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复习思考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复习思考题

一、名解(36个)

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并能与这些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半抗原:指只具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体。

4)抗体: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5)细胞因子(CK):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类物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活性作用,具有调节细胞生理功能、参与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和肿瘤消长等多种生物效应。

6)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称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这些基因彼此紧密连锁在某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及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等复杂功能。

7)HLA: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的MHC称为HLA复合体,其编码产物称为HLA分子或HLA抗原。

8)ELISA: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9)超敏反应:当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10)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11)人工主动免疫:是指给机体输入抗原来激活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使机体自身产生抵抗病毒的能力。

12)人工被动免疫:给患者输入合适的免疫活性细胞或免疫活性因子,以弥补其免疫功能的损伤和缺陷。

13)肥达试验:肥达试验是一种试管凝集反应。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血清中无相应抗体存在,作为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参考。

14)菌群失调:是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15)抗“O”试验:抗“O”试验是用链球菌溶血素“O”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O”

抗体,如血清中抗“O”抗体超过400U既有诊断意义。

16)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合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

17)溶原性细菌: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18)毒血症: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能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能进入血循环,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毒性症状。

19)败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后,在血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肿大等.如鼠疫耶氏菌、炭疽芽孢杆菌等均可引起败血症。

20)HBsAg: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的球形结构有三种成份,从内到外分别为;核心抗原、E抗原、表面抗原。表面抗原是人体受该病毒感染的标志,

与病毒入侵肝细胞有关。表面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表面抗体,当表面抗体出现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抵御乙肝病毒再次感染。

21)AIDs: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HIV"

病毒引起。

22)核衣壳:由核心和衣壳构成的最简单的病原体。

23)干扰素: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其它物质作用,使干扰素基因活化,编码产生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细胞分裂和免疫调节功能的蛋白质。

24)单克隆抗体:高度均质性的特异性抗体,由一个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分泌。一般来自杂交瘤细胞。

25)垂直传播:某些病原微生物经过产道或胎盘由孕妇传染给子代。

26)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需两个以上的中间宿主,按寄生次序称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2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终宿主。例如,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28)保虫宿主:又叫储存宿主。某些寄生虫某一发育阶段即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体内,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29)类毒素:一些经变性或经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毒素。将细菌外毒素用0.3%~0.4%甲醛处理脱去其毒性,保存其免疫即为类毒素。

30)脱敏疗法:又称减敏治疗,或称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是将不能避免的并经皮肤试验或其他方法证实或怀疑的主要抗原性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逐渐递增剂量及浓度的方法进行注射,通过反复给病人注射特异性抗

原,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

31)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进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32)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33)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4)抗酸杆菌:分枝杆菌。该菌属无鞭毛、无芽胞、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和菌体成分有关。引起的疾病都呈慢性,并伴有肉芽肿。分枝杆菌种类较多,可分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非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三类。35)整合感染:某些温和噬菌体和肿瘤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因病毒与细胞的性质,病毒基因组整合于宿主染色体,并随细胞分裂传递给子代细胞,这类感染称之为整合感染。除非缺损的外源性RNA肿瘤病毒外,整合感染的细胞没有感染性的病毒产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整合在宿主染色体的病毒基因组才能转入复制循环,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36)包涵体: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出现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斑块。

二、问答(18个)

1、简述Ig的基本结构与五类Ig的特性。

Ig的基本结构:Ig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2条长链称为重链,由大约4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50~70kD;2条短链称为轻链,由大约2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22.5kD。

IgG——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的主要抗体。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IgM——高效能的杀菌、溶菌、促吞噬和凝集作用的抗体,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