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风俗民情
最全的贵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最全的贵州的风土人情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9c8896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2.png)
贵州的文化摘要:在祖国的大西南,一个拥有独特韵味的神秘高原之省——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貌特征,宜人的气候和美景。
不但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多彩的融合32个民族的风俗。
本文从贵州的历史、地理、艺术、人文、民俗、饮食、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文化视角出发,全方位地呈现最本色的景色贵州。
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发现贵州、建设贵州。
文中还有笔者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反思,对其发展方向的理性分析和展望,为读者提供一幅绚烂的贵州画卷。
一:地理天然“黔山秀水”一个地区的文化气质,反映了她所根植的土壤的肥沃或贫瘠。
要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文,先要踏上这块土地,感受高原自然的巧夺天工,我深知是家乡自然的气质赋予了我们心灵的内在,她的与众不同给了贵州文化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任何一种创造都深深打上了这块土地的烙印,不论身在何方,记忆中最为深刻和熟悉的美景总是家乡的那片纯粹!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接湖南省,北邻重庆市、四川省,西连云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省境内东西长570公里,南北宽510公里,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
是一个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地。
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
贵州岩溶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岩石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域明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对区域自然条件的光、热、水、土、气和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天下第一溶洞”织金洞被誉为“地下艺术宝库”,让你陡生“织金洞外无洞天”的慨叹,“水上秘洞”龙宫,蜿蜒的白龙洞都享誉甚广。
“黔山”!贵州的确是苍山如海,有人就曾以“如浪卷,似涛翻,如浪似涛贵州山”的句子来描述贵州山的磅礴气势。
贵州的风土人情
![贵州的风土人情](https://img.taocdn.com/s3/m/e6fe7f3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a.png)
贵州的风土人情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
这里不仅有峰峦叠嶂、溪流湖泊的壮丽山水,还有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
下面将介绍一些贵州的风土人情。
首先,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多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在贵州的许多地方,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民族服饰表演,包括苗族的芦笙舞蹈、侗族的踩堂节、布依族的芦笙舞蹈等。
同时,游客还可以品尝到各族人民特色的美食,如苗族的酸汤鱼、侗族的米饭酿鸡、毛肚火锅等。
其次,贵州还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
黔东南是贵州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山峦起伏,雨林茂密,溪流纵横,是一个自然生态的宝库。
凯里、黄果树瀑布、麻江河等景点是贵州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贵州的石林和天空之镜也是不可错过的景点,其中的奇特石柱和独特的地下溶洞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贵州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贵州的三十六洞天是一个著名的古文明遗址,这里保存着大量的洞窟壁画和古代文物。
黔西南的大方、兴义等地还保存着许多古代村落和古建筑,如堡寨、墓葬等,展示了贵州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
贵州人民也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在农村地区,许多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他们种田、养殖,并遵循着自然的规律。
而在城市,人们则过着现代化的生活,享受着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科技。
贵州的程龙、茅台等酒也是当地人民喜爱的特色饮品。
总的来说,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样性和独特的地方。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风情,贵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领略到多元的民族文化,品味到地道的美食。
贵州的风土人情令人难以忘怀,这里的独特魅力值得游客去发现和享受。
贵州过年特色风俗
![贵州过年特色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c20d41f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a.png)
贵州过年特色风俗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风俗。
在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期间,贵州的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过年风俗,让人们感受到浓郁的年味和民族特色。
1. 贵阳市贵阳市是贵州省的省会,也是贵州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在春节期间,贵阳市的过年风俗主要有以下几种:(1)腊肉:腊肉是贵阳市过年必备的食品之一。
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腊肉,腌制好后晾晒,待到春节期间再拿出来食用。
(2)舞龙舞狮:在贵阳市的一些街道和广场,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
这种表演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寓意着祈求好运和平安。
(3)守岁:在贵阳市,有一种叫做“守岁”的习俗。
在除夕夜,家人们会在家里守夜,等待新年的到来。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们会一起吃饺子、看电视、聊天,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家庭温暖。
2. 毕节市毕节市是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贵州西南部。
在春节期间,毕节市的过年风俗主要有以下几种:(1)瑶族花灯:瑶族是毕节市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春节期间会制作精美的花灯。
这些花灯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花鸟、人物、动物等。
在夜晚,瑶族人会点亮这些花灯,让整个城市充满了欢乐和祥和的气氛。
(2)吃饭团:饭团是毕节市过年必备的食品之一。
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饭团,里面包着糯米和各种馅料,如肉、菜、豆等。
吃饭团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浓郁的年味和家庭温暖。
(3)放烟火:在毕节市,人们在春节期间会放烟火。
这种习俗代表着对新年的祝福和欢庆。
在夜晚,整个城市都会被烟花爆竹的声音所包围。
3. 兴义市兴义市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在春节期间,兴义市的过年风俗主要有以下几种:(1)苗族芦笙:苗族是兴义市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春节期间会演奏芦笙。
芦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能让人们感受到浓郁的年味和民族特色。
(2)吃饵块:饵块是兴义市过年必备的食品之一。
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饵块,里面包着糯米和各种馅料,如肉、菜、豆等。
贵阳民俗
![贵阳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8490dde5b84ae45c3a358c14.png)
戏剧文化
花灯戏 是清末民初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初,花灯叫采花灯,只有歌舞,后在歌舞中加入 小戏,再以后受外来戏曲影响,发展为演出本戏。花灯戏是贵州和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人们习惯 地简称花灯。它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其中思南的土家花灯在2006年6月被国家列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芦笙舞 舞步节奏明快、粗犷热烈,吸收了苗族武术 动作及高难度杂技动作,是贵阳喜庆佳节必 不可少的活动。现有曲百首,舞步百余种, 其中最常用的有10多种。
节日风俗
花灯 民间称为“玩花灯”、“唱花灯”、“跳花 灯”或“花灯”,是贵州民间举办的一种载 歌载舞的文娱活动。正月十五晚上,悬挂彩 灯。 过年风习的民谚称为“三十夜的火,十 五夜的灯”。
戏剧文化
地戏 俗称“跳神”,是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民间戏剧,由来与屯堡人的生存选择有关。过 去称之为跳神,有祭神驱鬼、祈求平安之意,而今已成为旅游娱乐活动。 安顺地戏为摊戏的一种,形成于明代初叶。因演出不用戏台和苗台,就在村野旷地进行,故名地戏。 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历史博物馆”,是研究戏剧发生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 学、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活材料。
民间艺术
(1)“三月三”乌当区新堡布依族歌会:始于1980年农历三月初三,每年一届,至今已经举行了 25届,已成为贵阳市北边一个最大的歌场。 (2)三桥村圣泉“三月三”民族艺术节: 1992年举办了首届民族艺术节至此每年一届,至今共举 办了十三届。
民间艺术
开阳县乐丰乡“六月六”民族艺术节:1985年开始,至2003年已举办了19届,每年前往过节的各 族同胞已达万人以上,盛况空前。
仡佬族吃新节 “吃新节”是仡佬族最讲究的节日之一,每 年农历七月的龙日或八月的蛇日,新谷即将 收割时,将新米煮成饭,一是为祭奠祖先, 二是为供奉谷神。每逢节日还邀请地戏班子 演唱地戏,欢送祖宗神灵和五谷之神。
贵州家乡风俗的资料
![贵州家乡风俗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1e8b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5.png)
贵州家乡风俗的资料贵州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在这片山水交融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家乡风俗。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贵州家乡风俗的资料。
一、婚俗在贵州,婚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
婚礼通常会持续数天,让新人和亲友们共同享受喜庆的氛围。
婚礼的传统仪式包括过门、拜堂、拜天地和敬茶等环节。
在婚礼上,新人穿着传统的婚纱和礼服,整个婚礼场面热闹非凡。
二、节日贵州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是贵州最盛大的节日,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春节,贵州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通常会有各种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三、民俗文化贵州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代表了各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
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歌舞、布依族的织布技艺等都是贵州独有的民俗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留着,成为了贵州独特的文化符号。
四、饮食文化贵州的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
贵州菜以酸辣味为主,而且讲究荤素搭配,口味独特。
例如,酸汤鱼、酸汤肥牛、酸汤豆腐等都是贵州菜的代表。
此外,贵州还有独特的茶文化,如苗族的“三道茶”和土家族的“破坛茶”,都是贵州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服饰贵州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
例如,苗族女子的长衫、侗族女子的蓝布襦裙、布依族女子的五彩长裙等都是贵州民族服饰的代表。
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成为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六、民居建筑贵州的民居建筑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例如,苗族的木楼、侗族的吊脚楼、布依族的风雨桥等都是贵州民居建筑的代表。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七、民间艺术贵州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歌舞、绘画、工艺品等。
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刺绣等都是贵州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和学习。
贵州的风土人情
![贵州的风土人情](https://img.taocdn.com/s3/m/da921f5cf18583d0496459f6.png)
---贵州的风土人情
一、地理位置
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接湖南省,北邻 重庆市、四川省,西连云南省,南界广西壮 族自治区。
全省境内东西长570公里,南北宽510公里, 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
贵州的具体位置
一条正在修建的高速铁路
贵州奇特的地貌
贵州熔岩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 世界上熔岩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 区。
花溪牛肉粉
肠旺面
青岩黄家玫瑰糖
清镇刘姨妈黄耙
洋芋耙
抗战结束后,吃恋爱豆腐果的人仍有增无减,他们虽然没 有过去那样浪漫。但却饱尝了美味的小吃。以至于在今天的贵 阳,恋爱豆腐果仍是当地名小吃,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而且 还得到过往的外地人的青睐。
丝娃娃的故事
第一次听说“丝娃娃”是一种小吃,如同《西
游记》中唐僧面对高徒拿来娃娃状的长生果大喊:
罪过,罪过!其实丝娃娃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
水族与瑶族
传统工艺方面:黔东南的蜡染,刺绣与挑花, 播娜摩簸箕画,雄精雕,地戏面具,原木艺 术花,陶土人偶,编织等。
建筑方面:有吊脚楼,侗寨的鼓楼,花桥等 别具一格的民居,也有文庙,甲秀楼,翠微 阁,阳明祠,飞云崖,苗寨侗寨,古镇群, 青龙洞,大渡桥,弘福寺,大屯土司庄园等 文化与佛教圣地。
著名小吃介绍
恋爱豆腐果
贵阳丝娃娃
恋爱豆腐果的由来
“恋爱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号。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雅
号,是因为它的流行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浪漫故事有关。
1939年,我国北部、东部、中部的大片国土已沦丧日本侵略军
铁蹄之下,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日军还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
当时,贵阳也是他们袭击的重要目标。贵阳自被空袭后,警报
贵州家乡风俗的资料
![贵州家乡风俗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8ccead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c.png)
贵州家乡风俗的资料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以下是关于贵州家乡风俗的资料:
1. 贵州的民俗文化非常多样化,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传统习俗和风情。
2. 在贵州,苗族、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占据了大部分地区,他们的传统文化和节日活动非常有特色。
3. 贵州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4. 在贵州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传统农事活动,如春耕、夏收、秋收等,这些活动都具有浓郁的当地文化气息。
5. 贵州的民间艺术形式也非常多样化,包括歌舞、竹编、织布、木雕等,这些艺术形式都体现了本地区的文化特色。
6. 在贵州,人们信仰多样,有儒道释三教和土地神、山神、水神等民间信仰,这些信仰也影响着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7. 贵州的美食也非常有特色,如酸汤鱼、酸菜鱼、毛血旺、腊肉等,这些食物都是当地的传统美食,口味独特,风味十足。
总之,贵州的家乡风俗非常有特色,包括传统节日、农耕文化、民间艺术、信仰和美食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展现了贵州独特的民俗风情。
- 1 -。
贵州结婚风俗礼仪 贵州婚俗特点
![贵州结婚风俗礼仪 贵州婚俗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d71e2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e.png)
婚风俗礼仪贵州婚俗特点相信每一位小伙伴们都知道在我国的传统婚礼当中是有着非常多的风俗礼仪需要我们注意的,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结婚现场,风俗礼仪相比平常普通的婚礼差距也还是非常的大的,如果我们之后将来要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去举办婚礼的话,就比如贵州这样的城市当中的婚礼流程全部过程还是不太好找得到的,小编今天就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相关的风俗资料内容,那么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贵州结婚风俗礼仪1.提亲。
说到贵州结婚风俗首先要说到的就是提亲,新郎家要请一个媒人来到新娘家提亲。
2.合八字。
在双方家长都同意婚事之后,在有媒人将两人的八字交换。
分别找人来为两位新人合八字,看看两个人适不适合婚配。
不过因人而异,有些人不相信这些,就直接跳过。
3.烧香。
下面就是商量彩礼的事宜,这时候也是要由媒人在中间周旋。
要商量彩礼多少钱陪嫁多少等等。
一般是没什么大问题,但是有一些意见不合比较固执的家长那谈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4.家长见面。
两边对所以意见都统一了之后,就会出来互相见面。
在聊一聊婚礼上的细节问题,比如菜品、需要遵守哪些礼节或者酒席数量等等。
5.定时间。
一些比较注重礼节的人在选结婚日期的时候就会比较传统一些的,比如会用生辰八字以及生肖来选择结婚日期,但是一些思想观念较开放的人就看看黄历选一个周末好一些的日子就行了。
6.请客。
开始将请柬发出去,亲戚那边然父母去邀请,你们的朋友或者同事就要由自己邀请。
这是个细致活,看看那些人有联系什么人要请什么人不请。
在请宾客的时候可以列一份名单,这样就比较不容易遗漏和不会出错啦。
7.哭嫁。
在贵州女生在出嫁前半个月就要开始哭嫁,还有一个哭嫁仪式,是用当地方言以诗歌的形式来哭嫁。
会哭父母、哭哥嫂、哭姐妹等等,虽然是哭但是却寓意着吉祥如意。
二、贵州婚俗特点1.闹房闹房从公布结婚信息、开始邀请亲朋好友乡里乡亲开始。
与男方年纪相仿的好朋友就会到男方家里喝酒、聊天、玩,直到深夜。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庆贺他们的朋友;同时也是为了趋走“不干净”的东西,让新房保持热热闹闹的局面;三是因为他们会在婚礼的时候帮助他们的新郎抢新娘和帮忙摆筵席。
贵阳旅游 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
![贵阳旅游 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5e618f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d.png)
贵阳旅游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贵阳旅游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贵阳是中国贵州省的省会,也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这座城市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让游客们能够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旅行。
一、迷人的节庆活动在贵阳,游客可以有机会参与到各种精彩的节庆活动中。
比如每年的贵州大茅台酒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个节日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贵州茅台酒,同时还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演出和节目。
此外,在贵阳还有着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花灯节、龙舟节等。
这些节日都充满欢乐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给游客们带来了难忘的体验。
二、别样的民俗表演贵阳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闻名,游客们可以观赏到各种别样的民俗表演。
其中,苗族文化是贵阳一大亮点。
苗族是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手工艺品、织布、舞蹈等。
来到贵阳,你可以观赏到苗族人民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跳着优美的苗族舞蹈。
他们身上的银饰、彩头巾等都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到苗族的手工艺技巧,亲手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纪念品。
三、美味的本地美食除了独特的文化活动,贵阳还有许多美味的本地美食等着你的品尝。
贵州菜以其鲜美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而贵阳是贵州菜的代表城市。
在贵阳,你可以品尝到许多地道的贵州美食,如酸汤鱼、酸辣粉、苗族酸汤鱼片等。
这些美食以独特的酸辣口味和丰富的调味料而著称,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贵阳还有许多传统的小吃摊位,如炸豆皮、贵阳油茶等。
这些小吃以其独特的味道和特色而受到游客们的喜爱。
四、壮丽的自然风光当谈到贵阳旅游时,不能不提到丰富的自然风光。
贵阳周围环绕着壮丽的山峦和绿色的森林,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青岩古镇、黔灵公园、花溪湖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给游客们提供了不同的体验。
你可以在青岩古镇感受传统的建筑文化,欣赏到古老的民居和石头街道;在黔灵公园里漫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在花溪湖畔饱览湖光山色,感受湖水的宁静与纯净。
关于贵州的风俗
![关于贵州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7b1e710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a.png)
关于贵州的风俗贵州地处中国中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彩的省份。
这里的风俗独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贵州的风俗文化,包括传统民俗、节日习俗以及饮食文化等方面。
一、传统民俗1.苗族银饰苗族是贵州的一个重要民族,他们善于制作银饰,银饰是苗族女性的重要装饰品。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包括耳环、项链、手镯、腰带等,每一种银饰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寓意。
2.侗族歌舞侗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
侗族歌舞形式多样,有舞龙、舞狮、木偶戏、花灯戏等。
这些歌舞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生活、自然、祖先等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3.布依族蜡染布依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善于制作蜡染布。
蜡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其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次染色和蜡涂抹,最终形成图案。
蜡染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节日习俗1.苗年苗年是苗族传统的新年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一至十五之间举行。
苗年期间,苗族人民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打铜鼓、唱苗歌等。
此外,苗族人民还会进行祭祖、祈福等传统仪式。
2.侗族花山节花山节是侗族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八至十五之间举行。
花山节期间,侗族人民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打花灯、唱侗歌等。
此外,花山节还有祭祖、祈福等传统仪式。
3.龙舟节龙舟节是贵州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之际举行。
龙舟节期间,人们会进行龙舟比赛、吃粽子、赛艇等活动。
此外,还有燃放艾草、挂菖蒲、贴五色丝等传统习俗。
三、饮食文化1.酸汤鱼酸汤鱼是贵州的传统美食,以鱼肉和酸汤为主要原料,口感酸辣爽口,非常开胃。
酸汤鱼的做法复杂,需要选用新鲜的鱼肉和各种调料,烹饪时间也较长。
2.酸菜鱼酸菜鱼是贵州的另一道传统美食,也是一道酸辣口味的菜肴。
酸菜鱼以鱼肉和酸菜为主要原料,口感鲜美,有利于开胃消食。
酸菜鱼的做法相对简单,适合家庭烹饪。
3.酸辣粉酸辣粉是贵州的传统小吃,以面粉和各种调料为主要原料,口感酸辣爽口。
贵州的风土人情
![贵州的风土人情](https://img.taocdn.com/s3/m/a8480df8c8d376eeaeaa3186.png)
著名小吃介绍
恋爱豆腐果 贵阳丝娃娃
恋爱豆腐果的由来
“恋爱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号。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雅 号,是因为它的流行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浪漫故事有关。 1939年,我国北部、东部、中部的大片国土已沦丧日本侵略军 铁蹄之下,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日军还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 当时,贵阳也是他们袭击的重要目标。贵阳自被空袭后,警报 频繁,有时一天几次。市郊东山、彭家桥一带是人们躲避空袭 的藏身之地。彭家桥附近有一对年近半百的张华丰夫妇,在菜 地里搭了数间茅屋,作为制造“烤豆腐果”场地,在这里做好 的烤豆腐果拿到别处设摊和沿街叫卖。空袭开始后,这几间茅 屋成了避空袭的场所,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张华丰夫妇因为 空袭也不上街做买卖,他们发现躲警报的人往往腹中饥饿,又 无法回家就餐,就将这几间作坊辟成店铺,向躲警报的人出售 烤豆腐果。由于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来简单,价格便宜,又 能充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丝娃娃的故事
第一次听说“丝娃娃”是一种小吃,如同《西 游记》中唐僧面对高徒拿来娃娃状的长生果大喊: 罪过,罪过!其实丝娃娃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 小吃,猛一看颇似产房里初生的婴儿被裹在“襁褓” 中。或许这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原因吧。 在贵阳的风味小吃中,因其形状上大下小犹如 薄丝包的婴儿,故名。“襁褓”是用大米面粉烙成 的薄饼,薄薄如纸却—只有手掌那么大。再卷入萝 卜丝、折耳根(鱼腥草)、海带丝、黄瓜丝、粉丝、 淹萝卜、炸黄豆、糊辣椒等。在吃的时候吃,当然 少不了注入酸酸辣辣的汁液。而这汁液是取绝于味 道的优良,每家都有其自己的独门绝招。
花溪牛肉粉
肠旺面
青岩黄家玫瑰糖
清镇刘姨妈黄耙
洋芋耙
黔东南的蜡染与播娜摩簸箕画
地戏面具、刺绣与挑花
贵阳的民族风俗
![贵阳的民族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ef9c252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d.png)
贵阳的民族风俗
贵阳是中国贵州省的省会,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
贵阳市内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民族包括苗族、侗族、布依族等。
以下是关于贵阳的一些民族风俗:
1. 侗族的"跳花灯"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侗族的一些村庄会进行跳花灯活动。
跳花灯是侗族人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跳花灯活动中,人们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装,手持彩灯,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跳舞。
2. 苗族的"龙船会"活动:苗族是贵州省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他们会举办龙船会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人们会打扮成龙头和龙尾,在河里划龙船,跳舞、吹唢呐。
3. 布依族的"板凳舞":布依族是贵州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舞蹈很有特色。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板凳舞,这是一种手舞脚蹬轻快的舞蹈,舞蹈者要来回踩着两个板凳,非常有技巧性。
4. 贵阳的"花灯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贵阳市内会举办花灯节活动,这是贵阳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花灯节上,各个少数民族会表演自己的传统舞蹈和唱歌,市民们也会放烟花和灯笼来庆祝节日。
以上是贵阳市的一些少数民族风俗,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这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加。
贵阳风俗文化礼仪
![贵阳风俗文化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d67c500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9.png)
贵阳风俗文化礼仪风俗习惯贵阳的民族节日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有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仡佬族吃新节等。
三月三:又叫地蚕会,是布依族传统节日,为祭祀地蚕,将炒熟的玉米抛撒在山坡上并唱山歌,以祈求庄稼丰收。
四月八: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1983年4月28日,贵阳市委、市政府会议决定,每年农历“四月八”苗族节日前一周为“贵阳市民族团结周”。
六月六:是贵阳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吃新节:吃新节是仡佬族在每年农历7月、8月间,稻谷黄熟之际,选择吉日“吃新”“尝新”,摘取新熟的稻谷,瓜果等祭祀祖先,以庆祝五谷丰登。
斗牛节:苗族在每年插秧之后,收获之前的农历六月至八月间为贵阳苗族村寨斗牛节。
杀鱼节:杀鱼节是开阳高寨苗族布依族乡苗族活动,带有浓厚的原始群居守猎的生活遗风,在每年清明前后进行,苗语叫“停米”,原意是用石块、木棒打鱼的活动。
过年习俗杀年猪“管它有钱没钱,先杀个肥猪好过年!”杀年猪,是贵阳人过年的“必杀技”。
过年前,贵阳人都会宰头猪,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热闹闹的杀猪饭,亲朋好友围坐在丰盛美食桌前分享快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带来的不只是热火朝天的年味,也寓意着来年大丰收。
吃刨汤吃一顿刨汤,吃刨汤的魅力,不在滋味,而在气氛;吃刨汤的过瘾,不在喝酒吃肉,而在动感热闹;吃刨汤的美食,在于自然本味。
吃刨汤的客人越多,气氛越热闹,主人越高兴。
期望来年平安红火。
炕腊肉炕腊肉是贵阳人的特色食品。
人们每年宰年猪时,便将鲜肉放腌缸里,腌制数天后取出来,再用柏香枝烟熏后,挂于火塘顶部的炕架上。
用柴火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这肉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
火炕腊肉可保存数年而不变质,是招待客人的佳品。
打糍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地结成一团。
”贵阳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
外面冰天雪地,糍粑打得热火朝天,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服饰文化布依族:布依族服饰,男性式样简单,与汉族大致相同;布依女装青色调贯穿全身.大襟半长衣,衣身长近膝盖,穿长裤,衣绦和裤脚镶绣阑千,腰系绣花鸟围腰,头包青色巾如帽妆。
贵州传统节日习俗
![贵州传统节日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f056b04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c.png)
贵州传统节⽇习俗贵州传统节⽇习俗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
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挺普遍,⽽习俗可⼤可⼩,可普遍也可特殊细⼩。
下⾯和⼩编⼀起来看贵州传统节⽇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民族节⽇ (1)跳地戏 活动时间:农历正⽉⼗五 活动地点:花溪⼤寨 活动介绍:每年的农历正⽉⼗五这天,贵阳附近的布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聚集于花溪⼤寨,带上⾯具,边跳边唱。
内容集话剧、歌舞、舞剧为⼀体。
其取材基本上都是中国古代征战及忠义故事,并糅进神话传奇,杂以乡间吉语。
(2)三⽉三 活动时间:农历三⽉初三 活动地点:乌当区新堡乡 活动介绍:⼜叫“地蚕会”,是布依族的传统节⽇。
原为祭祀地蚕,将炒熟的⽟⽶抛散在⼭坡上并唱⼭歌,以祈求庄稼丰收。
现在的“地蚕会”已演变成为“三⽉三”歌节。
节⽇期间,贵阳及邻县的布依族群众便云集乌当区新堡乡,赛歌、吹⽊叶,男⼥结伴戏⽔等。
(3)四⽉⼋ 活动时间:农历四⽉初⼋ 活动地点:市中⼼喷⽔池⼀带 活动介绍:每年农历四⽉初⼋,贵阳市及其附近的苗、布依、侗、壮、⽔、仡佬、汉族群众,⾝着民族盛装,云集贵阳市中⼼喷⽔池⼀带,吹芦笙、箫笛、唱⼭歌、跳苗家舞蹈,纪念古代民族英雄“祝狄”。
(4)六⽉六 活动时间:农历六⽉初六 活动地点:花溪河畔 活动介绍:“六⽉六”是贵阳布依族祭社神、⼭神的重要节⽇。
这⼀天,贵阳市及邻县的布依族男⼥⽼少皆⾝穿盛装,聚集于花溪河畔,举⾏歌舞表演以庆祝这⼀传统节⽇。
此外还有唢呐、铜⿎、礼仪表演,刷把舞等民族节⽬。
⼆、旅游节⽇ (1)乌当永乐桃花节 活动时间:4⽉ 活动地点: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 活动内容:民族歌舞表演、赏桃花、“农家乐”体验等。
(2)修⽂县⾕堡乡梨花节 活动时间:4⽉ 活动地点:贵阳市修⽂县⾕堡乡折溪村 活动内容:开幕式、赏花乐、农家乐、参观农家庭园经济。
(3)贵阳⽩云国际风筝节 活动时间:4⽉30⽇——5⽉7⽇ 活动地点:贵阳市⽩云区 活动内容:举办“放飞⽩云”开幕式及⽂艺演出、旅游美⾷节、啤酒节、民族民间艺术展演、花卉展、风筝⽐赛、“国际奥委会主席杯”百城市⾃⾏车总决赛、全国农民象棋邀请赛等。
贵阳汉族 的习俗介绍作文
![贵阳汉族 的习俗介绍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eef56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c.png)
贵阳汉族的习俗介绍作文嘿呀,贵阳汉族的习俗可真有意思!
首先,要说的就是过年啦。
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大家都会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贴上红红的春联,还有好多好吃的呢!年夜饭可丰盛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着团圆饭,哈哈,真开心!
还有哦,我们贵阳汉族喜欢吃酸辣的食物,比如酸汤鱼、苗家酸汤火锅,那味道,哎呀,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在婚俗方面,也很有特色呢。
提亲的时候,男方要准备一份礼物给媒人,媒人会去女方家提亲。
如果女方同意了,就会留媒人吃饭,这门亲
事就算成啦!
另外,我们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习俗。
比如正月十四过大年,这一天可热闹了,大家会烧纸、祭祖宗,还要吃丰盛的年夜饭。
还有三月三的
歌节,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可好玩了!
总之,贵阳汉族的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了乐趣。
这些习俗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好好传承下去哦!嘿嘿!。
贵阳市的风土人情
![贵阳市的风土人情](https://img.taocdn.com/s3/m/1989c36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6.png)
贵阳市的风土人情第一篇:《贵阳的那些事儿》哎呀,说到贵阳,那可真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的,空气里都透着股清甜味儿。
记得第一次到贵阳,是跟着爸妈自驾游去的,一路上车窗外的风景美得让人心醉。
进了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满街的美食了。
特别是那酸汤鱼,一锅红艳艳的汤底,鲜香四溢,夹一块鱼肉入口,那叫一个嫩滑,简直是人间美味!走在贵阳的老街上,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小店,卖着各种手工艺品,还有那些小摊上的小吃,每一样都想尝尝。
最有趣的是,每个店铺前都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聊天,那悠闲的模样,让人感觉时间在这里都慢了下来。
偶尔还能听到几句贵州方言,虽然听不太懂,但那亲切的声调,就像是老朋友在耳边絮叨,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贵阳的夜景也是一绝,华灯初上时,整个城市就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美轮美奂。
尤其是甲秀楼,灯光映照下的它更显古朴典雅,站在江边,凉风习习,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那一刻,所有的烦恼似乎都被吹散了。
离开贵阳那天,我特意去了趟花溪,那里的溪水清澈见底,两旁绿树成荫,走在这条路上,心情格外舒畅。
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心里满满的都是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继续探索这里未完的故事。
第二篇:《贵阳,藏在云贵高原的宝藏》说起来,贵阳这地方,真的是藏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大宝藏。
每次提到贵州,大家脑子里浮现的可能是苗寨的银饰、侗族的大歌,或者是壮观的黄果树瀑布。
但是,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贵阳的魅力远不止这些。
比如说,这里的天气吧,四季如春,冬天不像北方那么冷,夏天又比南方凉快。
走在街上,时不时就能看到人们穿着轻便的衣服,在阳光下悠闲地散步。
而且,贵阳的绿化做得特别好,公园多,树木多,走在路上,总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说到吃,那更是不得了。
贵阳的小吃种类多得数不清,从辣得让人直呼过瘾的豆腐果,到酸酸甜甜的米豆腐,再到外焦里嫩的烤鱼,每一样都能让你的味蕾得到满足。
一次,和朋友晚上出去吃夜宵,结果一不小心就吃到了凌晨,肚子圆滚滚的,心满意足地回家睡觉,第二天醒来还是回味无穷。
贵州葬礼风俗
![贵州葬礼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fe7ae4a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e.png)
贵州葬礼风俗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其葬礼风俗也因此呈现出多样性。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各具特色。
本文将带您了解贵州不同地区的葬礼风俗。
一、贵阳地区贵阳地区的葬礼风俗以传统汉族习俗为主,但也有一些地方的独特风格。
在贵阳市区,大多数家庭会选择在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而在农村地区,则会在家中举行。
在贵阳市区,一般会请道士或僧人为死者超度,而在农村地区,则会请巫师或是拜山的人来祭祀。
在葬礼上,亲友们会烧香、烧纸、哭泣,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之情。
二、遵义地区遵义地区的葬礼风俗与贵阳相似,也是以传统汉族习俗为主。
在遵义市区,家庭会选择在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而在农村地区,则会在家中举行。
在葬礼上,亲友们会烧香、烧纸、哭泣,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之情。
在遵义地区,还有一些地方会在葬礼上放鞭炮,以驱赶鬼魂。
三、黔西南地区黔西南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因此其葬礼风俗也呈现出多样性。
在黔西南地区,人们一般会选择在家中或者村庄的公共场所举行葬礼。
在葬礼上,亲友们会烧香、烧纸、哭泣,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之情。
在某些地区,人们还会在葬礼上唱歌、跳舞,以表达对逝者的祭奠之情。
而在布依族地区,人们还会在葬礼上放鸟,以让逝者的灵魂得以飞升。
四、黔东南地区黔东南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其葬礼风俗也呈现出多样性。
在黔东南地区,人们一般会选择在家中或者村庄的公共场所举行葬礼。
在葬礼上,亲友们会烧香、烧纸、哭泣,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之情。
在黔东南地区,人们还会在葬礼上唱歌、跳舞,以表达对逝者的祭奠之情。
而在侗族地区,人们还会在葬礼上演出木偶戏,以让逝者的灵魂得以安息。
总之,贵州的葬礼风俗因地域、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而呈现出多样性。
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也是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恩。
贵州文化民族文化
![贵州文化民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ee8c9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e.png)
贵州文化民族文化贵州的文化多元丰富,其中最为鲜明独特的就是贵州的民族文化。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贵州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底蕴。
下面将从贵州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民族风俗、民族服饰、传统艺术和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历史渊源贵州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早在远古时代,贵州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而贵州地区的民族特征开始形成于唐朝时期,唐朝时期,贵州被设为疆理州,这标志着贵州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
此后,贵州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二、民族风俗贵州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风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
比如,苗族的芦笙舞是苗家族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而闻名。
而布依族的龙船节则是布依族人传统的庆祝节日,人们会手持彩绸在河流上举行盛大的划龙船活动。
这些风俗习惯体现了不同族群的特点和价值观。
三、民族服饰贵州各民族具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服饰,这些服饰精美绝伦,往往能够通过外观和细节展示出贵州各民族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
例如,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是苗绣,以其绣工精细和色彩鲜艳而著称。
而侗族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图案和工艺,每一件服饰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四、传统艺术贵州的传统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以民间歌舞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品最为著名。
贵州的舞蹈艺术形式也非常独特,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而著称,杂技、马术等也是贵州的传统艺术形式。
而贵州的传统手工艺品包括织布、编织等,以其工艺精湛和独特风格而享誉中外。
五、文化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贵州的民族文化,贵州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贵州大力保护和修复了一批古建筑和历史遗址,同时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节庆活动,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此外,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总之,贵州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通过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民族风俗、民族服饰、传统艺术,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体系。
贵阳风俗民情
![贵阳风俗民情](https://img.taocdn.com/s3/m/6ffadd1487c24028915fc3a8.png)
贵阳民族风俗贵阳•民族风俗贵阳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地民族节日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民族节日,为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在民族节日、集会期间及农闲时节,农村要开展演地戏、跳芦笙舞、赛歌、赛马、斗牛等饶有情趣、极富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乡间寨上民族情趣极浓的婚俗、酒规、葬礼,常使游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如果你有幸参加这些民族节日的话,一定能感受到黔地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
六月六“六月六”是贵阳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贵阳市及邻县成千上万的布依族群众便邀约相会于风景秀丽的花溪河畔,穿密林,绕花间,乘游船,吹木叶,唱山歌,尽情欢度佳节。
男女借机向意中人表达爱慕之情。
“六月六”的缘起,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布依族姑娘绣了一幅花开锦绣、香飘长天的青山秀水图。
魔王见此宝图,顿起贼心,前来抢夺。
姑娘和众乡亲苦战七天七夜,终因力量悬殊,六月初六这天,眼看宝图就要落入魔王手中,姑娘急中生智,将图抛向空中,宝图即化为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气死化为一堆乱石,沉入花溪河底。
此后,为了纪念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每年六月初六,人们汇集于花溪河畔,载歌载舞,以表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名扬省内外的“六月六”歌节。
布依族拦门酒远方的客人将至,布依寨子里的年轻布依姑娘们已穿戴好华丽的服饰,等待在寨子的门口。
举行布依寨独特而又盛大的欢迎仪式--拦门酒。
拦门酒是布依族人自己酿造的米酒,度数不高但后劲很大,用牛角盛满,客人走上前就要一气喝完,而在喝的时候不允许客人有任何的推辞表现,客人喝酒时不要用手扶牛角,那样布依族同胞会认为你还想喝,于是就会给你灌上第二杯拦门酒。
许多号称海量的朋友就是因为不明其中原因,而还未进寨门便一觉睡过时间,错过了布依寨做客的好机会,拦门酒之名也因此而来。
四月八“四月八”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贵阳旅游 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
![贵阳旅游 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a85b84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9.png)
贵阳旅游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贵阳旅游: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贵阳,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是贵州省的省会。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贵阳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贵阳旅游中独特的民俗文化。
一、美食与饮食文化贵州是中国的“中华小吃之乡”,也是贵阳饮食文化的代表。
当你来到贵阳,一定要品尝这里的特色美食,如“锅里娃娃菜”、“酸汤鱼”、“毛肚”、“手撕兔”等。
贵阳的民俗文化中也注重饮食礼仪,例如在宴会上要有主人的陪酒和敬酒等,这些饮食文化习惯展示了贵阳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二、音乐与舞蹈贵阳音乐与舞蹈是贵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贵阳音乐是以“花灯歌”和“赞美歌”为代表,这些歌曲通常演唱时配以特殊的舞蹈动作,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此外,贵阳还有传统的舞蹈形式,如“花灯舞”、“鼓舞”等,在节日活动中常常表演,吸引着众多游客观看。
三、传统手工艺贵阳的传统手工艺与民俗文化相融合,展示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织锦是贵阳的传统手工艺之一,这是一种织品工艺,以其精巧的织锦图案而闻名。
同时,刺绣也是贵阳的传统手工艺,其绚丽多彩的图案以及高超的技术使其倍受游客和收藏家的青睐。
四、节日与庆典贵阳拥有丰富多样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也是其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
除了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贵阳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如“花果节”、“乐泉苗年节”等。
在这些节日和庆典中,你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演出以及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亲身感受贵阳独特的庆典文化。
五、民居与建筑风格贵阳的民居与建筑风格反映了贵阳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积淀。
贵阳传统民居多为石架木搭的三合院,外观朴实典雅,内部布局合理,体现了传统的装修风格。
此外,贵阳还拥有一些古建筑群,如黔灵山古楼群、青岩古镇等,这些古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了观光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以上是关于贵阳旅游中独特的民俗文化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民族风俗
贵阳•民族风俗
贵阳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地民族节日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民族节日,为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在民族节日、集会期间及农闲时节,农村要开展演地戏、跳芦笙舞、赛歌、赛马、斗牛等饶有情趣、极富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乡间寨上民族情趣极浓的婚俗、酒规、葬礼,常使游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如果你有幸参加这些民族节日的话,一定能感受到黔地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
六月六
“六月六”是贵阳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贵阳市及邻县成千上万的布依族群众便邀约相会于风景秀丽的花溪河畔,穿密林,绕花间,乘游船,吹木叶,唱山歌,尽情欢度佳节。
男女借机向意中人表达爱慕之情。
“六月六”的缘起,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布依族姑娘绣了一幅花开锦绣、香飘长天的青山秀水图。
魔王见此宝图,顿起贼心,前来抢夺。
姑娘和众乡亲苦战七天七夜,终因力量悬殊,六月初六这天,眼看宝图就要落入魔王手中,姑娘急中生智,将图抛向空中,宝图即化为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气死化为一堆乱石,沉入花溪河底。
此后,为了纪念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每年六月初六,人们汇集于花溪河畔,载歌载舞,以表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名扬省内外的“六月六”歌节。
布依族拦门酒
远方的客人将至,布依寨子里的年轻布依姑娘们已穿戴好华丽的服饰,等待在寨子的门口。
举行布依寨独特而又盛大的欢迎仪式--拦门酒。
拦门酒是布依族人自己酿造的米酒,度数不高但后劲很大,用牛角盛满,客人走上前就要一气喝完,而在喝的时候不允许客人有任何的推辞表现,客人喝酒时不要用手扶牛角,那样布依族同胞会认为你还想喝,于是就会给你灌上第二杯拦门酒。
许多号称海量的朋友就是因为不明其中原因,而还未进寨门便一觉睡过时间,错过了布依寨做客的好机会,拦门酒之名也因此而来。
四月八
“四月八”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其中,规模最为宏大、场面最为隆重、影响最为深远者,当首推贵阳市苗族的“四月八”庆祝活动。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贵阳市及邻县的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云集贵阳市中心喷水池一带。
他们吹响芦笙、箫笛,唱着山歌,跳着苗家舞蹈,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
“四月八”的由来传说甚多,主要是为凭吊“四月八”葬于今喷水池一带的古代苗族英雄,辈辈相传,而成习俗。
如今,贵阳的“四月八”已成为贵阳及其附近苗、布依、侗、壮、水、仡佬、汉等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典。
少数民族男女青年还借此机会,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
芦笙舞
芦笙,是一种古老的竹木制簧管乐器,大的有一丈多,小的不及一尺,管的数目多的有10管,少则单管、双管,最常用的是6管,其音调可雄浑低沉,亦可清脆高亢。
在苗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不仅把芦笙作为本民族的代表物,还把它融于舞蹈、音乐中、水、布依、瑶、彝等民族舞中,芦笙舞也甚为流行。
芦笙舞现有曲百首,舞步百余种,其中最常用的有10多种。
这些舞步节奏明快、粗犷热烈。
芦笙舞男吹女跳,或男女自吹自舞,有的舞步吸收了苗族武术动作及高难度杂技动作,为人所喜闻乐见。
芦笙舞成了贵州喜庆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斗牛
贵阳市郊农村的斗牛,不像西班牙是人与牛斗,而是牛与牛斗的一项农闲娱乐活动。
斗牛的时间是在插秧之后,收获之前的农历六月至八月之间,地点主要是高坡、孟关两个乡。
当地称即将上场参赛的大公牛为“巴郎”,为预祝巴郎胜利,本寨及外寨的亲朋好友均要请巴郎的主人喝酒,叫“喝巴郎酒”,意在壮行。
开场那天的“踩场”是群牛激战的精彩序幕。
铁炮声响过,巴郎牛头系红布,背披亲友赠送给主人的一床床被单,在众人的簇拥下绕场一周。
由于同去踩场的有许多寨子的人和牛,唢呐昂扬,爆竹震天,使得气氛极为热烈,场面极为壮观。
随后一位寨老致词,再取下牛背上的礼品,踩场结束。
斗牛正式开始前,要先经两位牛主人同意,然后才蹄飞角撞,各使绝招,若二牛实力相差大,不久即可见弱者轰然倒地,或落荒而逃;若二牛旗鼓相当,则胜负难分,直至气喘吁吁,口吐白沫。
这时自有管牛老手上场,以绳索竹竿等物拉开二牛,防止伤亡。
斗牛场一般选在四周为缓坡中间是平地的地方,便于人海观望。
花灯
花灯是贵州民间举办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文娱活动。
正月十五晚上,悬挂彩灯,并进行这种活动。
民间称为“玩花灯”、“唱花灯”、“跳花灯”或“花灯”。
民间过年风习的民谚称为“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
花灯大约是在明朝初年,由来自江南及中原、留在贵州驻守和屯耕的军士们传入贵州。
到清朝时期,花灯在贵州已经十分流行。
民国年间,花灯普及到贵州绝大部分的乡村集镇。
贵州花灯包含花灯歌舞和花灯剧(戏)两种艺术形式。
花灯歌舞(俗称“地灯”、“锣鼓灯”或“锣鼓转”等)较简单、短小,无整戏剧情节,主要是抒发某种感情或说明某件事理。
表演时,演员一肌要手执扇和手帕,载歌载舞、歌舞结合。
有时,还要插进韵白(俗称“拉白”)、对唱、轮唱、齐唱、合唱等。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以各种银饰为主要佩饰,苗家少女全身的银饰,重的可达8-10公斤,在她们眼里,银饰不仅是可避邪的神物,更可给人带来吉祥幸福,同时也是财富的象征。
绉绣、散绣、堆绣是苗族服饰特有的绣法。
绉绣上衣花纹呈浮雕状,装饰效果强烈;散绣花纹十分精致漂亮;堆绣则指由各色三角绫子堆绣而成。
用这三种绣饰方法制作的上衣均为盛装礼服,称作“花衣”,盛装花衣的前襟、后背,衣袖,下摆等位置钉缀各种形状的银
片和银泡等装饰,因此人们称之为“银衣”。
这种绣饰精美的银衣在我国民族服饰中是最为精美的。
苗族姑娘大都佩戴着錾有龙、双狮、鱼、蝴蝶、绣球、花草等纹样的银锁,这些银锁有"长命锁"、"银压领"等名称,意在祈求平安吉祥。
苗族男青年亦有佩戴银饰的习俗,盛装时穿青色大襟衣、腰系花带,头缠包头帕,颈戴银项圈,胸佩银链饰或银牌。
他们常年腰刀不离身,腰带上系着火药葫芦和牛角筒及银钩、荷包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