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填空1、先秦诸子散文中,《论语》创立了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了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论辩文;《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中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2、《诗经》第一篇名曰《关雎》,其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之句;《天问》的作者是屈原。
,他最著名的抒情长诗《离骚》中有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文章西汉两司马"其一是指写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司马迁,其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另一位则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
4、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指的是屈原的《离骚》。
5、屈原之后楚辞作家有宋玉、唐勒、景差,但只有宋玉有作品流传,其代表作品是《九辩》。
6、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现在留传下来的是《毛诗》,这就是现在我们读到的《诗经》。
7、第一个把楚辞汇编成集的是西汉学者刘向,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楚辞集子是《楚辞章句》,它也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注者为东汉的文学家王逸。
8、"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代的萧统编的《昭明文选》。
9、《乐府诗集》的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10、《汉书》开创了纪传体的断代史,全书共包括十二帝纪、 70 列传、十志、八表。
11、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是《子虚赋》与《上林赋》。
西汉后期最有成就的辞赋家是扬雄。
1、"女娲抟黄土作人"的神话出自《风俗通义》。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 篇。
3、我国远古的神话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关于开辟神的故事;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关于英雄神话的故事。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先秦文学)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1、文学的发生:劳动说、祭祀说(主导地位)、游戏说(主导地位)、(两性活动——“美”为重要原则)。
2、文字:甲骨文——现存最古可识并用于文献记录的;卜辞——我国最早的散文,意味着我国书面文学的萌芽;彝器铭文——早期散文的萌芽,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文字。
总之,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都是书面文学萌芽时期代表作。
散文和诗歌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
3、封建社会分期:战国分期说。
二、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1、文学的社会功用:忧国忧民的传统2、发愤著书(创作心理)3、放言勿惮(创作心理)4、深于取象(5、表现美学观和抒情的传统:“发愤以抒情”,事物的美在内而非外)第二章神话一、概述保存神话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主要分为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四类。
二、特色与演变1、特色: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2、演变:由于神话本身具有多学科性质,含有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科学、文艺等多种因素,古其演变往往趋向于某一反面,演变的显著结果为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
第三章《诗经》一、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
最早就称《诗》,后东汉·魏人·董仲舒改为《诗经》。
孔子“删诗”,《左传·赋诗》有记,与之大致吻合。
《论语·阳货》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用此可以概括《诗》的翻然、认识、教育和讽刺作用。
另有“赋诗言志”说。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十五国风”,是民间乐歌(风土之音),共160篇;《雅》(“雅”即“正”,又与“夏”通)为宫廷乐歌(正乐),分《小雅》和《大雅》,《小雅》74篇(大多为文人所作),《大雅》31篇(全为文人所作),共105篇;《颂》(诗、乐、舞合一)乃宗庙乐歌和舞歌,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部分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一、神话神话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狭义的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二、尚书《尚书》—记言文之祖《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
先秦时只叫《书》,到汉代被尊为经书,故又叫“书经”。
《尚书》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重要篇目的汇编。
其中多为王室文告、誓词和臣下对国君的劝谏颂祝之辞。
《尚书》是当时记言文之祖,然皆作书面语;文词古奥,然语意平易。
诚挚敦厚,情深意切;文风质朴,少雕饰。
三、《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
春秋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诗》被尊为“经”,于是,后世便称之为《诗经》,实有305篇,另有六篇是笙诗,有目无辞。
四、孟子和《孟子》孟子——亚圣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幼年家境贫寒。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门人,成为孔子之后又一儒学大师,后世尊之为“亚圣”。
为推行其“仁政”与“王道”学说游说多王但一直未得重用。
晚年回到邹,专心授徒和著述。
《孟子》——论辩体散文《孟子》思想1、性本善——凡人皆可成为尧舜2、仁政、王道思想——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3、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进退自如的个人修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1.善于论辩,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纯熟老练的论辩技巧。
2.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说理,深入浅出,精彩传神。
3.感情充沛,气盛强劲,个性鲜明。
五、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秦朝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先秦文学复习
先秦文学中国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
少数民族文学也取得很高成就。
中国具有大约5000年的文明史。
有文字的历史(商代)距今也有3500年。
中国文学,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学异轨同奔。
中国的文学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自己的理论批评体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发展概况一诗歌1 《诗经》——春秋时期2 楚辞——战国时期3 乐府——汉魏六朝时期4 近体诗——唐代5 词和散曲——宋元时代二散文1 《尚书》——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2 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春秋战国3 政论散文和史传散文——汉代4 唐宋古文5 明清小品文三赋与骈文这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两种体裁。
赋流行于两汉,尚铺张扬厉。
骈文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句式整齐,强调对仗、用典和辞藻四小说和戏曲由于不被重视,发展较晚,至元、明、清时代,才得到迅速发展,并出现一些伟大的作家和作品。
如元杂剧、明清小说第二节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特点1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和单一性,这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
2 近代开始打破这种凝重、稳健的性格。
龚自珍梁启超谴责小说柳亚子3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中国文学进入现代时期。
第三节中国文学的特征一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对文学的影响二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1 以诗文为教化的文学功用说2 入世哲学和教化观念3 对“中庸”的美学追求入世精神说教倾向理性主义色彩三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1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揭示中“虚”和“实”,“有”和“无”的辨证法,对形成中国文艺含蓄精炼的特点,具有巨大影响。
2 “大制不割”和“道法自然”强调自然的完整性,强调一种“自然”的美,不露刀斧之痕。
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中国文学总体上是倾向于表现的:一在体裁上,中国文学偏于抒情,而叙事文学兴起较晚,也较不发达。
《诗经》小说发展较晚戏曲的抒情性二在创作方法上,中国文学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至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信仰和政治制度,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文学体裁1. 诗歌- 风、雅、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和风格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是战国时期楚地特有的文学形式。
2. 散文- 史传:如《左传》、《国语》等,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行。
- 诸子散文: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法家的《韩非子》等,反映了各家各派的思想。
3. 戏剧- 先秦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戏剧形式,但有一些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表演艺术。
三、重要文学理念1. 儒家文学观- 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认为文学应当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 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应承载和传播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念。
2. 道家文学观- 倡导自然无为,认为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不受外界约束。
- 主张文学应表达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情感。
3. 法家文学观- 认为文学应当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强调实用主义。
四、代表性文学作品及作者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屈原:楚国诗人,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3.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4.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5.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术。
五、先秦文学的影响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儒家的文学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篇复习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篇复习大纲第一章神话1、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或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神话的主人公包括神祗、始祖、文化英雄、神圣动物等,神话故事一般具有变化、神术和法术等因素。
2、分类(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2)始祖神话女娲造人(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5)英雄神话夸父追日(6)传奇神话嫦娥奔月3、《精卫填海》源自《山海经。
北山经》《女娲补天》源自《淮南子。
览冥》4、《山海经》《山海经》是保存远古神话最多的古籍,最有神话学价值。
《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
这部书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末期或西汉初期。
关于它的作者以及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它是一部地理书,鲁迅说它是一部“巫书”。
不管怎么说,它里面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其中有不少神话已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它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歌谣(一)《诗经》1、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2、传授:《诗》遭秦火之后,因易于记诵的特点,特赖口耳相传得以保全。
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
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
“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微,《毛诗》代之而兴,“三家诗”后先后失传,存者唯《毛诗》,即今之《诗经》。
3、来源:•1、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是有史可考的。
(见《国语。
周语上》)•2、采诗说。
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3、删诗说。
孔子对“诗”做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复习资料
四、我国古代神话没有完整保存的原因:年代久远逐渐失传;古文字繁难,书写工具不便;古代学者不了解神话的性质和意义,不予重视,或把神话历史化,使神话失去了本来面目
二、《诗经》的分类: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三、《诗经》的内容: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诗经》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是中国古典诗歌之祖,又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情况的珍贵数据,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
一、《诗经》概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诗经》的编集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并列于官学,用隶书书写,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 “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微,《毛诗》兴起,“三家诗”后失传,存者唯《毛诗》,即今之《诗经》。东汉郑玄作《毛诗传笺》,唐孔颖达为《毛诗传笺》作疏《毛诗正义》,宋朱熹作《诗经集传》,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诗毛氏传疏》。
五、神话的功能: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意义。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绪。
先秦文学复习资料
先秦文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指秦统一中国(BC221)以前的文学。
包括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夏商周。
第一章古代神话与远古歌谣一、古代神话周代以前的文学主要是神话和诗歌。
神话: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即:1、神话的内容和现实性——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2、艺术性——不是科学的反映是艺术的反映,通过幻想对现实进行了形象化的加工;3、不自觉——不是作家有意识的创作,而是受限于生产力、科学水平vs了解、征服自然力的愿望。
(区分后来作家自觉运用神话题材、神化手法所创作的作品)亦称古代神话。
Eg.《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神话是通过幼稚的幻想故事,把自然力和古代英雄神化,表现远古时代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可贵的探索精神的一种原始时代的文学形式。
幻想形式。
Eg.女娲、后羿、大禹治水、刑天、夸父、精卫中国远古神话Cf 外国古代神话——1、记载零散,并多有异说。
没有专书。
掌握文化的史官只重记实,把神话当做史实来曲解怀疑,思想界排斥神话之倾向(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春秋战国动乱,秦焚书;2.多被历史化,与传说难分。
神话和传说容易混淆,但从产生年代~神话较早传说较晚;从所写内容~神话神奇怪异,传说接近现实;塑造形象~神话是神,传说是人。
神话VS迷信:神话表现了人们对自然力的不屈服,引导人积极向上;迷信表现了对自然力的无能为力,甘做奴隶,听从神的摆布,消极,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宗教迷信。
3、从思想上说,比较突出为公为群的精神。
大公精神(西方=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4、赞美勤劳与创造发明二、远古歌谣周代以前,亦即《诗经》之前的时代称远古。
三皇时代已有诗歌反映周代以前的诗歌水平的主要体现在《周易》中。
群经之首。
《周易》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著作,是占筮的参考书。
多叙事个别抒情。
已有赋比兴衬托等表情达意之手法,生动形象。
从古代神话和远古诗歌,我们认识到——1.文学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文学起源于以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A、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②《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
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1、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
2、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
3、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
中国文学之先秦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文学之先秦文学(讲义)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文学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诗歌形式)赋、比、兴(表现手法)2.楚辞①战国末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开创的一种诗体,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②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代表作《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其中《离骚》——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③宋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1.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B.作品在当时可以配乐歌唱C.表现爱情的诗占绝大多数D.主要艺术手法有赋、比、兴2.下列关于《离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诗人屈原的代表作B.我国古代最长的爱情诗C.运用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D.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真题回顾1.(2019下·中学)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被视为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屈原。
下列选项中,属于屈原作品的是()。
A.《九辩》B.《风赋》C.《高唐赋》D.《湘夫人》2.(2017上·中学)下列名句中,不是出自屈原《离骚》的是()。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C.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3.诸子散文(黄-儒家;绿-道家;蓝-墨家;灰-法家)真题回顾1.通常认为《庄子》为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价值。
唐代以后,人们又称它是()。
A.《南华真经》B.《无量寿经》C.《道德经》D.《华严经》2.先秦诸子的著作,经常采用寓言来阐明道理。
下列寓言故事,出自《庄子》的是()。
A.庖丁解牛B.愚公移山C.自相矛盾D.揠苗助长3.下列有关“乐”的古代名句,出自《论语》的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历史散文(1)第一阶段言事分开《尚书》——最早的历史散文(历史文献汇编)《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2)第二阶段记言又记事《左传》——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3)第三阶段人物描写更细致《战国策》——国别体史书4.历史散文《》——最早的历史散文(历史文献汇编)《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真题回顾拓展1.(2013上·中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先秦文学复习汇总
总论一、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2、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在这个时期基本得以确立。
发愤著书的传统、忧国忧民的传统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1、魏晋开始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
曹丕《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自我意识增强,摆脱功利,关注人生、生命。
2、诗、词、曲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并达到鼎盛。
3、在小说方面,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到唐代传奇达到成熟,白话短篇小说话本在宋元时期得到长足发展,白话长篇小说在元明之际也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这都为明清章回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明代中期以后文学创作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的通俗化。
2、创作主体个性的高扬。
王学左派(王艮、李贽)汤显祖《牡丹亭》“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孙富)龚自珍、梁启超把文学作为社会改良的工具,救亡图存的意识比较浓重。
三古、七段的划分方法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出来的规律。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及参考书目一.名词解释1.神话2.《诗经》3.《诗经》六义4.赋比兴5.国风6.兴观群怨7.春秋笔法8.《春秋》三传9.《战国策》10.《论语》11.《老子》12.墨子13.《庄子》“三言”14.《韩非子》15.楚辞16.《楚辞》17.《离骚》18.《九歌》19.《国殇》20.《九辩》二.问答题1.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成就主要有哪些?2.先秦文学主要有哪些特点?3.为什么说神话是不自觉的艺术创作?4.我国古代的神话主要有哪些内容?5.神话对后代文学有哪些影响?6.《诗经》风雅颂三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7.《诗经》的采集主要有哪几种说法?8.《诗经》的作品主要有哪几类,试各举出几篇代表作品。
9.举例说明什么是赋比兴?10.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11.《诗经》为什么大量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12.《诗经》中国风和雅颂部分的语言风格有何不同?13.简述《诗经》的地位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4.先秦叙事散文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15.如何理解《尚书》的“佶屈聱牙”风格?16.试比较《左传》与《国语》在叙事和写人艺术上的异同。
17.试论《左传》叙述战争的艺术。
18.《战国策》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哪里?19.简述《战国策》中纵横家的思想。
20.简述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各阶段的不同文学特征。
21.简述《论语》的艺术特征。
22.《论语》流传后世的版本有哪几种?23.简述孔子的文学思想。
24.墨子的“非乐论”和“三表法”的内涵是什么?25.简述《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26.孟子的论辩艺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7.为什么说《庄子》代表着先秦说理散文的最高水平?28.举例说明《庄子》中寓言的特点。
29.简述庄子的主要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
30.《荀子》的议论风格表现在何处?31.《韩非子》的文学风格是怎样的?32.简述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3.楚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哪里?34.楚辞的艺术特征是什么?35.楚辞的文学形式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6.《离骚》的题旨是什么?37.谈谈自己对《离骚》的思想内容的理解。
古代文学先秦提纲
古代文学先秦提纲一、概述先秦文学的时代背景和特点1.先秦文学的历史背景a.先秦时期指战国前后的历史时期,大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
b.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文化形成和演变的关键时期。
2.先秦文学的特点a.先秦文学以诗歌、赋、骈文为主要表现形式,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种方面。
b.先秦文学注重直接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风格。
c.先秦文学常常通过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表达意境,富有象征性和哲理性。
二、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1.《诗经》b.《诗经》以描写王室乐府和民间民谣为主,涉及各个方面的人生和社会问题。
2.《楚辞》b.《楚辞》以抒发诗人个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乱世的不满和苦闷情绪。
3.《论语》a.《论语》是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记录,后人整理成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b.《论语》通过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治国理政思想。
4.《孟子》a.《孟子》是孟子的著作,被称为儒家经典之一b.《孟子》主要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主张。
5.《道德经》a.《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之一b.《道德经》以阐述道家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为主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三、对先秦文学的评价和影响1.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a.先秦文学的创作技巧和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比喻、隐喻的使用等。
b.先秦文学中的思想和观念也对后世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先秦文学的价值和意义a.先秦文学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为后世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b.先秦文学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描绘,提供了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四、结语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不同的文体和题材,展现了当时社会和个体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也对后世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doc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初创时期,是上古期第一段。
先秦文学尚未从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其特征与这时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文学。
例:据说是神农时代《蜡辞》(《礼记•郊特牲》)大约是农事祭歌;传说尧舜时《击壤歌》、《南风歌》等,是后人伪托;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遗留。
如《吴越春秋》载《弹歌》,反映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 已具韵律,显是古老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夏代诗歌遗文。
二、文字产生后,脱离传说时期。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是所知最古文字。
甲骨文代表商代晚期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卜辞文句简朴形式单一,仅有少量记事文字,但其产生具重大历史文化意义,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歌最初与乐、舞结合。
《吕氏春秋•古乐》载八阕,内容从题目看,“载民”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遵循自然法则;“达帝功”以下反映宗教信仰。
《尚书•益稷》载帝舜时《大韶》。
《诗经》作品都是乐歌。
约在春秋后,诗歌分化独立,向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非纯文学,先秦文化呈现综合形态。
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哲学著作,史、哲学著作也有文学意味。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云颛顼命南正(官名)重掌管天,北正黎掌管地,即掌天文、祭祀事,周宣王之时,重、黎后人成司马氏, 掌周史,可以看出史学与巫术分化过程;据《尚书•洪范》可知商代已形成“五行”思想;《易》卦爻辞,已具备“阴阳”观念;“德" 观念于商萌芽,在周发展,形成敬德保民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二、先秦诗歌:宗教颂赞祷祝诗一政治叙事诗一言志抒情诗。
中国古代文史先秦文学考试复习资料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试复习资料——由大学马允岐整理概说1.先秦文学:指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时期的文学。
2.原始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功利性和无阶级性。
3.商代文献:甲骨卜辞、《易经》、《尚书》中的《商书》。
4.周公制乐作礼:分封制、嫡长制、井田制、礼乐制。
5.《尚书》:《虞书》《夏书》《商书》《周书》6.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7.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加乐经即为六艺)第一章上古文学一、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形式——诗歌,它是人类在从事集体劳动中依照劳动时的节奏,因袭劳动呼声的样式而产生的。
原始人劳动中带有节奏的呼声一旦被语言所代替,便产生了诗歌二、原始歌谣的特点1.从容上看,它是对劳动生活的描绘和歌颂,也有一部分是宗教性的咒语。
2.从形式上看,一般篇幅较为短小。
3.诗歌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
三、散文产生于既有文字之后四、古代神话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神话产生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有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人的生老病死等,尤其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膜拜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因此神话就如此产生。
(是原始社会人类处于生产力低下的时期,只好通过幻想来征服自然力的表现。
)3.神话分类:按容可分为三类:反映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与斗争:鲧禹治水,羿射十日探索天体和人类起源的奥秘: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反映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歌颂女性: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歌颂男性:夸父逐日,羿射十日,鲧禹治水。
探索自然: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逐日征服自然:羿射十日,鲧禹治水社会斗争: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4.神话的意义:【1】.神话是远古客观显示和生活斗争的反映,反映了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点整理一、神话1.产生的背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想象和幻想的产物2.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多为口头文学,以口头讲说的方法为基本的传播方式3.山海经是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4.神话的类型●再生和创生神话●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自然神话●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英雄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战争神话●黄帝大战蚩尤5.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手法●想象世界的创造,赋予自然以生命,赋予天界与人界,赋予人神已幻变●夸张的描写大胆神奇二、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铜器铭文(最长的在毛公鼎上)2.《尚书》●我国的第一部散文总集,原名《书》,汉朝时称之为上古之书●《虞书》《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或祀典追记)《商书》《周书》史官记录三、《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311篇,6篇笙诗,305●“风”,歌调乐调,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十五国风”160篇●“雅”,即“正”朝廷乐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105篇●“颂”,宗庙祭祀乐歌,《周颂》31《鲁颂》4《商颂》5,40篇2.作者涉及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具体不可考。
3.主要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作品。
(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4.采诗说,观风察政;献诗说,以颂美或讽谏;删诗说5.六艺:风雅颂(按音乐曲调分)赋比兴6.汉四家诗:毛诗、韩诗、鲁诗、齐诗7.内容●祭祖诗和周祖史诗●农事诗●典礼宴饮诗●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讽刺诗和怨刺诗●婚恋诗8.艺术成就●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国风》、二雅、风雅精神●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直接叙述和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助对外事外物的描写做为诗章或诗句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诗意情思的表达●篇章、声韵及用词●篇章整齐,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多用重言叠词和双声叠韵连绵词●用韵形式多样9.文学地位及影响●抒情诗的传统●风雅精神●比兴垂范●诗体形式,语言艺术等影响后世四、《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1.《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大事纲要式的编年体史书●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史书的统称,后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鲁隐公—鲁哀公)●记事简而有法,语言严谨,以一字寓褒贬,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贬斥异端邪说2.《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春秋左传》,左丘明所作,为解释《春秋》而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考试提纲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绪论部分1、文学起源: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2、最早的文学:上古歌谣(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3、最古老的文字:甲古文,青铜铭文(金文)4、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5、商代文化的传承者是巫觋,与巫觋是分不开的6、根据《尚书.洪范》我们知道商代已经形成“五行”思想体系7、编订于周初的《易》卦辞,已经具备了阴阳的观点神话部分1、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百科全书似的知识体系。
2、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代表盘古的故事),创世神话又属于卵生神话。
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3、(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补天不仅虚构了人类,同时也试图阐释人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4、(3)、洪水神话(大禹治水),看重人类的智慧及斗争,5、(4)、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6、(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神话进入一个英雄时代,人类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项重大发明都,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者本部族理想的象征,7、(6)、还有一类神话显示了显示了人类突的个人英雄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夸父逐日)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感性具体缺乏抽象能力2、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拟人化自然观3、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4、神话思维伴有浓烈的情感体验诗经部分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
2、最早的诗《大雅》中大武乐歌《诰天有成命》《武》《酌》《般》《桓》3、诗经中的手法:赋、比、兴4、诗经根据其内容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乐调,活泼清新)、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雍容典雅)、颂(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板滞凝重)5、的内容: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周早期,祈丰年,酬神,大多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和发展历史,或歌颂先王先公的德业,总之是歌功诵德之作,代表作《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的开国历。
先秦文学资料重点
先秦文学资料重点第一章远古歌谣与原始神话一、《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二、《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三、神话:myth(源自mythos:故事、寓言)关于神祗和英雄的故事、传说。
四、神话的性质和涵义▲自然学派: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对自然的、理论的和想象的探求。
▲现代神话学派:神话是一种神圣的、真实的、信仰中的幻想故事。
▲历史学派:神话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
▲人类学派:神话是原始信仰的残留物。
▲马克思:神话是“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五、古代神话的类型①解释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②斗争神话: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③历史神话: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刑天舞干戚(或曰创世、始祖、洪水、战争、发明创造等)第二章《诗经》一、《诗经》名称《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三(四)家诗:辕固(齐)、申培(鲁)、韩婴(燕)+ 毛亨(鲁)二、《诗经》产生的年代西周初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6世纪)三、《诗经》的编集《汉书·艺文志》:“《书》曰:‘诗言志,哥(歌)咏言。
’故哀乐之心感,而哥咏之声发。
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哥。
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诵》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
自主整理资料--古代文学(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一、填空题1.时代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以红色陶器为特色的文化遗存,称为“仰韶文化”或“采陶文化”。
2.比“仰韶文化”稍晚,约在公元前四千多年,以黑陶为特色的文化遗存,称为“龙山文化”。
3.《文学史》教材中提到的远古时代的歌谣,有《吴越春秋》所载的一首《弹歌》,《礼记·特郊性》所载的一篇传为尹耆氏时代的《蜡辞》,等。
4.《吕氏春秋·音初》提到的涂山氏之女“始作为南音”的那首歌的歌词是“候人兮猗!”5.马克思说: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6.我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庄子》、《淮南子》、《楚辞·九歌》和其他一些古籍中。
7.在古代神话中,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名曰精卫。
8.在古代神话中,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的英雄是后羿。
9.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10.《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带其诗篇成数称《三百篇》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11.《诗经》中的国风,有不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篇。
12.《诗经》中的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曹、豳十五国风。
13.《诗经》依风、雅、颂分类编排。
14.《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15.《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16.《诗经》中的《商颂》被认为是春秋时宋国的诗歌。
17.《诗经·小雅》中有《南陔》、《白华》、《华黎》等六篇等有目而无歌词,后人称之为“笙诗”。
1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305篇。
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列在《小雅》中。
19.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这四家诗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毛诗》,这就是现在我们读到的《诗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指秦统一中国(BC221)以前的文学。
包括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夏商周。
第一章古代神话与远古歌谣一、古代神话周代以前的文学主要是神话和诗歌。
神话: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即:1、神话的内容和现实性——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2、艺术性——不是科学的反映是艺术的反映,通过幻想对现实进行了形象化的加工;3、不自觉——不是作家有意识的创作,而是受限于生产力、科学水平vs了解、征服自然力的愿望。
(区分后来作家自觉运用神话题材、神化手法所创作的作品)亦称古代神话。
Eg.《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神话是通过幼稚的幻想故事,把自然力和古代英雄神化,表现远古时代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可贵的探索精神的一种原始时代的文学形式。
幻想形式。
Eg.女娲、后羿、大禹治水、刑天、夸父、精卫中国远古神话Cf 外国古代神话——1、记载零散,并多有异说。
没有专书。
掌握文化的史官只重记实,把神话当做史实来曲解怀疑,思想界排斥神话之倾向(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春秋战国动乱,秦焚书;2.多被历史化,与传说难分。
神话和传说容易混淆,但从产生年代~神话较早传说较晚;从所写内容~神话神奇怪异,传说接近现实;塑造形象~神话是神,传说是人。
神话VS迷信:神话表现了人们对自然力的不屈服,引导人积极向上;迷信表现了对自然力的无能为力,甘做奴隶,听从神的摆布,消极,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宗教迷信。
3、从思想上说,比较突出为公为群的精神。
大公精神(西方=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4、赞美勤劳与创造发明二、远古歌谣周代以前,亦即《诗经》之前的时代称远古。
三皇时代已有诗歌反映周代以前的诗歌水平的主要体现在《周易》中。
群经之首。
《周易》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著作,是占筮的参考书。
多叙事个别抒情。
已有赋比兴衬托等表情达意之手法,生动形象。
从古代神话和远古诗歌,我们认识到——1.文学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文学起源于以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
文学中形象、抒情、节奏、对称诸因素,主要是在生产实践中被人们意识到的。
2、文学与宗教关系密切。
上古时代的文化基本是神权支配下的文化。
认识水平和生产力低下==母体崇拜=图腾=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神化统治权文学的产生和成长也在宗教中受启发。
3.《诗经》是远古诗歌发展的结果第二章诗经一、《诗经》的编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创作。
全集305篇,6篇无辞。
采诗——采诗者==时间==渠道==目的==献诗编辑成书——周公说==孔子说==周王廷乐官二、《诗经》的体例风160·——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雅105 ——大雅小雅颂40——周鲁商宋人郑樵《通志·总序》“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音:乐调上的区分)风土之音是各地的民歌,朝廷之音是在以朝廷为代表的各级官府场合演奏的官乐,颂是在宗庙里演唱的祭歌。
变风变雅是指风诗雅诗中的乱世之作。
可以看到,在乐调作者内容作用等方面风雅颂都不同三、《诗经》的思想内容《诗经》创作的三个时期:西周前期西周后期东周1、反映了周民族的发展史从母系到父系为中心的过渡从游牧为主到农业为主从穴居到室居从邰到豳再到定居于周,进而商族而统治中国,建立周朝2、反映了战争及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周公东征统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是进步的but远征的战士、少数民族冲突、民族战争带给人民的是痛苦和怨恨3、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黑暗统治者腐败 eg。
《伐檀》《硕鼠》阶级、民族压迫《大东》4、反映了当时的婚姻恋爱风诗的主要题材形式多样——劳动人民的纯洁、真挚、热烈、愉快的爱《静女》——怨恨封建礼教束缚,要求婚姻自主《虻》——失恋单恋相思别离《狂童》、《泽陂》5、农业诗——研究周初社会的重要资料①农业生活诗——再现阶级差异反映西周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采薇》《七月》②农业祭祀诗——春夏祈谷秋冬报夏记录风俗礼制周人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经济的繁荣《载芟》《良耜》6、其他《颂》诗—对祖先的歌功颂德《雅》诗—贵族的烟瘾游猎四、《诗经》的艺术成就1、开创了文学中的“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写实精神深刻地揭露了西周及春秋前期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比较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Eg 《七月》在反映现实时,多采用了朴实合乎现实的本来面目的形式,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例外:《生民》继承:建安七子汉乐府2、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在诗经中大量、成熟地使用,被认为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体式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直接的铺叙陈述,如实地说出事情《七月》比——比喻明喻隐喻目的:把对象的本质或现状具体地刻画出来兴——起兴先言他物,引到所要表达的意思上,有引起联想的意味《关雎》3、重章叠句的歌唱形式直接重叠或间隔重叠重言双声叠韵双关隔句押韵讲究对称、整齐4、篇章句式既有定式,又灵活变化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决定于当时的语言一单音词为主)句式灵活《国风》二三四五言都有,完全是散文化的句式,舒缓自由五、《诗经》的影响与研究“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诗经比较广泛地反映了商周一个长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思想状况,在外交中用赋诗对答,委婉表达观点词汇知识丰富引用论据但不大注意本义而断章取义加以利用汉代独尊儒术之后,这部以人民为创作主体的诗集成了经学的附庸汉朝诗学四家——毛诗:秦汉间鲁人毛亨做训诂传赵人毛,《毛诗故训传》现存诗经最古解释本古文学派鲁诗:汉初鲁人申公齐诗:汉初齐人辕固生韩诗: 汉初燕人韩婴后三者用汉时通行的文字写成,属于今文学派均相继失传宋·朱熹《诗集传》清·马瑞辰《毛诗郑笺通释》第三章屈原和楚辞一、历史背景—战国后期1、七雄对峙,趋于统一齐楚韩燕赵魏秦2、合纵连横,秦楚争霸横则帝秦,纵则楚王3.成败的关键在于改革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鞅法而富强楚悼王————楚威王——楚怀王——襄王与仇秦联婚楚人爱国作为楚国左徒的屈原处在人民抗秦情绪高昂,而统治集团昏庸软弱的局势下,力主改革、抗秦而得不到支持,被人谗害。
二、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生平见书36一般认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招魂》《九章》《离骚》是代表作,可能作于汉北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长篇大致内容:政治理想—楚的排斥—坚持不妥协—孤独困苦,想象比喻多—只能离开—依恋不舍—殉国其他见书三、屈原的艺术成就“屈原词赋如日月”——李白1、开拓了抒情诗的全新境界忧愁为骚例:本传—屈平之作《离骚》,盖怨生也贾岛—骚者,愁也,始于屈原诗经开始有愁怨之作,抒情简单直白,只是将心理状态加以陈述vs 屈原在表达同类情感时运用了大量新的词语,从自身的遭遇/环境/神情/心态/行为举止等结合起来,回环往复地吟唱。
Eg。
通过抒情表现了诗人的人格,展现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人格的核心——美政思想也忠君(得到信赖是美政实施的条件),但他追随的不是君王,是美政思想、自我人格的实现。
公平正直的品德,宁死不屈而不同流合污的顽强性格,悲愤沉郁的心理特征,展现了屈原个性的各个层面还有形成的环境,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对比:《正月》《离骚》愤世—恨世道黑暗,生不逢时;怨上—恨君主昏庸,忠奸不辨;孤独—感怀自身与腐败政治环境的矛盾不同:忧己vs以国为重;畏惧vs大无畏;怨上而不敢直言vs直怨;虽然为“我”而悲伤但缺乏“我”的形象感vs刻画出悲愤填膺、宁死不屈的忠君现象内涵着悲剧美——伟大之处在于展示了主人公与黑暗社会环境斗争的精神 + 内心世界的复杂斗争,表现出坚定不移的高尚人格(诗经此类情调低沉)屈原激励鼓舞我们,激发了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把我们引向崇高,在熏陶引导中理智和感情升华2、诗体的革新——骚体鸿篇巨制——(刘谓之“鸿裁”)形式和篇章结构上的长迂回断续—回抱法(根据主题的矛盾和联系加以想象最后回到主题)、语体化——语言的运用多用口语和方言;句式散文化,灵活自然,长短参差,有错落美;语气词兮的广泛运用成为骚体的句式标志,三字节奏的出现广声貌,趋艳丽——直接描绘比喻用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象征更广泛深远3、浓烈的浪漫色彩特点:①抱北方学派之人生理想,体现南方人富于想象的文学形式。
(南方理想较虚幻,北方更付诸实践)对理想的执着VS 黑暗现实——浪漫主义的契机。
南楚巫风文化是屈原浪漫主义的土壤—吸取了民俗文化的营养,借用巫事神的形式②运用了大量的非现实性的题材,塑造了诗人非凡的自我形象4、诗人与民间文艺的光辉结合《天问》《招魂》较多地保留了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原型《九歌》原为楚地民间祭歌,原辞表现的是男女性爱生活,鄙陋。
屈原是祭歌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准“颇更定其辞,去其泰甚”屈原的创作深受民间巫歌的影响(例:九歌)《九歌》与《离骚》的相同之处:香草美人、九天、昆仑、飞龙 etc①屈原在写作之前必定熟知作为民间祭歌的《九歌》,对其吸收提高。
②《九歌》与《离骚》《九章》都用到的名物概念,前者多用本义,后者多用引申义、比喻义九歌写作偏于必然,屈原所写偏于或然,受九歌启迪例:…③在句式上,屈原多用三字节奏加虚字再加两字节奏;九歌似乎体现了由最简易的民间歌谣句式向骚体过渡的轨迹,亦是屈原对于九歌形式的发展四、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楚辞:楚歌之辞。
内容多为楚地风土名物,声韵皆用楚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中原的诗歌有较大区别,故标以楚名,从音乐的角度上来讲又称南音。
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尤以离骚著称,也叫骚体。
另有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宋玉:《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6篇可信。
对屈原有直接的继承。
体裁上用的是骚体,构思、手法上多驰神骋想,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文心雕龙》“屈宋逸步”。
继承长篇的基础上又运用了铺陈描写《九辩》对秋天的描写表现悲愁、描写客观(重要识记点)并且精细(屈只是主观感情的抒发,用景物来比兴衬托)鲁迅称“实为独绝”《九辩》的句式表现已经赋体化,汉朝大赋问答体的格局滥觞于《卜居》《渔父》,直接效仿于宋玉,宋反映了由辞向赋的转化在楚辞和汉赋之间,宋玉承前启后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多地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的是宋玉。
汉赋“铺采摛文”源头。
然而用意微隐,缺乏屈原式的嫉恶如仇的斗争和正直,是宋玉作品黯然失色的原因第四章历史散文左史记言(《尚书》),右史记事大事在策,小事在简(简牍学)简策按时序编排,为史书,称春秋史书中的篇章多以散文形式表现先秦时期大体有三种——古代的政令、文献《尚书》;史官整理好的史记《春秋》;对史之解说《公羊传》一、《尚书》与《春秋》《春秋》、《左传》属于编年体《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体甲骨文、金文文学价值不高真正标志散文形成的是《尚书》(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