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答案版)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实验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题及参考答案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东城区)31.(8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③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④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应选择的发生装置3是。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②当打开K2、关闭K1,利用I、Ⅲ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烧杯中应放入的试剂是。

32.(5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33.(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对某生铁样品中铁的含量进行探究。

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提出问题] 生铁是纯铁吗?若不是纯铁则该生铁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 ⑴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等元素。

C等);硅、⑵碳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另一种是化合碳(如Fe3锰等存在形式较为复杂。

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实验题精选(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实验题精选(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实验题精选一、探究题1.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仪器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显像,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猜想Ⅰ:只有CaCl2;猜想Ⅱ:有______;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

2.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Fe2O3粉末。

反应后装置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

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军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同学们提出查阅资料,寻求真理。

【查阅资料】①一氧化碳还原Fe2O3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时间有关,产物可能是Fe3O4、FeO、Fe②几种物质的性质③已知反应:Fe3O4+8HCl=FeCl2+2FeCl3+4H2O,FeCl3溶液呈棕黄色【实验探究(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细后,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粉末中不可能含有Fe2O3和______(填化学式)。

(2)黑色固体粉末的成分是什么?猜想Ⅰ:全部为Fe猜想Ⅱ:全部为Fe3O4猜想Ⅲ:______(填化学式)将黑色粉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观察现象:①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课本实验再现装置图(1)在红磷燃烧的实验中:①小气球可防止红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瓶拓展训练1.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C. D.2.如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2是利用压强传感器测量的瓶中的气压变化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D.最终反应后的气压等于反应前的气压3.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称量天平不平衡的是( )A. B.C. D.4.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

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讨论与探究】请根据甲组和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甲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_________(是或否)平衡;此反应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实验结论】(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实验分析】(4)化学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5)通过甲、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实验(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问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问题答案

变化后的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 淀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变化后 有无新 物质生 成 无



P7 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 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 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 习题 1、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举例见第 2 题) 2、(1)(4)(6)(7)(8)是物 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 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3、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4、 (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 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 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 1 cm 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 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 2 s~3 s 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 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 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 2 cm 的地 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 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 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 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 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 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 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 2 s 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 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 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 烛重新点燃。 P15 步骤 2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初三化学实验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练习题及答案【实验题一】酸碱中和反应题目:利用中和反应制备盐的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酸、碱、酸碱指示剂、玻璃棒、蒸馏水、酒精灯等;2. 采用滴定法进行中和反应实验:a. 取一定量的酸溶液倒入滴定瓶中;b. 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c. 使用碱溶液进行滴定,每滴加入时充分搅拌;d. 当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时,记录滴定液用量;3. 重复实验步骤2,以求结果的准确性。

酸碱中和反应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其中,酸溶液中产生的H+离子与碱溶液中产生的OH-离子相遇形成水,同时生成一种化合物,即盐。

当酸溶液中的H+离子的数量与碱溶液中OH-离子的数量相等时,溶液中的酸碱浓度即中和,此时pH值为7,溶液为中性。

【实验题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题目: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1. 除垢剂: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用于除去水垢。

例如,在清洗厕所时,可以使用醋酸(酸性)和小苏打(碱性)进行中和反应,将水中的钙、镁离子与酸反应生成水溶性的盐,起到除垢的作用。

2. 药物中和:在药物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例如,在胃药中,含有碱性的成分来中和胃酸,以减轻胃部不适。

3. 净化水质:酸碱中和反应可用于净化水质。

例如,在自来水处理中,常用液氯(酸性)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碱性)进行中和反应,使其沉淀成无害物质,从而提升水质。

【实验题三】氧化还原反应题目: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解释氧化与还原的含义,并给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示例。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即电子的失去和获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称为氧化剂;同时,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称为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构成了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与还原的含义:氧化指的是物质失去电子或氢原子,或者获得氧元素的过程。

初三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金属颗粒B.倾倒液体C.稀释浓硫酸D.二氧化碳验满【答案】D【解析】 A、取用金属颗粒时,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金属颗粒放在试管口,然后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故A错误;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到放在桌面上,故B错误;C、浓硫酸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D、验满二氧化碳时燃烧的木条不能伸入瓶内,伸在集气瓶口,故D正确;故选D【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2.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 A选项量取液体时读数是错误的操作,读数时应平时量筒内液体的最低处;B选项稀释浓硫酸是错误的操作,稀释浓硫酸时要酸入水;C选项过滤操作是错误的,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D选项酸碱中和反应滴加酚酞已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是正确的,故选D【考点】基本操作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此项不正确。

B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此项不正确。

C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此项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C项。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B .稀释浓硫酸C .检查气密性D .熄灭酒精灯【答案】C【解析】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A 错误;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注入水中,B 错误;检查气密性时要注意“一浸、二握、三看”,C 正确;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D 错误。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之红磷燃烧解析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之红磷燃烧解析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之红磷燃烧解析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之红磷燃烧解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之红磷燃烧解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红磷燃烧把6.2g红磷放在给定的氧气气中充分燃烧现象,实验数值如下所述:(1)这三次实验数值,哪一次合乎品质守永恒固定律?为何?(2)首次实验为何不生成10.2g的P2O5?(3)第二次实验为何不生成24.2g的P2O5?解:剖析:点燃反响原理:4 P + 5 O2 ==== 2P2O5① 6.2g 4g 7.1g② 6.2g 18g 14.2g③ 6.2g 8g 14.2g因6.2g+8g=14.2g,第三回数据合乎品质守永恒固定律。

即6.2g红磷和8g氧气气正好绝对反响生成14.2g五氧气化二磷。

所以首次不可以生成10.2g的P2O5,是O2不够;第二次不可以生成24.2g的P2O5,是红磷不够。

上面对红磷燃烧题目的练习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哦。

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简答题36.用纯净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新生成的铜由红色又变为黑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什么?37.如右图所示,沿烧杯壁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38.暴露在空气中较长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滴加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①39.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

上述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实验题精选(含分析解答)

初中化学实验题精选(含分析解答)

初中化学实验题精选(含分析解答)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可以对语言进行简洁化和修改,如下:化学实验题精选及解答(初三)1.实验内容: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在A、B、C、D处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和反应方程式如下:A:锌粒表面上有气泡产生。

反应方程式:Zn + H2SO4 = ZnSO4 + H2↑。

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B: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紫红色,同时在远离酒精灯火焰处玻璃管内壁有水珠。

反应方程式:CuO + H2 = Cu + H2O↑。

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C:呈苍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在瓶口形成白雾,同时集气瓶内黄绿色褪去。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D:呈淡蓝色火焰,放热,使小烧杯发热,小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2.实验内容:用下列装置连接成一套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

问题如下:1) 所用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C、A、D。

2) 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氢气,如果不用C装置,测定出来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会偏高。

3) 测量数据用m1、m2、m3、m4表示如下:仪器名称。

氧化铜和玻璃管。

氯化钙和U形管实验前。

m1.m2实验后。

m3.m4则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m4-m2)/(m3-m1)。

4) 如果在停止加热的同时停止通入氢气,并拆开装置,则测定结果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偏低。

简化和修改后的文章如下:化学实验题精选及解答(初三)1.实验内容: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在A、B、C、D处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和反应方程式如下:A:锌粒表面上有气泡产生。

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B: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紫红色,玻璃管内壁有水珠。

反应:CuO + H2 = Cu + H2O↑。

C:苍白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形成白雾。

反应:化合反应。

D:淡蓝色火焰,放热,小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反应:化合反应。

2.实验内容:用下列装置连接成一套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气体的纯度B.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答案】C【解析】A、为防止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实验可能不会成功的是A.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B.用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C.将食品袋中的干燥剂(CaO)加入水中制取石灰水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制取炭黑【答案】A【解析】A、缝衣针淬火处理后硬度变大,不容易弯曲.错误;B、铅笔芯中含有容易导电的石墨,可以做导电性实验.正确;C、常用食品干燥剂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所以可以得到澄清的石灰水,正确;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正确.故选A.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答案】C【解析】A.CO2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不是酸,故错;B.铜排在了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错;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该说法正确,故正确;D.如果对于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仍然饱和,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故错.故选C4.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D.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答案】D【解析】A、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锌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氢气.错误;B、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但是碳酸钠不属于碱,属于盐.错误;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错误;D、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正确.故选D.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答案】D【解析】A、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操作错误;B、用量筒取13.37mL的稀硫酸,读数不能估读,描述不准确;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数据有误;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数据正确.6.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装(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置序号).反应结束后,若要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除了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名称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2)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NH3是(填装置序号);(3)如图2中的C、D、E三种装置,均可用如图的F装置代替.若用图2中的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CO2、CO2从F装置的(填“a”或“b”,下同)口通入;若用F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O2,可先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O2从F装置的口通入;(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是.【答案】(1)2KClO32KCl+3O2↑;A;烧杯;漏斗;(2)B;(3)b;a(4)H2CO3=H2O+CO2↑【解析】(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属固固加热型,选A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主要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属于固液体常温下的反应,故选B作为发生装置;(3)欲使用装置F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应从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a端通入;(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由于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故看到由红色恢复紫色。

初三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测溶液pH C.氧气验满D.蒸发食盐水【答案】C【解析】 A.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会将杂质带入试剂瓶中,选项错误; B.将pH试纸伸入液体中会污染试剂,选项错误; C.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满,选项正确;D.蒸发食盐水应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基本操作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B.熄灭酒精灯C.加热液体D.检查气密性【答案】B【解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在实验台,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正确,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错误,C、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60度,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正确, D、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加热,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正确,故选B【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3.某兴趣小组先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的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8g,水100gC.粗盐溶解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答案】D【解析】A.蒸发滤液时,等出现大量固体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十分蒸干,不能待蒸发皿中的滤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那样会使晶体蹦溅,选项错误;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100g×8%=8g,水为100g-8g=92g,选项错误;C.粗盐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速率;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选项说法错误;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选项正确;故选D【考点】粗盐提纯;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A. 取用液体符合基本操作要求,选项操作正确;B.称量,NaCl应放在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选项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在瓶口煽动,让气体缓缓飘入鼻孔,选项操作正确;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操作正确。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习题及答案初三化学制取氧气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时,先放在酒精灯上B. 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 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D. 制取氧气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答案是:D。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先加固体,再加液体B. 先放酒精灯,后固定仪器 C. 先加热,后检查气密性D. 先收集氧气,后移出导管正确答案是:A. 先加固体,再加液体。

3、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不正确的() A. 先放固体药品,后放液体药品B. 先固定仪器,后放置药品 C. 先加热到冒出气泡,后收集氧气D. 先取下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正确答案是:C。

二、填空题1、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常用_______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_______。

3、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_______。

4、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请将正确操作的步骤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固定试管;(2)向试管中装药品;(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点燃酒精灯;(5)收集气体;(6)撤离酒精灯;(7)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

5、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请将正确操作的步骤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将药品加入试管中;(2)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3)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点燃酒精灯;(6)收集气体;(7)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8)熄灭酒精灯。

正确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

正确答案是:1. 排水法;2.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3. 催化作用;4. (3)(2)(1)(5)(6)(7);5. (4)(2)(3)(5)(6)(7)(8)。

三、解答题1、下列是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请简要的说明操作的错误或不得当的地方,并说明如何改正。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题带答案(绝对原创)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题带答案(绝对原创)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1、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猜想Ⅲ: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 ①②③图1 图2(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

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A B C DE(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含答案(精品)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含答案(精品)

1.*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响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测: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测:小:是纯洁的氢氧化钠!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小:也可能含有。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展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进展猜测:猜测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测二:熟石灰局部变成了CaCO3。

猜测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反思与应用:①要证明猜测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展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参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

几天后,他们会发现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响的过程。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

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

中学化学实验题目及答案

中学化学实验题目及答案

中学化学实验题目及答案
实验1: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题目:
设计一个实验,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答案:
1. 准备配制醋酸(酸性)和氢氧化钠(碱性)的溶液。

2. 将醋酸溶液倒入一个试管中。

3. 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

4. 缓慢地将氢氧化钠试管中的溶液滴加到醋酸试管中,并观察实验过程。

观察现象:
醋酸溶液变得逐渐淡化,直至无色,同时放出一些气泡。

解释:
这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

醋酸(酸性)和氢氧化钠(碱性)反应生成乙酸盐和水。

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OH-)与醋酸中的氢离子(H+)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2:金属与酸反应的观察
题目: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

答案:
1. 准备盐酸溶液。

2. 分别取小块铁、镁和锌金属。

3. 将每种金属依次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4. 分别将少量盐酸加入每个试管中,并观察实验过程。

观察现象:
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镁与盐酸反应同样产生气泡,但反应更激烈;锌与盐酸反应同样产生气泡,但反应比镁慢一些。

解释:
这是金属与酸的反应。

盐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可以与酸中的氢离子(H+)反应,产生盐和氢气。

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速度和反应强度有所不同。

以上是中学化学实验题目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化学3实验室制取氧气、分解反应、催化剂(含答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3实验室制取氧气、分解反应、催化剂(含答案)(含答案)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3. 认识催化剂及其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 学会连接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等实验基本操作。

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实验操作。

2.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例题评析】[例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A. 先把试管从铁夹上取下B. 继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C. 先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D. 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评析:化学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十分重要的。

一旦发生错误操作,就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发生伤害事故。

整个实验没结束,不能把试管从铁夹上取下,A是错误的;制取氧气收集完毕,继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时没有任何意义,B选项不正确;所以收集气体完毕,必须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开酒精灯,这样可以防止水的倒吸。

如按C中操作,由于温度突然降低而造成试管内压强降低,水槽内的水就会被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是严重错误。

答案:D[例2] 下列有几种能够产生氧气的变化,其中符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的是()A. 空气经过净化、液化、蒸发得到氧气B. 水通过电解得到氧气C.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得到氧气D.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评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是反应速度便于控制,操作比较方便,安全可靠,所以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A是工业上生产大量氧气的方法,B虽然能制取出比较纯净的氧气,但反应速率慢且不安全;D因为氯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如混有少量木炭粉或木屑等易燃物质,加热时容易发生爆炸,存在安全隐患。

答案:C。

【模拟试题】自主评测一. 选择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B.研究分子的运动C.研究木炭在氧D.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答案】AC【解析】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A符合题意;B、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试验,烧杯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烧杯B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没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A中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就是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产物的验证,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C符合题意;D、纸花都是用石蕊溶液染成,都与二氧化碳接触,变量是一瓶内纸花中有水,一瓶内纸花中没有水,由实验可知没有水的纸花没变色,含有水的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酸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2.完成下列内容【答案】水烫用塑料软管向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解析】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触摸烧杯底部,感觉发烫,说明是放热反应.初中阶段,只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那么通入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3.以下测量数据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50Kg的食盐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6.72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4.68℃D.用10mL量筒量取7.5mL水【答案】D【解析】用托盘天平称取的食盐质量不能超过其最大的范围,最大单位是克;不可能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6.72,因为其准确值为1;不可能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4.68℃,因为其准确值为0.1℃.故选D。

【考点】实验数据的记录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A、装置气密性检查:连接装置,显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加热,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证明气密性好,正确,B、夹持蒸发皿应用坩埚钳,不能直接用手,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D、使用滴管时: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错误,故选A【考点】基本实验操作5.实验室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化学人教版(24新版本)九年级初三上册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教案含答案

化学人教版(24新版本)九年级初三上册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教案含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我会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和化学反应原理;(2)通过对实验装置对比分析,我会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3)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实验室制备方法的比较,我会说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教学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教学法教学用品仪器:锥形瓶、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单孔塞、试管、试管架、铁架台、烧杯等。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鉴于学生掌握了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可通过回忆、对比分析等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同时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作出对比性总结,为今后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懂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自己推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1、导入:展示一瓶可乐饮料,然后打开瓶盖,你会发现什么现象?实验室又是如何制取该气体的呢?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思考:我们所学过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都有哪些?这些反应能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呢?2、出示学习目标:(1)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能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3)认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二、自主学习,小组反馈自主学习:结合导学案内容,阅读课本第109页——112页,划出关键内容,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内容相结合,明确以下知识点(时间4分钟)(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3)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和收集方法(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A B C D E F(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确定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①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实验专练1.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亮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 、 B 、 C 。

向试管内各加入 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A 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 处加热;(2)把B 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3)把C 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由是 ,根据他的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

(4)填写实验报告:2.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吗?请简述操作方法和现象:3.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慢慢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 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 ;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 4 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上升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从而使白磷燃烧起来 空气中氧气占1/54.小芳同学探究了教科书上实验之后,又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在空气中燃烧,待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打开C 、D 两处的夹子,想一想,(1)她将看到哪些现象?(2)试分析一下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答案:(1)A 中有水进入,B 中无水进入 (2)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A 瓶中气压减小,有水进入,B 瓶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压几乎不变,不会有水进入(3)AB中均有水进入,A中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得A瓶中气压减小,B中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虽然气压不变,但AB相通,因此AB两瓶中压强相等地,两瓶中均有水进入。

5.小资料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定量研究空气组成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N2的密度与分离含氮物质得到N2的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但这并没引起他的注意。

一百多年后,英国科学家雷利对这0.0064g/cm3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几经努力,他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懒惰的气体——氩气,从而发现了惰性气体家族。

(1)阅读资料,你有哪些感受?(2)下面是科学家雷利在实验探究中的几个重要步骤,请补充完整:问题与猜想→( )—→分析与结论—→( )(3)某同学在探究空气成分中氧气的含量时,模拟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

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容器内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如图)。

请你与之合作.继续完成该实验的探究。

答案:(1)科学研究中只有本着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才能成功 (2)方案与实验、反思与评价(3)实验及现象:给玻璃管加热,使Cu丝完全变为黑色,停止加热。

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入一支注射器。

观察到活塞停至注射器约20 mL处。

分析:加热时,空气中的氧气与Cu发生反应,使玻璃管内的压强减小,所以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02的体积。

结论:空气并不是一种成分单一的气体,其中O2含量约占总体积的1/5。

反思与评价:在给玻璃管加热过程中,应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注射器,使反应更充分快速。

6.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下列现象,请分析原因:(1)瓶底炸裂:_____________________;(2)瓶壁炸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 集气瓶未放水或沙将燃烧的铁丝靠近集气瓶壁7.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则:(1)这些物质分别是:甲乙丙丁(2)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答案: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木炭碳+氧气——→二氧化碳8.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不能。

因为镁消耗了空气中的部分氮气,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同时镁燃烧时速度快、放热多,不利于测定空气的组成9.如图所示,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内,溶液上方充满了氧气,玻璃导管一端插入密闭的容器,另一端经橡胶管与U型管相连,U型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水,两侧水面相平。

将此装置放在黑暗中24h后,U型管中两侧水面将出现高度差。

(1) U型管中(填“左”或“右”)侧水面将上升;(2) U型管中两侧水面出现高度差的根本原因是:(3)此实验主要验证了绿色植物的作用。

答案:(1)左(2)绿色植物呼吸时消耗瓶中的氧气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又被石灰水吸收,造成瓶中压强下降(3)呼吸10.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慢慢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

答案:白磷开始燃烧,产生大量白烟;4;活塞下压,导致装置里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11、(10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仪器认识: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②。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字母)A→()→()→d问题分析:(1)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答案: 2KMnO4=== K2MnO4+ MnO2+ O2↑(2分)、3Fe+2 O2===Fe3O4(2分)①试管②量筒、c—b;⑴没有放棉花⑵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细砂12、(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实验。

请根据各个实验分析:A B C D(1) A与C比较,设计较严密的是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B与C比较,B实验设计的改进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改进的构想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森林或草原发生火灾时,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在火势发展前砍掉树木杂草开出防火道,阻止火势蔓延,就是采取_________的原理。

答案:① C C实验中有白磷在隔绝空气的热水中无法燃烧的对比② B实验中通过给水里的白磷提供氧气使其燃烧,再次进行对比,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③白磷先燃烧,过一会儿红磷也燃烧起来,而石子无法燃烧,可燃物是燃烧的前提条件切断可燃物来灭火。

13、 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请你参与下列有关问题的讨论:(1)下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

这种净水器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同时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作用除去臭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

(2)在实验室中要除去天然水中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在家庭里通常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答案:(1)吸附(2)过滤(3)煮沸14、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结果发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水中的白磷也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对实验加以改进,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没与氧气接触;用导管向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15、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1)写出编号①、②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若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

(3)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长颈漏斗;②酒精灯(2)A;D;B;D、E(3)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A B C D16、我在实验室准备做粗盐提纯的实验,其中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是A .①③④⑥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④⑤⑥17、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8、实验小组用如右上的装置进行实验。

在理解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归纳本实验的目的:(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略(2)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体积19.下图是几位在实验室操作时的图片,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A20.马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 作为制取装置。

你认为A 装置中还缺少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如果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与 装置连接,此时当收集满氧气后,应该如何操作 ? 。

实验结束后,陈超问:“我怎么知道这气体就是氧气?”请你设计实验消除他的疑问: 。

(3)陈超用同时想到在实验室中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得到氧气,试分析此方案是否实用? 。

(4)实验室选用B 和E 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 (答一种),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①试管 ②酒精灯 (2)棉花 424222KMnO K MnO +MnO +O ∆↑ D 先从水槽中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O 2 (3)不行 产生氧气的速度太慢 (4)H 2 Zn +H 2SO 4==ZnSO 4+H 2↑21.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