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1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4篇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4篇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三、巩固练习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1、观察第2页的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
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到位置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5篇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5篇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5篇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生涯规划的过程,引导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制定职业目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倍”的含义。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1、建立“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准备出示算式:2 × 3师问:2 × 3表示什么?你能用简单的符号比如圆圈图、三角图等表示出来吗?请你在答题纸上画出来,看谁表示得最清楚,画得又快又对!1.学生画教师巡视2. 投影展示和订正(要画出3个2和2个3的意思)二、创设情境导入:出示花坛图片:同学们,小动物们今天要召开森林运动会了,小红、小丽和小明打算去那看一看,你们想去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跟随小红、小丽和小明去森林运动会玩一玩吧!刚一进运动会的会场,小红、小丽和小明就被会场门口漂亮的花坛吸引住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师说:那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蓝花和黄花好吗?提问:仔细观察蓝花和黄花,请你比较一下这两种花的数量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1.黄花比蓝花多4朵2.蓝花比黄花少4朵3.蓝花和黄花相差4朵4.蓝花再添4朵就和黄花同样多5.两种花一共有8朵6.黄花是蓝花的3倍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黄花是蓝花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我还知道黄花是蓝花的3倍”进行引导)师: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求这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
(拓展)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
(情感)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一、课前游戏(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写数猜数: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
填入统计表中。
(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
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揭示课题: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
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1.情景研究: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
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
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
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
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
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
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数独游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数独游戏的规则,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数独游戏的能力。
2. 第二课时:巧算24点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利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得到24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第三课时:有趣的图形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审美能力。
4. 第四课时:算式接龙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算式接龙的规则,培养学生快速思维和应变能力。
5. 第五课时:数学谜语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竞赛、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运用直观演示、操作实践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数独游戏卡片、巧算24点题目、图形识别图片等教学素材。
2.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教学工具。
3. 学生作业本、练习册等学习资料。
4. 数学谜语书籍、网络资源等参考资料。
六、教学步骤1. 数独游戏a. 介绍数独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b. 学生分组进行数独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 巧算24点a. 讲解巧算24点的运算规则。
b. 学生独立完成24点题目,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3. 有趣的图形a.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平面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第五章《趣味数学》,具体内容包括:奇偶性、数的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数的分解方法,学会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奇偶性的判断,数的分解方法,逻辑推理的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数的分解和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奇偶性的思考。
a. 展示图片:停车场里的汽车,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奇数和偶数的位置。
2. 基本概念学习a. 教师讲解奇偶性的定义和特点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举例,加深理解3. 数的分解a. 教师演示数的分解方法,如:12=2×6=3×4b. 学生练习,巩固分解方法4. 逻辑推理a. 教师讲解简单的逻辑推理,如:如果A是正确的,那么B 也是正确的。
b. 学生通过例题,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a.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六、板书设计1. 奇偶性的概念及特点2. 数的分解方法3. 逻辑推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找出生活中的5个奇数和5个偶数,并说明其应用。
c. 逻辑推理题:如果小明比小红高,小红比小刚高,那么谁最高?2. 答案:a. 略b. 18=2×9=3×6;20=2×10;27=3×9c. 小明最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
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游戏规则的设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数的分解方法的教学4. 逻辑推理的应用教学5. 作业设计及答案解析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完整)三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教案
(完整)三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趣味数学活动提高三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巩固他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教学内容活动一:数学物理馆参观学生们将参观本地的数学物理馆,通过实际观察和互动展示,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参观中,老师将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各种数学原理和现象,例如光学、力学和几何等。
活动二:趣味数学游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分为小组,进行各种趣味数学游戏。
游戏旨在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一些游戏的例子包括数独、数学迷宫和数学小测验等。
活动三:数学拼图大赛学生们将参加一场数学拼图大赛,比拼他们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拼图题目将涉及各个数学领域,包括数列、计算、几何和逻辑等。
这个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巩固数学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活动四:数学绘画比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使用数学概念和技巧,创作一幅数学相关的绘画作品。
绘画可以涉及几何图形、图表分析或数学公式等。
这个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
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探索式研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主动探索数学原理和现象。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竞赛形式: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 创造性活动:通过绘画比赛等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评估本教案将进行以下形式的教学评估:- 参观反思:学生将撰写一篇参观反思报告,记录他们在数学物理馆参观中的研究收获和体会。
- 游戏总结: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在趣味数学游戏中的表现和研究心得。
- 拼图比赛评分:根据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进行数学拼图比赛的评分。
- 绘画比赛评选:评委将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选,并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教学资源为了顺利进行这些活动,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资源:- 数学物理馆的参观安排和导览手册。
- 趣味数学游戏的相关材料和道具。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1学习内容:“水桶和油桶”的问题学习目标: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一、引入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
(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三、课堂拓展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故事等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数学问题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章节一:数字捉迷藏学习数字0-9的书写和认识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数字2. 章节二:有趣的图形学习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利用图形进行创意拼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 章节三:数学谜语学习解谜语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数学谜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4. 章节四:算式接龙学习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进行算式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5. 章节五:数学故事会欣赏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趣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三、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故事、谜语等多种趣味性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3.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间1. 章节一:2课时2. 章节二:2课时3. 章节三:2课时4. 章节四:2课时5. 章节五:2课时六、章节六: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实物分配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进行分数比较和简单的分数运算练习七、章节七:时钟和日历学习时钟的读法和制作简易时钟学习日历的构成和月份的变化练习时间的推算和事件的安排八、章节八:几何图形之旅复习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学习新的几何图形,如圆、椭圆、三角形等通过折纸、拼图等活动,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九、章节九:数学谜题挑战引入更复杂的数学谜题,如数独、逻辑谜题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分享解题策略,促进相互学习十、章节十:数学在我身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进行小调查,收集身边的数学故事或应用案例六、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具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趣味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分数的认识与简单计算”。
主要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计算。
重点: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以及分数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分数教具(如水果、蛋糕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分数教具,如一个苹果,将其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
2. 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读写方法(10分钟)解释分数的定义,如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如1/4读作“四分之一”。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同时,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板书。
4.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一些分数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分数表示下列物品的平均分配:一个蛋糕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一箱水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2)计算下列分数的加减乘除:1/3 + 2/3 = ?2/5 1/5 = ?3/4 × 2/3 = ?4/5 ÷ 2/5 = ?2. 答案:(1)1/6、1/8(2)1、1/5、1/2、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和计算掌握程度如何?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是否到位?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比例等。
鼓励学生课后在生活中寻找分数的应用实例。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12篇】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12篇】小学趣味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1.计算下面各题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
(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教师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技能,为学习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
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一)阅读理解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的知识引出例5,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探究解答:例5(1)1.自主解答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1)可以把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化成带分数。
(dm)(2)可以把化成小数,再跟相乘,结果是。
× =×=(dm)【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交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在小组内交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交流活动不至于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场展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二是全班交流,使全体学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道题目还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带来的快乐,并掌握自己未考虑到的计算方法,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的基本概念;(2)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认识数字和计算1. 学习数字0到10的读写和认识;2.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3. 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二章:数字11到20的认识和计算1. 学习数字11到20的读写和认识;2. 学习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3. 进行数字11到20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三章:数字21到30的认识和计算1. 学习数字21到30的读写和认识;2. 学习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3. 进行数字21到30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四章:数字31到40的认识和计算1. 学习数字31到40的读写和认识;2. 学习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3. 进行数字31到40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五章:数字41到50的认识和计算1. 学习数字41到50的读写和认识;2. 学习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3. 进行数字41到50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游戏、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4.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2.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评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要加强的地方;4.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数学教材;2.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铅笔、练习本等;3. 教学课件:趣味数学游戏、故事动画等;4. 教学素材:数学题目、练习题、小组活动材料等。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趣味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及特征。
通过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名称、特点,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特点,能准确识别各种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图形特征的识别及运用。
重点:掌握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
(2)展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常见平面几何图形。
(3)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各种图形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如何识别各种图形。
(2)讲解如何运用图形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各种图形。
(2)让学生根据图形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他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及特征2. 内容:(1)常见平面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图形特点:三角形:三边、三角、三条对称轴。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角相等、四条对称轴。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直角、两条对称轴。
圆形:半径相等、无数条对称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某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求它的面积。
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0厘米,宽为6厘米,求它的周长。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求它的面积。
2. 答案:(1)图形略。
(2)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5篇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5篇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篇1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1.说一半是多少:(1)全班同学的一半(2)一组同学的一半(3)一个圆的一半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
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
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
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
(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
于是派孙悟空去找。
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
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
2024年小学三年级的趣味数学教案
2024年小学三年级的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五章《趣味几何》,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图形的识别与分类”。
本章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并学会区分它们的特点及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的名称及特点,能够识别并准确命名。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及特点的记忆。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命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磁性教具。
学具:学生用图形卡片、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基本平面图形的定义及特点。
(2)通过实物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图形。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出特点。
(2)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答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学生用图形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图形的分类。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给予评价。
5. 小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用剪刀和彩笔制作自己的图形创意作品。
(2)展示作品,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的识别与分类2. 主要内容:(1)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及特点(2)图形的分类方法(3)例题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本节课所学的五种平面图形,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试着画一画。
2. 答案:(1)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梯形。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在图形特点的记忆上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下节课进行巩固。
三年级数学精品教案趣味数学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精品教案趣味数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数学教材第九章《趣味数学》的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数学游戏、趣味问题、逻辑思维等,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游戏规则,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学游戏的规则理解和应用,趣味问题的解决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小猴子分桃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1)讲解数学游戏规则,进行实例演示。
(2)讲解趣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讲解逻辑思维方法,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解题方法。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数学游戏规则2. 趣味问题解答方法3. 逻辑思维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数学游戏题目。
(2)解答趣味问题。
(3)思考逻辑思维例题的拓展题目。
2. 答案:(1)数学游戏题目答案。
(2)趣味问题解答过程及答案。
(3)逻辑思维例题拓展题目的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数学阅读,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趣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同时,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2. 新课讲解中的数学游戏、趣味问题和逻辑思维方法3. 小组讨论的组织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2022趣味数学教案三年级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 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老师板演。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老师板演。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视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视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觉问题,提出问题。 师:假如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当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老师小结:40 个同学的体重、20 袋水泥的重量以及 10 桶油 的重量大约都是 1 吨。 (5)依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 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 1 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 吨=( )千克 8000 千克=( )吨 (2)师强调:因为 1 吨是 1010 千克,3 吨是 3 个 1010 千克, 3 个 1010 千克就是 3000 千克,所以 3 吨=3000 千克.因为 1010 千 克是 1 吨,8000 千克里有 8 个 1010 千 克,所以 8000 千克是 8 吨。 (3)练习质疑
第9页 共17页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 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 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当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沟通,然后汇报。 生 1:先算 65-50=15,再算 15-4=11。 生 2:也可以先算 65-4=61,再算 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 54 分成 50 和 4 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 65 中先后去掉 50 和 4,在口算两位 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 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其次个问题呢? 生:列式 65-48。 师:请依据刚刚的口算阅历,尝试算一算 65-48 是多少,并 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先算 65-()=()再算 ()○()=() 生:把 48 拆分成 40 和 8 两部分,从 65 里分别去掉 40 和 8。 可以先算 65-40=25,然后再算 25-8=17,也可以先算 65-8=57, 然后再算 57-40=17。学生依据探讨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1)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17. 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解答:5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