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计划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f73d1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5.png)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反应热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掌握反应热测定的一般方法实验用品:烧杯、温度计、环行玻璃棒、量筒、硬纸板、塑料泡沫、0.50mol//L盐酸溶液、思考题:1.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2.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3.有人建议用50mL0.55mol/LNaOH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加准确。
为什么?4.判断下列实验操作对中和热测定的数值有如何影响?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①大烧杯上没有盖硬纸板②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实验③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进行实验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得出原电池装置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用品:烧杯、灵敏电流计、导线、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铜片、锌片、盐桥、锌思考题1.分析课本P12图1-9,写出实验2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指出实验1和实验2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3.在实验2中盐桥起到什么作用?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设计原电池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实验用品:烧杯、灵敏电流计、导线、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铜片、锌片、盐桥、锌思考题:1.在设计原电池时正极材料如何选择?2、对于电解质溶液有什么要求?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电解池原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电解池原理实验用品:U型管、直流电源、导线、氯化铜溶液、石墨棒1.氯化铜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未通电前离子怎么移动?通电后离子如何移动?2.根据实验事实指出在阳极和阴极离子的放电顺序?3.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4.指出该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5.电解原理有什么应用?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理解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原理实验用品:具支试管、试管、止水夹、导管、塞子、铁粉、炭粉、氯化钠溶液、稀醋酸、思考题1.金属腐蚀是指的现象;常见的有和腐蚀,而根据环境的不同,在钢铁易发生析氢腐蚀,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钢铁易发生2.请说明以下防锈方法的原理(1)在电线的外面常包裹一层塑料(2)减少钢铁中的含碳量,可以增强钢铁的耐腐蚀能力3.查阅资料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并整理归纳常见金属金属防护的方法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实验用品:锥形瓶、铁架台、注射器、导管、量筒、大理石、2mol/L 盐酸溶液、秒表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实验数据思考题1.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来表示,用符号,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的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指出能量变化,并说明能否以大理石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实验用品:气球、锥形瓶、量筒、试管、烧杯、碳酸钠粉末、1.0mol/L盐酸、0.1mol/L盐酸、0.1mol/LH2C2O4、0.01mol/LKMnO4、5%H2O2、FeCl3溶液、MnO2粉末、思考题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等,其中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化学反应速率;当升高反应体系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当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
实验报告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报告化学反应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229a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4.png)
实验报告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报告: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其相关的化学概念。
实验器材和试剂:- 烧杯、试管、玻璃棒等基本实验仪器-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 小苏打、酒精等一些常用的实验试剂实验原理: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通过键的形成和断裂,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这种反应既可以是放热的,也可以是吸热的。
实验步骤:1. 实验1:酸碱中和反应a. 将盐酸缓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b. 借助酸碱指示剂,记录酸碱中和点。
2. 实验2:氧化还原反应a. 将锌粉与硫酸混合,观察反应的过程和现象。
b. 测试生成氢气的实验气体性质。
3. 实验3:置换反应a. 将铜片放入铁盐溶液中,观察反应结果。
b. 理解金属活动性的概念。
实验结果和讨论:1. 实验1结果: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酸中和点对应酸溶液和碱溶液摩尔量相等的情况,酸碱指示剂转变颜色。
2. 实验2结果: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氢气具有易燃性,并且可以通过“气“的“嘭嘭声音”和火焰的“嘶嘶声”进行初步判别。
3. 实验3结果:铜片与铁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铜盐。
这表明金属的活动性与它们在置换反应中的行为有关,活动性顺序可以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判定。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结果,深入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及相关概念。
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基本特点,并且在实验中获得了实际的观察结果来验证这些反应的发生。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1] 张振中, 元素及化学反应前五章[M]. 化学教育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赵东博, 何忠良, 化学反应原理研究进展[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30(3),309-317.。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61006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5.png)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引言: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物质的转化过程以及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等的影响。
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特征和表达方式;2. 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了解反应机理;3.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理解速率方程的概念;4.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方式,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5. 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掌握热力学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反应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2)通过示意图和文字描述,讲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等;(3)利用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机理(1)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2)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的概念;(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反应问题的能力。
3. 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1)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2)通过示意图和文字描述,讲解速率方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3)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速率方程的应用。
4.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现象和条件;(2)通过示意图和文字描述,讲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表达方式;(3)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5.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方程(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现象;(2)通过文字描述和计算公式,讲解热力学方程的定义和应用;(3)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热力学方程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7326ba856a561252d36fa2.png)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 授课班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3)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难点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预 设教学生成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必修相关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能作图吗?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复习回忆,总结归纳,分析作图做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教学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H 为“-” 为放热反应∆H 为“+”讨论、思考、提问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环节三盖斯定律的应用讲评练习: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
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 -2983.2 kJ/mol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 -738.5 kJ/mol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5861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2.png)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常见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能够分析和解释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速率和平衡等相关概念;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常见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化学反应条件、速率和平衡的分析。
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的消失和产物的生成。
反应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是由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2. 常见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等。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在箭头的左侧,产物在箭头的右侧。
各种物质在方程式中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式中的元素用符号表示,下标表示原子数目,而上标表示电荷数目。
3. 化学反应条件、速率和平衡的分析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如温度、压力、浓度等。
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速度,受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1.讲授: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2.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记录反应过程;3.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让学生动脑思考,提出问题和疑惑;4.讨论小组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促进合作学习。
五、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态度,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展示实验结果等;2.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评价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程度;3.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1.教科书:化学教科书,包括对化学反应原理的介绍和案例分析;2.实验室设备:化学实验室所需的器材和试剂;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化学反应原理的图片和视频。
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教案
![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f1fb7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3.png)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观地向学生体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
而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想象力,就要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本文将以“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教案”为主题,从实验的需求、实验流程和实验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制定一份高质量的实验教案。
一、实验需求教师在制定实验教案时,要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理念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一份符合实际教学要求的实验教案。
1.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而制定出来的。
2.1 实验项目本次实验选择的是在水中加入氯化硝酸钾和硫酸铁,观察反应现象的实验,该实验结构简单、过程清晰,符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孩子们的认知水平。
2.2 实验设备本实验需要用到的主要设备有:试管、滴管、蒸馏水、Bunsen燃气灯等。
2.3 实验试剂本实验需要用到的主要试剂有:氯化硝酸钾、硫酸铁、蒸馏水等。
二、实验流程实验的流程要清晰明了、顺序合理,并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实验步骤:1. 将两滴硫酸铁(drop FeSO4)滴入试管。
2. 加入适量的氯化硝酸钾,观察反应。
3. 观察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和气味等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评价实验评价是指对实验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实验评价主要从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来进行。
3.1 实验目的评价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熟悉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掌握多种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细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想象力。
3.2 实验过程评价实验流程清晰,实验步骤易于掌握,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实验的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和方法。
3.3 实验结果评价实验结果符合实验预期,反应明显,反应过程中清晰地呈现出化学反应的变化,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需要学生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则,穿戴实验衣和手套,保障实验的安全。
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操作
![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ecb4fa3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3.png)
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操作化学反应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事物都与化学反应有关。
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还可以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化学反应的原理化学反应是指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用“原子论”和“化学键”来解释。
“原子论”是指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当化学反应发生时,原子之间发生重新排列和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改变了物质的性质。
“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相互吸引形成的结构,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如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当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发生断裂和重组,形成新的化学键,形成新的化合物。
2. 化学反应实验操作化学反应的实验操作主要包括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反应产物的分离和鉴定。
反应条件的控制包括反应物种类和比例、温度、压力、反应容器和催化剂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确定好反应条件,以确保反应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反应产物的分离和鉴定则需要使用多种化学方法,如萃取、蒸馏、晶体化、质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而深入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
3. 实际应用化学反应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面以几个例子来说明。
3.1 化肥生产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
化肥生产过程中就需要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以确保所生产的化肥质量符合要求。
3.2 药品制备药品制备也是涉及较多化学反应的领域。
药品的研发和生产需要深入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以确保所生产的药品能够帮助人们治疗疾病、保持健康。
3.3 能源开发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也涉及到较多的化学反应。
在能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以确保能源的开采和使用更加高效和环保。
结语化学反应是一门充满神奇和挑战性的学科,在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世界,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7ee413ee06eff9aef807d9.png)
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1.化学反应原理:过氧化氢不稳定,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
但速度较慢,不易察觉。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后,能立即有氧气迅速放出。
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能加速该反应的发生。
2.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药匙(或纸槽)、木条等。
实验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等。
3.探究方案:⑴在试管中加入约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一根较长的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试验,木条不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
(准确地说,是放出氧气速度慢。
)如图7-1。
⑵将上述过氧化氢溶液在酒精灯上微加热一会,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
说明加热可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同时也说明,过氧化氢本身可以分解,以此说明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
如图7-2。
⑶另取一支试管,在其中加入约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不复燃后,立即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
证明二氧化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如图7 -3。
4.探究评价:该实验先由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能放出氧气(准确地说,是放出氧气速率低,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再由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本身能放出氧气。
为讲清催化剂的作用,此实验不能忽视。
再从常温下加二氧化锰,有氧气快速放出说明二氧化锰能加速该反应。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使该实验也存在某些缺点,一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二是没能检测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资源开发:⑴在带凸起的双叉试管中,一边加入约1 g的二氧化锰,试管口稍倾斜向上固定在铁架台上,小心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
如图7-4所示。
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不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
小心扭动又叉试管,使过氧化氢溶液倾入另一管中,再用带火星木条试验,木条立即复燃,并产生明亮的白色火焰。
证明有氧气放出。
化学教学计划化学反应实验
![化学教学计划化学反应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f6900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c.png)
化学教学计划化学反应实验化学教学计划——化学反应实验一、实验目的化学反应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实验,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反应,并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2.1 实验器材:- 烧杯- 细口瓶- 量筒- 酒精灯- 固体反应器皿- 水浴锅2.2 试剂:- 酸类:盐酸、硫酸- 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金属:铁片、锌粉- 反应物:氯化钡、硫酸铜、氯化银三、实验步骤3.1 实验一:金属与酸的反应步骤:1. 取一块铁片,将其置于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盐酸。
3. 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如气体释放、金属的溶解等情况。
4. 将实验产物过滤。
3.2 实验二:金属与盐的反应步骤:1. 取一小部分锌粉放入细口瓶中。
2. 向细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3. 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如气泡产生、颜色变化等情况。
3.3 实验三:酸与碱的反应步骤:1.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
2. 逐渐加入硫酸,直到酸碱中和。
3. 使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3.4 实验四:金属与盐的反应步骤:1. 取一小部分氯化钡溶液倒入烧杯中。
2. 将铁片放入烧杯中。
3. 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如沉淀的生成等情况。
3.5 实验五:双离子交换反应步骤:1. 取一小部分氯化银溶液倒入烧杯中。
2.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3. 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等情况。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4.1 进行实验前,需要戴上实验手套和安全眼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4.2 实验操作中要小心火源,避免发生火灾。
4.3 注意实验室通风环境,尽量避免有害气体的吸入。
4.4 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和废物正确处理,保持实验室的清洁。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金属与酸、金属与盐、酸与碱以及双离子交换反应的不同反应现象。
中考科学探究实验设计: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中考科学探究实验设计: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89048bd0360cba1aa811da7e.png)
中考科学探究实验设计: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化学反应原理:⑴白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由此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⑵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实验仪器:天平、砝码、锥形瓶、小烧杯、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小气球、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白磷、铁钉(或铁丝)、硫酸铜溶液等。
3.探究方案:⑴取出天平,调平衡。
待用。
取一块白磷,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在水下用小刀切下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放入锥形瓶中。
(为防止白磷燃烧时,灼裂锥形瓶,可以瓶下事先放入少量的细砂。
)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绑有小气球的玻璃管一起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如图13-1所示。
取出锥形瓶及导管,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可见白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待锥形瓶冷却,白烟沉降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仍然平衡。
⑵在100 mL烧杯中加入约30 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打磨光亮的铁钉和盛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读出读数,记录。
如图13-2。
将铁钉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紫红色的物质,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如果时间足够长,可看到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浅绿色。
将反应后烧杯和内容物放到天平上再次称量,读出读数,记录。
将两次称量的结果加以比较,质量相等。
4.探究评价:实验⑴生成烟状的五氧化二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象也很明显。
但由于白磷燃烧时放热,致气体逸出,往往易导致实验的失败。
实验⑵操作简单,实验的成功率很高。
但无气体或烟状物质生成,现象不是十分明显,代表性不强。
5.资源开发:⑴该实验可以按排学生当堂实验,学生分组多,证据足,更能说明问题。
学生实验可安排一些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
以下推荐几例,仅供参考。
⑵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不仅需要安排正例,还需要安排反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反应原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反应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95800281c758f5f71f672c.png)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封面彩页内封
编写者相关教材目录绪言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附录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化学版实验策划书3篇
![化学版实验策划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c3f97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6.png)
化学版实验策划书3篇篇一化学版实验策划书一、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奥秘二、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将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探究化学反应的奥秘。
我们将使用常见的化学试剂,如酸、碱、盐等,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反应现象,并探讨反应的本质。
四、实验用品1.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铁钉、镁条等。
2.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坩埚钳等。
3. 其他:废液缸、抹布等。
五、实验步骤1. 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2)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2. 硫酸铜与铁钉的置换反应(1)将铁钉放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观察铁钉表面的变化。
(2)取出铁钉,洗净后观察其表面的颜色。
3. 镁条与盐酸的反应(1)将镁条剪成小段,放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的现象。
4.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1)根据实验现象,探讨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本质。
(2)分析硫酸铜与铁钉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3)思考镁条与盐酸反应的原理。
六、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腐蚀性试剂。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
3. 实验废液要倒入废液缸中,不能随意倾倒。
4. 实验结束后,要将仪器清洗干净,摆放整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了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各种有趣的反应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次实验,对化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努力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篇二化学版实验策划书一、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奥秘二、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操作
![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447dd4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8.png)
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操作一. 引言化学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在化学研究和实验中,了解反应原理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
二. 反应类型及原理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物质的反应。
它们遵循着一定的反应机制和原子间的连接规律。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分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合成反应。
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成两个或更多较简单的物质。
这种反应可以通过热、电、光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中某种物质失去电子,同时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
这种反应涉及到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
例如,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反应通常是氧化还原反应。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它是一种重要的中和反应,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反应。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
五. 实验操作1. 预实验准备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预实验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需要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整洁。
此外,对于不同的实验操作,还需要根据实验的要求调整实验装置和条件,以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2. 反应过程观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观察反应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的进行和原理。
观察的内容可以包括颜色变化、气体释放、温度变化等。
3. 反应产物分析在实验操作完成后,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这可以通过化学试剂进行检测,例如使用酸碱指示剂检测酸碱反应的中和点,或者使用火焰测试检测金属离子等。
六. 实验安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实验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需要遵循以下安全要求:1. 戴上实验室必要的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
导学案4-《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20220926
![导学案4-《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20220926](https://img.taocdn.com/s3/m/14b3d5f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c.png)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实验目的】1. 认识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对比等科学方法。
【原理梳理】1.检验Fe3+常用KSCN溶液,向FeCl3溶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K2Cr2O7溶液显色,而K2CrO4溶液呈色,K2Cr2O7与K2CrO4在溶液中存在平衡:。
3.氯化铜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为:。
4.NO2气体呈色,而N2O4为色,二者间存在平衡:。
5.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如、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等),平衡就向着的方向移动。
【实验探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3若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较浓的FeCl3溶液或KSCN溶液,溶液的红色将如何变化?为什么?2.在K Cr O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 O2 + H O⇌2CrO2 + 2H+227。
【实验探究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在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ΔH>0【微思考3】(1)将盛有CuCl2溶液的试管加热,溶液颜色如何变化?。
(2)将(1)中试管置于冷水中,溶液颜色又会如何变化?。
2.在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存在如下平衡:2NO2⇌N2O4ΔH<0【微思考4】将两个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气体颜色将如何变化?为什么?课后练习1.放热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增大压强②减小NO2的浓度③增大O2浓度④升高温度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2.在水溶液中,CrO24-呈黄色,Cr2O27-呈橙红色,重铬酸钾(K2Cr2O7)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Cr2O27-+H2O⇌2CrO24-+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后,溶液呈橙红色B.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向该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氢离子浓度比原溶液大D.向体系中加入少量水,平衡逆向移动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盛有2mL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MnO2作催化剂,试管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B.工业合成氨中,将氨气液化分离以提高氨气产率C.SO2氧化为SO3,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D.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从瓶口逸出泡沫4.KI和I2在水中存在的平衡:I2+I-3I-(无色),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通入氯气平衡逆向移动B.增加-c(I)可以提高I2在水中的溶解度C.加入少量KI固体,溶液颜色变浅D.滴加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5.室温下,向3mL0.1mol/L稀盐酸中加入1mL0.1mol/L氯化钴溶液发生反应:2+-2-2264+6H O ΔH 0[Co(H O)]+4Cl (CoCl )>粉红色蓝色,平衡时溶液呈浅紫色。
化学反应原理课程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551c4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8.png)
化学反应原理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二、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
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3. 多媒体教学:PPT、视频、动画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 实验法: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验结果。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课时)化学反应的类型(4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3课时)化学平衡(5课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6课时)实验及实践(6课时)案例分析及讨论(2课时)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物、反应速率等。
3. 演示实验:进行化学反应实验,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享学习心得。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金属腐蚀、环境保护等,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问题。
七、课后作业设计1. 复习课堂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现象。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思考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问题,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解答。
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主题初二化学反应实验
![主题初二化学反应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34d267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3.png)
主题初二化学反应实验主题:初二化学反应实验化学反应实验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初二学生的化学反应实验——铁与硫的化学反应实验。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演示铁与硫的化学反应,观察反应过程并总结化学反应特征,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类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铁与硫的化学反应可以表示如下:铁 + 硫→ 硫化铁铁与硫反应后生成硫化铁,化学方程式为Fe + S → FeS。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燃烧烧杯、点火棒、试管夹、草纸、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铁粉(Fe)、硫粉(S)、酒精灯(或点火棒)、玻璃棒等。
1. 在燃烧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铁粉和硫粉。
2. 用酒精灯(或点火棒)将铁粉和硫粉加热。
3.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包括颜色、气味等。
4. 用玻璃棒将反应生成物聚集在一起。
5. 将生成物转移到显微镜玻璃片上观察。
五、实验结果及讨论1. 实验结果:经过加热反应后,铁粉与硫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铁。
2. 实验讨论:铁与硫的化学反应是一种还原-氧化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硫接受了铁的电子,发生了氧化;铁失去了电子,发生了还原。
同时,生成的硫化铁呈现出黑色,这是因为硫化铁具有较高的吸光性。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中需戴好实验眼镜,注意安全。
2. 实验中的燃烧操作应在有成年人指导下进行。
3. 烧杯、试管等玻璃器皿使用时应注意防滑防烫。
4. 反应生成物观察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划伤。
1. 可以尝试不同比例的铁粉和硫粉,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2. 可以进一步探究铁、硫化铁以及反应性的理化性质。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初二学生能够了解并参与化学反应实验,通过观察和总结,加深对反应过程和产物特征的理解。
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操作,合理运用实验仪器和试剂。
希望通过这一实验,学生们能对化学反应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023最新-化学反应原理的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化学反应原理的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c5be6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f.png)
化学反应原理的教案【优秀5篇】本节重点: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模型壶知道的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化学反应原理的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篇一化学反应速率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
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2—1.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四、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
用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得出只根据看到的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表示反应的速率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判断。
通过教科书图2—1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从测量H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的快慢。
这种测量可以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H2体积的多少,也可以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
如果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也都可以定量比较这个反应进行的快慢。
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测定某些反应的速率。
在交流中得出: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来表示。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计划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fe5f838172ded630b1cb6f3.png)
2010—2011学年度高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化学反应原理》乐东中学高二化学组:在新的课程教育理论中,化学实验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内容来实施,也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性质研究、结构测定以及化学合成的过程中,实验始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化学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一、实验目的1.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过程,在实验活动中体味化学的奥妙,在实验活动中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学生掌握有关的实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
3.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提供化学事实性知识,也能为检验、巩固化学知识和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依据。
4.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化学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6.通过实验还可以注意到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增强安全意识。
二、实验重点:1.展示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体会实验对于认识和解决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3.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并为将来学习化学、进行化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难点: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部分分组实验的改进。
四、实验教学的实施措施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注意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增强安全意识。
5.积极组织并指导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教学的具体目录:(1).演示实验部分:另见附表(2).分组实验部分:另见附表《化学反应原理》计划实验目录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度高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反应原理》
乐东中学高二化学组:
在新的课程教育理论中,化学实验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内容来实施,也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性质研究、结构测定以及化学合成的过程中,实验始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化学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过程,在实验活动中体味化学的奥妙,在实验活动中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学生掌握有关的实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
3.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提供化学事实性知识,也能为检验、巩固化学知识和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依据。
4.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化学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
6.通过实验还可以注意到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增强安全意识。
二、实验重点:
1.展示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体会实验对于认识和解决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3.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并为将来学习化学、进行化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部分分组实验的改进。
四、实验教学的实施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注意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增强安全意识。
5.积极组织并指导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教学的具体目录:
(1).演示实验部分:
另见附表
(2).分组实验部分:
另见附表
《化学反应原理》计划实验目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