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法》专题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专题复习:控制变量法实验专题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专题复习:控制变量法实验专题

一、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小明和同学们利用实验室的长方体木块做了“探究力的 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由(1)(4)说 明______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5)说明______影响 力的作用效果;(3)(6)说明______影响力的作用效 果.本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十五、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图所示,是某小组的同学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情景(图中箭头表示导体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较图(a)和图(b)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B.比较图(b)和图(c)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 无关 C.比较图(a)和图(c) 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无关 D.由图(d)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是否运动无关
十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四、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五、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六、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七、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
八、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 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 热水和煤油,下表是他实验数据记录,根据表中的数据记录的分析和推理,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__________记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质量相等,升高 温度相同,吸收热量一般不同。 (4)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 有关。

微专题09变量的控制

微专题09变量的控制

微专题09 变量的控制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中,一个化学反应的实现,涉及到多种变量,控制变量法是指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只改变某一个变量来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观察单个变量或少数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需要对实验进行多次复读,每次改变其中一个变量并保持其他变量不变,以获取一系列对比数据。

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以及信息获取、研究探索和语言表达的关键能力。

意在对各种实验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实验探究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A.B.C.D.②该盐酸浓度为mol·L1。

【解析】(1)①滴定操作时需要用的仪器有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碱式滴管、铁架台等,故选AD ;②滴定时发生的反应为HCl +NaOH =NaCl +H 2O ,故c (HCl)===0.5500 mol·L 1;(2)由Q=c ρV ΔT ⋅总可得Q =-1-14.18 J g C ⋅⋅︒×-11.0 g mL ⋅×(50mL +50mL)×(T 1-T 2)=418(T 1-T 0);(3)100 mL0.2mol·L 1 CuSO 4溶液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1.20 g 铁粉和0.56 g 铁粉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1mol 、0.01 mol ,实验i 中有0.02 mol CuSO 4发生反应,实验ii 中有0.01mol CuSO 4发生反应,实验i 放出的热量多,则b>c ;若按实验i 进行计算,-1100(b a)1000 0.-0.24.18 10 H 20.9 (c-a)kJ mol ∆=⨯=⋅⨯⨯⨯-;若按实验ii 进行计算,-1100(c a)1000 0.-0.14.18 10 H 41.8 (c-a)kJ mol ∆=⨯=⋅⨯⨯⨯-;(4)Fe 3+易水解,为防止Fe 3+水解,在配制Fe 2(SO 4)3溶液时需加入酸;用pH 试纸测得Fe 2(SO 4)3溶液的pH 不大于1说明溶液中呈强酸性,向少量Fe 2(SO 4)3溶液中加入Fe 粉,溶液颜色变浅的同时有气泡即氢气产生,说明溶液中还存在Fe 与酸的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Fe+2H += Fe 2++ H 2↑;乙同学根据相关原理,重新设计优化的实验方案的重点为如何防止Fe与酸反应产生影响,可以借助盖斯定律,设计分步反应来实现Fe 2(SO 4)3溶液与Fe 的反应,故可将一定量的Cu 粉加入一定浓度的Fe 2(SO 4)3溶液中反应,测量反应热,计算得到反应Cu + Fe 2(SO 4)3 = CuSO 4+2 FeSO 4的焓变ΔH 1;根据(3)中实验计算得到反应Fe +CuSO 4 = Cu+ FeSO 4的焓变ΔH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Fe+ Fe 2(SO 4)3 =3FeSO 4的焓变为ΔH 1+ΔH 2;(5)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化石燃料的燃烧、炸药开山、放射火箭等都是化学能转化热能的应用,另外铝热反应焊接铁轨也是化学能转化热能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专题训练

控制变量法专题训练

控制变量法专题训练1、能够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的前提:①某种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种因素”对现象的影响③实验过程中,被探究的“因素”作为变量,其他因素作为不变量④能过直接或间接的得到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2、常见术语①对照组:一般是各个条件都适宜的组别②实验组:缺少或增加所要探究“因素”的组别③自变量: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④因变量:实验结果⑤调节变量:被探究的“因素”⑥不变量:除调节变量外,其他的“因素”,一般要保持适宜3、常见题型(1)、实验缺陷类:实验存在哪些不足/缺陷/哪些需要改进……①是否有对照实验②实验过程中,是否严格控制变量③是否试验次数或样品数太少,存在偶然性误差(2)、结论表述类: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从表(图)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1和实验2可以说明什么……①如果题干中明确了本实验的探究问题,那么就可以对实验问题进行回答;②问题:××受到什么影响?××受到√√的影响;或××受到√√的影响,√√越...,××越...;③√√对××有什么影响?√√越...,××越...;或在一定范围内,√√越...,××越...;④当某某一定(相同)时,某某与某某成正比/反比;当某某一定(相同)时,某某随着某某的增大而增大/降低;(3)、实验数据对比类:①通过对比实验得到某某结论②实验1与实验形成对照组③实验有几组变量④某一个步骤的目的是(4)、实验设计类:为了探究某某对实验的影响,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其他条件相同,所探究的因素设计成不同;应用题目所给的语言回答。

(5)、提问假设类:①根据实验过程,提出实验目的(实验探究的问题)②根据实验提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已有的假设或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或猜想④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判断假设或猜想的正误⑤根据实验结果(现象),写出实验结论,一般按照假设的模式写⑥已知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写出实验结果或现象(6)难点:转换法将不可直接测量量,转化为可直接测量的量,结论要与目的一致,而不是实验本身。

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2020.03

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2020.03
专题复习——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
一、控制变量法
明确 探究问题
1
唯一 不同
改变 研究因素
4
控制 变量
2 寻找
影响因素
保持 相同
3
控制 其他因素
一、控制变量法
通过对比的方法寻找变量 (“√、×”法)
寻找 变量
通过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 化及外界条件、药品用量寻找变量
一、控制变量法
“√、×”法
注:在稀盐酸溶液中存在三种微粒,分别是氢离子H+、氯离子Cl- 和水分子
稀 HCl
稀 H2SO
4
NaCl 溶液
A
B
C
A
B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控制变量法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是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注:与紫色石蕊试液有接触的物质有 二氧化碳、水、碳酸
通入CO2
紫色 石蕊试液
一、控制变量法
一、控制变量法(案例)
4. 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 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 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 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 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 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 (1)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C_a__(O__H__)_2_+__C__O_2_=__=__C_a_C__O__3_↓_+__H__2_O__________, (2)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 溶液检验CO2的原因?
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判断(有气体生成)
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时间内,装置所减少的质量越大,说明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其他条件相同时,装置减少相同质量所需的时间越少,说明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越多,说明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其他条件相同时,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越少,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热点01 控制变量法(解析版)

热点01 控制变量法(解析版)

热点01 控制变量法【热点解读】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其他因素〔变量〕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来单独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依次对每一个因素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一般来说,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我们所研究的物体对象往往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处于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之中,这就决定了影响对象的因素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

我们在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影响物理现象的各种因素。

采用控制变量法其实就是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是分析的问题简化明了,最后再综合解决,找到多个因素和所研究现象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的一般程序为:1.对可能影响研究问题的因素〔物理量〕进行分析,作出假设。

2.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对每个因素依次进行研究,找到该因素和所研究问题间的关系。

3.综合判断所有因素和所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比方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我们研究的方法是:先保持物体的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综合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到的合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类似的还有: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下图的实验装置.〔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B.理想实验法C.等效替代法D.实验推理法〔2〕把长木板的一端垫高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______〔填“交〞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打点频率为_________Hz。

周期________秒【答案】〔1〕A 〔2〕平衡摩擦力〔3〕交流电秒【解析】〔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要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另外一个量的关系,故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应选A;〔2〕把长木板的一端垫高的目的是为了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为绳的拉力;〔3〕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故其打点频率也为50Hz,周期为10.02s Tf==。

备考2021年中考科学复习专题:控制变量法

备考2021年中考科学复习专题:控制变量法
(3) 【分析与推理】科学兴趣小组为寻找电子秤倾斜后示数减小的原因,查阅了电子秤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了解 到电子秤示数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以上信息,解释电子秤示数随倾角增大而减小的原因:________.
20、 (2020湖州.中考模拟)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是己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 时是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条件下,电阻最小的材料。浙大科研团队研制出的新型铝-石墨烯电池,由金属铝箔负极、石墨 烯正极及ACl4-电解液组成,这种电池可以在零下40摄氏度到120摄氏度的环境中工作,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中,这种新 型电池能实现1000次充放电性能不减,而在100摄氏度的环境中,它能实现4.5万次。这种新型电池是柔性的,将它弯折一 万次后,容量完全保持。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 工人在生产石墨烯电池过程中,可能会将石墨纳米产、粒子吸入肺部,若石墨纳米粒子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 环,该粒子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 (2) 从充放电性能的角度考虑,铝石墨烯电池更适合在 ________(选填“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使用。 (3) 有人建议用石墨烯制作电饭煲的发热体,你认为是否合适,理由是________。
③设置一个对照组(放置于无菌环境)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培养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培养皿上菌落的平均数。
【分析与反思】
(1) 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将各实验组培养皿。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2) 若在某次调查中,对照组的培养皿上出现了6个菌落。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某一实验组培养皿上菌落平均数为 52个/培养皿,而对照组的一个培养皿上出现了6个菌落。若将46(即52一6)个/培养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选 填“正确”或“不正确”)。

中考物理总复习《控制变量法》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控制变量法》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控制变量法》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就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理想推理而得出结论,研究以下问题的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B.分子热运动C.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D.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用小车运动的路程来反映小车所受阻力的情况,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中与之相同的是()A.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B.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C.通过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D.保持电阻不变,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3.下列对于科学研究方法,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根完全一样的蜡烛与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B.在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的概念——类比法C.探究琴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的关系——控制变量法D.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从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的方法4.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学到很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列用到转换法的是()A.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B.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重物从不同的高度落下C.牛顿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D.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的关系时,控制滑轮组所提升的重物不变5.为了便于研究磁场,物理学中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情况,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认识电流时,我们可以用水流来类比B.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C.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时,用一个电阻代替几个分电阻D.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6.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的.下列实验中与此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B.乙图: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C.丙图:探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D.丁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7.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探究实验,在探究光反射定律实验中,通过沿法线向后折纸板观察后折的纸板上没有反射光,分析得到“三线共面”的结论。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控制变量法初识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控制变量法初识教学内容

专题——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概念:1、控制变量法的定义:当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如果只研究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变量)的关系,那么我们将其他因素控制不变,这个变量改变,观察这个物理量的情况。

2、精髓:前结果、后变量、其他不变3、结论的格式:当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越____,________越____。

案例: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做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他们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材料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1 铁球20 1.962 铁球30 2.473 铅球20 1.96(1)本题所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提出猜想中,反映了物体下落快慢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结果:物体下落快慢是通过___________体现出来的,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法;(4)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需要控制__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测量________;(5)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____和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需要控制__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测量________;①实验器材:②实验步骤: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复习十三 控制变量法

专题复习十三 控制变量法

专题复习十三控制变量法一、专题概述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单一,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

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需要分别控制多个因素中的某一个因素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某个量与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中考中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给出实验数据尝试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归纳物理量与某一因素的关系;二是应用控制变量法去设计实验。

解答运用控制变量法的题目,关键是要明确控制不变的量和要研究的需要改变的量。

二、典题剖析【例1】小兰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 钢20 0.3B 钢20 0.7C 尼龙丝30 0.5D 铜40 0.5E 尼龙丝40 0.5(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写字母代号)。

(2)探究的过程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

思路点拨:(1)想要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就要保证除了弦的粗细之外其他的因素相同;(2)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七个基本环节确定即可。

解:(1)A、B (2)③①②④规律总结:控制变量的思想在本题有突出的体现,由于数据多、次序不一致,寻找时要有耐心,将可能的因素先作好标记可以更快捷地找出答案。

【例2】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铁块和铜块各一个,如图3—13—1所示,现想探究铁块和铜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控制变量法(整合)

控制变量法(整合)

控制变量法:某个事物由多个变量影响和制约时,将其它的因素进行控制(使之相等,即影响相同),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样的研究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即把多个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再分别加以研究。

它是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

针对练习:1、(04济南)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

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出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⑴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⑵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二、课堂检测:2、(05年河南)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3、(05年河南)某同学为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是否有关,他保持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把下表中的合金线分别接入该电路中,测出通过合金线的电流大小进行对比研究,则( ) 序号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材料1 1 0.1 镍铬2 0.5 0.1 镍铬3 1 0.2 镍铬4 1 0.1 锰铜A.采用序号1与2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材料有关B.采用序号1与3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横截面积有关C.采用序号2与4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长度有关D.采用序号3与4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横截面积有关4、(08山东)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

专题十五 控制变量法的探究-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

专题十五 控制变量法的探究-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

专题十五控制变量法的探究一、复习目标1.知道有关控制变量探究的一般流程,了解控制变量探究题型及特点。

2.学会根据题目的探究要求,运用类比、假设、建模、推理、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语言表达等能力进行合理探究推理。

3.通过控制变量法在基于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探究思维、探究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试题特点初中化学试题加大对探究性问题的考查力度,凸显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探究题层出不穷,显现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这一亮点。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实际应用的一种途径,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实验交流表达和实验评价等过程都有体现,特别是在表格、数据、曲线、现象、装置等新情境中有着创造性的设计,无论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都能较好地应用控制变量的思想。

三、方法指引1.控制变量法:如果有多个因素(即变量)对实验的结果存在影响,为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往往控制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只改变某单一变量,并通过对比实验来明确该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情况。

2.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的解题思路四、典型例题及变式训练典型例题Ⅰ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温度/℃二氧化锰的用量/g收集氧气的体积/mL反应所需的时间/s① 5 1 20 0.1 4 16.75②15 1 20 0.1 4 6.04③30 5 35 — 2 49.21④30 5 55 — 2 10.76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实验温度/℃25 25 70 70 试剂稀氨水稀醋酸稀氨水稀醋酸出现铁锈所需时间1 天未见锈蚀 5 分钟1 天未见锈蚀 1 分钟(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

控制变量法(专题)

控制变量法(专题)

初中物理总复习(探究专题)——控制变量法物理学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和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探究如下:【探索研究案例一】匀速直线运动【例题1】如图1所示(a )、(b )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1(a )表明 ;图1(b )表明 。

【探索研究案例二】密度【例题2】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4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1)将表中空格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 。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 。

(4)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

【探索研究案例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例题3】下表是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 的3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比较序号3、4、5的3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探索研究案例四】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时设计的实验电路,为了便于研究,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即每次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下①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选用的两根导线 ; ②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选用导线C 和导线 ; ③为了研究电阻与 的关系,应选用导线A 和导线 . ④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中,采用与本题研究方法相同的物理知识有:【探索研究案例五】欧姆定律【例题5】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同学们设计如图8电路图,其中R 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控制变量法专题

控制变量法专题

(二)控制变量法:两个以上的因素影响一个变化过程的现象在自然界十分多,在物理学中这种问题则采取控制变量法,也就是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变化,而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考察这个变化的因素与这个变化过程的关系。

【典型例题】例1:阅读并回答问题探究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科学探究都要经历一个基本的过程,下面短文中叙述了小明同学探究灯泡熄灭的原因就经历了这些过程。

阅读短文后,将文中反映探究过程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并在其旁边注明探究步骤的名称。

一天晚上,小明在房间看书,台灯的灯泡突然熄灭了,电灯为什么会熄灭呢?他根据自己以有的一些知识和经验,小明提出了可能引起灯熄灭的原因,可能是小区停电了;可能是自己家的保险丝烧断了;可能是灯丝断了:可能是灯头里的电线与螺丝连接处松了;…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电灯熄灭的呢?需要找有关的证据。

小明首先从玻璃窗观察窗外的情况,发现邻居家中的电灯仍然亮着,路灯也是亮的,于是他判断问题出在家里。

他走到另一个房间,打开开关,电灯亮了,于是他判断家里的保险丝没断,问题可能出在灯泡上。

他拿了一只手电筒,爬上椅子照着灯泡,观察发现灯丝完好,于是他断定问题出在灯头里。

第二天,小明爸爸请来了一位电工师傅,师傅打开灯头,发现灯头里有一根铜丝与螺丝已经断开,铜丝和螺丝都有被烧过的痕迹。

原因找到了。

但是小明还在思考,他问电工师傅这个灯头原来是好的,也没动过它,为什么铜丝与螺丝的处会松开呢?电工师傅告诉他“如果螺丝没有将铜丝压紧,通电以后,连接处会发热,时间越长,这种现象越严重。

一旦连接处热到使灯丝烧断时,电路会断开,电灯会熄灭”。

小明终于搞清了电灯的原因。

解析:探究过程一般经历如下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与分析论证→结论与评估交流与合作但是探究的过程不一定非得这七个环节都有,有可能是七个环节的几个环节,所以小明的探究过程有:①发现问题;②提出问题;③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④分析与论证;⑤交流与合作。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控制变量法初识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控制变量法初识

专题——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概念:1、控制变量法的定义:当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如果只研究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变量)的关系,那么我们将其他因素控制不变,这个变量改变,观察这个物理量的情况。

2、精髓:前结果、后变量、其他不变3、结论的格式:当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越____,________越____。

案例: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做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1)本题所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提出猜想中,反映了物体下落快慢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结果:物体下落快慢是通过___________体现出来的,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法;(4)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需要控制__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测量________;(5)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____和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需要控制__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测量________;①实验器材:②实验步骤: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声现象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除上述两个猜想外,请你对此实验再提出一个猜想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控制变量法初识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控制变量法初识

专题——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概念:1、控制变量法的定义:当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如果只研究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变量〕的关系,那么我们将其他因素控制不变,这个变量改变,观察这个物理量的情况。

2、精华:前结果、后变量、其他不变3、结论的格式:当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越____,________越____。

案例: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场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拟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做了如下猜测:猜测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测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测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1)此题所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提出猜测中,反映了物体下落快慢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结果:物体下落快慢是通过___________表达出来的,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法;(4)为了验证猜测一,小明需要控制__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测量________;(5)为了验证猜测一,应比拟实验序号_____和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验证猜测三,小明需要控制__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测量________;①实验器材:②实验步骤: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声现象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展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测.猜测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测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测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上下取决于〔2〕为了验证猜测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展实验;〔3〕除上述两个猜测外,请你对此实验再提出一个猜测猜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丝
40 dB
(2)

400 Hz
钢丝
50 dB
(3)

400 Hz
钢丝
60 dB
要研究的物理量 变量
其他物理量
研究对象
保持不变 观察是否变化?
学习目标: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③ 得出结论 “__________与__________有关 / 无关。”
例如:“声音的响度 与物体的振幅 __有__关___。”
重要补充: 控制变量法
学习目标 1.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① 提出问题 “__研__究_对__象___是否与_要__研__究_的__物__理_量___有关?”
例如:“ 声音的响度 是否与物体的振幅 有关?”
学习目标: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要研究的物理量要研究的物理量 要研究的物理量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 琴弦的横截面积
/cm
/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② 实验分析
要研究的物理量 —— 变量 (可以变化) 其他物理量 —— 保持不变!
例如:“声音的响度 是否与物体的振幅 有关?”
3 观察是否变化?
1 变量
2 频率、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保持不变!
学习目标: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② 实验分析
序号 琴弦的振幅
频率
琴弦材料
响度
(1)

400 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