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目标
①中学物理课程总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确定物理教学目标的依据。
②科学素养:一个人对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方法、思想、精神、应用、能力等方面
③国际上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评价:一、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认识。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三、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④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⑤物理课程对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1.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愿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增进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⑥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科学素养在中学物理学科中的具体表述,是物理教师确定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目标变化:
1.把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活动的参与和体验。
4.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注重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和对社会与人类的责任感。
(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
1.注重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
2.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自主性,特别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⑦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的本质特征之一
⑧课程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一是改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问题,二是为了表述的清晰与方便。)
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
一、学习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并了解其应用,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学习方式,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物理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⑩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一、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自身及其与其他学科和经济、社会关系的认识。
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推理的种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三、深化认识和探索自然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物理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第二章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过程和原则
①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内容: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②特点:
1.内容选择上,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并重。
2.内容组织方式上,注重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知识的要求上,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和应用,降低了计算的要求。
③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内容:
(教科书内容)
④特点:
1.知识范围广。
2.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突出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4.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⑤教学过程(构建主义理论):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
⑥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含义: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过程。
⑦物理教学中的“发展”:主要指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⑧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不但会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⑨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总是以某种方式塑造学生的个性。教育作用必然伴随教学产生。⑩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
1.认识与发展统一的过程
2.多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⑪物理教学过程四要素: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媒体(含教材、教学设备)。
⑫适应:主体通过与客体相互作用来认识客体,使之与自身已有的思维形式相一致,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
⑬同化:人们说懂了、想通了便是适应的反映。主体对环境的适应形式。
⑭顺应:不适应的情况下,主体经过自我调节,可以用新的思维形式去同化客体,达到新的平衡。自我调节是转化的关键,别人只能引发,不能代替。
⑮物理教学本质: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沿着人类探索物理世界的足迹,经历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和知识构建过程,学习人类探索未知事物的方法,将人类已知的对物理世界的认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应用这些认识解决问题,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关键在于引导这两个“转化”。
⑯中学物理教学原则:(p32-36)
1.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2.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
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
4.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
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第三章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①常用教学模式:
1.启发-引导模式(操作程序:激发动机—引导观察—启发思维—练习运用—巩固深化)
2.自学-讨论模式(操作程序:提出问题或明确主题—知道自学—讨论交流—成果总结)
3.探究模式(操作程序: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和表述问题—猜想与假设—证据、论证、结论—评估与应用)
4.课题研究模式(操作程序:发现和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总结交流)
5.合作学习模式(操作程序:异质分组—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学习—全班讨论—总结评价)
②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谈话法
4.实验法
5.阅读法
③常用教学策略:
1.概念转变策略
2.任务驱动策略
3.图示策略
4.分层教学策略
第四章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物理教学资源: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在所有资源中,物理教师是最重要的物理教学资源。
②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多样性、独特性、价值潜在性
③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开放性原则、优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个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