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乡愁教学设计一等奖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乡愁教学设计一等奖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乡愁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教学目标:简要了解作者及作品,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基本成诵,理解诗的内容,品味诗的脉络和意象,感悟诗的主题,欣赏诗歌的特点,感受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感受诗人爱乡爱国的感情。

2 、理解诗的脉络和意象,欣赏本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下面我们来看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 、作者简介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1928 年生于江苏南京, 1947 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 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2 、写作背景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10 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 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04《乡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04《乡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04《乡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4课乡愁1.朗读诗歌,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2.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3.感受本诗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

1.通过反复朗读,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2.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本诗的思想感情。

3.感受本诗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并理解其作用。

1.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2.感受本诗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

新课导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___——[唐]崔颢《黄鹤楼》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___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现代的诗人是怎样描写“乡愁”的呢?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写作背景”的内容。

教师可以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检查预习。

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加以点拨。

一枚()邮票()窄窄()坟墓()海峡()邮票:____海峡: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活动内容】1.听诗歌范读,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

2.自由朗诵,同桌之间交流:这首诗应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3.从标题来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从内容来看,这首诗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活动内容】5.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本诗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四、文本研读【活动内容】梳理本诗中运用的意象,同桌之间交流: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每一种意象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设计意图】理解本诗中运用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1【教学目标】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

(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

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

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

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教师用领“读”的方式,加以辨析,由形到声,声入心通,带领学生不断深入作品。

)四、读诗之手法(一)请学生分享初读时勾画出的打动自己的诗句。

学生勾画圈点集中在每一节第二句,还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处。

(二)重点品读四个比喻句PPT展示四个比喻句(略)1.展开想象,说说对这四句诗的理解,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明确:四个比喻句分别表达了对母亲的想念、对新娘的思慕、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祖国的深沉的爱意。

2.四个比喻前后顺序上的安排有什么讲究。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9学习目标:1、体会诗中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理解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走近作者三、学习过程(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扫除生字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下面请4个同学轮流朗读这首诗,一个同学读一节,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词最清晰。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听示范朗读,背诵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和诗歌的感情,听完后模仿朗读。

1、学生听读,有感情朗读。

2、抽生读,有感情齐读课文。

自学指导:同学们试背诵课文,6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背得最好。

(提示:自己先一节一节反复背诵,再和同学相互抽背,并在背得不熟悉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8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能准确回答问题。

课文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说课稿10一、教学目的:1.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2.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马思聪《思乡曲》(二)出示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三)余光中简介(四)教师范读全诗,注意节奏和重音(五)学生齐读全诗(六)分析全诗(思想内容)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眷恋母子深情绵长夫妻恩爱厚重绮丽迷人生死悲痛巨大最感人思乡哀愁绵绵无尽最惊人由个人思乡之情到普遍的家国之情的升华(七)分析全诗(艺术特色)1.意象新颖、单纯、明朗、集中、强烈2.正语反出3.形式美(1)结构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活泼,流动,生机蓬勃。

4《乡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4《乡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4《乡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象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柔美的音乐与画面的配合下深刻领悟诗意与诗情。

2、加强诵读教学,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情绪和爱国情感。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讨论,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意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思乡曲》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大部分是内宿生)给学生谈谈想家的感觉,并朗诵小诗《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二、资料链接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试读,体会感情。

注意:朗读中应紧扣哪个词语来表现呢?1、小组交流划分节奏,标记重音。

2、把握好作者的感情变化,才能读出诗的韵味来。

第一节回忆平淡(小时候,诗人求学在外,思念母亲,这种对儿时的回忆,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

)第二节遗憾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带有丝丝的甜蜜。

)第三节失落痛苦(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苦。

)第四节惆怅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3、学生自由诵读,再次体会感情。

余光中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余光中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余光中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余光中乡愁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想】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人情感根源,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一、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二、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三、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请同学们将收集的“乡愁”诗和大家分享。

二、走近作者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

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陵少年”。

历任台湾师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

作品多次获文学大奖,诗文皆有很深造诣,梁实秋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诗集有《舟子悲歌》《蓝色的羽毛》《五陵少年》等。

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掌上雨》《听听那冷雨》等。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

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

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

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

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

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

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指导诵读,品味欣赏1.通过反复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

《乡愁》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

《乡愁》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

《乡愁》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乡愁》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乡愁》,作者余光中。

下面我将从教材,课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七个方面汇报一下我对本节课第教学设想:一、说教材:1《乡愁》的地位和作用《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思乡,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奇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

《乡愁》这首诗是作者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感情所至写下的,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弥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是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民族感情的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传统感,鲜明的地域和时代感,强烈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蕴涵着诗人炽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吟诵并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学习新诗,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二、说课标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本课的特点,乡镇中学学生自身的素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全诗,并能准确的背诵。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三、说教法设计理由: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为了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

2024年《乡愁》说课稿(通用3篇)

2024年《乡愁》说课稿(通用3篇)

2024年《乡愁》说课稿(通用3篇)《乡愁》说课稿1一、说教材。

《乡愁》是长春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诗歌,本诗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

余光中的《乡愁》抒发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期盼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通过了解余光中解诗,也可以通过读诗品余光中。

考虑到一方面本诗是写实性很强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课文的学习首先是通过篇章完成的特点,确定__总体的教学顺序是先读诗,然后在解诗中读人。

对诗歌的分析,注重先整体感知,再具体分析,理解感悟。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本课作者余光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爱国之情。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诗歌教学重在阅读,通过作者对诗歌的范读自身的简介及谈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领会情感,能有感情的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因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品析诗中文字词语提炼作者情感,透过文字读出作者在文字当中像杜鹃啼血一般写出来的情感和其中所蕴含的悲欢离合。

二、说教法。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作者胸中的境界具体表现在__,文学作品的言语情景之中,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观看余光中朗读《乡愁》以及他的简介谈写作背景,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理解诗歌情感。

2、诵读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__我采取学生自读、齐读、余光中读诗方式进行教学,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读中感。

《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难点: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其实,现当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1.请学生自己先默看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再请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学生指导:体会是只可意会的,并非要求每个学生做到,有部分达到即可,而且很难检查,主要是落实节奏和重音的,要求用笔标出。

教师下去指导顾问)3.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采用自由提问式,让学生无拘束回答,学生应该容易明白。

教师补充: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

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

第6篇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一、走近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大屏幕显示课题)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

(点击余光中)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

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

(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

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

《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

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

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

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

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学生齐读后提示字的读音。

(点击下一页)注意:“这”和“那”都是多音字。

在这首诗中,我认为,读“zhèi”“nèi”在语气上更舒缓,更易读出诗的内在感情。

(拼音“zhèi”“nèi”换颜色)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

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三、品味乡愁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板书)。

4《乡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4《乡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4《乡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指导、朗读竞赛,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生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准确把握。

2.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象,体悟诗歌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体悟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指导、朗读竞赛,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生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象,体悟诗歌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讨论法、竞赛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新中国成立多少年了?对,70年了,不知不觉,台湾与祖国也已经分离了70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来感受这位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情意。

(板书:题目、作者)关于“乡愁"一词,(P)《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二、读愁声1.问题一: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预设】忧伤/愁(如果用题目中的一个字来说)2.问题二:我们在读的时候语调是激昂还是低沉?(低沉)语速是舒缓还是急促呢?(舒缓)指名朗读,要求:字音正确、语调低沉、语速舒缓。

同学点评字音、语调、语速。

【预设】学生在语速的把控上可能过快,语调轻柔舒缓,但缺少变化。

3.老师范读。

4.教师小结: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要有感情...要读得入情入境,这样才会更好地读出诗歌内在..的变化。

那么,老师要给大家提两条建议:眼前有境,心中有情(板书)。

要用眼看,用心感,也就是要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板书),另外,还需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板书)”。

出示写作背景(齐读)三、读愁境问题三: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哪几个意象来表达乡愁的?【预设】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问题四:联系写作背景,从这四个意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任选一个回答)学生思考,班级交流。

《乡愁》说课稿 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 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6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二)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描写乡愁的诗篇,同学们能背诵一些写乡愁的古诗吗?(如李白的《静夜思》)(二)整体感知1学生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谈自己初步的感受,教师适当点评。

)2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出感情。

(齐读诗歌,教师适当点评,由此导入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手法讨论。

)3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把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们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讨论阐述,教师归纳概括: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

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4(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教师解释: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

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

)5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

读读想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点评概述: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

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方不盈寸的小小邮票上。

邮票虽小,可蕴涵着多少情感啊!)6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其中的情感,这还只在心里,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自己的感觉。

)要通过朗读读出你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丰富的感情,就必须注意停顿,把握节奏,突出重音。

如“小小”二字就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中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小小”重读)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那”重读)(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8篇)

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8篇)

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8篇)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好文档网本店铺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乡愁获奖教学设计”。

2023最新-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最新-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优秀5篇

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乡愁教学设计篇一〈〈乡愁〉〉教案一、主题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赏析理解、创造、表达能力为主线。

二、导学提纲:1、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理解品位诗歌的语言和结构。

2、通过对诗歌深度的挖掘,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学会一种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3、通过对诗歌深入的感知,感受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

三、教学过程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理解品位诗歌的语言和结构。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学习种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3、通过对诗歌美点赏析,感受诗歌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学会一种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托物寄情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学生对于诗歌朗读时节奏感的把握诗中内容由思家升华至思国的思想转化过程五、课时设计: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常新的主题。

许多诗人都曾表达过那最让人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思乡之情。

乡愁,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同学们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诗歌是书写乡愁的?(学生回忆,教师多媒体展示1)现在让我们与余光中一起唱着乡愁永不老去。

(多媒体展示2-3)(简介作者及其创作4)(二)朗读:诗人离开故乡几十载,经历了生离、死别,饱尝了乡愁之苦与故国之思,初读诗歌。

1、学生自读,读准重音和节奏,读出感情:(教师指导,多媒体展示5-6-7)2、指名朗读(教师点拨)3、分组读(8-9-10-11)4、集体诵读5、听看朗读视频(多媒体播放12)(三)内容理解:刚才,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我,你们一定是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赏析、理解、创新、表达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品析、合作、交流、仿写、情感体悟等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创设浓浓的乡愁氛围,利于学生对主旨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2.教材分析:这首诗歌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揣摩诗歌含蓄、精练的语言。

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

3.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于现代诗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课后对诗歌的有关常识进行预习,并查找与诗歌有关的写作背景资料,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朗读、赏析、拓展阅读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

《乡愁》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读几遍基本都能理解诗歌内容,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

通过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4.学习目标:①深情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②涵泳品析,体悟诗歌的内涵美。

③诗意仿写,感悟诗歌的结构美。

5.学习重、难点:①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②对诗中四种意象的体会和把握。

③创意仿写,感悟诗歌的结构美。

6.教学方法:朗读法、涵泳品析法、资料助读法、拓展延伸法教具准备:希沃白板云课件、配乐朗读及歌曲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前播放经典咏流传《乡愁》歌曲,用音乐浸润心灵,创设学习的氛围。

2.课堂活动。

采用分组竞争的课堂活动形式,找出表现“乡愁"的诗词,积累运用的同时,拉近师生的距离,顺势以乡愁诗词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乡愁歌曲聆听,乡愁诗词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二、交流诗歌学法,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学有目标,有的放矢。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一等奖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一等奖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一等奖下面是分享的《乡愁》说课稿3篇乡愁说课稿一等奖,供大家参阅。

《乡愁》说课稿1【说教材】:《乡愁》是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以“土地情思”为主题,所选诗作都蕴含着作者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吟咏并欣赏这些诗作,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乡愁》一诗所体现的就是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诗人抓住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层层推进,最终诗情由个人思乡情感升华为家国之思。

【说教法】:由于本诗所体现的是诗人余光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朗读,体验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所以我首先采用了反复阅读法。

这首诗由四小节诗组成,每节都是一幅简单而生动的画面,为了体会作者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所勾画的画面,这时我主要用了探究法、陶冶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了几节诗作之后,学生对诗歌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是可以欣赏诗歌之“美”了,所以我启发学生去分组讨论、发现诗作中的“美”,这时我主要用了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最后延伸拓展,我要求学生仿照《乡愁》的写法,以《童年》为题写一首小诗,这时我主要采用了作业实践法。

【说学法】:1、了解作者及诗作的创造背景,便于理解诗歌的主题。

2、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3、整体感知,理解全诗,能准确概括出诗歌的主题。

4、随学随用,仿照《乡愁》写法学写《童年》。

【说教学过程】:一、从学过的关于“乡愁”主题的诗词名句导入(投放第二张幻灯片。

注:开始时投放第一张“大家好”幻灯片)。

二、学生简绍自己所了解的余光中后,教师总结作者简介(投放第三张幻灯片),进行背景介绍(投放四张幻灯片)。

三、范读全诗(投放第五张幻灯片),划分节奏,标明重、轻音。

四、播放朗读带,体会诗歌感情(点击第五张幻灯片中的小喇叭,播放杜桥朗读的《乡愁》)。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2篇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2篇

《乡愁》说课稿4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3.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4.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乡愁,是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它是我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人们的脑海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把学生找的诗句用投影打出)2、作者简介。

二、诗歌的赏析1.整齐的结构美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2.质朴的语言美四个时间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平平淡淡)四个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实实在在)四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微乎其微)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轻描淡写)3.和谐的的音乐美:小时候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4.深沉的意境美时间线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头这头外头这头空间线索:{{{{那头那头里头那头人物线索:母亲新娘母亲大陆(祖国母亲)抒情线索:母子情夫妻情母子情思乡情感情基调: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说课稿5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四篇课文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但这一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4《乡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4《乡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4《乡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乡愁》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有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

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二、展示目标,了解作者1.教师ITT展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加深印象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作者的信息。

3、教师明确,并出示重点内容,指导学生摘录: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

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所慈含的深情。

请你说说你读了这首诗后心里有什么感受?师生共同明确悲伤,凄凉,无奈,惆怅……2、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明确:语调:忧郁深沉;语速:深沉舒缓。

四、明确节奏,朗读诗歌1、指名学生朗读,教师强调朗读诗歌的语速语调2、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并出示朗读节奏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5、全班同学齐读五、跳读诗篇细节感知学生跳读诗歌,思考: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明确:1、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全诗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为线索展开六、细读诗篇,品味感情1,展示诗歌背景,辅助感情的品味2、以第一节为例,指导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感情——母子之情3.指名学生概括4.重点理解第四节并明确整首诗的感情明确:这一节诗不仅点明了“乡愁”的根源,也把“乡愁”的范围扩大到了“国家愁•民族愁”,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让诗人的情感由对亲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七、探究写作手法乡愁是凝重、浓烈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程度轻的对象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

4《乡愁》生命语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

4《乡愁》生命语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

4《乡愁》生命语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乡愁》生命语文教学设计【设计特点】2011年1月6日,余光中在出席某颁奖活动时坦言,一直被称为“乡愁诗人"让他有点烦。

余光中解释说,乡愁固然很美,可是乡愁也不一定是绝对正面的价值,因为一个人一离故乡就发愁、想家的话,有可能这个人没有出息。

按照中华传统文化的训示,他应该在外面有所贡献,有一番功劳,使得他的故乡因他而自豪,远远胜过他回到家里守株待兔。

余光中说,他曾经为他人题过两句话,大意是一棵树的根要“求其深”,而叶子和花应求其高”,“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他把这句诗赠送给当天的活动。

长久以来,大陆的读者因余光中的《乡愁》而倍感自豪,事实上,我们并未完全解开这首诗的生命密码。

《乡愁》生命语文教学设计,即是从生命的角度去解读这首诗的情感内涵和诗人的生命内涵。

【设计步骤】一、导入梁实秋评价余光中说:“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余光中的诗和散文,解读这位以大陆为母亲,以台湾为妻子,以香港为情人,以欧洲为外遇的“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的生命密码。

二、导读《乡愁》(一)重朗读,体会诗的情感格调。

教师伴乐范读,男女生二重读,情读,美读,思读。

读出诗人的少年清愁、夫妻离愁、丧母哀愁、思归浓愁。

体会这种一唱三叹的行文节奏和抒情手法。

(二)抓要点,挖掘诗的情感内涵。

1.邮票和船票第1节写小时候的乡愁,原籍福建永春的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抗战期间全家流亡在苏皖一带的沦陷区里,1938年跟着母亲逃往上海,后又乘船经过香港、越南、昆明,最后在重庆跟父亲重聚。

12岁时就读于四川的教会学校,住在借用民宅的校舍里。

父母工作忙,不能常来看他,想念母亲时,他便借信来传递思情。

第2节中,成年后乡愁的意象从邮票变成了船票。

邮票寄情,船票寄形。

乡愁随着生命渐渐长大,由小时候的书信传音变成了两地奔波。

诗人于1956年和范我存喜结连理,二人夫唱妇随,琴瑟和鸣。

讲课比赛《乡愁》教案

讲课比赛《乡愁》教案

讲课比赛《乡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乡愁》;(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会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体会;3. 诗歌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3. 诗歌语言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情感;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诗歌《乡愁》,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情感;(2)简要介绍诗人余光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乡愁?为什么会有乡愁?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情感的把握;(3)学生个别朗读,互相评价。

3. 解析诗歌(1)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3)学生讨论,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品味语言(1)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2)教师举例讲解,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3)学生练习赏析其他诗歌,分享感受。

5. 应用拓展(1)学生创作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2)举行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3)组织学生参观故乡,感受故乡的变化,激发爱国情怀。

6.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分享收获和感悟;(3)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同学们,每当星期五老师宣布放学的那一刻,你最想做什么?
回家
是呀,每一个远离家乡,或去追求理想,或去完成学业的游子,无一思乡,乡愁一直都是古往人们经常谈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感受一首字里行间流露着乡愁的现代诗,余光中的乡愁。

一、创设情境导入,感受诗歌的音乐(伴着《思乡曲》音乐,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1、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

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

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

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师播放《乡愁》的朗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生听)
2、大家听得很投入,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教师板书课题:乡愁)
3、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屏幕显示: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
介绍作者生平
1、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

他为什么对大陆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他的身世做一番了解。

(请看大屏幕: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
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还乡时已经64岁。

余光中从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

70年代初创作了《乡愁》,他说:"我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读诗歌)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
2、一生读、齐读
3、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4、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学生齐读)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悟诗情)
1、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母子夫妻母子家国
3、生答师归纳板书: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
4、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不是重复了?(1小节是生离,3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


5、来,捧起课本,读1、3小节,读出递进感来,读出作者内心感情的变化。

(生齐读)
6、这位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时代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香
港,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是从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就是这样
一个母亲,他如今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
一男生读(很不错的感觉)
女生再读,“——后来啊,……母亲在里头……”这一小节。

四、优美解读,读出诗境
1、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思乡、对祖国的思念)
2、在作者眼里乡愁都是什么?(生说师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不一样。

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

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板书:邮票--母子情船票--夫妻情坟墓--生死别海峡--家国恋
再次朗读这首诗,读出意境和感情(生齐读)
5、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诗中“头”字重复了很多次,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

你觉得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吗?(我们一般用的是“这边”、“那边”、“外边”、“里边”)
6、那我们把全诗的“头”都换成“边”再来朗读一下全诗,体会一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生齐读)(“这头那头”给人的感觉是在两段距离的尽头,很遥远。

“这边那边”似乎隔得很近,没有那么遥远。


7、说得不错。

再来读一、二两个小节,除了距离的远,体会一下还有什么不同?(生换读一二小节)(“这头那头”语音上给人的感觉要厚重一些,而“这边那边”发音却是轻飘飘的,厚度不够。


8、说得妙极了!来,再比较着读最后一小节,读出距离的遥远和情感的沉痛。

(齐读)
五、丰富连读,读出诗情
1、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

他为什么对大陆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他的身世做一番了解。

(请看大屏幕: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还乡时已经64岁。

余光中从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

70年代初创作了《乡愁》,他说:"我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
2、齐读全诗,体会诗人蕴藏了20年的思乡之情。

(生齐读)
3、有感情的读,个人读小组赛读配乐读
六、寻美之旅,竞聘"审美家"
1、读得好美啊!现在我们来竞聘"审美家"。

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觉得写得好,好在 " (小组深入地讨论,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比如说,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好在它们都代表着分离,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层层推进了诗情的抒发。

我认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

这几个词还准确表达了情感的变化。

感情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浓,逐渐升华。

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用得好,好在空间变化。

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形容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

教师引导:邮票小小,乡愁“大大”
学生回答:船票窄窄,乡愁“宽宽”
坟墓矮矮,乡愁“高高”
海峡浅浅,乡愁“深深”
美在结构,寓变化于统一。

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美在韵律。

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美在对称。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对应了四幅画面: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

美在俭约、凝炼。

作者精心选择了四个意象,凝聚了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九、联想仿写诗歌
十`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