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名校课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习题 8 短文两篇
2017版八下语文2.8《短文两篇》随堂作业(人教版)精选教学PPT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飞蛾”“夸父”象征: 为了追求光明勇于献身的人。 (2)这两篇短文表达一个什么相同的主题?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追求和向往,要远离黑暗,寒冷,死亡,要使民族 得到解放。 (3)《月》的末尾引用了“姮娥奔月”的故事,有什么含义?
含蓄地表明了作者要投身抗革命战争,为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的坚定信 念。
9.结合文意,在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A.( 灼痛 )
B.( 构筑 )
10.“我的目光应该是柔的是暖的”,为什么“竟不敢直视这美丽的精 灵”? 因为这是“一颗美到极致的精魂——我的心不堪美艳一击,在此时竟是如
此的脆弱,强烈的痛感让我的目光也灼痛。”
11.选文中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排比。增强气势,突出了蝴蝶的美,抒发对蝶的喜爱之情。
12.选文⑪⑫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为什么单独成段? 过渡,为了强调蝶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受。
13.赏析加点词的妙处。 颤动的双翅萌.动.一树花蕾,潮.涌.一河春汛。 赏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蝶带给“我”的那种含苞欲放、生机蓬勃、春 机无限的美的遐想,表达了“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14.选文中“我”只是“与一只蝶不期而遇”吗?想一想,“我”实际上 遇到的是什么?
不只是,“我”实际上遇到的是一种极致的美。
学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 极性, 以学生 为中心 开展教 学,以 中考为 目标, 进行全 面的复 习,树 立为学 生负责 的教育 思想; 下面是 小编收 集整理 的九年 级政治 的教学 计划范 文,希 望对您 有所帮 助! 九年级政治教学计划(一) 一、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⑤那一袭紫黑的蝶衣,是上好的丝绸的质感,晕着点点的黄,若隐若 现,不可碰触,不敢碰触。那般的高贵神秘那般的典雅脱俗。
第8课《短文两篇》(日,月)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8、短文两篇自主导学1、(基、知)依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 旸谷()(2)浸润()??)( 3)皓月()(4)姮娥(..( 5)一撮灰()(6)露台()( 7)瞬间()...2、(基、知)填空。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_______,四川成都人。
现今世有名_______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日》《月》选自散文集_________ 。
3、(中、情)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好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4、(能、情)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季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季的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当堂反应阅读以下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许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叹的。
在最后的一瞬时它获得光,也获得热了。
我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情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严寒的、孤独的生,却不如大张旗鼓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此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严寒世界吗?①假如有一双翅膀,我情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掉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挂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必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迎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园内,街中,有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天台上,我望着明月,感到冷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得自己衣服上也了很厚的霜似的。
确实,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出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②可是什么有姮娥奔月的呢?道那个服了不死之的美女便能够使已死的星球重生?或许她在那一面明中看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8 短文两篇(练)(提升版) 新人教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顺便的爱,最好的爱那段时间她生病住院,来看望她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下属……她不得不打起精神,一一应对。
每一位来访者,嘘寒问暖,嘱咐她安心养病。
她应对。
知道大家都很忙,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她感觉抱歉。
目光在来者中逡巡,她看到一个十三四的女孩,垂着双手,有些羞涩地站着。
她想起来,来医院那天,下车时,女孩正好从车旁经过。
虽然女孩双手空空地来看她,还是很温暖,轻轻掠过她的心。
女孩是她赞助的一名贫困女生。
那时候,她刚开了一家美容院,女孩的资料是从报纸上看到的:父母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
一对一的赞助方式,是每年付出1200元钱。
她有些怜惜女孩,决定赞助她。
可在给女孩送钱的过程中,她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女孩常常迟到。
原来,女孩和奶奶住在郊区的一间地下室,离学校距离远不说,地下室里阴暗潮湿。
她想起了自己的另一套住房。
房子很小,一室一厅,是当年和爱人刚来这个城市时买的。
后来,他们搬进海边的别墅,嫌出租麻烦,小房子就一直空着。
她当即决定,让女孩和她奶奶搬进这套小房子里。
一年1200元钱的赞助费,对她来说不过一件衣服、一顿饭钱而已。
让出房子,既方便了女孩,房子又有人照顾,一举两得。
可作为一名商人,她懂得,任何行为都可能蕴含商机。
她与电视台的朋友一起策划,于是人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令人感动的一幕幕。
女孩在潮湿的地下室里,瑟瑟发抖;女孩和奶奶搬进新房子,欣喜无比;女孩接过她手中的钱,流下感动的泪水;她和女孩母女一样促膝交谈……节目录制得很成功。
播放后,许多观众在电视机前流下眼泪。
很长一段时间,美容院的生意额直线上涨。
爱心也能创造价值,她心里暗暗叫好。
如今,她很想对女孩说点什么,比如,问问成绩,或者生活得怎样,可女孩被挤在一群人后面,像一朵最不起眼的小花。
她也就闭了嘴。
朋友们走了,女孩也走了,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她没有想到,第二天清早,她刚起床,女孩像一只小猫,轻手轻脚地走来,手里拎着一只保温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8短文两篇(练习1)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狠抓基础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上拼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①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②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③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hào()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④但是为什么还有陷héng é()奔月的传说呢?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仆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侵在油中,飞蛾是直得赞美的。
错字:________ 改正:________②但寒冷的、寂莫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错字:________ 改正:________③园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篮空。
错字:________ 改正:________3.填空。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_______,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_______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选自散文集_________。
4.给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②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③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④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⑤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应怎样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一句在文中的含义?请简要回答6.在《月》中,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习题课件(共11张PPT)
(1)“嫦娥奔月 ”中的 “月 ”指月亮,你还知道月亮的其他称呼吗?请
写出五个。
银钩__玉盘__玉轮__桂月 (2)请写出有关“月亮”的成语、典故、民间传说等。(不少于三个)
闭月羞花、月下老人__月中折桂
(3)“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请你仿照示例,也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月亮。
,阿弥陀佛!”次日晨,僧袍被叠得方方正正臵于山门外。僧叹曰:“我
真的送了他一轮明月!”是啊!月光如坦荡的水,可涤净尘世的一切!天 蓝蓝,月光光,臵身其间,心灵会纯洁得空洞,所有的邪念、杂念都会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愧地远去,人就会变成自己的神灵!
⑤带着明月上路,黑暗将不能扰你!带着明月上路,你会拥有淡泊的快
乐!
8.下边三句话分别是从文章②③④段的段首抽取出来的中心句,请根据 相关内容提示,将下边三句话分别还原到恰当的位臵。
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 夙惠》,有删改)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每每想起这首
诗,眼前就会有一幅亮丽的画面在流动。文人们对着一轮明月,饮酒作赋 ,挥毫泼墨,前赴后继地抒散着自己的情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用寥寥二十个字将月的 (
净、月的(
)、月的
)全部淋漓尽致地揉进思乡的情中。而在中秋月圆之夜,东坡
D.的确、月光冷得很。
4.揣摩下列加点字的作用。
4.揣摩下列加点字的作用。 (1)为着追求光和热, 将身子扑 向灯火, 终于死在灯下, 或者浸在油中, 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
“扑”写出了飞蛾为了追求真理,追求光和热,不惜一切的牺牲精神。
(2)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 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
八年级下册8短文两篇每课一练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8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掌握以下字形字音。
旸.谷________姮.娥________皓.月________浸.______2.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妙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3.展开联想,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拟画线局部内容造句。
我应当怎样歌颂我的家乡呢?假设我是诗人,我就要用一首长诗,赞美她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气象。
仿写:假设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两篇短文1.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
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联络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2.你如何理解日中“生命是得意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这句话的含义。
3.“月〞带给作者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这种意境,让你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4.在月的结尾,作者引用了“姮娥奔月“的传说,说说你的理解。
5.日和月的创作仅一天之隔,而且两篇内容有一致之处: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联络两篇,说说你对主题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八、短文两篇【教学思路】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应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①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②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③能够进行积累的迁移,培养想象创新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②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③运用联想与想像,扩写、续写、创写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④通过自主合作、对比阅读,来欣赏、感悟《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理想及价值的取向。
【教学重、难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④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读课文。
【教法】①创设情境法②疑读法③议读法【学法】①小组竞赛法②想象法③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了解巴金的创作经历;搜集有关日月的故事,各准备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作好简要分析。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写作背景,“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的故事以及“飞蛾扑火”的种种理解等,以便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故事导趣。
1、三分钟讲故事比赛:“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
2、学生简单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目的:设置情境,引发联想)3、是否有所启发?有何感悟?(目的:学会自主思考,找寻答案)二、欣赏朗读:1、自由朗读(音准、节奏)2、同桌朗读(初步评价感情把握)3、教师范读三、深入感知:1、感知作者,了解文章背景。
2017年春季学期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短文两篇
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__B__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
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 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 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 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 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 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望。
9.本文所写的三件事,既无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无因果关系, 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却丝毫不使人感到凌乱。这是为什么?
事不相关,但人物境遇相似。
10.本文以“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不超过30个字) 星星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而这种安慰和希望是永存
的。
温馨提示:
4.(2016,天津)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日》和《月》的创作仅一天之隔,而且两篇内容有一致之处:在《日》 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
人,同时直接表达了自己愿为光和热献身的决心。《月》重在抒写对冷
的感受,作者借月亮写出独立月下的冷清忧愁,以及对姮娥奔月的联想, 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夸 父(kuā) . B.一撮 (zuǒ) . C.露 台(lò u) . D.高悬 (xuá n) . 凭 栏(pí ng) . 皓 月(hà o) . 姮 娥(hé ng) . 翅 膀(chì )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练习 新人教版
8.*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旸.谷()浸.润()皓.月()姮.娥()一撮.灰()露.台()瞬.间()2.给下面一段话排序,把句子序号按排好的顺序写在横线上。
(1)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2)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
(3)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4)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的露台上。
(5)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
排序:________3.《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集《________》(1940_1941)。
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著有激流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月》中,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文中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哪些古诗文名句?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战士们冒着因余震而房屋随时垮塌,再次进入废墟,搜寻幸存者。
B.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龙井茶的清香。
C.自从他加入学校田径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认真刻苦地训练。
D.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6.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阅读《日》《月》,回答下面问题。
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是吗①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第8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一、积存与运用1.把握以下字形字音。
旸.谷____________ 姮.娥____________ 皓.月____________ 浸.____________2.许多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 留下了专门多美好的诗篇, 就你喜爱的写几句。
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展开联想, 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 雷雨推开夏天的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仿照画线部分内容造句。
我应当如何样歌颂我的家乡呢?假如我是诗人, 我就要用一首长诗, 颂扬她日新月异, 蒸蒸日上的气象。
仿写: 假如我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 回答文后咨询题。
〔一〕日为着追求光和热, 将身子扑向灯火, 终于死在灯下, 或者浸在油中, 飞蛾是值得颂扬的。
在最后的一瞬时它得到光, 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 他追赶日影, 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 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冰冷的、孤寂的生, 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 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冰冷世界吗?倘使有一双翅膀, 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 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 失去知觉, 而化作一阵烟, 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 我会想: 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有如一面明镜, 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 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 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 我也有这感受。
在海上, 山间, 园内, 街中, 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 我望着明月, 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2017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习题课件:8.短文两篇
4.整体感知。
(1)在《日》中,作者通过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以及精辟的议论,表述 了自己怎样的人生追求? 飞蛾和夸父都体现了一种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精神,作者赞赏 这种精神,也体现了自己的追求。 (2)《月》一文突出写了月亮带给作者怎样的感觉?联系时代背景来看,作 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给人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作者写此文是想告诉人们要勇敢地追求光明,驱 除黑暗和寒冷,追求自由、幸福而英勇斗争。
在常人看来他实在是极其可怜的——唯有一根拐杖可以相依为命,甚至连
一条做伴的狗也没有。而他最大的不幸当然是他的失明了,这样他就不 能够亲身去体味光阴的变幻和季节的交替了。
然而,这恐怕只是人们好心的揣想。说到人与自然的交契,我还不曾发现有哪 位明眼人能够超越他的。当极夜将尽,太阳快要在地平线上重新绽开笑脸的日子 里,人们都会看到他的身影:信步经过大街旁的人行道 ,而后径直走上小山,再 沿着山脊,在赤杨林中找到一条通往山巅的小路。然后,他找到一处四际一无遮
)
【解析】寞mò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列列的死。
B.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C.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 D.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捕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 【解析】A列列——烈烈;C浸入——侵入;D捕——扑。
一、积累运用 5.(2015·广州)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警察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 的骗子,以免上当。
②每逢节日,看到同学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他总会
,深深思念远在家乡的母亲。
。
③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要用尊称,不能 A.形形色色 触景生情 混为一谈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短文两篇基础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8.短文两篇基础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次对着长空的一伦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摒栏望月吗?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
①用音序检字法查“皓”:先查音序__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_。
②用部首检字法查“悬”:先查部首__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_画。
(2)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B.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C.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D.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3.对“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用设问句来强调人问不能没有光和热。
B.这是全文的中心,说明要使光和热永驻人间,就必须百折不挠地追求、斗争。
C.正是由于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整个人间才不至于黑暗一团。
D.这句话在文中没有实在意义,可删掉。
4.对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妲娥奔月”的传说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引用“妲娥奔月”的传说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遐思,产生探索月球的兴趣。
B.因为妲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她的精神是值得称颂的。
C.作者虽然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在妲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自己的人格理想。
D.妲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都是为了某种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都是作者赞颂的对象。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习题课件:8《.短文两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 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 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 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 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 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 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
(6)我寄愁心与明月,_随__风__直__到__夜__郎__西___。(《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6.某班开展“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 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 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 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 至今。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 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 ,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 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 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 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 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 积而成的小岛。②尽却:全部退去。③童隶:书童仆役。 ④正黄:纯黄。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宜独往( 适宜,适合 ) (2)其具是四美者与( 这、此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1.注音或写汉字。(12 分)
2017语文名校课堂八年级答案
2017语文名校课堂八年级答案八年级的语文名校课堂是同学们很好的复习资料,里面有很多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7语文名校课堂八年级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语文名校课堂八年级答案篇1《清平乐·村居》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四周青山环抱。
村子里绿树成荫,绿草如茵,五彩缤纷的花儿遍地开放。
一条小溪穿村而过,犹如碧绿的玉带。
一座低矮的茅屋前,一棵大树巨人般挺立着。
屋后,一片竹林枝繁叶茂。
门前的小溪,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溪水清澈透明,溪面波光粼粼。
溪中,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一朵朵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婷婷玉立。
有的绽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莲蓬,像小仙女穿着漂亮的舞裙跳起了快乐的踢踏舞;有的含苞待放,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偶尔还有只小蜻蜓落到上面休息。
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着。
不知是谁家的一对老妇妻,刚喝完酒,带着醉意坐在茅屋前亲热地闲聊。
放眼望去,勤劳的大儿子正在溪东豆田里锄杂草。
尽管他戴着草帽,炎炎烈日还是烤得他大汗淋漓,汗水洒在豆田里,滋润着豆苗。
但他看到眼前想到秋天的好收成,锄得更起劲了。
心灵手巧的二儿子正坐在门前认真地编织着鸡笼,随着他的手不停地翻动,竹条在他手中飞舞着。
惟有最受宠爱的小儿子十分顽皮,正悠闲地独自趴在溪边剥着莲蓬呢。
2017语文名校课堂八年级答案篇2冬阳童年骆驼队参考答案1、(1)划去jue 划去jiao(2)划去xi 划去hai 划去zhong2、沉:③ ② 临:① ②3、看骆驼吃草咀嚼问爸爸骆驼挂铃铛想为骆驼修剪皮毛问妈妈夏天骆驼去向4、(一)(1)那样丑那样长那样安静交错冒着热气白沫(2的骆驼的“我”(二)(1)不啰嗦。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2)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怀念,对时光易逝的感慨5、略。
8.童年的发现1.读拼音,写词语。
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双臂妨碍岂止痴迷厘米幸亏羞愧驱逐迫害不怀好意2.根据句子意思,把画横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短文两篇
1.按照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
旸.谷(yánɡ) 姮.娥(hénɡ) 一撮.灰(cuō)
hào(皓)月高xuán(悬) 一shùn(瞬)间
2.根据课文填写词语。
(1)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2)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圆月有如一面镜子,高悬在蓝空。
(比喻)
(2)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反问)
4.(连云港中考)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D )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去掉“通过”或“使”)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把“刻画”改为“描绘”)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
(删去“为”)
(解析:D项应删去“为”和“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
)
5.仿写事物。
仿照示例,用简明的语言从“竹笋、天平、流星”中任选一个,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仿写,要求仿写的内容符合事物特点。
示例:飞蛾:正面——为追求光明,不惜赴汤蹈火;反面——总想把火扑灭,真是不自量力。
示例:流星:正面——为追求速度,不惜牺牲自己;反面——总想超越时间,但是徒劳无益。
竹笋:正面——为追求阳光,总是奋力上长;反面——总想快速长大,却是腹中空空。
6.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
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
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
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中国有悠久的“月文化”。
(中国人喜欢借月抒情。
)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一: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
示例二:月,你如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
(济宁中考)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
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
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
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
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
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
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
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
“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
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
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
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
”后来我们真的去了。
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
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
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
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
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
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
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
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
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
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7.“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
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和蓬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9.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写它们引发了作者的联想,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的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0.通读全文,你认为“石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
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