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形态1

合集下载

城市的空间结构1

城市的空间结构1

[2010· 上海卷]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 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其城市空间形态 表现为( ) A.从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 B.沿铁路线狭长分布 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沿海岸线绵延分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空间形态,大连是我国北方 重要的港口城市,海运和陆上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因 此其空间结构形态是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C项正确。
从与市中心的距离看(如图22-2):
图22-2
功能区 距市中
心距离 地租 对应地 租直线
商业区(A)
近 最高 很陡
住宅区(B)
中等 中等 较平缓
工业区(C)
远 最低 最平缓
距离对商业区 距离对住宅区
成因 影响大,地租 影响较小,地 变化大 租变化较小
距离对工业区 影响最小
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类型的关系。交通通达度 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 价格或地租越低。具体如下所示:
图22-3
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
图22-4 在主要公路的交会处,通达度较高,地租比较昂贵, 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地区,形成次一级的商业中心。在市中 心附近,如果远离主要公路,通达度较低,地租价格偏低 ,也可能成为住宅用地。
3.社会原因 由于各种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 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 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有: (1)收入 —— 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高级住宅区:建筑面积大,设备齐全,环境幽雅。但是租金昂 贵,因而通常是供能支付高租金的高收入阶层住居。 (2)知名度 —— ①城市中有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 等方面有很高的声誉,在民众中有广泛的影响,选择该处居住 可以提高身价和地位,增加知名度。这无形中成为一种强大的功能分布区的结构和原因

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概念设计作业

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概念设计作业

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概念设计一、概述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

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形态设计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形态概念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二、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形态特点1. 人口密集: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居住、商业和办公区域交错。

2. 建筑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筑高度和密度较大,建筑间距较小。

3. 交通繁忙:城市中心区交通流量大,交通网络复杂。

4. 社会活动频繁:城市中心区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集中区域,社会活动频繁。

三、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概念设计原则1. 人本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2. 绿色环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中心区的绿化率和环境质量。

3. 交通便利:优化交通网络,提高城市中心区的交通便利性。

4.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城市中心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品质。

四、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概念设计策略1. 多功能混合利用:在城市中心区实行多功能混合利用,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2. 绿化景观建设:在城市中心区增加绿地和景观建设,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3. 建筑立面设计:注重城市中心区建筑立面的设计,营造城市的美学风格。

4. 交通系统优化:优化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五、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概念设计案例分析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通过对该区域的空间形态概念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优化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形态设计。

六、结论与展望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形态概念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未来,应该注重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概念设计的研究和实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七、参考文献1. 《城市规划法》2.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3. 《城市空间形态设计原理》七、参考文献的内容提到了《城市规划法》、《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城市空间形态设计原理》。

成都 公园城市 空间形态 对策建议

成都 公园城市 空间形态 对策建议

成都公园城市空间形态对策建议成都:打造公园城市的空间形态对策建议前言成都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面临着空间规划和城市发展的挑战。

如何打造一个宜居、宜游的公园城市是当前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提升城市道路绿化率1.增加绿化带:在主要交通干道两侧设置宽敞的绿化带,种植树木和花草,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健身场所。

2.提倡屋顶绿化:鼓励高楼建筑的屋顶绿化,通过植被来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增加公共场所数量和质量1.建设多功能公园:在城市各个区域建设多个大型的综合性公园,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和健身需求。

2.更新公园设施:提升公园的设施设备,增加休息区、儿童游乐设施等,提升市民体验。

优化城市交通网络1.健全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车辆密度,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2.建设自行车道:在城市主要道路设置自行车道,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

加强城市管理和规划监管1.建立公园城市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维护工作。

2.严格规划监管: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监管力度,限制高密度建设,保留足够的绿地和公共空间。

结语通过以上的对策建议,成都可以进一步打造成为一个宜居、宜游的公园城市。

只有持续关注和努力改善城市的空间形态,我们才能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Let’s make Chengdu a better place!强调可持续发展1.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2.鼓励环保出行方式:提供更多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自行车停车场等设施,鼓励市民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

加强社区公共空间建设1.建设社区公园:在城市社区中建设小型公园,供居民休闲娱乐和运动锻炼。

2.打造社区活动中心:建设多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和文化活动,增强居民的社交互动。

09城市空间形态08

09城市空间形态08
5.社会文化因素
城市的社会文化活动是城市的主要活动之一,它对城市形态 的形成与发展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城市形态是地域文化 的载体。
6.城市职能、城市规模及城市结构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 位和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城市规模和城市用地构成.因此,不同职 能、不同规模的城市形态一般有较大的差异。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四、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类型 第九讲 城市空间形态
根据城市伸展轴组合关系、用地聚散状态和平面几何形状, 可将城市空间形态划分为集中型和群组型两种。 1.集中式城市空间形态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空间形态,是指城市各项用地连成一片、 集中发展。这种类型的城市又可以分为团块状、带状、星状等。 ① 团块状
邻近或特殊的城镇职能,与城区联系日益密切,最终导致城
镇空间环境融合为一体或因距离较远而形成“双城”模式。
融合式扩展方式的演化阶段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4、融合式扩展
第九讲 城市空间形态
山东半岛最为典型的融合式扩展的城市是龙口市,建国 初龙口市是山东半岛地区五个设市城市之一,“一五”期间, 根据国家战略计划,龙口市被撤销,成为黄县的一个镇。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四、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类型 第九讲 城市空间形态
应当指出,一个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用地扩展和空 间结构类型是可以不一样的。
一般规律是,早期城市是集中式,连片地向郊区扩展。当 城市再扩大或遇到“障碍”时,往往又以分散的“组团式”去 发展。到了第三阶段,由于能力加强,各组团彼此吸引,城市 又趋集中。到了最后,城市规模太大需要控制时,又不得不以 分散的方式,在其远郊发展卫星城或新城。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大绍兴——①“一合心、理二规轴、划四和团”控制大城市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限蔓延; 二优、点城 :市城空市②间布形局保态紧持的凑发,强展有大变利化于的生城产部市门中的协心作服和管务理功,节能省,用地同,时使基建础立设施城建市设更的加次经济级,中有较心高,的集引聚导效益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 优点:城市③布局适紧当凑,分有散利于城生市产部功门能的协,作在和管郊理区,节绿省化用地带,外使基围础,设施培建育设更一加系经济列,新有较开高发的集区聚和效益卫。星城镇。
缺点:各组团之间有一定距离,增加城市建设投贷及经营管理费用。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各类型之间不是对立的,可以相互转化和共存。
有时不同类型存在于同一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时同一城市的 形态是多种类型的混合。
想一想: 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
想一想:
1982年
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把城市形态类型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集中式——是指城市各项用地连成一片,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这种类型的城市又可分为团 块状、带状、放射状等。
分散式——受某些条件限制,城市用地被分割成相对独立的部分,形成分散式城市形态,以组团 状为代表。
常见的城市形态举例
袍江 越城
城市景观特色(urban landscape)
城市景观特色是城市个性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文物古迹特色、自然环境特 色、城市格局特色、城市的轮廓景观及标志建筑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特色、民族风情与民间 艺术特色等。
组团内有相对独立的活动中心和道路系统,组团之间保 持一定的距离,但有便捷的交通组成一个整体。
常见的城市形态举例

经典课件: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经典课件: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D形态缺点:布 资局 大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建设投9
城市的空间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武汉 (见地图册P20第1题)
1、武汉市空间形态大致经历了分散成组、集中式 发展阶段
2、原因有:交通条件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等。
.
10
二.城市景观特色
1.构成要素包括:建筑风格、道路基本格局、 功能区空间组合等.
市标志物?
.
巴巴黎黎老城区
13
纽约曼哈顿
巴黎圣母院
艾菲尔铁塔
凯旋门
凡尔赛宫
.
卢浮宫
14
自由女神
华尔街
③城市景观特色的主要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地形、河湖等; 社会原因:历史. 文化等.
.
百老汇大街
15
三.城市的分布特征及区位因素
1城市分布的特点
①人口密集 ②交通便利(水运.陆运) ③矿产分布区 ④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 边境口岸 见P34
北密南疏,沿海密内陆疏。
.
20
学习小结和板书
景观特色

市 空 间 集中 结 构 分散
立体 平面
空 间 形 态
城 市
人口密度 城
分 布
交通运输
市 区
特 矿产资源 位


历史文化 素
形成原因
.
21
①北京.巴黎老城区的建筑风格.道路格局各有什 么特色?
北京老城区的建筑风格表现在城市中心为紫禁城,巴黎老城区的
城市建筑风格(历史.建筑物高度.纪念性的标 志建筑等).是城市景观的集中反映. 一个城市的著名建筑物,往往是这个 城市的代表性标志,也是这个城市的 重要景观特征.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课件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课件1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课件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课件1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 课件
第一节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

讲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含义和类型。

目 开
2.掌握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对比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

形态的成因、优缺点和代表城市。3.理解如何通过调控
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自主学习区 新知梳理
第一节
本 讲
第一节
(7)大都市连绵区
a.含义:高度工业化、高度城市化地带。
本 b.布局特征:沿⑯ 交通线 发展的一系列综合性的城
讲 栏
市。

开 关
c.优点:连绵区内城市之间具有相对的产业互补性和基
础设施的协调性;城市具有相对⑰ 独立性 和各自的特
色;城市之间有绿化隔离带和农业地带。
d.代表地区:⑱ 美国东海岸 。
C.星座型
D.散点型

讲 栏
(2)下列城市属于图中空间形态的是
目 开
A.重庆
B.武汉
关 C.上海
D.大庆
()
(3)图中形态的城市建成区的主体部分有几个以上明确的
发展方向
()
A.3个
B.4个
C.5个
D.2个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4)关于图中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点在于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答案 (1)集中团块状 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
设施,且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
本 讲
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栏 目
(2)兰州 位于黄河河谷、陇海—兰新线及包兰线交会处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一城一区 布局形态 分散成组 布局形态
基本特征
主城区与工业区分 离,由交通线相连 建成区呈多个团块状, 相对独立,就近生产生 活,交通线相连
形成原因
河流、地形、资源等自 然条件或行政手段规划 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受河流、地形的阻 隔、或受规划等人 为因素的影响
分散成组形态
武 汉
城镇组群形态
嘉定
青浦
主体部分
闵行 南汇
松江
金山 奉贤
城镇组群形态
城镇组群形态
分散形态
一城一区 布局形态 分散成组 布局形态 城镇组群 布局形态
基本特征
主城区与工业区分 离,由交通线相连 建成区呈多个团块状, 相对独立,就近生产生 活,交通线相连 卫星城和小城镇簇 拥在主城区周围
形成原因
河流、地形、资源等自 然条件或行政手段规划 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受河流、地形的阻 隔、或受规划等人 为因素的影响 主城区的城市经 济发展、环境问 题和人为规划等
如:南京 城市历史悠久, 规模大,发展快。
一城一区形态
分散成组形态
分析城市布局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
城镇组群形态
串珠状形态
一城一区形态
兰州
分散形态
一城一区 布局形态
基本特征
主城区与工业区分 离,由交通线相连
形成原因
河流、地形、资源等自 然条件或行政手段规划 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分散成组形态
分散形态
1、“疯狂克隆”对城市的景观特色有什么影响? 2、“疯狂克隆”是城市建设的方向吗?
二、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比较上海、秦皇岛、武汉的形成因素
城市 上海 主要水 港口 主要铁 体 类型 路 长江入 河港 京沪 海港 沪杭 海口 影响范 围 长江 流域 作用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

——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创新
返回
①距市中心远近 ①经济——地租 ②交通的通达性
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形 成因素
②社会
①收入影响住宅区,形成高级、 低级住宅区 ②种族或宗教团体 ③知名度
③历史 ④行政:各种开发区 ⑤自然:土地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水 文等
4、发展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主靠近江河
①集聚成片分布 特点 ②不断向城市外缘迁移,并 工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 业 通便捷地带。
主靠近公 路

特点
工 业 区
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原因:①地价上涨;②为了保护城市环境;③交通便利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土 地 集聚 利 效应 用 类 型
功 能 分 区
住宅区
A

B

距市中心 的距离
c

功能区 商业区
区位 市中心
区位选择的原因 ①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②靠近市 中心,交通便利; ③商业付租能力最高 既方便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住宅区 靠近市中心
①工业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 工业区 远离市中心 ②该区域内工业付租能力最高
区位 市中心
通达度 最高 较高
①市中心
分布:呈 点状或带 ②交通干线(高速公 路、市环路)两侧或 状 街角路口处
①经济活动最繁忙 ②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布局原则
市场最优 交通最优
商 业 区
香港
特点
中央商务区 CBD
——分布于大城市和 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高楼底层交通通达度较好, 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群
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 哪里是上下风向

城市空间1

城市空间1

B.低级住宅区:面积 小,环境差
城市不同功能的用地围绕单一的 核心,有规则地向外扩展,形成同心 圆结构。依据这一模式,可将成城市 的空间结构划分为五个同心圆带。
同 心 圆 模 式
多核心空间模式
城市不断扩展,因 市中心地价、建筑 物租金和职员工资 越来越高,交通、 居住越来越拥挤, 使得远离市中心的 郊区出现了新的核 心。城市便围绕不 同的核心发展。城 市越大,核心越多、 越专门化。
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与坡度大小、水文和气 象条件等。
经济因素: A.土地价格和地 租水平。 B.付租能力,即 各个行业支付或 购买土地价格的 能力。
分布:商业多位于市 中心或到路相交处。 住宅区分布在较高地 租的道路两侧。工厂 多分布于地租较低的 郊区。
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 读图分析: 1、各类土地利用 付租能力随距离市 中心远近的变化有 何异同? 2、如果由各类用 地的付租能力来决 定土地的用途,那 么A最有可能成为 那一类功能区?B 和C呢?
三、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实质上是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扇形 模式
几种城市地域 结构模式
附:我国城市用地分类表
代码 R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内容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说明 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 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分 有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
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
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
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 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铁路用地、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港口用地、 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 机场用地 市对外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答案】(1)A (2)C
【跟踪训练】 1.读下列城市空间形态示意图(图 2-1-2),回答(1)~(3) 题。
图 2-1-2
(1) 从城市空间形态来看,A 属于____组__团__型____ ,B 属于 ____带__型______。
(2) 从城市布局形态来看,A 属于__分__散__疏__松__式__ ,B 属于 _集__中__紧__凑__式___。
【典例 2】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示意图(图 2-1- 4),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 2-1-4
(1)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空间形态变化阶段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由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总结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一 般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调控?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 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 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 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 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 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 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规律及变化过程
如天津的发展过程:旧城地区(东、南、西、北马路所围地 区)连片地向郊区拓展→塘沽、汉沽、大港区的建立→将来的滨 海新区与市区的相联,这个实例与上述三个阶段相符。又如蓟 县的发展也是这样的:蓟县县城由集中连片→目前开发区与之 分散组团发展→两者连接成片。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

城市空间结构(课时1)(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城市空间结构(课时1)(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空 间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


人口、产业在空间集聚
1
2
3
城市土地开发利用
功能区
主要功能区
02.城乡空间结构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特点:最基本的功能区, 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分类: 高级住宅区
○中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
特点:工业高度集聚的区域, 促进了近现代区域城市化
分布:沿城市交通线路的外围分布 布局时受环境要求较大
图 中 OA 为 商 业 区 、 AB 为 住 宅 区 、 BC 为 工 业 区.。因为在0A段,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 AB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BC段工业区的 付租能力最高。
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A. 交通运输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 B. 历史文化 C. 国家政策 D 自然地理条件
乡村空间结构
1. 读图 2-1、图 2-2、图 2-3,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2. 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3. 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城市
乡村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 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地2万平方米的喷泉组成,是重庆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重庆城市公
园用地的来源最可能为( )
C
A.旧城改造用地
B.中心商务区用地
C.城市荒山、湖泊湿地 D.废弃工业用地
A (2)与一般的城市建筑相比,城市公园( )
A.实现城市生态自我修复 B.减少城市土地的浪费
C.布局较随意,区位性不强 D.居民活动量小,维修成本低

选修4教案 2. 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选修4教案 2. 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案<人教版选修4)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5.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6.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错误!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⑪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型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带型和放射型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典例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A 城市示意图(1>图A 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

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

第三节 国外城市规划实例
• 1、英国大伦敦规划 • 2、巴黎改建规划 • 3、华盛顿规划 • 4、堪培拉规划 • 5、昌迪加尔规划 • 6、巴西利亚规划
巴黎改建规划
华盛顿规划
堪培拉规划
昌迪加尔规划
巴西利亚规划
工程措施才能修建的用地。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原则
一、城市总体布局与功能组织 总体布局也称城市功能组织结构,满足城市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二、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形态: • 1、集中型形态:长短轴之比小于4:1,长
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 • 2、带型形态:长短轴之比大于4:1,明显
单向或双向发展状态。 • 3、放射型形态:建成区总平面主体团块有三
第五章 城市空间形态与 布局结构
第一节 城市用地概述
• 一、城市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 标准》(GBJ137—90)
• 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 居住用地——R • 公共设施用地——C • 工业用地——M • 仓储用地——W • 对外交通用地——T • 道路广场用地——S •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 三、总体布局基本要求: • 1、用地规划结构清晰;
• 2、城市总体布局:经济合理、满足城市 发展空间要求,各项用地关系协调;
• 3、城市中心的选择:位置与规模合理;
• 4、妥善处理开发区域中心城市的关系:
开发区投资独立发展,依托城市发展相协 调,相互促进;(5KM)
• 5、工业区功能组织:注意与居住、交通、 公共绿地关系;
缺点:拥挤、绿色开敞空间小、服务设 施、基础设施等超负担。
• 2、分散式发展模式: 优点:疏解中心区拥挤、改善内部环境;
缺点:加大人类对自然区域破坏、增加内 部交通与能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费用。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上课)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上课)


曼哈顿
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 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人。 纽约著名的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 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大都会 艺术博物馆、大都会歌剧院等名胜都集中在曼 哈顿岛,使该岛中的部分地区成为纽约的CBD。 曼哈顿主要分布在该区内曼哈顿岛上的老城 (Downtown)、中城(Midtown),著名的街 区是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街。 曼哈顿区云集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 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所,摩天大楼 耸立,因此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城市中心地带,地价高且 土地有限 向空中发展,节约用地、 提高利用率
纽约市曼哈顿的建筑高大密集,这是城市CBD 的共同特点。这样的建筑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 率有什么作用呢?
知识拓展:
中心商务区(CBD):指集中了大量金融、商业、贸 易、信息及中介服务结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 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 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读某城 镇略图, 完成
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 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D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主要功 能区的形成。 2.知道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 3.知道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4.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
其形成原因。
城市内部的土地根据其 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 将城带和 高级住宅区外则。
(2014·重庆卷)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 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 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 合理的是香港 C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 要积极影响是 A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春生:《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控制初探》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sdpdi 发布时间:2008-08-03 9:24:28 阅读:3861次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控制初探(佛山市顺德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罗春生)【摘要】城市空间是人们居住、生活、工作、游憩、交通的载体。

本文在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控规控制体系的基础上,找出控规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不足,探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体系与方法,依托控规图则其法定特性进行空间形态定性定量控制。

【关键词】控规、空间形态控制、控制体系1、引言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培育优质、和谐的城市空间是人们共同的期望,城市虽然有一个好的规划蓝图,但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实施的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这其中固然有制度环境、规划管理、规划编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控制和培育优质城市空间的关键因素之一。

笔者试图从城市空间形态与控规控制体系入手,在分析现有控规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寻找出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方面的不足,进而探讨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控制体系与方法。

2、城市空间形态“空间”的定义,源自于拉丁文的“spatium”,在日常三维场所的生活体验中、符合特定几何环境的一组元素或地点;两地点间的距离或特定边界间的虚体区域。

我们这里讨论的空间是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的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点缀而成的城市空间;或是由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实体控制和影响的城市空间。

她是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定度的,是人们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城市活动使用的空间。

城市道路如何规划、建筑如何布局、城市景致组织等城市外观是城市给我们的第一感觉,这些印象及认知可以称之为城市空间形态。

3、控规控制要素与体系控规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划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规划管理与开发建设的衔接,作为城乡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控规中首要内容就是建立控制体系,控制体系是影响控规控制功能发挥的最主要内部因素,包括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

控制内容是控规所控制的要素,它对控规功能作用的影响主要在功能作用发挥的广度上。

控制方法是指实现规划意图选取的控制手段,它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作用发挥的深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控规的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是控制体系中互为联系、互为影响的两个层面。

3.1控规控制要素规划控制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是规划控制体系建立的基础。

其内在构成都包括以下6个方面内容: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控制。

(1)土地使用控制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其控制内容包括用地性质、土地使用兼容性、用地边界和用地面积等。

(2)环境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容量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其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容量、绿地率、空地率、人口密度、人口容量等。

(3)建筑建造控制建筑建造控制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对环境的要求,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做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其控制内容包括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等。

(4)城市设计引导城市设计引导是为了创造和谐的城市环境,依照空间艺术处理和美学原则,从城市空间环境对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乃至用具体的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引导。

(5)配套设施控制配套设施控制是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保证,是对居住、商业、工业、仓储等用地上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定量配置要求。

(6)行为活动控制行为活动控制是从外部环境的要求出发,对建设项目就交通活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提出控制要求。

3.2 控规控制体系其中: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是《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强制性内容,是控规编制中必须明确的内容。

3.3控规控制体系对城市空间控制的不足(1)控规在技术层面上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方面不足分析控规的控制指标体系可知,这些控制指标规定了具体地块的开发强度,但对城市空间很难界定。

目前控规对建筑密度、容积率与建筑高度一般只规定上限,只要开发地块规划设计指标不高于控制指标就符合规划要求,而轻视了同一控制指标范围内可以组合成多种空间形态的事实。

(如表1)表1:相同容积率、不同建筑密度组合不同的空间类型(2)只注重实体建筑开发建设,忽视空间环境质量现有的控规强制性指标内容中,大多数指标针对的是建设总量的开发控制,而对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控制,仅有绿地率一项。

城市空间需要控制的元素很多,除建筑形体之外,交通廊道、视觉廊道、景观廊道、轴线、节点等元素对城市空间环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设计能够营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空间环境与建筑实体是骨与肉的关系,只有两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形态。

同一地块、同样的建筑、由于限定环境不同,会产生迥异的空间效果。

(如表2)表2:相同的建筑密度、由于限定环境不同,产生迥异的空间特征资料来源:Fouchier(vincent).1997(3)小结我国目前控规的核心是土地开发建设“量”的控制,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提供依据;而对土地开发空间环境缺少“质”的控制与引导,缺少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与引导。

城市设计可以作为对控规的补充和完善,弥补其在形态控制上的不足,但城市设计为非法定规划,其如何与控规进行衔接,如何把城市设计的定性研究转化成定量控制,如何在法定图则中体现值得我们思考。

4、城市空间形态控制体系城市空间形态控制就是依据城市特性进行的空间界定,在分析现有控规编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控规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不足,以地块开发强度与空间形态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思考,建立地块开发强度控制与地块空间形态控制相结合二级控制结构进行城市空间形态界定。

地块开发强度控制就是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依据控规的技术要求,结合地块的实际情况与周边环境确定地块开发强度指标;地块空间形态控制就是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依据地方城乡规划建设规定,结合地块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控制与引导。

由于城市空间形态控制要素覆盖面广,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作为国家层面的编制办法,它的制定需要完备的理性,它适合所有的城市,但对具体指标不限制,所以城市应该依据当地的经济、文化、自然、生态等因素综合考量,指定切合城市实际的、可以引导城市空间朝良性发展的地方性城乡规划建设规定。

近年来,深圳市的法定图则、南平市的控规深化研究(在控规的基础上明确城市广场、廊道、景观轴线等空间元素)、城市绿线规划、城市蓝线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宏观控制及具体地块空间的微观控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尝试。

虽然在城市空间塑造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面临规划编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制定科学的、权威的城乡规划建设规定以及该规定执行的一致性、连续性是编制规划、保障实施、进而培育优质城市空间的关键。

4.1控制要素控制要素是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其体系分以下二类控制要素:一类为纳入控规编制体系的空间限定要素(表3);另一类为未纳入控规编制体系,但对空间形态塑造起关键作用的要素(表4)。

表3:控规控制体系空间要素表4:非控规控制体系空间要素4.2控制体系4.3 控制方法控规是贯彻城市总体规划思路与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重要层面的规划,是总体规划法律效应的延伸与体现,规划图则是控规法律效应图解化的表现。

因此,笔者认为城市空间形态控制应该依托控规,利用规划图则法律特性对需要进行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区域(如城市中轴线、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定量定性的控制。

5、案例——清晖园东面原华侨中学地块清晖园是国内现存的一所著名的岭南园林。

清晖园与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一起,被人称为岭南四大名园,它们代表了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一支,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旅游景区,是广东省首个国家4A古典园林景区,拟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华侨中学地块位于城市中心区,区位条件优越,土地价值较高。

东侧和南侧为现状居住建筑,西侧为清晖园,北侧为新世界万怡酒店及商住楼、华都豪庭商住楼。

地块为商业居住综合用地,在清晖园控制发展区范围内(图3-清晖园位置示意)。

依据大良的城市定位与城市发展的需要,清晖园周边地块在保证对文物古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适当向商业开发转变。

由于历史原因,已经建设的新世界万怡大酒店及商住楼体量偏大、高度偏高,对清晖园的整体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同时条例对保护规划也做了明确的规定,保护规划包括保护原则、保护内容、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就保护规划中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进行探讨,如何进行开发强度与建设控制。

开发强度方面:依据控规的技术要求,对地块开发强度的控制体系比较完善,通过对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指标的定量规定,基本上可以对地块的开发强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建设控制方面:虽然控规有诸如建筑间距、建筑色彩、建筑小品等指标的控制与引导,但这些指标大部分是指导性指标,缺少有效的建设控制与引导。

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依据文物保护规定与城乡规划建设要求对文物保护区周边地块从开发强度和空间形态进行“量身定做”。

下面以原华侨中学地块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展开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其一,若只对该地块从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指标进行用地开发强度控制,则开发商可以在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范围进行多种空间组合,由于开发商追求的核心是利润,追求开发强度最大化、开发项目想最优化,而忽视对城市周边环境的考量,很容易造成对清晖园整体效果的破坏(如图4)。

由于大体量、高密度、高强度的建筑开发与建筑组合对此地段的城市空间造成了强烈的压迫感,对清晖园的整体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二,通过该地块进行整体分析,坚持保护第一、开发围绕保护的原则,合理确定地块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化率、建筑间距等开发强度指标;明确建筑组合形式、主要绿化区域、机动车出入口位置等空间形态控制指标。

通过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及空间形态控制指标则可有效对特殊地块进行空间形态控制,则可协调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引导城市合理发展(如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