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动作细节描写
13《背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背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89bd9fc77da26925c5b06a.png)
13《背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把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参考答案:文中写背影的文字: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1.“背影”是全文的写作线索,又是文章题旨得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以“背影”为题含蓄隽永,“背影”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写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
2.作者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二、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全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首先,“我”认为父亲的言行过于守旧,有点不大理解父亲。
然后,父亲为“我”去买橘子,从父亲的穿着和动作中,“我”了解到了父亲身体的老迈和生活的辛酸,后来父亲临走前不断叮嘱,又对“我”关怀备至,使“我”非常感动。
几年后,“我”又回想起父亲的背影,“我”的眼泪又来了。
作者抓住父亲的“背影”集中描绘,抒发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
参考答案: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出于对儿子的深情怜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朱 自清《背影》讲义
![朱 自清《背影》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82f91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5.png)
朱自清《背影》讲义一、作品背景朱自清的《背影》创作于 1925 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带来了思想的解放和文学的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自清以朴实真挚的笔触,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
二、主要内容《背影》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朱自清与父亲在车站分别时的情景。
文章开篇点明了家庭的困境,祖母的去世以及父亲的赋闲,为下文的叙述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父亲在送别时为自己买橘子的过程。
父亲那肥胖的身躯,努力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背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这个背影,不仅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成为了父子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象征。
在文中,父亲的言语不多,但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深深的父爱。
他对儿子的嘱咐,尽显关怀与不舍。
三、艺术特色1、朴素真挚的语言朱自清在《背影》中运用了朴素、平实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将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力量。
2、细节描写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堪称经典。
通过对父亲的体态、动作的细致刻画,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生动地展现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从而突出了父爱的深沉。
3、以小见大作者以父亲买橘子这一小小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父子之间深沉的爱,以及家庭的责任和亲情的珍贵。
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4、结构严谨文章开头交代家庭背景,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中间详细描写父亲的背影,是文章的核心部分。
结尾处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四、主题思想《背影》的主题是父爱。
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以及父子之间的交流,深刻地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同时也反映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这篇散文不仅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也揭示了在困境中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亲情所给予人们的力量和支持。
五、作品影响《背影》自发表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背影》一百字作文
![《背影》一百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f4ad00ba0d4a7303763a16.png)
【 - 写作指导】【第一篇】《背影》一百字作文背影背影作文100字【第一背影过年的一天,我和爸爸到武汉去过年,到了火车站,候车大厅理人山人海。
开始检票了,顿时,大厅里的人你挤我拽我的涌过检票口,真是一场不寻常的战斗!我们随着人群挤了上车。
这时从车下走进来一位叔叔,他头发团团的好像很久没洗过似的,我想还好他不是和我坐在一起的。
一个老奶奶上车了,她在拥挤的人群无奈的说;“这车柯真挤有坐都过不去!”那个叔叔站起来,叫老奶奶坐他的坐位,老奶奶感激不尽。
看着那个叔叔高大的背影我顿时想起我对他的嫌弃是错误的【第二背影迷茫的夜色.. 拉下了...一道长长的影子. 朦胧间. 那稀薄的背影. 遥遥远去了.. 仰望那灰黑的夜幕... 清晰的勾勒着你的背影.. 淡然微笑.. 却..触手不及夜色更为忧伤抹上一笔手中的画笔. 借着那浓稠的忧伤.. 勾勒你曾给的那片洁白.. 笔..从手中落.. 瞬间明白了.. 那再为熟悉不过的背影却是那么陌生! 似乎早已注定... 我...只能远远看着... 那悄然离去的背影....【第三背影读后感读了《背影》一文后,我对父亲、母亲、父爱、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句诗,真真切切正的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啊!不管我长得多大,离家多远,都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父母的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就是我们的祖国。
我们在她的怀抱中幸福的生活、快乐的学习!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知识,练就一身本领,长大后,回报父母,报效祖国!【第二篇】《背影》一百字作文背影作文仿写【第三篇】《背影》一百字作文心情(100字)作文精选作文:心情(100字)作文想找一个理由打发忧伤心情是长了翅膀的蝴蝶穿过花从的时候难免会被荆棘刺伤而我就那个不知教训的人明知那幽蓝的天空下藏着望不见的忧伤哪怕只是一朵云无意走过也能惆怅许久可是却想碰到那一片蓝或者那一朵白给空白的记忆染色给忧伤绣边初一:晨曦初起篇一:小学作文:关于心情关于心情在我生活中,天空就是心情,什么样的天空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所有的心情基本上取决于天空。
背影父亲的正面细节描写
![背影父亲的正面细节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4719fb9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7.png)
背影父亲的正面细节描写
父亲的身材高大挺拔,强壮有力。
他的头发已经开始稀疏,留有几缕斑白的发丝,但仍然整齐地梳理在一起。
他的额头宽阔,眉毛浓密而修长,眼睛深邃而有力。
他的鼻子直挺,轮廓分明,给人一种坚毅的印象。
他的嘴角微微上翘,笑起来时会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
父亲的脸上有着坚毅而沧桑的纹路,岁月的痕迹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抹沉稳和智慧。
他的皮肤黝黑,透露着他经历过的辛苦和努力。
他的双手有宽厚的掌心和粗糙的指尖,这是多年来农活和劳作的结果,但也展现出他坚韧的品质和勤劳的精神。
父亲的衣着朴素而整洁,他穿着一件蓝色的工作服,上面还挂着一块亮闪闪的铁质表扣。
他的腰带系得很结实,显露出他的责任心和勤俭节约的习惯。
当父亲走路时,步伐稳健又有力,每一步都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他的姿态挺拔,显露出他的领导能力和坚定的决心。
他的目光坚毅而专注,透露出他对家庭和责任的承担。
父亲的正面细节描写展现了他的坚韧、勤劳和领导力,也传递出他的责任感和关爱。
这些细节刻画出一个成熟、可敬的父亲形象,令人产生敬意和感激。
背影的写作手法
![背影的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6144a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2.png)
背影的写作手法"背影"是鲁迅的一篇小说,通过对背影的描写,鲁迅展示了他独特的写作手法。
在小说中,鲁迅通过对主人公背影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展现出了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鲁迅通过对背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小说中,主人公的背影被描写得十分清晰和生动,他的身姿、步伐、神情等细节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和心情。
通过对背影的描写,鲁迅成功地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无奈和无助,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鲁迅通过对背影的写作手法,巧妙地表达了主题和情感。
在小说中,背影被描绘得异常突出,凸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表达了鲁迅对现实的思考和关怀。
通过对背影的写作,鲁迅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主题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张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鲁迅在描写背影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使背影成为了整个作品的象征。
背影在小说中不仅仅是一个形象的描写,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主人公的孤独、无助和无奈,也代表了鲁迅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通过背影的象征性描写,鲁迅成功地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使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鲁迅在小说《背影》中通过对背影的描写,展现了他独特的写作手法。
通过对背影的细致描写,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通过对背影的写作,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主题和情感,通过背影的象征性描写,赋予了作品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鲁迅的写作手法不仅仅展现了他的艺术功底和创作才华,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使作品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浅析《背影》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浅析《背影》对学生的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ab100f5941ea76e58fa0450.png)
《 背 影 》选 取 了几 个生 活 事例 ,却 将 作者 的情 感 表 达的淋漓尽 致,这样 的文 章也让人感 到更真实具体 。例如 要让学生仿 写一篇体现某 人坚强 品质 的作文 ,不妨 来学 习
一
对于现在 的大多数学 生来说 ,作 文写作是一项 令他们
首先 看 《 背影》 中的语言描写 。 《 背影 》中人物直接
《 背影 》这篇散文 。 《 背影 》通 过对父亲在 车站给儿子送 性 的语 言并不多 ,只有几处 ,但 是短短 的几 处语言描写却 行情景 的描述 ,表现 了父亲对 儿子无微不 至的关爱和 儿子 刻 画出了父亲 的形象 ,体现父 子情 深 。因此选取 人物 的语 对父亲 的百般怀念 。这篇文章不 仅是一篇非 常优秀的表现 言 要 有 代 表 性 ,不 将 人 物 的语 言 全 部 照 搬 就 行 了 , 只 要 能
自 己看 到 的 背 影 ,这 也 正 是 不 能 让 作 者 释 怀 的 “ 背影 ”,
( 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灿
甘肃省 张掖市甘州区明永 乡中心学校
7 4 3 0 2 1 )
2 0 1 4 . 0 2
就 是不知道如何 选择合适 的材料 ,在 《 背影 》这篇文章 当 而且首尾 照应 ,浑然一体。 中,作者 多用 了笔墨进行 描写 的只有 父亲在站 台,父亲 买 橘 子,父亲 的来 信三个场 景 ,但是这 三个场景 却被父子绵 绵 的情谊联 系着 。父亲在 站 台所表现 的细心 ,在儿子看 来 第五 、优美而简练 的语言。
情 和怀念通 过语言 、动 作细节 、外貌 细节的描绘 体现 了出
来,没有 半点矫柔造作 ,却写得感人 至深 。这种注 重细节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背影》含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背影》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ba860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0c.png)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背影》含答案阅读《背影》,完成下面小题。
背影①下午五点多,工地上依旧忙得热火朝天,老秦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工地,他得收集散落在工地四处的工具,这活在老秦当小工时就已经做了,一做就做到了现在。
按理,如今已是师傅级别的老秦完全可以让小工去做,但他却说:“随手的活,没事。
”所以,在傍晚工人们都下工后寂静、空旷的工地上,那最后一个弯着腰在建筑群中游动的背影,准是老秦无疑。
②工地上,很难看到工人的正面,大多数时间看到的都是他们忙碌的背影,魁梧的、瘦小的,站着的、弯着的,甚至趴着的,姿态千奇百怪。
老秦说:“背影看得多了,也就跟认人长相似的,知道谁是谁。
”但在我眼里,这些穿着同一色工作服的工人几乎都一个样。
不过,老秦的背影我肯定是不会认错的。
老秦是西安人,西安有秦岭,他的姓我一下就记住了。
老秦的背影也好记,他的背上靠右的地方长了一个小山峰,就是我们常说的驼背。
老秦生得瘦小,最小号的工作服穿在他身上也显得松松垮垮的,所以,老秦的背影我一看就知道。
③刚到工地时,老秦在后勤干活。
老秦是跟着老乡出来打工的,老秦不会技术,在工地只能当小工,但做小工是靠力气吃饭的,老秦长得矮小,看着也没多少力气。
工头说:“先在厨房帮忙干点杂活吧。
”老秦告诉我,要不是他的老乡跟工头熟,估计工头也不会收留他。
其实不是的,工头告诉我,他留下老秦是看中他的善良和勤劳。
工头说,老秦来面试那天,他还同时面试了三个人。
就在工地临时会议室里,因为刚开过会,桌子上堆满了杂物。
在面试的四个人中,只有老秦收拾了杂物,用抹布擦了桌子。
还有,看着提着水桶进来打扫的阿姨很吃力的样子,又是老秦帮忙提了进来。
这些细节、这些背影,一直在打电话的工头都一一看在了眼里。
④去工地上干活是老秦自己提出来的,他对工头说:“别看我人小,还是有点蛮力的。
”工头听后笑了,说:“嗨,看不出来嘛。
”老秦说:“真的,你就让我干一阵看看吧。
”老秦偷偷告诉我,去工地上干活才能学到技术,只要好好学,总有一天他可以做大工的活。
《背影》教材分析
![《背影》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ba5c9accbff121dd3683de.png)
背脊上的爱与生命——朱自清《背影》教材分析教材:《背影》,作者朱自清,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2课。
(人民教育,人民教育中学语文室编著,2001年3月版)一、语文基础知识分析1.文章结构背影这篇课文的结构层层递进,段落与段落之间相辅相成。
整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落笔点题,写“我”惦记父亲,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是第二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写“我”的家庭祸不单行,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交代了背景,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第三部分是第四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写“我”与父亲在浦口送别,精心描绘父亲的“背影”,把浓浓的父子情写得形神交融。
第四部分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的家境一日不如一日,父亲老境颓唐,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不长,写得很平朴,却以情动人,感人至深。
作品记叙的是多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送他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刻画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了父爱子、子怜父的深切感情。
只一千多字。
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前两个自然段主要为背影的出现作烘托和铺垫,交代背影出现的特定背景:屡遭变故,家境惨淡。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送行的过程,其中第五自然段详写,集中写了父亲送行时的背影。
最后一段写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引述父亲的来信,加深主题。
2.文章语言在整篇文章中,作者惜墨如金,句、字斟酌、锤炼,朴实无华,对父亲的语言的描写也只有四句话,但看似过于简单的四句话中却流露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达到了绿树红花的的效果。
《背影》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简洁朴实,感人至深《背影》这篇文章句、字精炼,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
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
课文中文言词语的是用也体现了作者特度的构思。
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
![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00c48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7.png)
359艺术文化交流2013年11月下半月刊题材比较普通的《背影》,文章具有出色的创作特色:本文懂得抓住人物特点——“背影”两字标新立异,运用素材,边述事边表达出父与子的深情。
所以,散文虽内容精悍,但具有引人注目、撩动读者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一、精彩的几次“背影”刻画为了烘托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以引领下文。
所以背影第一回出现在文首,目的是点题。
文章的重点在第二回,在车站父亲送儿子的情景,对父亲的“背影”自清作了具体的描绘。
稍微有些肥胖的父亲,一身黑布大马褂,青布的棉袍,走路艰难,慢慢地爬过铁路就只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买点橘子。
此个画面展现出爸爸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没有人不为此画面感动。
接下来的一回是写父子分别之后,作者望着在人群中渐渐地消失的父亲的背影,充满了感伤情绪,让人看了也不觉的心酸。
最后一次背影的出现,是在散文的末尾,作者接到父亲的来信,看着来信在眼泪中又一次浮现父亲的“背影”,于是有感而发落泪感怀,文章前后呼应。
散文一直致力于渲染父子的亲情至深,它并没有着重去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等,又跟其他的类似文章的写法不一样。
就主要依靠背影这一意象来抓住人物的形象,做了详细的刻画。
文章之所以有这样的写作方法,多半跟作者的家庭环境和心理情绪有点紧密的联系。
作者的父亲一把年纪了,还要为许多事操心,他历尽沧桑,上半生过的不太好;那次车站之别朱自清的父亲心理状态很差,儿子的情绪也很低落。
所以,朱自清善于抓住“背影”详细描绘,一篇文章要想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要善于抒发了特殊场景下的思绪情感,这样才能获得艺术感染力。
本文之所以显得真挚感人,是因为作品写的是普通人家的家境、一个平常人的心境、是世间最平凡不过的慈父孝子之间的故事,行文之间磨灭不掉的父与子的亲情与感动。
二、突出的写作特点首先,它构思巧妙又新颖,布局凝炼而精美。
它是采用截取法选材构思的。
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感人、最能反映其本质的闪光的瞬间而加以表现的选材方法,称之为截取法。
朱自清《背影》人物描写特点赏析
![朱自清《背影》人物描写特点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9770247fd5360cba1adb89.png)
朱自清《背影》人物描写特点赏析作者:闫文毓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4期摘要:朱自清的《背影》相信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朱自清先生落笔于1925年的回忆散文,也是朱自清先生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
文章字词朴素,但是却把一个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父爱细腻、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整篇文章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人物描写也比较精致、独到。
本文简要分析了朱自清先生运用于《背影》中的主要描写特点,剖析了如何从父亲的细节描写来展现出他对儿子的爱,同时也表达了笔者对朱自清先生的敬意。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描写特点[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01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多以言辞朴素、思维缜密著称,文章的文笔清丽洗炼、情感真挚。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曾多次入选于我国各地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之中,人物刻画手法经典,令人读之难忘。
一、背影文章描写经典性的体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选用了极其普通的、琐碎的一个生活片段,从看似不重要的一个细节中表达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惦念,让一件小事承载起了作者浓重深厚的“大情感”,真实的表达出了父子之间埋藏的感情并让读者产生了内心深处的共鸣。
此篇文章从简约的描述中渗透出了复杂的情感,以小见大,使读者被文章中真实的情感打动,从心底产生了反复品读的欲望。
文章最后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尾,唤起了多少远在他乡的读者深藏在心中的对于远方父母亲人的思念,让读者由作者联想到自身,完成了一场读者与文章、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背影》运用到的主要的人物描写手法文章中的人物能否生动、跃然纸上,除了靠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场景氛围的烘托之外,最为直接的表现手法就是——描写。
朱自清先生文章中对于人物的描写一向简洁却传神,浦江清也曾评论他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1.通过朴实的言辞来勾勒人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一向以文字简洁干净却充满诗意而著称,《背影》一文也是延续了以往的手法,通篇描写不含华丽辞藻,简简单单地用朴实话语对人物进行描绘。
名家美文赏析---朱自清《背影》
![名家美文赏析---朱自清《背影》](https://img.taocdn.com/s3/m/7affad7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b.png)
《背影》文:朱自清探索思考《背影》是朱自清文风一洗铅华,达到更高层次的代表作。
与《春》《绿》《荷塘月色》那种使用华丽的语言、排比的句式来渲染情感不同,《背影》的语言朴素、情感克制,然而却成为感动千万人的经典。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背影》,去细细感受在字里行间暗涌的浓情厚意吧。
阅读批注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点题、悬念。
开篇点题,也制造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我”最不能忘记的事父亲的背影?从而吸引读者往下一探究竟。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语言描写。
“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这两件都是大事;从父亲说的“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也可以感知这两件事在父亲心中的分量。
作者抓住父亲的典型语言,只一句话便写出了父亲的坚强。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首尾呼应。
结尾呼应开头对“背影”的描述,在点题的同时,将父爱以具体的形象——“肥胖的,青衣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再次展现出来,生动感人)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阅读赏析《背影》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散文。
朱自清先生通过平实的文字,叙述了几年前自己因祖母去世回家奔丧后,父亲送自己的事情,刻画出了一位即便遭逢重大变故,依然默默爱着儿子的父亲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父爱的理解,以及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作文训练——仿写《背影》
![作文训练——仿写《背影》](https://img.taocdn.com/s3/m/54ad86447e21af45b207a812.png)
题目决定文章立意 的新颖与否和切入 点的大小
泛指
特指
《田里的他》——泛指农民 《田里的他》——特指爷爷
选材
文学味
《野菜的香味》——外婆带我挖野菜的趣味 《垃圾旁的臭味》——同学乱丢垃圾的争吵
选材
新颖性
①《芦苇荡里的父与子》——父亲让孩子去芦苇 荡里放鸭,赚钱读书 《老屋里的人》——奶奶在老屋给你煮面的故事 ②《那碗红豆粥》——爷爷十三年如一日为我熬 红豆粥 《老屋里的人》——奶奶煮饭的故事 ③《夕阳中的那张笑脸》——姥姥煮鸭子烫伤、 啃甘蔗掉牙的故事 《夕阳中的那张笑脸》——姥姥陪我做作业
A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语言) B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 混蛋!” (添加动作)
C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 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神态) D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 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 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 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 个混蛋!” (添加心理)
写作启示:选材要突出文章中心,文中需 要多次点题。
写作角度看《背影》
在写作过程中,朱自清除了写父亲买橘 子看到的背影这件事外,还写了为儿子做那 些事? 照看行李 讲定价钱 送我上车 选定座位 叮嘱儿子 嘱托茶房
写作启示:一笔带过,非常简略。
写作角度看《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 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 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 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 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动作细节描写优美句子100字
![动作细节描写优美句子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6d87f6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1.png)
动作细节描写优美句⼦100字1. 100字左右的动作细节描写1、我看见他戴着⿊布⼩帽,穿着⿊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去,尚不⼤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台,就不容易了。
他⽤两⼿攀着上⾯,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向左微倾,显出努⼒的样⼦。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摘⾃《背影》)2、刘姥姥……到了荣府⼤门前⽯狮⼦旁边,只见满门⼝的轿马。
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服,⼜教了板⼉⼏句话,然后溜到⾓门前,只见⼏个挺胸叠肚、指⼿画脚的⼈坐在⼤门上,说东谈西的。
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摘⾃《红楼梦》)2. 求⽣活中描写动作的细节⽚段⾛的动作1、⼀九四九年九⽉底的⼀个夜晚,英吉利海峡的朴次茅斯港⼝,有⼀个⾝材⾼⼤的中国⼈,快步踏上了⼀艘开往法国的渡海轮船。
当他穿过英伦少峡的迷雾,迎着海风⾛上甲板的时候,可以看见他的脚步稳重、矫健;他每⼀步的跨度,总是零点⼋五⽶——这是他多年从事地质⼯作,长期在野外考察养成的习惯。
他平时迈开的每⼀步,实际就成了测量⼤地、计算岩层距离的尺⼦。
2、⼗字路边有⼀个⽼妇⼈,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躯,费⼒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
狂风夹着⼤⾬扑⾯⽽来,她使劲向前躬着⾝⼦,抓紧伞,进⼀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着。
3、⼀群傣族少⼥姗姗⾛来,肩上扛着⼩纺车,⼿⾥提着⼩灯笼,紧⾝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
她们的⾝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好像⼀群美丽的仙⼦从天⽽降。
4、“铃铃”,下班了。
我哥哥马上关上了机床,⼤步流星地奔到了⽔在头旁,霎时间,那双沾满油污的“⿊⼿”变⽩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车棚,推出了“飞鸽”,左脚刚⼀蹬⾃⾏车的踏脚板,右⼤腿就跨过了座垫⼉,屁股还没坐稳当,就“呼”地蹬起了车,“飞鸽”冲出⼚门扬长⽽去。
跑的动作 1、⼩伙⼦跑得不错,已经从起跑冲刺进⼊途中匀速跑。
他像⼀匹马驹昂头急奔:步幅匀称,步频紧凑,蹬动有⼒,腰肢放松——整个动作显得优美⽽富有弹性。
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集锦
![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b9631c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7.png)
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背影》细节描写的句子
![《背影》细节描写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9011de5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1.png)
《背影》细节描写的句子《<背影>细节描写的句子,厉害得嘞!》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背影》里那些细节描写的句子,那可真是绝了呀!读着《背影》,就感觉自己跟朱自清先生一起站在了那火车站台上,眼睁睁瞅着他爹胖胖的身子努力地爬上月台去给他买橘子。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哎呀呀,这描写,就好像那画面直接怼在咱眼前似的。
你想想,一个胖胖的大叔,费劲巴拉地去爬月台,那场面,是不是有点搞笑又有点感人嘞?反正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就忍不住笑出了声,然后又莫名地有点想哭。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呀,能让咱的情绪跟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
还有啊,他爹给他买完橘子回来,“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这放橘子抱橘子的细节,也太生动了吧!感觉他爹每一个动作都能在咱脑子里放电影似的过一遍。
这时候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执着又可爱的老父亲形象,一心就想着给儿子拿点好吃的,完全不顾自己那“臃肿”的身材。
这要是换做咱身边的老爸,那没准也是这副模样嘞!这些细节描写厉害就厉害在,能让咱一下子就走进朱自清先生的世界,仿佛咱也能亲眼看到那背影。
不用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就是这么点小细节,就把父子间那深沉又复杂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呀,这些句子也让咱想起咱自己的老爸老妈,他们平时对咱的那些关怀,不也都是藏在这些小小的细节里嘛。
有时候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看似没啥大不了的,但却能在咱心里头留下深深的印记。
就像《背影》里这些句子,看似普普通通,但一读起来,就能勾出咱心里头那些或温暖或感动的回忆。
读着这些句子,咱就明白了,原来生活中的那些小事儿,那些被咱忽略的细节,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嘞!所以呀,咱以后可得多长点心,多留意留意身边的这些小细节,说不定哪天咱也能写出像《背影》一样精彩的文章呢!。
《背影》的动作细节描写
![《背影》的动作细节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b68ab60901f69e3142329400.png)
《背影》微课——《背影》的动作细节描写鄂州市蒲团中学陈芬一、微课题目:《背影》的动作细节描写二、教学思想:《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
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
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
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五、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背影》是散文名篇,读来感人至深,这节微课重点讲解《背影》中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
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课文片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朗读,学生归纳:作者刻画望父买橘的时候,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运用了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背影》朱 自清读书笔记
![《背影》朱 自清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8bdc56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7.png)
《背影》朱自清读书笔记《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这篇文章以朴素真挚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深刻地表达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
文章开篇,作者交代了家庭的变故,祖母的去世以及父亲的赋闲,让家庭陷入了困境。
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父亲依然坚持亲自送儿子去车站。
在车站,父亲为儿子忙前忙后,又是照看行李,又是与脚夫讲价钱,还为儿子挑选座位。
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段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却通过对父亲动作的细致刻画,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艰难攀爬月台的身影。
父亲的背影,成为了作者心中永恒的记忆,也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深沉的父爱。
父亲买橘子回来后,“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细节表现出父亲为儿子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后的满足感。
而作者此时看到父亲的背影,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愧疚。
在分别之时,父亲又叮嘱儿子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这些话语虽然平常,却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牵挂。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但内心充满爱的人。
他的爱不是通过言语表达,而是通过行动默默传递。
这种含蓄而深沉的父爱,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父子之间的亲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在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依然坚强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为儿子遮风挡雨。
这让我们看到了父爱的伟大,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我的父亲也是一个默默付出的人,他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身边,为我解决问题,给我支持和鼓励。
动作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段
![动作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段](https://img.taocdn.com/s3/m/7c28aa0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48.png)
动作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段动作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段1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摘自《背影》)2、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
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摘自《红楼梦》)3、她又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盯着蝴蝶,终于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躬着背,手中间隔着点空隙,脚尖小心翼翼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
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她又急又气撅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4、近了,更近了,组长终于来到他的身边,像一座泰山定在他面前,嚷道:“快交作业,快交作业!”他“嘿嘿”一笑,表情是那样滑稽,又是那样神秘,猛然,他把头一扎,像一条滑溜溜的泥鳅从组长胳膊旁闪过,脚底像抹了油一样飞奔逃走了。
5、她毫不示弱地举起乒乓板,习惯地耸耸肩,扭扭脖子,职业性地蹲好马步,微微抬起头,露出她那双令人望而生畏的'眼睛,冷笑了一声,轻声地说:“发球吧!”那个黄色的小球迅速朝她射来,她毫不犹豫地一侧身子,抡起胳膊,“啪”地一下打了回去。
谁知,对手也不甘示弱,又一个直射球。
她警觉地皱了皱眉头,左脚往后一跨,右手对准球用力一推,眼睛一刻也不离开球。
对手直接一个“杀球”,使她防不胜防,输掉一球!6、有一个老头,算得一个真正的饮者;他在腰间挂一个扁瓷瓶,瓶里当然装满了酒,常来这园中消磨午后的时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
即 准确、细致、生动 地描写 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 以表现人 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 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 蹒跚 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探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 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攀 缩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 倾 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 下来了。 表现了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艰辛。
授课人:鄂州市蒲团中学 陈芬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 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 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 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 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 地流下来了。
2、探讨:父亲过铁道、爬月台既然如此艰 辛,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1) 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 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2)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 子解渴。
伟大而深沉的父爱
总结: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 者重点刻画父亲月台买橘的场面,在 回忆中不断放大那些曾经可能忽略的 细节,由此唤起自己、唤起读者内心 的那份感动。感动父亲艰难困境中细 致入微的关怀举动,感动父亲无以言 说而深沉的爱的表现。 分析这一场面的动作细节描写,它 告诉我们:这就是亲情,它细致入微, 细水流长,伴随我们的一生。
布置作业
请描写一个场景:回忆初中开学第 一天,父母送你上学的场景。 要求: 1.抓住某个细节进行描绘,必须有人物 动作细节描写。 2.150字左右。
谢谢观看!
制作时间: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