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教学案例4个
初中语文微型课题研究案例
积极性
• 为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验
• 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
考依据
• 促进学校、教师、学生
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
•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思维、表达、沟通等
方面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微型课题研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果交流,探讨提高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
径
04
初中语文微型课题研究的经验与启示
微型课题研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01
03
明确研究
目的,关
注教学中
的实际问
题
选择合适
的课题类
型,采用
有效的研
究方法
制定研究
计划,确
保研究过
程的顺利
进行
积极参与
研究成果
交流,分
享教学经
验和技巧
02
04
初中语文微型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通过对微型课题的研究,学生可以
• 通过微型课题的研究,学生可以锻
• 通过微型课题的研究,学生可以锻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炼写作技巧
炼口语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角度审视问题
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 分析研究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
撰写研究报告
• 撰写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结果和结论
• 确保研究报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案例教学教案(优秀4篇)
案例教学教案(优秀4篇)案例教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识字4共几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学会1个偏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清几个形声字的读音与偏旁。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儿歌。
难点:1.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能正确区分‘描、瞄、喵、猫、锚”这5个形声宇的异同点。
教学资源1.教学挂图、转动的字盘和生字卡片、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2.形声:六书之一。
指意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3.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学习经验。
预习设计1.请将课文大声流利读5遍,(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哦!)2.不要看拼音,我能读出这些字:苗、描、准、猫、铁、家、脚、莫、偏3.看着生字记下笔顺(书本练习一上有),你记住了吗?让爸妈考你一下!4.猜猜书上的新偏旁名称是什么?在父母的帮助下,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不知道的明天老师告诉你!5.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些词吗?越多越好哦!6.再读读儿歌,你读懂些什么?7.加大点难度哦:认真观察下列字,你能用什么巧妙地办法记住它?“猫”、“锚”、“描”、“瞄”8.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识字(3分钟)1.故事激趣。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3分钟)●预习作业2,41.认读部首。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组合后的字都有“苗”这一部分,读音也跟‘苗”相同或相近,“苗”是声旁,“金字旁、提手旁,反犬旁、口、目”就是形旁,表示与字的意思有关的,“描、瞄、喵、猫、锚”都是形声字。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然后派代表发言交流第三板块:整体学习,巩固预习(11分钟)1.学习“苗”。
(1)思考“苗”的偏旁是什么?与什么有关?(2)说说见过什么植物的苗?(3)读准字音。
幼儿园青年科学家: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案例
幼儿园青年科学家: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科学的起点。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探索科学规律,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我曾经亲身参与了一些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今天我将和大家共享一些有趣的案例。
案例一:探索色彩的奥秘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比如玻璃杯、水和色素。
老师可以邀请孩子们一起来探索颜色的奥秘,让他们在玻璃杯中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并观察它们混合后会产生怎样的颜色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学到色彩的混合规律,培养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好奇心。
案例二:探索冰的奇妙在幼儿园的实验室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冰块,然后让他们用手触摸冰块,观察冰块会融化成水。
老师再给孩子们一些盐,让他们撒在冰块上,观察冰块的融化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盐对冰的影响,学习到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案例三:探索自然界的声音幼儿园中的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户外或者教室外面,让他们静静地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比如鸟叫声、风声、树叶摩擦的声音等等。
老师可以请孩子们模仿这些声音,并且观察他们是如何发出这些声音的。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加深对自然界声音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上面三个案例的实验与探究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通过这些实验,他们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我相信,这样的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会让孩子们爱上科学,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更可以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我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样的活动中,让更多的幼儿在科学中茁壮成长。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精选4篇)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精选4篇)《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篇1[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七班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一、教学目的:1、在肯定的情境中,经受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进展推理力量和有条理的表达力量。
2、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并能把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实录:(铃响,上课)老师:在an这个表达式中,a是什么?n是什么?当an作为运算时,又读作什么?同学:a是底数,n是指数,an又读作a的n次幂。
老师:(多媒体投影出示习题)用学过的学问做下面的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仔细观看,乐观思索,相互讨论,看看能发觉什么。
计算:(1) 22 × 23 (2) 54×53(3) (-3)2 × (-3)2 (4) (2/3)2×(2/3)4(5) (- 1/2)3 × (- 1/2)4 (6) 103×104(7) 2m × 2n (8)(1/7)m×(1/7)n (m,n是正整数)(同学开头做题,相互讨论、争论,气氛热闹,老师巡察、教导,待同学充分争论有所发觉后,提问有何发觉)同学A:依据乘方的意义,可以得到:(1) 22 × 23 = 25(2) 54 × 53 =57(3) (-3)2 × (-3)2 = (-3)5……老师:刚才A同学说出了依据乘方的意义计算上面各题所得结果,计算是否精确?同学:计算精确。
老师:通过刚才的计算和讨论,发觉什么规律性的结论了吗?同学 B:不管底数是什么数,只要底数相同,结果就是指数相加。
老师:请你举例说明。
同学B到前边黑板上板书:22×23=(2×2)×(2×2×2)=2×2×2×2×2=25底数不变,指数2+3=5老师:其他几个题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特殊是后两个?同学:都有这样的规律。
教育科研案例(13篇)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课题,进行研究一位音乐老师发现学生对音乐教学中的抗战歌曲不大感兴趣。
这种现象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的中学生整天沉浸在流行歌曲中。
抗战歌曲对他们来说,大概属于古董之列。
我们这位老师认为,学生之所以对抗战歌曲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和抗战歌曲相隔的时代久了,他们不了解那个时代,不了解这些抗战歌曲在那个时代所起到的作用。
因此拉近这些歌曲和现代学生的距离,成了他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
他后来建立了一个课题“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史料的实践研究”。
在实施这个课题的过程中,他利用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强、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强的优势,让学生制作抗战歌曲的课件。
学生被迅速调动起来,有的收集了抗战歌曲的背景资料、作词者、作曲者的资料,有的还剪辑了影视资料,他们制作的课件精彩纷呈(有的在全国中学生课件制作比赛中得奖,这是意外的收获),在上课时,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制作的课件。
通过这些学生的自主活动,客观上学生对这些抗战歌曲就比较熟悉了。
当长期这些歌曲的时候,他们的眼前很自然就听到了白山黑水间激越的枪声、看到太行山上喷薄欲出的红日、看到奔腾咆哮的黄河……,这些景象融入他们的歌声,激发了他们的演唱情感。
这个课题产生于实际的教学问题,这位老师对解决这个问题有着他自己的思路,因此,他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为课题的名称。
确实这样,有许多问题司空见惯,而能认真思考,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课题研究的线索就基本成形了。
这个课题形成了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学生不喜欢抗战歌曲是由于他们不了解抗战歌曲,那么,他们了解了这些抗战歌曲,就会逐步喜欢上这些抗战歌曲。
如何使学生了解这些抗战歌曲,教师本着自主学习、引导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意义建构。
教育科研案例(2)运用迁移的方法,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学科来1999年,一位语文老师给我看一篇他写的论文《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案例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案例当代教育的发展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格的健全,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往往与语文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学有着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兼备的特质,下面店铺给你分享中学语文课题研究案例,欢迎阅读。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案例篇一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来引导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的有效手段。
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内涵把握不清,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在课堂提问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视若无睹甚至尚不自觉。
因此,笔者在结合理论与语文教学实例的基础上,欲对上述问题予以解析,以期对语文教师教学与对课堂提问研究的丰富有所裨益。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问题解析;对策探讨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并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加深对教学重点的有意注意及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并对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有一定促进作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问的功能发挥常常不尽如人意。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促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维、推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与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每个教师及教育工作研究者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内涵概述课堂提问,简言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向学生提出的问题。
可以说,课堂提问就是由一连串的课堂问题组成的。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课堂提问虽然是几个问题,但究其课堂提问的具体内涵,则包括了提问的含义与性质、类型与要求及其重要性等等。
早在1912年心理学家史蒂文斯的研究指出,教师们大约每天提问395个问题,每分种约问2-4个问题,教师的发问时间占80%的教学时间。
[1]因此,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课堂提问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而且兼具开启学生思维和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步骤之一。
初中教研课题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策略缺乏、阅读效果不佳等。
为了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课题研究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为切入点,探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阅读教学提供依据。
2.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认为阅读枯燥乏味,难以坚持。
(2)阅读策略缺乏: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如略读、寻读、精读等,导致阅读效率低下。
(3)阅读效果不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细节,影响阅读效果。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1)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引入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故事、诗歌、漫画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培养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略读、寻读、精读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注重阅读理解:通过提问、讨论、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细节。
(4)强化阅读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提升。
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并进行实践检验。
4. 案例分析法:对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五、研究过程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1月)(1)查阅文献,了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
初中数学教研课题案例(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探究式学习,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探究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 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分析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探究式学习理论概述(1)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及特点(2)探究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2.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5)总结反思,提高探究能力3.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实施案例(1)探究“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2)探究“圆的性质”的教学设计4.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效果评价(1)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2)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4. 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探究式学习的看法和需求。
五、课题研究步骤1. 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文献综述。
2. 设计探究式学习策略,并进行教学实践。
3. 收集和分析数据,总结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4. 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策略,为教师提供参考。
课题研究案例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案例一、研究案例提出的背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主要借助书本、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这些比较单一的媒体,要展示一个大信息量的动态的、有声有色的具有真实感的、大到天体小到细胞的事物及其变化过程就显得无能为力。
这是一种分离的、不直观的、不生动的、不能传授大信息量的教学。
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各种教育、教学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直观、形象、生动的多感官刺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当前教学改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物理教学中,部分应用实验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对应策略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画演示,调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是要依靠直观的实验做基础的,但在中学教学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实验,尤其是微观实验是无法实现或较难实现的,不做实验就会对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教学效果带来很大影响。
以往遇到这种情况,多是教师对着挂图或书中插图讲实验,学生没有形成具体的认识,较难接受。
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机械抽象为生动具体,使本来看不见或者不清的东西变为具体形象的动画片,利用动画作为中介,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从而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深刻理解较抽象和较复杂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学得知识,将学习物理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去完成任务。
有些物理现象可以做实验让学生观察,但是由于一些实验条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种干扰,使得学生对主要物理现象的观察不甚详细和明了,在课堂教学中,可先做物理实验,再表演计算机动画,把主要现象尽可能清楚地表现出来,可谓锦上添花。
如在直流电路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常常是一不能看出电路的串并联关系。
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动画,使电路图从难以辨别的方式渐变到容易识别的方式,又如楞次定律,一向是教学中的难点。
幼儿园微型课题研究案例及模板分享与反思
幼儿园微型课题研究案例及模板共享与反思【导读】在幼儿园教学中,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探究实际教学问题、改进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共享一起幼儿园微型课题研究的案例,并提供模板供幼儿园教师参考使用。
我们也将对这些案例进行反思,为幼儿园教师的微型课题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正文】一、幼儿园微型课题研究案例共享1. 课题名称: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歌唱活动设计研究问题提出: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如何通过歌唱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研究内容:收集分析相关教学材料,设计歌唱活动并实施,观察幼儿参与歌唱活动后的语言表达情况。
结果反思:通过歌唱活动的设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课题名称: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活动设计研究问题提出:如何设计数学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研究内容:观察幼儿对数学学习的情况,收集游戏活动设计的案例,设计并实施相关游戏活动。
结果反思:通过游戏活动的设计,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幼儿园微型课题研究模板共享幼儿园微型课题研究模板【课题名称】:【问题提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反思】:【总结与展望】:三、反思与启示幼儿园微型课题研究是幼儿园教师不断探索实践、改善教学的有效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老师们所关注的问题,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教学活动,反思整个研究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也需要重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客观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评价和改进。
在幼儿园微型课题研究中,老师们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从实际出发,找到实际问题,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共享和模板提供,相信幼儿园教师们对微型课题研究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幼儿园教师们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幼儿的教育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观点与理解】作为教师,我深刻理解微型课题研究对教师的重要性。
中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案例
中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案例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小学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校本研修的方法和策略。
案例介绍案例一:课程资源共享某中小学数学教研组进行了一次校本研修,旨在通过课程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研组的教师们积极参与和贡献自己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试题和活动设计等。
通过将资源进行评估和优化,教师们相互借鉴和研究,提高了教学效果。
校本研修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案例二:教学观摩研修一所中小学数学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组织了教学观摩活动。
教师们定期前往其他同事的课堂进行观摩,了解和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观摩后的讨论和交流让教师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这种教学观摩研修提供了实践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案例三:课题研究小组一所小学成立了一个课题研究小组,专注于数学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
小组成员通过阅读学术文献、参观其他学校和与专家进行讨论,深入研究该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小组成员定期汇报研究进展和成果,并与其他教师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方法。
课题研究小组通过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为学校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中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活动。
通过资源共享、教学观摩和课题研究小组等方式,教师们可以相互研究和借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校本研修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和合作平台,有助于形成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张三, 中小学数学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 《数学教育研究》, 2018.- 李四, 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数学教学论坛》, 2019.。
课题报告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本文以某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例,对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语文教师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李老师开展了一项以“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主题的课题研究。
三、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分析(1)学生阅读理解现状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②阅读过程中缺乏目的性,不能抓住文章主旨;③阅读理解能力差,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深;④阅读习惯不好,不善于做笔记、总结。
(2)教学现状分析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②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忽视学生个体差异;③评价方式单一,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案例实施过程(1)改进教学方法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游戏等;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③开展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竞赛等,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2)改进评价方式①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速度、阅读习惯等;②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过程;③建立阅读档案,记录学生阅读情况,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
3. 案例效果分析(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通过实施课题研究,学生在阅读速度、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2)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学校阅读氛围浓厚学校通过举办阅读活动,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了全校师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论本案例通过分析某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育课题申报书文献综述撰写4例及点评
案例
1989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儿童权益公约》,
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 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
02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 的C.比尔斯。
0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 实现”;
案例
01
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
02
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
03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 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案例
前苏联教育部1984 年颁布“苏联普通学 校心理辅导条例”;
04
案例4:《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行动研究》
Chapter
案例
01
与本课题研究相似的课题
02
该类课题已有研究成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 策略
03
形成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五步操作程序:引导-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探究-直 观操作、深化思维;发现-分析归纳、强化思维;内化-巧设练习、扩展思维 ;拓宽-质疑问难、系统思维。
0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 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 面均以学生为中心。
0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 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 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
正文
03
问题导向 园本教研案例
问题导向园本教研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问题导向教研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提出问题、追求解决方案的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园本教研则是以园本课题为主线进行研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园本教研,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本文将结合问题导向和园本教研的理念,探讨一份关于问题导向园本教研的案例。
在某中学的一堂物理课上,教师发现学生对光电效应这一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于是,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导向的园本课题:如何提高学生对光电效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
教师们进行了课堂观摩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光电效应时的困惑和问题。
通过这些调查,教师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光电效应的原理和应用理解不够透彻,二是缺乏实际操作和实验的机会,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在解题过程中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改进措施。
教师们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了更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对光电效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们积极组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感受光电效应的神奇之处。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深化了对光电效应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们还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建模和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各种比赛和展示活动,学生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锻炼了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研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求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
通过问题导向的园本教研,教师们深入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找到了更有效的教学路径,为学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示例:问题导向园本教研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园本实践为基础的教育研究方法,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
小学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微案例4篇
小学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微案例4篇小学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微案例第1篇一、任教学科:二、研究方向:化整为零通过小组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三、班主任年限四、问题描述: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全方位的工作,但是教师毕竟精力有限,所以在当今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运用较多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流于班主任指手划脚当导演,几个小干部忙忙碌碌当主角,绝大部分学生互不关心当观众的形式。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优化环境中学习、成长,达到自主管理,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五、课题名称:化整为零通过小组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六、研究思路:1.分析在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小组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小组管理的目的。
3.根据学生现状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
4.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5.总结、反思、提高。
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八、研究步骤:1、班级存在的问题整理。
2、针对问题,设计研究的计划,策略,并学习相关理论。
3、根据研究实施过程,寻求相关理论支撑,整理过程性资料,及时提炼有效研究信息。
4、根据研究的进度,调整研究的策略、方法、制定相关措施等。
5、对课题研究进行综合提炼,形成成果。
九、研究时间:xx年9月xx年7月十、预期成果:减轻班主任的负担,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使学生具有团结意识、凝聚力,班级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内每个学生,都是以组荣而荣,以班荣而荣。
1、文本成果:研究论文。
通过反思总结,主要阐述如何化整为零,通过小组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2、可视成果:学生的记录集结成册、激励活动的教育片段、图片。
3、实体成果:经测试小组成员有团体意识、有努力的目标并为之有切实的行动、每一个人都有初步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管理方法;学生个体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面对问题有理性客观的解决问题的意识,有为了目标主动克服困难的勇气、对学业成绩的提升有所促进。
(完整版)研究性学习案例
家庭垃圾的烦恼和快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小学高文平实施学校: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小学学生年级:三年级指导教师:谢莹、俞惠敏、高文平、付申、侯琳、曾祥萍、汪屹、包玉婷、朱红莲一、活动背景今年三月的一天课间,有位老师例行到三年级各班巡视。
当老师走到三(3)班门口时,有个小男孩急忙来到老师身边,带着好奇的目光问:“老师,为什么有的牛奶不能喝?”老师说:“一般来讲,过期的牛奶是不能喝的。
”男孩听后又问老师,“什么叫过期?过期的牛奶为什么不能喝?”老师又说:“过期是指商品超过了使用的期限。
牛奶超过了使用期限,就会变质。
所以,过期的牛奶就不能再喝了。
”听了老师的回答,那个小男孩并不十分满意。
于是,他又继续问道:“老师,对什么叫过期,我已经明白了。
可是,我仍不明白,牛奶过期后为什么会变坏,气味也特别难闻?过期的牛奶袋为什么会胀鼓起来?”这一下,学生把老师问住了,因为老师再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老师只好说:“你最后提出的问题,我也不明白。
但我们以后一起通过探究学习活动会找到答案。
”回到办公室,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回想刚才的一幕,老师仍激动不已,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多么感兴趣、充满了好奇啊!这是学生难得的品质。
同时,老师也陷入了深思,打算利用学生提问这个探究学习活动的生发点,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开展一次课题探究学习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得到发展。
当老师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每个孩子都高兴地蹦起来了。
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大家把这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家庭垃圾的烦恼和快乐”。
一个学生的问话触发了老师开展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的动机,活动主题的提出源于学生的提问,师生确定的活动主题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紧相联,活动主题的名称多么富有儿童情趣!二、活动目标1.每个学生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观察、统计、访问、调查、合作等基本的探究学习方法。
2.使学生通过学习填写四种表格,知道如何分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3.学生学会设计观察表、调查表、访问表、统计表等所需各种表格。
课题校典型案例
课题校典型案例
课题校典型案例:
1. 案例名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策略研究
案例简介:该案例以一所小学为研究对象,针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较少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课堂互动水平。
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数据,分析了影响课堂互动的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2. 案例名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案例简介:该案例以一所高中为研究对象,针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案例名称: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实践
案例简介:该案例以一所小学为研究对象,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缺失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情感教育。
通过阅读、写作和课堂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4. 案例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案例简介:该案例以一所初中为研究对象,针对数学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分层教学策略。
通过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和评价分层等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案例名称: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实践
案例简介:该案例以一所高中为研究对象,针对历史课程中家国情怀教育缺失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家国情怀教育。
通过课堂讲解、主题活动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在活动中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的研究课堂实例分析字理识字教学片断一去二三里教学片断一:师:看看这些字宝宝,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字吗生1:我多读读就会了;生2:我也看着拼音拼一拼读一读就会了;师:请你看看这个字;指十你觉得它跟什么很像生:像加号;师:是啊,十就像一个加号;那用这样的想象的方法,你能记住谁呢生1:二像一个等号;师:是的;只不过二的两横不样长,等号的两横是一样长的;还有吗生2:一像一个减号;生3:七像是t;师:老师还能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一个字;请你听故事,猜猜是哪个字;有个儿子很不听话,他的爸爸很生气,就把儿子关在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房子里,让儿子把脚伸得直直的;猜猜是今天学的哪个字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四师:为什么是四呢生1:四的外面就像是四四方方的小房子,里面有个儿;师:是啊看,竖,横折勾,师板书这就是四四方方的房子,儿子关在房子里书写撇,竖弯,但儿子的脚是直直的,所以没有勾,爸爸把他关在房子里,当然要关上门;书写横齐读四师:记住了四;老师还有个谜语;听:入字分开生1:是八;师:为什么是八呢生:因为入字的撇和捺分开就是八;师:真聪明看,入的撇和捺是并牢的,八的撇和捺是分开的;板书入-八师:再猜一个,几字出头生1:是儿;师:有点像,但我说的是几字长出头来了;看这是几,他会怎么长出头呢板书几生2:是九;师:非常正确你是怎么猜到的生:九字的一撇长到上面了,就像那个几字长出头了;师:会观察还会思考很好我们又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了最难的两个字;读读指板书齐读入-八,几-九师:刚才我们想出了很多记字的方法,看指着板书用想象的办法记住了一二十七,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了四,还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了八和九;以后,我们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以上的方法;一去二三里教学片断二:师:课题中又有两个生字;标上拼音请拼音宝宝帮忙读一读;师:看到这个去字,你觉得跟我们以前学的哪个字很像生:云师:是啊;那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生:去比云字多了一竖;师:很好老师可以给这个去字写一道加法算式;看板书:云+1=去齐读:云加竖就是去;师:有趣吧语文中也有数学的加一加;用加一加的方法,谁能给里写一道加法算式呢生1:田加土就是里;师:表面上看是这样;有不一样的吗学生们都没有表示师:看我写的;板书:日+土=里知道为什么吗观察一下这个竖;生突然醒悟的样子:这一竖是从土字长上去的;师:是的;里的这一竖是从上到下贯穿的,是一笔;案例分析:本教学片断中利用字形编成成顺口溜,从而使枯燥的识字变活了,学生在字形猜字谜中认识了生字,并牢牢记住;这种识字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快速记住生字活跃课堂而且还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字理识字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堂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识字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清、晴、睛、请、蜻、情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用转盘识字的方法给基本字“青”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氵、日、目、忄、虫、讠”转出了“清、晴、睛、请、蜻、情”等一串同类的形声字,列出了6个相应的词语“清洁、晴天、眼睛、请坐、蜻蜓”;第二部分是相应的儿歌和情境图供学生阅读、观察;图的内容是: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清清的池塘映出了水面上荷叶、荷花、小莲蓬的影子,一只只大眼睛的蜻蜓在池塘上空飞来飞去,正忙着捉蚁虫呢;第三部分是生字:两条绿线内3个字“蜻、蜓、蚊”只识不写,下面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要求掌握音、形、义,田字格中红色的生字是供学生按笔顺描红的,田字格上面要求认识1个偏旁“忄”竖心旁;教学过程:一、童话中识字低年级的孩子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识字教学又是枯燥的,如果每节课仅仅让他们机械地读写识字,孩子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也不会好,识字教学会陷入一种高耗低效的状况;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这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师:出示青蛙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生:这是一只青蛙;生:这是一捉害虫的大青蛙;师:怎样给它打招呼生:情绪高昂地大青蛙好生:大青蛙,你好欢迎到我们班做客师:出示词卡大青蛙想考考我们二班的小朋友,谁能把它的名字叫出来正音:读准后鼻音“青”师:读得真好谁能给青组词说话生:争着举手我来青青草青草在风中跳舞;生:青菜妈妈买了许多青菜;师:听,大青蛙正在夸奖大家呢生:大青蛙,我们做好朋友吧师:今天,我们还请来了“青”的几个好朋友出示有关偏旁;谁来说说它们的名字指名回答;教学:竖心旁师:“青”见到了这么多小伙伴非常高兴,亲热地和它们一一照了相;出示不注音的生字:请晴清情蜻睛师:你认识过它们吗怎么认识的如果不认识,你能猜出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跟同桌叫叫他们的名字;学生自主学习随想:要让孩子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就要创设孩子喜欢的教学方法,低年级的孩子就是要引导他们感兴趣的识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孩子很喜欢,因为他们喜欢小动物,喜欢表现自己,这样极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二、自主中识字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学习很多汉字,如果一味地读呀些呀,孩子就会厌倦,就不能牢固记住所学的汉字;为让孩子能扎实掌握所学汉字,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师:出示生字注音的词语:清洁请坐晴天事情眼睛蜻蜓自由读一读,你会发现什么自由学习;生:我发现它们的韵母都是后鼻音ing;师:是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是不是这样;生齐读,体会;生:它们都有一个“青”字;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生:它们都是由一个偏旁加一个“青”字组成的;师:这六个字为什么要加上不同的偏旁呢讨论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师:这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像这样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的字,我们叫它形声字;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很快记住这些字吗学生纷纷举手,说:“我有办法”“我来说”……师:别着急,先把你的好办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生:我是这样记的:有日是晴天的晴,有目是眼睛的睛,有水是清洁的清;师:你的顺口溜编得真有趣生:我编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水边长着一棵青草;谜语刚说完,就有不少的孩子边举手边抢着说:“是个清水的‘清’字”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眼睛的“睛”字,只要把晴天的“晴”字的“日字旁”换成“目字旁”; 师:你们的方法真好……案例分析: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生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自主独立识字;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呢第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第二,自主选择识字方法,体验识字过程中的快乐;在识字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主识字,体验识字过程中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第三、反复中记字孩子识字, 认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学习过程,而“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那如何让生字反复与孩子们见面呢师:找生到讲台上来转字盘;学生分组复习,巩固识字师:出示课文插图:谁能看图说一句话,并用上今天学的一个字生:有一天,天气晴朗,两只蜻蜓在荷花上飞来飞去;生:清清的池塘里开满了粉红的荷花;……师:有一首儿歌描写了这幅图的意思出示儿歌:少四个生字,听儿歌,让我们把生字送回家;学生选字填空:请、晴、清、情、蜻、睛;学生朗读儿歌案例分析: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如何让生字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呢第一,创设多种途径和方式,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如在本教学片段中,孩子们在玩转盘、看图说话、选字填空、读儿歌中不断与生字接触,自然而然地记住了所学的生字;第二,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巩固识字;在游戏活动中识字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课文中的生字,采取开火车、送生字回家、猜一猜、玩一玩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他们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第三,把生字放到新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认读;把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在读中巩固识字;在教学片段中,我将刚刚学过的生字,融入到一首儿歌中,让学生认读,从而逐步达到在本课中会认,过渡到在其它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分析
一、把活动还给学生
在讲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思考,并最终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材中设置了几个做一做,已知几个边角条件,组织学生作出三角形,通过观察测量最后得出结论。
以此作为本节内容的探索过程。
在上本节内容之前,我有幸听了几位老师讲授关于探索三角形相似的课,之后,我发现几节课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作三角形,之后在老师的要求下测量了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然后老师对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做了总结,整个过程,学生动手的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也非常压抑,使得学生对于老师得出的结论云里雾里,随声附和,整个探索的活动过程不像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像是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
活动的主体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思考空间也应该属于学生,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现在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下一步要做什么,最终我们要通过活动得出什么结论。
基于上述思考,对于探索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内容,授课时在组织探索过程进行之前,我详细有条理的说明了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最终要得到什么。
具体为:两个三角形三角相等三边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运用定义来说明三角形全等非常麻烦,能不能运用尽可能少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这几句话说出来很简单,但一定要取得学生的认同,达到思维上的共识。
之后告诉学生:如果我们利用已知条件作出的三角形一模一样,那么就可以说明已知的条件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如果作出的三角形不一样,那么已知的条件不足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在学生认同了这一点之后再进行探索活动。
我想如果把这个活动看作是一个游戏的话,在游戏之前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这个游戏的游戏规则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这样的活动才是属于学生的,这样的课堂也才会属于学生。
二、把思维的权力留给学生
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大40度,这个角是多少度?这道题的解题步骤是:设这个角为x,则这个角的补角为:1800—x,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得:1800-x-x=400。
学生听完部分学生说懂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沉默不语,我正准备再讲一边,一位学生在下面喊道:“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
我点头,这位同学随即上黑板写出方程:x+x+400=1800。
我还没有说话,下面很多同学喊道:“老师,我也是这样列的”。
上黑板列方程的那位同学是这样说的:“设这个角为x,那么它的补角为x+400,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得:x+x+400=1800”。
说罢,很多同学附和着:“这种方法简单”。
我很迷惘,补角表示为1800—x,与表示为x+400,这两者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前者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未知量,与后者相比前者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一点。
于是我想:对于一道针对新知识的应用题目,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可以解决,再要求学生运用对于他们来说陌生的复杂的思维去思考是没有必要的,这样的题目无益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相反会让学生无所适从,练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提升的过程,而这样的题目显然有碍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我想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题目更有益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和知识的建构。
所以在教给学生知识之前应该下大功夫去研究学生的知识体系。
以便更加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更快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回想那一节课,如果我稍微急躁就变成了课堂的霸王和思维的镇压者。
我深深的意识到:学生不应该是老师教会的,而是他们自己学会的。
否则知识永远不是他们自己的,迟早要还给老师。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上,应从思想上达到真正的转变。
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分析
王永臣
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⑴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⑵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⑶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⑷都用到了几何知识。
在此基础上老师说:我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
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分析
王永臣
王月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 = 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 连结AC; 2. 作EO // DC交AC于O; 3. 作OF // AB 交BC于F。
AE:ED = BF:FC。
”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 = BF:FC,应怎样找?”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
第二次作业本交上来了,一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今天江乔说,如下图,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天要找的点。
我觉得它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提供的江乔的发现和他的证明,并说,江乔能想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解过的P244第22题的反思在这里起了作用,因为当时作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不要停止,一定要多作反思。
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胡静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可以由王月那种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
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王月提出的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
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
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
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