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理解
2.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C) A. 到则披草而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 则施施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 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而行无过矣 D. 则凡数州之土壤/固一世之雄也 3.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 “意有所极”中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之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 山水之中,不同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 B. 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 给作 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 C. 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 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之比较结束全文。 D. 作者将“特立”之西山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 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特形状的山水,我都游览过了,然而我还未曾知道 西山的奇异独特。 (2)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它觉得它 奇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以及注释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以及注释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以及注释《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游记,全文的抒情深沉而含蓄。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以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2021年整理〗《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详细解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详细解析余自为僇(ù)人,居是州,恒惴(huì)栗(ì)。
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
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
惴,恐惧。
栗,发抖。
○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隙也,则施施(ìì)而行,漫漫而游。
其:如果,连词。
隙: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不译。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说明好游来历。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州之山水无不游。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更相:互相。
以:连词,同“而”。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
所极:所向往的境界。
极,至,向往。
觉而起,起而归。
觉:睡醒。
○游之无不尽兴。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以为:认为。
异态:奇特的形状。
未始:未曾。
怪特:奇异特别。
○独遗此山未游。
承上启下,衬托西山。
第一段,概括描写平日一般游览情况,为具体描写西山宴游作陪衬。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今年:指元和四年(809)。
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
始:才,副词。
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
指,指点。
异之,觉得它奇特。
异,意动用法。
○点出西山。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hēn)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湘江:应为潇水。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原文】自余为僇①人,居是州,恒惴栗②。
其隙也,则施施③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④,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⑤,斫榛莽,焚茅茷⑥,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⑦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⑧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⑨洼然,若垤⑩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①僇(lù路):罪。
②惴栗:忧惧貌。
③施(yí移)施:徐行貌。
④法华西亭:永州法华寺西之亭,作者于本年所建。
⑤染溪:潇水支流。
⑥斫(zhuó浊):砍伐。
茅茅茷:茅草类。
⑦箕踞: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分开,如簸箕形。
⑧衽(rèn认)席:席子。
⑨岈然:山谷空阔貌。
⑩垤(dié碟):蚂蚁穴外积土。
攒蹙(cù促):簇聚。
培(lǒu):小土堆。
颢气:即浩气,化生万物的元气,体现着道。
引觞(shāng商):拿起酒杯。
【赏析】柳宗元在任永州司马期间,陆续写了八篇山水游记,篇篇清丽可人,被称为“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于元和四年(809)。
当时柳宗元在法华寺游览,在眺望中发现了西山胜景,于是渡过潇水,登上西山顶峰,饱览了山峦秀色,体验了山水的情趣,直至暮色苍茫,还依依不愿离去。
于是便有了这篇中国文学史上开创天人合一散文意境的第一篇散文。
最新《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译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在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时所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原文: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嘹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阅读下面文言,回答问题、(13分)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①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②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③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①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
②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
③培塿:小土堆。
20.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棒焚茅/茷穷山之高止B.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D.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荞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21.对第②段画线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忧思绵绵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体,已然不知道哪里是边际了。
B.茫茫无际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沿然之气融为一体,已然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
C.茫茫无际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体,却不能得到它的边际了。
D.忧思绵绵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沿然之气融为一体,却不能得到它的尽头了。
22.对第①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恒惴栗”概括了作者被贬后心情,同下文游西山时的欣喜形成对比。
B.“施施”“慢慢”表现作名游览时寂寞愁闷、无可无不可的精种状态。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
①未始古义未尝,从来没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义没开始②累积古义重叠、积压攒蹙累积。
今义积累③然后古义这样以后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④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
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⑤更古义,动词,更换交替。
醉则更相枕以卧。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⑥披古义拨,拨开. 到则披草而坐。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⑦就古义接近颓然就醉。
今义就是⑧向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朝⑨志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
今义志气、志向。
⑩是古义代词,这是岁元和四年也。
今义判断动词.(2)一词多义。
①异A称奇始指异之。
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A成为自余为僇人。
B作,写。
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就醉则更相枕以卧. B 转折连词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动词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名词模范榜样以身作则。
5 与A 动词连接外与天际。
B 介词和悠悠乎与颢气俱。
C 连词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6其A代词我的日与其徒上高山。
B代词那些其高下之势。
C 代词它的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其如土石何?E 代词这种专其利三世矣!7 而A 连词表修饰则施施而行。
B 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表承接卧而梦D 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E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F连词才穷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②趣,通“趋”,往,到.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词类活用:1 箕踞而邀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2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5)文言句式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志”后省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 被动句“我有”即“为我所有”。
初中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赏析《始得西山宴游记》唐代: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
古诗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赏析
古诗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赏析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ORg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
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
惴,恐惧。
栗,发抖。
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
隙: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
始得西山宴游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附翻译(一)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①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②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③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①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
②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
③培塿:小土堆。
20.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棒焚茅/茷穷山之高止B.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D.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荞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21.对第②段画线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忧思绵绵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体,已然不知道哪里是边际了。
B.茫茫无际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沿然之气融为一体,已然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
C.茫茫无际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体,却不能得到它的边际了。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第一篇: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阅。
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
每天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
无论多远,我们都去。
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
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原文Original Text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因此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Translated Text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
读书之余,慢慢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
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
不管多远,我们都去。
一走到那些地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专门快就进入梦乡。
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显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点,都已被我游玩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特专门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使我发觉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因此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集合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
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集合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
柳宗元《永州八记》之《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柳宗元《永州八记》之《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柳宗元《永州八记》之《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一、《永州八记》及地位【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阅读附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深林,穷回溪穷:走遍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情趣C.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载【小题2】下列选项能表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一项是()A.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B.攀援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施施”“漫漫”,是慢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悠闲、随意、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这一绘声绘色的描写,既表现景色的优美奇特,作者的抑郁的胸怀因此开阔起来了。
C.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一个看似简单的“始”字,在篇中不可或缺,语约而意丰。
初中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篇游记语⾔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含蓄。
下⾯是⽆忧考分享的初中⽂⾔⽂:《始得西⼭宴游记》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始得西⼭宴游记》 唐代:柳宗元 ⾃余为僇⼈,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漫漫⽽游。
⽇与其徒上⾼⼭,⼊深林,穷回溪,幽泉怪⽯,⽆远不到。
到则披草⽽坐,倾壶⽽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起,起⽽归;以为凡是州之⼭⽔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未始知西⼭之怪特。
今年九⽉⼆⼗⼋⽇,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之⾼⽽⽌。
攀援⽽登,箕踞⽽遨,则凡数州之⼟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尺⼨千⾥,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外与天际,四望如⼀。
然后知是⼭之特⽴,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俱,⽽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之⼊。
苍然暮⾊,⾃远⽽⾄,⾄⽆所见,⽽犹不欲归。
⼼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 我⾃从成为有罪的⼈,住在这个州⾥,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拘束地游玩。
每⽇和那些同伴,上⾼⼭,⼊深林,⾛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奇异的⼭⽯,没有⼀处僻远的地⽅不曾到过。
到了⽬的地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醉⽅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有向往的好境界,梦⾥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直到⼭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个州的⼟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假设垤假设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7.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B.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C.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D.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8. 以下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到则披草而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 则施施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而行无过矣D. 则凡数州之土壤/固一世之雄也9. 以下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意有所极”中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之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山水之中,不同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
B. 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巡游,说明这些“幽泉怪石”给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衬托西山之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阅读要点之《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
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因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
遂与永州山水结缘,孕育出许多优美的游记篇章,借以抒发被贬后的情怀,《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合称“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之首,和后面的《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同为元和四年在永州任司马时所作。
它仿佛“永州八记”的序言,因此也是欣赏“永州八记”的一把钥匙【课文全译】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闲暇的时候,就慢步地随处走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溪水的源头,只要有幽泉怪石,没有(因为)路途远而不到的。
到了就拨开杂草坐在地下,尽情的喝完壶中的酒。
直到喝醉。
喝醉后便相互枕着身体躺在地上,紧接着进入梦乡。
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
醒来之后就回家。
因此我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点的景致,都已被我游览了,然而却不曾知道西山景物的奇异景色。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才认为它很奇特。
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灌木,烧掉茂盛的茅草,直到山顶才停止。
大家攀援着登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凡是临近的几个州的土地都像是在我们所坐的席子下面。
那高低的态势,像深山一样深邃,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地方凸起像土堆,有的地方凹下像是地穴,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许多山重重叠叠好像挤在一起,山外有山,峰上还有峰,任何山水景物没有能逃出我的视线的。
青山绿水互相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
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
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二为一。
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
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
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
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重点梳理】一、文学常识: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其山水游记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
二、文言实词三、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修饰。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2) 连词,表承接。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3) 连词,表转折。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4) 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2.之(1) 助词,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 代词,它。
始指异之.(指西山)/ 故为之.文以志(指宴游西山这件事)(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3.为(1) 介词,为了。
故为.之文以志(2) 动词,成为。
自余为.僇人/不与培蝼为.类四、文言句式1.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以(之)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省略宾语“之”,指代是州之山水)(3)(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4)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5)(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6)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宴游西山这件事)2.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也”,表判断)3.定语后置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五、重点语句翻译(1)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
六、重点字词;惴:。
栗:。
遂:缘:。
斫;。
施施:。
穷.()回溪。
更:。
漫漫:。
箕踞..()而遨.()。
衽席:。
岈.()然洼.()然。
若垤.()若穴。
攒()蹙()。
颢气:。
觞:。
心凝.()形释.()颓然:。
向:。
冥合:。
就.()醉。
以志.;。
七、理解背诵。
(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
(2)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
(3)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语句是:,,。
(4)作者对西山宏伟气象进行赞美并寄予自己心志的句子是(也是登高远望后看到西山地势高峻,气象阔大后产生的感受句子):,;,。
(5)写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的句子是:,。
八、文章内容理解1、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
2、文章写法欣赏:(1)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概写,总述未识西山前的游览情况。
为下文正面写西山怪特作铺垫,引起读者注意。
3、第一段最后一句的作用(过渡,引起下文)。
又包含什么哲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或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
或求学之路,永无止境。
4、作者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题,并紧扣“始得”结构全文,作者的用意是:突出作者发现“西山怪特”的欣喜之情。
5、本文是记西山之游,却先记众山之游,这是为什么?描写永州众山,烘托西山怪特,表现作者傲世情怀。
6、结构;本文先写偶得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与自然的融合,表现作者傲世情怀。
7、“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此句在文中有那两层意思?一是:总结(点出)西山的特点-高而独特。
二是:流露作者性情-与众不同,超凡脱俗。
中考文言阅读要点之《始得西山宴游记》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其山水游记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
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通“戮”,引申为有罪)(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2.古今异义(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承接,接着(2)颓然..就醉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3)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承接,就这样3.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词类活用(1) 形容词用作动词。
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穷.回溪(走到尽头)/ 萦.青缭白.(青山,白水)(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始指异.之(以……为异)(3) 形容词用作名词。
自远.而至(远处)(4) 数词用作形容词。
四望如一.(相同)(5) 名词用作动词。
外与天.际(连接)/ 卧而梦.(做梦)/ 故为.之文以志(写作文章)(6) 名词用作状语。
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箕踞..而遨(像箕畚一样)/ 四.望如一(向四面)三、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修饰。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2) 连词,表承接。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3) 连词,表转折。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4) 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2.之(1) 助词,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 代词,它。
始指异之.(指西山)/ 故为之.文以志(指宴游西山这件事)(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3.为(1) 介词,为了。
故为.之文以志(2) 动词,成为。
自余为.僇人/不与培蝼为.类四、文言句式1.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以(之)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省略宾语“之”,指代是州之山水)(3)(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4)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5)(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6)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宴游西山这件事)2.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五、重点语句翻译(1)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情怀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六、重点字词;惴:惧。
栗:战栗。
遂:于是。
缘:沿着。
斫;砍。
施施:漫步徐行的样子。
穷(穷尽)回溪。
更:进而。
漫漫:任意。
箕踞(伸开两脚像簸箕那样蹲着或坐着)而遨(游戏)。
衽席:席子。
岈(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然洼(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然。
若垤(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若穴。
攒(聚)蹙(收缩)。
颢气:弥漫于大地之间的大气。
觞:酒杯。
心凝(凝聚安定)形释(解脱)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向:从前。
冥合:暗暗。
就(接近)醉。
以志;记。
七、理解背诵。
(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3)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语句是:苍茫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4)作者对西山宏伟气象进行赞美并寄予自己心志的句子是(也是登高远望后看到西山地势高峻,气象阔大后产生的感受句子):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写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的句子是: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八、文章内容理解1、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
2、文章写法欣赏:(1)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概写,总述未识西山前的游览情况。
为下文正面写西山怪特作铺垫,引起读者注意。
3、第一段最后一句的作用(过渡,引起下文)。
又包含什么哲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或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
或求学之路,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