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二 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毕业生小何因为车误点,待他赶到某地人才交流会会场时,已是 差不多收摊收场之时,他真是懊丧极了。要知道,他这次专程到某地 是冲着A单位来的,A单位在他心目中向往已久,他曾经投过一份材料 给该单位人事部负责人,该负责人曾表示对他的材料很感兴趣,并请 他务必参加某月某日在某地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到时现场见面后可决 定是否签约,可这次偏偏自己却迟到了,实在不凑巧。 此时,会场内不少单位已录满人员,撤摊而去,剩下的单位也在 整理材料准备收场,他很快便于工作看见A单位的摊位空空如也,昼顿 时凉了半截,开始漫无目的的在场内瞎逛。突然,B单位的摊位令他眼 睛一亮,该单位他也曾向往过,因为他的一位老乡就在此单位工作, 且干得很不错,家乡父老对他是赞不绝口,只因为自己学历层次不够, 未敢冒昧联系,今天既然来了,不妨试试看吧。他郑重其事的递上自 己的一份材料,主动做了自我介绍,并说明了今天晚来的原因,凭着 自己事先对该单位有一定了解,他与负责招聘的人谈得非常投机,最 后该负责人指着手头一堆材料说:“初步人选已定,不过我们会考虑 择优录用的。”一周之后,他意外的得到了B单位的正式面试通知,一 个月不到便签订了正式协议。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
• 分析:该生未被上述单位录用,根本原因在于所提 要求过于苛刻。笔者曾与该集团人事部负责人取得 联系,了解以上条件为什么不能完全答应,该负责 人说,这位同学提出的6条要求,有些我们是可以满 足,也应该做到的,比如:安排专业对口的工作, 八小时工作制,解决户口,提供各种福利等。但有 的款项就无法答应,比如,每半年调一次薪,这种 要求恐怕任何单位都无法答应。又比如“公司不限 制个人发展”一条,从毕业生角度来看,提出这样 的要求可以理解,但从用人单位来讲,在不影响正 常工作的前提下,我们鼓励个人提高自身素质,但 如果服务期内想考研就考研,不受单位任何约束, 单位肯定是不能答应的。尽管这位同学各方面条件 都不错,但这种苛刻的条件我们是无法接受的。
案例一:八面来风善捕捉就业信息
• 1、某毕业班大三下学期一开学便安排在外地实 习两个月,正当班上其他同学整装待发之时,小王 却不动声色的忙开了:他先找了班主任,拜托班主 任如有合适单位,请帮忙推荐,并留下两份自荐材 料。然后他又找到学校负责就业推荐工作的老师, 请他们有重要信息及时告知自己。 • 接下来,他走访了自己最要好的一位低年级朋 友,拜托这位师弟定期到校就业信息栏看看,将有 关重要信息及时通报给他。最后,他仔细查询了即 将离开的两个月中各地人才交流会的信息,并据实 际情况做了安排。做完了以上联系工作,小王安安 心心的前往外地实习去了。这样,小王尽管人在外 地实习,却总比班上其他同学消息更灵通,不断接 到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选择的机会颇多。实习刚 结束,小王的工作单位也顺利敲定。
分析:在日常就业指导工作中,时常会听到有的毕 业生抱怨:有这么多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学校怎 么就及时通知他而不及时通知我?太不公平了!那 些捷足先登者肯定是有特殊关系,得到了特殊关照! 真是这样的吗? • 据调查,所有院校都希望尽可能多的把自己的 学生推荐出去,只要掌握了用人信息都会想方设法 通知到有关的毕业生,而实际情况却是由于毕业班 同学还是外出实习,就是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 外出求职等,联系起来很困难,往往是一条信息要 打很多电话,还不一定能找到本人,结果往往是那 些一呼即应,或平时主动联系密切的同学总是能抢 占先机;而联系不上或不及时的,则造成信息资源 浪费,就业机会错过。 • 上述案例中的小王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很 好,虽然他在求职关键时期人在外地实习,但他能 够主动密切与学校联系,使得信息来源渠道畅通无 阻,赢得了时间和机会。因此,作为毕业生应主动 与学校各方面保持联系,多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为 就业多找一个门路和机会。
案例七:被动等待坐失良机
浙江某单位向学校发布了要来校招聘大量人才的信息,校就业指导 中心迅速公布并电话通知了各学院,各学院反应不一,有的学院书记亲 自打电话与对方联系,推荐自己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有的则主动邀请对 方到学院来选毕业生,有的则用特快专递寄出了学生的推荐材料。 而与此同时,部分同学却在等待面试通知,认为反正该单位要来校 招聘,等来了再投材料也不迟。后来,这家单位真的来了,人事部门负 责人却非常抱歉他说:“真对不起,其实,我们几天前就已到贵校,但 刚跨进贵校校门,就被贵校某学院盛情‘拦截’而去,晚上住在贵校招 待所,闻讯而来的毕业生一拨又一拨,结果我们的计划提前录满了。” 在场的毕业生后悔不已,机会就这样在等待中错过了。
源自文库
• 分析: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 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毕 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 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 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他 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 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 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 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
案例六:要求苛刻令单位无法接受
•
我校现代财务管理专业某毕业生与某集团 公司经过双选、面试考核,终于进入签约阶段, 协议书首先由毕业生本人签署应聘意见,该生 在“应聘意见”一栏中写下了以下6条要求: (1)从事财会工作;(2)每周工作五日,每 日八小时工作制;(3)解决户口,提供单身住 房;(4)住房公积金、劳动保险、养老保险等 相关支出均由公司负担;(5)每半年调薪一次; (6)公司不限制个人发展(例如考研等)。单 位鉴于以上条件不能完全答应,将协议书退回, 并建议修双后再签。最终,该生因坚持自己的 意见而未能被录用。
• 分析: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机会应 该说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就看你 如何把握它。各种招聘人才的信息, 每时每刻经过各种渠道在发布、在 传递,好比一条河流,信息是一朵 朵浪花,你抓住了,就归你所有, 你错过了,就无法回头。因此,只 要你认准这条信息对你有用,你感 兴趣,就必须主动以最快捷的方式 向发出信息方作出反应,让对方知 道你、了解你,才有可能看中你。 机会往往就是这样被主动者拥有。
• 分析:在求职过程中,有时会因为一
些无法抗拒或无法预测的客观因素造成 信息失败,机会丢失,碰到这种情况, 一定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在不利 之中挖掘信息,寻找信息。 • 以上案例中的小何虽然在求职过程 中暂时失利,但由于他平时积累了一定 的信息,很快变被动为主动,及时把握 住了新的机会,如果不是事先对B单位 有所了解,很有可能这次将空手而归。 因此,毕业生千万不能因一时的不利而 垂头丧气,偃旗息鼓,而应在平时信息 积累的基础上,积极的、主动的寻找新 的机会,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机会总 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案例八: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 我校经济系今年某毕业生在大四下 学期因外出找工作单位,后又在该单位 实习,竟然错过了该学期某课程的考试, 由于缺考,这门课没有成绩,只好重修, 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由于重修,毕 业证、学位还不能按期拿到,由此必须 推迟到单位报到,少拿几个月工资不算, 还有可能被单位退回学校。
• 分析:毕业生在大四下学期一 定要正常处理好求职与求知的 关系,求职固然重要,但切忌 影响正常学习。上述案例中的 学生显然没有处理好这对关系, 以致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痛定思痛:20次面试失败之后……》
毕业求职一年,我20次面试失败,留下了痛心的思索。我 从吉林长白山沟考到京城,在某名校学行政专业,连年获校 级一等奖学金,当了3年班长,被评为学校优秀干部。与同 学们比,我本应是用人单位争抢的啊。 大年初五,我跑回北京找工作。第一天,在网上投递10 份简历后,就接到3家企业面试通知。带着自己厚达15页的 简历,穿着新买的500元大衣,我信心十足地面试去了。在 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人事主管看过我的简历后非常满意,决 定最初3个月月薪定在2500元,正式录用再加1500元。可 在落笔签约时,我问了一句:“能解决北京市户口吗?”公 司无法满足我的要求,第一次面试失败。
案例三 多说几句并非多余
毕业时我只身来到来深圳闯荡。由于自身条件还不错,到人才大市场递上N份简历之 后,很快就收到几份面试通知。令我意外的是:与招聘者交谈时,感觉他们对我的表现 颇为满意,但事后却又杳无音讯。我知道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 那天,我又接到一家上市公司的面试通知。和往常一样,我一路上都在盘算如何从 容应答,并做好了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到目的地后,我发现好几个应聘者已在等 候了。从这家公司井然有序的面试程序上看,我预感此番竞争定将更为残酷。终于进入 面试的关键环节——轮到老总对我发问了。
经历五次面试,五次都同样无法解决户口后,我找到了一个政府机 关,成了公务员解决户口是没问题的,但不可心的是工作,听说天天要 在文山会海中度日,薪酬也不高,我想还是再拖一拖。面试时我的态度 模棱两可,让考官看出来了,面试第6次失败。后来听说一个清华硕士被 录取了。
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是我可心的工作。第十次面试在一家跨国公司 进行。整整一个下午五轮考试。中文口试、中文专业基础笔试、英语口 试和中英互译4关过后,我打败3名竞争对手。最后一轮考试是计算机 Excel操作,限时25分钟,我超时2分钟。考试结束,人事部主管说: “很遗憾,要是再快2分钟就好了。” 时间流逝,我迎来第20次面试。单位是一家位于亚运村的国企, 让我做文秘工作,实习期月收入近3000元,能给我一个北京市户口。这 是一个不错的单位,我签下了名字。人事处长说:“不过,5年内你不能 离开单位。”5年?时间太久了,我还想积累两三年工作经验后考MBA 呢,我把单份合同书扔进了废纸篓。
•
• •
2、提前找好信息渠道 代小华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业的学生,在双选会之前就与TCL电器 销售成都分公司签约了。她的经验是, 提前找好信息渠道。代小华在大三下 期就开始上网浏览一些大企业的主页, 根据企业的职位要求准备简历,并清 楚地记下这些企业的招聘会信息。10 月初,很多学生刚开始准备自荐书时, 她已经把能够充分展示她才华的自荐 书投到了美的、长虹、海尔、TCL等大 公司。
案例五
:自负而失败
• 毕业生小D口才不错,在与用人 单位代表面谈时自我感觉良好。 一番海阔天空的高谈阔论以后, 当对方问他的个人爱好是什么时, 他竟得意洋洋地宣称是“游山玩 水”,结果被用人单位毫不犹豫 地拒之门外。
• 分析:小D 的失败是典型的自负心 理造成的。自负在心理学上指过高 地估计个人的能力,从而失去自知 之明。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不少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总是自 以为是;自负自傲,自以为自己什 么都懂,什么都会,夸夸其谈,胡 吹海侃,结果留给用人单位的是浮 躁、不踏实的印象。试想,有哪家 单位肯要一个不知天高地厚、自命 不凡。眼高手低的毕业生呢?
• 分析:面试时间很短,老总不 可能全面了解每一位面试者的 真实内心,但我最后那句充满 自信的话给他的印象无疑是最 深的。
案例四 :期望值过高
• 98届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直 到当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笔 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 调会,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 实单位。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 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 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 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 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 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 如愿。
这是一位很有亲和力的老总,经验告诉我:越是这样的氛围,就越要分外小心。老 总的问题平淡无奇,无非是让我谈谈对所竞岗位的打算。在听我述说的过程中,我看不 出他的表情有多大变化,知道自己的表现在他心目中肯定还达不到最高分,而只有获得 最高分者才有资格被录用。我发言完了,老总略作沉思后抬头望望我:“今天就到这里, 回去等我的通知吧。”而这句话,之前我已听过N遍了。从他平淡的眼神中,我知道老 总是在以一种妥善的方式下逐客令。 我实在不愿意失去这次机会,就认真盯着他的眼睛,说:“其实我更注重实干,这份 工作对我而言轻车熟路,就看您能不能给我机会。”老总看我一眼,疲惫的眼神里闪过 一丝稍纵即逝的亮色,随即点点头,示意我可以走了。 三天后,我接到上班通知。事后,我从人事部的一大堆求职简历中发现,比我条件优 越者大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