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距离计算

合集下载

房间的送风量计算公式

房间的送风量计算公式

房间的送风量计算公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通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良好的通风能够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使人们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

而在通风系统设计中,送风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室内空气的流通速度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房间的送风量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

送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送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的体积。

在设计通风系统时,我们需要根据房间的大小、使用情况、室内外温差等因素来确定送风量,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舒适度。

送风量的计算公式如下:Q = A × V。

其中,Q表示送风量,单位为m³/h;A表示房间的面积,单位为m²;V表示送风速度,单位为m/h。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房间的面积。

房间的面积可以通过测量房间的长、宽,然后将两者相乘来得到。

在实际设计中,房间的形状可能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将房间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然后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最后将它们相加得到整个房间的面积。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送风速度。

送风速度是指送风口出口的风速,通常以米每小时(m/h)为单位。

送风速度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室内外温差、房间的使用情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送风速度越大,送风量就越大,但也会增加风噪和能耗。

因此,在确定送风速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求得最佳的送风效果。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公式来得到房间的送风量。

将房间的面积和送风速度代入公式中,即可得到送风量的数值。

送风量的单位通常为m³/h,表示单位时间内送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的体积。

送风量的计算是通风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的送风量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舒适度,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因此,在设计通风系统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间的送风量,以满足室内空气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送风量的调节和控制,以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减排。

除了送风量的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通风系统的设计。

风速风量计算公式

风速风量计算公式

风速风量计算公式风速和风量是气象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于描述风的强度和空气的流动速度。

计算风速和风量的公式是通过观测数据和气象学原理推导得出的。

1.风速的计算公式: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经一些点的速度,通常以米/秒(m/s)为单位。

风速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推导,一种是直接测量空气流过一个距离的时间,然后除以距离,即风速=距离/时间;另一种是利用气压差和距离的关系来推导。

1.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适用于小范围的测量,可以使用一个测量仪器(如风速计)来测量风的速度。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一个预定的距离上放置一个风速计,然后记录风流经这个距离所用的时间,最后通过除以距离来计算风速。

1.2气压差法气压差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测量,通过两个气压计的测量结果计算风速。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两个距离较远的地点上放置两个气压计,然后记录下两个地点的气压差,最后通过根据气压差和距离的关系来计算风速。

2.风量的计算公式: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些垂直截面的空气流量,通常以立方米/秒(m³/s)为单位。

风量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风速和截面积的关系来推导。

2.1计算公式风量=截面面积×风速其中,截面面积是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的一个值,可表示为S。

2.2示例例如,我们想计算通过一个长方形窗户的风量。

窗户的长度为L,宽度为W,风速为V。

首先计算截面积S=长度×宽度=L×W。

然后计算风量Q=截面面积×风速=S×V。

3.注意事项:在实际应用中,计算风速和风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单位转换在使用公式计算风速和风量时,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

如果测量结果使用的单位与公式中使用的单位不一致,需要进行适当的转换。

3.2精度和误差在测量风速和风量时,仪器的精度和人为误差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避免出现较大的误差。

3.3测量时间在计算风量时,需要明确测量的时间段。

(完整版)散流器送风计算方法

(完整版)散流器送风计算方法

(完整版)散流器送风计算⽅法11.1.2散流器送风计算⽅形散流器的规格⽤颈部尺⼨W ×H 表⽰, (见空调⼯程P378)外沿尺⼨A ×B =(W +106)×(H +106),顶棚上预留洞尺⼨C ×D =(W +50)×(H +50) 1、散流器送风⽓流组织设计计算内容(1)送风⼝的喉部风速Vd 取2~5m/s 最⼤不超过6m/s (2) 射流速度衰减⽅程及室内平均风速xox F K Vo Vx += 式中:X-以散流器中⼼为起点的射流⽔平距离(射程)mVx-在X 处的最⼤风速m/s Vo -散流器出⼝风速m/sXo-⾃散流器中⼼算起到射流外观原点的距离, 多层锥⾯散流器为0.07m F-散流器的有效流通⾯积m 2按90%K-系数:多层锥⾯散流器为1.4盘式散流器为1.1若要求射流末端速度为0.5m/s,则射程为散流器中⼼到风速为0.5m/s 处的距离根据式8-6,则:射程X =VxF Kvo -Xo= X =Xo FKvo -5.0 式中:X-以散流器中⼼为起点的射流⽔平距离(射程)mK-系数:多层锥⾯散流器为1.4盘式散流器为1.1 Vo -散流器出⼝风速m/sF-散流器的有效流通⾯积m 2按90%Xo-⾃散流器中⼼算起到射流外观原点的距离, 多层锥⾯散流器为0.07m Vx-在X 处的最⼤风速⼀般为0.5 m/s散流器的喉部风速Vd ⼀般取2~5m/s 最⼤不超过6m/s室内平均风速Vm=2122)4/(381.0H L rL +(m/s)式中:L-散流器服务区边长(m) 注: (见空调⼯程P401)例8-2H-房间净空⾼(m)r L -射程 r-射流射程与边长L 之⽐,因此r L 即为射程当送冷风时, 室内平均风速取值增加20%, 送热风时减少20% (3)轴⼼温差:对于散流器平送,其轴⼼温差衰减可近似地取Vd Vx to tx ≈?? to VdVxtx ?≈?△tx -射流末端温度衰减值℃Vx-在X 处的最⼤风速⼀般为0.5 m/s△to -送风温差℃Vd-散流器的喉部风速m/s2、散流器送风⽓流设计步骤(见空调⼯程P401)(1)、布置散流器⼀般按对称布置或梅花形布置,⽅形散流器的送风⾯积的长宽⽐不宜⼤于1:1.5散流器中⼼线和墙体距离⼀般不⼩于1m(2)、由空调区的总送风量和散流器的个数,就可以计算出单个⽅形散流器的送风量,假定散流器的颈部风速(如取2~5m/s)计算出所需散流器喉部⾯积,根据散流器喉部⾯积,选择散流器规格(3)、校核(1)的射程,根据下式(8-7)校核射流的射程是否满⾜要求,中⼼处设置的散流器的射程应为散流器中⼼到房间或区域边缘距离的75% (4)校核室内平均风速,根据式8-8计算室内平均风速,校核是否满⾜要求室内平均风速Vm=2122)4/(381.0H L rL +(m/s)式中:L-散流器服务区边长(m) 注: (见空调⼯程P401)例8-2H-房间净空⾼(m)r L -射程 r-射流射程与边长L 之⽐,因此r L 即为射程(5)校核轴⼼温差衰减根据式(8-9)计算轴⼼温差衰减,校核是否满⾜空调区温度波动范围要求-------已知⼀层⼤厅舒适性空调区的尺⼨为L=13. 8m,B=13.6m,H=3.5m,总送风量q v =1.389m 3/s,送风温度to=19℃,⼯作区温度tn=24℃,采⽤散流器平送,进⾏⽓流分布设计解:(1)布置散流器将空调区进⾏划分,沿长度⽅向划分为3等分, 沿宽度⽅向划分为3等分,则空调区被划分成9个⼩区域,每个区域为⼀个散流器的服务区, 散流器的数量n=9个(2)选⽤⽅型散流器, 假定散流器的颈部风速Vd 为3m/s,则单个散流器所需的喉部⾯积为q v/Vd n,计算如下q v/Vd n=4(总送风量)/(3m ×20)=0.067m 2选⽤喉部尺⼨为240mm 的⽅型散流器,则喉部实际风速为 Vd=36.036.0104m/s=3.068m/s, 散流器实际出⼝⾯积约为喉部⾯积的85%,则散流器的有效流通⾯积散流器实际出⼝风速为Vo=%Vd 85=85.0068.3m/s=3.609m/s (3)计算射程射程X =VxFKvo -Xo=07.05.036.0%85609.34.12-m=3.353m 式中:X-以散流器中⼼为起点的射流⽔平距离(射程)mK-系数:多层锥⾯散流器为1.4盘式散流器为1.1 Vo -散流器出⼝风速m/sF-散流器的有效流通⾯积m 2按85%Xo-⾃散流器中⼼算起到射流外观原点的距离, 多层锥⾯散流器为0.07m Vx-在X 处的最⼤风速散流器的喉部风速Vd ⼀般取2~5m/s 最⼤不超过6m/s散流器中⼼到边缘距离 2.3m,根据要求, 散流器的射程应为散流器中⼼到房间或区域边缘距离的75%,所需的最⼩射程为:2.3m ×0.75=1.725m 。

散流器送风计算方法

散流器送风计算方法

11.1.2散流器送风计算+=(W P378)外沿尺寸A×B×方形散流器的规格用颈部尺寸WH表示, (见空调工程50) +(W+50)×(H(H106)×+106),顶棚上预留洞尺寸C×D=、散流器送风气流组织设计计算内容16m/s 最大不超过取2~5m/s(1)送风口的喉部风速Vd 射流速度衰减方程及室内平均风速(2)m以散流器中心为起点的射流水平距离(射程)式中:X-m/s Vx-在X处的最大风速-m/s散流器出口风速Vo0.07m Xo-自散流器中心算起到射流外观原点的距离, 多层锥面散流器为2m 90F-散流器的有效流通面积%按1.11.4盘式散流器为K-系数:多层锥面散流器为处的距离根则射程为散流器中心到风速为0.5m/s若要求射流末端速度为0.5m/s, 则:据式8-6,FFKvoKvoXo?=射程X=-Xo= X 5.Vx0m以散流器中心为起点的射流水平距离(射程)式中:X-1.1 1.4系数:多层锥面散流器为盘式散流器为K--m/s散流器出口风速Vo2 m%按90散流器的有效流通面积F-0.07m , Xo-自散流器中心算起到射流外观原点的距离多层锥面散流器为0.5 m/s在X处的最大风速一般为Vx-6m/s 5m/s最大不超过散流器的喉部风速Vd一般取2~=rL.3810(m/s)Vm室内平均风速122)(L/H4?28-2例P401)见空调工程 (注:(m) 散流器服务区边长L-式中:(m)房间净空高H-rr-r-因此即为射程 L射流射程与边长L之比L,射程%, 送热风时减少20当送冷风时, 室内平均风速取值增加20%其轴心温差衰减可近似地取 (3)轴心温差:对于散流器平送,-tx射流末端温度衰减值△℃0.5 m/s 处的最大风速一般为在XVx--to送风温差℃△m/s散流器的喉部风速Vd- P401)(见空调工程2、散流器送风气流设计步骤方形散流器的送风面积的长宽比不宜,(1)、布置散流器一般按对称布置或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线和墙体距离一般不小于1m大于1:1.5,,就可以计算出单个方形散流器的送风量(2)、由空调区的总送风量和散流器的个数根据散流器喉部面计算出所需散流器喉部面积,2~5m/s)如取假定散流器的颈部风速( ,选择散流器规格积校核射流的射程是否满足要求,中心处设置的的射程,根据下式(8-7)(3)、校核(1) %散流器的射程应为散流器中心到房间或区域边缘距离的75 校核是否满足要求8-8计算室内平均风速,(4)校核室内平均风速,根据式=rL3810.Vm(m/s)室内平均风速122)H4?/(L2式中:L-散流器服务区边长(m) 注:(见空调工程P401)例8-2H-房间净空高(m)r-r-r L即为射程因此 L射流射程与边长之比,L射程(5)校核轴心温差衰减根据式(8-9)计算轴心温差衰减,校核是否满足空调区温度波动范围要求-------已知一层大厅舒适性空调区的尺寸为L=13. 8m,B=13.6m,H=3.5m,总送风量3m q/s=1.389v,to=tn=24 送风温度19进行气流分布设计,采用散流器平送,℃工作区温度,℃.解:等, 沿宽度方向划分为3 散流器将空调区进行划分,沿长度方向划分为3等分(1)布置散流器的数量每个区域为一个散流器的服务区, 9分,则空调区被划分成个小区域, n=9个则单个散流器所需的喉部面为3m/s,(2)选用方型散流器,假定散流器的颈部风速Vd q v/Vd n,积为计算如下2mq v/Vd n=4(总送风量)/(3m ×20)=0.067 的方型散流器选用喉部尺寸为240mm,则喉部实际风速为4m/s=3.068m/s, 散流器实际出口面积约为喉部面积的85%Vd=,3636?0..10?0则散流器的有效流通面积068.3Vd m/s=3.609m/s =散流器实际出口风速为Vo=%85.085)计算射程(32FKvo361.4?0.?85%?3.609070.?-Xo==射程m=3.353m X50.Vx m以散流器中心为起点的射流水平距离(射程)式中:X-1.1 盘式散流器为系数:多层锥面散流器为1.4K--m/sVo散流器出口风速2m%F-散流器的有效流通面积85按0.07m 多层锥面散流器为Xo-自散流器中心算起到射流外观原点的距离,处的最大风速Vx-在X6m/s~25m/s最大不超过散流器的喉部风速Vd一般取散流器的射程应为散流器中心到房间或2.3m,根据要求, 散流器中心到边缘距离因1.725m,0.75=1.725m×。

风机输送距离计算公式

风机输送距离计算公式

风机输送距离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风机输送距离计算公式是在工业生产和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风机是一种利用风力驱动的设备,被广泛用于空气输送、除尘、通风等领域。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设备性能来确定风机输送的距离,这就需要运用到风机输送距离计算公式。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在风机输送过程中,主要涉及到风机的流量、风速、风阻力等参数。

风机的流量通常以标准立方米每小时(m³/h)为单位来表示,而风速则通常以米每秒(m/s)为单位来表示。

风阻力则是指风在输送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其大小取决于输送管道的长度、直径、粗糙度以及弯头、分支等元件的数量和形式。

风机输送距离的计算公式可以用如下的简化公式来表示:\[D = \frac{P}{\rho \cdot Q \cdot v}\]D为风机输送的距离(单位为米),P为风机所需的功率(单位为瓦特),ρ为空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Q为风机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小时),v为风速(单位为米/秒)。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考虑到输送管道的摩擦阻力、弯头、分支等因素对风机输送的影响,我们可能需要对以上公式进行修正。

常见的修正方法包括引入一个修正系数K,通过实验或经验确定修正系数的数值。

K为修正系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现场实验或经验数据来确定修正系数的数值,以得到更为准确的风机输送距离计算结果。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简化公式和修正公式,风机输送距离的计算还可能涉及到其他参数和因素。

对于大型的输送系统,可能还需要考虑到管道的形状、长度、管壁的摩擦系数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确定最终的风机输送距离。

风机输送距离计算公式是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有效地确定风机输送的距禿,提高工艺效率,确保生产质量和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风机输送距离的计算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应用。

风速风量计算公式

风速风量计算公式

风速风量计算公式风速风量的计算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咱们先来说说风速的计算。

风速,简单来说就是风跑的速度。

那怎么算呢?一般我们会用到这样一个公式:风速(米/秒)= 距离(米)÷时间(秒)。

比如说,有一阵风在 10 秒钟内吹过了 50 米的距离,那风速就是 50÷10 = 5 米/秒。

那风量又是啥呢?风量其实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个区域的风的体积。

计算风量的公式通常是:风量(立方米/秒)= 风速(米/秒)×风道截面积(平方米)。

给您讲个我之前遇到的事儿。

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工厂的通风系统。

那个工厂的负责人跟我抱怨,说他们车间的通风效果不太好,总感觉闷得慌。

我就想着帮他们看看是不是风速或者风量出了问题。

我先测量了风道的尺寸,计算出了风道的截面积。

然后,我用一个小仪器测了一下风经过一个固定点的时间和距离,算出了风速。

结果发现,风速比正常要求的低了不少。

经过一番检查,原来是风道里堆积了一些杂物,挡住了风的去路,导致风速变慢,风量自然也就跟着变小了。

咱们接着说啊,在实际生活中,风速风量的计算非常重要。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要是算错了风速风量,那房间的通风效果可能就会很差,住起来不舒服。

在空调系统里,如果风量不够,就没办法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又冷得打哆嗦。

再比如,在气象学里,风速风量的准确测量和计算能帮助我们预测天气,提前做好防范灾害的准备。

要是计算有误,可能会导致对台风、龙卷风等灾害的预警不准确,那后果可就严重啦!还有哦,在环保领域,监测工厂排放的废气的风速风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总之,风速风量的计算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掌握了方法,了解了它的重要性,就能在很多方面派上用场。

就像我遇到的那个工厂,如果能早点准确计算和调整风速风量,工人们就能在更舒适的环境里工作啦!希望通过我上面的这些讲解,能让您对风速风量的计算公式有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送风量计算公式

送风量计算公式

送风量计算公式摘要:一、引言二、送风量的定义和作用三、送风量计算公式及解析1.送风量的基本计算公式2.送风量的影响因素3.送风量计算公式的应用实例四、送风量计算公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五、总结正文:送风量计算公式是在暖通空调、通风系统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出系统中需要的风量,以确保空气流通、舒适度的需求得到满足。

送风量是指通风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室内送入的风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的立方米数(m/h)来表示。

送风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室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参数,因此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合理地确定送风量是非常重要的。

送风量的计算公式为:Q = A × v其中,Q 表示送风量,A 表示送风口或进风口的面积,v 表示风速。

在实际应用中,影响送风量的因素有很多,如送风口或进风口的形状、大小、位置、风速等。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送风量,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送风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假设一个房间的长、宽、高分别为10m、8m 和3m,室内需要保持的温度为25℃,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计算出所需的送风量:1.计算房间的体积:V = 10 × 8 × 3 = 240 m2.根据室内外温差(例如5℃)和房间的表面积(S = 2 × (10 × 3 + 8 ×3)) 计算房间的热量需求:Q = U × S × ΔT = 1.2 × 240 × 5 = 1440 kcal/h3.根据房间的热量需求和通风系统的热交换效率(例如0.75)计算所需的送风量:Q" = Q / η = 1440 / 0.75 = 1920 m/h因此,这个房间至少需要1920 m/h 的送风量才能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送风量计算公式在实际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管、风机盘管送风距离选择、风口选型

风管、风机盘管送风距离选择、风口选型

风管、风机盘管送风距离选择、风口选型风机盘管的静压和余压是一回事,10 帕相当 1 米的风管通常送风距离 5~6Pa 每米比较符合实际情况静压是指将风机开启,出风口关闭(此时无动压)测得的静压(等于全压). 余压指设备除了风机还有盘管、滤网等辅件构成,扣除辅件的阻力剩余的全压就是余压,便于选择配管等。

就风机盘管的接管来说,管道阻力不大(不超过 1Pa/m)主要考虑出风口、回风口的局部阻力即可一般厂家在选型时,对于常规的风管,在常规的风速下(主管 5-7 米/秒,支管 4-5 米/秒),都计取 1Pa/m 的阻力.而对于一般的部件,比如回风静压箱取 15Pa/个,送风静压箱取 40Pa/个,过滤网取 10Pa/个,风口 10Pa/个. 以上,是一般常规情况下的估算值,敬请参考静压是指将风机开启,出风口关闭(此时无动压)测得的静压。

动压是指出风口开启后因为气流流动引起的压力,动压=0.5*q*v2=0.5*空气密度*风速的平方;工程当中一般将风速都按定值设计,所以动压就是恒定的,所以克服管路阻力实际上是静压,所以一般正规的厂家介绍时都是说静压,而不说出口余压。

追问一句:风机盘管供冷量 Q 的大小是随静压 Pj 的增大而增大还是增大而减小?它们之间存在何内在关联?当然还有楼主在 3 楼中所提的静压与风量有何关系?所以,从理性角度进行言传上的认识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显然,影响风机盘管供冷量的关键因素是盘管传热系数 K,其理论分析公式如下: K=1/{1/P*V^m*ξ^n+1/S*W^r)} (^表示幂指数表示幂指数) 表示幂指数其中:其中:K——盘管传热系数盘管传热系数 V——盘管迎面风速盘管迎面风速ξ——析湿系数析湿系数 W——盘管水流速盘管水流速 P、m、n、r——试验系数及指数、、、试验系数及指数式中 P、m、n、r 为可查已知数据,W 为定量,变量因素为 V、ξ。

我们知道,其一、在一定范围内,迎面风速 V 对析湿系数ξ的影响近似于线性比例关系,其一、的影响近似于线性比例关系,其一在一定范围内,为分析方便,的分析。

风速与风量计算公式

风速与风量计算公式

风速与风量计算公式
1.风速的计算公式: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流通过其中一点的速度,通常用米/秒(m/s)
作为单位。

风速的计算公式是根据风的运动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来计算的。

公式:风速(m/s)=风程(m)/时间(s)
其中,风程指的是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距离,可以通过测风仪或
测风塔来测量得到;时间为测量所用的时间。

2.风量的计算公式:
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截面的风流量,通常用立方米/秒
(m³/s)作为单位。

风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风速和截面面积来计算。

公式:风量(m³/s)=风速(m/s)×截面面积(m²)
其中,截面面积可以通过测量风道的宽度和高度来计算得到。

3.风速与风量的关系:
公式:风量(m³/s)=风速(m/s)×面积(m²)
其中,面积指的是风流通过的截面面积,可以是建筑物或设备的截面,也可以是风道、管道等的截面。

以上是风速与风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
求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来计算风速和风量。

此外,还需要注意参数的单位
一致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喷口送风计算

喷口送风计算
喷口高度(m)
yh 20
喷口选型计算
工作区域高度(m) 喷口距工作区高度(m) 射程(m)
喷口直径 (m)
y
x
ds
2.5
17.50
40
0.4
理论计算 实验公式
注:
1.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 计手册(第二版)》编制 。 2.理论阿基米德数计算公 式:Ar=(y/ds-tgβ *x/ds)/(x/ds*cos β)^2*(0.51ax/ds*cosβ +0.35) 3.实验阿基米德数计算公 式:Ar=((y/ds-tgβ *x/ds)/0.812(x/ds*cos β)^2.5^(1/1.158) 4.喷口送风速度计算公 式:vs=(g*Δ
阿基米德数
Ar
0.000883032 0.001230677
射流末端 射流平均
喷口送风速度(m/s) 轴心速度 速度
(m/s) (m/s)
vs
vx
vp
12.19
0.82
0.41
10.33
0.46
0.23
选型计算
喷口倾角
β 5
喷口紊流系数 送风温差 室内温度 总风量(m3/h)
a 0.07
Δts
tn
10
26
Ls 42000
单个喷口送风量 (m3/h)
Ld
5515.10 4671.64
喷口个数
n
7.62 8.9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框内数值 根据实际设 计工况填 写;
方框内数值 为自动生 成;
5.计算喷口个数:n=Ls/Ld
工作区域气流平均风速vp 一般为0.2m/s左右 送风速度vs不应大于10m/s

请教侧送风的风速与送风距离的关系

请教侧送风的风速与送风距离的关系

问题:最近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侧送风的风口速度是多少才能送到十米外的地方!我一直找不到这方面的资料,麻烦大家帮帮我了!网友lincy回答:一般在3米/s左右应该可以达到10米网友guangli回答:lincy已经给出了个经验值了。

射流的公式其实在很多设计手册上不是都有吗,照着上面的算应该没问题吧,那虽然是说圆形风口,但矩形风口只要修正应该也就可以了!!!网友lincy回答:guangli说的对,射流的公式可以精确计算,我们用的是经验值估算,小空间和短距离没有问题,大空间和30米以上的距离一定要计算确定。

网友guangli回答:在简明空调设计手册上有说到先计算Ar=gd0(T0-Tn)/(u0*u0*Tn)<0,因此射流可以以等温射流计算,所用到的公式是:ux/u0=[m1*F0(1/2次方)]/x,m1可在书上查到,我的是用百叶风口侧送风,风口的速度为3.7m/s,送风距离在15m处的速度还达到了0.9几米每秒,我不知道是不是错了,怎么和lincy大师说的相差甚远,在66米处的速度才是0.25m/s,但这是单股射流,再继续看书,书上说到,同高度的平行射流会比单股射流的距离来得更远,那么也就是说,我单股射流能送到15m处的风速应该比0.9m/s还要大,可以送得更远的地方。

若是去查看空调设计手册,太复杂了,搞了一天,什么结果也没有。

切记风口的送风速度不能太高,再去核算一下风口出风速度所带来的噪声问题,如果噪音要求高的,出口的风速不能太高,切记!!!网友镀锌管回答:经验值应该是:对一般的侧送风口,送风风速在3-6m/s可以保证10m-15m 的送风半径。

如果是采用喷口送风,可跟据《空气调节》一书上的公式来计算。

网友如心回答:气流能否达到10米外的地方固然跟出口风速有关,但应该考虑整个房间的气流组织,若气流组织合理,即使气流达不到十米外的地方,也可以满足要求。

风机输送距离计算公式

风机输送距离计算公式

风机输送距离计算公式
风机输送距离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风机的风量、管道的阻力、管道的长度和管道内的气体流速等。

一般来说,风机输送距离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
D = (P L) / (Q V)。

其中,。

D 代表风机的输送距离(单位可以是米或者其他长度单位);
P 代表管道的阻力(单位可以是帕斯卡或者其他压力单位);
L 代表管道的长度(单位与输送距离的单位相同);
Q 代表风机的风量(单位可以是立方米每秒或者其他体积流量单位);
V 代表管道内气体的流速(单位可以是米每秒或者其他速度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风机输送距离计算可能会更加复杂,因为还需要考虑到管道的形状、管道内的气体密度、气体的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计算或者进行实际的试验测量来得到准确的输送距禿。

局扇送风距离

局扇送风距离

1
局扇最大送风距离的估算方式
理论上,局扇的最大送风距离Lmax
max max T j
m
P P L P -=
式中:L max ---最大送风距离(m )
P Tmax ---局扇能达到的最高全压(Pa )
P m —送风管道单位长度摩擦损失(Pa/m ) P j —送风管道局部压力损失(Pa )
经验公式:
max 5.06max 1.925min 42.73T P D L Q = ……(1) max 4.856
max 1.833
min
56.84T P D L Q = ……(2) 式中: P Tmax —局扇能达到的最高全压;(Pa ),注意P Tmax 应离开喘振点
Q min —局扇性能曲线上对应于P Tmax 时的风量(m3/s ) D —送风管子直径(m )
L max —最大送风距离(m )
上述经验公式应用条件: a 、无漏气 b 、无拐弯(P j =0)
c 、公式(1)适用于帆布风筒,公式(2)适用于聚乙烯塑料涂覆布风筒
d 、公式(1)和公式(2)中的系数42.73和56.84在实际使用中还需修正
下表列出了用此公式计算的对旋局扇最大送风距离(仅作参考)
表1 对旋局扇送风距离估算(帆布风筒,无拐弯、无漏气) 2006.08.20计算
2
表2 对旋局扇送风距离估算(聚乙烯塑料涂覆布风筒,无拐弯、无漏气) 2009.10.20计算
3
4。

请教侧送风的风速与送风距离的关系

请教侧送风的风速与送风距离的关系

请教侧送风的风速与送风距离的关系问题:最近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侧送风的风口速度是多少才能送到十米外的地方!我一直找不到这方面的资料,麻烦大家帮帮我了!网友lincy回答:一般在3米/s左右应该可以达到10米网友guangli回答:lincy已经给出了个经验值了。

射流的公式其实在很多设计手册上不是都有吗,照着上面的算应该没问题吧,那虽然是说圆形风口,但矩形风口只要修正应该也就可以了网友lincy回答:guangli说的对,射流的公式可以精确计算,我们用的是经验值估算,小空间和短距离没有问题,大空间和30米以上的距离一定要计算确定。

网友guangli回答:在简明空调设计手册上有说到先计算Ar=gd0(T0-Tn)/(u0*u0*Tn)<0,因此射流可以以等温射流计算,所用到的公式是:ux/u0=[m1*F0(1/2次方)]/x,m1可在书上查到,我的是用百叶风口侧送风,风口的速度为3.7m/s,送风距离在15m处的速度还达到了0.9几米每秒,我不知道是不是错了,怎么和lincy大师说的相差甚远,在66米处的速度才是0.25m/s,但这是单股射流,再继续看书,书上说到,同高度的平行射流会比单股射流的距离来得更远,那么也就是说,我单股射流能送到15m处的风速应该比0.9m/s还要大,可以送得更远的地方。

若是去查看空调设计手册,太复杂了,搞了一天,什么结果也没有。

切记风口的送风速度不能太高,再去核算一下风口出风速度所带来的噪声问题,如果噪音要求高的,出口的风速不能太高,切记网友镀锌管回答:经验值应该是:对一般的侧送风口,送风风速在3-6m/s可以保证10m-15m 的送风半径。

如果是采用喷口送风,可跟据《空气调节》一书上的公式来计算。

网友如心回答:气流能否达到10米外的地方固然跟出口风速有关,但应该考虑整个房间的气流组织,若气流组织合理,即使气流达不到十米外的地方,也可以满足要求。

送风传输距离计算公式

送风传输距离计算公式

送风传输距离计算公式在工业生产和建筑设计中,送风传输距离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送风传输距离指的是送风系统中风力能够覆盖的距离,通常用来评估送风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计算送风传输距离的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设计和优化送风系统,以满足实际需求。

送风传输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送风速度、送风口的形状和数量、送风口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送风系统的风阻损失等。

因此,计算送风传输距离的公式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送风传输距离的计算公式通常基于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其中包括了空气的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

以下是一个常用的送风传输距离计算公式:送风传输距离 = (送风速度送风口面积送风口系数送风时间) / (接收点面积风阻损失系数)。

在这个公式中,送风速度是指送风口的风速,通常以米/秒为单位;送风口面积是指送风口的有效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送风口系数是指送风口的形状系数,用于考虑送风口的形状对送风效果的影响;送风时间是指送风系统送风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接收点面积是指接收风力的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风阻损失系数是指送风系统在传输过程中的风阻损失,用于考虑送风系统的损失情况。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送风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送风传输距离,从而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优化送风系统的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公式进行调整和修正,以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

除了送风传输距离的计算公式,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来验证和优化送风系统的设计。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模型来模拟送风系统的传输效果,从而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效果。

实验测试可以通过搭建实际的送风系统样机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从而指导实际的工程应用。

在工业生产和建筑设计中,送风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送风传输距离计算公式和有效的设计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提高送风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为工业生产和建筑设计提供更好的送风解决方案。

60pa室内机制冷顶送风距离

60pa室内机制冷顶送风距离

60pa室内机制冷顶送风距离什么是60pa室内机制冷顶送风距离?60pa室内机制冷顶送风距离是指空调室内机在制冷状态下,通过送风口向下吹出的冷风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

这个值通常用于评估空调系统的性能和适用范围,以便确定适当的安装位置和使用条件。

为什么要考虑60pa室内机制冷顶送风距离?在选择空调系统时,除了关注其制冷、制热效果、能耗等方面的性能指标外,还需要考虑到室内机的布置和使用条件。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60pa室内机制冷顶送风距离。

如果该距离不足以覆盖整个房间或空间,则可能会导致某些区域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舒适度和健康性;同时也会增加系统运行负荷和能耗,影响经济性和环保性。

如何计算60pa室内机制冷顶送风距离?60pa室内机制冷顶送风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L = 0.35 × Q / (π × D × V)其中,L为送风距离(单位:m),Q为室内机的制冷量(单位:W),D为送风口直径(单位:m),V为送风口出口速度(单位:m/s)。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60pa压力下的计算,如果实际使用中压力不同,则需要进行修正。

另外,该公式也假设室内环境为静态状态,不考虑空气流动和温度分布的影响,因此实际情况可能会有一定偏差。

如何提高60pa室内机制冷顶送风距离?如果发现室内机的60pa制冷顶送风距离不足以满足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其性能:1. 选择合适的送风口尺寸和数量。

通常来说,较大的送风口和更多的送风口可以增加空气流通量和速度,从而延长制冷顶送风距离。

2. 调整送风口角度和方向。

将送风口朝下或向侧面吹出可以增加空气流动范围和覆盖面积。

3. 增加室内机功率或数量。

如果房间面积较大或需要较高的制冷效果,可以考虑增加室内机的数量或功率。

4. 优化空气流动和温度分布。

通过调整室内环境、增加通风设施、合理布置家具等措施,可以改善空气流动和温度分布情况,从而提高制冷顶送风距离。

喷口送风如何计算?

喷口送风如何计算?

喷口送风如何计算?
大空间空调或通风常用喷口送风,可以侧送,也可以垂直下送。

喷口通常是平行布置的,当喷口相距较近时,射流达到一定射程时会互相重叠而汇合成一片气流。

对于这种多股平行非等温射流的计算可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实验研究综合的计算公式。

许多场合,多股射流在接近工作区附近重叠,为简单起见,可以利用单股自由射流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1.喷口垂直向下送风
⑴轴心速度衰减方
式中d0--喷口出口直径,m,对于矩形喷口,利用
按面积进行折算;Ar按
计算;x--离风口的距离,m;K--射流常数。

送冷风取“十”,送热风取“—”。

⑵轴心温度衰减方
⑶设计计算步骤
② 根据建筑平面特点布置风口,确定每个风口的送风量。

②假定喷口出口直径d0,按
计算射流到工作区(即x=房间净高-工作区高度)的风速vx,如果vx符合设计要求的风速,则进行下一步计算;否则需重新假定d0或重新布置风口,再进行计算。

③用
校核区域温差Δtx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也需重新假
定d0或重新布置风口。

2.喷口侧送风
设喷口与水平轴有一倾角α,向下倾为正,向上为负。

倾角的大小根据射流预定的到达位置确定。

通常送热风时下倾,而送冷风时α=0。

⑴射流中心线轨迹方程
喷口侧送射流的轨迹
⑵在(x,y)点处的射流轴心速度
⑶轴心温度衰减方程
⑷设计步骤
与垂直送风相同。

局扇送风距离

局扇送风距离

1
局扇最大送风距离的估算方式
理论上,局扇的最大送风距离Lmax
max max T j
m
P P L P -=
式中:L max ---最大送风距离(m )
P Tmax ---局扇能达到的最高全压(Pa )
P m —送风管道单位长度摩擦损失(Pa/m ) P j —送风管道局部压力损失(Pa )
经验公式:
max 5.06max 1.925min 42.73T P D L Q = ……(1) max 4.856
max 1.833
min
56.84T P D L Q = ……(2) 式中: P Tmax —局扇能达到的最高全压;(Pa ),注意P Tmax 应离开喘振点
Q min —局扇性能曲线上对应于P Tmax 时的风量(m3/s ) D —送风管子直径(m )
L max —最大送风距离(m )
上述经验公式应用条件: a 、无漏气 b 、无拐弯(P j =0)
c 、公式(1)适用于帆布风筒,公式(2)适用于聚乙烯塑料涂覆布风筒
d 、公式(1)和公式(2)中的系数42.73和56.84在实际使用中还需修正
下表列出了用此公式计算的对旋局扇最大送风距离(仅作参考)
表1 对旋局扇送风距离估算(帆布风筒,无拐弯、无漏气) 2006.08.20计算
2
表2 对旋局扇送风距离估算(聚乙烯塑料涂覆布风筒,无拐弯、无漏气) 2009.10.20计算
3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室内气流分布10.1 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与评价10.1.1 概述空气分布又称为气流组织。

室内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合理的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与分布,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的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舒适感的要求。

空调房间内的气流分布与送风口的型式、数量和位置,回风口的位置,送风参数,风口尺寸,空间的几何尺寸及污染源的位置和性质有关。

下面介绍对气流分布的主要要求和常用评价指标。

10.1.2 对温度梯度的要求在空调或通风房间内,送入与房间温度不同的空气,以及房间内有热源存在,在垂直方向通常有温度差异,即存在温度梯度。

在舒适的范围内,按照ISO7730标准,在工作区内的地面上方1.1m 和0.1m 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3℃(这实质上考虑了坐着工作情况);美国ASHRAE55-92标准建议1.8m 和0.1m 之间的温差不大于3℃(这是考虑人站立工作情况)。

10.1.3 工作区的风速工作区的风速也是影响热舒适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温度较高的场所通常可以用提高风速来改善热舒适环境。

但大风速通常令人厌烦。

试验表明,风速<0.5m/s 时,人没有太明显的感觉。

我国规范规定:舒适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0.2m/s ,夏季≯0.3m/s 。

工艺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0.3m/s ,夏季宜采用0.2-0.5m/s 。

10.1.4 吹风感和气流分布性能指标吹风感是由于空气温度和风速(房间的湿度和辐射温度假定不变)引起人体的局部地方有冷感,从而导致不舒适的感觉。

1.有效吹风温度EDT美国ASHRAE 用有效吹风温度EDT(Effective Draft Temperature)来判断是否有吹风感,定义为)15.0(8.7)(EDT ---=x m x t t ν (10-1)式中 t x ,t m --室内某地点的温度和室内平均温度,℃;v x --室内某地点的风速,m/s 。

对于办公室,当EDT=-1.7~l ℃,v x <0.35m/s 时,大多数人感觉是舒适的,小于下限值时有冷吹风感。

EDT 用于判断工作区任何一点是否有吹风感。

2.气流分布性能指标ADPI气流分布性能指标ADPI (Air Diffusion Perfomance Index ),定义为工作区内各点满足EDT 和风速要求的点占总点数的百分比。

对整个工作区的气流分布的评价用ADPI 来判断。

对已有房间,ADPI 可以通过实测各点的空气温度和风速来确定。

在气流分布设计时,可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办法进行预测;或参考有关文献、手册提供的数值。

10.1.5 通风效率E v通风效率E v (Ventilation efficiency)又称混合效率,定义为实际参与工作区内稀释污染物的风量与总送入风量之比,即VCV V V V V V E -= Ev 也表示通风或空调系统排出污染物的能力,因此Ev 也称为排污效率。

⑴当送入房间空气与污染物混合均匀,排风的污染物浓度等于工作区浓度时,E v =1。

⑵一般的混合通风的气流分布形式,E V <1。

若清洁空气由下部直接送到工作区时,工作区的污染物浓度可能小于排风的浓度,Ev>1。

E V 不仅与气流分布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还与污染物分布有关。

污染源位于排风口处,Ev 增大。

以转移热量为目的的通风和空调系统,通风效率中浓度可以用温度来取代,并称之为温度效率E T ,或称为能量利用系数,表达式为ss e T t t t t E --= (10-2) 式中 t e 、t 、t s --分别为排风、工作区和送风的温度,℃。

10.1.6 空气龄⑴空气质点的空气龄:简称空气龄(Age of air),是指空气质点自进入房间至到达室内某点所经历的时间。

⑵局部平均空气龄:某一微小区域中各空气质点的空气龄的平均值。

空气龄的概念比较抽象,实际测量很困难,目前都是用测量示踪气体的浓度变化来确定局部平均空气龄。

由于测量方法不同,空气龄用示踪气体的浓度表达式也不同。

如用下降法(衰减法)测量,在房间内充以示踪气体,在A 点起始时的浓度为c(0),然后对房间进行送风(示踪气体的浓度为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A 点的示踪气体浓度,由此获得A 点的示踪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c(r),于是A 点的平均空气龄(单位为s)为)0()(0c dr c A ⎰∞=ττ (10-3)⑶全室平均空气龄:全室各点的局部平均空气龄的平均值⎰=VdV V ττ1 (10-4) 式中V 为房间的容积。

如用示踪气体衰减法测量,根据排风口示踪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全室平均空气龄,即 ⎰⎰∞∞=00)()(dr c dr c e e A ττττ (10-5)式中c e (τ)即为排风的示踪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⑷局部平均滞留时间(Residence time):房间内某微小区域内气体离开房间前在室内的滞留时间,用τr 表示,单位为s 。

⑸空气流出室外的时间微小区域的空气流出室外的时间:某一微小区域平均滞留时间减去空气龄。

全室平均滞留时间:全室各点的局部平均滞留时间的平均值,用于r τ表示。

全室平均滞留时间等于全室平均空气龄的2倍,即ττ2=r (10-6)理论上空气在室内的最短的滞留时间为N VV n 1== τ (10-7)式中 V 为房间体积,m 3;V 为送入房间的空气量,m 3/s ;N 为以秒计的换气次数,1/s ;τn 又称为名义时间常数(Nominal time constant)。

空气从送风口进入室内后的流动过程中,不断掺混污染物,空气的清洁程度和新鲜程度将不断下降。

空气龄短,预示着到达该处的空气可能掺混的污染物少,排除污染物的能力愈强。

显然,空气龄可用来评价空气流动状态的合理性。

10.1.7 换气效率换气效率(Air exchange effciency)ηa 是评价换气效果优劣的一个指标,它是气流分布的特性参数,与污染物无关。

其定义为:空气最短的滞留时间ηn 与实际全室平均滞留时间于r τ之,即ττττη2n r n a == (10-8) 式中 τ--实际全室平均空气龄,s 。

τn /2--最理想的平均空气龄。

从式(10-8)可以看到:换气效率也可定义为最理想的平均空气龄τn /2与全室平均空气龄τ之比。

τa 是基于空气龄的指标,它反映了空气流动状态合理性。

最理想的气流分布τa =1,一般的气流分布τa <l 。

1O.2 送风口和回风口1.送风口的型式⑴按安装位置分为侧送风口、顶送风口(向下送)、地面风口(向上送)。

⑵按送出气流的流动状况分为扩散型风口、轴向型风口和孔板送风口。

扩散型风口:具有较大的诱导室内空气的作用,送风温度衰减快,但射程较短;轴向型风口:诱导室内气流的作用小,空气温度、速度的衰减慢,射程远;孔板送风口:在孔板上满布小孔的送风口,速度分布均匀,衰减快。

⑶按形状分为格栅、活动百叶窗、喷口、散流器、旋流式喷口和置换送风口。

①格栅送风口叶片或空花图案的格栅,用于一般空调工程。

②活动百叶窗如图10-1所示。

通常装于侧墙上用作侧送风口。

双层百叶风口:有两层可调节角度的活动百叶,短叶片用于调节送风气流的扩散角,也可用于改变气流的方向;调节长叶片可以使送风气流贴附顶棚或下倾一定角度(当送热风时)。

单层百叶风口:只有一层可调节角度的活动百叶。

这两种风口也常用作回风口。

③喷口如图10-2所示,有固定式喷口和可调角度喷口。

用于远程送风,属于轴向型风口。

射程(末端速度0.5m/s处)一般可达到10-30m,甚至更远。

通常在大空间(如体育馆、候机大厅)中用作侧送风口;送热风时可用作顶送风口。

如风口既送冷风又送热风,应选用可调角喷口。

调角喷口的喷嘴镶嵌在球形壳中,该球形壳(与喷嘴)在风口的外壳中可转动,最大转动角度30º。

可人工调节,也可电动或气动调节。

在送冷风时,风口水平或上倾;送热风时,风口下倾。

图10-1 活动百叶风口(a)双层百叶风口 (b)单层百叶风口图10-2 喷口(a)固定式喷口 (b)可调角度喷口④散流器图10-3为三种比较典型的散流器。

直接装于顶棚上,是顶送风口。

✧平送流型的方形散流器如图(a)所示,有多层同心的平行导向叶片,使空气流出后贴附于顶棚流动。

可以做成方形,也可做成矩形;可四面出风、三面出风、两面出风或一面出风。

平送流型的圆形散流器与方形散流器相类似。

平送流型散流器适宜用于送冷风。

✧下送流型的圆形散流器图(b)所示,又称为流线型散流器。

叶片间的竖向间距是可调的。

增大叶片间的竖向间距,可以使气流边界与中心线的夹角减小。

送风气流夹角一般为20º-30º,在散流器下方形成向下的气流。

✧圆盘型散流器如图(c)所示,射流以45º夹角喷出,流型介于平送与下送之间。

适宜于送冷、热风。

各类散流器的规格都按颈部尺寸A×B或直径D来标定。

图10-3 方形和圆形散流器(a)平送流型方形散流器 (b)向下送流型的圆形散流器 (c)圆盘型散流器⑤可调式条形散流器如图10-4所示。

条缝宽19mm,长度500-3000mm,据需要选用。

调节叶片的位置,可改变出风方向或关闭;可多组组合(2、3、4组)在一起使用,如图所示。

条形散流器用作顶送风口,也可用于侧送口。

图10-4 可调式条形散流器(a)左出风 (b)下送风 (c)关闭 (d)多组左右出风 (e)多组右出风⑥固定叶片条形散流器如图10-5所示,颈宽50-150mm,长度500-3000mm。

根据叶片形状可有三种流型:直流式、单侧流和双侧流。

可以用于顶送、侧送和地板送风。

图10-5 固定叶片条形散流器(a)直流式 (b)单侧流 (c)双侧流⑦旋流式风口如图10-6所示,有顶送式风口和地板送风的旋流式风口。

✧顶送式风口如图(a),风口中有起旋器,空气通过风口后成为旋转气流,并贴附于顶棚流动。

特点:诱导室内空气能力大、温度和风速衰减快。

适宜在送风温差大、层高低的空间中应用。

旋流式风口的起旋器位置可以上下调节,当起旋器下移时,可使气流变为吹出型。

✧地板送风的旋流式风口如图(b),工作原理与顶送形式相同。

图10-6 旋流式风口1-起旋器 2-旋流叶片 3-集尘箱 4-出风格栅⑧置换送风口如图10-7所示。

风口靠墙置于地上,风口的周边开有条缝,空气以很低的速度送出,诱导室内空气的能力很低,从而形成置换送风的流型。

送风口角度:靠墙上放置时,在180º范围内送风;置于墙角处,在90º范围内送风;置于厅中央,在360º范围内送风。

图10-7所示为180º范围送风口。

图10-7 置换送风口图10-8 回风口(a)格栅式回风口 (b)为可开式百叶回风口1-铰链 2-过滤器挂钩2.回风口由于回风口的汇流流场对房间气流组织影响比较小,因此风口的形式比较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