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八章-教学(一)
教育学-第8章
第八章:教学【考核要求】1.了解:教学在学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概念与智育的区别。
2.识记:教学的定义与任务;教学原则的定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定义。
3.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与阶段;各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要求。
4.掌握:教学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实施要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内容要求。
5.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教学原则;教学现象所反映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
一、教学概述1.教学概念内涵: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教学”和“智育”的区别: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教学的主要作用:为社会培养人才、对个人发展(突破空间限制和认识范围、身心健康)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不是学校的唯一工作教学的中心任务: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2.教学的基本任务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双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特点和阶段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指导性、教育性、发展性特点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阶段:激发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教材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理解书本、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相互依存、教师在教学活动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知识的传授与发展相互影响掌握知识是发展知识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传授知识与思想平的教育相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规律性知识、给学生时间思考、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3.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相统一知识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为积极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三、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概述教学原则的定义:是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直观性原则:使用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启发性原则:讲授少而精、留出思考空间调动学生主动性设置情景问题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巩固性原则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抓好复习和运用知识的环节教授复习和记忆的方法循序渐进原则按教材系统的进行教学在注意系统性同时抓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因材施教原则了解学生实际和个人差异运用多种方法教学,适应个别差异,培养特长理论联系实践原则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理论学习同时联系实际较强教学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备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计划: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备课的基本要求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适合学生特点根据社会、科技和学生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机构,做好备课的各种准备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的类型与结构: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灵活、学生主动、语言艺术、学生思维活跃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的种类和形式: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问答各种书面联系作业各种实际操作作业作业布置与批改的额基本要求内容符合大纲要求,要有代表性量和难度适当要求明确及时检查和批改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的意义与内容内容:答疑解惑、补课、培优、方法指导形式:集体辅导、个别辅导课外辅导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确定内容辅导知识是课堂的补充不能加重学生负担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检查与评定的意义与方式检查方式:平时考察、考试评定方式:百分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评语法考试测试与成绩评定的要求效度、相关度信度、可靠性难度区分度五、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组织的形式:班级授课制1862年竟是同文馆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清朝末期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固定班级、固定时间、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授课制的意义:规模效益、利于发挥集体教学作用、利于管理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课的类型和结构:单一科、综合课2.教学的其他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现场教学、复制教学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活动方式教学方法的种类:启发式、注入式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要求-前-中-后)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
8教育学第8章-zoe1
《教育学》 第八章
教学原则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
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与思想性 常用原则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 积极性
《教育学》 第八章
教学原则
直观性与抽象性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
重要原则 理解性和巩固性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
《教育学》 第八章
学生中心说
学生中心说(learner-centered instruction)又 被称为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主义,是在批判 传统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针对教师中心说而提 出来的。——教育观——学生观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 心;在教育内容上,经验是中心;在教学过程 的组织上,活动是中心。
通过创造性设计与开 发,将教育内容转化 为学习经验。
基本 概念
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 优化活动的需要,最终目的 是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教学设计
与人的注意、兴 趣、动机与想象 相适应。
心理 学
基本 途径
《教育学》 第八章
现代媒体—现代环 境—现代教学活动
媒体设计与开发原理
分科知识——沟通联 系——解决问题
(一)教学存在动力论 (二)教学内部矛盾论 (三)学习动机论 (四)教学系统动力结构论 (五)教学认识动力论
《教育学》 第八章
教与学的 基本矛盾
从认知方面看,表
现在教学要求与学生 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 之间的差距上;
从情感方面看, 表现在教学要求与 学生当时的具体需 要之间的差距上。
《教育学》 第八章
《教育学》 第八章
教学过程
一 二 三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石,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下面是教育学原理的各个章节的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教育学概论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育学的历史沿革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复习内容包括:先秦教育思想,汉代及以前的教育思想,魏晋南北朝教育思想,唐宋明清的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章教育哲学与教育学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哲学的概念,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
第四章教育学派及其教育思想本章主要介绍几个主要的教育学派及其教育思想,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新古典主义教育学派,实用主义教育学派,人文主义教育学派,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现代主义教育学派,后现代主义教育学派。
第五章教育学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概述,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分类,实证研究方法,非实证研究方法,教育学的量化研究方法,教育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第六章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重点复习内容包括:学习基本过程的概念与特点,知觉与注意,觉醒与决定,情感与态度,思维与语言,记忆与遗忘,创造与发展,教学基本过程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七章教育目标与课程本章主要介绍教育目标与课程的设计,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目标的概念与特点,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的设计原则,课程的概念与特点,课程的类型与结构,课程的设计原则。
第八章个别的差异与教育本章主要介绍个别差异与教育的关系,重点复习内容包括:个别差异的概念与特点,个别差异的种类与成因,个别差异的检测与评价,个别差异与教育的适应。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教学
一、教学的基本内涵
3.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区别与联系:
(1)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2)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教育 教学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 的一种基本途径
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运转的过程,它是由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要 素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只有用系统的观点才能完整地、准确地表述教学过程 的本质特征。
二、教学要素、过程及其规律
3、教学规律
教学过程有其内在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构成因素的关系中。
教学的辩证统一
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相结合
教学规律
一、教学理论
2、现代教学的三大流派
➢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教学原则:
1.高难度教学
2.高速度教学
3.理论知识起 指导作用
4.使学生理解学 习过程
5.使所有学生包 括差生都得到发
展
注 重:
观察力
操作力
思维力
一、教学理论
2、现代教学的三大流派
➢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
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被称为“有史以来教育方法最重要而 且最有影响的一本书”。他的主要观点是:
第八章 教学
目录
一 二 三 四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一节 教学概述
教学的基本内 涵
教学的主要作 用
教学的基本任 务
Basic connotation
Main role
Basic task
一、教学的基本内涵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八章 教学
第八章 教学
校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 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 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孟子》
赞可夫教育思想
1、“一般发展”的含义 赞科夫教学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
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 的智力,而且发展感情、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 2、赞科夫明确指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他说:“教 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进程是‘果’。”“发展的过程的 特点,除外部的决定性的影响外,还有内部的制约性。”因此,学 生的“一般发展”是教学这个外因与学生自我运动的内因相互作用 的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是关键,是重点。要形成学生学习的 内部诱因,必须从培养他们的精神需要入手。为此,他提出了著名 的五大教学原则。
(2)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赞科夫主张应加快教学进度,尽量以新的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 旺盛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他认为学习在原材料上踏步不前, 必然浪费学生许多宝贵时间,大大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指 出,新旧教材在内容上是互相包含的,学习新教材也就同时复习了 旧教材。其实,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并不需要当时记得很熟,尔后可 以在“无意记忆”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但是,“高速度”并非单纯 为了节约时间,其实质在于扩大知识的广度。
(二)现代教学论三大流派
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
赞科夫(1901-1977)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教育科学院院士、教 育科学院博士。赞科夫一生从事教育工作,1927年开始教育研 究。从1950年起侧重研究普通教育学,1956年曾与凯洛夫一起 主篇《教育学》。在1957年至1977年间,组织领导以“教育与 发展的关系”为课题的大规模的实验。先后发表文章和出版著 作150余种,《其中和教师的谈》话、《小学教学新体系的实 验》、《教学与发展》等书,对前苏联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都 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育学第八章知识要点
第八章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分类2、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的概念与分类3、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含义及包含的内容4、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实用的指导价值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特征1、主动性。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有效性。
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过程性。
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程序性。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三、学习策略的分类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的设置,学习努力与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四、掌握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
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发展。
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一)复述策略1.复述策略的含义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叙述的过程。
2.几种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在安排复习时,要尽量考虑预防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要尽量错开学习两种容易混淆的内容,当学完一系列词汇后,马上进行测验,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要比中间的词记得牢。
这就是所谓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因此,要把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在最后对它们进行总结。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即整篇阅读,直到记牢为止。
《教育学》笔记第七~八章-教学(上)
第七~八章教学(一)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意义和任务1. 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 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智育的主要途径,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中心地位。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 任务:教学任务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一般任务为:(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智力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其原因在于: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1. 概念: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
(1)孔子:学-思-行的统一过程,重在说明学习过程。
(2)夸美纽斯:个体认识论为基础的教学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
(3)赫尔巴特:“统觉理论”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4)杜威:“从做中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
(5)凯洛夫: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 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教育学》22第八章第一节
本节学习结束
•
•
发展基本能力
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三 三、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
(一)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二)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三)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四)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五)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六)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系统 第三节 教学过程 第四节 教学设计与开发 第五节 教学原则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 二
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
一、
教学的概念
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
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在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
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二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的地位
教学
中心地位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二
二、
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的基本作用
• • 授受基本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八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八章课程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改革第三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现行课程标准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即学科1.在古代历史上,便有将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的传统。
2.对科目的价值进行了论述3.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被视为学科的内容或教材。
4.优缺点:(1)学科课程有其逻辑性及系统性强的优势,有利于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2)然而,只注重学科课程势必会造成和加深学科的分离,忽视了学生的心智发展状况,不利于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利于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二)课程即经验1.所谓课程,就是学生的学习经验,它取决于学习者个体亲身的经历,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2.经验说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
3.优缺点:课程经验说注重个体的能力,关注个体经验的不断获得,往往忽略了系统学科的学习,操作起来较为困难。
(三)课程即活动1.课程是指有计划的学科或其他活动。
2.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有其他内容如劳动和其它各种活动,也不只是内容本身,还有对内容的安排,以及内容安排实现的进程和期限等含义。
(四)课程即文化再生产1.鲍尔斯和金迪斯为此主张的代表人物。
2.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的职责就是要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五)课程即社会改造1.代表人物是巴西的费雷尔。
2.这种观点认为,课程不是要让学生适应社会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去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他们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课程引导,年轻人就能准备好并有能力改造世界。
二、课程的种类(一)根据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方式的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可谓最早的学科课程。
2.学科课程的设计以学科为中心,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学科具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和学习期限。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下面是对《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的整理总结: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和地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实践,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塑造人格、培养人力、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的自我满足等多重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原理-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教育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准则和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唯心主义教育观、唯物主义教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社会文化人类学教育观和社会学教育观等。
第五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征:教育目标包括个人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特征。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体现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六章: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激励原则等。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教育方法可分为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第七章: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结构与特点:教育过程包括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求科学规划、有效组织、精细操作和持续评价。
教育学,知识点,第八章
第八章教学(上)一、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考点较多,所占分值较高,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的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识记】(一)教学的定义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二)教学的任务(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第二节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识记】(一)教学模式的概念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模式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
(二)教学模式的分类1.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研究(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结构: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杜威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3)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的一般进程: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一次或几次)→做出结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的一般进程: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2.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的研究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概念模式、记忆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个人类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群辩法模式、意识训练模式社会类的教学模式:课堂会议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群体调查研究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法理学探究模式、研究室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社会模拟模式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使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式【领会】(一)教学活动的本质1.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观点:(1)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基本观点。
《教育学》第八章讲义
(一)教学的概念1、识记:教学概念的含义2、领会: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的关系(二)教学的地位和任务领会:(1)教学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的任务(三)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领会:当代教学观念变革的六大走向。
(四)教学系统1.识记:(1)教学系统的概念的含义(2)教学系统的特性(3)教学系统的要求2.领会(1)教师中心说的含义(2)学生中心说的含义(3)学科中心说的含义第一节、教学概述教学: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在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p262识记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又有区别:p262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学与教育一词没有什么区别,但在狭义上,教学专指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已经从教育概念中分化了出来教学与智育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概念:p262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教学是智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但并不等同于智育。
讲教学,突出的是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而讲智育,突出的是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教学的地位p262(二)教学的基本作用p263~265从教育目的看:培养德智体美从心理发展角度:一方面,教学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包括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学的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的发展。
教学的作用概括为如下四点:a:授受基础知识b:形成基本技能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c:发展基本能力一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成就测验来测量;二是指潜在能力,即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能量,而通过学习和训练后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与可能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性向测验来测量。
d: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p265~267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专才教育通才教育当代教学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以下六大走向:(一)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二)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教法的实质是学法,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四)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传统教学观比较重视知识的掌握现代重视儿童身体、认知和情感全面和谐发展,成了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精神。
《教育学》第八章
②特朗普制 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劳伊德•特朗普创立。 内涵: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 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 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计算课时的单位 。大班课、小班课和个人独立研究各自所占的教学时间 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独立研 究占40%。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当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 其《大教学论》等著作中首先对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进 行了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后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明了 、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 最后,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 论,是班级授课制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 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所涉及的问题有: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 、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1)古代学校普遍采用个别教授形式。 (2)近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 ①班级授课制 发展历程:
特点:形象性、直观性和真实性。 分类:演示法和参观法。
①演示法
定义: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 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要求:A、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B、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
C、讲究演示的方法。
②参观法
定义: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 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地,通过对实际事 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育学第八章
第八章教学第一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工作围绕上课这个中心,教学的基本程序主要有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基本环节。
一、备课备课就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和对教学的策划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
备好课是上好课乃至做好整个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
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一)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有关的教学参考书。
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
钻研教材从具体的展开程序来讲,分为“弄懂教材”“吃透敦材”、“内化教材”三个阶段。
(二)了解学生(三)制定教学方素1、学期(或学年)教学方案2.课题(单元)教学方案3.课时教学方案(课案)课时教学方案又称“课案”:一个完整的课案应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型、主要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
其中,教学进程是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二、上课上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上好每一堂课。
(一)课的类型与结构1.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指依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根据教学任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周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单一课是指一节课内只完成一类教学任务的课,综合课指一堂课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的课,另一种是根据教学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
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第一,组织教学,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直到下课。
第二,检查复习。
第三,讲授新教材。
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教学(一)
一、教学的概述
1.定义: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一个教育活动。
2.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和联系
(1)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两者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2)教学与智育
智育指的是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
教学是进行智育的主要途径,是手段,而智育是一个教学的内容。
(3)教学与上课
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说,教学不限于上课期间,教学包括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3.教学的主要特点
1)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理论
(一)教学理论的形成
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学记》;
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核心是教育性教学,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1.认识发展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
2.双边活动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3.多重本质说
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很繁杂的,多层次的,多类型的,所以教学过程的本质也应该是多级别的,多类型的。
从而提出教学过程有认识论、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和经济学五个方面的本质。
4.交往本质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存在,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发展。
定义: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有两种教学方式:传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1.学生在传授式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很多:可以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可以讲述有趣的故事;可以演示引人注目、给人新知的直观材料;可以指出将要学的新知识的重要性等等。
究竟用什么方法?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情况来选择。
还要注意,学生求知的动机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靠教学活动的有趣来吸引;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对掌握知识、增长才干、取得好成绩的渴望和荣誉感,也是主要学习动力;高中生,则关注掌握有价值的科学知识,把学习与个人爱好、前途、理想联系起来,从中吸取力量。
(2)感知教材
整体感知,就是对课文的内容、思路、思想观点和感情的感知。
感知的途径:一种是直接的(如现场参观或直观的图片影像演示,情境模拟)
一种是间接的(如学生的自学)
(3)理解教材
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认识上有飞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巩固知识
巩固知识要注重指导与发展学生的记忆。
①要提出记忆的任务,讲明记住基本知识的意义,培养记忆的兴趣,以增强学生记忆的自觉性、积极性;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善于将理解记忆与机械记忆结合起来,养成边阅读、边思考、边记忆的习惯;③让学生记重点、记纲要,并学会通过联想、推论来回忆所学过的知识。
(5)运用知识
理解知识和巩固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基础。
学习知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学生运用知识,主要通过教学性实践,采取反复练习的方法进行。
不能只会模仿和解决简单的作业问题,要引导学生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检查学生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主要由教师负责,一般采用课堂提问、检查课内外各种作业和测验来进行。
但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学生自查、互查、小组检查。
2. 学生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明确问题
让学生自己明确问题。
比如你想知道植物生长的过程。
明确问题了。
(2)深入探究
探究是一个不断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旨在弄清事物的特性、规律、因果关系及其价值,直到全部疑难得到化解,真知得到阐明与验证为止。
(3)做出结论
进行深入探究后,提出结论。
结论的方式,可灵活多样。
可以是群策群力,由全班共同小结;可以是分组小结,然后全班交流;对复杂、有难度的问题,由教师做出比较系统缜密的结论与点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