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城市名称的由来参考资料
杭州的由来以及各区名称的寓意余杭西湖杭州
杭州的由来以及各区名称的寓意余杭西湖杭州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杭州古称钱唐, 古时“泉水”也叫“钱水”,在还没有“塘”字的时候,“唐”有堤岸、堤防之意,先秦时期钱唐是个海湾,与江海相通,当地居民为了生存下去,拦阻凶猛的大海潮,就建筑了一条海塘,因在“钱水”旁边,故称钱唐。
隋王朝建立后,废郡为州,改钱唐郡置杭州,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因州治设在余杭,故名杭州,这是“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后又改杭州为余杭郡,唐朝年间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又复余杭郡为杭州。
杭州现辖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上城区、下城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十个区。
西湖区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是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因西湖得名。
西湖历史悠久,有很多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有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唐,称钱唐湖;一是因湖位于杭城之西,故名西湖,到唐代“西湖”这个称呼被频繁使用,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唐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故西湖之名沿用至今。
拱墅区位于杭州市市区中部,在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因境内有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拱宸桥和商贾云集之地的湖墅地区而得名。
江干区是杭州城市东扩的桥头堡,也是杭州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所在,还是杭州的交通枢纽中心。
“江”字,指的是钱塘江,“干”是“水边”的意思,因江干区位于钱塘江边,所以取名“江干”。
上城区位于杭州市中部偏南,是杭州商贸旅游中心、文创中心,浙江省面积最小、单位GDP最高的城区。
上城区是南宋皇城所在地,南宋皇城居南,习惯以南为上,故划分区域时取名上城区。
下城区位于杭州市老城区中部,和上城区相对应,因地处故南宋皇城北,习惯以南为上、以北为下,而称下城区。
滨江区滨江区位于杭州市南,由高新开发区、滨江区管理体制整合而成。
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因靠近钱塘江故名滨江。
温州的由来研究报告
温州的由来研究报告一、引言温州是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一个城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江省的五个地级市之一。
温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商贸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本文将对温州的由来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温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名人贡献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重要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温州的起源与发展。
二、地理环境温州地处东经120°38’到121°56’,北纬27°53’到28°16’之间,东南沿海平原,地势较为平坦,东临东海,南界温州湾。
城市周边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湖泊、河流、山脉等。
气候方面,温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湿润,冬季温和湿润。
三、历史沿革温州作为一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温州就有人类居住。
在商代和战国时期,温州是百越族的聚居地。
在秦朝时期,温州被设为该地区的县城。
随后,温州经历了南方吴越国的统治,以及北方的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更迭。
在明朝时期,温州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与海外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也为温州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近现代,温州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浙江省的经济中心之一。
四、名人贡献温州是一个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的地方,有许多名人为温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列举几位代表性的温州名人:1. 陆游(1125年-1210年)陆游是宋代末年的一位文学家、诗人,他生于温州,为温州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陆游的诗文以真实感人、振聋发聩的情感获得了广泛赞誉。
2. 林则徐(1785年-1850年)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家族是温州的著名士族之一。
林则徐在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他领导了改革和现代化的运动,为中国乃至温州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3. 陈世英(1936年-)陈世英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企业家,是温州的一位杰出女商人。
城市名字的来历2
城市名字的来历你知道你所在的城市名字的来历吗浙江省杭州:《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隋初“在余杭县,盖因其县以立名”。
因杭州初置时治余杭,故有杭州之名。
余杭之杭乃古越语,其意不可解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而得名温州:以温峤岭为名,以其地自温峤以南恒温少寒,故名舟山:因舟山群岛的主岛舟山得名,舟山本岛其“形如舟揖”,故名舟山湖州: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湖州,因地滨太湖得名,湖州之名由此始。
据《旧唐书·地理志》载:湖州“取州东太湖为名”嘉兴:三国黄龙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以为祥兆,改名禾兴县。
赤乌五年(公元242年)避太子和讳,更名嘉兴县,嘉兴之名由此始。
据《水经·沔水注》:“吴黄龙三年,有嘉禾生卷县,改曰禾兴。
后太子讳和,改为嘉兴。
”此即嘉兴之名的由来绍兴: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越州为绍兴府,以年号绍祚中兴之意得名。
绍兴一名自此始衢州:《元和郡县志》卷26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丽水:丽水本名恶溪(今名好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台州:唐武德五年置海州,次年改称台州(《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盖因天台山为名”)为台州一名之始金华:〈玉台新咏〉序云,金星与婺女争华,故曰金华。
另一说境内有金华山(今长山)得名福建省福州:因州西北福山(今董峰山)为名厦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在岛上建筑城堡,号厦门城,寓意大厦之门泉州:命名取州北主山清源山有孔泉,一名泉山也。
以山命名漳州:处漳江之畔,因漳水得名龙岩:据《八闽通志》卷2《地理·郡名》:龙岩县“以县有龙岩山名”。
以境内有龙岩山而得名莆田:统名胜志·福建兴化府志胜》卷4:“旧说邑田多生蒲,故谓之蒲田。
其后以邑时有水患,因去水从莆。
”三明:1956年由三元、明溪二县合并设三明县,取二县首字为名,今市命从县名南平:民国《福建通志》卷2《沿革中》载:“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晋析为延平、宛平,殆取山川袤延,宛转中有平原之意。
浙江省各城市名称的由来
浙江省各(市)县名字的由来杭州市:杭州古称钱唐。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
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上城区:南宋皇城居南,后习惯以南为上,故名。
1949年置上城区。
下城区:1949年建下城区,在故皇城北,以南为上北为下习称得名。
西湖区:以境内有西湖而得名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以濒临钱塘江而得名江干区:因地处钱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拱墅区:以境内有拱宸桥、湖墅而得名。
萧山区: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
《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余杭区:《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余杭县引《郡国志》云:夏禹东去,舍舟船登陆于此,乃以为名。
建德市: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
富阳市: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
临安市:据《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临安县:“临安山,县取此为名。
”桐庐县:《方舆胜览》卷5建德府《山川》载:桐君山“在桐庐。
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
淳安县:明《嘉靖淳安县志》卷1《风俗》称:“兹邑旧以淳而易安得名”宁波市:宁波古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贸阝、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
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江北区:因地处甬江、余姚江北,故名。
海曙区:因区内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鼓楼——“海曙楼”而得名。
江东区:因地处奉化江、甬江东岸,故名。
浅话湖州称谓来历
浅话湖州称谓沿革1、菰城古代战国时期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楚国君主派其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来其封地湖州区域内筑城置县,因湖州地域水乡泽国、且多菰草(茭白)而得名菰城。
菰城遗址今位于湖州南郊道场乡窑头村之金盖山下。
楚国菰城县乃湖州建城的起始、湖城之滥殇。
春申君乃湖州建城的鼻主。
2、乌程古代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改菰城为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南菰城遗址),取城中善酿酒的乌申、程林两大家姓氏而得名,属会稽郡(苏州)。
3、吴兴古代三国吴甘露二年(公元266年),吴主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置乌程为吴兴,并设吴兴郡,辖地相当于湖州市全境、钱塘(今杭州)、阳羡(今宜兴)。
4、湖州古代隋朝仁寿二年(602年),以地滨太湖而改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开始。
湖州概况江南水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倚天目苍山竹海,北濒太湖浩渺烟波,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
湖州名称历经菰城、乌程、吴兴、湖州等。
湖州市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二区。
总人口约260余万。
古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湖州正处在苏杭的中央地带。
这里历史悠久、物阜民殷、山水清远、景色秀美、人文荟萃,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之称。
自战国时期(公元前333年)楚春申君筑菰城至今,湖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城内双溪合流,名胜众多、古迹遍布、楼厦林立、风貌清新,城外河塘迤逦,乡间小桥流水、景色如画。
并且是世界丝绸文化、湖笔文化、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此外还有竹文化、淡水渔业文化等特色文化。
浙江省丽水的由来
浙江省丽水的由来
浙江省丽水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丽水之名最早见于唐初,为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子通占据浙江期间所作的区域调整,分括苍县为括苍、丽水二县,这是“丽水”第一次以县名出现,县治设在碧湖资福。
另一种说法是,丽水之名来自好溪。
《元和郡县志》载:“丽水本名恶溪(好溪),以其湍流阻险,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以为县名。
”
还有一种说法是,丽水之名来自丽阳山。
《读史方舆纪要》载:“丽阳山,府北七里,山下有溪,丽水之名以此。
”
779年,为避德宗李适(kuò)讳,改括州为处州,改州治括苍县为丽水县。
丽水作为政区由此得名。
1986年,改丽水县为丽水市。
2000年,丽水地区和县级丽水市撤销,改设地级丽水市;原县级丽水市改置莲都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作为台州人,九个县市区的地名由来,你知道几个?
作为台州⼈,九个县市区的地名由来,你知道⼏个?台州,前⾝为临海郡,三国吴太平⼆年(公元257年)分会稽郡东部建郡,以郡治初在临海县⽽得名;隋时郡废;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设置台州,以境内天台⼭⽽得名,台州这个地名从此开始使⽤;明清两代为府;民国时为专区;中华⼈民共和国成⽴后称地区。
1994年8⽉22⽇撤地设市,以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为市区。
归结台州及其现境域历史上县级区域的命名,⼤致有8类:以⼭⽽得名;以⽔⽽得名;以区位地形⽽得名;以纪念某事或某⼈⽽得名;取吉祥之意⽽名之;帝王赐名之;因重名且得名晚⽽改名;因避讳⽽改名。
椒江 ↑椒江原本是灵江下游靠近出海⼝⼀段的江名,其名始见于宋。
椒江区的前⾝是海门直属区。
海门⼀名,是因椒江⼝江南⽜头颈和江北⼩圆⼭南北对峙,状如⼤门⽽得名。
明洪武⼗七年(1384年),明廷遣信国公汤和巡视东南海防,⼆⼗年(1387年)⼆⽉,于临海三⼗⼋都地置海门卫指挥使司,⼗⼀⽉拆黄岩城墙筑海门卫城。
海门⽼街 黄岩 ↑黄岩区的前⾝为永宁县。
唐⾼宗上元⼆年(675年)四⽉,分临海县南部置永宁县,以永宁⼭(今⽅⼭)⽽得名。
唐⽞宗天宝元年(742年)九⽉“丙寅(⼆⼗四⽇),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百⼀⼗处”,时因全国有4个永宁县,仅保留河南府永宁县,台州的永宁改名黄岩。
县名以县西有黄岩⼭,⼭顶有黄褐⾊巨⽯⽽得名。
路桥 ↑北宋时即有此名,以地处平原⽔⽹地带,路路有桥⽽得名,属黄岩县。
后改称新安镇。
清末始称路桥镇。
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后为市属区。
⼗⾥长街 临海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公元221—231年)分章安县西部境域建县,以境内临海⼭得名。
临海⼭即今城西北10公⾥的⽩马⼭,海潮上溯灵江到此为⽌,故有此名。
1986年3⽉撤县建市。
括苍⼭ 临海古长城温岭 ↑温岭市的前⾝为太平县。
民国初年,内务部遍查地名,全国有5个太平县,分别分布在安徽、⼭西、浙江、四川、江苏,安徽太平设,另外4个太平县均改名。
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
1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转载) 来源: 郑贝贝的日志 杭州市:杭州古称钱唐。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
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上城区:南宋皇城居南,后习惯以南为上,故名。
1949年置上城区。
下城区:1949年建下城区,在故皇城北,以南为上北为下习称得名。
西湖区:以境内有西湖而得名 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以濒临钱塘江而得名 江干区:因地处钱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拱墅区:以境内有拱宸桥、湖墅而得名。
萧山区: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
《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余杭区:《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余杭县引《郡国志》云:夏禹东去,舍舟船登陆于此,乃以为名。
建德市: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
富阳市: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
临安市:据《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临安县:“临安山,县取此为名。
” 桐庐县:《方舆胜览》卷5建德府《山川》载:桐君山“在桐庐。
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
淳安县:明《嘉靖淳安县志》卷1《风俗》称:“兹邑旧以淳而易安得名” 宁波市:宁波古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贸阝、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
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江北区:因地处甬江、余姚江北,故名。
海曙区:因区内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鼓楼——“海曙楼”而得名。
中国各省区市名字由来
中国各省区市名字由来北京市简称:京由来: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部于此,改称“北京”。
中华是国时期称为北平,后复称北京。
1949 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天津市简称:津由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明永乐2 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 年设为直辖市,1965 年与河北省合并。
1967 年,天津恢复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河北省简称:冀省会:石家庄由来: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
汉设河北县。
唐设河北道。
辖区与今有出入。
1928 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由来: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
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明初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简称:内蒙古(在车牌等只能用一个字的时候,可以用蒙代替)由来: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 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建国前设内蒙古自治区。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辽宁省简称:辽省会:沈阳由来:秦汉魏普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
清设辽东将军。
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
1929 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
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由来: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
1673 年建城。
1676 年置吉林将军。
1907 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由来:1671 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
三江古城的变迁—明州的来由(宁波古城历史的发展)
宁波最早的历史记载——堇子国宁波地区很早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在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氏族,距今约7000年,这是迄今我们已知的宁波最早的居民。
宁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夏代。
据志书记载:“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加邑为鄞。
”这是宁波最早的名称。
春秋时,宁波为越国境地,春秋后期,楚国灭越国,成了楚国的辖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甬江和姚江流或设置了余姚、句(gou)章、鄞、郧(mao)四个县,隶属于会稽郡。
这些县的治所都不生今日的宁波城区,但其区域大致以三江及其支流为天然分界线。
余姚治在今余姚镇姚江(舜江)北;句章治在今江北区乍山的城山渡;鄮治在今鄞州宝幢鄮山旁;鄞治在今奉化白杜。
小溪——宁波的发祥之地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浙东的海外贸易和航运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和加强对浙东的管理,唐在宁波地区设置了州级行政机构,因宁波境内有山脉四明山而定名为明州。
州治设在小溪(曾称光溪,今鄞州区的鄞江镇)。
明州管辖郧县、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定海)四个县。
小溪成为今日宁波的发祥地。
三江口——宁波城市的形成唐长庆元年(821年),因小溪腹地小,没有发展余地,明州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造了一座周长1400米的小内城(俗称子城),作为刺史的衙署。
现存的鼓楼(海曙楼)是子城的南门,原中山公园是明州衙门的一部分。
唐末,刺史黄晟见明州地处险要,但无城郭可据,民众散居,常受盗寇骚扰,于是,依据明州地形,造起一座城池,叫外城(俗称罗城)。
其北与东沿余姚江、奉化江,西面与南面挖护城河,组成城池一体的防御工事(现宁波城区的内环城路,大体上是唐代的罗城遗址)。
外城周长9千米,巍峨壮观。
罗城的建立标志着宁波城市的形成。
以后名称虽有变化,但城府基本未变。
宁波的由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避明国号之讳,采纳了鄞县士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意,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明州为宁波府,管辖鄞县、奉化、定海(今镇海区)、象山、昌国、慈溪六县。
杭州辖县市区部分历史地名之来历
临水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分余杭县置临水县。因岗为城,临猷溪水,故名。
临安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临水县为临安县。《太平寰宇记》卷九三:“临安山,县取此以为名。”
安国
《舆地广记》卷二二:“吴越王钱镠,其县人也,镠既贵,以素所居营为安国衣锦军。”梁开平二年(908)改临安县为安国县以尊之。
衣锦城
遂安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新定县为遂安县。《郡县释名·浙江上》:遂安,“亦新安之意也。”隋大业初曾改睦州为遂安郡,即以辖县遂安为名。
王洲
系富春江中一狭长沙洲,为三国时吴国孙氏故里。《太平寰宇记》卷九三:富春“江中有沙涨,吴武烈帝(孙坚)为郡吏赴府,乡人饯之会于洲上,父老云:‘此沙狭而长,君其为长沙太守乎?’后果如父老之言,因于长沙起兵,为吴始祖,遂名此沙为孙洲。”后其子孙权成就帝业,又改孙洲为王洲。
桐庐
桐庐
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分富春县桐溪乡置桐庐县。《太平寰宇记》卷九五:“桐溪侧有大椅桐树,垂条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谓为桐庐县。”《方舆胜览》卷五:昔“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间其姓,指桐木示之,江山因以桐名,郡名桐庐。”
萧山
余暨
西汉元始二年(2)置余暨县(一说西汉初),为今萧山地置县之始。
余衍
西汉末王莽时改余暨县为余衍县,东汉建武初复旧名。
永兴
三国吴初,改余暨县为永兴县。《水经·渐江水注》:“汉末童谣: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余姚、余暨、余杭)之间,故孙权改曰永兴。”以示东南吴地永远兴盛之义。
萧山
唐天宝元西萧然山以为名”,沿用至今。
寿昌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新昌县为寿昌县。《郡县释名·浙江上》:以“邑有寿昌溪也”。今建德县寿昌区、寿昌镇,沿用旧名。
宁波为什么叫宁波
宁波为什么叫宁波
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宁波简称“甬”,早在周朝已有此称。
“甬”字是古代大钟的一个象形字,在鄞、奉两县的县境上,山的峰峦很像古代的覆钟,故叫甬山,这条江就叫甬江,这一带地方就称为“甬”地。
宁波,简称甬,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港口城市,别名:甬城、甬上。
扩展资料:
截至2018年年底宁波辖海曙、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奉化6个区,宁海、象山2个县,慈溪、余姚2个县级市。
共有75个镇、10个乡、71个街道办事处、721个居民委员会和2485个村民委员会。
全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3730平方公里。
经技术部门初步测量,全市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94.4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4%。
全市共有大小岛屿614个,面积255.9平方公里。
宁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以前,河姆渡遗址的发掘,证明宁波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为宁波专署驻地。
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6年宁波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
1988年3月批准为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
1994年宁波被确定为中国副省级城市。
浙江地名由来:省名及简称
浙江地名由来:省名及简称
浙江省,简称“浙”。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
唐肃宗时以浙江以西(长江南)十州置浙江西道节度使;以浙江以东八州置“浙江东道节度使”。
明置“浙江省”以其境内钱塘江旧称得名。
钱塘江,旧称“浙江”,曲折之意。
2015年浙江全省辖11个地级市,3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共9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附: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及驻地一览
杭州市(拱墅区辖9区2县2市)
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建德市临安市桐庐县淳安县
宁波市(江东区辖6区2县3市)
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
温州市(鹿城区辖3区6县2市)
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洞头县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
嘉兴市(南湖区辖2区2县3市)
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
湖州市(吴兴区辖2区3县)
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
绍兴市(越城区3区1县2市)
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
金华市(婺城区辖2区3县4市)
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
衢州市(柯城区辖2区3县1市)
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龙游县
舟山市(定海区辖2区2县)
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台州市(椒江区辖3区4县2市)
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临海市玉环县三门县天台县仙居县
丽水市(莲都区辖1区1市6县1自治县)
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
浙江各地地名的由来
浙江各地地名的由来浙江各地地名的由来江西有赣江,因此简称“赣”;湖南有湘江,因此简称“湘”;福建有闽江,因此简称“闽”;云南有滇池,因此简称“滇”;辽宁有辽河,因此简称辽;黑龙江省则直接以江名为省名。
那么,浙江省简称“浙”,这个“浙”的由来是什么呢?自古以来,关于“浙”的辨析有很多,但主流的说法是浙江省境内的钱塘江及其上游的富春江、桐江和新安江曲折形如“之”字,因此古称“之江”和“折江”。
这条江发源于黄山的众多小溪,一路向东,途中汇入多条河,最终形成大江(钱塘江),在杭州湾流入东海。
更远古的时候,把此江称为“渐江”,意为逐渐汇聚而成大江。
至清代,渐江之称已消,浙江之称已成,但“浙”在那时就已不再是具体江的称谓,而是地域的称谓。
所以,浙江因有折江而称“浙”,但“浙”广为人知以后,折江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杭州地名的由来杭州本为秦之钱唐县。
故我说杭州之得名,先说钱唐之得名。
钱唐之得名有三说:一说《淳佑志》释文云:唐者,途也,所以取途达浙江者。
其地有篯氏居之。
篯,古“钱”字,因以为名。
一说《汉书》《晋书》地志皆曰:“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阚骃曰:“武林山出泉水,东人海。
”所谓武林水,所谓泉水,即今灵隐南北两涧所合之水。
秦时西湖,犹为大海之一湾,受潮汐之冲击。
居民筑塘以捍之,故曰泉唐。
王莽改曰泉亭县,仅改其一字也。
唐代避国讳,加土为塘,始作塘。
一说防海大堤在县东一里。
郡议曹华信,议立此塘以防海水。
始开募,有能致一斛土者,与钱千。
旬日之间,来者云集。
塘未成而不复取。
于是载土石者皆弃之去,塘因以成。
故名钱塘。
此说见《钱唐记》。
刘宋时刘道真之说也。
其所谓钱,则钱币之钱,非泉水之泉矣。
又《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钱唐记》曰:“县近海,为潮漂没。
县诸豪姓敛钱雇人,辇土为塘,因以为名。
”此则仍是钱币之钱,非泉水之泉,惟筑者非华信耳。
综上三说,《淳佑志》之说想必有所本,而疑于附会。
华信及豪姓之说,似矣。
然秦始皇立县,已名曰泉唐。
浙江省的二县三市,名字是皇帝亲赐!
浙江省的二县三市,名字是皇帝亲赐!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在地理位置上,浙江省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
在悠久的历史下,其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
其中,对于浙江省的泰顺县、庆元县、县级永康市、绍兴市、宁波市这五个城市,名字都是皇帝亲赐。
泰顺县泰顺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属于温州市。
在历史上,泰顺一直属于温州。
公元1452年,明朝在该地区设县,明代宗赐名“泰顺”,意为“国泰民安,人心归顺”。
明清时期,泰顺县属于浙江温州府。
截至2010年,泰顺县民机达1761.5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3.34万人。
庆元县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属于丽水市。
唐朝这一历史阶段,析遂昌县、松阳县置龙泉县,庆元境域属浙江东道括州龙泉县,称松源乡。
南宋时期,宋宁宗赵扩于公元1197年析龙泉县松源乡益以延庆乡之半置县,以自己的年号“庆元”赐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彼时,庆元县属两浙东路处州,县治濛洲(今庆元县城松源镇)。
永康市永康,古称丽州,为金华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中部。
对于永康这个名字,来自于三国时期。
公元245年,东吴皇帝孙权以乌伤县上浦乡置永康县,寓意“永保安康”。
朝建立后,永康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婺州路。
明朝,永康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华府。
截至2010年,县级永康市面积达1049平方公里,人口约为72.35万人。
宁波市宁波,简称甬,副省级市,为浙江省重要的经济中心。
宁波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宁波曾有明州的称呼,公元1381年,为避国号讳,朱元璋采纳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府改称宁波府。
宁波之名沿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绍兴市最后,绍兴市是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
浅话湖州称谓来历
浅话湖州称谓来历浅话湖州称谓沿革1、菰城古代战国时期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楚国君主派其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来其封地湖州区域内筑城置县,因湖州地域水乡泽国、且多菰草(茭白)而得名菰城。
菰城遗址今位于湖州南郊道场乡窑头村之金盖山下。
楚国菰城县乃湖州建城的起始、湖城之滥殇。
春申君乃湖州建城的鼻主。
2、乌程古代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改菰城为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南菰城遗址),取城中善酿酒的乌申、程林两大家姓氏而得名,属会稽郡(苏州)。
3、吴兴古代三国吴甘露二年(公元266年),吴主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置乌程为吴兴,并设吴兴郡,辖地相当于湖州市全境、钱塘(今杭州)、阳羡(今宜兴)。
4、湖州古代隋朝仁寿二年(602年),以地滨太湖而改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开始。
湖州概况江南水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倚天目苍山竹海,北濒太湖浩渺烟波,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
湖州名称历经菰城、乌程、吴兴、湖州等。
湖州市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二区。
总人口约260余万。
古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湖州正处在苏杭的中央地带。
这里历史悠久、物阜民殷、山水清远、景色秀美、人文荟萃,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之称。
自战国时期(公元前333年)楚春申君筑菰城至今,湖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城内双溪合流,名胜众多、古迹遍布、楼厦林立、风貌清新,城外河塘迤逦,乡间小桥流水、景色如画。
并且是世界丝绸文化、湖笔文化、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此外还有竹文化、淡水渔业文化等特色文化。
杭州13个区县市名怎么来的?杭州人一定要知道
杭州13个区县市名怎么来的?杭州人一定要知道本地资讯每日商报[微博]2017-04-21 07:19我要分享有人说,了解一个城市,先坐几条热门的公交路线,再关注地名。
的确,每个城市里,不管是路名,还是区名,看似简单,实际上都大有深意!所以,你想了解杭州,不妨从了解杭州的地名开始。
那么,杭州9区两县两市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呢?上城区上城区是杭州中心城区之一,当年南宋王朝皇城所在地就是这里。
一说南宋皇城位于南边,习惯以南为上,所以取名字“上城”。
不过设置“上城区”是在1949年。
地标:河坊街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属于杭州老城区,自民国以来,孔凤春香粉店、宓大昌旱烟店、万隆火腿店、张允升帽庄四家各踞一角,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区片。
下城区下城区和上城区一样,也是在1949年设置的。
一说因为处于南宋皇城的北边,习惯以南为上,以北为下,所以取名“下城区”。
地标:武林广场武林广场就在市中心浙江展览馆的前面。
周围新建高楼林立,有电信大楼、杭州大厦、杭州剧院、杭州国际大厦、杭州百货大楼……妥妥的市中心,是杭州花园式中心广场之一。
西湖区西湖区的名字不用想都知道怎么来吧,当然是因为大名鼎鼎的西湖在这里咯。
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风景区,是杭州最重要的风景区。
另外,杭州的另一个5A级风景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绝大部分也在西湖区。
西湖三面环山,绕湖一周近15千米。
西湖的美,恐怕是怎么都说不完的。
西湖也因为湖光山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
江干区从地图上看,江干区位于钱塘江边,“江干区”的“江”字,指的自然是钱塘江。
至于“干”,有“水边”的意思,所以取名“江干”。
地标:日月同辉“日月同辉”的壮阔由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与杭州大剧院组成,标志着杭州从“西湖时代”逐渐走向“钱江时代”。
滨江区“滨江”这个名字也离不开水,“江”指的肯定是钱塘江,而整个滨江区位于钱塘江边,所以叫“滨江”。
关于杭州传统常识知识大全
关于杭州的传统常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余杭名字的由来:余杭这个名字并非起源于汉语,而是音译自百越土著语言。
同样的还有苏州的曾用名姑苏。
在百越地名中,常见地名如姑苏、姑蔑(金衢盆地一带)、余杭、余姚、乌伤(义乌)、乌程(湖州)等,姑、余都是表示“XX之地”的地名前缀。
2. 杭州的城门:杭州原有十座城门,后来因为要修铁路便拆掉了,最早拆掉的是清泰门。
十座城门中,除了庆春门,其余九座的名字都和山水有关。
3. 方言的差异:南宋时,大量中原人迁入杭州,因此,虽然杭州话虽然也属于吴语,但和周边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杭州内部的方言差别也很大,西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五个老城区的人和其他区县的人交流都有困难,甚至相互听不懂。
4. 市辖区名字模仿纽约:杭州有上城区、下城区,纽约也有上城区、中城区、下城区。
实际上,杭州市辖区的名字就是模仿纽约的,并且也曾有个中城区,管辖范围大概在今天的庆春路以南、清泰街以北的杭州十门之内陆区。
不过,中城区已于1957年撤销。
5. 两县共用一个县城:杭州府以前有两个附郭县,分别是钱塘县和仁和县,两个县都把杭州城作为县城,边界划分是庆春路,钱塘在南边,仁和在北边。
基本上,钱塘县相当于现在的上城区西湖区良渚组团,仁和县相当于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余杭区东半部。
6. 杭州的市花:杭州的市花是桂花,一旦开花了,报纸都要报道的。
本地新闻把荷花开花、桂花开花、梅花开花等都是当做大事情报道的,而杭州人也很乐于观看。
7. 杭州的桥梁:杭州的桥梁非常多,特大桥有20多座,大桥342座,中桥1204座,小桥3251座。
在杭州,随处都能看到河以及伴随而生的桥。
8. 护城河与老城区:杭州其实也有一条护城河,弯弯曲曲绕了大半个杭州。
如果你看到护城河,就意味着进入了杭州老城区范围。
9. 西湖的美景:关于西湖的美景有句描述是“西湖之胜,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雪西湖”。
这是真的哟!10. 历史上的余杭区治所:上世纪60年代前余杭区治所一直在老余杭,后来才搬到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各(市)县名字的由来杭州市:杭州古称钱唐。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
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上城区:南宋皇城居南,后习惯以南为上,故名。
1949年置上城区。
下城区:1949年建下城区,在故皇城北,以南为上北为下习称得名。
西湖区:以境内有西湖而得名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以濒临钱塘江而得名江干区:因地处钱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拱墅区:以境内有拱宸桥、湖墅而得名。
萧山区: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
《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余杭区:《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余杭县引《郡国志》云:夏禹东去,舍舟船登陆于此,乃以为名。
建德市: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
富阳市: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
临安市:据《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临安县:“临安山,县取此为名。
”桐庐县:《方舆胜览》卷5建德府《山川》载:桐君山“在桐庐。
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
淳安县:明《嘉靖淳安县志》卷1《风俗》称:“兹邑旧以淳而易安得名”宁波市:宁波古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贸阝、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
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江北区:因地处甬江、余姚江北,故名。
海曙区:因区内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鼓楼——“海曙楼”而得名。
江东区:因地处奉化江、甬江东岸,故名。
北仑区:因北仑港得名,北仑港是以港中一小岛北仑岛而命名。
镇海区: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制之始。
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改望海镇为望海县,未几改为定海县。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定海县改名镇海县。
鄞州区:据《读史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奉化县:鄞城“县东五十里。
志云,夏有鄞子国,以赤堇山为名。
堇,草名也,加邑为鄞”。
县以赤堇山为名。
余姚市:《水经·沔水注》:余姚县“因句余山以名县,山在余姚之南、句章之北也”。
据《越绝书》卷8载:“越人谓盐曰余。
”余姚亦为古越语地名。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
舜姚姓,故云余姚。
”慈溪市:宋乾道《四明志》卷16《慈溪县志·水》载:“慈溪县南三十里,与大隐山接,本曰大隐溪。
里有董黯,生后汉时,性笃孝。
母寝疾,好饮此溪水,每思之,恐不常得,黯遂筑室溪滨,板舆就养,厥疾乃痊,因名溪曰慈溪,后乃以名县。
”。
奉化市:据《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宁波府志胜》卷5载:奉化县以其民淳,易于遵奉王化,故名。
象山县:《读史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象山县:象山“在县治北,形如伏象,县以此名”。
宁海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宁海县,由于沿海之地饱受海浪不宁之苦,取海静境宁之意。
温州市: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贤宰乡(今永嘉县瓯北镇)。
是为温州建县之始。
公元323年,东晋明帝设永嘉郡,“永嘉”两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
置永嘉郡的同时,郭璞选城址建城,称“斗城”。
相传建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又称“白鹿城”,简称鹿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改称“温州”。
取虽隆冬季节仍很温暖,故名温州. 鹿城区:相传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置永嘉郡筑城时有白鹿御花之瑞,故名。
龙湾区:1984年12月并近郊状元镇、龙湾乡及瓯海县永中镇2村置龙湾区,以境内龙湾乡得名。
瓯海区:温州古称瓯,瓯江口习称瓯海,1981年析原温州市郊5区置瓯海县,1992年3月9日设立瓯海区瑞安市: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建县之始,县名罗阳,吴宝鼎三年(268年)被更名安阳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称安固县,清乾隆《浙江通志》卷8《建置》载:“唐天复三年(902)有白鸟栖县之集云阁,以为祥瑞,遂改名瑞安武肃王闻于朝,诏改今名。
”乐清市:传春秋周灵王太子晋乘鹤至箫台山上吹箫,“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因以名县。
民国《乐清县志》卷1《邑里志》:“邑取大乐正造士,小成七年,大成九年之义,因名乐成。
”后梁钱氏以避梁祖讳改名乐清。
洞头县:因洞头山(岛)得名。
永嘉县:公元323年,东晋明帝设永嘉郡,“永嘉”两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
民国《永嘉县志》卷2《舆地志·山川》:瓯江“在府城望江门外,一名永宁江,一名永嘉江,一名蜃江”苍南县:因处于玉苍山之南,又由江南(垟)平原,故名。
浙江省最年轻的县。
平阳县:公元283年(晋武帝太康四年),析安固南横屿船屯地置始阳县,这是平阳单独建县的开始。
后也称罗阳县。
不久,“取横屿及横江之义”,改名横阳,五代十国时,吴越王统辖全浙,横阳既平,改名平阳,一直沿袭至今。
1981年析鳌江以南7区1镇另置苍南县。
另《太平寰宇记》卷99温州平阳县:“邑有平阳岭”,故名.文成县: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南田(今属文成县)人,死后追谥“文成”。
县名即由此而来. 泰顺县:明景泰三年(1452年)置县,景泰帝以“国泰民安,民心归顺”之意赐名“泰顺”.嘉兴市: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
战国时,划入楚境。
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
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
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
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
南湖区:以境内有南湖得名.秀洲区:1999年6月,郊区更名时将古秀州的“州”字上加了三点水,称为秀洲区.平湖市:据明天启《平湖县志》载:谓平湖者以治即武原陷为湖处,土脉坟起,坎陷底平,故名.海宁市:《郡县释名》浙江卷上:海宁县“取海涛宁谧之意也.桐乡市:以昔多梧桐,有“梧桐之乡”称号海盐县:《汉书·地理志》会稽郡海盐县“故武原乡,有盐官”。
《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嘉兴府志胜》卷2:“县地广斥,盐田相望,故汉改名海盐。
”嘉善县:清光绪《嘉善县志》卷1:“因旧有迁善六乡,俗尚敦庞,少犯宪辟,故曰嘉善。
”湖州市: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
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
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
吴兴区: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县、归安县合并为吴兴县,吴兴一名由此而来.南浔区:以驻地南浔镇得名.长兴县:乾隆《湖州府志》卷2《城池》载明顾应祥《重修长兴县城记》说:“城始创于吴夫差,厥形长,故邑名长城。
钱缪有国,避朱温庙讳(其父名朱诚),改为长兴。
”安吉县:据《吴兴记》:“光和末,张角乱,此乡守险助国,汉嘉之,中平二年,分故鄣之南乡置安吉县。
”德清县:据《郡县释名》浙江卷上:“邑东有余不溪,其水清澈,余则不,故曰余不。
邑临是溪,因名德清。
”绍兴市:绍兴从秦汉时代起,置会稽郡,唐代时称越州,至南宋康王赵构避难南渡,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绍祚中兴”(绍,即继承,祚,即国统)遂改为绍兴府,这也就是“绍兴”地名的由来。
元代废府为路,明清二代复称绍兴县,今为绍兴市。
越城区:以历史上曾为越国、越州之都城、治所而得名.诸暨市:据梁载言《十道志》:“诸暨县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
”嵊州市:南宋嘉泰《会稽志》卷12嵊县:“东有簟山,南有黄山,西有西白山,为县之秀峰,嵊山在北,乃四山为嵊之义”.上虞市:《水经·渐江水注》载:“晋,《太康地记》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
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
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
”新昌县:又清乾隆《浙江通志》卷24《城池》引《吕光洵修城记》说:“新昌盖剡之东境,梁开平间,析其十三乡为县,以其创建也,因名新云。
”绍兴县: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以越州为临时首都,题“绍祚中兴”额,升越州为绍兴府;翌年改元为绍兴,绍兴由是得名.金华市:金华又称婺州,春秋时属越国。
秦、汉为乌伤县,属会稽郡。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
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
“金华”这一名字由来相传于金星婺女争华之地。
另一说“金华”这一名字由来于城外南、北对峙的金华山。
婺城区: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婺州,金华为其州治。
今金华改简称婺,由此得名. 金东区:以其位于金华市区东部而得名.义乌市:《水经·渐江水注》载:“《异苑》曰:东阳颜乌以淳孝著闻,后有群乌助衔土块为坟,乌口皆伤,一境以为颜乌至孝,故致慈乌,欲令孝声远闻,又名其县曰乌伤矣。
”(此为传说).兰溪市:《东阳记》载:兰溪县治西南6里有兰阴山,“其上多产兰,故名兰阴,以其横截大溪,又名横山大溪,即兰溪也”.永康市:传孙权之母曾来上浦乡进香,祈求“永保安康”,故名永康。
《郡县释名》浙江卷上:永康县“三国吴名,以地有永康溪也.东阳市:《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处州府志胜》卷8:“三国吴宝鼎元年置东阳郡,以其地在金华山之南,谷水之东,因以为名。
”.武义县:《郡县释名》浙江卷上:“时天下郡邑多以武名,始武安、武隆之类。
曰武义者,凯以仍义乌而加武名耶。
”疑武义县名与武则天有关.浦江县:据《太平寰宇记》卷97婺州浦阳县;“浦阳江在县西三十里,县取此江为名。
”磐安县:1936年设大盘山区绥靖专员办事处,驻榉溪;1939年置县,以大盘、安文两地名中取一字音,为“磐石之安”义,命名“磐安县”.衢州市:一说以路通三越(闽越、扬越、吴越)命名。
多数者较为可信。
首先从地名角度分析,“衢”字的含义,《尔雅释宫》称“四达谓之衢”。
《楚词.天问》谓九交道之意。
《太玄经》作衢,也有“衢周九路”之说。
从地理位置看,俯瞰衢州,川陆所会,四通八达,南际欧闽,北抵歙睦,东达沪杭,入于大海,由江山港、常山港、乌溪江汇合衢江,构成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
在以水陆交通为主的古代,三水冠之为“三衢”,对此,《大明一统专》便作出定论:“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
柯城区:以境内有柯城乡得名.衢江区:以衢江而得名.江山市:《郡县释名》浙江卷下:江山县“以邑有江郎山也”.常山县:《元和郡县志》卷26衢州常山县:“因县南有常山为名。
”龙游县:《元和志》:唐改太末县为龙丘,因龙丘山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