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合集下载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外敷制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
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肌肉拉伤、跌打损伤等疾病。


面将详细介绍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对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准备好所需材料,大黄粉、没药粉、丁香油、樟脑、麝香、蜂蜡等。

其次,按照一定的配方将以上材料按比例混合均匀,一般来说,大黄粉、没药粉的比例为3:1,丁香油、樟脑、麝香的比例为3:1:1,蜂蜡适量。

然后,将混合好的药物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
匀至成糊状。

接着,将糊状的药物放入锅中,用文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煮制,直至熬制成黑色膏状。

最后,将煮制好的黑膏药倒入容器中,待其冷却后,即可密封
保存备用。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黑膏药时要注意火候,火太大容易糊掉,火太小容易煮不熟。

另外,在煮制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粘锅。

制作好的黑膏药可以保存一段时间,使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黑膏药时要避免伤口处,以免引起感染。

总的来说,黑膏药的制作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好配方和煮制的火候,就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黑膏药。

希望大家在需要时能够制作自己的黑膏药,祝大家健康快乐!。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外用制剂,常用于治疗风湿痛、骨折、软组织损伤等问题。

民间熬制黑膏药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介绍其中一种常见的民间熬制方法。

材料准备:
1.天南星:透风干燥的天南星鲜草根(取其根茎部分),切碎备用;
2.麝香:麝香碎末,有助于药性渗透和祛风活络;
3.磁石:研磨成磁石末,具有消肿止痛的功能;
4.琵琶生石膏:取其透风干燥的石膏,捣碎备用;
5.地龙:透风干燥的地龙鲜草,研磨成粉末备用;
6.丁香:透风干燥的丁香鲜花,研磨成末;
7.龙骨、牛黄:透风干燥的龙骨、牛黄碎末备用;
8.紫草:透风干燥的紫草鲜草,研磨成粉末备用;
9.温水:用于熬制药膏。

制作步骤:
1.取一锅清水烧沸,将天南星的根茎部分放入锅中,加热2-3分钟;
2.关火后,将麝香、磁石、琵琶生石膏、地龙、丁香、龙骨、牛黄、紫草分别加入锅中,搅拌均匀;
3.再次加热锅中的药材,煮沸5-1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注意火候不能过大,以免煮沸过度;
4.关火后,待药液稍凉时,取出药渣,只保留药液;
5.将药液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搅拌均匀,同时不断加入温水,搅拌
至药液变得比较稠密;
6.最后将药液倒入一个浅盘中(最好凹底的盘子),放置于通风处晾干,晾干后即可用于外用。

注意事项:
1.在熬制黑膏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免糊底或糊锅;
2.熬制药液时,火候要适中,以免过度煮沸导致药性损失或药液变质;
3.熬制黑膏药的器皿要清洁干净,以免杂质污染药液;
4.药液晾干后,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总结:。

黑膏药制作方法

黑膏药制作方法

黑膏药制作方法简介黑膏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外用制剂,主要由中草药材制成。

它具有温热、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扭伤等外伤疾病。

本文将介绍黑膏药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材料准备制作黑膏药所需的材料如下:•黑陈皮:30克•丁香:10克•生晒姜:10克•绵油:适量•活络油:适量•蜂蜡:适量•羊脂:适量•甘油:适量以上材料都可以在中药店或者药材市场购买到。

制作步骤步骤一:材料处理1.将黑陈皮、丁香和生晒姜洗净备用;2.将黑陈皮切成小片,丁香和生晒姜切成细末状。

步骤二:基础膏药的制作1.取适量绵油倒入锅中,用小火加热;2.待绵油热化后,加入蜂蜡和羊脂,搅拌均匀熔化;3.加入甘油继续搅拌,使各种成分充分混合;4.关火待基础膏药冷却至一定温度后停止搅拌。

步骤三:添加草药成分1.将步骤一中处理好的黑陈皮、丁香和生晒姜加入基础膏药中,搅拌均匀;2.继续保持适当的温度,持续搅拌10分钟,让草药成分与基础膏药充分融合。

步骤四:保存和使用1.将混合好的黑膏药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2.使用时,取适量黑膏药均匀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渗透。

注意事项1.需要注意草药的质量,选择新鲜、干净的草药进行制作;2.制作过程中要控制好加热温度,避免过热造成成分损失;3.制作时要注意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杂质污染;4.使用黑膏药时,遵循医嘱,按照适当方法使用,并注意个人卫生。

结语黑膏药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在外伤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文介绍的制作方法,你可以在家中制作黑膏药,方便随时使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草药的质量和个人卫生,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

希望这篇文档对你有所帮助!。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如下:
1.准备器具和材料。

包括炉灶、铁锅(2个)、搅拌棍、称量工具、
450℃温度计、小铁勺、筷子、过滤器、盛药油的细瓷盆、浸膏
药用的水缸、磨碎机(或碾子、药碾槽)以及膏药被子等。

2.准备药品。

包括植物油(如香油、桐油等)、铅丹(又称红丹、
广丹、黄丹、朱粉、丹粉、陶丹、章丹)、药材等。

3.炸料。

将植物油炸至枯黄,炸至一定程度后,将质地轻泡不耐
油炸的(花、草、叶、皮)等药材放入锅中炸至枯黄后加入。

4.炼油。

将油加热至300℃,炼到滴水成珠的状态,过“老”或太“嫩”
都会影响膏药的质感和效果。

5.下丹成膏。

将油加热到270℃,油丹的比例为500:150~200,
根据实际情况可适量增减。

下丹后不断搅拌,直到膏药变得嫩
滑。

6.去“火毒”。

这一步主要是为了去除膏药的火毒,需要将膏药静
置一段时间,使火毒自然挥发。

7.摊涂。

将膏药均匀地涂抹在膏药被子上,然后进行摊涂,一般
需要等待膏药冷却后才能进行这一步。

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

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

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一、概述黑膏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以其独特的制备工艺和临床疗效在中医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黑膏药具有贴敷便利、药效持久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各种痹症、痛症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以期为相关制药企业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原材料准备1. 中药材:根据处方要求,选取地道、优质的药材。

去除杂质、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 基质:主要包括植物油、黄丹粉、松香等。

植物油具有润燥、解毒等功效;黄丹粉具有收敛、生肌等作用;松香具有祛风、止痛等作用。

三、炮制1. 炸药:将药材放入植物油中,加热至适宜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于油中。

2. 去渣:将炸药后的药渣去除,使油更加清澈。

四、炼油1. 将去渣后的油加热至适宜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油中的水分充分蒸发。

2. 炼油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使油受热均匀,防止焦糊。

五、下丹成膏1. 将黄丹粉缓慢加入炼好的油中,同时不断搅拌,使黄丹粉充分溶解于油中。

2. 待黄丹粉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至膏体呈现黑色。

六、收膏1. 将膏体加热至适宜温度,加入适量的松香,搅拌均匀。

2. 待膏体冷却至适宜温度,即可进行收膏操作。

将膏体倒入模具中,整理平整,放置一定时间,待膏体凝固后取出。

七、后期处理1. 对取出的膏药进行修边、切割等处理,使其符合标准尺寸。

2. 将处理后的膏药晾干,包装入库。

总结: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对最终的产品质量和临床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环节的操作条件和工艺参数,确保膏药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应注重原材料的质量和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以提高黑膏药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黑膏药的制备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未来会有更加科学、高效的黑膏药制备方法问世,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外用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肌肉疼痛、扭伤和跌打擦伤等症状。

下面是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材料:
1. 黄柏粉末- 15g
2. 防风粉末- 15g
3. 川芎粉末- 15g
4. 艾叶粉末- 15g
5. 大蒜粉末- 15g
6. 木薯淀粉- 30g
7. 小麦粉-适量
8. 生姜汁- 适量
9. 纱布-适量
10. 乙醇-适量
步骤:
1. 将黄柏粉末、防风粉末、川芎粉末、艾叶粉末和大蒜粉末混合在一起,制成草药混合物。

2. 将草药混合物放入一个不锈钢锅中,加入一些乙醇,搅拌均匀,使草药湿润。

3. 将木薯淀粉和小麦粉混合在一起,慢慢地加入生姜汁,搅拌均匀,直至形成黏稠的糊状物。

4. 将糊状物涂抹在纱布上,使其均匀地分布在纱布上。

5. 将草药混合物倒在纱布上,将纱布叠起来,使草药混合物被完全包裹在内。

6. 将包裹好的纱布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直至纱布上的草药混合物完全干燥。

7. 将干燥的纱布切成均匀的小片,即可使用。

使用时,将黑膏药贴在患处,用纱布或弹性绷带固定在皮肤上,保持几个小时。

注意避免贴在伤口或有皮肤损伤的地方。

这只是一种基本的黑膏药制作方法,实际制作中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对于制作草药制剂,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草药师的建议,并确保使用安全卫生的工具和环境。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民间, 膏药第一步.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 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黑膏药制作心得先说炒丹:炒丹的目的不是改变药性,主要是去除丹里的潮气,便于过细.把炒好的丹放于地面的纸上,待冷却后用细箩过一遍,过细以后的丹就不要再动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避免再次形成结块.2.用油,很多人的介绍中,包括过去的书籍记载都是用麻油,即小磨香油.实际上用现在的桶装油,如花生油,调和油.大豆油均可.但土法轧的油不行,否则入药或入丹即溢.3炸药:我一般是油热后再入药,个人觉得先下后下关系不大.4.关于滴水成珠.:初学者很容易理解为油到水里成为圆珠样,其实不然,是将熬成的油取一点滴到水面上,油聚成一个点,久久不散,是为成珠.初学者可在熬油的不同阶段滴水试验,体会一下.5.下丹:我一般捞出药物以后,再加热一段时间,保持较高的油温是离火下丹,比较安全,最好是两人操作,一人下丹,一人不断搅动.防止结底,同时备一点冷水,如果油锅将溢即用口喷水成雾状,可消除油沫.黑膏药的老嫩问题黑膏药的过老过嫩,是我们在制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与气候,地域,人为等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和使用,如何有效预防呢?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一点经验: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其一,黑膏药过老其主要原因是药油熬的太过,比如熬油时火太大或时间太长,一般情况下本人用小火熬三个半小时,要随时调整火的大小,要使油温稳定上升.再一个原因就是油丹比例不对,我用的比例是1:0.38~0.45,油是熬完以后的重量,我们不能忽视了麻油的消耗,比如10斤麻油经过泡药炸药后约消耗1~1.5斤,再经过长达3.5小时的高温熬制还会消耗1.5~2斤,最后还剩约6.5~7斤左右的药油,这时候的油丹比例是比较精确的.膏药过嫩一个是油丹比例不对,再一个是药油熬的太嫩,熬的时间不够油温太低,没有达到滴水成珠的最高境界. 其二,如何补救呢?我建议在下完丹后(丹油反应完毕锅面平静后)即进行老嫩试验,用汤勺取少许膏药入冷水中反复揉捏,不粘手,一拉有丝,再拉就断,手上无油,贴在纸上纸背面不能滋油为老嫩合适,如果粘手,太粘,拔丝太长不易断为太嫩,揉捏费力,太硬,一拉即断为太老.太老应加入1/10(总量)的麻油继续熬炼,过嫩应直接加热继续熬炼直至老嫩合适.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这样会越熬越粘,总之,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补救也较为困难,本人的做法是再熬一锅老的掺一下,虽麻烦但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因此要宁老勿嫩.结合霍氏膏药熬制方法谈下膏药老嫩问题。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温通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制作黑膏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如下:
配方:
1. 红花15克: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2. 没药15克: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3. 干石韦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4. 姜黄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5. 板蓝根15克: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6. 前胡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7. 冰片3克:具有麻醉止痛、消肿止痛的作用;
8. 辅料:净蜂蜡300克、食用植物油或猪油300克。

制作方法:
1. 将红花、没药、干石韦、姜黄、板蓝根、前胡等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末;
2. 在研磨过程中逐渐加入少量的食用植物油或猪油,使其成为糊状;
3. 将调制好的药糊放入锅中,加入剩余的食用植物油或猪油,以及净蜂蜡;
4. 用文火慢慢加热,将药糊搅拌均匀熔化,并保持温度不超过80,避免药材的有效成分被破坏;
5. 熔化后的药膏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待其凉透后密封保存。

使用方法:
1. 清洗患部,将黑膏药敷贴在患处,用纱布固定;
2. 每次敷贴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一般建议每天敷贴2次;
3. 使用黑膏药时应留意患者的皮肤情况,如出现过敏、发红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请注意,本回答仅供参考,制作黑膏药需要具备一定的药材知识和制剂技术,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作和使用,避免潜在的风险。

传统黑膏药制作方法

传统黑膏药制作方法

传统黑膏药制作方法膏药是祖国医学的外治疗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在辨证用药的原则下,往往获得令人吃惊的神奇效果。

(一)黑膏药的制法此为纯手工制作方法,综合了诸家手工操作方法,所用之法制出的膏药质量很好。

一、器材1、天平一台(称药配料用)。

2、450℃温度计一支。

3、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用)。

4、过滤器—具,消毒纱布数块。

5、细铁筛子和铁漏勺各一个(捞油渣和过滤药油用)。

6、铁锅二个,并带盖(口径一尺左右)。

7、盛药的细瓷盆—个,水缸—个。

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子一个。

9、搅膏药用的桑、柳、槐、木棍数根,要二、三尺、粗约八、九分。

10、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

11、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

(二)药品1、植物油:香油最好,或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

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腊与黄丹混合制膏的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的应用。

2、黄丹:又名东丹、漳丹、红丹、铝丹、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是Pb304,以红色为最好。

3、用药分群药和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

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完备,便于操作顺手。

(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的质料和性质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

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牯焦,坚硬的未透,不能充分发挥药物应有的效能,以致影响膏药的疗效。

原则上,硬质药物如硬壳的、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

芳香类易挥发的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

否则,前者将受高温而大量挥发,后者易着火而致燃烧。

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掺入。

另外,加工后为防止药物有效成分发挥或失效,应妥善保存。

制作细料和过滤树脂时有残渣要除掉。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1.准备药材:
2.炮制药材:
将白花蛇舌草、桑叶洗净后晾干,然后炒至稍微变色,使其具备一定的火候;将狗脊和蜡质研磨成细末。

3.调配药材:
将炒后的白花蛇舌草、桑叶与狗脊和蜡质的细末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和麝香,搅拌均匀,使其成为均匀的糊状物。

4.加热熔化:
将调配好的药材糊放入锅中加热,用中小火熔化药材中的蜡质,同时不断搅拌,直至药材完全熔化,成为黑色糊状物。

5.过滤制剂:
用纱布将熔化好的药材糊过滤一次,去掉其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使药膏质地更加细腻。

6.灌装保存:
将过滤好的药膏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可以用小木棍或刮板帮助将药膏填充入容器,填充至容器的四分之三即可。

盖好容器,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注意事项:
1.制作黑膏药时要注意熔化的温度,过高会使药材变质,过低则无法熔化蜡质。

一般建议保持在适度的温度,不要过高或过低。

2.制作黑膏药时要注意搅拌的力度和频率,保持均匀搅拌,以免出现结块和不均匀的情况。

3.加入蜂蜜和麝香时,需要注意加入适量,不要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药膏的效果。

4.制作黑膏药需要使用干净的容器,并保持容器的密封性,以免药膏受潮变质。

以上是传统黑膏药的简要制作方法,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生可能有着不同的传统制作技巧和经验,因此,在制作黑膏药时,还应根据实践经验和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另外,黑膏药虽然是一种传统草药制剂,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法,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转帖)(麻油冰片)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转帖)(麻油冰片)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转帖)(麻油冰片)材料准备:1.中草药:当归、白芷、白芍、川芎、狼牙藤、白胡椒、干姜、细辛、大蒜头、鸡蛋清。

2.其他辅助材料:蜂蜜、酱油、醋、食盐、红花油。

3.工具:砂锅、搅拌勺、纱布、纸巾。

制作步骤:1.将以上中草药按各自重量的比例混合,大概为20g当归、10g白芷、15g白芍、10g川芎、15g狼牙藤、3g白胡椒、3g干姜、3g细辛、5个大蒜头。

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

2. 将砂锅放在火上,烧热后加入麻油(适量,大约为100ml),用搅拌勺搅拌均匀。

麻油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增加草药的渗透力。

3.将草药粉末加入砂锅中,继续用搅拌勺搅拌均匀,保持火力中等。

4.等草药粉末与麻油充分混合后,倒入适量的蜂蜜(大约为30ml),调味品如酱油、醋、食盐也可根据个人需求适量加入。

5.继续炒煮麻油以及草药粉末混合物,直至混合物开始变黑,发出香味。

大约需要持续炒煮约15~20分钟。

6.在炒煮的同时,将鸡蛋清打散,用纱布包裹,挤出蛋清水分。

将蛋清水分加入砂锅中,继续搅拌均匀。

7.当草药粉末变得浓稠时,关火,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可以使用纸巾擦拭锅底,保证最后的黑膏药完全倒入容器中。

8.等黑膏药冷却后,可以加入适量的红花油,增加药物的局部温热感。

使用方法:1.用温水将患处擦拭干净,然后将黑膏药涂在患处,并轻轻按摩。

按摩可促进药物吸收。

2.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覆盖在涂抹了黑膏药的部位上,以加强药物渗透和疗效。

每次涂抹时间为15~30分钟。

注意事项:1.使用黑膏药时,避免接触眼睛、嘴巴等黏膜部位,以免引起不适。

2.熬制黑膏药时,火候要适中,以免过度炒煮导致草药成分失效。

3.个别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黑膏药。

4.没有特殊需求时,不建议频繁使用黑膏药,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

总结:。

黑膏药的制备方法

黑膏药的制备方法

黑膏药的制备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由草药、植物油和基础软膏等材料制备而成。

以下是黑膏药的一种制备方法,仅供参考:
材料:
- 黄柏、威灵仙、香薷、川芎、薄荷等中药材
- 植物油(如花生油、橄榄油等)
- 基础软膏(可购买市售的药用软膏,或自制)
步骤:
1. 将黄柏、威灵仙、香薷等草药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粉末备用。

2. 取适量的植物油放入锅中加热,然后加入上一步中研磨的草药粉末。

3. 将草药粉末与油均匀混合,继续加热搅拌,直至油温达到适宜的范围(一般不超过150℃)。

4. 关火后,继续搅拌至草药渣与油充分混合并均匀,形成草药油液。

5. 将基础软膏先加热至软化状态,然后加入草药油液,充分搅拌均匀。

6. 将草药软膏倒入容器中,待冷却凝固后,即可得到黑膏药。

这只是一种制备黑膏药的方法,由于不同地区和个人的习惯不同,制备方法可能会有所差异。

建议按照具体配方和制剂要求进行操作,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备。

另外,请谨慎使用和购买黑膏药,以确保安全和质量。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一、无铅膏药的制作方法:
材料:乳香、没药、槟榔、陈皮、白蜡、矾石、丁香、山梗膏、冰片、云南白药、辅料(如白矾水、植物油等)。

步骤:
1.将乳香、没药、槟榔、陈皮分别研磨成细末备用。

2.将矾石、丁香用白矾水浸泡,使其软化。

3.将白蜡用植物油熔化,并加入之前研磨的药粉。

4.按比例加入辅料,混合均匀,得到无铅膏药。

5.最后加入冰片、云南白药,继续搅拌均匀。

6.将制成的药膏装入口袋中,密封保存即可。

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材料:乳香、没药、槟榔、陈皮、硫黄、松节油、薄荷脑、辅料(如
甘油、鸭蛋清等)。

步骤:
1.将乳香、没药、槟榔、陈皮分别研磨成细末备用。

2.将硫黄加入松节油中,搅拌均匀。

3.将之前研磨的药粉逐一加入,搅拌均匀。

4.加入适量的薄荷脑,继续搅拌均匀,使之具有清凉的感觉。

5.按比例加入辅料,如甘油和鸭蛋清,使药膏质地柔软,易于外用。

6.最后将制成的药膏装入容器中,密封保存即可。

总结: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是常用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一定的疗效。

无铅膏药主要用于镇痛、消炎等作用,制作方法较为简单;传统型黑膏药
则以其较强的散结效果而被广泛使用,制作过程相对复杂。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药材的研磨细度和搅拌均匀程度,以保证药膏的质量和疗效。

另外,制作后的药膏应密封保存,防潮防晒,以免影响药膏的药效。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如下:
材料:黑膏30克、制附子0.5克、生地黄30克、白芷30克、当归30克、川芎20克、桂枝20克、甘草15克、生姜适量、大蒜适量。

制备:
1.将生姜和大蒜剁碎,加入清水中煮沸。

2.将其他草药除川芎外,先加水煎煮,煮至浓缩3倍左右。

3.捞出草药渣,加入黑膏和川芎,继续加水煮沸。

4.对较多出水的膏药在低温下反复浓缩,最后得到一定浓度的膏药。

5.将最终膏药倒入容器中,放置自然冷却成型,即可使用。

注:此方法是传统方法,只供参考,患者在使用草药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是常见的中药外用制剂,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疼痛、跌打损伤等症状。

无铅膏药基于传统型黑膏药进行改进,无铅膏药主要去除了铅制品,以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以下是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传统型黑膏药制作方法:材料:1.中药:川乌、地龙、没药、天南星、紫花地丁、乳香、鸡血藤、白芷、丁香。

2.植物油:花椒油、薄荷油、人参油。

步骤:1.将川乌、地龙等材料用搅拌机打成粉末,或者用研磨器研磨成粉末。

2.将打成粉末的中药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植物油,搅拌均匀,直到形成糊状。

3.将糊状物放入铁锅中,用文火慢慢熬煮。

注意,火力不可过大,以免中药糊状物糊底或煮糊。

4.煮煮约1个小时,时而搅拌,以防煮糊。

5.观察油状物的颜色,当呈现深黑色时,即可将铁锅从火上取下。

6.过滤药液,将药渣和药液分离。

可使用纱布或滤纸进行过滤,保留纯净的药液。

7.将药液冷却后,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即可。

无铅膏药制作方法:无铅膏药主要在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上进行改进,主要在材料选择上进行调整。

材料:1.中药:红花、广木香、当归、川芎、没药、龙脑、白芷、丁香、桃仁。

2.植物油:花椒油、薄荷油、人参油。

步骤:1.将红花、广木香等材料用搅拌机打成粉末,或者用研磨器研磨成粉末。

2.将打成粉末的中药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植物油,搅拌均匀,直到形成糊状。

3.将糊状物放入铁锅中,用文火慢慢熬煮。

注意,火力不可过大,以免中药糊状物糊底或煮糊。

4.煮煮约1个小时,时而搅拌,以防煮糊。

5.观察油状物的颜色,当呈现深黑色时,即可将铁锅从火上取下。

6.过滤药液,将药渣和药液分离。

可使用纱布或滤纸进行过滤,保留纯净的药液。

7.将药液冷却后,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即可。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制作方法的核心是通过煮煮中药和植物油的混合物来提取有效成分。

选择的中药材料根据个人需求可进行调整,但需要确保材料的纯度和质量。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1.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

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

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

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

(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3.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

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

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

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

(细粉要过120目筛)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

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

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

(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

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

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黑膏药的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熬制方法
1、选择膏体。

黑膏药主要分为膏和药两种,在制作前走的时候,通常需要选择香油,然后可以适当的加入铅丹。

要注意尽量不要选择豆油,也尽量不要选择其他的油,一般香油和麻油是比较好的选择。

2、选择药材。

制作不同功效的膏药就要用到不同的药材,而药材之间的搭配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可以根据具体的配方来完成,接着需要将所有的药材加工成粉末状,越细渗透的效果就会越好。

3、炸药。

黑膏药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将由微微的加热,然后将所有的药材放进去,不断的搅拌均匀,直到药材变成黄褐色,然后就可以将药渣处理干净。

4、炸油。

取出药渣过后,需要继续炼制一般,此时需要将火开小,然后用大火加热至320度,一般以滴水成珠为好。

5、练膏。

油脂在高温时可以适当的加入铅丹,就会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脂肪酸铅盐,又促使油脂氧化,聚合,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而呈膏状。

最后需要将炼好的膏药放入清水当中,朝着一个方向不断的去搅拌均匀,直到完全变成膏状,接着需要浸泡3~7天,需要注意每天都要更换水即可。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办法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办法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办法一、原料选择传统型黑膏药的主要原料包括乳汁状的药物、矿物质、动植物油脂以及其他辅料。

常用的乳汁状药物有冥油、川乳、狗血等。

矿物质主要有冰片、硫磺、朱砂等。

动植物油脂常选用的有蜂蜡、油麻地、冰片油等。

其他辅料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例如代用品、辅助药物等。

二、配方设计三、药材加工1.药材的清洗:将所需的药材浸泡在清水中,将沉淀和杂质去除干净,并置于干燥的地方晾干备用。

2.药材的研磨:将干燥的药材分别进行研磨,制成粉末备用。

四、制药过程1.配灰:将所需的矿物质放入炉内煅烧成灰色,研磨成细末备用。

2.炒油:将动植物油脂加热至适当温度,放入配灰的矿物质,搅拌均匀,炒制成黑色的糊状物。

炒制完成后,将油脂倒出备用。

3.磨料:将药粉和辅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搅拌容器中,通过研磨机研磨成细膏状物备用。

4.加糊:将炒制好的黑色糊状物与磨制好的膏状物一起加入搅拌容器中,继续搅拌均匀。

5.入膏:将搅拌均匀的药物糊装入容器中,用专用工具抹平,使其达到所需的厚度。

6.干燥:将装有药物糊的容器放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使其脱水变为固体膏状物。

7.修整:将干燥完成的黑膏药取出,并切割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状,进行修整。

8.包装:将修整好的黑膏药装入包装袋或盒中,并加入干燥剂,密封保存。

五、质量控制1.原料质量:选择优质的药材,控制药材的含杂率和含水率。

2.保存环境:保持药材和制成品的干燥状态,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3.温度控制:制药过程中的加热温度要控制适宜,防止发生烧焦或变质。

4.搅拌均匀:在加糊和入膏的过程中,要确保药物的均匀分布。

5.包装密封:制成品要进行严密的包装,以防止潮湿和氧化。

通过以上制作办法,可以制得传统型黑膏药。

制药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质量,确保制成品的药效和安全性。

同时,制药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确保生产质量的合规性。

无铅膏药的做法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无铅膏药的做法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无铅膏药的做法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材料:
1.无铅石膏粉:60克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0克
3.水:适量
步骤:
1.将无铅石膏粉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在干净的容器中,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2.慢慢加入适量的水,不断搅拌。

水的量应该足够将石膏粉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完全湿透,但不至于过于稀薄。

3.继续搅拌至混合物成为均匀的糊状。

确保没有团块或干粉。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材料:
1.白芷:60克
2.川芎:40克
3.巴豆:30克
4.枯矾:10克
5.姜黄:10克
6.炮姜:10克
7.炒黄芪:10克
8.陈皮:10克
9.白蔹:10克
10.蜡炙地龙:10克
11.薄荷脑:5克
12.羚羊角粉:5克
13.蜂蜡:适量
步骤:
1.将以上草药材料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细末。

2.在炒锅中加热适量的蜂蜡,待蜂蜡融化后加入草药粉末,用小火搅拌均匀,熬煮20分钟至浓稠状态。

3.将草药糊倒入干净的药膏管中或纸张上,用刮刀刮平,待凉后切割成所需大小的膏药片。

4.冷却凝固后的膏药片可以用来贴敷患处。

简述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

简述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

简述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
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1. 药料提取:除芳香挥发性、树脂类及贵重药材外,将剩余药料研成细粉或采用油炸提取。

2. 炼油:将去渣后的药油在高温(300℃左右)下加热熬炼,使油脂氧化、聚合、增稠,直至“滴水成珠”。

3. 下丹成膏:在炼成的油液中加入红丹,使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铅盐,并促进油脂进一步氧化、聚合、增稠,直至成膏状。

油丹用量比一般为
500∶150~200(冬少夏多)。

4. 去“火毒”:将制成的膏药徐徐倾入冷水中浸渍,以去除具有刺激性的低分子产物,如醛、酮、脂肪酸等。

5. 加细料:在融化的膏药中加入贵细药,如麝香、冰片等。

6. 摊涂:取膏药团块置适宜的容器中,加热熔化(60℃~70℃保温),加
入细料药搅匀,用竹签蘸取规定量,摊涂于纸或布等裱褙材料上,折合包装,置阴凉处贮藏。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如需更多黑膏药制备的信息,建议查阅医学书籍或咨询中医药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1.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

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

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

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

(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3.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

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

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

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

(细粉要过120目筛)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

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

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

(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

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

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5.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

无铅无丹膏药的渗透主要靠膏药的促进渗透剂如麝香、冰片、氮酮等,无铅无丹膏制作方便,环境卫生,较易为患者接受。

皮肤上的余药可用汽油擦拭后再用酒精消毒第二种下面以黑膏药的熬制进行介绍:第一步先将油料加热,倒入药料,文火再煎,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煎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煎焦黄,煎枯黑等)。

去渣滤净,即为膏油。

注意:1.有时未煎前,往往需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间,经验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说。

2.药料倒入前须酌予碎断,太粗则不易炸出药内有效成分,太细则易于沉积锅底,不易滤净。

3.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有先煎、后煎之分。

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煎,如甲鱼、鲜苋菜之类;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应先煎,如介壳、树根之类。

而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宜待先煎药物已枯黄时在下锅,如花叶和种子类。

第二步炒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

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

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三步炼油药油可选桐油、香油等。

若用香油,则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

注意:1.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

习惯用黑芝麻油。

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

2.炼油之火不易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火压灭。

药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但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

第四步下丹油丹比例一般按每500克油用铅丹195克计算,并注意季节(夏季铅丹可用至240克,冬季仅用140克,春秋用210克为宜)。

经验上亦有比例取油丹16:7,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两丹,冬嫩(四)些,夏老(五)些。

下丹分火上下丹和离火下丹两种情况。

前者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桑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或把锅抬离火炉,继续搅拌候其凉。

离火下丹即将炼好的药油离开火炉后方下丹。

注意:1.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2.一般多采用火上下丹,因它比之离火下丹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

3.下丹时应一人搅拌,一人下丹,利于操作。

4.锅内油量不能超过锅容量的三分之一,否则易溢出。

5.此节是熬制膏药的关键,必须掌握好药油离火的时刻,以保证成膏的质量。

常用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①油烟:始为淡青色,渐转浓黑,进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②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准;③油珠:即“滴水成珠”,取油少许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为准。

6.“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

”下丹时撒布要匀,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

7.掌握好下丹速度。

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锅,且膏药质地不匀;太慢时,则离火下丹的药油温度下降,影响效果。

8.如下丹时着火,应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

9.膏药应老、嫩适宜。

如偏老,即兑入较嫩的膏药油;偏嫩,则再加热。

一般宜嫩些,因摊膏时仍需加热。

第五步去火毒膏成后,用冷水喷洒于膏药锅内,即有黑烟冒出,然后将膏药拧成小坨,浸于冷水中3~10日,每日换水1~2次。

亦有成膏后直接“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

”第六步加细药将方中的贵重细药,如冰片、麝香等研细面,加入已熔化的膏药内搅拌。

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

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七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纸布大小,以竹筷点纸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

注意:1.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

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

2.摊膏时,涂的面积一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1/3,长方形的约占2/5。

用于治表的膏药,宜涂薄些;治里的膏药,宜涂厚些。

勤换的膏药宜薄,久贴的膏药宜厚。

第八步贴膏药先将膏药放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等物微火上加热烤软熔化,使温度适宜,即可摊贴。

注意:1.贴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擦净,或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或患部用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贴。

皮肤有汗或有水汽时不能贴,因这样贴不紧。

若气候寒冷粘贴不紧,可在膏药贴上后再热敷一下。

2.按时换膏药,防止膏中铅化物对皮肤的刺激。

3.贴膏药后过敏,局部发痒较甚或发生水泡、溃烂时当取下,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

或采用贴前膏药上撒点薄荷冰等预防措施。

重者禁用。

4.不可将膏药在煤炉上烘烤帖敷,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危害健康。

5.皮肤表面有外伤或有糜烂感染,局部有破损者,不宜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6.凡是含有麝香、乳没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慎用。

尤其孕妇的腰、腹部(特别是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处)、肚脐以及下肢三阴交等穴位处,不能贴敷,以防发生流产等意外。

7.一般一张膏药的药效可维持1~2天,黑膏药的药效较长,一般可连续贴用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宜换得过勤或过少。

8.膏药撕揭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撕裂皮肤。

对粘在皮肤上的部分药膏,可用纱布蘸汽油擦净,然后再用酒精消毒。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潘青叶张仲源现在世界上透皮药物的销售额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一些非透皮药物,如肝素、胰岛素、肽类、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等,在促透技术的协助下,也大大提高了渗透质量。

透皮制剂中的促渗辅料,有时比药物成分更重要。

为此,搜索、研究新的促透剂已在药学界成为热点,国外不少药物研究机构,受中药促透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油、芳香成分的启发,欲从含这类成分的植物中制取促透剂,这确实比从亿万万个化学合成式中逐个筛选实验,浓缩了空间,且直接收益。

而且中药促透剂还有促透、治疗、芳香、防腐等多重作用的特点。

如薄荷类有清凉、止痛、防腐的作用;肉桂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川芎扩张血管;醋能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转变成盐类,更易水溶渗透。

现就已开发、应用中的中药促渗剂,做以下综述:乙醇在我国汉字中医字的一半是酒字的一半,古时治病离不开酒。

酒精为极性溶剂,实验已证实,乙醇能提高一些药物经皮渗透率。

主要是膨胀和软化角质层,可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而有利于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附属器的转运。

乙醇又可与其它促渗剂相伍配成复合促渗剂。

另外我国生产的白酒、米酒、黄酒中除乙醇外,尚含一些氨基酸、糖化物等,对皮肤起软化、柔和的作用,也协助渗透。

醋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醋中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等化合物,对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

酸性环境有助于药物穿透皮肤可能与人体皮肤的生理特性有关,有实验结果显示,酸性条件有助于大黄中有效成分(有机酸及其苷)的透皮吸收。

醋对主药成分还起化学修饰作用,能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与植物中的生物碱类形成盐类,水溶性增大,从而改变药物分子的皮肤分配行为。

如有实验报道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川乌中有效成分生物碱透皮吸收就是如此。

薄荷类薄荷类包括薄荷脑、薄荷醇、薄荷油等,是从中药薄荷植物中提取、精制而成的芳香物。

易溶于水、醇、醚等溶剂中。

众多的实验研究证实,薄荷类对许多种类的药物都有促渗作用。

现报道的有双氯灭痛、氯霉素、吲哚美辛、氟脲嘧啶、曲安西龙、达克罗宁等。

张德平等实验证明,薄荷脑具有显著促进扑热息痛透皮吸收作用,并在扫描镜下观察到,用薄荷脑实验组的胎儿皮肤皱褶增多,多质层局部断裂脱屑,翻卷呈破棉絮状,表皮细胞间隙加宽,毛囊口扩展,毛干的毛小皮剥脱而变细。

提示薄荷脑促扑热息痛的透皮吸收机制与改变表皮结构密切相关。

这也可能是薄荷类促进药物透皮的机理。

薄荷类药物与其它促渗剂共同使用配成复合型促渗剂,其作用明显加速加强。

肉桂有人从肉桂中提取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芳香提取物按2:1比例混合制成C2-的中药促渗剂。

用扑热息痛做透皮试验,证实C2-有良好的促渗作用,其起效时间比氮草酮快,用后3小时即有明显差别,氮草酮则有10小时滞后期。

甘草从甘草中分离出的甘草皂苷、甘草甜素、甘草次酸钠、甘草次酸二钾和琥珀酸甘草次酸二钠,均有促进药物粘膜吸收的作用,其中以皂苷为最强,用量1%以下。

用甘草次酸二钠配制的胰岛素制剂,小鼠鼻腔粘膜给药,15分钟后血中胰岛素免疫活性就可达最大水平,血糖水平降到1.4mol/L。

且甘草类促渗剂的溶血性,均比癸酸钠月桂酸钠小,并且不刺激鼻粘膜,不使药物降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