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三曹与建安风骨
三曹与“建安风骨”的关系
“建安风骨”是指建安时期和魏文帝、魏明帝时期诗歌的美学特征,又称“汉魏风骨”。
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是天下大乱的时代,这时代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诗人。
“三曹”指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
“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于建安前期先后投奔曹操,形成了一个以曹操为首的文学群体,共同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时期。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人。
东汉末年的权臣,位至魏王,死后被儿子魏文帝曹丕追尊为魏武帝。
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坛的领袖。
现存诗歌二十多首,全为乐府。
南朝梁的《诗品》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曹操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汉末长期战乱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一百个人中只剩下一个),念之断人肠。
”曹操一生为天下统一而战,他的诗歌也抒发了这种理想和抱负。
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丕(公元187—226年),字子桓,曹操次子。
公元220年称帝,史称魏文帝。
曹丕所著《典论·论文》篇,是中国第一篇比较完整而有系统的文学批评论文,它论述了文章体裁、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以及文学批评等问题,把文学的重要性提到了“经国(即治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程度。
曹丕现存诗歌四十余首,大半是乐府诗,但多有变革。
在内容上,他由反映社会问题转向抒发个人感情,擅长写离别相思之情;在诗体上,他大胆探索,创作了中国第一首七言诗《燕歌行》和长达77句的杂言歌行《大墙上蒿行》;在语言上,他由质朴自然转向清丽文雅;在风格上,他由慷慨悲凉转向委婉含蓄。
他的诗歌已明显呈现文人化、个人化的趋势。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
他才思敏捷,很受曹操宠爱,几乎立为太子。
但他任性放诞,终于失宠。
曹丕称帝后,他备受猜忌和迫害,名为王侯,实同囚徒。
建安风骨与三曹
杂诗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拓展: 拓展:兄弟之争
曹植不仅武术超群,而且文才盖世。一向重视人才的曹 操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 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操对曹植特别宠爱, 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谁曾料到,曹操的 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 造了不尽的痛苦,使他无形之中卷入争夺太子的漩涡之中。 曹植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宠爱,曹操也曾 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世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 事。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世子了, 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 虽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 改变。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 喝酒骂人,他也曾把曹丕的使者扣押起来,但并没有招兵买 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 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 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 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建安风骨”与“三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曹”
建安文学崛起的背景
从东汉桓、灵之时,后党秉政,朝政昏暗无比,以 至于人民怨声载道,终于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 义。藩镇借着剿灭黄巾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力量, 地方势力渐渐强大起来。东汉王朝在风雨飘摇、天 下大乱之际摇摇欲坠。汉献帝即位后,需要仰仗权 臣的鼻息才能生存下来。尤其是曹操挟献帝迁都于 许,借着天子的名义使令诸侯之后,汉献帝已经成 为了一个傀儡,权威尽失,威风尽丧。
建安文学崛起的背景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丕、曹植篇)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丕、曹植篇)一、曹丕的诗歌成就曹丕(187一226),字子桓,是曹操的次子,曹操在世时先后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被立为魏太子,曹操去世后于220年代汉自立,是为魏文帝,在位六年。
曹丕生活的环境相对安定,交往的对象也主要是文学之士,留守邺城时与曹植、建安七子(不含孔融)、吴质等朝夕游宴,形成邺下文人集团。
他“好文学,以著述为务”(《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今存诗四十馀首,乐府、古诗约各居其半。
曹丕诗的题材相对狭窄,这与其生活经历和个人气度是分不开的,但他在诗歌体裁上却有多方面的尝试,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无所不有,而尤以五言、七言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曹丕诗歌的题材大致可分三类:一为军事征伐之作,如写军旅之壮,《黎阳作》云:“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
”《至广陵于马上作》言:“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皆颇具声威,有追步曹操的志意,只是笔力嫌弱,难以振起全诗。
第二类是述游宴之作,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等,反映了他与邺下文人游山玩水的雅致生活,清丽华美,深合其“诗赋欲丽”(《典论·论文》)的主张。
第三类是代言游子思妇之情的作品,也是他写得最好的,如《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写新婚之别的痛楚,哀婉动人,又如《杂诗》其二: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这首诗不像上述模山范水的华丽之作,运语淳厚古朴,深得汉乐府及汉人古诗真谛,尤其中间几句,重言反复,与诗歌要表达的游子客居畏人而无法排解的思乡之情十分吻合。
锺嵘《诗品》说曹丕诗“惟‘西北有浮云’十馀首,殊美赡可,始见其工”,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其写思妇的诗可以《燕歌行》其一为代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第四讲--“三曹”与建安风骨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 53岁,曹丕21岁,曹植 16岁。
曹操大败乌桓,引兵还, 作《步出夏门行》。
是年,刘备始用诸葛亮。
16
《步出夏门行》组诗
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军北征乌桓,虽然途 中履危蹈险,历尽艰辛,但取得了巨大胜利,一举解 除了以后南征荆、楚的后顾之忧。同年九月,他凯旋 南归,途经位于现在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时,登 临观海,写下了千秋传唱的《步出夏门行》组诗。这 一组诗,在作为序曲的“艳”后有四“解”,亦即四 章,后人取各章首句中的辞语分别称之为:《观沧海》、 《冬十月》、《土不同》(或《河朔寒》)、《龟虽 寿》。在这四章中又以《观沧海》、《龟虽寿》二章 最为著名。
40
10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44岁,曹丕12岁,曹植7岁。 曹操作《蒿里行》。
11
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秋,曹操杀杨修,曹植更 加不安。
25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 66岁,曹丕34岁,曹植29 岁
孙权传关羽首,操以诸侯 礼葬之。
曹操病,召曹彰,彰未至。 操卒,时年66.
十月,汉献帝禅位。 曹丕代汉称帝。
26
黄初二年,221,曹丕35岁,曹植30岁。 四月,刘备称帝于成都。 六月,曹丕赐夫人甄氏死。 黄初三年,222,曹丕36岁,曹植31岁。 四月,立曹植为鄄(juàn)城王。 曹植受诬告,获罪,诣京都,陈诬告之罪。诏令复国。 曹植归国途中渡洛川,作《洛神赋》。
12
曹操《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4三曹与建安风骨
• 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 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 取的精神面貌 。
蒿
兴兵初衷 争夺霸权自 相残杀
里
行
• • • • • • •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伤生民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之苦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 辔以聘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 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 任气,磊落以使才。” ——刘勰《文心雕龙》
曹操
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
• • • • • •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你们觉得这真的只是一首爱情诗吗? • 有没有表达其他情感的可能? • “他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天才” ——叶嘉莹
曹植
• 曹植其人
任性放荡,不治行业——《三国志》
• 曹植其才
“才高八斗”——谢灵运
• 曹植其诗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刘 勰 “从六朝到唐初的诗神” ——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
白马篇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 • • • • • •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曹与建安七子建安诗风
《论诗三十首之一》
(金)元好问 曹刘坐啸虎生风, 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 不教横槊建安中。
《论诗三十首》
建安: 东汉末年汉 献帝的年号 ,公元196— 220年。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 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 俊爽刚健风格。
• 盛唐气象:指盛唐 时期诗歌的总体 风貌特征。
七步诗
甄氏 《洛神赋》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建安七子:
孔融
陈琳
王粲
阮瑀
徐干 应玚
刘桢
“建安风骨” “邺下风流”
“西园之会”
曹丕《芙蓉池作诗》: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一、曹操
• 钟嵘《诗品》评价曹操的诗:“曹公古直,甚有 悲凉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
曹操诗歌类型:
•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
• 《苦寒行》:“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短歌行》创作背景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 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 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 慷慨而歌。
二、曹植
• 谢灵运评曹植:“天下才总共只有一石,曹植有 八斗,我得了一斗,剩下的一斗是天下人共有。 ”曹操妻子 卞氏Fra bibliotek倡优优伶
“尚刑名” :主张循名 责实,慎赏 明罚。 “尚通脱” :放达而不 受礼法和世 俗偏见的束 缚。
“唯才是举”
• 《三国志·武帝纪》: “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 、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 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 列为名将。” 重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 兵之术”的人。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 华屋”。
三曹和建安风骨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云:“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亦云:“细揣格调,孟德全是汉音,丕、植便多魏响,”所谓“汉音”与“魏响”,是指建安诗歌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汉音”,慷慨悲歌,质朴浑厚;“魏响”,以情动人,华美壮大。
这正是“建安风骨”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总体上看,七子的诗歌既不象曹操那样“全是汉音”,也不似曹丕、曹植那样“纯乎魏响”,而正是“汉音”向“魏响”过渡的桥梁。
由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到抒写个人内心情性,是“汉音”向“魏响”转变的重要一环。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建安诗人是“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所谓“慷慨”,即激荡着悲凉忧伤的感情;所谓“任气”,即指文气盛畅,风骨遒劲。
反映现实,康慨悲凉,是“汉音”的重要特征。
七子作为敢于正视现实的有识之士,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
他们的诗歌内容充实,强烈地回响着“汉音”阶段所富有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
王粲《七哀诗》其一描绘的就是一幅难民流亡图。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是对汉末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而饥妇弃子的场面则是作者在众多的难民生活场景中精心截取的一个特写镜头,“乱世之苦,言之真切”(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七),使读者对人民的苦难有了具体而真实的感受,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而《从军诗》其五则是具体描绘战乱给国家造成的巨大破坏:“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人烟稀少,杂草丛生,家国残破,这正是动乱社会的真实写照。
阮瑀的《怨诗》对现实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示深切的同倩。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
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
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
”在诗人看来,现实社会就象一条吞噬人们生命的罪恶之河,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不过是河中的一粒尘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凶祸就象套在人民脖子上的枷锁,无法挣脱。
这首诗倾吐了当时社会中人民所普遍具有的感受,道出了处在社会底层蒙受苦难的千千万万人民的怨声。
建安风骨说三曹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 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
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
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
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
为“陈王”或“陈思王”。
创作情况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 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 受。 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 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 世立功的愿望。 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 有《曹子健集》
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
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
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
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 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 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 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 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 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 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 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 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这裏「淮南」、「北方」 并举,是因袁术割据淮南(今 安徽省六安、巢湖一带,汉初 为淮南国属地),袁绍屯兵淮 河以北的河内(今河南省武涉 县西南)。 诗人特以袁氏兄弟所作所 为为例,一方面说明诗人对他 们僭越行为的不满,另一方面 还因为他们是当时淮河南北两 个最大的军事豪强,他们给社 会和人民群众带来的危害更大。 通过两例,说明联军将领早就 各怀异心。
造成的严重社会後果。 上承「万姓」句,从战场写 起从战场写起:因为兵民死亡 惨重,尸体无人收殓掩埋,任 其暴露荒野,年复一年,唯见 百骨纍纍。这是一幅多麼令人 触目惊心的战争惨象啊!下句 把笔锋伸向广阔的地区,
三曹和建安风骨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写 登临碣石山,眺望大海之所见所想,气魄宏大 、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豪迈情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qióng) 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 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 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 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 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 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 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 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 ,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 ,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建安风骨话三曹
建安风骨话三xx
作者:xx
来源:《求学·素材版》2017年第12期
乱世出英豪。
xx有壮志,豪杰有悲歌。
这是一个局势多变的风云时代,又是一个璀璨的文学黄金时代。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文学家大都饱尝了战乱的苦楚,也有不少人经历过艰苦的戎马生涯,目睹了社会的悲凉惨景。
他们从中汲取了深厚的创作源泉,写下了大量反映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个人价值追求的文学经典。
在当时的统治集团曹氏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及“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这些作品文字梗概多气,笔调明朗宏大,感情慷慨悲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遂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
这个在纷乱中开始的时代,就这样为后人画下了最夺目的一笔。
“自從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 ——李白·唐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魏武(曹操:编者注〈下同〉)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曹丕)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曹植)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
” ——刘勰·南北朝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 ——敖陶孙·南宋“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 ——袁行霈
1/ 1。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建安风骨从诗歌创作的主观性来看,似乎应该先有时代精神后有抒该时代之情,言其时代之志的五言诗。
所以建安风骨不应只是三曹七子等人在作品中体现的精神、风格、气骨,如果它的所指真的只有这些的话,那它应改名为建安诗风,就如同正始诗风,太康诗风一样,这样才名副其实。
建安风骨的内涵至少应包含以下几方面:1. 清峻。
曹操以刑名法术治理天下,于鞍马间为诗为文,用辞简洁,词气峭厉,少引经典,直抒胸臆,所以文风清峻,给人一种利落大家的感觉。
2. 通脱。
曹操马背上打天下,于生死之间体悟颇深,同时作为汉臣却终于取而代之,用敢于打破传统用来评价他丝毫不过。
如《让县自明本志令》,用简朴的文笔把他一生的心事披肝沥胆地倾吐出来,具有政治家雄伟的气魄和斗争的锋芒。
文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些话是非曹操不能道的。
这些都需要一种勇气或者说一种别样的人生态度,在他身上就表现为通脱大气,沉雄激荡。
(“通脱”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达脱俗,不拘小节。
)3. 骋词。
建安时期思想束缚较少,诗人无不畅所欲言,力求充分表现自我,气盛词壮,无所不言。
如曹植《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4. 华靡。
在建安诗作中,华靡之风自曹植始,七子滥觞于后。
如曹植《美女篇》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
这一方面体现了文学的自觉和自我艺术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为后来的太康奢靡埋下了伏笔。
5. 悲凉。
诗之独立为一种特殊文学形式时,从根本上讲就是悲伤的,沉郁的,悲愤才能成好诗。
建安风骨—三曹诗
建安风骨|三曹诗基本信息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 建安风骨 "(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
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①含义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二为一为风骨。
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
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
"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
风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骨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
风骨这一概念很强调完整性,它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两个概念来看。
②由来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
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
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钱志熙我国金代的一位诗人叫元好问~他写了一组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中一首写建安诗人的~“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这个诗写得很有气势~元好问是崇尚这种阳刚之气的~比较豪放风格的这样一位诗人~我们看曹刘曹就是曹植~刘是刘桢是建安七子里面的一位。
我们感觉到在元好问看来~他们的文学虎虎有生气~曹植本人在当时称他文如绣虎~那么刘桢~我们现在大概是比较陌生一点~但是他在当时~曹丕说他的五言诗妙绝世人~曹丕说这个话大概不包括他自己和曹植在内~至少在建安其它的诗人里面~刘桢的五言诗是妙绝世人的~钟嵘也说除了曹植之外~刘桢在诗歌方面堪称独步~所以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那么这个虽然论的是曹植和刘桢~两个人的诗风但实际上是元好问~对整个建安诗风的一种印象~一种感觉~以这两位诗人为代表下面两句~可惜并州刘越石~刘越石就是刘琨~西晋的刘琨他是西晋末的诗人~西晋末这个时代的风气和诗歌的风气~已经和建安时候有很大的不同了~刘琨是和曹操比较相近的~一个英雄人物民族英雄~他的抗战事业虽然是失败了~当时是匈奴入侵但是他的诗风~是十分接近于建安诗歌的~所以元好问深深地为他惋惜~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这个横槊又同时用了~曹操横槊赋诗~这样一个典故~所以这首诗总体上讲是论述建安诗风的~同时也是论述象刘琨这样受到建安诗人影响的~所以建安诗歌我们刚才说~距离我们好象已经十分久远了~但是对我们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总体来讲~我想建安诗歌~在我们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性~至少从这样两个方面去认识~体现在这么两点第一点~我认为建安诗歌~是我们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文人诗歌的源头~不包括诗经楚辞~这个等一下我们还要讲~也就是说~它是百代的文人诗之源。
第二点我们可以说建安诗~同时又是百代文人诗的典范~是后世文人诗的一种经典~仅仅就这么两点就已经足以说明~那么建安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的地位~我们先说第一点~为什么说它是文人诗的源头呢,因为中国文人创作诗歌的传统~是从建安诗人开始确立的~我们中国所以称为一个诗的国度~主要是因为有唐宋诗人的创作~那么主要有文人的创作~文人创作诗歌的这个传统~不是在诗经的时代就已经有了~那么也不是在汉代就已经有了~而是到了建安这个时候~才确定了这个传统~也就是说~从建安文人开始才注定了~中国会出现这样一个所有的文人差不多都要去开始~写诗歌这样一件事情~没有哪个民族规定~我们现在也是规定~每个人都要写诗~但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体上差不多都要写诗的~那么这种传统是从建安时候确立的。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植曹丕)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操篇)三国文学显然以曹魏为重镇,而曹魏文学又因社会及政治的原因出现建安与正始两个特色鲜明的时段。
建安时期,曹操父子及其周围的以“七子”为代表的文人各抒胸臆,创作出大量独具个性、慷慨多气的诗歌和散文,为文人诗的兴起、五言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吴、蜀虽然在政治上与曹魏鼎足而三,文学的成就却远远落在了后面,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吴、蜀二国亦非全无文人,而且两国的文人也写出了一些流传后世的佳作。
其具体情形,还是值得我们探寻和深思的。
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是汉末建安时期兴起的文学,是以曹操父子为核心、以建安七子等曹魏集团文人为主力的文学。
建安文人开创了文学发展的新天地,特别是诗歌,曹操的古直悲凉,曹丕的便娟婉约,曹植的骨气奇高、词彩华茂,建安七子等众多作家各呈才藻。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两汉的乐府民歌发展为成熟的文人诗,五言诗走上了更加开阔的发展道路,七言诗也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志深笔长、慷慨多气的建安风骨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旗帜,也成为后世文人追摹的典范。
曹操对乐府旧题的改造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汉末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
他幼时任侠放荡,但在汉末的动荡战乱中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其雄才霸略,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为曹魏政权奠定了基业,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曹操的一生主要是在东征西讨的战争中度过的,但他在戎马倥偬之际,不忘兴礼乐、崇文学,即所谓“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既立德立功,而又兼立言”(《三国志·荀彧传》裴注引《彧别传》)。
曹操不仅多才艺,书法、音乐、围棋等皆造诣甚高尤其对文学表现出浓厚兴趣。
曹操非常注意网罗天下的文士,当时建安七子等许多有成就的文士都投到了曹操的麾下。
非但如此,曹操自己也十分热衷文学写作,并且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实际上也是当时文坛的领袖。
他诗文兼善,而诗歌影响尤大。
汉代文人写诗的不多,乐府诗的创作就更少,而曹操却专力于乐府诗的创作,今其存诗,皆为乐府,王沈《魏书》称他“御军三十馀年,……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
三曹与建安风骨
悼亡诗
▪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 “掷果盈车” ▪ “比目游川” ▪ “才过宋玉,貌赛潘安” ▪ “傅粉檀郎” ▪ “潘安再世” ▪ “玉树临风” ▪ “子建才,潘安貌” ▪ “陆海潘江”
左思
▪ 中国西晋文学家。字太冲。临淄(今山 东淄博)人。出身寒微,其貌不扬,《世说 新语》描写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 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然而才华出众。他的作品具有充实的现 实内容和批判精神,代表了太康时期文学的 最高成就。
▪ 要犯何颙 :“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
▪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 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 归曹氏。”
▪ ▪ 许邵: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 二十岁,举孝廉,进入仕途。 ▪ 《后汉书》:河南尹田歆外甥王谌,名知人,歆
谓之曰:“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 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尔助我求之。”
冬十月
▪ ▪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 鵾(kūn)鸡晨鸣,鸿雁南飞, ▪ 鸷(zhì)鸟潜藏,熊罴(pí)窟栖。 ▪ 钱镈(bó)停置,农收积场。 ▪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不同
▪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 流澌(sī)浮漂,舟船行难。 ▪ 锥不入地,蘴(fēng)藾(lài)深奥。 ▪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这首诗历叙了思妇一天的生活和心境,绘 声绘色,娓娓动人。我们仿佛感到了秋天的清 凉,仿佛听到了那如泣如诉的琴音,仿佛看到 了那皎皎的月色,我们也更深地了解了人间别 离中最感伤的一幕。
论三曹的诗歌对建安风骨形成的影响及贡献
三曹,即曹操、曹植、曹丕,是中国东汉末期至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他们在建安风骨的形成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来的文学发展和文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从曹操、曹植、曹丕的诗歌创作中探讨他们对建安风骨的影响及贡献。
### **曹操:雄浑豪放的豪杰气象**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表达了雄浑豪放的豪杰气象,对于建安风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豪放的政治家:**曹操以雄才大略和果断的决策而著称。
他在政治上的豪迈风格不仅表现在战场上,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中。
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天下英雄豪杰的景仰,对时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宏伟抱负。
2. **豪放的战略家:**曹操在战争中展现出卓越的军略才能。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战争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军事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的轻蔑。
这种战略家的风采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3. **武将之风:**曹操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武将之风,对武士的武勇和侠义精神的歌颂。
他通过对武将的描写,弘扬了武士阶层的英雄形象,为后来建安风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曹植:文学艺术的风采**曹植是曹操的次子,文学才华出众,尤以其诗歌而著称。
他的诗歌充满了艺术的风采,对建安风骨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艺术的追求:**曹植在文学方面表现出对艺术的高度追求。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抒情的元素,常常表达对自然、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艺术的追求在建安时期的文学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2. **才情横溢:**曹植的诗歌充满了才情横溢的氛围,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为建安风骨注入了积极向上的元素。
3. **创新意识:**曹植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创新意识,尝试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
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婉约清丽的抒情诗,这种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对后来建安时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启示作用。
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摘要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所体现的文学内涵包括强烈的现实主义,浓郁的悲剧色彩,突出的个性表现,并高扬政治理想。
曹操、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他们整体上君临天下的霸气和建功立业的豪气,成为建安风骨现实主义的核心和精髓。
其中曹操雄才大略,政治军事上十分成功,而在文坛上也是雄踞天下,文学创作慷慨悲凉;曹丕继承了其父曹操的政治才能,文学上便娟婉约;而曹植可谓是“才高八斗”,文学作品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富艳,但政途萎靡,致使他抑郁寡欢。
曹氏父子的文学创作,为建安文学奠定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三曹;贡献;建安文学Title: Three contributions to Jian An LiteratureMaj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me: Guo Tao Signature: Supervisor: Signature:AbstractHan sussing out period, the literary giant "three cao", "seven scholars" inherited the realism of the yuefu folk tradition, generally USES the well-known form, renowned for a creature flourish, and has a generous dismal masculinity, called sussing out of character. The literary connotation embodied in jianan fengbones includes strong realism, strong tragic color, outstanding personality, and high political ideals. Cao cao, cao PI, cao zhi, and cao zhi were called "three cao cao", and they were the core and essence of the realism of jianan feng-bone. Cao cao was very successful in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ffairs, but also in the literary world. Cao PI inherited the political talents of his father cao cao. However, cao zhi was a "brilliant man", and his literary works were very high and high, and he was very rich and rich, but his political career was so weak that he was depressed and depressed. Cao's father and son's literary creation lai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terature of jianan.Key Words:San Cao ; contribution ; Jian An Literature目录前言 (1)1 建安文学的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安九年,204,曹操50岁,曹丕18岁,曹植13岁 。
曹丕至邺,纳甄氏。甄氏本为袁绍中子袁熙之妻 ,时23岁。孔融嘲弄曹操为曹丕纳甄氏,与操书 ,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 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曹操《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汉末诗史
《蒿里行》与《薤露行》相互配合,从朝野两个 角度具体描写了发生在汉末的历史大事,因而明 人钟惺誉之为“汉末实录”、“诗史”。在杜甫之前, 曹操是第一个以其诗被誉为“诗史”的诗人。
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以雄健的笔力,生动饱 满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大 海那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 气魄,也正是诗人博大襟怀 的写照。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二、建安文坛
建安文坛,居于领袖地位的,是“三曹”:曹操、曹 丕、曹植;左右作为他们羽翼的,有所谓“建安七 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 刘桢。还有蔡琰、祢衡、杨修等。
三、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 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 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 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 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 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 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 为典范。
建安二十二年,217, 曹操63岁,曹丕31岁, 曹植26岁
王粲卒,时年41.曹丕 临其丧,曹植作《王仲 宣诔》。
十月,曹操立曹丕为太 子。曹丕欢喜异常。
参考阅读: 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 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 泣;本自同根生,相煎 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世说新语·文学 》
四、结合“三曹”生平重点文选讲 解
汉末诗史——曹操《蒿里 行》、《薤露行》
东临碣石——曹操《步出 夏门行》组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54岁,曹丕22岁,曹植17 岁。
五月,曹操幼子曹冲卒,时年13。
十二月,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56岁,曹丕24岁,曹植19 岁。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44岁,曹丕12岁,曹植7岁 。
曹操作《蒿里行》。
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建安十二年,207,曹 操53岁,曹丕21岁,曹 植16岁。
曹亮 。
《步出夏门行》组诗
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军北征乌桓,虽然途 中履危蹈险,历尽艰辛,但取得了巨大胜利,一举解 除了以后南征荆、楚的后顾之忧。同年九月,他凯旋 南归,途经位于现在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时,登 临观海,写下了千秋传唱的《步出夏门行》组诗。这 一组诗,在作为序曲的“艳”后有四“解”,亦即四章,后 人取各章首句中的辞语分别称之为:《观沧海》、《 冬十月》、《土不同》(或《河朔寒》)、《龟虽寿 》。在这四章中又以《观沧海》、《龟虽寿》二章最 为著名。
幽并游侠——曹植《白马 篇》
游龙缠云——曹植《赠白 马王彪》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38岁,曹丕6岁,曹 植生。
曹操收黄巾军降卒30万,由此开始强大。
建安二年,197,曹操43岁,曹丕11岁,曹植6岁。 曹操攻张绣,子昂、丕从征。操败,曹昂死,曹
丕乘马得脱。 曹操遣归妻丁氏,以卞氏为继室。
推荐阅读:
李宗为《建安风骨》
本讲关键词
三曹 建安七子 建安风骨 《蒿里行》 《步出夏门行》 古直悲凉 《赠白马王彪》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一、建安时代
建安时代,得名于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建 安纪元。建安共二十五年,从公元196年到220年 ,然而文学和史学上所称的建安时代,往往超越 这二十五年,而大体包括自汉灵帝末到魏明帝初 的四五十年。
曹操作《求贤令》。
曹操可能在此年作《短歌行》。
冬,曹操作铜雀台于邺,率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曹植挥笔而成。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 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 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 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 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 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 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