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静不定)
吉林大学考研材料力学题型六静不定
第 1 页/共 10 页(2000)八、水平曲拐ABC 为圆截面杆,在C 段上方有一铅垂杆DK ,发明时DK 杆短了△。
曲拐AB 和BC 段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皆为GI P 和EI 。
且GI P =45EI 。
杆DK 抗拉刚度为EA ,且EA=225EIa 。
试求:(1)在AB 段杆的B 端加多大扭矩,才可使C 点刚好与D 点相接触? (2)若C 、D 两点相接触后,用铰链将C 、D 两点连在一起,在逐渐撤除所加扭矩,求DK 杆内的轴力和固定端处A 截面上的内力。
(15分)(2001)五、已知钢架受力如图,试求: A 处的约束反力。
(12分)(2002)七、圆截面杆AB、BC的直径、材料均相同,已知:p、a,E=2.5G,且CD杆的EA=2EI/5a2,试求:CD杆的内力。
(12分)(2003)五、圆截面平面曲拐OAB与直杆CD直径、材料均相同。
已知P、L,且=0.8EI,EA=0.4EI/L2,求O端的约束反力。
(20分)GIp第3 页/共10 页(2004)三、已知平面曲拐ABC和DF梁的抗弯刚度为EI、抗扭刚度为GI和CD杆p=2EAL2。
试求CD杆的内力。
(20分)的抗拉刚度为EA,设EI=4GIP(2023年年)二、结构受力如图所示,已知平面钢架ABCD的抗弯刚度为EI,EF 杆的抗拉刚度为EA,设3EI=EAL2。
试求E、F两点的相对位移。
(20分)第5 页/共10 页(2023年年)八、已知平面钢架EI为常数,试问:若在C处下端增强一刚度为K=3EI/A3(单位:N/M)的弹性支座后,该钢架的承载能力(强度)将提高多少倍?(20分)第 7 页/共 10 页(2023年年)七、求BC 杆的内力,设2/EA EI a 。
(20分)(08.3)(2023年年)三、平面直角曲拐ABC和CD杆均为圆截面,材料相同,已知:3EI=GIp,第9 页/共10 页3EI=EAL2,试求CD杆的内力。
材料力学第六章静不定
FHale Waihona Puke 5、列补充方程将物理方程代入几何方程得补充方程
材料力学
.
6
FN2l2FN3l3FN1l1cos
E2A2 E3A3 E1A1
解得
FN1
1
F 2E2A2l1
cos2
E1 A1l2
FN2 FN3 2cosE F2A E21l1 Ac1lo2s
材料力学
.
7
OAB为刚性梁,写几何方程。
450
①
②
O
A
B
l
l1 l l2
l
OAB为刚性梁, ①、②两杆材料相同, 抗弯刚度相等,求两杆轴力之比。
F
①
F
O
B l1 C
bA
l2 sin 45o
2l1
②
l
l
l
EAsF in N 1 2 clos2EAsiF nN b2closb
FN1 sin 2 FN2 sin 2b
l1 2 l2
sin sin b
l1F E N A 1(co 2 sl), l2F E N A 2(colsb)
材料力学
.
8
OAB为刚性梁,①、②两杆材料相同,
EA2=2EA1。求②杆与①杆的应力之比。
解:变形协调关系
O
l2 sin 450
2l1
即 l2 2l1
450
①
②
a
A l1
a
l2
B
F
由物理关系建立补充方程,考虑对O取矩得平衡方程,联 立求出两杆轴力,再求应力后得结果。
小技巧
2
l2 l2
2l1 2l1
变形协调方程 。
材料力学第十四章__超静定结构
§14.1 超静定结构概述
整理课件
本节应用能量法求解静不定系统。 应用能量法求解静不定系统,特别是对桁 架、刚架等构成的静不定系统,将更加有效 。 求解静不定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补充方程。 静不定系统,按其多余约束的情况,可以 分为外力静不定系统和内力静不定系统。
整理课件
支座反力静不定 类型反力静定内力静不定
整理课件
解静不定梁的一般步骤
(4)在求出多余约束反力的基础上,根据静 力平衡条件,解出静不定梁的其它所有支 座反力。 (5)按通常的方法(已知外力求内力、应力 、变形的方法)进行所需的强度和刚度计 算。
整理课件
例:作图示梁的弯矩图 。
整理课件
解:变形协调条件为
A 0
即
MAl2Pl2 10 2 382
A
M10 1
D
P
1
2
(d)
(e)
1 P0 2M E 1 0 M P d I s2 P E 20 2 a (I 1 c
o) s (1 )d P2(a 1 ) 2 E2 I
1102M E102IdsE aI02(1)2d2EaI
上面两式代入 正则方程:
11
X 整理课1件
Pa( 2
)
求出X1后,可得图(C)
解得
MA
3Pl 16
整理课件
3Pl MA 16
11 P
5P
16
整理课件
另解:变形协调条件为
vB 0
即
RBl2
2l Pl2
5l
0
2 386
解得
5P
RB 16
整理课件
5P
5Pl/32
16
3Pl 16
材料力学2-2拉压静不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组合体伸长: 6)应力: (压) (拉)
作业: P73
P81
2.43
2.47
P81
2.48
九、应力集中的概念
P
P 0 A
P
max
P
P
P
P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
max 0
习 题 课
例题1:图示构架,两杆的材料相同,其横截面面积之 比为A1:A2=2:3,承受载荷为P,试求: 1)为使两杆内的应力相等,夹角应为多大? 2)若P=10kN,A1=100mm2,则杆内的应力为多大?
0.06 10 3 L1 0 .1 L2 0 .3
作业:
P82 2.51
P84 2.53
soc
1
L
1L 3L soc , 3L
)2 ( 0 soc 1 N 2 3 N,0 Y )1(
2
已知三杆的EA相同,3杆制造短了长度, 若将三杆用铰A装配,试求装配后各杆的受力。
解: 1)平衡方程
2)装配后的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图)
3
L N L 1N soc 3 A 3E soc 1A 1E
3
L N 3L 3 N , 1 1 1L 3L A A 3E 1 1E
3
soc 3L 2L 1L
2)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图:
3)物理关系:
5)联立求解:
4)补充方程:
3. 静不定问题特征: 1)各杆的受力与刚度有关; 2)静不定问题可能产生初应力或温度应力。
tAE R tE B t A A
例1: D1=45mm,t = 3mm,d2=30mm,E1=210GPa, 1=1210 -61/oC, E2=110GPa, 2=16 10 - 61/oC, t从30o升高至180o(30o为装配时温度),求钢管和铜 杆内的应力以及组合体的伸长。 解:1)
材料力学课件:静不定问题分析-1
是否是原结构静力 许可场?
Page20
例2:图示桁架,各杆EA相同,求各杆轴力
a
a
4
2
a 57
8 3
1
6
解: 判断静不定度: P 存在1个多余内部约束
内力静不定度: 8 - 25 + 3 = 1
4
m
5 N7m’N7 8 3
2 1
6
1、 去除多余约束,建立相当系统
P
2、 建立补充方程(找变形协调条件)
内力静定
5度
5度
4度
Page6
➢ 混合(一般)静不定
2度
6度
➢ 组合梁或梁杆结构的静不定度分析
Page7
➢ 组合梁或梁杆结构的静不定度分析
安装法 2度
拆卸法
2度
Page8
拆卸法
1度
安装法 两杆多余,2度内力静不定
Page9
➢ 静不定问题的分析方法: 力法: 以多余未知力为待定量,利用变形 协调条件列方程。 位移法: 以位移为待定量,利用平衡条件求解。
4 - 24 + 3 = -1
5 - 24 + 3 = 0
6 - 24 + 3 = 1
Page4
平面刚架: 三度内力静不定
断开:内力静定
刚性连接:多了三 个约束
两度内力静不定
六度内力静不定
四度内力静不定
封闭框架三内,加一铰减一,加一刚接杆加三,加一铰支杆加一
Page5
平面曲杆:
三度内力静不定 两度内力静不定 ➢ 例:判断内力静不定度
l
B
l
B
l
l
A RC
l
C
HC
中南大学材料力学答案
静 不 定 结 构一. 概念题1静不定结构与静定结构的区别是什么?答:静不定结构有多余约束,只用静力学平衡方程不能求出全部的约束力或内力。
2与静定结构相比,静不定结构有哪些特性 答:静不定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更好。
静不定结构的某个约束失效,整个结构的平衡不会破坏。
3什么是力法的基本体系和基本未知量,为什么首先要计算基本未知量答:静不定结构中,解除多余约束后得到的静定结构称为原静不定结构的基本体系或称静定基。
解除多余约束并以多余约束力代替,多余约束力又称原静不定结构的基本未知量。
一般多余约束处的变形量已知。
所以由该处的变形条件方程首先求出基本未知量。
4对称结构在对称力或反对称力的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各有何特点?答:对称结构在正对称力的作用下,沿结构对称轴切开,则两对称截面上的内力对称,反对称内力为0。
对称结构在反对称力的作用下,沿结构的对称轴切开,两对称截面上的内力反对称,正对称内力为零。
5去除多余约束的方式有哪几种?二计算题1 如图示ABC 梁,已知力P F ,长度a l ,,弯曲刚度EI 。
以固定端外力偶A M 作为多余约束力,分别用卡氏定理和单位力法求梁的约束力,作梁的弯矩图,求C 点的挠度。
解 1)以固定端外力偶A M 作为多余约束力,则静定基本结构如图示 由平衡方程0=∑Bm0=--a F Ml F P AA得:la F MF P AA += (向下)2)用卡氏定理求梁的约束力 a) AB 段弯矩方程 111x la F MMx F M M P AAA A+-=-=, )0(1l x ≤≤1111x lMM A-=∂∂CB 段弯矩方程 22x F M P = )0(2a x ≤≤02=∂∂AMMb) A 端的变形条件 0=A θc) 用卡氏定理 00221011=∂∂+∂∂=⎰⎰aAlAA MEI M M dx MEI M M θ即:0)11)((1110=-+-⎰dx x lx la F MMP AlA03121312121=+-+--al F al F l M l M l M l M P P A A A A 得 2aF MP A=得:la F la F MF P P AA 23=+=3)用单位力法求梁的约束力a) 在静定基本结构的A 端加单位力偶10=M 。
材料力学之静不定系统
目录
§11-3 用力法解静不定系统
一.力法及正则方程的概念
举例说明:曲杆如图a所示,试求支座B的约束反力
P P
B
B
A
4
4
O
a
A
X1
4
O
P
B
1P
B 1
11
A
4
A
O
4
O
B
X1
P
B
A
4
X1
A
O
4
4
O
a
解:
(一)建立基本静定系如图b所示。 (二)将静定系分解成图C和图e两种情况的叠加 若B点的竖向位移用 1 表示,则: 如图d所示,若以 11 表示曲杆在B点处作用垂直向上的 单位力时的竖向位移,因在线弹性范围内,位移与力成正比, 故 X 1 是单位力的 X 1 倍,相应地 1X 也应该是 11 的 X 1 倍,即:
§11-2 变形比较法
一.叠加法:
1.求解步骤: (1)建立基本静定系 (2)将基本静定系分解成各个载荷单独作用情况的叠加,并 求出各种情况下的某特殊位置(多余约束处)的变形量。 (3)建立变形协调条件,求出未知约束反力。
2.举例说明:
例1:试求图示静不定梁的约束反力:
q B
L
解:
(1)建立基本静定系统如图<a>所示 (2)将图<a>分解成图<b>和图<c>两种情况的叠加 图中:
杆件编号
1 2
Ni
-P -P
Ni0
1 1
Li
a a
NiNi0 Li
-Pa -Pa
Ni0 Ni0 Li
a a
材料力学第六章静不定
FN2
FN3
(c) F
材料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3
静不定结构的特点(1)
内力按刚度比分配。 思考:静定结构是否也是这样?
B
C
D
B
刚度较大 内力较大
A
F
材料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C
刚度增加 内力不变
A
F
14
静不定结构的特点(2) 配应力
——装
B
C
B
D
C
A
静定结构 ——无装配应力
A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8
OAB为刚性梁,①、②两杆材料相同,
EA2=2EA1。求②杆与①杆的应力之比。
解:变形协调关系
O
l2 sin 450
2l1
即 l2 2l1
450
①
②
a
A l1
a
l2
B
F
由物理关系建立补充方程,考虑对O取矩得平衡方程,联
立求出两杆轴力,再求应力后得结果。
小技巧
l1
FN1
2 3
EA
l ,l2
1F.5NE2lA,l3
FN3
2 3
2EA
l
代入变形协调方程得补充方程
2FN2 2FN1 FN3
联立平衡方程求得
14 2 3 FN1 23 F 0.76F
FN2 3
3 2 F 0.14F 23
求拉压静 不定结构 注意事项
32 2 3 FN3 23 F 1.24F ()
材料力学
未知力:4个 平衡方程:2个 静不定次数 = 4-2 = 2 需要补充2个方程 此结构可称为2次静不定结构
材料力学 第十四章 静不定问题分析
第十三章
静不定问题分析
思考:计算 BH ,下图相当系统选取是否正确?
M0 3R M0 3R
R A
M0
o
B
对应的单位载荷系统:
R A
o
B
1
Page16
第十三章 例:求B 端反力
q A
l l
静不定问题分析
q A B
FBx
A B 1 B FBy
单位载荷系统 1
相当系统
A B 1
单位载荷系统 2
Page17
F
F
4度内力静不定,加一根二力杆增加一 度静不定
Page 6
第十三章 混合静不定
F
静不定问题分析
F
1(内)+1(外)= 2 度
3(内)+3(外)= 6 度
F
圆环
梁:外3 环:内3 梁环接触:1 3+3+1=7 度
圆环在水平方向有一自由度
Page 7
第十三章
静不定问题分析
混合静不定(梁杆结构)
Page24
第十三章
静不定问题分析
B A R D
例:已知圆环EI,求B、D相对位移d
解:(1)利用对称性,选取相当系统
F
C
F
F
B
B R
F
R A
C
B
A
MA
o
F 2
A
MA
C
MA
MA
F 2
FN A
FN A
A 0
A 0
1 FN A F 2 A C 0
Page25
第十三章 解:(2)利用单位载荷法,计算MB
Page12
第十三章
材料力学:ch14 静不定问题分析
图 14-9(a) 根据对称条件,截面 C 的水平位移 ΔCx 为零,即
由此得到
ΔCx 0
FNC
3F 8
(→)
12
弯矩图如图(2)所示,最大弯矩为
|
M
|max
Fl 4
(b)解:此为三度静不定问题。有反对称性可利用。
在结构对称面 C 处假想切开,由于反对称,故有
FNC 0 , M C 0
待求未知内力仅有FSC一个。 求 ΔCy 的载荷状态及单位状态如图 14-9(b)所示。
弯矩方程为
图 14-2(b)
M x1 FBx x1 ,
M
x 2
F Bx l
q 2
x
2 2
将其代入 积分后,得 代入协调条件
M x1 x1 , M x2 l
ΔBx
1 EI
lM
0
x1
M
x1
dx1
1 EI
lM
0
x2
M
x2
dx2
ΔBx
1 EI
4 3
FBxl 3
ql 4 6
ΔBx 0
弯矩方程为
将其代入 积分后,得 代入协调条件
图 14-3(a)
M
FCx Rsin
F 2
R1
cos
M Rsin
ΔCx
1 EI
π/2 M M Rd
0
ΔCx
R3 EI
π 4
FCx
F 4
ΔCx 0
4
得 进而求得
(b)解:此为一度静不定问题。
FCx
F π
(←)
FBx
F π
(→)
求 ΔAy 的载荷状态及单位状态可示如图 14-3(b)。
材料力学(单辉祖)第十四章静不定问题分析
求解上式可得
X1
=
1−
π2
π
4⋅ −1
P 2
=
4−π π2 −8
P
,8X2来自=π π−3
2
−1
⋅
PR 4
=
2(π
π2
− 3)
−8
PR
8
27
Example-7
在平面xy内,由k根等直杆组 y
成的杆系,在结点A处用铰连 接在一起,并受到水平载荷P1 和垂直载荷P2的作用。已知各 杆的材料相同,其拉压弹性模
∂X 1
∂X 2
Rϕ
25
Example-6
由对称截面处的约束条件, 可得变形相容性条件
Δ = ∂Uc = 0, θ = ∂Uc = 0
∂X 1
∂X 2
P/2 X2
X1 X3
Rϕ
即
∫ − 1
EI
π 2
0
⎜⎛ ⎝
PR 2
sin
ϕ
−
X 1R(1 −
cos ϕ )
−
X
2
⎟⎞ ⎠
⋅
R(1 −
cosϕ )Rdϕ
F
M (ϕ ) = FR (1− cosϕ ) − FByR sinϕ
π
∫ Δ By
=
∂Vε ∂FBy
=
2
[M
0
(ϕ ) ∂M (ϕ )][EI ]−1Rdϕ
∂FBy
8
Example-1
π
M (ϕ ) = FR (1− cosϕ ) − FByR sinϕ
∫ Δ By
=
∂Vε ∂FBy
=
2
[EI ]−1 ⎡⎣FR (1− cosϕ ) − FBy R sinϕ ⎤⎦ (−R sinϕ ) Rdϕ
材料力学第14章(静不定)
a
qa4 8EI
( M1 M1) ( M1 M2) ( M2 M2)
( MF M1)
(MF M2)
⑤代入力法正则方程:
4a3
a3
qa4
3EI
X1 2EI
X2
6EI
0
a3 2EI
X1
a3 3EI
X
2
qa4 8EI
0
X1
1 7
qa
X2
5 28
qa
⑥画弯矩图
A 5qa
28
q
qa
7
B
qa2 qa2 7
1 6
2
B
A
应用叠加法求桁架各杆的内力
( P78)
表14.1
杆件 编号 FNi FNi
1 -F 1
2 -F 1
3
01
401
5 2F 2
6 0 2
FNPi FNi FNi X1
-F/2 -F/2 F/2 F/2
F/ 2 -F/ 2
[题2-43] 求三杆的轴力,各杆的EA相等。 解:
1
2
3
l
a
a
1
A
q
MF图
B
1 2
qa
2
a
a
A
1
B M1图
A
1
M2图
Ba
11
1 EI
1 2
a
2
2 3
a
a
2
a
4a3
3EI
12
1 EI
1 2
a2
a
a3 2EI
22
1 EI
1 2
a2
2 3
a
材料力学 静不定系统
第十三章静不定问题分析§13-1 静不定结构概述1.定义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无法确定全部约束力和内力的结构或结构系统,统称为静不定结构或系统,也称为超静定结构或系统。
2.静定、静不定结构(系统)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的承载结构系统,其全部支承反力与内力都可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此系统称为静定结构或系统。
静定结构除了变形外,没有可运动的自由度(图12-1(a、b))如解除简支梁的右端铰支座,或解除悬臂梁固端对转动约束,使之成为铰支座,则此时的梁变成了图12.1(c)的可动机构,是几何可变系不能承受横向载荷。
在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的静定系统上增加约束或联系,称为多余约束,并因而产生多余约束反力,则这样的有多余约束的系统,仅利用静力平衡条件无法求得其反力和内力,称为静不定(或超静定)系统,如图12-2。
外静不定:静不定结构的外部支座反力不能全由静力平衡方程求出的情况,常称为外静不定结构(图12-2b,d)内静不定:静不定结构内部约束(或联系)形成的内力不能单由静力平衡方程求出的情况称为内静不定结构(图12-2a,c)。
对于内、外静不定兼而有之的结构,有时称为混合静不定结构。
3.静不定次数的确定1)根据结构约束性质可确定内、外约束力总数,内、外约束力总数与独立静力平衡方程总数之差即为静不定结构的静不定次数。
2)外静不定的判断:根据结构与受力性质,确定其是空间或是平面承载结构,即可确定全部约束的个数。
根据作用力的类型,可确定独立平衡方程数,二者之差为静不定次数。
如图12-3(b),外载荷为平面力系,则为三次外静不定静,而图12-3(c)为空间力系,则为六次外静不定。
3)内静不定次数确定桁架:直杆用铰相连接,载荷只作用于结点,杆只受拉压力的杆系,其基本几何不变系由三杆组成(图12-4a)。
图12-4(b)仍由基本不变系扩展而成,仍是静定系,而(c)由于在基本系中增加了一约束杆,因而为一次超静定。
刚架:杆以刚结点相连接,各杆可以承受拉、压、弯曲和扭转,这样的杆系为刚架(图12-5)。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及答案 - 静不定系统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第15章静不定系统15-1 图示结构中梁ABC的两端固定,在点B刚好与圆环接触,圆环下方为光滑刚性平面。
在图示载荷作用下,多余约束力的个数有如下四种答案,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5个;(B)6个;(C)7个;(D)8个。
正确答案是。
习题15-1图15-2 图示结构中,结构与题15-18相同,承受载荷情况略有不同。
这时利用对称性或反对称性,结构的未知约束力个数有如下四种答案,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2个;(B)3个;(C)4个;(D)5个。
正确答案是。
习题15-2图15-3 关于求解图a所示的超静定结构,解除多余约束有图b、c、d、e所示四种选择,试判断下列结论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b、c、d都正确;(B)b、d正确;(C)b、c、e正确;(D)仅e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是。
习题15-3图15-4 由弯曲刚度EI相等的直杆形成的闭合框架承受载荷如图a所示。
为利用对称性与反对称性,采用图b、c、d、e中四种系统,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b正确;(B)c、e正确;(C)b、d正确;(D)e正确。
正确答案是。
习题15-4图F’X习题15-5图习题15-6图15-5 由弯曲刚度EI相等的直杆形成的正方形闭合框架承受载荷如图a所示。
为利用对称性与反对称性,b、c、d、e图所示的系统,哪一种是正确的。
(A)c、d正确;(B)c正确;(C)b正确;(D)b、e正确。
正确答案是。
15-6 两个弯由刚度EI相同、半径为R的半圆环,在A、C两处铰链连接,加力方式如图所示。
关于A、B两处截面上的内力分量的绝对值,有如下四种结论,试分析哪一种是正确的。
(A)FF A=Q,0=AM,FF B=N,FRMB=;(B)FF A=Q,0=AM,2NFF B=,2FRM B=;(C)2QFF A=,0=AM,FF B=N,FRMB=;(B)2QFF A=,0=AM,2NFF B=,2FRM B=。
2024考研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材料力学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一、静力学部分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2. 弹性体的受力分析和变形3. 杆件的基本变形和平衡问题二、拉伸与压缩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杆件的强度计算2. 应力状态的分析与安全系数三、扭转与弯曲1. 扭转的概念和扭转变形计算2. 弯曲的概念和梁的弯曲变形计算3. 弯曲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四、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1. 应力状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强度理论的应用和工程应用分析五、能量方法与静不定结构1. 能量方法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2. 静不定结构的分析方法六、连接与轴的应力计算1. 焊接、胶接等连接的应力计算2. 轴的应力和强度计算七、压杆稳定问题1. 压杆稳定的概念和临界载荷计算2. 工程中压杆稳定问题的分析方法1. 考生能够正确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考生能够应用静力学公理、杆件的基本变形和强度条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考生能够根据拉伸与压缩、扭转与弯曲等实验结果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4. 考生能够掌握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能够应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5. 考生能够应用能量方法和静不定结构分析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6. 考生能够正确分析各种连接和轴的应力,并能够进行强度计算。
7. 考生能够掌握压杆稳定问题,并能够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题型与难度要求】1. 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难度较低。
2. 填空题:考察学生对杆件的基本变形和强度条件等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中等。
3. 简答题:考察学生对拉伸与压缩、扭转与弯曲等实验结果的强度和刚度计算,以及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的应用,难度中等偏高。
4. 分析题:考察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难度较高。
【注意事项】1. 考生需要正确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材料力学14章-3静不定结构中对称与反对称性质
在材料力学的14章-3中,我们将探讨静不定结构中的对称与反对称性质。了 解这些性质对于理解结构的力学行为至关重要。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
对称性和反对称性是结构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预测 结构的行为,并提供简化问题的方法。
静Hale Waihona Puke 定结构介绍静不定结构是指需要使用静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原理进行分析的结构。它们在工程中非常常见,需要特殊的技巧 来解决。
对称性的定义和特点
对称性是指一个结构在某种变换下保持不变的特性。它可以简化结构分析, 并揭示结构的关键特点和行为。
反对称性的定义和特点
反对称性是指一个结构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的特性。它可以帮助我们理 解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在结构中的应用
对称性和反对称性在结构设计和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优化结构设计、降低成本,并提高 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的优劣比较
对称性和反对称性各自具有优劣势,根据结构的具体需求和约束条件,选择适合的性质可以使结构更加高效和 可靠。
结论和要点
通过研究材料力学14章-3中的对称与反对称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静不定结构的行为。这些概念在 结构设计和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定问题:若未知力(外力或内力)的个数等于独立 的平衡方程的个数,仅用静力平衡方程即可解出全部 未知力,这类问题称为静定问题,相应的结构称静定 结构。 超静定问题:若未知力(外力或内力)的个数多于独 立的平衡方程的个数,仅用静力平衡方程便无法确定 全部未知力,这类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或静不定问题.
由位移互等定理:δij=δji
11 21
12 22
13 23
XX12
12PP
31 32 33 X3 3P
系数矩阵中只有六个独立的系数,且是关于主对角 线的对称矩阵。
先分别计算出系数矩阵及非齐次项的列向量。即可 求出未知量列向量X。
例题 悬臂梁AB如图所示,A、B端固支。
问题为三次超静定。除掉A 端固支,得到 包含未知反力的静定结构,称为静定基。
利用叠加原理,分别画出外载荷(图b);
支反力X1和X2(图b和图c)单独作用图。
yA
y
P A
X1L3 3EI
X 2L2 2EI
0
A
P A
X1L2 2EI
X2L EI
力法是一种直接求解未知反力的方法。 基本思想:
是以未知约束反力X(反力偶M)为未知数建立 变形方程。
基本原理: 1、对于弹性体,变形量与外力成正比 2、未知力产生的变形量,是单位力产生变形量的X
(M)倍。 3、而单位力产生的变形量可用莫尔积分法求解。
通过计算这些变形量,最终求解出未知约束反力。
例:
2)由多余约束反力X1作用引起的沿X1方向的位移Δ1 X1
符号中:第1个下脚标“1”表示该位移在X1 作用点处 沿着X1方向发生;第2个下脚标“X1”表示该位移是由 多余约束反力X1引起的。 Δ1 X1需要寻找新算法。 C点的总位移:Δ1 P+Δ1 X1
若以Δ1表示基本结构在外力(q)及多余约束反力(X1) 的共同作用下C点沿X1方向的位移。 则C点的总位移: Δ1 = Δ1 P+Δ1 X1
22
23
X
2
2P
0
31 32 33 X3 3P
11 21 31
12 22 32
13 23 33
XX12 X3
12PP 3P
1P 2P 3P
系数矩阵已知,非齐次项已知,未知量矩阵可得:
XX12
11 21
12 22
13 23
1
1P 2P
X3 31 32 33 3P
超静定问题 力法正则方程
Δ1 P+δ11 ×X1 =0 1)Δ1P(仅在外载荷作用下,中点的挠度):
Δ1P=5qL4/(384EI)
2)δ11 (仅在单位力作用下,中点的挠度)
单位力的方向取 与X1方向相同。
11
2
1 EI
(1 2
L 2
L)(2 43
L) 4
L3 48 EI
Δ1 P+δ11 ×X1 =0
②
(3)代入物理关系,建立补充方程
13
2
A
2
1
3
A
1
N11 E1 A1
N1
E1 A1 cos
3
N 33 E3 A3
N3 E3 A3
③
得 : N1L N 3 L cos E1 A1 cos E3 A3
④
(4)联立①、④求解:
N1
F
2 c os
成为三阶线性方程组: δ11 ×X1 +δ12 ×X2+δ13 ×X3 +Δ1 P=0 δ21 ×X1 +δ22 ×X2+δ23 ×X3 +Δ2 P=0 δ31 ×X1 +δ32 ×X2+δ33 ×X3 +Δ3 P=0
写为矩阵形式:
11 12 13 X1 1P
21
RB为负值)
(3)比较两次计算的变形量,其值应
该满足变形相容条件,建立方程求解。
AC AB 0
A
E1 A1
C
E2 A2
1
F
2
RA
E1 A12 F E2 A21 E1A12
RB B
RB
E2 A21F E1A12 E2 A21)
2. 几何分析法
解超静定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求解所
先在X1作用处沿X1方向假想施加一个单位力,求出仅在 该单位力作用下的变形δ11。
约束反力X1是单位力的X1 倍。
根据“弹性体的变形与力成正比”这一特点:
单位力的X1 倍的约束反力X1产生的变形 Δ1 X1也是δ11 的 X1倍。
即:Δ1 X1 = δ11 ×X1 由:Δ1 P+Δ1 X1 =0 ∴ Δ1 P+δ11 ×X1 =0 式中,δ11 及Δ1 P均可用单位力法求出,则X1可求得。
ij=ji
例题 悬臂梁AB如图所示,A、B端固支。求支反力。
解:画静定基(图a),分别画弯矩图b-d;
A
E1 A1
C
E2 A2
1
F
2
RB B
解:(1)选取基本静定结构(静定基如图), B端解除多余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 RB
(2)求静定基仅在原有外力作用下以及仅在代 替约束的约束反力作用下于解除约束处的位移
C
AC
F1 E1 A1
()
B
AB
RB
(
1 E1 A1
2 )( E2 A2
通过计算这些变形量,最终求解出未知约束反力。
力法可以写成标准形式的正则方程:
δ11 ×X1 +Δ1 P=0 当未知力较多时,可以写成一个线性代数方程组, 而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有很多,计算很容易。 所以:
力法适合于解未知力较多的静不定结构。
特别适合于计算机求解
参考例题:
三次静不定刚架
一、取基本结构
又由于C点是绞支座,则Δ1沿X1方向的实际位移为零: Δ1 =0 即: Δ1 = Δ1 P+Δ1 X1=0 由于实际载荷P已知,故Δ1 P可用单位力法求出;
而多余约束反力X1未知,故Δ1 X1需要考虑如何计算。
三 计算Δ1 X1(X1引起的沿X1方向的位移) 直接计算Δ1 X1较困难。 可根据“弹性体的变形与力成正比”这一特点考虑。
简支梁中点有支撑并受均布载荷作用的力法分析。
一 取基本结构(去多余约束,补多余反力)
在基本结构中,C点的挠度由q及X1载荷产生。 用叠加法:
二 求C点的总变形 1)由外载荷q作用引起的沿X1方向的位移Δ1 P
符号中:第1个下脚标“1”表示该位移在X1 作用点处 沿着X1方向发生;第2个下脚标“P”表示该位移是由 实际载荷P引起的。
1P
5qL3 384 EI
11
L3 48 EI
5qL4 384 EI
L3 48 EI
X1
0
X1
5qL 8
力法的基本思想是:
以未知约束反力X(反力偶M)为未知数建立 变形方程。
对于弹性体,变形量与外力成正比,未知力产生的 变形量,是单位力产生变形量的X(M)倍。而单位 力产生的变形量可用莫尔积分法求解。
工程要求是必要的)称多
余约束。对应的约束力称
多余约束反力(B—固端
约束)
二、 超静定问题分类
根据结构及其约束的特点,超静定结构分为三类:
1、外力超静定结构--外部约束存在多余约束。
如:
P
A
B
为一次外力超静定
2、内力超静定结构--仅在内部存在多余约束。 如:封闭刚架在一般的横截面上有三种 内部约束力N、Q及M。
上式称为力法正则方程, ij称为柔度系数。
利用莫尔积分,正则方程中的柔度系数写为
Pi
1 EI
l
M
p
M
0 i
dx
ij
1 EI
l
M
0 i
M
0j dx
提问 :对二次静不定问题要作几个弯矩图,用莫尔图乘
法,要作几次图乘?三次静不定问题呢?
提问 :运用前面的知识,证明柔度系数具有对称性
1.比较变形法 常用于结构较为简单,一些特定节点位移已知且 计算也较为简单的问题。
2. 几何法分析变形 是求解超静定杆系的基本方法,常用于各杆的变 形关系较为简单,超静定次数较低的杆系的求解。
但是,一般情况下分析变形寻找等量关系较为困难。
§11-2 用力法解静不定系统
变形比较法: 是一种求解静不定梁的直接通过几何关系建立补充 方程的方法。
第十一章 静不定结构
能量原理在求解 超静定问题上的应用
概述
已有的基础:
什么是超静定; 求解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超静定结构的性质。
现在的问题是:
怎样利用对称性和反对称性减少未知力的个数? 能量原理如何应用: ---用于写变形协调方程,求方程中的位移量?
§11-1 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一. 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
RA A
相应的结构称超静定结构或静不定结构。
超静定次数:未知力个数与平衡方程
E1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