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腐蚀的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电化学腐蚀机理
腐蚀电池工作的基本过程如下: (1)阳极过程:金属溶解,以离子形式迁移到溶液中同时把当量电子留在金属上。 (2)电流通路:电流在阳极和阴极间的流动是通过电子导体和离了导体来实现的,
电子通过电子导体(金属)从阳极迁移到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从阳极区移向阴极区,阴 离子从阴极区向阳极区移动。
阳极反应: Zn→Zn2++2e 阴极反应: 2H+ +2e→H2 电池总反应: Zn+2H+→Zn2+ H2 类似于这样,按两个半反应路径进行的腐蚀过程就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两个半反应分 别称为电极反应。腐蚀电池与原电池的区别仅在于:原电池是能够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做出有用功的装置,而腐蚀电池是只能导致金属破坏而不能对外做有用功的短路电池。
(3)阴极过程:从阳极迁移过来的电子被电解质溶液中能吸收电子的物质接受。 由此可见,腐蚀原电池工作过程是阳极和阴极两个过程在相当程度上独立而又相互依 存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腐蚀电池,是由两个电极组成。一般把电池的一个电极称作半电池。从这 个意义上说,电极不仅包含电极自身,而且也包括电解质溶液在内。在金属与溶液的界面 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称为电极反应。电极反应导致在金属和溶液的界面上形成双电层,双 电层两侧的电位差,即为电极电位,也称为绝对电极电位。当金属电极上只有惟一的一种 电极反应,并且该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时,金属的溶解速度等于金属离子的沉积速度,则建 立起一个电化学平衡。 常见的电化学腐蚀有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以氢离子作为去极剂,在阴极上发生 2H+ + 2e→H2 的电极反应叫氢去极化反应。由氢去极化引起的金属腐蚀称为析氢腐蚀。如果金属 (阳极)与氢电极(阴极)构成原电池。当金属的电位比氢的平衡电位更负时,两电极间 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才有可能发生氢去极化反应。当电解质溶液中有氧存在时,在阴极 上发生氧去极化反应。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O2+2H2O+4e→4OH-;在酸性溶液中:O2+4H++4e →2H2O。由此引起阳极金属不断溶解的现象就是氧去极化腐蚀。
1.1 金属的高温氧化腐蚀
1.1.1 高温氧化腐蚀概念 在大多数条件下,使用金属相对于其周围的气态都是热不稳定的。根据气体成分和反
应条件不同,将反应生成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等,或者生成这些反应产物的 混合物。在室温或较低温干燥的空气中,这种不稳定性对许多金属来说没有太多的影响。 因为反应速度很低。但是随着温度的上升,反应速度急剧增加。这种在高温条件下,金属 与环境介质中的气相或凝聚相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受破坏的过程称高温氧化,亦称高温 腐蚀。
1.2.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2.1 电化学腐蚀概念
把大小相等的 Zn 片和 Cu 片同时置入盛有稀硫酸的同一容器里,并用导线通过毫安表 联接起来。毫安表的指针立即偏转,表明有电流通过。物理学规定,电流方向是从电位高 (正极)的一端沿导线流向电位低(负极)的一端。电流方向是从 Cu 片流向 Zn 片,而电 子流动方向则相反,在腐蚀学里,通常规定电位较低的电极为阳极,电位较高的电极为阴 极。因此在该原电池中将发生如下电化学反应:
1.3 全面腐蚀
1.3.1 全面腐蚀概念 全面腐蚀是常见的一种腐蚀。全面腐蚀是指整个金属表面均发生腐蚀,它可以是均匀
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钢铁构件在大气、海水及稀的还原性介质中的腐蚀一般属于全面腐 蚀。
全面腐蚀一般属于微观电池腐蚀。通常所说的铁生锈或钢失泽,镍的“发雾”现象以 及金属的高温氧化均属于全面腐蚀。
材料腐蚀类别与相应机理
材料腐蚀的分类
金属和它所处的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电化学或物理作用,引起金属的变质和破坏, 称为金属腐蚀。腐蚀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除了极少数贵金属 Au、Pt 等外,一般材料发生腐蚀都是一个自发过程。金属很少是由于单纯机械因素(如拉、压、 冲击、疲劳、断裂和磨损等)或其他物理因素(如热能、光能等)引起破坏的,绝大多数 金属的破坏都与其周围环境的腐蚀因素有关。
金属氧化时的化学反应可以表示成: Me(s)+O2(g)→MeO2(g)
对该式来说:
可知,只要知道温度 T 时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值,即可得到该温度下的金属氧化物分解 压,然后将其与给定条件下的环境氧分压比较就可判断金属氧化反应式的反应方向。
在一个干净的金属表面上,金属氧化反应的最初步骤是气体在金属表面上吸附。随着 反应的进行,氧溶解在金属中,进而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或独立的氧化物核。在这
金属一旦形成氧化膜,氧化过程的继续进行将取决于两个因素: (1)界面反应速度,包括金属-氧化膜界面及气体-氧化膜界面上的反应速度。 (2)参加反应的物质通过氧化膜的扩散速度。当氧化膜很薄时,反应物质扩散的驱 动力是膜内部存在的电位差;当膜较厚时,将由膜内的浓度梯度引起迁移扩散。 由此可见,这两个因素实际上控制了进一步的氧化速度。在氧化初期,氧化控制因素 是界面反应速度,随着氧化膜的增厚,扩散过程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成为继续氧化的 速度控制因素。
一阶段,氧化物的形成与金属表面取向、晶体缺陷、杂质以及试样制备条件等因素有很大 关系。当连续的氧化膜覆盖在金属表面上时,氧化膜就将金属与气体分离开来,要使反应 继续下去,必须通过中性原子或电子、离子在氧化膜中的固态扩散(迁移)来实现。在这 些情况下,迁移过程与金属-氧化膜及气体-氧化膜的相界反应有关。若通过金属阳离子迁 移将导致气体-氧化膜界面上膜增厚,而通过氧阴离子迁移则导致金属-氧化膜界面上膜增 厚。
其中 B 为按深度计算的腐蚀速度,mm/a;V 为按重量计算的腐蚀速度,g/m2·h;ρ为 金属材料的密度,g/cm3。
1.3.2 全面腐蚀速度测定 对于金属腐蚀来自百度文库人们最关心的是腐蚀速度。全面腐蚀速度也称均匀腐蚀速度,常用的
表示方法有重量法和深度法。 重量法是用试样在腐蚀前后重量的变化(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失重或增重)表示
腐蚀速度的方法。用重量法表示腐蚀速度很难直观知道腐蚀深度,如制造农药的反应釜的 腐蚀速度用腐蚀深度表示就非常方便。这种方法适合密度不同的金属,可用下式计算:
从广义上看,金属的氧化应包括硫化、卤化、氮化、碳化,液态金属腐蚀,混合气体 氧化,水蒸气加速氧化,热腐蚀等高温氧化现象;从狭义上看,金属的高温氧化仅仅指金 属(合金)与环境中的氧在高温条件下形成氧化物的过程。
1.1.2 高温氧化腐蚀机理
研究金属高温氧化时,首先应讨论在给定条件下,金属与氧相互作用能否自发地进行 或者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可通过热力学基本定律做出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