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_戚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伦敦发布了《伦敦创新战略与行动计划 ( 2003- 2006) 》, 建设“世界领先的知识经济”, 关注企业 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作用, 在组织ຫໍສະໝຸດ Baidu构中全面 培育创新文化, 构建“知识天使”网络, 组织有开发新产 品、新工艺和新服务指导经验的人员, 将创新产品、创 新工艺和创新服务的理念提供给中小企业, 并通过实 施“青年展望项目”和“教学公司项目”, 加强人员与技
创新型城市建设应该根据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历 史、文化、经济、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以及地 理特点, 努力形成各具特色与优势的以地方政府为主 导, 以企业为主体, 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共同 构成的城市创新体系, 成为自主创新的示范引领区。如 我国北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影响, 上海市的 产业、科技、金融和国际影响, 深圳市的经济体制、市场 环境、地理位置和外贸优势等都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
12 2006.1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新型城市研讨会论文选
突出表现。目前, 我国各地创新热潮涌动, 深圳、天津、 北京、上海和南京、西安等地均提出了创新型城市的建 设目标和思路。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概念的城市化, 建设创 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和内在 联系, 是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须选 择。通过建设创新型城市, 加强试点与经验推广, 对于 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共或私有的研究部门、大学和中介组织。2005 年世界 银行发表了一份“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5], 提出 了创新型城市的一系列标准: 如拥有较强的研究、开发 与创新能力; 政府治理有效, 服务高效; 拥有优良的交 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以及充足 的经营、文化、媒体、体育及学术活动场所; 拥有受教育 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 拥有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居住 选择; 切实重视环保; 接纳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等。
2006.11 13
创新型城市研讨会论文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术交流, 推动知识和技术转移, 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 合作,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创新平台和运行机制。
芬兰赫尔辛基为了在全球竞争中获胜, 与赫尔辛 基技术大学共同设立了“创新型城市计划”, 在人才培 养、城市规划、信息、能源、交通、废物处理等领域开展 合作, 计划通过伙伴之间的合作, 激发城市的创造力和 创新精神[5]。
国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成功经验启示, 实施自主 创新战略,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方位 体系联动的城市整体创新,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 过程, 需要采取一系列多层次的政策措施和对策。
三、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区域经济发展 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过程, 我国 70%以上的 GDP、80%以上的税收出自城市, 90%以上的大学和科 研力量分布在城市, 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是 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立足点。城 市的发展必须通过创新驱动, 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1. 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 形成特色与 核心竞争力。创新型城市建设应该根据自身独特的历 史、经济、文化、环境和地理特点与当地的实际, 加强发 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研究, 对城市科技资源进行深入的 分析, 摸清底数, 充分挖掘城市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和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 理清发展模式, 创新增长方 式, 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形成各具特色与优势 的教育、科技与经济体系,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 合, 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并通过中心城市的极 化— ——扩散效应,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强创新型城 市建设的评价工作,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把城市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 容, 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7]。目前, 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 的实施, 各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积极性很高, 但建设的 实际行动往往有些迟滞, 在一些地方创新成为了一种 时髦的口号和一种标签, 这表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在
美国纽约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 打造世界第 一金融中心。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纽约及时 调整发展战略, 积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教育体 制, 依托世界金融中心优势,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管理 咨询等对人力资本及知识资本要求较高的生产服务 业, 通过知识来提高产业附加值, 不断提升城市创新能 力, 打造创新型城市。
创新型城市研讨会论文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戚湧 (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4)
摘要: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立足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概述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度量标准, 介绍了国际开展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现状和成功经验, 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创新型; 城市; 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0241(2006)11- 0012- 04
收稿日期: 2006- 08- 03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软科学课题(C0600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SJD630011) 第一作者简介: 戚湧( 1970- ) , 男, 江苏泰州人, 博士, 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 管理和产业经济学。
二、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兴起了对 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英 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 ( Robert Huggins Associates) , 还 提出了评价全球主要城市的知识竞争力理论框架和模 型, 建立了评价区域和城市知识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对 全球主要区域知识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3]。 从国际的经验来看, 创新型城市建设没有统一的 规格,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经济与科技 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 应该有不同的创新特色和标准 以及建设路径。美国的硅谷成为“创新谷”的成功经验 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美籍学者 李钟文和威廉·米勒等人认为, 硅谷的优势来自其整体 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创新活力。在《硅谷 优势— ——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5]一书中, 李钟文 和威廉·米勒等人指出了硅谷成功的十个特点: ( 1) 良 好的游戏规则, 包括法律、法规、体制和管理。( 2) 知识 密集, 创意能够得到最快速度的传播。( 3) 流动的高质 量劳动力。( 4) 以结果为导向的精英体制。在硅谷, 才华 与能力主宰一切。( 5) 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氛围。( 6) 开放的商业环境和知识的分享。( 7) 产、学、研互动。( 8) 企业、政府与非盈利机构之间的良好合作。( 9) 高质量 的生活。( 10) 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 OECD 认为, 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相互 作用的结果。技术变革并不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 现, 而是这一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反馈和相互作用的结 果。这一系统的核心是企业, 是企业组织生产和创新、获 取外部知识的方式。这种外部知识主要的来源于企业、
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自主创新为 先导, 以创新文化为基础, 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 和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城市形态[2]。国际公 认的创新型城市的度量标准为: 技术对外依存度不超 过 30%,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70%, 发明 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超过 70%, 企业 专 利 申 请 量 占 全 社 会 专 利 申 请 量 的 比 例 超 过 70%, R&D 投入占 GDP 总量的比例超过 3%, 企业研发投入 超过销售收入的 4%。除了上述硬性标准外, 创新型城 市还应该有良好的创新制度和政策, 具有较强的科技 实力和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 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创 新型企业, 产生良好的产业集聚, 能够有效配置城市的 创新资源, 倡导先进的创新文化, 重视区域与国际合 作, 是区域经济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心城市。
3.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企业为主 体、官产学研金介紧密结合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当 前, 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不 多, 已成为影响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因 素。自主创新必须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战略取 向, 城市的发展应该走技术创新为主的道路, 实现从城 市制造向城市创新转变。要明确城市自主创新的重要 技术领域和重点企业, 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 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 推动城市的高新 技术产业化, 形成城市在一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业规模性集聚, 培育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极。要大力扶 持循环经济相关产业, 为以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 (3R)为原则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强 化企业在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深入推进 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社会中介服务 机构之间的紧密结合, 组建产学研技术联盟, 推动优秀 企业的技术外溢, 提高城市产业整体水平, 提高产学研 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建立一批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和
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已得到 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但如何大力贯彻自主创新战略, 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 加强城市的自主创新理论与实 证研究, 是城市政府和创新理论学术界当前必须认真 思考的一个问题。
2. 加强制度创新, 完善城市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与 社会服务职能。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制度作为科学技术 进而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 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可以说, 制度前进一小步, 管理前进一大 步。建设创新型城市, 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创新是关键, 必须建立城市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经 济有效运行的制度, 设计和创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 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进而提高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社会 环境和制度安排。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 大力鼓 励自主创新, 加强知识产权的激励和保护, 加强对外交 流与合作, 形成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机制和多元化、多渠 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机制。要通过深化改革, 创新政府 管理模式, 强化服务职能, 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 新型城市营造良好环境、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国际上许多城市成功地开展了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实践。韩国大田、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芬兰赫尔辛基 等城市通过整合创新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提升了综合竞争力[6]。
韩国大田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小城市, 20 世纪 70 年代, 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总额占 到了韩国的 20%。为了摆脱经济过分依赖加工型产业的 状况, 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韩国投入 15 亿美 元在大田市建设大德科学城, 并将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 院由汉城迁入大德科学城, 使大德科学城获得了强劲的 发展动力。大德科学城通过集聚人才和资金, 科技成果 直接面向企业, 形成了总体规模现代、科研设施先进、人 文精英荟萃的专业化科研基地。通过推动成果推广转 化, 形成了与产业密切结合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 IT 产业集群, 推动了大田市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
一、创新型城市概述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促进生产力 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与创造的发 展史,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 城市发展迫切需要 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内生增长理论 认为, 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 而且科 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和内 生动力。国际上许多国家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国家富强 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 充分说明了科学技 术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熊彼特( J.A.Schumpeter) 系统地研究了技术进步促 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提出了经济发展的长波理论 和创新理论, 对科技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 较为完整的理论解释。熊彼特认为,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 核心, 技术变化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 技术的 变化以创新形式出现。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经 济要借助科技起飞, 只有当技术发明应用于实践时, 经 济飞跃才能实现。城市发展是一个创新的运动过程, 同 样呈现长波理论所描述的周期性特征, 导致经济发展 周期的技术变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创新已成为城市 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1]。
创新型城市建设应该根据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历 史、文化、经济、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以及地 理特点, 努力形成各具特色与优势的以地方政府为主 导, 以企业为主体, 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共同 构成的城市创新体系, 成为自主创新的示范引领区。如 我国北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影响, 上海市的 产业、科技、金融和国际影响, 深圳市的经济体制、市场 环境、地理位置和外贸优势等都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
12 2006.1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新型城市研讨会论文选
突出表现。目前, 我国各地创新热潮涌动, 深圳、天津、 北京、上海和南京、西安等地均提出了创新型城市的建 设目标和思路。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概念的城市化, 建设创 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和内在 联系, 是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须选 择。通过建设创新型城市, 加强试点与经验推广, 对于 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共或私有的研究部门、大学和中介组织。2005 年世界 银行发表了一份“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5], 提出 了创新型城市的一系列标准: 如拥有较强的研究、开发 与创新能力; 政府治理有效, 服务高效; 拥有优良的交 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以及充足 的经营、文化、媒体、体育及学术活动场所; 拥有受教育 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 拥有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居住 选择; 切实重视环保; 接纳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等。
2006.11 13
创新型城市研讨会论文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术交流, 推动知识和技术转移, 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 合作,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创新平台和运行机制。
芬兰赫尔辛基为了在全球竞争中获胜, 与赫尔辛 基技术大学共同设立了“创新型城市计划”, 在人才培 养、城市规划、信息、能源、交通、废物处理等领域开展 合作, 计划通过伙伴之间的合作, 激发城市的创造力和 创新精神[5]。
国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成功经验启示, 实施自主 创新战略,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方位 体系联动的城市整体创新,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 过程, 需要采取一系列多层次的政策措施和对策。
三、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区域经济发展 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过程, 我国 70%以上的 GDP、80%以上的税收出自城市, 90%以上的大学和科 研力量分布在城市, 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是 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立足点。城 市的发展必须通过创新驱动, 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1. 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 形成特色与 核心竞争力。创新型城市建设应该根据自身独特的历 史、经济、文化、环境和地理特点与当地的实际, 加强发 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研究, 对城市科技资源进行深入的 分析, 摸清底数, 充分挖掘城市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和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 理清发展模式, 创新增长方 式, 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形成各具特色与优势 的教育、科技与经济体系,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 合, 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并通过中心城市的极 化— ——扩散效应,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强创新型城 市建设的评价工作,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把城市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 容, 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7]。目前, 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 的实施, 各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积极性很高, 但建设的 实际行动往往有些迟滞, 在一些地方创新成为了一种 时髦的口号和一种标签, 这表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在
美国纽约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 打造世界第 一金融中心。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纽约及时 调整发展战略, 积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教育体 制, 依托世界金融中心优势,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管理 咨询等对人力资本及知识资本要求较高的生产服务 业, 通过知识来提高产业附加值, 不断提升城市创新能 力, 打造创新型城市。
创新型城市研讨会论文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戚湧 (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4)
摘要: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立足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概述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度量标准, 介绍了国际开展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现状和成功经验, 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创新型; 城市; 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0241(2006)11- 0012- 04
收稿日期: 2006- 08- 03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软科学课题(C0600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SJD630011) 第一作者简介: 戚湧( 1970- ) , 男, 江苏泰州人, 博士, 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 管理和产业经济学。
二、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兴起了对 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英 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 ( Robert Huggins Associates) , 还 提出了评价全球主要城市的知识竞争力理论框架和模 型, 建立了评价区域和城市知识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对 全球主要区域知识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3]。 从国际的经验来看, 创新型城市建设没有统一的 规格,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经济与科技 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 应该有不同的创新特色和标准 以及建设路径。美国的硅谷成为“创新谷”的成功经验 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美籍学者 李钟文和威廉·米勒等人认为, 硅谷的优势来自其整体 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创新活力。在《硅谷 优势— ——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5]一书中, 李钟文 和威廉·米勒等人指出了硅谷成功的十个特点: ( 1) 良 好的游戏规则, 包括法律、法规、体制和管理。( 2) 知识 密集, 创意能够得到最快速度的传播。( 3) 流动的高质 量劳动力。( 4) 以结果为导向的精英体制。在硅谷, 才华 与能力主宰一切。( 5) 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氛围。( 6) 开放的商业环境和知识的分享。( 7) 产、学、研互动。( 8) 企业、政府与非盈利机构之间的良好合作。( 9) 高质量 的生活。( 10) 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 OECD 认为, 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相互 作用的结果。技术变革并不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 现, 而是这一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反馈和相互作用的结 果。这一系统的核心是企业, 是企业组织生产和创新、获 取外部知识的方式。这种外部知识主要的来源于企业、
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自主创新为 先导, 以创新文化为基础, 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 和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城市形态[2]。国际公 认的创新型城市的度量标准为: 技术对外依存度不超 过 30%,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70%, 发明 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超过 70%, 企业 专 利 申 请 量 占 全 社 会 专 利 申 请 量 的 比 例 超 过 70%, R&D 投入占 GDP 总量的比例超过 3%, 企业研发投入 超过销售收入的 4%。除了上述硬性标准外, 创新型城 市还应该有良好的创新制度和政策, 具有较强的科技 实力和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 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创 新型企业, 产生良好的产业集聚, 能够有效配置城市的 创新资源, 倡导先进的创新文化, 重视区域与国际合 作, 是区域经济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心城市。
3.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企业为主 体、官产学研金介紧密结合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当 前, 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不 多, 已成为影响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因 素。自主创新必须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战略取 向, 城市的发展应该走技术创新为主的道路, 实现从城 市制造向城市创新转变。要明确城市自主创新的重要 技术领域和重点企业, 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 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 推动城市的高新 技术产业化, 形成城市在一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业规模性集聚, 培育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极。要大力扶 持循环经济相关产业, 为以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 (3R)为原则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强 化企业在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深入推进 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社会中介服务 机构之间的紧密结合, 组建产学研技术联盟, 推动优秀 企业的技术外溢, 提高城市产业整体水平, 提高产学研 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建立一批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和
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已得到 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但如何大力贯彻自主创新战略, 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 加强城市的自主创新理论与实 证研究, 是城市政府和创新理论学术界当前必须认真 思考的一个问题。
2. 加强制度创新, 完善城市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与 社会服务职能。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制度作为科学技术 进而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 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可以说, 制度前进一小步, 管理前进一大 步。建设创新型城市, 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创新是关键, 必须建立城市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经 济有效运行的制度, 设计和创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 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进而提高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社会 环境和制度安排。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 大力鼓 励自主创新, 加强知识产权的激励和保护, 加强对外交 流与合作, 形成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机制和多元化、多渠 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机制。要通过深化改革, 创新政府 管理模式, 强化服务职能, 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 新型城市营造良好环境、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国际上许多城市成功地开展了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实践。韩国大田、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芬兰赫尔辛基 等城市通过整合创新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提升了综合竞争力[6]。
韩国大田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小城市, 20 世纪 70 年代, 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总额占 到了韩国的 20%。为了摆脱经济过分依赖加工型产业的 状况, 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韩国投入 15 亿美 元在大田市建设大德科学城, 并将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 院由汉城迁入大德科学城, 使大德科学城获得了强劲的 发展动力。大德科学城通过集聚人才和资金, 科技成果 直接面向企业, 形成了总体规模现代、科研设施先进、人 文精英荟萃的专业化科研基地。通过推动成果推广转 化, 形成了与产业密切结合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 IT 产业集群, 推动了大田市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
一、创新型城市概述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促进生产力 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与创造的发 展史,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 城市发展迫切需要 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内生增长理论 认为, 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 而且科 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和内 生动力。国际上许多国家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国家富强 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 充分说明了科学技 术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熊彼特( J.A.Schumpeter) 系统地研究了技术进步促 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提出了经济发展的长波理论 和创新理论, 对科技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 较为完整的理论解释。熊彼特认为,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 核心, 技术变化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 技术的 变化以创新形式出现。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经 济要借助科技起飞, 只有当技术发明应用于实践时, 经 济飞跃才能实现。城市发展是一个创新的运动过程, 同 样呈现长波理论所描述的周期性特征, 导致经济发展 周期的技术变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创新已成为城市 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