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系列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步态动力学特征及平衡训练研究进展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步态动力学特征及平衡训练研究进展李其志,雷宗恒,姚东,程政,瞿玉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3)摘 要 慢性踝关节不稳可导致踝关节反复扭伤,病情严重时需行手术治疗。
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步态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为该病的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本文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步态动力学特征及平衡训练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踝关节;关节不稳定性;步态;平衡训练 踝关节严重扭伤后,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使踝关节周围松弛或断裂的韧带无法得到良好修复,随着病情发展,可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1]。
多数慢性踝关节不稳继发于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表现为踝关节疼痛、不稳定或反复扭伤,病情严重时需行手术治疗[2]。
慢性踝关节不稳不仅可引起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还可增加下肢韧带损伤的风险[3]。
由于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存在步态动力学特征异常[4]及踝关节动态平衡能力下降[5-6]等问题,以步态动力学特征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并量化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运动能力,可为该病的康复训练提供客观依据[7]。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及基于患者主观感受的问卷调查,这些方法的准确性目前尚存在争议[8]。
步态分析对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步态动力学分析在慢性踝关节不稳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尚未引起临床重视。
本文就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步态动力学特征及平衡训练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步态动力学特征步态动力学分析,是对步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强度、方向及时间等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地面反作用力、力矩及肌肉活动。
1.1 地面反作用力 步行状态下,在支撑相早期,足与地面接触产生地面反作用力,主要包括垂直分力(反映垂直方向支撑下肢的负重和离地能力)、矢状分力(反映前后方向支撑下肢的驱动和制动能力)及冠状分力(反映内外方向支撑下肢的稳定能力)[9]。
211099491_小切口Internal_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
Tianjin Med J,April 2023,Vol.51No.4小切口Internal brace 人工韧带联合Broström 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孙若宾1,尚林2,许少刚1△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Internal brace 人工韧带联合Broström 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手术疗效。
方法17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采取小切口Internal brace 人工韧带联合Broström 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8~56岁,平均(40.20±13.75)岁,体质量指数(BMI )30.12~35.10kg/m 2,平均(32.27±1.83)kg/m 2。
比较手术前后足踝结局评分(FAOS )和足踝功能测试(FAAM )评分,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
17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完全随访。
FAOS 评分由术前(57.10±11.32)分提高到(91.35±1.27)分(P <0.05),FAAM 评分由术前(55.76±10.12)分提高到(91.10±0.69)分(P <0.05)。
有2例在早期行走时感觉踝关节外侧有紧绷感,8周后症状消除。
结论小切口Internal brace 人工韧带联合Broström 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踝关节功能。
关键词: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Broström 改良术;人工韧带中图分类号:R684.77文献标志码:A DOI :10.11958/20221841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modified Broström procedure augmented with suture-tape repair of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injury using mini-open incisionSUN Ruobin 1,SHANG Lin 2,XU Shaogang 1△1Department of Emergency,2Department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Zhengzhou Orthopedic Hospital,Zhengzhou 45005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modified Broström procedure augmented with suture-tape repair of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using mini-open incision.Methods A tatal of 17patients with 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 underwent the modified Broström procedure augmented with suture-tape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using mini-open incision.The patients included 11males and 6females,aged 28-56years with a mean of (40.20±13.75)years.Body mass index (BMI)was 30.12-35.10kg/m 2with a mean of (32.27±1.83)kg/m 2.The FAOS and FAAM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ostoperative function of ankle.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operation performed smoothly,without serious complications,and got incisions healed well.All 17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pared with those preoperative,the FAOS (from 57.10±11.32to 91.35±1.27,P <0.05)and FAAM (from 55.76±10.12to 91.10±0.69,P <0.05)scor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the latest follow-up and no complications,such as nerve,blood vessel and tendon injury.Two patients experienced tightness in the lateral ankle during early walking,and the symptoms were resolved after 8weeks.Conclusion For the 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the modified Broström procedure augmented with suture-tape repair of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using mini-open incision effectively reduces symptoms and get early rehabilitation,with definite effect.Key words:ankle joint;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injury;modified Broström procedure;artificial ligament作者单位:1郑州市骨科医院急诊科(邮编450052),2足踝外科作者简介:孙若宾(1985),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四肢创伤骨科、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研究。
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修复
zu,W N u ,L i— u ,S nmi .D p r e tf O t p ei ,Fr f l t o i lo h i A G C i IXnc n IQ — a h g eat n r oadc m o h s it i i e H s t sA a d p a f
is b i fh n l jitMeh d Fo n 9 4t Jl 2 0 , ug a t a n a m l e nt it o ea ke o . to s a ly t n rm J e19 uy 0 7 sri lr t t s po dt u o c e me w e y o
【 关键词 】 踝关节 ; 关节不稳定性 ; 外侧韧带 , ; 重建 踝
S ri l rame t o h o ia ltrlis blyo h n l on MA i— o I G Z og u gc et n rc rncl aea t it ftea kejit at f na i O Bny ,YN h n — a
中华 关节 外科 杂志 ( 电子版 )0 9年 2月第 3卷第 1 2o 期
C i J o t ug E et ncE io ) F ba ay 0 9 o. , o 1 hn i r( l r i dt n , e r r 0 V 13 N . Jn S co i u 2
・
3 ・
(m r e n, 0~8 )i o n oeds l (< 6 ) h cr o eakefnt na p s ipo met 7 v 4 nt ,ad nn i e w b a d 9 .T esoe ft n l u c o t ot h i —
o e t nw scmp rdw t ro ea o i i i c t i ee c si ti g u ( p r i a o ae i pe p rt n wt s nf a f rn e hs r p P<0 O ) n e ao h i h g in d f n o . 1 .A d t h
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研究
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研究作者:陈志伟侯子鑫戴祝邓焱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13期[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0年10月~2012年7月收治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8例,年龄15~42岁,平均23.6岁。
所有患者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取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前后按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
结果1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3~20个月),随访期间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
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50.4±4.5)分提高至术后(83.5±7.2)分,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
结论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能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关键词] 踝损伤;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中图分类号] R6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015-03日常生活或体育运动中最为常见的损伤就是踝关节扭伤,其中绝大部分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损伤。
踝关节扭伤后急性处理不当、休息康复时间短、长期反复扭伤均是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的诱因。
关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多的争议[1]。
自2010年10月~2012年7月共收治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8例,采用取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取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0月~2012年7月在我科收治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共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15~42岁(平均23.6岁)。
病程7~36个月(平均15.8个月)。
8例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均断裂,6例只有距腓前韧带断裂,4例距腓前韧带完全断裂、跟腓韧带部分断裂。
Watson—Jones法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的康复护理
Watson—Jones法手术治疗慢性踝 关节 外侧 不稳定患者 的康复护理
张 菁 周 春 英 张 爽
(北 京 积 水 潭 医 院 运 动 损 伤 科 ,北 京 100035)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踝 关 节 外 侧 不 稳 定 手 术 治 疗 术 后 康 复 锻炼 的 方 法 。方 法 对 2010年 8月 ~2O11年 12月 16 例 采 用 Watson-Jones法 治 疗 慢 性 踝 关 节 外 侧 不 稳 定 的患 者进 行 术 后 康 复 指 导 ,并 对 16例 患 者 术 后 进 行 8~ 22个 月 (平 均 12个 月 )随 访 。 结果 16例 患 者 中仅 1例 背 屈 受 限 1O。,其 余 患 者 关 节 活 动 度 均 达 到 正 常 。短 期 随访 结 果 均 获 得 满 意疗 效 ,术 后 经 过康 复 训 练 ,16例 患 者 术 后 患 者 功 能 恢 复 良好 。 无 严 重 并 发 症 发 生 。结 论 采 用 Watson- Jones手 术 修 复 踝 关 节 外 侧 韧 带 有 良好 疗 效 ,术 后 经 过 细 致 的康 复 训 练 ,患 者 患 肢 功 能 恢 复 良好 。
[5] 刘贵麟.4 ̄JL)b科手术学I-M-I.第 2版.北京 :人 民军 医出版社 ,
2005:42-45.
[6] 马冰 ,天文 ,陈凛 ,等.腹腔镜下脐 疝无 张力修补术 I-J].中华 外 科 杂 志 ,2010,48(5):345—347.
(收 稿 日 期 :2012—10—17)
1 临 床 资料
1.1 一般 资料 本 组 16例 ,男 8例 ,女 8例 ;年 龄 19 ̄47岁 (平 均 28.2岁 );左 侧 12例 ,右 侧 4例 。 致 伤 原 因 :运 动伤 11例 ,日常 生 活扭 伤 5例 。患 者 主要 症状 为踝 关节 的反 复 扭伤 、肿胀 、疼 痛 。休 息后 有 部分 缓解 ,运 动 后 加 剧 。受 伤 至手 术 时 间平 均 为 7.5个月 (3~ 18个 月 )。16例 患 者 术后 获 6~ 18个 月 (平 均, 12个 月 )随 访 。其 中 1例 患 者 踝 关 节 背 屈
外踝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外踝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踝关节韧带损伤(又名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医学损伤,外踝扭伤更为常见,约占85%,大约40%的创伤性踝关节损伤发生在运动期间。
目前对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做的不够完善,本文对外踝韧带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能够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踝关节疼痛以及改善运动功能,使患者能够较快地重返工作和运动,避免长期慢性踝关节不稳而带来的创伤性关节炎。
概述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韧带包括内踝三角韧带、外踝韧带复合体和下胫腓联合韧带。
外踝韧带复合体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组成。
踝关节外踝韧带较内踝韧带薄弱,故发生过度内翻时距腓前韧带最易受损伤。
在更加严重的扭伤中,跟腓韧带也会受伤,甚至出现双踝扭伤、三踝骨折等。
Brostrm 等报道外踝韧带损伤通常导致距腓前韧带损伤,20%的扭伤合并跟腓韧带损伤,而距腓后韧带出现断裂的情况少见。
临场表现及诊断一般情况下,外踝韧带损伤分为三级,按损伤严重程度分为:Ⅰ度拉伤(轻)、Ⅱ度部分撕裂(中)、Ⅲ度完全断裂(重)3个等级。
症状表现为:Ⅰ度(轻)韧带松弛、无明显撕裂,局部无肿胀、压痛,功能正常或轻度丧失;Ⅱ度(中)韧带部分撕裂,出现肿胀、疼痛、压痛,功能部分丧失;Ⅲ度(重)韧带完全断裂,明显的疼痛肿胀,出现踝关节的不稳。
外踝扭伤后出现血肿、皮肤瘀斑、腓骨远端的压痛,在专科查体方面表现为踝关节前抽屉试验、距骨倾斜试验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外踝韧带断裂,若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时,可以推迟4~5d再进行查体,此时采用前抽屉试验进行体格检查的灵敏度(84%)和特异性(96%)较高,且不影响韧带愈合。
如果出现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应使用渥太华法则排除骨折,如怀疑有骨折,应进行X线放射成像,这既节约了成本,也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
在急性损伤时应力位X线片的诊断价值有限,因为韧带紧张会导致急性疼痛。
腓骨长肌肌腱前半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腓骨长肌肌腱前半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惠桂生,杨昆,袁炜庆,周游,曾子腾,雷云,黄旭,王迎新(广西骨伤医院,广西南宁534223)摘要目的:观察腓骨长肌肌腱前半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2019年3月至2418年4月,采用腓骨长肌肌腱前半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7例。
男10例,女2例。
年龄61~43岁,中位数34岁。
左侧5例,右侧7例。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外踝前下方压痛,踝关节內翻时疼痛加重。
前抽屉试验阳性10例,距骨倾斜试验阳性8例。
病程8~23个月,中位数15个月。
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踝关节疼痛缓解、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7个月。
切口均甲级愈合。
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5.58±833)分、术后6个月(6.08±1.7)分。
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术前(6522士3.37)分、术后6个月(86.7±6.46)分。
均无骨折、皮肤坏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采用腓骨长肌肌腱前半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能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不稳定性;距腓前韧带汐卜侧韧带,踝;腓骨长肌;移植,自体;关节镜检查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归属于运动损伤性疾病,此类疾病在运动损伤中占10%~15%[1]°由于踝关节内外侧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96%以上的踝关节损伤是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2]°即使对此类患者进行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后期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需进行外科治疗J「2]°患者出现踝关节外侧长期不稳,会导致原韧带组织失去正常功能,此时需采用其他肌腱移植来重建原韧带J]°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常采用腓骨短肌肌腱重建术,但术后并发症较多7]°也有学者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该病[5-4],但部分患者因第三腓骨肌缺如而无法进行手术J]°目前临床上已有报道采用腓骨长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该病,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J「5],但该手术会额外增加手术的难度。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发表时间:2018-08-16T14:38:26.09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作者:胡岚[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应用于不稳定型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新田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 4257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应用于不稳定型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踝关节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两组各有50例。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0天后骨痂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能够明显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并且有效促进损伤部位的功能性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主要是由于扭伤、滑倒以及交通意外等外因导致的,在各类骨折中发生率较高。
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发生,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一步引起骨折不愈合、关节炎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导致关节僵硬、局部肌肉萎缩或者关节疼痛等,对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
当前,针对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临床上通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等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各有各自的优势,但是究竟哪种方法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疗效现在尚无定论。
因此,本研究针对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踝关节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两组各有50例。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再认识
室化术等 。作者体会 : 以十二指肠修补 和十二指肠憩 室化手术
疗 效 较 为 可 靠 , 且 损 伤 小 , 单 易 行 。 本 组 有 9倒 手 术 用 上 并 简 述 术 式 均 获浩 愈 。
完全断裂。
二指肠 附近胆汁染色 , 重水 肿 ; 开腹 后 发现 有游裂气 体或 严 ③
混 有 胆 汁 性 腹 腔 积 液 , 空 肠 胃上 段 无 损 伤 . 须 认 真 探 查 胆 而 必
管和 十二指肠 ; 胰头 、 体损 伤较 重 ; 后腹 膜蜂 窝组织 炎 ; @ 胰 ⑤
@ 从 胃管 注人 亚 甲蓝 稀 释液 1 0 0—20 1观 察 十 二 指 肠 周 围 组 0m . 织 的颜 色 , 出现 蓝 色 . 如 即提 示 十 二 指 肠 破 裂 。 2 关 于 十 二 指 肠 损 伤 术 式 的 选 择 : 文 认 为 十二 指 肠 破 裂 . 本 的处 理 主要 根 据 受 伤 的部 位 、 小 、 无 离 断 、 身情 况 及 是 否 大 有 全 台 并 伴 发 伤而 定 , 预 后 与 上 述 情 况 有 关 外 , 手 术 时 机 的 选 其 与
创 伤 . 应想 到 有 十 二 指 肠 损 伤 之 可 能 , 中 探 查 不 能 满 足 于 均 术 胃 、 、 道 、 腺 等 十 二 指 肠 周 围器 官 损 伤 , 不 可 轻 易 结 束 肝 胆 胰 切 探 查 , 应探 查 十 二 指 肠有 无损 伤 。如 遇 下 述 情 况 应 高度 注 意 而
二 、 果 结
择也 有重要关 系, 无论采用何种术式 . 有效 的十二指肠 内减压 、 降低肠腔 内的压力 , 对促 进其 愈台极 为重 要 . 术毕 应在肠 腔外
创 口 附近 打 双 套 管 引 流 , 旦 发 生 裂 、 可 成 为 局 限 性 外 瘘 , 一 瘘 但 要 避 免 压 迫 十二 指 肠 。术 式 包 括 : 单 纯缝 合 修 补或 吻 台 术 及 ① 十二 指肠 造瘘 ; 十 二 指 肠 破 裂 修 补 术 加 胃幽 门 关 闭 加 胃空 肠 ② 吻音 ; 十二 指 肠破 裂 修 补 术 加 胃 幽 门关 闭 加 胃空 肠 吻 台 , ③ 还 包 括 胆 总 管 ” 型 管 引 流 ; 胰 十 二 指 肠 切 除术 ; 十 二 指 肠 憩 ’ ④ ⑤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治疗策略
38147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治疗策略连晨宇,王安鸿,熊世凯,杨帅,郭秦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北京 100191)[摘要]反复的踝关节扭伤处理不当容易导致踝关节外侧慢性不稳定。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需通过韧带修复手术恢复关节的稳定性。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则主要包括解剖修复,非解剖重建和解剖重建。
当受损韧带的质量允许时,推荐进行解剖修复。
当韧带残端无法修复时,则应考虑采用韧带自体移植或同种异体移植进行解剖重建。
踝关节镜是踝外侧副韧带手术的常用辅助工具,并且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其效果。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不稳定;治疗策略[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赛事中最常见的突发性损伤。
特定的或有风险的运动、竞技强度等即为踝关节扭伤的外在危险因素[1],因此,踝关节扭伤在所有运动损伤中占有高达40%的比例[2]。
在美国,由于脚踝扭伤而至急诊就诊的比例超过10%[3]。
75%的脚踝损伤都会涉及外侧踝。
其中,90%的踝关节扭伤涉及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 TFL),50%~75%涉及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只有10%涉及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4]。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也具有一些内在危险因素和外在危险因素踝关节扭伤患者常见的主诉是:自觉踝关节不稳,尤其于不平地面行走时、反复内翻或旋后扭伤、踝关节活动时疼痛。
除此之外,有55.0%~77.2%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长期伴有残余症状。
踝关节外侧慢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可以由机械性不稳和功能性不稳导致。
机械性不稳是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重复性应力引起的韧带的解剖学改变。
通过临床检查或应力位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存在韧带松弛所引起的不稳定,其病理机制是踝关节病理性的松弛,如距腓前韧带和(或)跟腓韧带陈旧性撕裂,并常合并有或导致滑膜炎、软骨损伤、骨赘形成、退行性改变等。
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
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吕有魁;吴贤风;何宗宝;周世华;陈东昌【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7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均予常规的中频、超短波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手法整复、电针、肌力训练、踝关节平衡训练等.两组治疗均1次/d,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足踝症状功能评估(AOFAS)和平衡功能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AOFAS评分分别为(86.97±6.05)分和(68.63±16.5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踝关节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ATE(17.47±7.30,24.71±8.83)%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力量差(1.36±0.72,2.53±1.20) kg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和P=0.02),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平均力量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8).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慢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状况,促进踝关节本体感觉(平衡觉)的恢复.【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8(029)006【总页数】4页(P558-560,565)【关键词】踝关节外侧不稳;康复;足踝症状功能评分;本体感觉【作者】吕有魁;吴贤风;何宗宝;周世华;陈东昌【作者单位】230041合肥,武警安徽总队医院康复医学科;230001 合肥,安徽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30041合肥,武警安徽总队医院康复医学科;230001 合肥,安徽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30041合肥,武警安徽总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3踝关节扭伤是军事训练及体育训练中最为常见的损伤之一[1]。
踝关节不稳定(4)-踝伸肌下支持带解剖
踝关节不稳定(4)-踝伸肌下⽀持带解剖简介踝关节“扭伤”多数为外侧韧带损伤, 处理不当导致踝关节慢性不稳定,慢性不稳定经典修复⽅法是Broström韧带解剖紧缩缝合,偶遇距腓前韧带吸收、变性或薄弱直接缝合有⼀定困难,Broström则利⽤跟腓韧带⽐邻的距跟外侧韧带转位修复距腓前韧带。
图 Broström解剖紧缩缝合Broström⽅法似乎解决了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问题,然许多作者认为强度不⾜,需要加强修复,最常⽤踝伸肌下⽀持带加强修复-“Gould 改良Broström术式”。
但Gould 改良术式需了解踝伸肌下⽀持带解剖,该⽀持带解剖研究⽐较少,多数解剖图谱描述不甚清楚,有可能影响⼿术疗效。
本期尽可能详尽梳理,值得收藏与关注。
图 Gould 改良Broström术式图伸肌⽀持带模式图1.腓⾻肌上⽀持带;2.腓⾻肌下⽀持带;3.伸肌下⽀持带;4.伸肌上⽀持带图伸肌上下⽀持带动画伸肌下⽀持带解剖概论图伸肌⽀持带⽐邻结构模式图图伸肌下⽀持带⼤体解剖西班⽛巴塞罗那⼤学M Dalmau-Pastor,对伸肌下⽀持带⼤体解剖进⾏了⽐较详尽的研究,并于2016、2017发表相关⽂献,对⼿术有指导意义。
Miki Dalmau-Pastor伸肌下⽀持带是踝前外侧腱膜样结构组织,⼩腿腓筋膜延续,两种基本表现结构“X形结构(占多数)”和“Y形结构”,主要作⽤提供肌腱“滑车”和防⽌⾜趾肌腱形成“⼸弦”,具有部分稳定距下关节功能。
M Dalmau-Pastor研究-2016Gould 改良Broström术式,是利⽤伸肌下⽀持带加强距腓前韧带,利⽤⽀持带韧性较好部分固定在外踝前部,该术式切⼝较⼩,特别是近年来微创技术普及,切⼝更⼩。
由于看不到伸肌下⽀持带全貌,加之⽀持带解剖结构存有变异,部分病例加强缝合的不是韧性较好部分,⽽是该⽀持带相对薄弱部分-伸肌下⽀持带上外斜束,有可能影响⼿术疗效,值得关注此可能性。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踝关节不稳定协作组制订的国际诊疗方案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书中对于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细致分析所吸引。对 于我这样的非医学背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入门,让我对踝 关节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原来,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 是如此重要,而外侧不稳定又是如此常见且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书中的诊疗方案部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涵盖了各种诊断方法,如影像 学检查、体格检查等,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这其中涉及的跨学科知识和对个体差异的,令我深感震撼。
谢谢观看
在“概述”部分,目录首先对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定义和解释, 为读者提供了基本的理论知识。随后,通过介绍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情况,帮 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的背景和重要性。
在“诊断”章节中,目录详细列出了各种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 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这些诊断手段的介绍使得医生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录还强调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 了更好的治疗机会。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踝关节不稳定协作组制订的国际诊疗方案》内容摘要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踝关节不稳定协作组制订的国际诊疗方案》是一本专门针对踝关节外侧不 稳定的权威指南。这本书汇集了国际踝关节不稳定协作组的多位专家意见和实践经验,为临床医 生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套全面、实用的诊疗方案。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由于踝关节外侧韧带受损或松弛所引起。这种不 稳定可能导致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本书系统介绍了踝关 节外侧不稳定的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水平。 在病因和病理机制方面,本书详细阐述了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发病机制,包括扭伤、骨折等外部 因素以及个体解剖结构、肌肉力量等内在因素。
重建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12例
腔注射生 理盐 水扩张关 节囊 、 切开皮肤 后皮下文 氏钳扩张至 生理盐水 流 出后 , 再放 人关 节 镜器 械 。( ) 止器 械 断裂 。 2防
踝 关 节 镜 仅 2 7 m, 力 操 作 易 引起 镜 的变 形 损 坏 , 作 时 .m 暴 操
织 少 , 经 肌 腱 血 管 分 布 丰 富 , 术 切 口入 路 一 定 要 准 确 , 神 手 前 内侧 入 路 时 在 胫 距 关 节 水 平 尽 量 紧 贴 胫 前 肌 腱 内侧 防 止 损
12 手 术方 法 .
12 1 关 节镜 下踝 关 节 清 理 术 :2例 病 例 均 行 关 节 镜 检 查 .. 1
2 1 关 节镜 技 术 在 诊 断 及 治 疗 中都 有 极 大 的 作 .
用 : 于陈旧性 踝关 节损 伤 , 对 出现 的退变 剥脱 、 骨骨折 软 形成游 离体 、 滑膜增生形成滑膜卡压 、 常滑膜条索 、 异 关节积 液等病理改变 , 运用踝关节镜技术能更加 全面地 了解踝 关节 内的各种病变并通过精细器械进行 病变处理 , 目前 治疗踝 是 关节腔 内疾病 的最好 手段 。但早 期应 用还 需注 意一些 技术 细节 : 1 正 确入 路防 止血管 神经损 伤。踝关节 周 围皮 下组 ()
13 治疗 结 果 : . 经术后随访 l 一 8个月, O 4 平均 2 个月。 1
根 据 A F S 后 足 评 分 标 准 J术 前 3 (6—4 ) , 后 OA 踝 , 62 8分 术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06年 0 月 一 08 1 月, 1 例外 . 20 1 20 年 1 对 2
中医骨伤科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中医骨伤科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认识及治疗进展徐 欣1 姜劲挺1 王强强1 马理元2 李祥雨1 杨 波1 张 博1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踝关节扭伤后,失治误治,造成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其最主要的危害是后期的踝关节不稳。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及治疗仍具有争议性。
中医学对于该疾病有独到的认识,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尤其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综述中医骨伤科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骨错缝;筋出槽;筋骨并重[中图分类号] R2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9)19-55-04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edicsXU Xin1 JIANG Jinting1 WANG Qiangqiang1 MA Liyuan2 LI Xiangyu1 YANG Bo1 ZHANG Bo11.Clinical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ansu, Lanzhou 730000, 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ansu, Lanzhou 730000, China[Abstract]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is an ankle sprain, and no treatment or mistreatment can cause old ankle sprain.The most important hazard i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 joint in the later stag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t presen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especially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in TCM orthopedics.[Key words]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Bone break joint; Sinews off-position; Equal emphasis on bones and tendons人体负重关节诸多,而在维持人体的平衡中,踝关节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全内视镜Brostrom-Gould修补术治疗慢性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经验
全内视镜Brostrom-Gould修补术治疗慢性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经验陈彦宇(彰化秀传纪念医院足踝中心,中国台湾省彰化县彰化市中山一段542号)经验交流• •[通信作者] 陈彦宇 E-mail:swallowfish@踝关节扭伤是比较常见的运动伤害,约占所有踝关节运动伤害的70%[1],其中约有80%是外侧踝扭伤[2]。
外侧踝扭伤指的是伤害到踝关节外侧稳定韧带的扭伤,这些韧带中最容易受伤的是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图1)[3]。
踝关节扭伤的复发率很高,研究报道,踝关节扭伤复发率为56%~74%[4]。
而反复的外侧踝扭伤,则是造成慢性踝外侧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研究报道显示,容许踝内转的前外侧抽屉测试比传统的前拉抽屉测试更能侦测踝外侧不稳定[5]。
除了理学检查,使用Stress device 模拟前拉抽屉测试与距骨倾斜测试的压力X 线摄影可以量化踝不稳定的程度,并作为手术指征与手术前后比较的参考。
慢性踝外侧不稳定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修补、补强或重建。
改良的Brostrom-Gould 氏手术除了踝外侧韧带的直接修补,还加上伸肌支持带的缝合以强化韧带的修补,是目前一线选择的最佳手术方式[5,6]。
近年来,虽有文献描述全内视镜下进行外侧韧带修补的技术以及临床经验[6,7],但对于距腓前韧带残余韧带以及周围瘢痕组织的缝合尚存在一定的不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台湾省秀传纪念医院足踝中心收治的行全内视镜Brostrom-Gould 修补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25例。
平均年龄为42岁,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1.6年。
除了详细的病史与理学检查,所有疑似慢性外侧踝不稳定的患者均接受压力X 线影像(图2),记录距骨在压力测试下移位与倾斜的程度。
MRI 摄影也是必需的检查,以评估残余韧带的状况与诊断其他并发的踝关节病变。
接受全内视镜图1 踝关节外侧的韧带结构Brostrom-Gould 韧带修补术的手术适应证包括保守治疗无效的踝关节疼痛、过去有踝关节扭伤病史,压力X 线影像中距骨往前移位超过6 mm 或往侧面倾斜超过6°、MRI 影像中确认有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等。
新医学导刊.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重建手术治疗论文
新医学导刊.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重建手术治疗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重建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
方法:选择在增城市新塘医院和东莞市石碣医院就诊的5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进行baird踝关节评分,测量前抽屉试验距骨前移距离及倾斜角度,随访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评分84.92±8.74、明显高于对照组,距骨前移5.75±0.44 mm、距骨相对健侧倾斜7.23±0.8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达到96.0%,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手术重建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优良率,改善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和运动学功能。
【关键词】踝关节不稳定;重建手术;疗效chronic 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 joint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 treatment analysischen jingchaochen huifengguan donghua【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of the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 joint effect.method selection in zengcheng city, xintang dongguan city hospital and the shijie hospital in 50chronic 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 in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for operation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after treatment, baird ankle score, measuring the anterior drawer test of reach distance and tilt angle, follow-up of curative effect.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after ankle score 84.92+8.7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alus reach 5.75+0.44 mm, talus relatively uninvolved tilt of 7.23+/-0.82deg,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xcellent rate reached 96%, curative effect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operation reconstruction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rate of good, improved ankle anatomy and kinematics function.【key words】 ankle instability;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 curative effect【中图分类号】g2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42-02反复的踝关节扭伤后出现关节局部疼痛、控制力减弱和本体感觉变差等相关症状,进而引起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和不稳 林剑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林剑浩写在课前的话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十分常见,尤其是篮球、足球等运动员。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继发很多疾病,给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因此,针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病人,如何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后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什么后果?一、概述(一)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十分常见,其中内翻扭伤最多,占 85% 。
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中,53% 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中, 21% 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一份统计资料中,每一天在美国会发生 23000 例的踝关节扭伤。
右图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示意图。
(二)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合并症踝关节外侧副韧的损伤常伴有:1. 腓骨肌腱炎:踝关节内翻时,在外侧部位的两个肌腱即腓骨长短肌,由于慢性牵拉出现肌腱炎。
2. 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3. 踝关节滑膜炎:病人外侧副韧带瘢痕愈合,副韧带相对延长,踝关节内外侧失去平衡,病人走路时会出现距骨内翻,长时间将导致踝关节滑膜炎。
4. 93% 患者关节镜下可发现,由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继发的滑膜炎、游离体、骨软骨病变及骨赘。
所以如果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远期会继发很多疾病。
(三 )踝关节慢性不稳定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后慢性不稳定发生率为 10-30% ,病人表现为反反复复的踝关节扭伤。
走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患者自述有不稳的感觉。
所以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必须得到及时治疗。
如果治疗不当,踝关节韧带断裂处,会变成瘢痕连接,导致韧带变长、松弛,引起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不平衡,在日常活动当中会出现距骨过度活动,踝关节反复扭伤,于是导致踝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长时间关节内侧发生退行性改变。
对于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踝关节外侧有哪些韧带?强度如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二、踝关节外侧功能解剖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是踝关节外侧最主要的韧带。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
踝 关 节 扭 伤 是 最 常 见 的运 动 损 伤 , 报 道 在 美 国 每 天 有 有
者保持 了优或 良的踝关节功能。
E as vn 手术 是 15 9 3年 第一 次 由 E as 述 的 , 术 要 点 vn 描 手
个踝 关 节 , 中 2 个 仅 为 电话 随 访 ,6 返 院进 行 了临 床 体 其 5 6个 检 ,3个 进 行 了放 射 学 检 查 ,0个 没 有 或 有 轻 微 的 疼 痛 ,2 6 7 7
骨 和胫骨关节面 内侧部分退行性变 , 引起 踝关节旋转 中心 内 移, 因而更加 速 了踝关 节骨 性关节 炎进 程。因此 , 旧性 踝 陈 关节外侧副韧带断裂而引起的慢性外踝不稳 患者 , 需行踝 关 节外侧 副韧带解 剖修复 或韧带 重建术 。慢 性踝关 节外 侧不
2 0 个踝关 节扭 伤_ 。踝关 节 的外 侧稳 定性 由骨性结 构 30 0 1 ] 和韧带 、 肌肉结构共 同维持 , 中外侧韧 带包括 距腓前 韧带 其 ( F ) 跟腓韧带( F ) AT L 、 C L 和距腓后韧带 ( TF 。因解剖结 P I ) 构 的特点 , 外侧韧带最 易损 伤 , 中又 以 AT L受损最 常见 , 其 F 约占 6 . %, F 6 6 C L损 伤次之 , 2 [ , T I则极少损 伤。 占 O 2 P F ] 有报道称l , 3 在一 次踝 关节 急性 扭伤后 , 2 %~4 %的人 ] 有 0 0 会发展为慢 性踝 关 节不 稳 。临床 表 现为 局部 反 复肿 胀 、 疼
痛 、 打 软 、 复扭 伤 、 关 节 不 稳 定 , 使 行 走 在 平 地 上 也 足 反 踝 即 易扭 伤 。踝 关 节 外 侧 不 稳 定 者 , 未 做 有 效 治 疗 , 踝 关 节 若 因 外 侧 的 限制 结 构 松 弛 导 致 踝 关 节 内侧 负 荷 增 加 , 渐 导 致 距 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彭岳文宋卫东李德刘尚礼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广州,510120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占到踝关节损伤的75%[1]。
外侧韧带分为距腓前韧带(ATFL)、跟腓韧带(CFL)和距腓后韧带(PTFL)。
其中ATFL受损最常见,约占66.6%,CFL损伤占20%[2],PTFL极少损伤。
在一次踝关节急性扭伤后,有20%-40%的人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3]。
临床表现为局部反复肿胀、疼痛、足打软、反复扭伤、踝关节不稳定,即使行走在平地上也易扭伤。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者,若未做有效治疗,因踝关节外侧的限制结构松弛导致踝关节内侧负荷增加,逐渐导致距骨和胫骨关节面内侧部分退行性变,引起踝关节旋转中心内移,因而更加速了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程。
因此,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断裂而引起的慢性外踝不稳患者,需行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解剖修复或韧带重建术。
手术适应症有学者[4]认为手术适应症为:(1) 年轻高技巧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2) 伴有踝关节软骨骨折、撕裂伤和腓骨肌腱脱位者;(3) 伴有踝关节脱位者。
手术分类文献报道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方式多达80多种。
尽管手术繁多,但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类: (1)非解剖重建,即利用自身腓骨肌腱等重建外侧韧带,常用的手术方式有:Evans, Watson-Jones, Chrisman-Snook,Lee及它们的改良术式等;(2)解剖重建,即踝关节韧带的解剖重建,常见的手术方式有:Broström 手术及改良术式等;(3)利用异体移植物解剖重建,如利用碳纤维素、腘绳肌腱等重建;(4)几种手术的综合应用。
如Broström-Evans-Gould术[5]等。
常用手术方式Evans手术是1953年第一次由Evans描述的,主要手术要点是将腓骨短肌在肌腹与肌腱结合处切断,在腓骨尖钻一由前下至后上的骨隧道,将切断的腓骨短肌远端由前向后穿过骨隧道,然后缝合固定在肌腹上。
后来又出现了几种改良手术,如将切断的腓骨短肌远端固定在腓骨骨膜上等。
Karlsson 等[6]报道52 例慢性外踝不稳患者施行Evans 重建术,其中,42 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平均是14 年,有21 例患者长期疗效好,12 例术后3~6 年疗效好,以后渐减退。
Rosenbaum 等[7]随访了19名慢性外踝不稳实施Evans改良手术的患者,平均随访为128个月,随访内容为问卷、临床体检及应力X线检查,尽管8例疗效很好,7例好,4例尚可,但11例有后遗症状,并且在受累的踝关节有明显的骨赘增生。
Nimon等[8]报道89例患者91个踝关节,70例没有或有轻微的疼痛,72例没有或很少有不稳的症状;66个踝关节中有17个踝关节内翻角度增加,21个有踝关节内翻受限;尽管只有4个踝关节出现了距下关节改变,但11个踝关节出现了早期退变;而病人的满意率却达到了97.7%。
由此可见,Evans手术及其改良术式虽然病人满意率高,但早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则差,虽然能够达到很好的踝关节稳定性,但牺牲了踝关节内翻活动度,并不能有效地预防关节病的进展。
Watson-Jones术是由Watson-Jones在1955年首先描述,主要手术要点为在外踝尖上2.5cm处钻一个前后方向横形隧道, 第二个隧道通过距骨颈外侧部分, 与小腿纵轴一致, 在腓骨尖上1cm处钻横形的第三个隧道, 然后将腓骨短肌健从后向前穿第一隧道, 从上至下穿第二个隧道, 由前向后穿过第三个隧道,将穿过隧道的肌腱与腓骨短肌起点至第一隧道之间的这段肌腱缝合固定。
此外,Watson-Jones手术也有一些改良手术,如最后将切断的腓骨短肌通过隧道后固定在PTFL 上、利用腓骨长肌重建等。
Boszotta等[9]报道44例患者实施了改良Watson-Jones手术,随访90个月,86.3%的患者无不适,88.6%无主观韧带不稳;但61.3%的患者有1或2度(Bargon分级)关节病,这些关节病几乎都较术前严重。
Rijt等[10]报道9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实施了Watson-Jones手术,随访了22年,仅3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近期疗效满意,手术后7和10年后功能稳定性差;仅2例X线应力检查得到完全纠正。
可以看出,Watson-Jones术亦是近期疗效可,而远期效果差。
Chrisman-Snook手术是Chrisman和Snook于1969年首先描述的。
主要手术要点是在外踝尖上方2.0cm处钻一个前后方向隧道, 再在跟骨外侧缘跟腓韧带止点下方腓骨肌腱鞘处钻同样大小两孔, 相隔约1.5cm, 用小刮匙将两孔连接成一完整的隧道。
取腓骨短肌前半由止点处向近端劈开至腱腹交界处切断, 肌腹与残余肌腱缝合。
将劈下之腓骨短肌腱分别由前向后穿过腓骨隧道, 再由后向前穿过跟骨隧道,末端与腓骨短肌止点处编织缝合。
Cheng等[11]报道了15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实施了Chrisman-Snook术,平均随访了35.3个月,10例疗效优,4例良,1例可。
Colombet等[12]报道了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实施了Chrisman-Snook术,平均随访了25个月,78%取得了优和良的疗效, 24例患者重返育运动,尽管其中一半人在体育活动或快走中有一些疼痛。
Broström手术是Broström于1966年首先描述的。
手术要点是将断裂的韧带缩紧、重叠后缝合。
后出现了改良手术,最重要的是Broström-Gould手术,此手术将伸肌支持带缝合,以作加强。
Bell 等[13]报道了2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实施Broström手术,平均随访20.7年,91%的患者保持了优或良的踝关节功能。
手术方式选择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因反复扭伤引起不适感[15]。
手术方式众多,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各个手术都有其优缺点,有许多学者对各个手术的比较及随访做了大量的工作。
要明确选哪种手术方式,要解决以下二个问题:1、解剖重建还是非解剖重建Karlsson等[14]认为,对松弛的韧带缩短、再嵌入、重叠而进行的解剖韧带重建术,手术简单,长期疗效好,比其它复杂的韧带重建术更值得选用。
Rosenbaum D[16]比较了解剖重建和Evans手术后一年,两种手术方法都取得了相当的临床疗效。
Kaikkonen[17]报道在他那组患者Evans手术后5年出现踝关节的活动度受损,反复发生踝关节肿胀等。
R. Krips等[15]更是报道经过术后15-30年随访,解剖重建术后患者达到80%优良率,而Evans手术后仅为33%。
非解剖重建远期效果不如解剖重建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很好地重建韧带的张力[15]。
Krips等[18]报道了非解剖重建术后2-10年的应力X线检查距骨前移和距骨倾斜角平均值高于解剖重建术后。
因此可以看出非解剖重建术,虽然固定牢靠,能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带来了好的近期效果;但由于非解剖重建既没有完全重建ATFL 功能,也没有完全重建CFL功能,而是可能重建了介于两者之间的功能,导致踝关节没有恢复正常的生物力学特性,因此,此种术式不能有效地控制关节退变,甚至有可能加快其进程。
Krips R等[18]通过多中心回顾研究得出,相比于解剖重建,非解剖重建没有恢复踝关节外侧韧带正常的解剖,而导致踝关节活动度受限,长期的关节稳定性降低,踝关节内侧部位的退变风险增加,大量的再手术率,总体满意率下降。
因此,解剖重建术是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首先,但在临床中出现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较长等原因,ATFL和CFL的残端往往已明显萎缩、菲薄,而且关节囊已明显变薄,出现严重松弛,给韧带修补带来一定困难,估计术后稳定性不可靠,无法进行解剖重建时,非解剖重建术就是首要选择了。
2、重建方法中选择那种手术方式Evans手术是非解剖重建术中最早使用的,也是步骤最简单的,但Evans术式仅重建了距腓前韧带,对跟腓韧带没有很好的重建。
Watson–Jones重建术亦未重建跟腓韧带,而且Watson-Jones术式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着以下两大技术问题: (1)腓骨短肌腱须环绕较长的2条隧道,移植肌腱有可能不够长;(2)在距骨颈钻隧道有一定的难度。
Watson-Jones和Evans两种术式均未能有效地稳定距下关节,且需要牺牲整条腓骨短肌腱。
对于两者的比较,Younes C等[19]报道了2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0例行Watson-Jones术,10例行Evans术,平均随访了5年,得出2种术式长期的疗效总体是相似的,但Evans能更好地控制踝关节内翻的不稳定,而Watson-Jones在控制踝关节前后的稳定性上优于Evans术。
较同类的其它术式, Chrisman-Snook术式具有以下优点: (1)重建了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2)同时稳定了踝关节和距下关节 (3)避免了牺牲整条腓骨短肌腱 (4)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Cheng等[11]认为Chrisman-Snook术是踝关节外侧不稳年轻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手术选择,好的疗效倾向那些关节不稳定性大的踝关节,并发症较少。
因此Chrisman-Snook应是非解剖重建术的首选。
解剖学韧带重建术是以Broström术式为代表,已成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的首选,主要的优点在于此术式在没有限制距下关节活动的同时恢复了外侧韧带的稳定性。
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病程较长等原因,经常术中发现韧带已被纤维疤痕组织所取代,而很难寻找韧带断端和修复。
因此出现了一些改良手术,利用周围软组织进行加强,既方便又有效。
最常用的是Gould首先描述的Broström-Gould 手术,主要手术要点是利用伸肌支持带加强。
此外,Chen CY等[20]针对于术中正常韧带结构无法清楚辨认的情况,介绍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手术要点是先将腓骨下端骨膜和外侧关节囊分离出来,将腓骨膜翻起。
在腓骨下端钻3-4个小孔,通过腓骨上小孔将外侧关节囊缝合到腓骨上,然后再将腓骨膜与伸肌支持带缝合以加强,其报道的优良率达到了91.1%。
碳素纤维替代术目前仍然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Burri等[21]临床报告行碳素纤维替代术的56例患者,随访51例,平均时间2年,49例疗效好,48例关节稳定,4例旋转受限。
至于长期疗效如何,尚未见报道。
Becker HP等[22]比较了碳素纤维替代术(23例)和改良Evans组(30例),分别随访了72和69个月,得出在主观感觉上,两组得出相似的结果,但在足的功能恢复及活动度来说,前者较后者影响要小。
除了碳纤维外,还有很多肌腱替代物,如第三腓骨肌腱[23]等等,但生物力学分析表明,这些肌腱替代物虽然牢固,但缺乏弹性[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