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中微生物影响

合集下载

发酵豆粕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发酵豆粕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分 别 显著 提 高 了 3 . 8 7 %、 4 . 3 8 %( P <0 . 0 5 ) ; 1 V、 V组料 重比分 别降低 了4 . 5 7 %( P >0 . 0 5 ) 、
5 . 7 l %( P<0 . 0 5 ) ; V组 成 活率 极 显 著 提 高 了 6 . 3 8 %( P< 0 . 0 1 ) 。2 )Ⅱ、 V组 血 清碱 性磷 酸 酶 活性 显 著 高于 I 组( P<0 . 0 5 ) ;I 组 血 清尿 酸含 量 最 高 , 显 著 高 于 V组 ( P<0 . 0 5 ) , 但 与 其 他 各 组 差 异 不显 著 ( P>0 . 0 5 ) 。3) Ⅱ、 Ⅲ、 Ⅳ、 V组十 二 指肠 绒 毛 高度 均极 显著 高于 I组 ( P< 0 . 0 1 ) , 其 中 V组 最 高 ; V组 肥 大细 胞 数 量 最 低 , 极 显 著 低 于 I组 ( P< 0 . 0 1 ) ; 1 I 、 Ⅲ、 1 V、 V组 分 泌 型 免
豆粕 是 饲 料 中 主 要 的蛋 白质 原 料 , 因 含 有 多
种抗营养 因子 , 导致豆粕 的利用 率远低 于鱼粉 等
动 物 性 蛋 白质 原 料 。普 通 豆 粕 经 过 物 理 、 化 学 处
理后 , 其 中所含 的抗 营养 因子都 有不 同程度 的降 低或是减少 , 但是这些处理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 , 无 法 对普 通 豆 粕 中 的抗 营养 因子 进 行 最 大程 度 的
发 酵 豆 粕 对 黄 羽 肉鸡 生 长 性 能 、 血 清 生化 指 标 、 肠 道 黏 膜 免 疫 功 能 及 微 生 物 菌 群 的 影 响
许丽惠 祁瑞雪 王长康 王全溪 谢 丽 曲 林 丽花 陈庆达
( 福建农林 大学动物科学学 院 , 福州 3 5 0 0对黄羽 肉鸡生长性 能、 血清生化指标 、 肠道黏膜免疫功 能及

不同底物活化的乳酸菌对发酵豆粕中蛋白质、酸溶蛋白、pH值和菌落数的影响

不同底物活化的乳酸菌对发酵豆粕中蛋白质、酸溶蛋白、pH值和菌落数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乳酸菌发酵能够降低豆粕 pH,且 FSBM(Ⅱ)
组 pH值显著降低。丁毅[4]等利用不同的菌种发酵豆粕,结果 显示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最高。侯德宝 等 [1] 利用复合微生物 发酵并结合复合酶制剂处理花生粕,乳酸菌的含量也提高了 4 倍,与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一致。且本试验研究发现底物中除红 糖以外其他底物的添加并不能明显提高乳酸菌菌落数,原因有 待进一步研究。 ) 结论

试验研究
LIVESTOCK ANDPOULTRYINDUSTRY
No.3,2022
表 1 发酵前后的营养成分比较
项目 Item 粗蛋白 CP/% 酸溶蛋白 ASP/%
pH值 菌落数 /CFU·g-1)
普通豆粕 SBM 46.3a 1.87a 6.3a 0
发酵豆粕Ⅰ组 FSBM(Ⅰ) 48.78a 4.42b 5.2ab
2.7×107a
发酵豆粕Ⅱ组 FSBM(Ⅱ) 50.21a 5.03b 4.7b
2.2×108a
注:同行数据肩标相同或者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肩标字母不相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通过检测结果(见表 1)可知,与发酵前比较,FSBM(Ⅰ)组 和 FSBM(Ⅱ)组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 5.36%和 8.44%,且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FSBM(Ⅰ)组和 FSBM(Ⅱ)组酸溶蛋白的 含量是 SBM组 2.36倍和 2.69倍(P=0.03);而两组发酵豆粕 的酸溶蛋白含量差异不明显。同发酵前豆粕 pH值比较,FSBM (Ⅱ)组 pH值有显著降低(P=0.04),FSBM(Ⅰ)组 pH降低不 明显,且两组发酵豆粕间差异不显著。
发酵豆粕 FSBM(Ⅰ)组Ⅰ和 FSBM(Ⅱ)组的菌落数分别达 到了 2.7×107 CFU/g和 2.2×108 CFU/g,但差异不显著。 ' 讨论 3.1 不同底物对乳酸菌发酵豆粕中蛋白质以及酸溶蛋白含量 的影响

益生菌发酵豆粕制备生物活性饲料的研究

益生菌发酵豆粕制备生物活性饲料的研究

益生菌发酵豆粕制备生物活性饲料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于优质饲料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豆粕饲料在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益生菌发酵豆粕制备的生物活性饲料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益生菌发酵豆粕的原理益生菌发酵豆粕是利用特定的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对豆粕进行发酵处理。

在发酵过程中,益生菌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分泌多种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将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分解为小分子的多肽、氨基酸、寡糖等易于动物消化吸收的物质。

同时,益生菌在发酵过程中还能产生一些有益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物质等。

这些代谢产物不仅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风味,还能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三、益生菌的选择与作用(一)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能够有效地分解豆粕中的蛋白质和淀粉。

同时,芽孢杆菌还能产生芽孢,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稳定性,在饲料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易失活。

(二)乳酸菌乳酸菌能够产生乳酸,降低发酵体系的 pH 值,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此外,乳酸菌还能产生细菌素等抗菌物质,增强动物肠道的屏障功能,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三)酵母菌酵母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够提高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

同时,酵母菌还能产生醇类、酯类等风味物质,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四、发酵工艺的优化(一)发酵条件发酵温度、湿度、时间和通气量等条件对发酵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发酵温度为 30-40℃,湿度为 60%-70%,发酵时间为 3-5 天,通气量根据发酵设备和益生菌的种类进行调整。

(二)接种量益生菌的接种量直接关系到发酵的速度和效果。

接种量过少,发酵启动缓慢;接种量过多,可能会导致益生菌之间的竞争和资源浪费。

一般来说,接种量为 5%-10%较为适宜。

(三)底物组成豆粕的粒度、含水量和营养成分等也会影响发酵效果。

发酵豆粕综述

发酵豆粕综述

发酵⾖粕综述⽣物活性菌体蛋⽩---活性发酵⾖粕第⼀部分⾖粕为什么要发酵【⾖粕发酵的⽬的】⼀、破坏⾖粕中抗营养因⼦⾖粕中含有胰蛋⽩酶抑制因⼦、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物作⽤、酶及发酵产⽣有机酸的作⽤,使得抗营养因⼦被降解或者钝化,从⽽得到破坏。

⾖粕中的抗营养因⼦⼩知识1:⾖粕中抗营养因⼦的危害(综述)1、胰蛋⽩酶抑制因⼦IT,抑制⽣长⼤⾖中最重要蛋⽩类抗营养因⼦,约占⼤⾖蛋⽩6%,IT通过对胰蛋⽩酶的抑制,引起胰腺肥⼤和增⽣,甚⾄产⽣腺瘤,引起动物⽣长抑制。

2、⼤⾖凝集素(SBA),影响消化吸收及免疫抑制:脱脂⾖粕中约含3%,难以完整吸收进⼊⾎液,引起红细胞凝集,在消化道中损坏⼩肠壁粘膜结构,影响多种酶的分泌,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严重的抑制作⽤,凝集素也对动物的免疫系统产⽣不良影响,抑制动物⽣长。

3、低聚糖,胃肠胀⽓因⼦:⾖粕富含棉⼦糖与⽔苏糖等低聚糖,⼈和动物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它们进⼊结肠被细菌发酵产⽣⼤量⼆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从⽽引起肠道胀⽓,并导致腹痛、腹泻、肠鸣等。

4、脲酶:影响蛋⽩吸收利⽤,是⾖粕类蛋⽩原料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5、植酸:与饲料原料中的磷结合,形成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植酸磷,降低动物对磷的消化吸收。

6、⾮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难以被单胃动物⾃⾝分泌的消化酶⽔解,能在消化道形成粘性⾷糜,降低饲料脂肪、淀粉和蛋⽩等养分营养价值。

7、酚类化合物:⼤⾖中酚类化合物如单宁可以与蛋⽩质如赖氨酸、甲硫氨酸相结合,使蛋⽩质的利⽤率降低。

⼆、消除⾖粕蛋⽩的抗原性⾖粕蛋⽩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降解⽽使其失去抗原性。

⼤量研究表明,⾖粕中存在的抗原物质能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的肠道过敏——损伤,进⽽引起腹泻。

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球蛋⽩和β——伴⼤⾖球蛋⽩。

三、降解⼤分⼦蛋⽩质,形成易吸收的⼩肽蛋⽩⾖粕中主要组分11S 和7S 是⼤分⼦蛋⽩,分⼦量分别为350K D 和180K 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可溶于⽔的⼩分⼦氨基酸及⼩肽,利于动物的吸收利⽤。

发酵豆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

发酵豆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

发酵豆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
发酵豆粕作为一种饲料原料,其营养价值评定涉及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发酵豆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
1. 营养成分分析:发酵豆粕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其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

与普通豆粕相比,发酵豆粕的氨基酸总和与粗蛋白含量有显著提高,而粗脂肪含量显着下降。

这些变化有助于增加蛋白原料的饲用价值。

2. 抗营养因子和有毒物质:豆粕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和有毒物质会影响其营养价值。

发酵豆粕经过微生物发酵后,这些物质的含量会降低,从而提高豆粕的饲用效率。

例如,发酵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含量会降低,这有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

3. 生物菌群数量:发酵豆粕中的生物菌群数量也会影响其营养价值。

适量的有益菌群可以改善豆粕的消化吸收率和营养价值。

例如,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可以使豆粕中的蛋白质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4. 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挥发性盐基氮是评价豆粕新鲜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发酵豆粕中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可能会升高,这会影响其营养价值。

因此,在评定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指标,如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含量等。

总之,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评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通过合理的评定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从而为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发酵豆粕的益处

发酵豆粕的益处

发酵豆粕的益处
1、易吸收利用:豆粕经益生菌发酵水解,产生大量具有独特生理活性功能的活性肽。

分子量低于5000的小肽混合物为产品的主要成分,易消化、吸收快、抗原性低,有效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的增殖,调节体内微生态菌群的结构,增加整个消化道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分解、合成、吸收和利用。

2、防病:本品中大量的高效益生菌在动物体内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保持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处于平衡、稳定状态,避免肠道疾病发生。

3、提高饲料利用率:本品富含多种微生物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可补充机体内源酶不足,加强了营养物质的消化,提高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4、促生长:本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乳酸、维生素、氨基酸、未知促生长因子等,具有特有的发酵香味,适口性好,增加动物的采食量。

乳酸还可调节幼畜肠道PH值,节省饲料中酸化剂的费用,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

微生物发酵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微生物发酵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另取 比色 管做 空 白试验 , 入 1 尿 素缓 冲 加 0ml 液 ,0ml . lI 盐酸 。称 取与上述试 样量相 当 1 1mo/ 0
的 试 样 , 速 加 人 比 色 管 中 , 即 盖 好 比 色 管 并 剧 烈 迅 立
蔗பைடு நூலகம்糖 3 0g 蒸 馏 水 l Om】, . , D 自然 p 值 。 H () 草芽孢杆菌 培养基 : 4枯
12 . 试 验 方 法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 材 料 .
( )菌 种 : 曲 霉 ( 1 5 ) 枯 草 芽 孢 杆 菌 1 黑 33 0 , (39 , 曲霉 。 1 8 )米
1 2 1 尿 素 酶 活 性 的测 定 .. 称 取 0 2 00g试 样 , 入 比色 管 中 , 入 l . 0 转 加 Oml 尿 素 缓 冲 液 , 即 盖 好 盖 子 并 剧 烈 摇 动 。 置 于 立 ( 0 0 5 ℃ 恒 温 水 浴 上 准 确 保 持 3 i 立 即 加 3± .) 0r n后 a 入 1 . lL盐 酸 , 0ml 1mo/ 0 迅速 冷却 到 2 ℃ , 比色 O 将
酶制 剂处理 , 微生 物发 酵 法 。微 生 物发 酵 法就 是利 用微 生物在饲 料原料 中生长 繁 殖 和新 陈代 谢 , 累 积 有 用 的 菌 体 、 和 中 间代 谢 产 物 , 生 产 加 工 和 调 制 酶 来
饲料 的方法 。
电热 恒 温 培 养 箱 、 温 振 荡 培 养 箱 、 全 电热 恒 温 水 浴锅 、 台式 离 心 机 、 H 计 、 提 式 高 压 蒸 汽 灭 菌 锅 、 p 手 电热 恒温鼓 风干燥 箱 、 液器 、 净 工作 台、 移 超 光学 显 微 镜 、 温 高 速 离 心 机 ( 0 / i) 电冰 箱 、 孔 低 50 0rr n 、 a 多 白磁 比 色 板 、 角 瓶 ( 5 ) 三 1 0m1。

豆粕发酵的目的和基本原理

豆粕发酵的目的和基本原理

豆粕发酵的目的和基本原理
豆粕发酵的目的是通过发酵过程改变豆粕中的成分和性质,进一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可利用性。

基本原理如下:
1. 发酵菌作用: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种(如益生菌),利用其代谢活动,将豆粕中的复杂有机物(如非淀粉多糖、纤维素等)分解为更简单易消化的物质,增加其可利用性。

2. 酶活性提高: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种会分泌各种酶,如蛋白酶、脂酶、纤维素酶等,这些酶能够降解豆粕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提高其营养价值。

3. 抗营养因子降解:豆粕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如植酸、多酚等,这些物质会与营养物质结合,影响其消化和吸收。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种能够降解这些抗营养因子,减少其对营养物质的影响,提高豆粕的可利用性。

4. 产生有益物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种还会产生一些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益生菌等,增加了豆粕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

总结起来,豆粕发酵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改善豆粕的营养成分和性质,提高其可利用性。

豆粕的微生物发酵降解

豆粕的微生物发酵降解

·308·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Vol.24 No. 1 2008 January http://www.casb.org.cn
土壤肥料科学
大豆肽与具有相同氨基酸组成的大豆蛋白质相比,具 有许多生化特性优势,其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大豆多肽生产主要是通过直接酶解法,物理 化学处理工艺和发酵法。直接酶解法由于使用高价格 的酶,成本太高限制了其在饲料行业的应用;膨化工艺 对大豆蛋白造成的物理损伤和乙醇浸提造成的化学性 损伤均会造成大豆蛋白质不同程度的变性;而利用微 生物发酵大豆蛋白生产大豆多肽,由于把蛋白酶的发 酵生产和大豆肽的酶解生产结合在一起,降低了大豆 多肽的生产成本,与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相比,微生物发 酵工艺明显降低高温高压的膨化工艺和乙醇浸提工艺 对蛋白质的影响,其应用前景较好[1 ̄4]。
随着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的高度集约化, 对优质蛋白原料的需求日趋增大。水产养殖饲料中, 优质蛋白原料的主要来源是鱼粉,而作为一种稀缺资 源,世界鱼粉的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正逐年下降,一方 面需求在膨胀而另一方面来源在快速减少,因而寻求 鱼粉替代品的研究己成为国内外水产养殖界的一个重
要课题。 大豆是一种优良的植物蛋白资源,经过加工制成
茚三酮显色法测不同样品中游离 -NH2 含量[8,9]: 将不同处理发酵液稀释 100 倍后取 1.00ml 加入 1.00ml 水,再加人 1.00ml 显色剂,混匀后沸水浴中加 热 15min,然后冷水冷却,加人 5.00ml 第 24 卷 第 1 期 2008 年 1 月 http://www.casb.org.cn
的豆粕必需氨基酸丰富,是动物日粮中常用的植物蛋 白质原料。由于大豆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较 大(80%大豆蛋白质分子量超过 100KDa),存在着消化 率和生物学效价不及鱼粉等动物性蛋白质的问题。但

发酵豆粕的营养指标

发酵豆粕的营养指标

发酵豆粕的营养指标发酵豆粕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的豆粕,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

以下是发酵豆粕的营养指标的详细介绍:1.蛋白质:发酵豆粕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且主要为大豆球蛋白和浓缩的蛋白,这些蛋白质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被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更易于动物消化吸收。

此外,发酵豆粕中还含有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如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等,这些小分子肽具有调节免疫、促进生长、改善肠道健康等作用。

2.脂肪:发酵豆粕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抗血栓等生理功能。

此外,发酵豆粕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磷脂,能够促进脑发育和提高记忆力。

3.碳水化合物:发酵豆粕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些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

此外,发酵豆粕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低聚糖,如大豆低聚糖等,这些低聚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4.维生素和矿物质:发酵豆粕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钙、铁、锌等。

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和生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功能性成分:发酵豆粕中还含有一些功能性成分,如多糖、抗菌肽、大豆异黄酮等。

这些功能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发酵豆粕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与未发酵的豆粕相比,发酵豆粕具有更好的消化吸收性能和更丰富的营养组成。

在动物饲养中,添加适量的发酵豆粕可以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发酵豆粕也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绿色环保型饲料原料。

发酵豆粕品质检测方法适用性

发酵豆粕品质检测方法适用性

发酵豆粕品质检测方法适用性发酵豆粕是一种用微生物菌种发酵过的豆粕产物。

由于发酵过程中豆粕中的蛋白质、纤维等成分有所改变,以及微生物的介入,因此其品质特征也有所不同。

因此,为了评估和控制发酵豆粕的品质,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方法。

1.水分检测:水分是豆粕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的因素之一、常用的水分检测方法有称重法、烘箱法、红外干燥法等,其中红外干燥法由于其快速、准确、无需前处理等优点,适用于发酵豆粕的水分检测。

2. 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豆粕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发酵豆粕的重要品质指标。

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有Kjeldahl法、紫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等。

其中,Kjeldahl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蛋白质的检测。

3.纤维检测:纤维是发酵豆粕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对其品质和使用效果有一定影响。

常用的纤维检测方法有酸性洗涤法、中和洗涤法、NDF 含量测定法等。

其中,酸性洗涤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准确的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纤维的检测。

5.氨基酸检测:氨基酸是豆粕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对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氨基酸的检测。

6.微生物检测:豆粕发酵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有菌落计数法、PCR法、气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微生物的检测。

通过上述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对发酵豆粕的水分、蛋白质、纤维、脂肪、氨基酸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判断其品质特征和适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和使用目的,灵活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品质评估和控制,以确保发酵豆粕的品质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加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关注和引入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提高豆粕品质的检测水平和评估精度。

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

好氧发酵:在发酵前期采用好氧发酵,促使芽孢杆菌、 酵母菌等好氧微生物繁殖生长,同时芽孢杆菌、酵母菌 分泌产生大量酶类、维生素等活性产物促进乳酸菌的 生长。 厌氧发酵:后期的厌氧发酵,促进乳酸菌的增殖,由于乳 酸菌属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大量乳酸。微生物在 无氧条件下发生强制自溶,细胞中的胞内酶及其他生物 活性成分分泌出来。厌氧发酵时蛋白酶发生酶解反应, 并产生香味物质。
所采用的发酵剂。就是用来发酵的微生物菌种。使用不同 的微生物发酵,其代谢功能不同,产品的质量也必然有所 不同。 发酵工艺,如浅层发酵、深层发酵、批次式发酵或连续式 发酵; 发酵容器(发酵容器与发酵工艺相适应)
发酵剂的种类和剂型
发酵剂的种类:包括细菌类和真菌类:细菌类主要有芽孢 杆菌、乳酸菌;真菌类主要有酵母菌和霉菌。以上采用的 发酵剂都是纯培养菌种,或单一菌种和复合菌种。此外, 还有一类非纯培养发酵剂—— 曲种,该发酵剂的制作是 采用传统制曲技术制作的。 发酵剂的剂型:主要有液体和固体两种。一般来说,大多 数纯培养的发酵剂采用液体剂型,菌种的生产是从保存斜 面,菌种活化、三角瓶、小型种子罐到大型种子罐,然后 用于生产性接种。液体剂型的发酵剂比较适用于批量式生 产。固体剂型的发酵剂主要是曲种,按传统固体制曲技术 制作。固体剂型的发酵剂适用于连续发酵生产线使用。
发酵批量与干燥速度不一致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 干燥是终止发酵的唯一办法。发酵豆粕一般采用烘干机。 如果一个批次的发酵批量过大,同一个批次的物料干燥时 间过长,就完全有可能造成同一批次的发酵物发酵时间不 一样,引起品质差异。

发酵批量大小对发酵豆粕质量稳定性的影响
如果采用小批量生产,接种批量等于发酵批量,等于翻动 批量,等于干燥批量。同批次物料生产周期基本相同,则 可以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 但这种生产方式会影响产量,生产企业要投入大量的生产 设备和生产用场地。

微生物发酵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进展

豆粕 是 饲料 1 二 业 中应 用 最 广 泛 的 植 物性 蛋 白原 料 ,
利 用 芽 孢 杆 菌 对 豆粕 进 行 固态 发 酵 试验 , 结果 表 明发 酵
但 由于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 , 降低 了动物对豆粕营养的 吸收率 。大量 的研究工作 表明 , 采用热处理 、 化学法 、 作
为此, 研究微生物发酵对豆粕中抗 营养因子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关键词 : 微 生物发酵; 豆粕; 抗 营养因子 ; 营养价值
中图分类 号 : s 8 1 6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5 0 9 0 ( 2 0 1 4 ) 0 4 — 0 0 0 8 — 0 3
同与 各 菌 生 物学 特 性 、 产酶 能 力 以及 产 生 的 酶 系 的差 异
所用的微生物种类有酵母菌 、 霉菌 、 乳酸菌 、 芽孢杆菌 。

般来 说 , 芽孢 杆菌和 曲霉菌 的产酶 能力较强 , 是 降解
有 氧 的 条 件 下 才 能 大量 、 快速地 繁殖 ; 酵 母 菌 能 合 成 一
L c 三株 菌混合 发酵豆粕 , 其胰 蛋 白酶抑制 因子被 完全 去 除。马文强等 ( 2 0 0 8 ) 通 过枯草芽孢杆菌 、 酿酒 酵母 菌、 乳酸菌对豆粕进行混合发 酵 , 结果表 明: 发酵后豆粕 中粗蛋 白的含量 比发酵前提高了 1 3 . 4 8 %( P < O . O 1 ) , 粗脂 肪的含量 比发酵前提高 了 1 8 . 1 8 %( P < 0 . O 1 ) , 这和任莉等
凝集素的含量都较低 。 付 弘贽( 2 0 0 8 年) n 研 究枯草芽孢杆菌 、 蜡样 芽孢杆
菌、 植物乳酸菌 、 酪 酸 梭 状 芽 孢 杆 菌 去 除 豆 粕 中胰 蛋 白 酶 抑 制 因子 、 植酸 、 脂肪氧化酶 、 凝 集 素等 抗 营 养 因 子 的 试 验表 明 , 枯 草 芽 孢 杆 菌 对胰 蛋 白酶 抑 制 因子 和 植 酸 的 降解作用 明显优于植 物乳酸菌 、 酪酸菌 ( P < O . 0 5 ) , 蜡 样

发酵时间和水分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

发酵时间和水分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

发酵时间和水分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发酵是一种负责大多数食物加工过程的自然过程。

它可以改变原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从而提高其品质和可消化性。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复杂化学物质,产生各种酸、醇、酶和其他活性物质,从而改善食物的口感、保存性能和营养价值。

此外,发酵还可以去除与食物相关的有毒物质,并增加食物的抗氧化性。

因此,研究发酵时间和水分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非常重要。

首先,发酵时间对豆粕的发酵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发酵时间的延长可以增加发酵产物的种类和含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豆粕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会被微生物分解和转化为酸、醇和酶等有益的代谢产物。

此外,发酵时间的延长还可以改善豆粕的口感和颜色,使其更加适合食用。

然而,发酵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利的影响。

例如,长时间的发酵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的生长不受控制,从而产生有害的毒素或致病菌。

此外,长时间的发酵还可能导致发酵产物中有机酸的积累,从而降低豆粕的食用安全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发酵时间进行调控,以获得最佳的发酵品质。

此外,水分对豆粕的发酵品质也有着重要影响。

水分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基础,对于发酵过程非常关键。

适当的水分可以保持发酵物料的湿润程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水分还可以影响发酵过程中的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

过高或过低的水分都可能导致发酵失衡,进而影响发酵果品的品质。

具体而言,水分过高可能导致发酵物料的酸度和温度过高,从而抑制有益菌种的生长和代谢。

此外,高水分还可能导致发酵产物中的有机酸浓度过高,降低食用安全性。

相反,水分过低可能导致发酵物料的湿润程度不足,微生物难以生长和发酵。

因此,在豆粕的发酵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水分进行精确的控制,以获得最佳的发酵品质。

总之,发酵时间和水分是影响豆粕发酵品质的重要因素。

适当的发酵时间可以增加发酵产物的种类和含量,改善豆粕的口感和颜色;而适当的水分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保持发酵物料的湿润程度。

微生物发酵对豆粕营养威分的影响

微生物发酵对豆粕营养威分的影响

的。蛋 白质被 微 生物 分解 后 ,生成 动物 易吸 收 的小
分子肽 ,可以提高豆粕利用率与蛋 白质的吸收率 。
2.2微 生物发 酵 对 豆粕 营养 成分 的影 响 由表 2可 知 :豆 粕 经 过 发 酵后 ,粗 蛋 白含量 显 著提高,提高 了 8.43%;粗脂肪含量也有 明显提高 , 比豆粕 提 高 了 1 1.76%;粗 灰 分含 量 比豆粕 提 高 了 13.07% ; 发 酵 豆 粕 粗 纤 维 含 量 比 豆 粕 略 低 ,低 0.86%;发酵豆粕钙 的含量与豆粕差异不大 ;发酵豆 粕磷 的含 量 比豆粕 提 高 了 55.56%。
料 工业 中 的进 一 步应用 。常规 的处理 方法 ,如 通过 生产实 践 ,对 发酵 豆粕 的感 官质 量和 营养成 分 进行
加 热 、挤 压 、浸提 等难 以完全 去 除豆粕 中抗 原 蛋 白 , 了测定 , 旨在探讨 发酵 对 豆粕 营养成 分 的影 响 ,为
如何 消 除 豆粕 中抗 营养 因子 对 动 物生 产 的影 响一 发酵 豆粕在 生产 上 的应 用提供 理论 依据 。
【关键词】豆粕 ;发 酵;营养成分
【中 图分 类 号】S816.6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 ]1oo5—8613(2012)01—0022—02
豆粕 是畜 禽重要 的植 物性 蛋 白饲 料 ,其 粗 蛋 白 工 业 上 ,发 酵豆 粕 可 以部 分替 代 鱼粉 ,降低 对 动 物
(致 敏 因子)及 致 甲状 腺 肿 素等 ,同 时积 累其 他 一些 析 。
有益代 谢 产物 ,并 对 豆粕 中 的蛋 白质 进行 一定 程 度
1.2测 定 指 标
的分解 ,从 而获得 一种 具有 多种 功 能 的优 质 蛋 白质

豆粕肥料制作方法

豆粕肥料制作方法

豆粕肥料制作方法豆粕肥料是一种常用的有机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并且能改善土壤质量。

下面介绍一种以豆粕为原料制作肥料的方法。

准备好豆粕和其他辅料。

豆粕是豆类经过加工后剩下的渣滓,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制作肥料的理想原料。

辅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常用的有磷酸二铵、硫酸亚铁、硫酸锌等。

接下来,将豆粕进行发酵处理。

将豆粕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每隔一段时间翻动一次,以保证发酵均匀。

发酵过程中,豆粕中的有机物质会被微生物分解为有机酸和氨气等物质,提高肥料的营养价值。

然后,将发酵好的豆粕与辅料进行混合。

按照一定比例将豆粕和辅料加入到混合机中进行充分搅拌,以确保各种营养成分均匀分布。

接着,进行水分调节。

将混合好的豆粕肥料适量加水,使其湿度达到适宜的水分范围。

水分过高会导致肥料发霉变质,水分过低则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进行堆肥处理。

将调整好水分的豆粕肥料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每隔一段时间翻动一次,以促进肥料的发酵和成熟。

经过一段时间的堆肥处理,豆粕肥料中的有机物质会进一步分解,生成植物所需的养分,提高肥料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豆粕肥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在堆放和搅拌肥料时,要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接触到刺激性物质。

此外,堆放好的豆粕肥料要远离火源,避免发生火灾。

总结一下,制作豆粕肥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发酵处理、混合辅料、水分调节和堆肥处理。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将豆粕转化为高效的有机肥料,为植物提供养分,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以豆粕为原料制作肥料的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农田、果园和花卉等各种种植环境。

浅谈微生物发酵在豆粕中的作用及应用优势

浅谈微生物发酵在豆粕中的作用及应用优势

对 改善 幼 龄 、 弱 、 激 状 态 下 动 物 的 健 康 和 发 体 应
育 十 分 有益 。冯 杰 。 刘欣 等 (0 7 研 究 表 明微 生 20 ) 物发 酵 豆粕 可 促 进 仔 猪 的生 长 . 少 腹 泻 . 高 减 提
饲料 利 用效 率 : 酵 豆粕 饲 喂仔 猪 能有 效 维 持 仔 发
酸 . 降 低 了 p 不仅 能抑 制 肠 道 中有 害 菌 的繁 又 H.
殖 . 持肠 道 菌群 平 衡 . 且 使 得发 酵 豆粕 具 有 维 而
浓 郁 的酸 香 味 。 而 改 善 了适 口性 . 高 了动 物 从 提 的采食 量 发 酵 豆粕 产 品还 具有 溶解 度 高 、 度 黏
翎列广萄21 年第9 02 期
— — — — — —
3 3
— — — — — — — — — — — — — — — — — — —
科 技视 野

S ienTh1 t cn den。 Ol e a coYu。 c g 。
浅谈微 生物发酵 在豆 中的作 用及应 用优势
张 伟 李兆勇 姚 琨
养作 用 消失 . 使得 发酵 豆粕 的应用 更加 广泛 。
2 微 生物在 发酵 豆粕 生产 中的应 用优 势
酸 06 .%, 氨 酸 O5 07 . .% 07 蛋 .%~ . 胱氨 酸 05 % .%~
08 . .% 大豆 蛋 白质 是植 物 性食 物 中氨基 酸 组成 比 例 最 合 理 、 接 近 于 F O WH 最 A / O理 想模 式 的一 种 蛋 白质 。但 由于其 溶 解度 低 、 黏度 随着 浓 度 的增
生 长性 能 , 同时降低其 腹泻 率 。许 多研究 都 表 明 .

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发酵豆粕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在豆粕中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积累有益的菌体、酶和中间代谢产物来生产加工和调制的豆粕产品。

发酵豆粕一般采用优质多菌种协同发酵,利用微生物丰富的酶系,将植物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寡肽,并将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血凝素、抗原蛋白等彻底分解。

通过发酵,豆粕蛋白质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消化率提高5%~10%,显著改善了适口性和消化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工艺条件的控制,将大量有益菌及其产物(乳酸菌、酵母菌、小分子蛋白质、乳酸、维生素和未知促生长因子都保留了下来,使得产品既具有优质蛋白质饲料的特性,又具有微生态制剂的功能(表1)。

表1 发酵豆柏多肽与常规饲料原料特性比较常规原料抗营养因子被病原菌污染或氧化腐败的可能性含毒害物质的可能性(二噁英、生物胺)动物消化利用率市场资源动物蛋白质饲料原料无较大较大较高不足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多较小有较低充足发酵豆粕多肽微或无极小极小高充足发酵豆粕产业化始于欧洲,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

2002年开始,国内有商业化的发酵豆粕产品问世,可是产量较小。

2005年下半年,进口优质鱼粉、乳清粉价格大幅飚升,给发酵豆粕产品带来空前的机遇,一些饲料生产厂商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生产。

随着发酵豆粕市场前景的看好,除饲料生产商外,一些油脂生产商也瞄准商机,结合自身有利条件进行发酵豆粕的研制和生产。

如同许多发酵类产品一样,发酵豆粕迄今仍无国家标准。

例如,关于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业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

华中农业大学的一份研究称,发酵豆粕产品在饲料中使用量一般为5%,每吨添加有发酵豆粕的饲料代替鱼粉等动物性蛋白质平均可降低饲料成本约20元。

广东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潘木水介绍,发酵豆粕的使用超过10%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但机理尚未清楚,估计与发酵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有关。

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日俊认为,猪教槽料中可以达到15%,中猪料可添加6%~7%,大猪料可加4%~5%,水产料可超过20%。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发酵豆粕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豆粕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率。

其质量鉴定是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发酵豆粕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发酵、压榨和干燥等工艺步骤。

首先将豆类原料进行清洗、脱皮、破碎,然后添加适量水和酵素发酵,控制好温度、酶活性和发酵时间,使豆粕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得以有效分解和转化。

最后通过压榨和干燥工艺,制得成品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的质量鉴定指标1.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豆粕的重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营养价值。

2.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含量及比例对产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3.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过高容易导致产品变质,影响保存期限和稳定性。

4.纤维素含量:纤维素是发酵豆粕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对于动物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益处。

5.微生物含量: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应符合规定标准,避免产品受到污染。

6.异物含量:产品中应无异物杂质,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方法1.化学分析: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产品样品进行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水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2.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产品样品的外观、颗粒大小等特征,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3.微生物检测: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产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性。

4.红外光谱分析:通过红外光谱仪器分析样品的特征频率,了解其大分子结构和成分。

5.密度测定:利用密度计检测产品的密度值,判断产品的致密程度和结晶性。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的意义通过对发酵豆粕的质量鉴定,可以保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

同时,合理的质量鉴定方法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整,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准的质量。

综上所述,发酵豆粕的质量鉴定是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标准来进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豆粕中三种微生物的功能
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它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最大限度地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大豆蛋白为优质小肽蛋白源,并可产生益生菌、寡肽、谷氨酸、乳酸、维生素、UGF(未知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

目前常见的发酵豆粕中的微生物一般为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微生物在发酵豆粕以及对动物本身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乳酸菌
乳酸菌在豆粕中通过发酵产生有机酸、特殊酶系,能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等具有促进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

乳酸菌的正常代谢可以在机体内为宿主提供可以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还可以提高矿质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的目的。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的情况下都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因其作用不同分为三类,有共生性类型、致病性类型和中间性类型,乳酸菌就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调整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状态,进而改变肠道内的环境,是宿主恢复抵抗力。

3、改善免疫力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达到天然自动免疫的作用。

他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

所以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4、抗菌作用
乳酸菌对一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腹泻、肠炎等。

二、枯草芽孢杆菌
在豆粕发酵的过程中会闻到有氨的气味,因为枯草芽孢杆的蛋白酶活力较强,能把大豆粕中的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在氨基酸代谢中有脱羧作用产生有机氨,这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的酶的活性较强,另外它还有以下重要作用。

1、拮抗致病微生物,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
枯草芽孢杆菌进入机体后能显著降低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使机体内的有益菌增加、有害菌减少,净化体内外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2、产生多种消化酶
芽孢杆菌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使其产生多种消化酶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一点在枯草芽孢杆菌上尤其突出。

有很强的蛋白酶、淀粉酶、
脂肪酶活体,同时还有众多的果胶酶、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很多是动物体本身所不具备的。

3、产生多种营养物质
枯草芽孢杆菌在动物体内能产生许多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促生长因子等,参与动物体的新陈代谢,为机体提供给营养物质。

三、酵母菌
酵母菌不仅仅是一种单细胞蛋白,它在豆粕中繁殖发酵的过程更能产生酒精,能使饲料有独特的醇香味,除此之外他还有以下作用。

1、作为蛋白质来源,为动物提供营养
饲料酵母富含畜禽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激素等。

2、改善动物消化道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活性酵母菌是一种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在进入动物胃肠道后,消化胃肠道内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从而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改善动物消化道微生态平衡。

同时酵母菌在发酵的过程中产酸,促进饲料的消化,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