特点。
第三,可以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伶官传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可以从伶官传中找到有关戏曲演出场所、观众反应、社会评价等方面的资料,来了解当时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观念。
可以从伶官传中找到有关宫廷文化、市井文化、地方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来揭示五代戏曲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伶官传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深入认识五代戏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涵和特点。
总而言之,研究五代史伶官传的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戏曲学、文化人类学和比较研究等学科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认识和掌握五代戏曲演艺的历史事实和艺术特点。
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五代戏曲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为推动中国传统戏曲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分享
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国家盛衰得失在于人事这一 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段):概述庄宗得失天下的经历,论证 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3、4段):以庄宗事例为基础上升到理
论高度,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
一警句,深化了论点。
中心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即:“盛衰之理,虽曰天 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 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写作特点
1、欲抑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 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衰、兴亡、 得失、成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 根本原因,使论点更具说服力。
2、论据典型有力。用庄宗先胜后衰、先成后败 的历史事实恰到好处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3.文风雄健而有气势,行文跌宕顿挫。
练习(ing)
蜻蜓(qīng tíng)青(qīng), 青(qīng)浮萍(fúpíng), 青萍上面(shàng mian)停(tíng)蜻蜓, 蜻蜓青萍分不清(fēn bù qīng)。 别(bié)把(bǎ)蜻蜓当(dāng)青萍, 别(bié)把(bǎ)青萍当蜻蜓。
语言知识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忧患勤劳。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知之矣:知道这个道理啦。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 莫:没有谁。 争:抗争。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当……时。 系:捆绑。 以组:用绳索。
语言知识
6.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抑:或者。 自:由于。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文体知识
本文节选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 传》。是《伶官传》前的序文。从内容来 看是一篇有名的史论。
语言知识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对社会现象的启示
居安思危
在和平安定的时代,我们仍需保持警惕 ,居安思危,不断加强自身实力,以应 对潜在的危机。
VS
团结协作
文章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 集体力量,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共同发 展。
对历史研究的启示
全面客观
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应该保持全面客观的态 度,不偏听偏信,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和评价 历史事件。
内容
文章通过伶官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政治、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的 问题,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规律和人 类社会的本质。
文章背景
作者
本文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
背景
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经历了多个政权的更迭和战乱。伶官 作为当时的特殊职业群体,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迁。欧阳修通过对伶官的描述, 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理解。
给出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 要求学生填写适当的词语或
句子。
04
05
针对文章中的重要观点或论 据,要求学生进行简答或论
述。
拓展思考练习
总结词:通过问答题、论述题等形式,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涉及的社会、文化 等方面的现象,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 立思考能力。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论述题,要求学生结 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论述。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 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 引言 • 《五代史伶官传序》内容解析 •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练习题 • 《五代史伶官传序》对现代的启示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大学语文中的 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讲述了五代时期 伶官的生活和命运,以及伶官在历史 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古文观止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作品介绍】《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
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
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原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论述的中心论点 。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论述的中心论点一、介绍《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我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该文论述了五代时期伶官的生活、表演和地位,并对伶官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作者通过对伶官的身份、社会地位和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论述,展现了五代时期伶官的风采和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二、论述中心论点1. 伶官的社会地位及职责《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重点论述了伶官在五代社会的地位及其扮演的角色。
伶官是五代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宫廷中承担着重要的文艺表演职责,是宫廷文化的传播者和表现者。
伶官还承担着宫廷礼仪、节庆庆典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对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伶官的艺术成就及影响《五代史伶官传序》还对伶官的艺术成就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伶官以其高超的表演技艺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能力,在五代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们在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对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伶官通过自己的艺术表演,传达出了五代社会的风貌和风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 五代伶官文化的特点及价值《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对伶官文化的介绍和分析,对五代时期伶官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伶官文化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现了五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精神风貌,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舞蹈和戏曲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伶官文化也为后世宫廷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三、结论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通过对伶官的社会地位、艺术成就和文化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展现了五代时期宫廷音乐舞蹈和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该文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对我国古代音乐舞蹈和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和研究《五代史伶官传序》,可以深入了解五代时期的宫廷文化和伶官艺术,探索我国古代音乐舞蹈和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43教考一体:《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关键点
43教考一体:《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关键点【基础知识】45(1)五代五代不是某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907—960)。
唐朝灭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和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2)则遣从事..告庙..以一少牢从事: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
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诸侯祭祀用。
另外,古人也把牛叫“”,羊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极小的事。
忽,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分之一。
【关键句子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命题示例】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过秦论》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其中对内采取的措施是“,,”。
(2)《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背离先王的仁政思想,在思想上钳制百姓的句子是“,,”。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
【基础知识答案】1.①人的作为②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③气势④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⑤走在队伍前面2.(1)①形容词,兴盛②动词,装③形容词,强盛④形容词,骄盛(2)①动词,祭告②动词,告诉③动词,告慰3.①名词作状语,向东②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③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④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⑤形容词作名词,极小的事/聪明勇敢的人4.①判断句标志词:也②判断句标志词:者……也③判断句无标志词④被动句标志词:为⑤被动句标志词:于⑥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⑦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⑧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⑨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5. (1)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官职太牢太牢少牢太牢少牢(3)一寸百万【关键句子翻译答案】1.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史伶这篇文章是为《新五代史。
伶官》一文写的序,宋初宰相薛居正监修一部《五代史》,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文体卑弱,叙述或失之于烦冗。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自撰的,文章远初旧五代史之上,欧阳修又仿照《史记》设《刺客列传》,《滑稽列传》,《义儿传》,《伶官传》等,伶官是宫中的东工和扮演杂剧的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爱好音律,庞用伶人,使得财政乱国,故欧阳修特立《伶官传》。
欧阳修为此做序,以庄宗的史实展开论述,以总结历史经验,警世未来。
序,是实用性文体,它可是记叙性的,也可以是议论性的,本文属于史论。
本文阐述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
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成败的历史事实,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满招损,谦得益”都是人事上的成败之道。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里的人事主要是指人的主观努力。
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正是出于以古鉴今的考虑。
欧阳修在这篇史论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见解,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
[1]及:等到。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翻译呜呼,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变化规律虽然人们都说在于天意,但难道不是以人的主观努力和行为密切相关吗,推究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人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之计,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对他说梁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跟我相约为兄弟,可是都背叛了晋而归负于梁,这三庄事情我死而有憾,给你三支箭,你可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意愿。
庄宗把箭收下而藏在宗庙里,此后用兵之时就派官员以猪、羊作祭品酬祷于宗庙,恭敬地把箭取出,放在织锦的袋子中,背着它冲杀在前,等到凯旋之时再把箭放加宗庙里。
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朝君臣的首级,进入宗庙,把箭交回先王的灵前,而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时,他意气扬扬,可以说明极为豪壮啊!等到仇敌已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于四方群起响应,庄宗慌慌张张地由东门逃出,还没有见到敌人而士卒就已经纷纷逃跑溃散,君臣面面相觑,不知该奔往何处,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这时又是何等的衰败。
难道说真是得到天下困难,而丢失天下太容易了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其实本来都是由于人为的呢?《尚书》上说自满就要招致损失,谦虚就会有所补益。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旺起来,安逸享乐可以把自身毁掉,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所以当庄宗气势正盛的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没有人能够跟他抗争,到了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包围着他,而身遭杀害,国家灭亡被天下人所耻笑。
可见祸患常是由细小的事情逐渐积累起来的,而充满智慧和勇敢的人大多因有所溺爱迷恋而陷于困境,难道仅仅伶官的事会导致这恶果吗?所以写了《伶官传》。
段意(一)自“呜呼!盛衰之理”至“可以知之矣”说明盛衰之理(乃天命加人事的总和)。
(二)自“世言晋王之将终也”至“及凯旋而纳之”记叙庄宗承父志用兵而成。
(举庄宗承父志故事)说明忧劳可以兴国<盛>之理。
(三)自“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至“而皆自于人欤”记叙天下已定,庄宗反因贼乱而仓皇东出。
(说明逸豫可以亡身<衰>之理)。
(四)自“书曰满招损”至“作伶官传”说明作传之意(在说明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主旨: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之理。
(篇(四))文体:形式为应用文(序:书序,自序);内容为论说文。
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
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并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具体论断,精辟透彻,发人深省。
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
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文章笔力雄健而有气势,表达情见乎辞,篇幅虽然短小,却是一篇搏兔而用全力之作。
层次段落。
全文三段,紧扣盛衰两字展开议论。
第一段高层建瓴的提出自己观点,说明一个国家的盛衰归根结底是由人事决定的,而且指出这可以由庄宗的“得天下”与“失之者”的事实中得到印证。
第二段用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又“失天下”的历史事实和正反对比的议论归结出江山难得而易失,成败全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这第二又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及“凯旋而纳之”。
记叙庄宗接受父命,忍辱负重,为国忧劳,胜利凯旋而归得天下的事实,证明事在人为。
第二层由此发出议论,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到这段的结尾。
写庄宗得天下时意气昂扬,所向无敌;失天下时“士卒离散,不知所归”,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得出结论:“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第三段是最后一段。
转入精辟的阐释,阐明人事的含义,前面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国家的兴亡盛衰确实不在天命,而在人事,那么人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这要重点进行分析,作者对此的分析既是总结,又是对现实状况的警世,他先引入《尚书》上的警句“满招损,谦得益”作论据,然后顺理成章地分析出由于庄宗的历史事实说明的道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包藏着祸患。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日常不注意这些细微小事,沉溺于自己所偏爱的事物,灾祸就会到来了。
而这作为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也不仅仅表现在伶人这一件事上,至此作者写文警世人的目的也就完成了。
写作特点。
一、论点鲜明。
本文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而且满怀激情,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二、论据确凿,论据非常有力。
第一种论据就是用历史事实做论据,文中第二段用大段篇幅写了后唐庄宗怎样接过晋王临终的三矢及所嘱,如何把矢藏于庙而又取出,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如何凯旋而纳之,报了梁之大仇,“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然后又写出如何“仓皇东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这样一个由盛而很快又衰败的历史事实。
作者紧紧扣题,发出议论,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事实胜于雄辩地证明了作者的论点。
第二种论据就是理论论据,主要举出《尚书》上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做理论根据,然后作者据此阐发自己的看法,很自然的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自然之理也”。
说明庄宗之事就是例证,所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发出了警世之语,论据简洁有力,确凿无疑。
三、记叙和议论相结合。
本文开头结尾都是议论,中间举了事实采用记叙的笔法,但记叙完了也发了议论,“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四、对比强烈,效果鲜明。
文中先记叙庄宗劳记父亲的遗志,消灭仇敌,连连告捷,极力渲梁其强胜,在告成功定天下之后,再以迅疾的笔调写其衰败之速,在盛衰成败兴亡的鲜明对比中,以事实证明满与逸豫之非,使文章开头就昭示的中心论点得到有力的证明。
疑难词句。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就是推究探求的意思。
之是连词,连接主谓关系可以不译。
第二个之字是助词当“的”讲,这里是的原因的意思。
第三个之字是代词,代道理译为这个道理亦可。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是给,矢是箭,其是语气副词,表期许命令的语气,也可以视成一定、要或等的意思。
就是可以解释成一定、必须这种命令式的语气。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个作祭祀时的用品。
牢:祭祀时所用的牲畜。
请:取出。
4.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到仓皇东出。
及是等到,仇雠就是仇敌,仓皇就是仓促,惊慌。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是全的意思,莫是“无”或者“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