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硅酸盐水泥组分设计

合集下载

[003]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003]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1
GB×××× —×××× 5 组分与材料
5.1 组分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
品种
代号
熟料+石膏
粒化高炉 矿渣
组分 火山灰质 混合材料
粉煤灰
石灰石
P·I
100
-
-
-
-
硅酸盐水泥
≥95
≤5
-
P·Ⅱ
≥95
-
-
-
-
-
≤5
普通硅酸盐水泥Βιβλιοθήκη P·O ≥80且<95
>5且≤20a
-
P·S·A ≥50且<80
ICS Q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75 —2007
代替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
通用硅酸盐水泥
Common Portland Cement
2007-11-09 发布
2008-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布
王昕、郭俊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 -GB175-1956、GB175-1962、GB175-1977、GB175-1985、GB175-1992、GB175-1999; -GB1344-1956、GB1344-1962、GB1344-1977、GB1344-1985、GB1344-1992、GB1344-1999; -GB12958-1981、GB12958-1991、GB12958-1999。
II
GB×××× —××××
通用硅酸盐水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分类、组分与材料、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等。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ppt(共41页)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ppt(共41页)

5.2 材料
5.2.1 硅酸盐水泥熟料 由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
比例磨成细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 水硬性胶凝物质。其中硅酸钙矿物不小于66%,氧化钙和氧 化硅的质量比不小于2.0。
材料
5.2.2石膏 5.2.2.1 天然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规定的G类或M 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混合石膏。 5.2.2.2 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 的副产品。采用前应经过试验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GB/T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 检验方法(GB/T1346-2001,eqv ISO9597:1989)
GB/T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T5483 用于水泥中的石膏和硬石膏
材料
5.2.5 窑灰 应符合JC/T742的规定。
5.2.6 助磨剂 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助磨剂,其加入量应不超过水
泥质量的0.5%,助磨剂应符合JC/T667的规定。
6、强度等级
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 62.5、62.5R。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 矿渣、火山灰、粉煤灰、复合水泥强度等级分为32.5、
≤ 3.5
≤5.0a
矿渣硅酸盐 P·S·A

水泥Leabharlann P·S·B—火山灰硅酸 盐水泥
P·P


≤ 6.0b
≤4.0


≤ 0.06C

粉煤灰硅酸

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组分配比方法

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组分配比方法

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组分配比方法摘要:按照特定的研究方法,本文章选取了PII52.5水泥和某地区的7种P'O42.5水泥,并重点研究了各种混合材掺入度水泥的密度、各种混合材掺入度水泥胶砂的保水率、不同外加剂含量的水泥砂浆在相同水胶比和相同流动性下的强度性能,探讨研究合理确定砂浆中混材掺量差别的办法和同类型不同品牌砂浆强度特性的区别,试图探讨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组分配比方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通用硅酸盐水泥;混合材料品种;掺量组分配比方法一、引言本文给予混合材掺量对水泥密度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大量实践,最终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混凝土中加入了活性混材(粉煤灰和矿粉),混合砂浆的密度就所有降低了,由于粉煤灰和矿粉的密度比混凝土熟料的密度小。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在pII52.5号水泥与II级粉煤灰(密度:2.39g/cm)²和S95矿渣粉(密度2.94g/cm³)混合,随着混合料含量的增加,除了混合料含量为5%和20%的水泥的密度差异较大外,随着混合料含量的增加,差异较小,约为0.02g/cm²,该值也属于水泥密度试验的误差范围,因此不能根据水泥密度的差异有效识别水泥中外加剂含量的差异[1]。

二、混材中掺入对水泥或胶砂保水率的影响的研究(一)实验结果当混合材料当中掺入硅酸盐水泥后,由于粉煤灰、矿粉和水泥的细度不同,吸附水也不同。

在一定配比下,砂浆的保水性能可能有所不同。

不同混合材料掺杂度的通用硅酸盐水泥胶砂结合比、不同混合材料中掺杂度的水泥胶砂的保水率均不同。

(二)试验结果分析在p'I1525。

当在通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三级粉煤灰和S95矿渣微粉时,在低掺量范围内,随着混合料掺量的增加,通用硅酸盐水泥砂浆的保水率相差不大,最大保水率与最小保水率相差仅为1.34%,远低于建筑行业标准《预拌砂浆》JG/t230-2007中保水率5%的误差范围。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2020/5/2
22
强度
• 检验水泥强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确定
水泥强度等级,评定水泥质量的好坏,另 一方面是为设计混凝土标号提供依据。
• 3、7天为早期强度,28天及以后强度为后
期强度,也将3个月以后的强度称为长期强 度。
• 28天时,水泥强度大部分发挥,所以用28
天强度来划分不同等级。
2020/5/2
品种
硅酸盐 水泥
普通硅酸 盐水泥 矿渣硅酸 盐水泥 火山灰质 硅酸盐 水泥 粉煤灰硅 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 盐水泥
代号
P·I P·Ⅱ
P·O P·S·A P·S·B P·P
P·F P·C
熟料+石 膏
100
≥95
≥95 ≥80且 <95 ≥50且 <80 ≥30且 <50
≥60且 <80
≥60且 <80 ≥50且 <80
符合规定技术要求为合格品。
• 化学指标、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检验
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为不合格品。
(对水泥产品的合格判定,主要目的是保证 水泥的质量,不因技术指标超出而引起工程 质量问题.)
2020/5/2
27
试验报告
• 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各项出厂检验项目、
细度,助磨剂、工业副产品石膏、混合材 料的名称和掺加量、属旋窑或立窑及合同 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
2020/5/2
15
三氧化硫
• 石膏掺入量过多,多余的SO3在水泥硬化后
继续形成水化硫铝酸盐(钙矾石),体积 增加2.22倍,产生膨胀应力而影响水泥的安 定性。
2020/5/2
16
氯离子
• 正常情况下,水泥中的氯离子来源于原料,

C4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C4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C4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C40是指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表示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40MPa。

在进行C4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相关材料的性能指标,并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材和调配。

1.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不低于42.5R。

2.粉煤灰(PFA):选用掺量不超过20%的粉煤灰。

粉煤灰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收缩变形。

3. 砂:选用细砂,砂的粒径应控制在0.15-5mm之间。

4. 石子:选用骨料。

石子的粒径应控制在5-20mm之间。

5.外加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减水剂或缓凝剂等外加剂。

根据C40的强度等级,我们需要进行细度模数及砂率的控制。

细度模数的要求在2.2-3.1之间,砂率的要求在35%-45%之间。

以下是C40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报告:1.确定用量:- 水泥:按照强度等级,水泥用量为350kg/m³。

- 砂:按砂率40%计算,用量为1200×0.4=480kg/m³。

- 石子:按石子率60%计算,用量为1200×0.6=720kg/m³。

- 粉煤灰:按掺量20%计算,用量为350×0.2=70kg/m³。

- 水:按水灰比0.55计算,用量为350×0.55=192.5kg/m³。

2.水灰比的确定:水泥的实际用水量为192.5kg/m³,水灰比=192.5/350=0.553.各组分的体积含量计算:水泥:350/3.15=111.11L/m³。

砂:480/2.65=181.13L/m³。

石子:720/2.65=271.70L/m³。

粉煤灰:70/2.20=31.82L/m³。

4.每立方混凝土中各材料的质量量计算:水泥:350kg/m³。

砂:181.13/1000×2650=479.45kg/m³。

《通用硅酸盐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

品种
硅酸盐 水泥
普通硅酸 盐水泥 矿渣硅酸 盐水泥 火山灰质 硅酸盐 水泥 粉煤灰硅 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 盐水泥
代号
P·I P·Ⅱ
P·O P·S·A P·S·B P·P
P·F P·C
熟料+石 膏
100
≥95
≥95 ≥80且 <95 ≥50且 <80 ≥30且 <50
≥60且 <80
≥60且 <80 ≥50且 <80
还氧反应后的质量的缩减和增加。
• 主要反应:水份挥发、有机碳燃烧、石膏
脱水、CaSO4、CaCO4分解、氧化物的氧 化和还原反应。
• 对P·Ⅰ水泥, ≤3.0%;对P·Ⅱ水泥,
≤3.5%;对普通水泥,不得大于5.0%。
2020/7/20
13
烧失量指标的意义
• 主要用于控制混合材料的掺入量和质量。
活性混合材中一般都含有泥质成分, 如果不用烧失量这个指标加一控制,这样 的混合材可能烧不透,泥质不能转化为活 性的AI2O3、SiO2等有用成分,对水泥的水 化不利。
级配。
2020/7/20
8
助磨剂
• 表面活性物质:如亚硫酸纸浆废液、三乙醇胺
下脚料,乙二醇,丙二醇等。
• 可消除细粉的粘附和聚集现象。提高粉磨效率,
优化水泥颗粒组成。
• 应对水泥的性能无害 • 加入量不应大于水泥质量的0.5%, 助磨剂应符
合JC/T 667要求。
2020/7/20
9
六种通用水泥的组分
袋)
• 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
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2020/7/20
2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共33页文档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共33页文档
溶出速度慢,单独使用会引起水泥同部分 减水剂的不适应,或造成急凝、瞬凝。)
2019/9/25
4
使用混合材的意义
• 改善水泥性能,生产不同品种水泥 • 调节水泥强度等级,合理使用水泥 • 节省熟料,降低能耗 • 综合利用工业废渣 • 增加水泥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2019/9/25
5
活性混合材
• 活性混合材料:指具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
合JC/T 667要求。
2019/9/25
9
六种通用水泥的组分
品种
硅酸盐 水泥
普通硅酸 盐水泥 矿渣硅酸 盐水泥 火山灰质 硅酸盐 水泥 粉煤灰硅 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 盐水泥
代号
P·I P·Ⅱ
P·O P·S·A P·S·B P·P
P·F P·C
熟料+石 膏
100
≥95
≥95 ≥80且 <95 ≥50且 <80 ≥30且 ;80 ≥50且 <80
组 分(质量分数)
粒化高炉 火山灰质 粉煤灰 矿渣 混合材料
--
--
--
≤5
--
--
--
--
--
>20且 ≤50 >50且 ≤70
--
--
>5且≤20
--
--
--
--
>20且 ≤40
--
--
>20且 ≤40
>20且≤50
石灰石 --≤5
----
--
强度等级
硬性,以及兼有火山灰性和水硬性的矿物 质材料 。
• 包括: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
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粉煤灰;
• 这类混合材含有一定的活性组分,在常温下

水泥材料学3-4-配料计算

水泥材料学3-4-配料计算



工业废弃物替代:磷石膏、脱硫石膏等
纯净的天然二水石膏矿石呈无色透明或白色,但天然石膏常含有各种杂质而呈灰 色,褐色,黄色,红色,黑色等颜色。
雪花石膏 普通石膏 纤维石膏
氟铝石膏
混合材

综合利废、节能减排 常用:粒状高炉矿渣、粉煤灰、火山灰
生料配料


水泥生料:按照熟料设计的要求,将原材料按照一定 的比例配合,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的成分均匀稳定的 粉状物料。 生料配料步骤: —按照性能要求,设计熟料矿物组成,确定配料方案 —分析原材料化学成分,确定原材料种类 —根据煤的分析数据和熟料烧成热耗,计算熟料中煤 灰掺入量 —计算熟料的化学组成 —验算配料的准确性 —求出原材料配比


化学组成与率值

Fe2O3=Σ/[(2.8KH+1)(IM+1)SM+2.65IM+1.35]
Al2O3=IM * Fe2O3 SiO2=SM( Al2O3+ Fe2O3)
CaO= Σ- (SiO2+Al2O3+ Fe2O3)



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
水泥熟料矿物的化学组成
氧化物(%) C3S C2S C3A C4AF CaSO4
0.55 0.76 1.54 0.78
99.81 99.24 99.61 99.9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
Wf 组分 % 3.00
Af
Vf
Cf
QfDW (KJ/Kg) 23275
26.00
27.80
43.20
设计熟料率值

KH=0.89
SM=2.5 IM=1.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精选文档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精选文档

2020/5/11
3
可用于水泥生产中的石膏
• 符合GB/T5483中规定的G类或M类二级
(含)以上的二水石膏或混合石膏。
• 工业副产品石膏是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
为主要成份的副产物.要试验证明对水泥 性能无害.包括了磷石膏、氟石膏、脱硫 副产品石膏、盐石膏、苏打石膏、钛石 膏。
• (硬石膏不能单独用,因其在拌合水中的
• 水泥包装袋应符合GB 9774的规定(防潮性
能、材质对水泥的影响、跌落度试验)。
2020/5/11
30
标志
• 水泥袋上应清楚标明:产品名称、代号、
净含量、强度等级,生产许可证编号、生 产者名称和地址,出厂编号,执行标准, 包装年月日。包装袋两侧应印有水泥名称 和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 印刷 采用红色。(矿渣水泥用绿色;复合水泥、 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用黑色或蓝色。)
级配。
2020/5/11
8
助磨剂
• 表面活性物质:如亚硫酸纸浆废液、三乙醇胺
下脚料,乙二醇,丙二醇等。
• 可消除细粉的粘附和聚集现象。提高粉磨效率,
优化水泥颗粒组成。
• 应对水泥的性能无害 • 加入量不应大于水泥质量的0.5%, 助磨剂应符
合JC/T 667要求。
2020/5/11
9
六种通用水泥的组分
• 样品在高温灼烧时,发生的分解、氧化、
还氧反应后的质量的缩减和增加。
• 主要反应:水份挥发、有机碳燃烧、石膏
脱水、CaSO4、CaCO4分解、氧化物的氧 化和还原反应。
• 对P·Ⅰ水泥, ≤3.0%;对P·Ⅱ水泥,
≤3.5%;对普通水泥,不得大于5.0%。
2020/5/11
13

通用硅酸盐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一、通用硅酸盐水泥1、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在空气中会逐渐变硬,放入水中又会变软。

例:泥土。

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但能在空气中变硬,也可以在水中变硬。

例:水泥、粉煤灰。

2、分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3、组份:见下表4、强度硅酸盐水泥的强度:42.5、42.5R、52.5、52.5R、62.5、62.5R六个等级。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42.5、42.5R、52.5、52.5R四个等级。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强度等级。

注: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0.5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

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应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到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

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单位:Mpa5、凝结时间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

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

6、化学指标%7、细度: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比表面积表示,其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筛余表示,其80u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u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8、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表示。

碱含量应不大于0.6 %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9、安定性:有试饼法和雷氏夹法。

过量石膏:石膏凝结时间快使凝结时间不均匀影响安定性原因游离氧化钙:结构致密,水化困难,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比氧化钙更明显,性质与游离氧化钙相同注:安定性检验必须在10天之内完成,否则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完成,而使检验不准确。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ICSQ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5 —2007代替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通用硅酸盐水泥Common Portland Cement前言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本版前言);——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本版第3章);——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

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5.1条);——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5.2.3、5.2.4条);——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4.3条和附录A);——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取消了A类硬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2.1.1条);——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4.5条,本版第5.2.6条);——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改为“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其中要求P.S.A型、P.P型、P.F型、P.C型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并加注b说明‘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P.S.B型无要求。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_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_2007

2019/8/10
31
The end
2019/8/10
32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还氧反应后的质量的缩减和增加。
• 主要反应:水份挥发、有机碳燃烧、石膏
脱水、CaSO4、CaCO4分解、氧化物的氧 化和还原反应。
• 对P·Ⅰ水泥, ≤3.0%;对P·Ⅱ水泥,
≤3.5%;对普通水泥,不得大于5.0%。
2019/8/10
13
烧失量指标的意义
• 主要用于控制混合材料的掺入量和质量。
活性混合材中一般都含有泥质成分, 如果不用烧失量这个指标加一控制,这样 的混合材可能烧不透,泥质不能转化为活 性的AI2O3、SiO2等有用成分,对水泥的水 化不利。
2019/8/10
28
交货和验收
• 交货时水泥的质量验收可抽取实物试样以
其检验结果为依据,也可以水泥厂同编号 水泥的检验报告为依据。
• 水泥安定性仲裁检验时,应在取样之日起
10d以内完成。
2019/8/10
29
包装
• 水泥可以袋装或散装,袋装水泥每袋净含
量50kg,且不得少于标志质量的99%;随 机抽取20袋总质量不得少于1000kg。
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
52.5、52.5R、62.5、62.5R六个等级。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42.5、
42.5R、52.5、52.5R四个等级。
6.3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
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的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 42.5R、52.5、52.5R六个等级。
2019/8/10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实用标准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实用标准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前言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 型和B型。

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 (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5.1条);——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5.2.3、5.2.4条);——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4.3条和附录A);——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取消了A类硬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2.1.1条);——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4.5条,本版第5.2.6条);——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改为“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其中要求P.S.A型、P.P型、P.F 型、P.C型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并加注b说明‘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P.S.B型无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种 硅酸盐水 泥
代号 P.I
熟料+石膏 100 >=95 >=95 >=80且<95
P.II 普通硅酸 盐水泥
矿渣硅酸 盐水泥
粒化高炉 矿渣 <=5 -
组分 火山灰质 混合材 -
粉煤灰 >5且<=20 -
石灰石 <=5
P.O
P.S.A P.S.B
>=50且<80 >20且<=50 >=30且<50 >50且<=70 >=60且<80 -
本组设计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为42.5R
①矿渣硅酸盐水泥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
②矿渣硅酸盐水泥化学组成:
项目
代号
熟 料 + 石 膏 粒化高炉矿 三 氧 化 硫 氧 化 镁 氯 离 子
(%)
渣(%)
(%)
(%)
(%)
矿 渣 硅 酸 P.S.A 盐水泥 P.S.B
≥50且<80
>20且≤50 ≤4.0
一般所称石膏可泛指生石膏和硬石膏两种矿物。
石膏种类 半水石膏 二水石膏 化学式 CaSO4.0.5H2O CaSO4.2H2O 溶解度(g/l) 相对溶解速度 相对缓凝作用 6 2.4 6 快 慢 快 很强烈 较强烈 很强烈
CaSO4. 可溶性无水石 膏 (0.001-0.5) H2O CaSO4 天然无水石膏
>20且<=40
-
火山灰质 硅酸盐水 泥 粉煤灰硅 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 盐水泥
P.P >=60且<80 P.F >=50且<80 P.C >20且<=50 >20且<=40 -
品种
强度等级
普通硅酸盐 水泥
火山灰、矿 渣、粉煤灰、 复合硅酸盐 水泥
硅酸盐水泥
42.5 42.5R 52.5 52.5R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 42.5 42.5R 52.5 52.5R 62.5
水泥中用到的石膏多为天然石膏,但由于天然石膏随着价格及石膏的替代 品工业石膏如磷石膏、脱硫石膏都可以用于水泥生产使用
储存方法:做到防雨、防潮湿就好。
加工方式:天然石膏直接山上开采,工业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是以 前叫工业废渣可以直接加入水泥磨中使用,但:
①、水份大的要考虑给水泥磨加热风来烘干。
②、进厂的石膏粒度一般在300mm左右,大大超过了入磨粒度的要求, 所以,入库前需要采用颚式破碎机一级破碎。破碎后的石膏由皮带输 送机送至圆库储存。
方法1.化学分析法
我 国 国 家 标 准 ( GB/T203 ) 规 定 粒 化 高 炉 矿 渣 质 量 系 数 如 下 :
K=CaO+MgO+Al2O3/SiO2+MgO+TiO2 式中:各氧化物表示其质量百分数含量。
质量系数K反映了矿渣中活性组份与低活性、非活性组份之间的比例关 系,质量系数K值越大,矿渣活性越高。
抗折强度(MPa) 3d 28d >=3.5 >=6.5 >=4.0 >=4.0 >=7.0 >=5.0 >=2.5 >=5.5 >=3.5 >=3.5 >=6.5 >=4.0 >=4.0 >=7.0 >=4.5 >=3.5 >=6.5 >=4.0 >=4.0 >=7.0 >=5.0 >=5.0 >=8.0
水泥的分类: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 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通用硅酸盐水泥分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本组设计的水泥类型为:T通用硅酸盐水泥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
2.1
最慢

因二水石膏硬化后强度、耐磨性和耐水性好;故本组选择二水石膏
二水石膏又称生石膏,化学式为(Ca〔SO4〕•2H2O),又称 二水石膏、水石膏或软石膏,理论成分 CaO32.6% , SO346.5% , H2O+20.9%,单斜晶系,晶体为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纤维状, 白色或灰、红、褐色,玻璃或丝绢光泽,摩氏硬度为2
第一组
何绍峰
李柯霜
金青卫
杨旭
魏开银
韩沁雯
项目负责人:何绍峰
组员:李柯霜
金青卫 杨旭 魏开银 韩沁雯
任务一:确定熟料的矿物组成、率值及强度标号;——魏开银
任务二:确定矿渣的组成并进行活性的评价,说明加工及储存方式;——
李柯霜 任务三:确定石膏的品种和组成,说明加工及储存方法;——杨旭 任务四:确定42.5R矿渣硅酸盐水泥的组分比例。——金青卫 任务五:PPT——韩沁雯 任务六:word——何绍峰
抗压强度(MPa) 3d 28d >=17.0 >=42.5 >=22.0 >=23.0 >=52.5 >=27.0 >=10.0 >=32.5 >=15.0 >=15.0 >=42.5 >=19.0 >=21.0 >=52.5 >=23.0 >=17.0 >=42.5 >=22.0 >=23.0 >=52.5 >=27.0 >=28.0 >=62.5
0.21
项目
熟料 矿物 C3S 56.83 C2S 19.01 C3A 7.6
矿渣硅酸盐水泥
C4AF 10.56 三率 值 KH 0.90 SM 2.50 IM 1.46
项目 熟料矿 物 矿渣化 学成分 C3S
矿渣硅酸盐水泥 C2S C3A C4AF 三率值 KH SM IM
56.83
SiO2 33.62
储存地点:堆场、堆棚、储库
根据矿渣硅酸盐水泥国标要求设计配方
代号 P.S.A P.S.B 孰料+石膏 ≥50且<80 ≥30且<50 粒化高炉矿渣 >20且≤50 >50且≤70
方案一:孰料45%+石膏5%+矿渣49.5%+其他0.5% 方案二:孰料40%+石膏10%+矿渣49.5%+其他0. 5% 方案三:孰料42.5%+石膏7.5%+矿渣49.5%+其他0. 5% 然后在实验室中通过小磨实验和生产不断探索来确定最佳 配比方案
≤6.0
≤0.06
≥30且<50
>50且≤70
------
名称
配合比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SO3
灼烧生料
96.54
20.31
4.22
3.34
63.85
2.88
0.13
煤灰
3.46
1.82
1.00
0.22
0.22
0.05
0.08
熟料
100
22.13
5.21
3.56
64.08
2.93
19.01
Al2O3 16.1
7.6
FeO 0.28
10.56
CaO 42.3 MgO 6.1
0.90
SO2 -----
2.50
1.46
质量系数 1.89
抗压强度 强度等 级 (42.5R) 3d 28d
抗折强度
3d 28d ≥6.≥4.0Mp a a a
高炉矿渣的化学成分主要有CaO、SiO2、Al2O3,还有 少量的 MgO 、 Fe2O3 、硫化物等。其中 CaO+SiO2+Al2O3 总 量一半大于90%,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矿石的成分不同形成的 高炉矿渣的化学成分中可能含有TiO2,P2O3,氟化物等。
方法2.激发强度试验法
其中最常使用的是直接测定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与硅酸盐水泥强度的 比值来评定磨细矿渣的活性
氢氧化钠激发强度法:以掺加50%矿渣微粉的水泥胶砂强度与不掺矿 渣微粉的硅酸盐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的百分比率来表示矿渣微粉的活 性系数。活性系数越大,矿渣微粉活性越好。
活性系数越大,矿渣微粉活性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