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43a4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a.png)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摘要】地下室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性,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稳定性和耐久性,结构形式可采用框架结构、砌体结构等,材料选择需考虑强度和耐久性,施工工艺需保证质量和效率,质量控制是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
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会注重更高效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及更环保和节能的材料选择,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将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大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重要性、发展历程、基本原则、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下室不仅可以提供额外的使用空间,还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
地下室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土质情况等因素,确保地下室能够承受地下水压力和地基的承载力。
合理的地下室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基沉降,避免地基沉降导致的建筑物结构破坏。
地下室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如地下室的功能、使用频率等。
不同类型的地下室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满足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要求。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1.2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地下室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在过去,地下室结构设计主要是依靠经验和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设计工具逐渐应用到地下室结构设计中,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随着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地下室结构设计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未来,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长,地下室结构设计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点思考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90fd81e52d380eb62946d74.png)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地下室结构设计一般为整个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与各专业的联系也最为紧密。
整个地下室结构设计就是一个沟通,妥协,完善的过程。
如何设计出安全、经济、易施工的地下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地下室设计经验,对此做一个小结,以帮助刚接触地下室的工程师,也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同行共同探讨提高。
关键词:基础外墙抗浮设防水位裂缝正文:地下室结构设计一般为整个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与各专业的联系也最为紧密。
整个地下室结构设计就是一个沟通,妥协,完善的过程。
如何设计出安全、经济、易施工的地下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地下室设计经验,对此做一个小结,以帮助刚接触地下室的工程师,同时也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同行共同探讨提高。
一、抗浮问题。
1、抗浮设防水位该参数一般由勘探单位在地勘报告中提出,是指基础砌置深度内起主导作用的地下水层在建筑物运营期间的最高水位。
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抗浮设防水位可根据该层地下水实测最高水位和建筑物运营期间地下水的变化来确定;无长期观测资料或资料缺乏时,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稳定水位并结合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在南方滨海和滨江地区,抗浮设防水位可取室外地坪标高。
但是该参数在勘探单位往往得不到重视,经常一句话带过—“本工程抗浮设防水位按室外地坪以下0.5米取值”。
不知该参数在地下室造价中起着决定性因素。
大部分工程,周围道路标高较低,楼盘中央设计室外标高较高,在勘探单位未明确抗浮设防水位时,设防水位可按周围道路标高以下0.5~0.8米取值。
但是对于部分处于山脚边缘的建筑,因为山脚是个汇聚点,易积累山上排下的雨水,故此处设防水位往往应该提高至室外地坪标高。
正因为水位取值的复杂性,笔者在设计地下室时,会尽量收集周边工程的勘探信息,并且与勘探单位一起探讨,确定一个安全经济的抗浮设防水位。
2、整体抗浮验算地下室整体抗浮验算是指建筑的抗浮力(压重+抗拉力)必须大于水的总浮力。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ca3ea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4.png)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是建筑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关乎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还涉及到地下室使用功能的实现和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地下室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防水防潮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浅谈,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1.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首先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合理布局、高效利用空间、结构合理、安全稳定等。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考虑到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合理设置出入口和通风系统等。
还要根据地下室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环境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地下室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2.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地下室作为建筑的支撑基础,承载能力是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进行合理的承载力分析和计算,确保地下室可以承受楼上建筑物的载荷,并且保持结构的稳定。
在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设计中,还要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对结构的影响,尽量避免因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导致结构的变形和损坏。
3.地下室结构的抗震性能地下室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是地下室结构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地下室的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的安全性。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案,合理设置结构构件的尺寸和布置方式,确保地下室的抗震性能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
4.地下室结构的防水防潮设计地下室结构的防水防潮设计也是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下室通常处于地下水位附近,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考虑采用防水材料或防水技术,保证地下室整体结构及其周边设施的防水效果。
还要有效防止地下室的潮湿和霉变等问题,保持地下室内部空气的清洁和干燥。
二、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相关技术1. 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桩基技术在一些地势较高或者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常常需要采用桩基技术,以增加地下室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地下室结构设计
![地下室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9d80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7.png)
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地下室的稳定性、承重能力、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就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素进行论述,以期提供一个合理、安全、经济的地下室结构设计。
一、土壤调查与基础设计土壤调查是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了解地下的土层情况、土壤的性质、承重能力等。
通过土壤调查,可以确定地下室建筑与地基之间的适宜关系。
基础设计则是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对地下室的基础进行设计,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到地表荷载、地下水位、地震力等因素,采用合适的基础形式和材料,以保证地下室的安全稳定。
二、墙体结构设计地下室墙体结构设计需考虑地下水位、外部荷载、周边土壤压力等因素。
墙体的选择与设计应根据地下室的用途和地理环境进行,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结构件的数量和工程量。
常见的地下室墙体结构有钢筋混凝土墙、砌体墙、钢柱+钢梁结构等。
设计时需注意墙体的承载能力、抗震性和防水性,确保地下室结构的安全可靠。
三、屋顶结构设计地下室屋顶结构设计主要涉及到地下室的防水工程。
地下室屋顶应选用耐久、防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设计时需考虑到屋面排水、防潮通风等因素,以确保地下室屋顶的防水效果。
同时,还需结合地下室的用途和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屋顶结构形式,如平屋面、斜屋面等。
四、通风与排烟设计地下室的通风与排烟设计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通风设计需要考虑到地下室的空间尺寸、功能需求、人员密度等因素。
通风方式可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结合的方式,以保证地下室的空气新鲜和舒适。
排烟设计则是为了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排出烟雾,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通道畅通。
总结:地下室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工程问题,它需要考虑到土壤情况、基础设计、墙体结构设计、屋顶结构设计、通风与排烟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地下室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地下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住宅小区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分析
![住宅小区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3d88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7.png)
住宅小区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下室在住宅小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被用作停车场、储藏室等功能性空间。
而地下室的底板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的建设日益增多,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也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地下室的特殊环境、复杂荷载条件以及建筑材料的限制,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点,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并总结相关经验。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可以提高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为住宅小区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对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地下室底板结构在住宅小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的原理和要素,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总结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来进一步验证结论。
通过对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的研究,可以为住宅小区建设提供科学的设计指导,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也旨在为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探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推动该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通过对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升整体建筑质量,为城市住宅建设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是住宅小区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地下室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舒适度。
深入研究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的原理和要素,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总结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对于提高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的水平,确保住宅小区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地下室底板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设计师和施工单位,合理选择结构设计方案,减少底板结构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
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
![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498c6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0.png)
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
为了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建筑企业开始建设更高的楼层,同时也对地下空间进行了整改工作,建设了空间较大的地下室。
但是对于地下室工程,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大程度地提升建筑地下室的使用年限,相关建设单位需要对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充分地认识,提高整体设计效果。
关键词: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管理分析1地下室结构设计关键内容分析①地下室结构嵌固端选择。
在结构的固定端不能出现横向或者纵向的位移。
结合我国地下室建筑结构设计实际,一般的结构设计方式分为基础底板顶和地下室顶板顶面两种。
②优化选用地下室楼盖形式。
地下室楼盖可以包括两种类型:无梁楼盖和有盖楼盖。
在选择楼盖的类型时需要在荷载取值、结构型式、使用性能、成本投入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③整体结构的防渗、抗震设计。
为了有效延长地下室的使用时长和使用质量,需要着重关注其防渗和抗震设计。
首先要考虑建筑工程中是施工材料的合格性问题,是否能够满足施工标准,在正式施工前要对建筑材料混凝土进行检测分析,同时还需要对所用到的钢筋材料进行腐蚀度检测。
其次,针对地下室的墙柱设计,需要以地上墙柱作为主要的结构设计点,有效控制地下墙柱和地上墙柱的长度范围,从而保障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2地下室结构设计问题探讨2.1基础底板基础底板是建筑的基础,能够对建筑的上部顶板、内部墙柱和侧面的挡土墙体进行有效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同时,基础底板还起到了防水、防渗作用,对整体地下室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基础底板很容易发生承载能力不足、底板裂缝和底板下沉问题,使得整体地下室结构的安全性降低。
2.2地下室外墙挡土、防水抗渗、将地下室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是地下室外墙的主要作用,在地下室外墙的设计环节上尤为重要。
地下室外墙承受着上部结构的纵向压力、水平方向土的压力以及地下水的压力。
在计算外墙的承受内力时,需要综合考虑每个方向的荷载值。
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地下室的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fec311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b.png)
地下室的设计规范一、总体要求1. 地下室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构安全、功能合理、使用舒适。
2. 设计前,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气候特点等因素,确保地下室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地下室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合理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兼顾美观、环保、节能等因素。
二、结构设计1. 地下室结构设计应满足承载、防水、抗震等要求,确保长期使用安全可靠。
2. 地下室墙体、楼板、柱等承重构件应采用合理的材料及构造措施,提高结构整体性能。
3. 地下室防水设计应采用多道防线,包括自防水混凝土、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确保无渗漏。
三、功能布局1. 地下室功能布局应明确,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停车库、设备用房、仓储、娱乐休闲等区域。
2. 停车库设计应满足车辆进出方便、停车便捷、行车安全等要求,同时考虑充电设施、智能化管理等。
3. 设备用房应满足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及检修等需求,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四、采光与通风1. 地下室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合理设置采光井、采光窗等,提高室内光照度。
2. 地下室通风设计应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合理设置送排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
五、安全疏散1. 地下室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2. 安全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障碍物,疏散指示标志应清晰可见。
3. 地下室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确保消防安全。
六、节能与环保1. 地下室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措施,如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优化保温隔热系统等。
2. 地下室排水系统应合理设计,避免污染地下水资源,确保环保要求。
七、室内环境与舒适度1. 地下室内部装饰材料应选用环保、无毒、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产品,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2. 地下室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音,如使用隔音材料、设置隔音屏障等,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
3. 地下室应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可设置除湿系统、空调等设备,提高室内舒适度。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63fe31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e.png)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下室的空间、人流、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人员需要保证结构设计的效用,才能够提升整体建筑的设计质量。
因此,需要明确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点及难点,对其进行突破,使得工程设计关键点得以达成。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措施1建筑工程地下室常见类型与功能地下室属于建筑工程较为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其按照应用功能的差异与埋深的差异,可以分为3种应用形式,即半地下室、全地下室、人防地下室。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规划标准,设定符合需求的层数。
地下室区域净高要避免小于2.2m,层高避免小于3.6m,确保其能够在建筑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下室的实际功能在建筑工程中可以设置为停车场或大功率设备房间等,包括风机、配电、消防泵等。
除此,地下室还具有隐蔽特性,因此,我国一部分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提出了强制划分一定比例地下室面积的要求,确保未来城市功能与居民安保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2地下室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2.1地下室抗浮和防水问题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开展,旨在有效应对地下水位的变化。
在以往地下室结构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人员考量地下室的极限使用状态时,没有综合考量地下室出现洪水倒灌险情的情况,一旦出现洪水倒灌,将对地下室的质量与安全造成巨大影响。
在地下室抗浮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地下室的地下水位未进行精准计算、地下室斜坡未进行抗浮验算,使得地下室整体结构存在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地下室整体的结构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
进行地下室结构抗浮与防水工作时,应科学测量相关数据,设定合适的抗浮设防水位。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由专业工作单位进行勘测,以保证获得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依照当地的历史最高地下水位进行设计。
在具体设计工作开展时,可合理采取基础配重方式。
通过基础配重工作的合理开展,可一定程度缓解地下室抗浮问题,但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抗浮问题的影响较大,导致地下室的整体工程建设效率下降。
地下室结构设计
![地下室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f772c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1.png)
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还能解决部分建筑功能需求。
地下室结构设计是确保地下室的安全、稳定和可靠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围绕地下室结构设计展开讨论,探讨相关的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结构类型选择在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初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
常见的地下室结构类型包括承重墙结构、框架结构和桩基承台结构等。
承重墙结构适用于地下室较小且受力均匀的情况,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力。
框架结构适用于地下室面积较大,受力不均匀的情况,能够提供良好的空间灵活性。
桩基承台结构适用于地下室所在地地基条件较差的情况,能够分散地基承载能力,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
二、地下室结构布局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合理的结构布局是确保地下室稳定和功能充分利用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地下室结构以矩形或近似矩形的布局为主。
地下室结构布局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地下室的使用功能。
同时,要合理安排墙体和柱子的位置,以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承重。
三、地下室结构材料选择地下室结构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地下室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常用的地下室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和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等。
混凝土是地下室结构的主要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钢材可以用于增加地下室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广泛应用于柱子和梁的制作。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则可用于加固地下室结构的防水和抗裂性能。
四、地下室结构施工技术地下室结构施工技术是保证地下室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避免出现裂缝和缺陷。
其次,加强地下室结构的防水处理,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有效防止地下水渗漏。
同时,注意施工现场的通风和安全,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顺利。
五、地下室结构监测与维护地下室结构监测与维护是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地下室结构进行监测,如检查墙体、柱子和梁等结构的变形和裂缝情况。
地下室的抗震结构设计与加固方案
![地下室的抗震结构设计与加固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3e25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e.png)
地下室的抗震结构设计与加固方案地下室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抗震性能的设计与加固方案至关重要。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更是必不可少。
本文将就地下室的抗震结构设计与加固方案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地下室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然后讨论一些常见的加固方法,并针对具体地下室工程给出相应的加固方案。
一、地下室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地下室的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结构合理性:地下室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2. 稳定性:地下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具备稳定性,防止局部破坏造成连锁反应。
3. 结构完整性:地下室结构应有一定的整体性,避免因部分组件的破坏导致整个结构倒塌。
4. 防灾安全:地下室应设置应急通道和紧急避难设施,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5. 安全预测:地下室应当根据地震频率和地质条件进行安全评估,以预测地震力的影响。
二、地下室的加固方法为了提升地下室的抗震性能,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常见的加固方法:1. 加固梁柱节点:地下室的梁柱节点是承受地震力的主要部位,我们可以采用加固板、钢筋捆绑、碳纤维布等方式来加固节点,提高其抗震性能。
2. 加固墙体:墙体是地下室的承重结构,我们可以对墙体进行加固,增加其刚度和强度。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设置剪切墙,以提高墙体的整体抗震性能。
3. 增设剪力墙:剪力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过增设剪力墙,可以有效提升地下室的整体稳定性。
4. 加固地基:地基是地下室抗震性能的基础,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的方式,如钢筋加固桩、灌注桩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5. 减小局部刚度差异:局部刚度差异会引起地震力的集中作用,增加地下室的震动破坏风险,因此需要减小局部刚度差异,以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
三、地下室抗震加固方案示例以下是针对某个具体地下室工程的抗震加固方案:1. 对梁柱节点进行加固:在梁柱节点处使用加固板和钢筋捆绑,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2. 墙体加固:增加墙体的剪切墙,提高墙体的整体抗震性能。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6561d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e.png)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人防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要满足平时的使用功能,还要在战时能够发挥防护作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人防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专业的要求,同时还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一、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特点1、防护要求高人防地下室的首要任务是在战时抵御武器的攻击和各种灾害的影响,因此其防护要求非常高。
这包括对核武器、常规武器的爆炸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的防护。
2、荷载取值复杂由于要考虑战时的防护作用,人防地下室所承受的荷载与普通地下室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常规的恒载、活载外,还需要考虑核武器爆炸等效静荷载、常规武器爆炸等效静荷载等特殊荷载。
这些荷载的取值需要根据相关的规范和公式进行计算,而且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3、构造要求严格为了保证人防地下室的防护性能,其构造要求也比普通地下室更为严格。
例如,人防地下室的顶板、底板、墙体等构件的厚度、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门窗的设置、孔洞的封堵等也需要满足特定的要求。
二、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主体结构设计主体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墙体等构件。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防护要求和荷载取值,确定构件的尺寸、配筋等。
顶板通常需要承受较大的爆炸荷载,因此其厚度和配筋一般较大;底板除了要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外,还要考虑地下水的浮力,其设计也需要谨慎处理;墙体的设计要考虑侧向土压力和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保证其稳定性和抗剪能力。
2、口部设计口部是人防地下室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包括出入口、通风口、排烟口等。
口部的设计是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出入口需要设置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保证在战时能够有效地阻挡外界的攻击和污染;通风口和排烟口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进入地下室。
3、防护设备设计防护设备包括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通风设备等。
地下室结构方案设计指引
![地下室结构方案设计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538b7b2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f.png)
地下室结构方案设计指引为了有效控制地下室结构成本,制定本指引。
适用范围:小区地下室。
1、地下室结构体系纯地下室部分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当采用其它结构体系如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详细的方案说明。
地下室与塔楼合并设计时一般不设转换层,当塔楼需要设置结构转换层时应先进行转换层方案报批,转换层方案报批通过后才能进行地下室设计(由于车道等需要局部转换除外)。
地下室一般不设伸缩缝,超长地下室可根据当地经验设置后浇带、加强带。
当地下室与塔楼合并设计时,为了减少沉降差对结构构件的不利影响,可在塔楼周边设沉降后浇带。
当地下室与塔楼差异沉降较大、设置沉降后浇带不能解决问题时应提出处理方案,必要时调整基础方案,以减少差异沉降。
2、地下室距离周边建筑物距离地下室尽量与塔楼合并设计。
地下室距离周边建筑物边线的距离,应根据工程实际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优化设计,做到结构安全,经济合理,应尽可能减少基坑支护的费用。
距离建筑物边线距离,主要与地质条件、基础型式、地下室底板标高、工程进度以及基坑支护等因素有关。
在规划设计时,应配合建筑专业确定经济合理退缩距离。
3、地下室结构抗震等级对于抗震设防区,纯地下室结构抗震等级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者四级。
当地下室与塔楼合并设计时,塔楼和塔楼外的地下室应分别考虑。
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塔楼下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塔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部分,结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4、地下室柱网柱网布置原则: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结构经济合理。
在方案阶段,应配合建筑专业进行结构柱网布置。
当车库基础施工简单、造价较低时(如柱下独基、筏板基础),应尽量采用跨度较小的柱网(如7.8x5.6m),否则采用跨度较大的柱网( 如7.8x8m)。
框架柱尽量设计为偏长柱,柱长方向为车长方向,柱宽不宜小于顶板梁宽。
地下室结构设计说明
![地下室结构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014f91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9.png)
地下室结构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地下室位于_____(具体位置),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
地下室主要用途为停车场、设备用房及部分储藏室。
地下室共分为_____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设置有独立的疏散通道。
二、设计依据1、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 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年版)等。
2、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3、建筑专业提供的地下室平面图、剖面图及相关建筑设计要求。
三、设计条件1、荷载取值恒载:包括结构自重、覆土重等,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
活载:停车场区域活载取值为_____kN/m²,设备用房区域活载根据设备实际重量计算。
风荷载:根据当地基本风压取值,地面粗糙度类别为_____。
地震作用: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_____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_____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_____组,建筑场地类别为_____类。
2、材料选用混凝土:基础及地下室墙、柱、梁、板等构件均采用_____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钢筋:采用 HRB400 级和 HRB500 级钢筋。
四、基础设计1、本地下室采用_____基础形式,如筏板基础或桩基础等。
2、基础的尺寸和配筋根据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地质条件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计算确定。
3、对基础进行沉降计算,确保基础的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
五、地下室墙体设计1、地下室墙体厚度根据其承受的水土压力及侧向荷载计算确定,一般外墙厚度为_____mm,内墙厚度为_____mm。
2、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_____,钢筋配置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水平和竖向钢筋间距一般不大于_____mm。
3、墙体的防水设计采用_____防水措施,如卷材防水或涂料防水等,确保地下室的防水性能。
六、地下室顶板设计1、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其板厚不小于_____mm,非嵌固端时板厚不小于_____mm。
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6a595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9.png)
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张丽佳摘㊀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高层建筑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人们对高层民用建筑也越来越关注,因为高层建筑在固定单位面积上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荷载,而地下室的质量和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紧密关联,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设计对于提高建筑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对于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有很高的要求㊂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一㊁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一)嵌固端难以确定所谓嵌固端实际上即地下室结构之中的固定端,对于固定端来说,它不能产生位移(该位移即在结构力学之中的X㊁Y平面中形成的位移还有围绕支座而形成的转角)㊂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中嵌固位置一般有以下两个选择:首先,在基础板底顶部进行选择与设立;其次,在顶板顶面进行设立㊂倘若想要选择第一种方案,就一定要满足以下几个标准:①室外地面以及地下室顶板之间的高度差需要小于或者等于建筑物层高的1/3或1.5米;②在挑选地下室顶板的结构时,梁板结构是最佳选择,同时,还要保证楼面连续绝不可以存在大规模开洞等问题,以此确保楼面框架梁可以具有较为出色的刚度;③地下室的顶板厚度还有混凝度的强度㊁嵌固蹭住的截面等应当符合相关标准;④地下室的楼层剪切刚度需要为上部楼层剪切刚度的二倍左右,假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则要将嵌固端设于基层地面处㊂嵌固端设置的位置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相关计算之后进行选择㊂(二)设计内容广泛由于地下室结构设计工作设计的范围较广,通常会将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例如,排水㊁防火,还有设备用房以及管道等,在设计地下室的结构时上述因素都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得到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㊂虽然抗浮问题基本不会在已经投入实际使用的塔楼中出现,但是抗浮问题却时常出现于裙房以及纯地下室等区域㊂除此之外,在设计地下室结构时忽视施工阶段以及注水阶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对地下室的抗浮问题进行设计时一般只考虑在正常情况下的极限使用状态,进而可能会由于抗浮能力较弱等因素而产生部分破坏㊂二㊁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一)地下室结构平面设计在对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防火性能和正常功能,还要考虑到设备㊁管道㊁通风和排水等实际情况㊂地下室的实际设置长度应该与规定相同,否则就会出现不相匹配的情况,在设计时要利用合理的结构,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应该设置变形缝㊂一般情况下,地下室不需要设置变形缝,否则会使地下室的防水工程变得更加复杂;而如果不设置变形缝,就需要设计人员利用后浇带或混凝剂等来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使整个结构更加完整㊂如果地下室因为长度过长而不能进行后浇带的设置,那么就需要将这一地下室合理地分割,并利用较窄的通道相连,这样既能满足实际使用,又能减轻管道的设计压力㊂另外,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还要设置通风井和采光井,如果高层建筑没有合理设置采光通风井,就需要在侧壁上加强采光井来满足地下室的采光和通风需求,并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㊂(二)地下室外墙结构设计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墙的厚度㊁混凝土强度和具体的防水需求㊂地下室对于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应该根据实际的建筑场地来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条件㊁地下水位的情况,以及上部结构的承载力㊂除此之外,对于地下室的层数高度以及埋深等具体情况也应该进行考虑㊂在如今的高层建筑中,地下室的外墙厚度一般要大于250mm,多层建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调节,有时可以小于250mm,但最小不能低于220mm㊂其次,要确定地下室外墙的荷载力㊂一般情况下,外墙的荷载力是由垂直于墙面的配件荷载来控制的,如果这一地下室在施工时采用了护坡桩技术,那么它的静止压力系数就要进行折减㊂这一荷载力的确定应该由设计的简图来决定,根据设计图纸来进行配筋计算,在地下室的底部或者强度较大的底板处,要有基础梁进行相连,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固定作用㊂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进行墙配筋计算时,还应该考虑竖向的荷载力和截面应力㊂最后,处理水㊁土压力以及两者之和的总侧压力㊂(三)底板及顶板结构设计地下室底板分为纯板式及梁板式结构㊂一般采用基础筏板作为地下室底板为宜,筏板结构受力较为复杂,用人工计算比较困难,随着结构计算软件的发展,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筏板厚度按计算满足剪压㊁冲切要求确定㊂核心筒㊁剪力墙或跨度比较大的框架柱集中受力部位可能局部板厚不满足要求,如果出现了不满足局部抗冲切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加厚局部的筏板或增加柱墩的方式来解决,柱墩一般可以设置在筏板面或板底㊂当筏板兼作地下室底板时,板上柱墩对地下室使用有较大影响,故一般设置板下柱墩,柱墩增加筏板局部厚度来满足剪压㊁冲切的规范要求,相当于无梁楼盖柱帽形式㊂地下室顶板结构亦可以分为梁板式和无梁楼盖式两种,相对于梁板式结构,无梁楼盖式由于不需设置截面较高的梁,在满足相同净空高度要求的同时,可减少地下室的层高,减少基础埋深,地下室顶板内力计算时需将不同工况的荷载,如恒荷载与活荷载(施工荷载㊁消防车荷载等)进行组合计算,选取最不利的组合来设计,顶板厚度必须满足覆土防水的最低要求,如果结构计算时将地下室作为嵌固端,那么为了进一步保证刚度,地下室的顶板厚度就要大于180mm,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整个地下室的长度和宽度都会超出实际的伸缩缝要求,当设置伸缩缝时,防水做法难度大而且防水效果难以保证,故采用较少,一般设置后浇带,位置布置在跨度较小的开间或主体建筑物与裙楼连接处的开间或者底板厚度变截面处㊂后浇带的宽度要保持在800 1000mm,并且间距最少是25m,但不能超过30m㊂后浇带做法必须满足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㊂三㊁结语地下室对于高层民用建筑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潜在意义,建筑的整体结构均需要由地下室进行支撑,因此,确保地下室结构的合理性㊁安全性㊁耐久性,对于主体结构安全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金飞.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1):61-62.作者简介:张丽佳,女,河北保定人,研究方向:建筑㊂431。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巧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af2d3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f.png)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巧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巧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下室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通常用于储存、停车、设备放置等功能,其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十分关键。
本文将就地下室结构设计和施工技巧进行论述,旨在为建筑工程师和承包商提供实施地下室建设的指导和建议。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1. 地下室结构类型地下室结构可以分为单层和多层两种类型。
单层地下室常用于低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多采用多层地下室结构。
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考虑地下室所处的土质、地下水位、周边环境等因素,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地下室结构材料选择地下室结构的材料选择应考虑到抗压强度、防水性、耐腐蚀等因素。
常用的地下室结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适用于大多数地下室;而钢结构则适合用于跨度较大的地下室,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3. 地下室结构设计原则地下室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结构稳定性:保证地下室在各种荷载和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耐水性: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防止地下室渗水;- 地震防护:对于位于地震带的地下室,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 施工可行性:结构设计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二、地下室施工技巧1. 地下室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地下室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
包括勘察地质情况、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计划、采购材料和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申请相关施工许可证或手续,确保施工的合法性。
2. 地下室支护结构施工地下室支护结构施工是地下室施工的重点之一。
常用的支护结构包括混凝土桩、支撑爆破法、钢支撑等。
根据地质情况和地下室的深度,选用合适的支护结构,并进行施工。
3. 地下室防水施工地下室防水是地下室施工中关键的一环。
对于地下室防水,可采用外侧防水和内侧防水相结合的方式。
外侧防水主要通过施工防水层、排水系统等进行;内侧防水主要采用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方式进行。
地下室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室结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8a776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c.png)
地下室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下室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地下室结构的分类及各类结构的特点。
3. 引导学生了解地下室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室结构类型及其适用场景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地下室结构设计及施工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地下室结构案例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室结构工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建筑领域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建筑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沟通协调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地下室结构知识,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将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室结构概述- 地下室的定义、功能及分类- 地下室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2. 地下室结构类型及特点- 混凝土地下室结构- 钢结构地下室结构- 复合材料地下室结构- 各类结构适用场景及优缺点分析3. 地下室结构设计及施工要点- 地下室结构设计原则- 地下室结构施工工艺- 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4. 地下室结构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下室结构案例- 分析案例中地下室结构的设计及施工特点- 小组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分为四个部分,涵盖地下室结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设计施工要点和案例分析。
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地下室结构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讲解地下室结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也谈地下室结构设计
![也谈地下室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8480ee4a7302768f993953.png)
也谈地下室结构设计概要:随着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其建筑设备用房、地下消防水池和汽车停车位多功能都应用在地下室,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繁多、意义重大。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显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把握设计要点,抓住设计重点,以合理的设计为前提,进行全面考虑,使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工作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作用和社会效益、战略效益。
1 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概述地下室工程涉及的专业极为复杂,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
对于具有大底盘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群体而言,塔楼部分一般在使用阶段不会存在抗浮问题,但裙房及纯地下室部分经常会有抗浮不满足要求的问题。
而且由于实际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往往只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也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由于抗浮不够而出现局部破坏,加上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因素,因此造成了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繁多,一般来讲概括起来为:(1)地下结构防水设计;(2)抗震设计;(3)地下室抗浮、抗渗设计;(4)外墙结构设计;(5)地下结构防水设计2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目前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建筑及城市交通有逐渐向地下发展的趋势。
然而,建筑由于其功能和结构本身的需要,大多设置了地下室。
随着建筑层数的日益增高,地下结构已向多层发展,其结构设计、施工及防水等日益成为建筑工程界关注的热点。
由于地下室工程的施工环境特殊、隐蔽性大、涉及的工种多、施工复杂,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而对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2.1 结构平面设计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和合理使用混凝外加剂或地上设缝、地下不设缝等方式,达到不设缝的目的。
地下室结构设计易错点,值得你收藏
![地下室结构设计易错点,值得你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3f8231b2fe4733687f21aa9e.png)
地下室结构设计易错点,值得你收藏1抗震要求地下室如果设计疏忽,对整体抗震兼容性会产生较大扩展性影响,一般地下室半对于的埋深督促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若想算起。
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
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山海拔屋子里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结构换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结构中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半地下室埋深过于,房屋地下室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达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GB50011-2010第7.1.2条。
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GB50011-2010第6.1.3条地下室一层也应为二级等问题。
2荷载取值与组合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计算时,土舆论压力威迫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单项系数取1.35。
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许多设计中所计算不对,水压力若取最高发展水平,则一般按恒载设计,分项系数的取值可参考地下水池设计规范。
地下室底板的强度计算时,根据《建筑内部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5条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0。
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0.9[此条可参考新建筑内部结构荷载规范]。
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为静止土压力,根据土性的不同分别引入吸纳不同的计算方法,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
如果地下室顶部没有房屋,是空旷场地,其荷载是否要考虑平时消防车荷载或大于消防车的可能荷载,实际中比较取起控制作用的荷载作为设计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室结构设计问题探讨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从安全技术以及经济的优化角度,对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以及构造措施等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笔者的多年设计体会,提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一些设计要点,希望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指导性的借鉴。
小清新:地下室;结构设;地下室底板;地下室顶板
1地下室结构平面设计
地下室工程涉及的专业极为复杂,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
例如地下室的长度超过设计规定的长度时,需要与结构专业配合,确定是否设置变形缝,通常应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变形缝,因为设置变形缝会使得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变得复杂。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和合理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或地上设缝、地下不设缝等方式,达到不设缝的目的。
若地下室过长,依靠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难以解决,设计时可合理地调整平面,通过分割地下室,用较窄的通道相连,以满足使用及管道相连的要求,而将变形缝设置在通道处,这样可以使接缝较少且处于受力较小处,便于补救。
在结构设计时应合理地设置采光通风井,若采光井位置设计不当,也会影响地下室的结构稳定功能。
2 地下室外墙结构设计
地下室的外墙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应按水、土压力验算外墙抗裂。
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荷载。
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荷载分为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竖向荷载包括上部及地下室结构的楼盖传重和自重,水平荷载包括室外地面活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侧向压力和人防等效静荷载。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墙体配筋主要由垂直墙面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确定,而且通常不考虑与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弯曲的配筋。
(2)地下室外墙截面设计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
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宜由试验确定。
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砂土可取0.34~0.45,黏性土可取0.5~0.7。
水位稳定的水压力按永久荷载考虑,分项系数可取1.2;水位急剧变化的水压力按可变荷载考虑,分项系数宜取1.3。
有人防要求的地下室外墙的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取1.2,有利时取1.0;抗爆等效静荷载分项系数取1.0。
(3)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
实际设计时,配筋的计算,对于带扶壁柱的外墙,不是根据扶壁柱的尺寸大小进行计算,而是均按双向板计算配筋;扶壁柱则按地下室结构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进行配筋,不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
根据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这种设计将使得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则有富余量。
(4)地下室底板标高的设计。
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仅设1根梁,梁宽甚至小于底板的厚度,梁内仅靠两侧箍筋传递板的支座弯矩难以满足要求。
地面层开洞位置(如楼梯问)外墙顶部无楼板支撑,计算模型和配筋构造均应与实际相符。
3地下室防水设计
地下室防水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甚至是决定地下室设计成败的关键。
在防水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性质、使用要求和重要性等合理确定防水等级,根据防水等级确定防水层数。
无论防水等级为几级,地下室混凝土都应采用结构自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水头高度与混凝土壁的厚度比确定,不得人为地自行降低。
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建筑的地下室仅设l 道防水混凝土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一般应做卷材防水。
在选用防水卷材时,应考虑到地下室环境恶劣、无法更换的特点,尽量选用耐久性好的卷材。
防水卷材在
地下室底侧应能闭合,尤其应重视节点设计如桩头、承台和积水坑等处,若构造设计不当势必会形成漏底之舟,失去卷材防水的意义。
另外,为了防止少量渗水,便于地下室车道处积水的排放,地下室应设排水明沟和积水坑。
4地下室抗震设计问题
若地下室设计不当,对其整体的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算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
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应协调统一。
对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否则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相关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结构计算应向下计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计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根据《高规)JGJ3 第4.8.5 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层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的结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因此存在的常见问题如:①当上部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地下一层隔墙为上部结构落地剪力墙时,根据《高规》第4.9.2条规定:取地上一层剪力墙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1.1 倍作为地下一层隔墙的弯矩设计值;取地上一层剪力墙底部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时的1.9 倍作为地下一层隔墙的剪力设计值;地下一层内隔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应为0.4%。
②半地下室埋深不够,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GB50011-2001第6.1.3条地下室也应为二级等问题。
③根据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6.1.14 条规定:当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④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
5 裂缝问题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裂缝宽度应控制在0.2mm 之内,其配筋量往往由裂缝宽度验算控制。
工程中许多设计将地下室防水结构构件的计算弯距调幅、有的下端按铰接、有的未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多层时未按多跨连续计算,地下室外墙在计算中漏掉抗裂性验算(违反GB50108- 2008 第4.1.7条),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连接构造不合理,建筑物超长未设缝或留置后浇带(违反GB50010- 2010 第8.1.1 条),后浇带的位置设置不当,外墙施工缝或后浇带详图未交代,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相连处未设沉降缝等,导致违反设计规范,产生渗漏现象。
地下室整体超长,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开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a. 补偿收缩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渗入UEA、HEA 等微膨胀剂。
以混凝土的膨胀值减去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即可控制裂缝。
b.膨胀带,由于混凝土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完全补偿,为了实现混凝土连续浇注无缝施工而设置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带,根据一些工程实践,一般超过60m设置膨胀加强带。
c.后浇带,作为混凝土早期短时期释放约束力的一种技术措施,较长久性变形缝已有很大的改进并广泛任用。
d.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混凝土应考虑增加抗变形钢筋,对于侧壁,增加水平温度筋,在混凝土面层起强化作用。
侧壁受底板和顶板的约束,混凝土胀缩不一致,可在墙体中部设一道水平暗梁抵抗拉力。
文章来源——海内论坛:
参考文献:
[1]杨照夫.金马同盛大厦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24):28-29.
[2]文华.论述地下室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2008,(06):10-12.
[3]黄振.地下室结构设计与施工浅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3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