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rashen: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Swain: 研究表明,在加拿大沉浸式语言教学中的某些学生,多年之后, 其语言能力仍然落后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所以不仅要有足够的输入, 还应该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出”。在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 应分小组或结对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这种小组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 得以成倍地增长。 其他观点:“意义的交流”,把它作为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基础。 “意义的交流”把学习者的注意力聚焦于表达,因此可被看成是语言 习得的刺激因素。
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 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 的传输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促进者。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互性的协作学习。
15
Approach: Theory of learning—语言学理论
1. 任务为语言习得提供输入和输出过程。
5
Feez(1998:17)就任务法的基本内容概括如下:
焦点在过程上,而不在结果上。 基本要素是强化交际和意义表达,进行有目的的活动。 在进行活动和完成任务中,学习者有目的地多开口讲话,
彼此产生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言活动和任务既是学习者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课堂教
学特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和任务应该按难度大小循序渐进。 一项任务的难度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习者先前的学
3
Background
任务型教学法原本是英语交际教学的教学技巧之 一。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者 将研究的中心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认知过程领域。他 们认为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可以给学习者 提供学习情景和学习机会,从而促进学习进程,较好 地习得目的语。
4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 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进行有目的的交际 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表达、询问、解释、沟 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 力)。
3. 词汇单位在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 词汇单位=词汇短语+句子主干+固定搭配 在人际交际的过程中,大脑对语流的处理过程主要是是
对词汇单元的加工处理过程。
14
Approach: Theory of learning —教育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要求学生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型教学法
1
Definition
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 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 它提倡一种以人为本、以任务为动力、以任务为目 的、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途径,要求学习者用目的 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 各种事情),完成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
16
2. 围绕任务开展活动并获得成就是学习的动力。
任务可以促进学习,其原因在于它要求学习者使用具体生 动的语言。任务往往范围明确且有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因 此,学习者都要积极地参与其中,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搭档 并且密切配合。无论学习者属于哪种性格,TBLT都能予以包 容,予以鼓励,这大大激发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习经历,任务的复杂性,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语言,以 及能否得到鼓励等。
6
任务是什么?
7
任务是什么?
8
任务 vs 练习
目的
结果
任务vs
练习
语境
过程
9
“任务”VS “练习” (1)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 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例如找工作需要填一些表格、听 天气预报来决定第二天穿什么衣服、打电话来预定房间。二是 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 具有教学目的,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 (2)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 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 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 的双边或多边互动,而练习大多是单向的活动,如完成一项形 式转化练习、许多由教师带领的问答活动等。
17
3. 学习困难可以被克服,任务难度亦可调整。
学习上的困难可以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和解决。 设计任务时,应对认知过程和焦点形式加以权衡。 任务的设计要有利于学习者运用和学习某一语言方面,如
11
关注点 情景 结果 语言 错误
练习 VS 任务
练习 形式 无场景 正确的形式 练习既定的语言形式 即时修改
任务 意义 真实交际场景 任务的完成 选择语言形式和内容 延时修改
12
Approach: Theory of language
关于语言本质的假想:
1. 语言主要是一种可以创造意义的工具。
任务教学法重视意义在语言使用中的中心位置。
2. 语言的多种模型促进任务教学法的进程。
任务教学法=结构模型+功能模型+交际模型 (1)结构模型:确定语言的复杂度 (2)功能模型:划分任务类型
教育目标+社会目标 人际目标+描述目标+决策目标 (3)交际模型:人际活动+交际目标
13
Approach: Theory of language
2
任务教学法是指让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 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 成功。换言之,这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 教学途径(也有人称之为任务型教学法)。
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 教 材 不 是 按 一 定 的 顺 序 罗 列 或 介 绍 语 言 项 ( Linguistics items),而是设计一系列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 不是逐一学习各个项目语言,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 务。
10
(3)任务具有开放性,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 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 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 性的。 (4)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如根据所听天气 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根据火车和汽车的时 刻表选择哪几班车能快捷地赶到某地开会。而练习总 是产生语言性结果,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
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 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 的传输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促进者。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互性的协作学习。
15
Approach: Theory of learning—语言学理论
1. 任务为语言习得提供输入和输出过程。
5
Feez(1998:17)就任务法的基本内容概括如下:
焦点在过程上,而不在结果上。 基本要素是强化交际和意义表达,进行有目的的活动。 在进行活动和完成任务中,学习者有目的地多开口讲话,
彼此产生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言活动和任务既是学习者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课堂教
学特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和任务应该按难度大小循序渐进。 一项任务的难度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习者先前的学
3
Background
任务型教学法原本是英语交际教学的教学技巧之 一。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者 将研究的中心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认知过程领域。他 们认为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可以给学习者 提供学习情景和学习机会,从而促进学习进程,较好 地习得目的语。
4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 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进行有目的的交际 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表达、询问、解释、沟 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 力)。
3. 词汇单位在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 词汇单位=词汇短语+句子主干+固定搭配 在人际交际的过程中,大脑对语流的处理过程主要是是
对词汇单元的加工处理过程。
14
Approach: Theory of learning —教育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要求学生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型教学法
1
Definition
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 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 它提倡一种以人为本、以任务为动力、以任务为目 的、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途径,要求学习者用目的 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 各种事情),完成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
16
2. 围绕任务开展活动并获得成就是学习的动力。
任务可以促进学习,其原因在于它要求学习者使用具体生 动的语言。任务往往范围明确且有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因 此,学习者都要积极地参与其中,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搭档 并且密切配合。无论学习者属于哪种性格,TBLT都能予以包 容,予以鼓励,这大大激发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习经历,任务的复杂性,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语言,以 及能否得到鼓励等。
6
任务是什么?
7
任务是什么?
8
任务 vs 练习
目的
结果
任务vs
练习
语境
过程
9
“任务”VS “练习” (1)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 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例如找工作需要填一些表格、听 天气预报来决定第二天穿什么衣服、打电话来预定房间。二是 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 具有教学目的,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 (2)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 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 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 的双边或多边互动,而练习大多是单向的活动,如完成一项形 式转化练习、许多由教师带领的问答活动等。
17
3. 学习困难可以被克服,任务难度亦可调整。
学习上的困难可以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和解决。 设计任务时,应对认知过程和焦点形式加以权衡。 任务的设计要有利于学习者运用和学习某一语言方面,如
11
关注点 情景 结果 语言 错误
练习 VS 任务
练习 形式 无场景 正确的形式 练习既定的语言形式 即时修改
任务 意义 真实交际场景 任务的完成 选择语言形式和内容 延时修改
12
Approach: Theory of language
关于语言本质的假想:
1. 语言主要是一种可以创造意义的工具。
任务教学法重视意义在语言使用中的中心位置。
2. 语言的多种模型促进任务教学法的进程。
任务教学法=结构模型+功能模型+交际模型 (1)结构模型:确定语言的复杂度 (2)功能模型:划分任务类型
教育目标+社会目标 人际目标+描述目标+决策目标 (3)交际模型:人际活动+交际目标
13
Approach: Theory of language
2
任务教学法是指让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 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 成功。换言之,这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 教学途径(也有人称之为任务型教学法)。
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 教 材 不 是 按 一 定 的 顺 序 罗 列 或 介 绍 语 言 项 ( Linguistics items),而是设计一系列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 不是逐一学习各个项目语言,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 务。
10
(3)任务具有开放性,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 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 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 性的。 (4)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如根据所听天气 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根据火车和汽车的时 刻表选择哪几班车能快捷地赶到某地开会。而练习总 是产生语言性结果,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