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说明下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说明下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说明下安全气囊工作原理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上的 passivesafety 设备,它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迅速充气并形成保护气囊,从而保护车辆内的乘客免受碰撞伤害。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控制气囊充气装置迅速充气,形成保护气囊,从而减少乘客在碰撞中受伤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碰撞信号检测、气囊充气和保护乘客三个步骤。

1. 碰撞信号检测,安全气囊系统中安装有多种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等,用于检测车辆的运动状态和碰撞信号。

当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会向气囊控制单元发送信号。

2. 气囊充气,接收到碰撞信号后,气囊控制单元会迅速启动气囊充气装置,向气囊内部发送高压气体,使气囊迅速充气,形成保护气囊。

充气过程通常在碰撞发生后的几十毫秒内完成,速度非常快。

3. 保护乘客,当气囊充气后,乘客在碰撞时会受到保护气囊的缓冲作用,减少身体受伤的可能性。

随后,气囊会迅速排气,以便乘客能够自由脱离车辆。

二、安全气囊的结构。

安全气囊通常由气囊模块、气囊充气装置、气囊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等部件组成。

1. 气囊模块,气囊模块是安全气囊的主体部分,通常由聚酯纤维等材料制成,具有较强的抗拉伸性和耐磨性。

气囊模块通常安装在车辆的方向盘、仪表板、车门等位置,以便在碰撞时迅速充气形成保护气囊。

2. 气囊充气装置,气囊充气装置是安全气囊的核心部件,它能够接收气囊控制单元发送的信号,迅速充入高压气体,使气囊迅速充气。

充气装置通常由气体发生器、点火装置和气体储存罐等部件组成。

3. 气囊控制单元,气囊控制单元是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中枢,它能够接收传感器发送的碰撞信号,并根据碰撞严重程度控制气囊充气装置的工作。

气囊控制单元通常还能够监测气囊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在系统故障时发出警报。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应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快速填充气体进入气囊内部,从而形成一个柔软的防护物,以保护车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安全气囊系统通常由传感装置、控制单元和气囊组成。

当传感装置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传感装置会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

控制单元会根据传感装置提供的信号,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和角度,并通过控制装置开启气囊系统。

接下来,控制装置会迅速放出化学反应剂到气囊内部。

这些化学反应剂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

这些气体迅速填充气囊内部,使气囊迅速膨胀形成一个柔软的防护物。

当驾驶员或乘客因车辆碰撞而受到冲击时,他们的身体会对气囊施加压力,从而使气囊承受这部分压力,减轻冲击力对人体的伤害。

在碰撞发生后的瞬间,气囊会快速膨胀并迅速放气,以在极短时间内提供最佳的防护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气囊仅能提供瞬间的防护作用,无法持续防护。

因此,在车辆发生碰撞后,驾驶员和乘客还是需要靠安全带等其他安全装置来提供持续的保护。

总体而言,安全气囊通过快速放气来吸收碰撞时的冲击力,从而减轻车辆碰撞对驾驶员和乘客的伤害,并提供一层额外的防护。

这种工作原理使安全气囊成为现代汽车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节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原理与维修

二节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原理与维修

第二节汽车安然气囊安然系统道理与维修一、安然气囊系统的布局构成安然气囊系统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有ECU、碰撞传感器〔集中式系统安设于ECU内部,分散式系统安设在ECU外部〕、警示装置、安然气囊组件、乘员位置传感装置及接头和线束等。

二、安然气囊系统典型ECU布局对於单点碰撞传感-集中式安然气囊ECU,采用了与放大和滤波电路相关联的电子加速度计〔传感器〕,能不变地保持对汽车加速度跟踪〔即能按照汽车的加速度成比例地输出电压〕。

与单片微机相关联的装置包罗:电源供应装置,给所有的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属於这局部的两个重要电气装置包罗电荷泵和能量贮备〔又称备用电源,在碰撞过程中,一旦蓄电池连接松脱,仍能提供足够的贮电容量触发引爆管使安然气囊张开〕。

电荷泵具有提升能量贮备电压,使其高於汽车工作电压的能力。

当蓄电池、充电系统或发电机呈现故障时,电荷泵能维持能量贮备装置的最低工作电压。

别的,在提升能量贮备电压的同时,能检测引爆路电阻偏高等类似的故障;供单片微机监控用的监视计时器;供警示灯控制和故障诊断用的接口电路;触发司机或乘客侧充气组件的引爆电路。

引爆路一般由ECU内部电路及ECU的外部元器件组成。

外部元器件有:接头、电缆、滑环/盘簧〔仅司机路才有〕引爆管,对於分散式安然气囊系统还有电子机械碰撞传感器等。

ECU监控的首要任务,是在碰撞过程中监测可能阻碍成功引爆安然气囊的所有故障;进一步的任务是监测使安然气囊发生致伤、甚至致死的不当令引爆;与ECU 集成在一起的机-电安然传感器;选择输入电路。

“选择输入〞是用来向安然气囊ECU提供乘客座位、司机和乘客安然带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经ECU处置後,除了具有前面提到能改变安然气囊充气速率的功能外,还有安然按捺功能。

对於乘客安然气囊,只有在乘客座位被占用、乘客安然带扣上以及安然气囊在较高阈值的情况下,才会引爆充气。

将司机安然气囊与乘客安然气囊分开控制,可以减少安然气囊不必要的张开;便利接入外部诊断设备,帮忙维修的串行数据线路。

安全气囊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题目:《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院系: ______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_____________姓名:杨旭东__________学号:0902020330指导教师:许和进__________2 0 1 1年6月12日论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第一章:概述随着公路条件的大幅度改善,现代汽车的行驶速度日益提高,“安全”已成为汽车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作为汽车被动安全性重要措施之一的乘员辅助保护系统(SRS),近年来在车辆上得到了迅速普及。

1.1安全气囊系统的功能: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车速急剧变化时,气囊(图1-1 )迅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气垫,使驾驶员、乘员头部与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利用气囊的阻尼作用和气囊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

现代汽车在驾驶员前端方向盘中央普遍装有安全气囊系统,有些汽车在驾驶员副座前的工具箱上端也装有安全气囊系统。

图1-1安全气囊1.2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1 )按照气囊的数量包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驾驶员一侧)、双气囊系统(正、副驾驶员侧各有一个安全气囊)和多气囊系统(前排安全气囊、后排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

图1-2多方位安全气囊(2)按大小可分为保护全身的安全气囊、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3)按照保护对象不同可分为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与侧面防撞安全气囊几种。

1、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方向盘上,分美式和欧式两种。

美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没有佩戴座椅安全带设计的,其容积较大,为60L。

欧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佩戴座椅安全带而设计的,其窖较小,约40L。

2、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由于副驾驶位置乘员在车内位置不固定且前方空间较大,因此为保护其撞车时免受伤害,设计的防撞安全气囊也较大。

美式约160L左右,欧式约75L左右(后者考虑了乘员受座椅安全带的约束)。

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测,检测SRS的ECU与前传感器之间的联系是否正常。
图1-5 惯性机械开关式碰撞传感器 1-固定触点;2-旋转触点;1-偏心重块;4-游丝;5-偏心转盘;6-壳体;7-传感器触点;8-活动触点
• 正常情况下,偏心转盘和偏心重块在螺旋复位弹簧弹力的作用下, 顶靠在与外壳相连的限位块上,此时,旋转触点不与固定触点接触。
• 充气装置按气体产生方式可分为高压储气式和燃烧式两 种。
• 前者是将氮气、氢气等惰性气体压缩储藏在压力容器内, 以电子引爆管打开容器开关使气体迅速充入气囊。
• 后者(见图1-10)在结构上包括引爆管、点火药粉、气体 发生物质和滤网等。
图1-10 安全气囊组件结构 1-转向盘;2-气囊;1-气体发生物质;4-点火药粉;5-引爆器;6-滤网;7-转向盘衬盖;8-巡航控制开关;9-螺旋电缆
• 各类安全气囊传感器连接电路的逻辑关系如图1-9 所示。
图1-9 各类安全气囊传感器的逻辑连接电路
• 3)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由大容量电容器和一个直流转换器组成,依靠
直流转换器始终保持对电容器的充电,利用电容断电后的 放电效应,避免因系统装置电压过低或车辆碰撞造成电源 瞬时中断,而导致系统工作失效。
•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偏心重块的惯性作用,偏心转盘将克服复 位弹簧力的作用产生旋转。足够大的碰撞强度产生的这种旋转将会使 旋转触点与固定触点闭合,传感器向ECU送去开关信号。
• 2.安全气囊系统的ECU
SRS的电子控制装置(ECU)是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中心,它接收来自前传感器,同时还兼有对系统装置 进行监测和对故障进行诊断的功能。控制装置一般由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点火控制 驱动电路、安全传感器、备用电源、诊断电路、记忆电路和稳压电路等组成(见图1-6)。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课件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课件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3、对安全气囊的要求
• 可靠性高:使用年限为7-15年 • 安全可靠:正确区分制动减速和碰撞减速的区别 • 灵敏度高:当发生碰撞时,在第二次碰撞前打开 • 有防误爆功能:轻微碰撞下不能打开 • 有自动诊断功能 • 有备用电源
火器引爆点火剂的瞬间,点火剂产生大 量
热量,充气剂(叠氯化钠)受热立即释
放氮气,使气囊膨胀。
• ①为了便于安装,驾驶员气囊气体发生器一般都做成圆 形。目前,大多数气体发生器都是利用热效应产生氮气 充入气囊。
• ②前排乘客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为长筒形,其工作原理与 驾驶员侧气体发生器相同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2、分类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1)机械式传感器(偏心锤式)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2)机电式(钢球式、滚筒式)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3)电子式(压电式)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一、概述
1、作用
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车速急剧变化时,气囊迅 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 气垫,使驾驶员、乘员头部与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 上,利用气囊的阻尼作用和气囊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 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 程度。
2、分类

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是现代汽车安全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安全气囊系统由多个部件组成,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1. 气囊
气囊是安全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能够在碰撞时迅速充气,形成一个保护空间,减少驾驶员和乘客的伤害。

气囊通常分为驾驶员气囊和乘客气囊两种,驾驶员气囊位于方向盘上方,乘客气囊位于仪表板前方。

2. 气囊控制模块
气囊控制模块是安全气囊系统的“大脑”,它能够感知车辆的碰撞情况,并在必要时控制气囊充气。

气囊控制模块通常位于车辆的中央控制台或座椅下方。

3. 碰撞传感器
碰撞传感器是安全气囊系统的另一个重要部件,它能够感知车辆的碰撞情况,并将信息传输给气囊控制模块。

碰撞传感器通常位于车辆的前部、侧部和后部。

4. 电气连接器
电气连接器是安全气囊系统的连接部件,它能够将气囊控制模块、碰撞传感器和气囊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气囊系统。

电气连接器通常位于车辆的底部或中央控制台。

5. 安全带预紧器
安全带预紧器是安全气囊系统的辅助部件,它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拉紧安全带,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安全带预紧器通常位于安全带的锁扣处。

安全气囊系统是由气囊、气囊控制模块、碰撞传感器、电气连接器和安全带预紧器等多个部件组成的。

这些部件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保护系统,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因此,在购买汽车时,我们应该重视安全气囊系统的配置,选择具有完善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SRS气囊功用示意图
图14-1 汽车遭受正面碰撞时SRS的作用情况 (a) 驾驶席气囊;(b) 驾驶席与乘员席气囊;1-驾驶员;2-前排乘员
▪ 当汽车遭受碰撞时,在驾驶员与方向盘或乘员与车内构 件之间铺垫一个气垫,利用气垫上小孔的排气节流作用来 吸收碰撞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
四、安全气囊SRS的组成
水 银1:良导体,导电性能好 电 极 5、6: 壳 体2: 密封螺塞7: 密 封 圈4:
(二)水银式碰撞传感器原理
图14-12 水银开关式传感器结构 (a) 静止状态;(b) 工作状态 1-水银(静态位置);2-壳体;3-水银(动态位置);4-密封圈;5-电 极分(力接;F点2-火惯器性)力;;6-α电-极水(银接运电动源方)向;与7水-平密方封向螺之塞间;的F夹1-角水银运动方向
触点接通(图b),接通SRS气囊点火器回路。
(一)滚轴式碰撞传感器结构
止 动 销1:
滚 轴2:
滚动触点3:固定在滚轴部分的片状弹簧上,并可随滚轴一起转动。
固定触点4:与片状弹簧6绝缘固定在底座5上,并与传感器另一个引 线端子连接
片状弹簧6:与传感器一个引线端子连接,一端固定在底座5上,另一 端绕在滚轴2上
❖气囊线束:黄色 ❖螺旋线束:将线束安装在螺旋形
弹簧内,再安放到弹簧壳体内
❖功用:保证方向盘有足够地转动角度而又不致损伤驾驶席气囊线束, ❖电喇叭线束也安装在螺旋形弹簧内。 ❖螺旋线束——螺旋弹簧——游丝——游丝弹簧
❖安装螺旋弹簧时,应注意其安装位置和方向,否则将会导致方向盘转
动角度不足或转向沉重。
(一)防止气囊误爆机构-短路片
功用:连接器拔开时,将点火器一侧插头或插座的两个引线端子短接。

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原理与维修

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原理与维修

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原理与维修一、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原理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是由安全气囊、气囊控制单元和传感器三部分组成的,主要作用是在车辆撞击时,保护乘员不受二次撞击伤害。

1.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汽车安全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实现缓冲,减少乘员碰撞力。

安全气囊一般由气囊套、气体发生剂和气囊衬板三部分组成,其中气体发生剂在撞击后迅速释放气体,使气囊在0.03秒内充气。

2.气囊控制单元气囊控制单元是安全气囊安全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接收车辆撞击信号,判断是否需要充气,如果需要,向气体发生剂发出充气信号。

气囊控制单元一般位于车内中控台或车辆电路分箱中。

3.传感器传感器是安全气囊安全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负责检测车辆发生撞击的情况。

传感器通常安装在车身前、侧和后方,通过感应车身的加速度和变形程度,判断撞击力量和方向,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气囊控制单元。

二、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维修1.安全气囊维修安全气囊一般不需要定期保养,但在车辆发生碰撞后,需检查气囊是否正常充气。

检查时,可以观察气囊表面是否有明显损伤,以及气囊是否正常充气完整展开。

如果气囊出现损坏或充气不完整,需要更换气囊,气囊更换时需要将电池断开防止误操作。

2.控制单元维修气囊控制单元一般不需要维修,但当控制单元出现故障导致气囊无法正常充气时,需更换控制单元。

在更换控制单元时,需要选择原厂配件,严格按照更换流程操作,以保证安全气囊系统的正常运行。

3.传感器维修传感器的检查和维护一般由汽车维修点完成,需要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灵敏,是否有积尘或损坏。

如果传感器出现故障,需要更换传感器。

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对于车辆的安全至关重要,需要定期检查和合理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任何时候,如果安全气囊出现异常,建议尽快联系专业的汽车维修点进行维修和更换。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是指在汽车发生碰撞或急剧减速时,通过一系列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将气体迅速注入气囊,使其在短时间内充气膨胀,提供额外的保护和减少乘客与车辆内部结构的直接碰撞。

安全气囊系统包括气囊、传感器、控制器和喇叭。

传感器可以通过感知车辆的急剧变化来触发气囊的充气,如碰撞、急刹车等。

控制器则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规则来决定是否充气。

当传感器检测到碰撞或急剧减速时,控制器会通过电流信号激活气袋。

气囊充气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气囊内部装有一种叫作"
发生器"的化学物质,通常是一个复杂的化学混合物。

在控制
器发出信号后,发生器内化学物质开始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并使其膨胀。

充气完成后,气囊迅速膨胀并从方向盘、仪表板、门板等车内结构中弹出,形成柔软的防护屏障。

当乘客碰撞到充气气囊时,其所承受的冲击力会被气囊吸收,减少了对乘客头部、胸部等重要部位的伤害。

同时,安全气囊系统还会配备喇叭。

当气囊充气时,喇叭会发出巨大的声响,提醒乘客注意碰撞的发生,并引起他们的注意。

总之,安全气囊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化学反应迅速充气,
形成一个柔软的防护层,保护乘客免受车内结构的撞击,并减少碰撞对人体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民用车辆上采用之后,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参照之一,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到底怎样?安全气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它有哪些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说。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
安全气囊是“辅助约束系统”(SRS)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

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
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
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

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安装在发动机舱前纵梁上面的气囊碰撞传感器,以机电式居多
控制模块(ECU)
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

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系统ECU内。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都与气囊系统ECU组装在一起,多数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

ECU是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

大多数气囊控制模块(ECU)都安装在车身中部靠近挡把的位置
典型的气囊系统控制电路示意图
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统不断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气囊控制模块(ECU)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它指标超过预定值(即真正发生了碰撞),则囊控制模块向气体发体发生器发出点火命令。

气体发生器
气体发生器主要是用来在在较短的时间内(30ms左右)产生大量的气体充满气囊,产生的气体必须对人体无害,且不能温度太高,同时要求气体发生器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目前气体发生器主要有压缩气体式、烟火式和混合式三种型式。

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是压缩气体式和烟火式相结合的发生器,也是目前广泛应用一种气体发生器。

包含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在内的模块(背面),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对它们进行拆解的。

气体发生器内存储有氮化钠或硝酸铵等物质。

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无毒无味的氮气占70%以上),充满气囊。

而较新型的安全气囊加入了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以防止一次突然点爆产生的巨大压力对人体产生的伤害。

分级点爆装置,即气体发生器分两级点爆,第一级产生约40%的气体容积,远低于最大压力,对人头部移动产生缓冲作用,第二级点爆产生剩余气体,并且达到最大压力。

而分级释放压力方式就是在气囊袋上开有泄压孔或可调节压力的孔,一开始压力达到设定极限,便能瞬时释放压力,以避免对乘客造成过大伤害。

缓冲气囊
气囊一般由防裂性能好的聚酞胺织物制成,它是一种半硬的高分子材料,能承受较大的压力;经过硫化处理,可减少气囊冲气膨胀时的冲击力。

为使气体密封,气囊里面涂有涂层材料。

气囊的大小、形状、漏气性能是确定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不同汽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气囊静止时被折叠成包,安放在气体发生器上部和气囊饰盖之间,气囊饰盖表面模压有浅印,以便气囊充气爆开时撕裂饰盖,并减小冲出饰盖的阻力。

气囊背面或顶部设置有排气孔,当驾驶员压在气囊上时,气囊受压后便从排气孔排气。

此外,气囊系统还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电路由电源控制电路和若干电容器组成。

当汽车发生碰撞导致蓄电池和发电机与气囊系统断开时,备用电源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6秒)可以维持气囊系统供电。

为了保证转向盘具有足够的转动角度而又不致于损伤气囊组件的连接线束,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之间采用了螺旋线束,即将线束安装在螺旋形弹簧内(螺旋线束也称为螺旋弹簧、游丝或游丝弹簧)。

气囊起爆条件
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爆炸。

虽然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内乘员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车辆接近报废,但是如果达不到安全气囊爆炸的条件,气囊还是不会打开。

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

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公里/小时,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

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要等效于这个试验速度气囊才能打开。

在碰撞试验中都是撞击刚性物体,而实际碰撞的速度要等效于预定的速度,气囊才会打开
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乘员舱骨架和车身纵梁,为了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力,车身前部大都设计有碰撞缓冲区,而且车身的刚度公布也是不均匀的。

在一些事故中,例如当轿车与没有后部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事故,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事故,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
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打开。

安全气囊使存在的缺陷
安全气囊作为提高汽车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一些实际的碰撞事故中证明安全气囊确实具有降低乘员伤亡的功效,但也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间题。

安全气囊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
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

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

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

气囊的启动会对乘员造成伤害。

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

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

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或儿童乘坐时,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

可以关闭的副驾驶位气囊还是很实用的
安全气囊的使用
由于安全气囊系统存在一定危险性,同时需要正确使用才能发挥SRS系统的作用,因此对于配备安全气囊的车辆,在日常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在确保正确驾驶姿态的情况下,驾驶者应将座位尽量向后移,以便有足够空间使安全气囊在发生意外扩张后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同时驾驶者必须要系好安全带。

12岁以下的小孩应坐在汽车的后排,并扣上安全带,绝对不能把小孩放在前排,气囊起爆时的巨大冲击力对于他们来说甚至可能有致命的危险!对于有气囊的车型,后排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应当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虽然现在的汽车厂商将安全气囊作为重要的卖点来宣传,但是气囊却是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当你合理使用时可以起到不错的保护作用,而遇到气囊不能打开的情况或者不合理使用时,反而会起到副作用。

还是那句话,所有安全设备都是辅助性的,只有安全驾驶才是确保安全的最重要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