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

教案: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1. 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 速度的计算公式:学习并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3. 速度单位:学习并掌握速度的单位,如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

4. 速度的测量方法:学习并掌握用尺子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实际问题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会使用尺子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秒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自行车、汽车等,思考如何判断它们的运动快慢。

2. 讲解速度概念: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学习速度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4. 学习速度单位:教师讲解速度的单位,如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并进行换算练习。

6.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速度公式的应用,如给定位移和时间,求速度;给定速度和时间,求位移等。

7.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速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单位及换算、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个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为500米,求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优质课件(共29张PPT)

(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优质课件(共29张PPT)
甲为参照物,乙是________( 运动 填“静止”或“运动”) 9 的;甲、乙各运动8 m,所用时间相差________s 。
知3-练
2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 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东 ________ 做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
________m 。 30
所用公式
答: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m/s。 结果。数字后面 要有单位。
知2-讲
总 结
(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 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这时不 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物体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可以用v =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 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 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知2-讲
平直轨道上平稳运行的列车近似认 为是匀速直线运动。
知2-讲
定义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等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计算式
s v t
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来描述物
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其运动速度是2.5 cm/s 。
知1-练
2 如图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 甲 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________ 物体在做匀速 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2 s,则匀速直 0.75 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知识全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知识全解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知识全解
1.通过实验会参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

3.知道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4.会用运动速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难点是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运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中考热点,题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s/t。

2.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米(m)。

3.时间的测量工具是钟表、停表等;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秒(s)。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PPT教学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PPT教学课件

全程平均速度:
v3

s3 t3

100m 13s
=7.7m/s
讲授新课
答: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 度分别为8.3 m/s、7.1 m/s和7.7 m/s。
50 m 6 s
50 m
8.3 m/s
7.1 m/s
7.7 m/s
100 m 13 s
求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路程 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即使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 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
讲授新课
例1:一辆公共汽车以4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前 进,由第一站牌到第二站牌时用了4分钟,问两站 相距多少米?
已知:v=45km/h=12.5m/s t=4min=240s 求:s
解:由 v = -st 可得
s=vt=12.5m/s × 240s=3000m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讲授新课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 5
5
5
5
通过各区间的速度
v/(m·s-1)
0.02 0.02 0.02 0.02
讲授新课
s/cm
40
30
20
10
0
4
8
12 16 20 t/s
讲授新课
总结气泡运动的规律: 气泡在上升了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近似成__正____比,运动速度可以看作是__不__变____的。
vAB s= AB tAB
v v
vAB ≠ A B
2
讲授新课
例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 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 是多少?
50 m
50 m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件
t
汽车3h行驶的路程:s vt 80km / h 3h 240km
答:汽车3h行驶的路程为240km。
【例题】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 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50 m
50 m
分析:
6s
7s
全程
已知:小明前50 m路程s1=50 m,用时t1=6s,后50 m路程s2=50 m,用时t2=7 s,全程s3=100 m,用时t3 求:前半段、后半段及全程的平均速度v1、v2、v3
4.通过控制玻璃管的倾斜程度控制气泡运动的速度
一、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讨论:如何统计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 5.统计数据的方法:列表法
区间s/m
0~0.1 0.1~0.2 0.2~0.3 0.3~0.4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
2
2
2
2
通过各区间的速度v/(m/s) 0.05 0.05 0.05 0.05
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复习提问: ①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 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 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②什么是速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③若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应依据什么原理?需要测量哪 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故在匀速直线运动中s与t成正比。
0.02
0.01 t/s
0 2 4 6 8 10
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

0
10 s
20 s
30 s
40 s
0
300 m
600 m
900 m
1 200 m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1)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1)

教案:2.3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1)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 速度的计算公式: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3. 速度单位:了解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以及常用的千米每小时(km/h)。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速度公式的计算问题。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速度,如汽车、自行车、跑步等。

2. 讲解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4. 讲解速度单位: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运动速度,如汽车行驶的速度、跑步的速度等,并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板书设计: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速度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8. 作业设计:题目1:一辆汽车行驶了200米,用时10秒,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答案:v=s/t=200m/10s=20m/s题目2:一辆自行车行驶了10千米,用时30分钟,求这辆自行车的速度。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4. 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2. 难点: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器材(如计时器、测量尺等)、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如赛车、跑步等,思考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

2. 知识讲解:介绍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3.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运动员100米赛跑的时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速度公式运用。

5. 动手实践:分组进行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记录数据并计算速度。

6. 合作交流: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速度 v ————路程 s 时间 t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某运动员100米赛跑的速度。

已知路程 s = 100m,时间 t = 15s,求速度 v。

答案:v = s/t = 100m/15s ≈ 6.67m/s2. 题目: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求行驶的路程。

已知速度 v = 80km/h,时间 t = 30min = 0.5h,求路程 s。

答案:s = v t = 80km/h 0.5h = 40k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共19张PPT)

教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共19张PPT)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距离比时间 2.相同时间比距离
1.相同距离比时间 2.相同时间比距离
时间不同距离也不等怎样来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读:米每秒
1km/h和1m/s谁大?
60
60
3600
观察甲乙两小球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快慢都
公式: v s t
单位:m/s、km/h,换算关系: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快慢不不变的运动 运动形式
变速运动:速度快慢不断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平均运动程度快慢
们 的 脸 上 庄 严而肃 穆。最 后,大家 集体拍 照留念 ,走出了 “烈士 陵园” 。 这 次 活 动 对 我们小 学生来 说意义 是重大 的,它强 烈地提 醒着我 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 来 之 不 易 的 ,是革命 先辈用 热血、 生命创 造的,我 们一定 要好好 珍惜。缅怀革命先烈
,珍 惜 今 天 我 们的美 好生活 。展望 明天,我 们一定 会使祖 国的未 来更加 辉煌!
保持不变。 3、在任何一时刻和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
等的。
(2)图像法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v/(m.s-1)
s/m
25 15
5 0 1 2 3 4 ຫໍສະໝຸດ t/s在v-t图中是水平直线
5 3 1 0 1 2 3 4 5 t/s
在s-t图中是斜线
小结:
速度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
XX祭 扫 烈 士 墓 活动 总结范 文 今 年 的 清 明 节,好像 比往年 要与众 不同,我 们以一 种新的 姿态、 新的行动来迎接了今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件PPT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件PPT

实验步骤:
•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 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总S,并记录数据。
• 2、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总t,记录入表 中。
• 3、根据测得的S、 t计算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 4、多次测量。
记录测得的数据:
次数
路程
1
S1=
2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类型:获奖课件PPT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速度
实验探究:探究气泡的速 度,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数据分析,见教材 测量气泡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运动叫做匀速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速度
速度计算公式 v s总 t总
T表示一段时间,描述的是物体在一段时 间内的运动。
不考察每个时刻的运动快慢,只是研究某段时间 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如刘翔、博 尔特短跑的速度等。
实验目的: 实验器测材量:小车从斜面上下滑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 s总 t总
斜面、小车、刻度尺、表、金属片
S2=
3
S3=
运动时间
T1= T2= T3=
平均速度
V1= V2= v3=
当堂训练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 过的路程是30m,那么他的速度是多少? 2. 王刚同学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5m/s,他 骑自行车上学大概需要10min,他家离学校 大概有多远?
挑战自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2.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共23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2.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共23张PPT)

7.(眉山中考)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
C
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经过4 s,甲、乙相距8 m
8.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 B
4.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的4个物体的闪光照片,其中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D )
5.(原创题)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
小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Fra bibliotek的是(
B )
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
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
教科版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2.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识点1 速度的测量 1.(原创题)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 的均匀玻璃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 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时间t/s 0 4 8 12 16 20
路程
s/cm 0 12 24 36
C.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
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
6.(原创题)如图1所示,“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小华经常骑
“共享单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2所示,则小华
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C )
A.135 km/h
B.168.75 km/h
C.2.25 m/s
D.2.81 m/s
(1)“K1”从起点火车站至终点汽车北客运站需要多长时间? (2)若“K1”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60 km/h的速度运行60 s,停车12 s,再 以50 km/h的速度运行36 s,求“K1”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本节主要介绍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实验方法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具体内容包括: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 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位移÷时间。

4.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利用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学会用实验方法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提高动手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刻度尺、停表、滑动测微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现象,如汽车行驶、运动员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些运动的快慢。

2. 讲解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物理意义。

3.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推导速度公式,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4.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5. 例题讲解:讲解与速度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 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位移÷时间3.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课本上一个小球从桌面滚到地面的时间,并计算小球滚动的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件 教科版(详细分析:单位)共3张PPT

八年级物理上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件 教科版(详细分析:单位)共3张PPT
72km/h= 20 m/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速度小结
物理学上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常 取1秒)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S
t
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
单位:t的国际单位:s s的国际单位:m
v的国际单位:m/s (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 cm/s(厘米/秒)、
km/h(千米/小时) 算一算: 11530mm8ck//mmss//s==h== 5 kkkmmmm////hhsh 物物k单物v1vvvvvv单1单单c常 v7v7v物vkvk单物表表的表表表的的的的表表mmmm8822理理位理位位位用理位理kkkk////示示国示示 示国国国国示示hshhmmmm学 学 : 学 : : : 单学 : 学((((厘////速速际速速 速际际际际速速千千千hhhh上上t上ttt位 上t上的的的的的====米度度单度度 度单单单单度度米米米用用用:用用国国国国国/,,位,,,位位位位,,///秒ttttttt小小小速速速速速表表表表 表表表际际际际际:::::)时时时mmmm度度度度度示示示示 示示示、单单单单单mmmmm////)))ssss来来来来来时时时时 时时时位位位位位/////sssss描描描描描间间间间 间间间:::::述述述述述,,,, ,,,sssss 物物物物物sssssss表表表表 表表表体体体体体示示示示 示示示运运运运运路路路路 路路路动动动动动程程程程 程程程的的的的的。。。。 。。。快快快快快慢慢慢慢慢,,,,,大大大大大小小小小小等等等等等于于于于于物物物物物体体体体体在在在在在单单单单单位位位位位时时时时时间间间间间(((((常常常常常取取取取取11111秒秒秒秒秒)))))内内内内内通通通通通过过过过过的的的的的路路路路路程程程程程。。。。。

第二章 第三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学习目标导航1.通过实验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

3.知道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4.会用速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材内容全解知识点一匀速直线运动1.实验探究:测量气泡的速度 【实验原理】ts v。

【实验器材】一根长约80 cm 、内径10 mm 的均匀玻璃管,水,米尺,停表,一张方格纸。

【实验过程】管内注满水,留一丛!氢渔(气泡直径约5 mm),两端密封,倒转玻璃管,保持竖直,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

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2 s 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米尺测量L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时,选取的小气泡的直径不能太大,气泡直径越大,记录小气泡位置的误差就越大。

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改变时间间隔重复试验。

【数据分析】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气泡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都是V =5cm/s ,由此可知,气泡运动的规律是气泡运动的路线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

【进一步研究】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研究气泡的运动。

在图2-3-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玻璃管中气泡所处的高度,描绘出气泡运动的s -t 图像。

观察整条图线可知,气泡运动的s -t 图像是一条直线。

它表示气泡在任意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

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图像法。

【实验结论】气泡运动的规律是气泡运动的路线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气泡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即气泡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①运动路径是直线; ②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不变;③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拓展物体运动的图像(1)s -t 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2.3测量物体的速度课件精品课件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2.3测量物体的速度课件精品课件

分析:
6s
7s
全程
解:对于前50米,已知路程s1=50m,时间t1=6s,则
前50m平均速度是:v1
s1 t1
50m 6s
8.3m/s
对于后50米解答过程略
对于全程,已知路程s3=100m, 则 时间t3=t1 + t2=6s + 7s = 13s
全程平均速度:
v3
s3 t3
100m 13s
=7.7m/s
答:需要大约2.94s才能听到相距1km处产生的雷声。
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3.举例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我们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时间)
内运动的快慢。
s v=
t
v/m·s-1
s/m
t/s
0
0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随堂练习
练一练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
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
系是( A )
A、v甲 > v乙 C、v甲 = v乙
B、v甲 < 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s

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

o t
拓展:图像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是定值,与路程、 时间__无__关。
4
2
o
2
46
8 t/s
随堂练习
答:(1)整个过程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2)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 (3)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m (4)小车在第2—5s内处于静止状态 (5)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为0.87m/s

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3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课件

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3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课件
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3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课件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新教科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第3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一页,共十八页。
1.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方法。 2.能熟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 求出平均速度。
第二页,共十八页。
A.1m/s
B.15 m/s
C.2 m/s
D.1.5 m/s
第十七页,共十八页。
实验: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第十八页,共十八页。
了4 s,那么该物体在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D )A.6 m/s、7.5
m/s
B.5 m/s、7.5 m/s
C.5 m/s、6
m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 s内通过5 m的路程,接着静止5 s,再在5 s内通过10 m的路程,物体在这15 s内的平均速度是( A )
2
0.05
0.05
2
0.05
第七页,共十八页。
处理数据的方法:图像法 (1)s—t图像 (2)v—t图像
气泡的运动规律:
气泡在上升了一段路程后,运 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其运动速
度不变的。
第八页,共十八页。
s/m s-t图像
0.5
0.4
0.3
0.2
0.1
0 24 v/(m/s)
0.05
t/s 6 8 10 v-t图像
求:汽车经过3小时行驶的路程s
解:由
得:s=vt
汽车3h行驶的路程:s=vt= 80 km/h x 3 h=240 km
答:汽车3h行驶的路程为240km。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讲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讲义)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学习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2.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3.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二、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要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要点诠释: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2.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3.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二、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要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1.(2016•自贡中考)(多选)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思路点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

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答案】BC
【解析】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BC。

【总结升华】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

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2. (2015春•涪陵区校级月考)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A
【解析】AB 、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 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C 、在兔子睡觉的过程中,兔子的速度为0,而乌龟仍然在运动,此过程兔子静止,乌龟有速度.选项C 错误;D 、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的时间相同,但兔子通过的路程大,由速度公式可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

选项D 错误。

故选A 。

【总结升华】题考查了平均速度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举一反三:
【变式】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 .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D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 【答案】A
类型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3.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 ,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35km/h
B .40km/h
C .45km/h
D .50km/h
【思路点拨】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20min 和后40min 走的总路程,知道总时间,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已知:130/v km h = 1120min 3t h ==
260/v km h =2240min 3t h == 前20分钟走过的路程:1111
30/103s v t km h h km ==⨯=
后40分钟走过的路程:2222
60/403
s v t km h h km ==⨯=
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1
2104050/1s s s km km
v km h t t h
++==== 【总结升华】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
的平均值。

举一反三: 【变式】(2015•上甘岭区校级模拟)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
A .1.25米/秒
B .2米/秒
C .7.5米/秒
D .0.83米/秒 【答案】
A
4. 小明去上学,以v 1的速度走过一半路程后,再以v 2的速度跑过后一半路程,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
12
2
v v + B. 212()v v - C. 12122v v v v + D. 1221v v v v -
【答案】C
【解析】假设全程的距离是S
小明在前半段路程用的时间:11122s
s
t v v ==
小明在后半段路程用的时间:222
22s
s
t v v ==
小明走完全程的时间:12121212
222v v s s
t t t s v v v v +=+=
+= 小明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212
12
2
22vv s s
v v v t v v s vv =
==++ 【总结升华】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而是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即根据
s v t =总

计算平均速度。

举一反三:
【变式】某物体作直线运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速度为v 1,后三分之二的路程速度为v 2,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
122v v + B .12
23
v v + C .121232v v v v + D .121232v v v v +
【答案】C
类型三、测量平均速度
5.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拉开帷幕。

同在N 城工作的
小王和小林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看世博会。

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后再次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

该车从图示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摄像头开始拍照,以后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该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0.8s到达D处。

填写表格中所缺的数据(不需要估读)。

(2)确定总路程和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6;20
【解析】由图可知第三个0.2s到达第9格,第四个0.2s到达16格(16m);
已知:s==16m t=0.8s,
全程的平均速度:
16
20/
0.8
s m
v m s t s
===
【总结升华】直接通过观察图形,运用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即可得到缺少的数据;确定总路程和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举一反三:
【变式】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cm/s。

【答案】
s
v
t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