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先天性心脏病

合集下载

外科学-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外科学-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Surgical Treatment of CongenitalHeart Diseases目录概述:心脏的解剖与生理一、动脉导管未闭 PDA二、肺动脉口狭窄 PS三、房间隔缺损 ASD四、室间隔缺损 VSD五、主动脉缩窄 COA六、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 RSA七、法洛四联症 TOF心脏的解剖Heart is in themiddle mediastinumPicture fromCardiac Surgery in the Adult3rd EditionBy Lawrence H. Cohn心脏的解剖Surfaces and margins of the heartPicture from Cardiac Surgery in the Adult3rd EditionBy Lawrence H. Cohn心脏的解剖Picture from Cardiac Surgery in the Adult,3rd Edition By Lawrence H. Cohn心脏的解剖Physiology of the heart一、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胚胎学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连接降主动脉峡部与左肺动脉之间的生理性血流通道,出生后肺动脉阻力下降,前列腺素E1和E2减少、血氧分压增高,85%婴儿在生后2月内导管闭合为动脉韧带,愈期不闭即成为PDA。

病理生理•出生后主动脉压升高,肺动脉压降低,PDA使主动脉血持续流向肺动脉,形成左→右分流。

分流量大小与导管粗细及主-肺动脉的压差有关。

•左→右分流增加肺血流量,既使左心容量负荷增加,左室肥大甚至心衰;又使肺小动脉反应性痉挛,长期痉挛导致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和纤维化,右心阻力加重和右室肥大。

•随着肺阻力进行性增高,肺动脉压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时,出现双向或逆向分流,病人出现发绀,称艾森门格Eisemanger’s 综合征,终致右心衰而死亡。

论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论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内容摘要:先天性心脏病已经不分年龄和时间的在每个人身上显现,作为抵抗力最软弱的婴儿只能被动的感受心脏病所带来的苦楚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时刻警惕,苛刻煎熬成了这些婴儿父母的不幸,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国内外专家学者曾提出了很多治疗方案,也曾从起因、表现等等方面追根求源、孜孜不倦的进行了研究,但是至今为止心脏病的治疗与研究依然是小儿医生的心病依然是威胁新生儿性命的刽子手。

在此,我将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起因,变现状况,日常护理和术后护理方面进行浅显地分析。

关键词:起因、变现形态、日常工作、术后护理Abstract: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has extent all over anyone,but the weak baby has to fall into it feiiing pain and bear all kinds accident .Parents enduring afrid torment. With regard to congenital Heudart disease,all home and abroad specialist come up with a lot of therapeutic regimens and stud y it from reasons、expressions persevereing .However,so far ,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lways imperil babys lives.Here I anylist it from cause 、daily nurse、postoperative careKey words: origin、expressive style、daily nurse、postoperative care 正文:小儿先心病(别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英文:Children with)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发病率0.7%左右,因病情严重、畸形复杂,在出生后1月夭折,1/3发展为肺高压等并发症失去手术或介入治疗机会。

重医大小儿外科学教案07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重医大小儿外科学教案07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授课教案少;其缺点是缺损巨大尤其是膜周型缺损上缘较高,修补时操作不便B.右室切口几乎所有类型的室缺均可经右室流出道切口修补。

其优点是:a.室间隔各部位均可显露良好。

B.易于操作修补。

C.若合并流出道狭窄易于同时处理。

其缺点是:a.损伤右室心肌影响其功能。

B.如有冠状动脉经过则切口受限并有损伤冠状动脉的可能。

C.缺损右后下缘危险区位置较深,显露和操作较困难。

C.肺动脉干切口仅用于干下型缺损,易于显露和处理缺损上缘,减少右室心肌的损伤。

D.左室切口适用于肌部多发性缺损。

经右室切口探查见小梁部多发缺损者,经右室修补易于遗漏,应行左室切口使缺损显露完整且用一切补片修补。

2)室间隔缺扳的闭合方法根据缺损的大小及位置不同选择下述方法:(1)单纯缝合缺损直径小于0.5cm,且缺损周围纤维组织完整。

如靠近三尖瓣环,一侧缝线可缝于三尖瓣处,如为肺动脉瓣下,一侧缝线可缝于肺动脉瓣窦(2)补片修补缺损直径大于0.5Cm者或缺损周围无纤维组织者应用补片修补。

补片大小应与缺损大小相近,可用双头针带小垫片做间断褥式缝合,也可用不带垫片的连续缝合,通常是上述两种方法合用,即危险区和三尖瓣环处用褥式间断缝合,而其它区域用连续往返式缝合。

肌部缺损通常不用连续缝合,以间断褥式缝合为好。

3)术后并发症①低心排综合征:为左心功能不良为主,表现为低血压、无尿,原因较多,主要因术前心功能不全,术中心停跳后冠脉系统停灌心肌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手术直接伤害所制=致(心脏多切口)②心律失常最严重的为In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前传导束发育不全、手术创伤和心肌水肿所致),若为不可逆转则须终身安置心脏起搏器。

③术后出血a.术中止血不充分b.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不足c.中和过量d.出血性疾病④残余分流常发生在补片修补者,发生率在1—30%,多为心复跳撕裂或片周感染引起,我院在3%以下。

a.大于0.5CM的残余分流b.严重的顽固性溶血c.不能控制的顽固性心衰以上情况须及时再次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十 法洛四联症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十 法洛四联症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十):法洛四联症王辉山1,李守军2 代表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1.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沈阳 110016)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北京 100037)【摘要】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其基本病理解剖改变为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目前此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基本统一,但对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尚存争议。

本文根据文献提供的循证资料并结合中国国内专家的意见,制定中国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 TOF 的外科治疗。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每万次分娩中患 TOF 的新生儿约为 3~6 例,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5%~7%。

TOF 属于圆锥动脉干畸形,包括 4 种同族心血管畸形:漏斗部狭窄在内的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对位不良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骑跨范围≤50%)以及继发性右心室肥厚。

临床上对 TOF 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尚存争议,因而本文将结合中国国内的情况,开展讨论,制定中国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 TOF 的外科治疗。

1 方法与证据我们检索了MEDLINE、PubMedPlus、yuntsg、维普、同方、万方等数据库,从 2020 年 1 月回溯近20 年关于 TOF 的文献和专著,根据文献提供的循证资料,结合专家讨论结果,最终形成以下共识。

共识采用的推荐级别为:Ⅰ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效,专家组有统一认识;Ⅱa 类:有关证据或观点倾向于有用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专家组有小争议;Ⅱb 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或有效,但可以考虑使用,专家组有一定争议;Ⅲ类:已证实和/或公认无用或无效,不推荐使用。

心脏外科学PPT课件

心脏外科学PPT课件

目 录
第一节 心内手术基础措施 一. 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 二. 心肌保护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一.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二.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 ) 三.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四. 法鲁氏四连症(TETRALOGY OF FALLOT) 第三节 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一. 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 二.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三. 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心脏外科简史 (三)
体外循环发明后的先心病治疗: 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年幼,越来越好。 体外循环发明后的瓣膜外科 1. 主动脉瓣置换:1960年,Dr. Harken, 球笼瓣。 2. 二尖瓣置换: 1960年,Dr. Starr and Edwards, 球笼瓣。 3. 生物瓣:1966年,Dr. Carpentier, 戊二醛固定。
我国心脏外科发展简史
1944年,吴英恺,PDA结扎术。 1947年,吴英恺,心包剥脱术。 1953年,石美鑫,法四分流术。 1954年,兰锡纯,二尖瓣分离术。 1958年,石美鑫、兰锡纯,房缺修补术。 1958年,苏鸿熙,室缺修补术。 1957年,侯幼临、1979,汪曾炜,法四根治术。 1965年,蔡用之,二尖瓣置换术。 1974年,郭加强,冠脉搭桥术。
解 剖
未闭动脉导管位于降主动脉峡部与左 肺动脉始部之间, 可成管状、漏斗状、 窗状。
病理生理
血液由主动脉分流入低压的肺动脉, 可达左室排血量的20%~70%,使左心室排血量增加2~4倍, 左右心室负荷增加可引起左右心室肥大及衰竭.

外科学PPT课件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外科学PPT课件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1、体外循环下 2、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法洛四联症 Tetralogy of Fallot,TOF
考题
右室漏斗部或圆锥发育不全 所致的一种具有特征性肺动 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心脏 畸形。
• 1 肺动脉狭窄 • 2室间隔缺损 • 3主动脉骑跨 • 4右心室肥大
TOF
• 二.病理生理: 右向左分流 主要取决于两种特征性畸形—PS、VSD的相互 影响及其后果: 1 左右心室收缩压峰值相等 2 心内分流方向取决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严重 程度和体循环阻力 (缺氧发作和蹲距现象) 3 肺血减少程度和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程度
胸片
主动脉缩窄CT成像
手术适应证
原则上,主动脉缩窄一经诊断,均应考虑 手术治疗,解除主动脉梗阻。 上下肢收缩压差>50mmHg 主动脉缩窄处管径<50%正常管径 压力阶差>30mmHg
手术方法(人工血管置换)
重点及考试内容 1 左向右分流-肺血增多-的疾病
VSD ASD PDA 的病理生理 特征性症状及杂音特点 ECG 及彩超特点
肝素抗凝 血液引出体外 氧合 变温器 血泵 过滤 输入体内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usus, PDA
胎儿期连接降主动脉峡部与左肺 动脉根部之间的正常结构,经 此通道胎儿血液由肺动脉流入 主动脉。由于出生后肺动脉阻 力下降下和降血,液前氧列分腺压素增E1 高和,E2约显8著5 %正常婴儿在出生后2个月内动 脉导管闭合,成为动脉韧带, 逾期不闭者即成为动脉导管未 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艾森曼格综合征及差异性紫绀
2肺血减少,右向左分流
TOF

常见外科学分类

常见外科学分类

常见外科学分类外科学是一门医学科学,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手术操作和治疗。

外科学的分类十分广泛,包含了许多亚专业。

下面是常见的外科学分类:1.心脏外科学:心脏外科学是指对心脏和大血管进行手术和治疗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等。

心脏外科学是一门高难度的手术学科,需要具备高超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经验。

2.血管外科学:血管外科学是指针对血管系统疾病的手术和治疗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动脉瘤、动脉硬化、深静脉血栓等。

血管外科学是一门高风险性的手术科学,在手术操作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风险。

3.胃肠外科学:胃肠外科学是指针对胃肠道疾病的手术和治疗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胃癌、胆囊炎、胰腺炎等。

胃肠外科学是一门常见的手术学科,其中大多数手术是以腹腔镜手术为主。

4.神经外科学:神经外科学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和治疗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脑动脉瘤、脑出血、脊髓损伤等。

神经外科学是一门高难度的手术学科,手术需要高超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经验。

5.整形外科学:整形外科学是针对身体容貌和功能进行手术和治疗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乳房整形、面部整形、体形整形等。

整形外科学是一门需要高度审美观的手术学科,要求医生具备高超的手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能力。

6.泌尿外科学:泌尿外科学是针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手术和治疗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肾病、尿路结石、前列腺癌等。

泌尿外科学是一门较为常见的手术学科,主要手术有肾切除术、膀胱切除术等。

以上是常见的外科学分类。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内容和手术技术。

医生需要具备高超的手术技巧、宽广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才能胜任外科学工作。

外科学病因分类

外科学病因分类

外科学病因分类
外科学病因分类指的是将外科疾病按照其病因分类的一种方法。

外科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有先天性、后天性、感染性、遗传性、药物性、损伤性等多种类型。

因此,将外科疾病按照其病因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诊治疾病。

具体来说,外科学病因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先天性疾病:指出生时就存在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2. 后天性疾病:指在生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疾病,如肿瘤、结石等。

3. 感染性疾病:指由于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的感染引起的疾病,如败血症、皮肤脓肿等。

4. 遗传性疾病:指由于遗传基因的突变而引起的疾病,如多囊肾、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

5. 药物性疾病:指由于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导致的疾病,如肝硬化、肾损伤等。

6. 损伤性疾病:指由于各种意外事故、外伤等引起的疾病,如骨折、创伤性腹膜炎等。

综上所述,外科学病因分类是外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类方法,对于外科医师的诊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1 -。

外科学: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学:先天性心脏病

病理生理
上、下腔静脉血 右心房(扩大)
肺静脉 ASD 左心房
右心室 (增大)
左心室(血量减少)
肺血流量明显增加(肺充血)
肺小动脉痉挛、增厚
体循环供血不足
右向左分流
(消瘦、乏力、心悸、气短等)
艾森曼格综合征 (少数病人晚期)
临床表现
• 症状
• 可无症状,常体检发现 • 晚期可出现紫绀
• 体征
• 胸骨左缘2-3肋间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 P2亢进、固定分裂 • 无震颤
• 手术方法
• 直接或补片修补 • 同时处理合并畸形:室缺、主动脉瓣关闭不

法洛氏四联症
Tetralogy of Fallot TOF
• Stesen第一次于1672年报道
• 1888年法国学者Fallot第一个准确描述了该 病的临床表现和全部病理特征:肺动脉狭窄 、心室间交通、主动脉起始部右移、右室肥 大
病理生理
• 近端血压升高,左室后负荷加重 • 远端血流减少,血压降低 • 侧枝形成 • 高血压 • 差异性紫绀
临床表现
• 症状:取决于缩窄的位置、程度和合并畸形
• 可无症状 • 头痛、头晕、鼻衄、心悸等高血压表现 • 下肢乏力、易疲劳、间隙性跛行 • 严重者心力衰竭
• 体征:
• 下肢脉搏减弱,上肢收缩压高于下肢为本病重要特 征
• 三岁以前有自行闭合可能(约50%)
病理解剖
• 膜部
• 最多见,包括膜部间隔瘤
• 漏斗部
• 包括动脉下型
• 肌部
• 可以多个缺损
肺静脉 PV 上腔静脉 SVC 右心房 RA
肺动脉 PA
下腔静脉 IVC 右心室 RV
PV 肺静脉 LA 左心房 AO 主动脉 LV 左心室

5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原则-2@小儿外科学精品资源

5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原则-2@小儿外科学精品资源

一、概述 (Introduction)
㈠ 概念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CHD):出 生前胚胎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造成的畸形性疾病,是小儿最常 见的心脏病。
㈡ 病因
具体病因还不十分清楚,至今未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关因素:遗传因素(内在因素)
环境因素(外界因素)
㈡ 按解剖部位分类
1.心内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ASD)
室间隔缺损(VSD)
2.瓣膜畸形: 肺动脉瓣狭窄(PS)
3.大血管畸形: 动脉导管未闭(PDA)
主动脉缩窄(COA)
4.复合畸形:
法洛四联症(TOF)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
我国先心病发病率分布情况
诊断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症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主动脉中断 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瓣狭窄 ….
(2)伴其它肺血减少的复杂先心病,如TOF、IAA、TA、 PA等,根治术前不能单独闭合PD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手术方法
(1)结扎法 简单实用 — 最常采用的方法
(2)切断缝合法 不复发 — 风险大
(3)体外循环下导管缝闭法 安全 — 技术较复杂
7. 主要并发症
① 大出血; ② 左喉返神经损伤; ③ 高血压; ④ 导管再通(发生率约在2%); ⑤ 乳糜胸; ⑥ 假性动脉瘤
病情较轻者,择期手术; 病情较重者,早期及时手术; 病情严重者,急诊/亚急诊手术;
五、常见先心病的外科治疗
㈠ 动脉导管未闭(PDA)
1. 病理解剖及分型
管型、漏斗型、窗 型、哑铃型、动脉瘤 型
2. 病理生理:
大血管水平左向右分流,肺多血。

小儿外科学知识点

小儿外科学知识点

小儿外科学知识点小儿外科是专门研究儿童身体疾病和外伤的医学领域。

与成人外科不同,小儿外科需要考虑到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需求和生理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儿外科知识点。

1.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儿童在出生前或出生后发生的心脏结构异常。

这些疾病可以分为心脏分流病和阻塞性病变两类。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法洛四联症等。

早期的手术干预可以改善儿童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 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

儿童是最常见的感染人群。

腮腺炎的主要症状是腮腺肿胀和疼痛。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所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3. 疝气疝气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缺损处突出的现象。

儿童疝气常见于脐疝和腹股沟疝。

脐疝是指小肠通过脐部周围的腹壁薄弱区突出,腹股沟疝是指肠管通过腹股沟管突出到阴囊或大阴唇。

手术修补腹壁缺损是治疗儿童疝气的主要方法。

4. 婴儿巨结肠综合征婴儿巨结肠综合征是一种胎儿胎便排出障碍,并导致结肠扩张的疾病。

该疾病常见于新生儿,其症状包括腹胀、呕吐和便秘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修复和营养支持。

5. 婴儿腹壁缺损婴儿腹壁缺损是指腹壁在胎儿期发育不完全,导致腹部内脏器通过腹壁缺损突出。

常见的腹壁缺损有脐疝和腹壁缺损综合征。

手术修复是治疗婴儿腹壁缺损的主要方法。

6. 儿童骨折儿童骨折与成人骨折的处理有所不同。

由于儿童骨骼尚未完全发育,骨折修复后有很好的再生能力。

因此,儿童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

但对于骨折不稳定或关节受累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7. 婴儿先天性肾病变婴儿先天性肾病变是指婴儿在出生时即具有的肾脏发育异常或病理性改变。

常见的先天性肾病变有多囊肾、肾盂积水和肾发育不良等。

治疗方法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而定,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矫正。

8.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在儿童中常见且容易复发。

常见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和尿痛等。

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并及时治疗其他导致尿路感染的疾病。

10kg以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10kg以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I7 12・
宁夏医学杂志 2 1 0 0年 l 2月第 3 2卷第 1 2期
Nnx dJ D e2 1 V l 2,o 1 igi Me , e.00, o 3 N .2 a
(7 7 ) 5 .% 的并发症发生率( = 59, 00 ) x 2 . P< .1 。
看气囊是否均匀 , 有无漏气现象 , 同时气囊 导尿管选用 2 2号 或更大型号 , 以确保引流通畅 ;3 缝合固定气囊导尿管 于胸 ()
2 1 注意事项 :1对于血胸、 . () 脓胸、 以及创伤性气胸尽量
使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 法 , 适用 于血胸 、 不 脓胸 大家 容易理 解, 而创伤性气胸 由于外伤所 致胸壁 及肺 间质水 肿 , 以伤 所 后短期内没有积 液 , 是随着 时间 推移组织 水肿 逐渐减 轻 , 但 液体渗入胸膜腔形 胸腔 积液 , 液体 不易 引流 出; 间长容 使 时 易包裹 , 甚至形成脓胸造成严重后果 ;2 使用气囊导尿管前 ()
对 lk O g以下 低 体 重 先 天性
总结 1k 0 g以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 的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
1k 先 天性 心 脏 病 患 儿 采 用 外科 手 术 治 疗 (3例 采 用 中度 低 温 体 外 循 环 手 术 , 动 脉 导 管 未 闭直 接结 扎 ) 0 g的 5 2例 。 住 院死 亡 3例 , 亡 原 因 为低 心 排 综 合 征 2例 、 吸 所致 心 脏 骤 停 1例 。 结 论 死 误
流 管 , 即用 油 纱 布 封 闭 伤 口 , 止 空 气 被 吸 入 胸 膜 腔 内 ; 立 防
() 7 拔管后再 次出现胸 闷、 急感 觉 , 气 考虑气 胸再发 , 因为气
胸 在 闭 式 引 流术 后 第 一 次 的 复 发 率 为 3 % t ;8 闭 式 引 流 0 2 () j

儿外科学知识点

儿外科学知识点

儿外科学知识点儿外科学是儿科医学的一门专业领域,主要研究儿童相关的外科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外科学知识点,包括先天性疾病、外伤、肿瘤等方面的内容。

一、先天性疾病1.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

主要包括心脏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发育迟缓、心率不规则等,治疗常采用手术修复。

2. 先天性脊柱侧弯:是脊柱发育异常的一种表现,可导致脊柱侧弯变形。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矫正体位、外科手术等。

3. 先天性股骨畸形:包括股骨颈干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

治疗可通过牵引、手术等方法进行。

二、外伤1. 骨折:儿童骨骼发育不完全,骨折时以弹性骨折和弯曲骨折为主。

治疗一般采用保守疗法,如石膏固定、牵引等。

2. 创伤性脑损伤:外伤性脑损伤是儿童外伤的常见形式,常见的类型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等。

治疗应根据损伤程度,包括监护、手术等综合治疗。

3. 刀伤、烧伤:刀伤和烧伤是儿童外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类,治疗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清创缝合、皮肤移植等。

三、肿瘤1. 儿童恶性肿瘤:儿童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

治疗方案多为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

2. 肾母细胞瘤:是一种多见于儿童的肿瘤,早期常表现为腹部肿块。

治疗一般需要手术切除,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辅助化疗或放疗。

3.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多见于婴幼儿。

治疗方法多样化,根据病情会考虑手术、化疗、放疗等。

四、其他常见疾病1. 胆囊疾病:如先天性胆总管扩张、胆囊炎等。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胆囊或胆道狭窄的病灶。

2. 肠梗阻:包括先天性肠闭锁、肠套叠等。

治疗一般需要手术解除肠梗阻,恢复肠功能。

3. 食管异物:儿童误吸异物时较为常见,需及时进行急救治疗,如行食管镜、异物取出等。

以上只是儿外科学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实际上儿外科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其他疾病和治疗方法。

儿童患病时,家长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三级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的三级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的三级预防摘要】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其发病率居所有出生缺陷疾病的首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采取孕前检查、优生咨询,加强孕期保健、进行诊断性干预等措施对先心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预防【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125-02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出生缺陷逐渐成为围生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活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居所有出生缺陷疾病中首位,有统计显示我国先心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我国各别地区的发病率甚至达到10‰[2]。

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

本文主要对先心病的三级预防措施进行简要综述。

1 一级预防先心病的一级预防是发现和研究先心病的病因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在孕前进行健康教育、优生检查和咨询指导等综合预防。

1.1 普及健康教育我国地广人多,应将先心病的病因、严重危害及预防措施等科学知识普及到群众、使整个社会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将预防工作提前到婚前、孕前。

1.2 开展婚前、孕前检查,创造良好的妊娠环境为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应积极开展育龄青年的孕前检测:①具有遗传倾向的家庭,有必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②对孕前妇女进行“TORCH”特异性抗体检查,阳性者推迟计划妊娠时间。

③糖尿病检测,孕前已诊断糖尿病的妈妈必须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建议血糖控制稳定达标后再考虑妊娠,并在孕期继续调整饮食,控制血糖[3]。

④苯丙酮尿症筛查,建议苯丙酮尿症的女性进行低苯丙氨酸饮食。

1.3 选择最佳生育年龄,重视孕前及孕期保健提倡优生优育,应该进行有准备有计划的怀孕,避免高龄生育。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4~29岁,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岁。

心脏外科知识点总结

心脏外科知识点总结

心脏外科知识点总结概论心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心脏外科的发展历史悠久,自20世纪初,心脏外科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心脏外科手术技术逐渐成熟,治疗效果也日益显著。

心脏外科领域涉及到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开放胸腔手术、微创手术以及介入治疗等。

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胚胎期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的心脏发育异常,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病、法洛三联病、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一般包括发育迟缓、心率不齐、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心脏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常见的手术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法洛四联病根治术等。

二、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发生狭窄、关闭不全或畸形等异常,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的疾病。

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包括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心脏瓣膜疾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等。

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心脏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常见的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瓣膜成形术等。

三、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

冠心病的危害主要在于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

冠心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胸痛、气短、心悸等。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常见的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心肌搭桥术等。

四、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是治疗心脏衰竭的最后手段,一般适用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晚期心脏病患者。

外科学名词解释3

外科学名词解释3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先天发育异常而未能自愈的在一组心脏病,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法洛氏四联征常见。
阴囊Paget 病又称阴囊皮肤湿疹样癌,是一种少见的阴囊皮肤恶性肿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颅内和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统称。
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
胸膜纤维板剥除术: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肺功能,是治疗慢性脓胸的主要原则之一。因此剥除脓腔壁胸膜和脏胸膜上的纤维板,使肺得以复张,消灭脓腔,改善肺功能和胸廓呼吸运动
胸腺瘤(thymoma):多位于前上纵隔。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类。呈椭圆形阴影或分叶状,边缘界限清楚。多为良胜,包膜完整。但临床上常视为有潜在恶性,易浸润附近组织器官。约15%合并重症肌无力。
胸部吸吮伤口:伤侧胸壁可见伴有气体进出胸腔发出吸吮样声音的伤口。
熊猫眼征:颅前窝骨折常累及额骨眶板和筛骨,引起的出血经前鼻孔流出;或流进眶内,眶周皮下及球结膜下形成瘀血斑,称之“熊猫”眼征。
Wilms瘤:即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腹部肿瘤。从胚胎性肾组织发生,是上皮和间质组成的恶性混合瘤,多数在5岁以前发病,虚弱婴幼儿腹部巨大包块是本病的特点,宜早期经腹行肾切除术。
中间清醒期:脑外伤后原发性昏迷和继发性昏迷之间的时间。
自发性气胸:一般常因剧烈咳嗽、屏气或运动,使肺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肺大疱突然破裂,形成~。
原发性脑损伤:是指在受伤当时,暴力作用于头部立即发生的脑损伤。

外科学 第二十九章 心脏疾病

外科学 第二十九章 心脏疾病


心肌保护
(一)概念
为了既能获得无血手术野的条件,又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采用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称为心肌保护(myocardial protection)
(二)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
➢ 使用高钾化学诱导方法,使心脏迅速停搏,避免电机械活动,减少能量消耗 ➢ 降低心脏温度,减缓心肌代谢率,保存能量储备。常用4℃心脏停搏液灌注,成人予冰屑、儿 童予冰水心包腔局部降温 ➢ 提供氧和能量底物,维持心脏缺血期间和恢复灌注后所需的能量物质 ➢ 心脏停搏液还必须是偏碱性(pH 7.6~8.0)、高渗(320~380mOsm/L)和细胞膜剂(利 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以保护缺血心肌适宜的代谢环境、完整的细胞结构和细胞膜质子泵功能
导管的大小 主肺动脉压差
左向右分流
左心负荷 肺血流
左室肥大 充血性心衰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阻塞
差异性发绀
艾森曼格综合征
右向左分流
(三)临床表现
➢ 症状:易激惹、气促、乏力、多汗以及喂养困难、发育不良等,严重可有差异性发绀。 ➢ 体征: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以收缩末期最为响亮,向颈背部
(四)体外膜肺氧合与体外生命支持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erane oxygenation,ECMO)与体外生命支 持(extracorpreal life support,ECLS),是指针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病人,通过 特殊体外循环设备,较长时间辅助或替代心肺功能的技术。目的是为心、肺疾病治疗与功 能恢复争取时间
外科学
第二十九章
心脏疾病
目录
第一节 心内直视手术基础措施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第三节 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案例分析: 二尖瓣置换的体外循环管理 案例分析: 房间隔缺损 案例分析: 室间隔缺损 案例分析: 法洛四联症

34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34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大 脑 外侧 裂 的 蛛 网 膜 池 。 切 开 侧 裂 时 至 少 切 开 两 处 以上 , 以保
口, 一般长 为 6—8 c m, 全麻下手 术 , 用 C刀行成 骨瓣 大小约 3 . 5

4 c m, 弧形剪开硬脑膜并翻 向蝶骨嵴方 向并悬 吊之 , 探查见 硬
膜下有蓝黑色包膜 , 显微镜下切除视 野 内包膜 , 显微镜下小 心分 离外侧裂池蛛 网膜长度 约 2— 3 c m, 放 出脑积液 , 待脑 组织 踏陷 后提起脑表面 的蛛 网膜 , 撕开 2— 3处 , 大小约 2 e m; 术 中严 格无 菌操作 , 止血彻底 , 严密缝合硬脑膜 , 硬 脑膜外放 引流管 , 骨 瓣复 位颅骨连接片 固定。术后 给予多量 等渗液 体 , 促进脑 组织膨 胀 复原 。手术 当天和术后 1 d 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 。
[ 1 ]王忠诚. 王忠诚神 经外科学 [ M] . 武汉: 湖北科 学技术 出版
社, 2 0 0 8 : 3 3 0 .
[ 2] H o f i J . T r a m a t i c s u b d u r a l h y d r o ma[ J ] . J T r a u ma , 1 9 7 3 ,
T S H又名外伤性硬膜下水瘤 , 是因颅脑外 伤时 , 脑 组织在颅 腔 内强烈移 动 , 致使蛛 网膜被撕破 , 脑脊 液经蛛 网膜 破裂孔流 至 硬膜下 与蛛 网膜之 间的硬脑膜 下间隙聚集而 成。是颅脑损伤 的 常见并发症 , 其机理是 由于蛛 网膜被 撕裂 后行成 的破孔 有单 向
3 讨
裂开放并脑表面蛛 网膜 撕裂 手术设 计合理 , 从 根本 上解决 了硬
膜下积液 的发病基础 , 可作 为治疗 顽 固性 硬膜 下积 液的首 选方 法 。本组 2 O例患者经开 颅外侧 裂撕 口术 均治 愈 , 无 1 例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的心脏结构
血液循环
(体循环)腔静脉 (肺循环)肺静脉
三尖瓣
肺动脉瓣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隔 左心房
二尖瓣
隔 左心室
主动脉瓣 主动脉
病因
• 内因: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畸变 • 外因: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 如感染、羊膜的
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 养不良、糖尿病、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 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出生 地海拔高度和性别等 • 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 相互作用所形成
• 三岁以前有自行闭合可能(约50%)
病理解剖
• 膜部
• 最多见,包括膜部间隔瘤
• 漏斗部
• 包括动脉下型
• 肌部
• 可以多个缺损
肺静脉 PV 上腔静脉 SVC 右心房 RA
肺动脉 PA
下腔静脉 IVC 右心室 RV
PV 肺静脉 LA 左心房 AO 主动脉 LV 左心室
病理生理
室缺导致左向右分流,其血流动力学效应 为:
下腔静脉 IVC 右心室 RV
PV 肺静脉 LA 左心房 PA 肺动脉
LV 左心室
病理生理
左房的压力高于右房,形成左向右分流,使 肺循环的血流量超过体循环的血流量,持续 的肺血流量增多导致肺淤血,肺血管顺应性 下降从功能性肺动脉高压发展为器质性肺动 脉高压;右心的容量负荷增多,右心系统的 压力随之持续增高,使原来的左向右分流逆 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 胎儿时期赖以生存的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 生理性血流通道,在出生后未关闭
• 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 • 分型
• 单纯性 • 复杂性:非生命依赖性
生命依赖性
病理解剖
• 位置:主动脉峡部与左肺动脉根部 • 分型:管型、漏斗型、窗型
肺静脉 PV 上腔静脉 SVC
右心房 RA 肺动脉 PA
下腔静脉 IVC 右心室 RV
分类
• 紫绀型:右向左分流,如法洛四联症 、 法洛三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和完全性 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等
• 非紫绀型:无分流,如主动脉缩窄、肺 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
• 潜在紫绀型:左向右分流,如ASD、 VSD、PDA---艾森曼格综合症 (Eisenmenger)
临床表现
不同病变症状差异很大
• 体格检查:发育情况、青紫、杵状指( 趾)、心脏杂音
诊断
• 胸片 • 心电图 • 超声心动图 • CT、MRI • 右心导管及造影
治疗
• 内科保守治疗 • 介入治疗 • 外科手术治疗
• 根治手术 • 姑息性手术 • 移植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 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发病率约 为活产婴儿的1/1500,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6%--10%
• 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增加 • 双向分流和右向左分流
病理生理
右心室血流
PDA
肺动脉 主动脉
体循环 供血减少
诊断
• 胸片:右心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舞蹈征 • 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 • 心超 • 心导管
治疗原则
• 手术指征 • 手术方法
• 介入 • 外科封堵 • 手术修补
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 发病率约为活产婴儿的2/1000,占先天性 心脏病的20%。如包括合并其他畸形的 ,则超过50%
• 肺循环血量增多 • 左室容量负荷增大 • 体循环血量下降
小室缺 大室缺
病理生理
可无血流动力学变化,但可能SBE
大量左向右分流
肺动脉高压
梗阻型肺动脉高压 艾森曼格综合征
动力型肺动脉高压
临床表现
• 症状
• 可无症状,易乏力、气促、呼吸道感染 • 晚期可出现紫绀
• 体征
• 胸骨左缘3-4肋间粗糙的喷射样收缩期杂音 • P2亢进 • 可扪及震颤
பைடு நூலகம்
病理生理
上、下腔静脉血 右心房(扩大)
肺静脉 ASD 左心房
右心室 (增大)
左心室(血量减少)
肺血流量明显增加(肺充血)
肺小动脉痉挛、增厚
体循环供血不足
右向左分流
(消瘦、乏力、心悸、气短等)
艾森曼格综合征 (少数病人晚期)
临床表现
• 症状
• 可无症状,常体检发现 • 晚期可出现紫绀
• 体征
• 胸骨左缘2-3肋间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 P2亢进、固定分裂 • 无震颤
诊断
• 胸片:肺血增多,肺门血管影扩张;左 心缘向左下延长,肺动脉段突出
• 心电图:电轴左偏 • 心超 • 心导管
治疗原则
• 手术指征-----自然闭合可能 • 手术方法
• 介入 • 外科封堵 • 手术修补
• 手术并发症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 女性较多见,男女性别比例为1:2—1:3
• 常合并其他畸形
病理解剖
• 继发孔型-最多见(80%以上)
• 中央型 • 上腔型 • 下腔型 • 混合型
• 原发孔型-常合并二尖瓣或三尖瓣裂缺
•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
• 冠状静脉窦型
• 又称无顶冠状窦
肺静脉 PV 上腔静脉 SVC
右心房 RA 主动脉 AO
PDA murmur
动脉
PDA 导管 PV 肺静脉 LA 左心房 AO 主动脉 LV 左心室
病理生理
• 主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 • 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房与左心室肥厚、扩大
,导致左心衰竭
• 血液分流至肺动脉使肺动脉血流量增多,经肺到达 左心房、左心室而使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
• 为弥补主动脉至肺动脉的分流对体循环造成的损失 ,左心室代偿性的增加心排血量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
概述
• 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局部 发育停顿所造成的畸形,或出生后应自 动关闭的通道(在胎儿属正常)未能闭合的 心脏病,是一种局部解剖结构异常。
• 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约占存活婴儿 的0.4~0.8%。
• 不等同于遗传病,不一定是小儿。
心脏杂音,可伴有胸前区震颤。 活动能力差:心功能差、供血不足和缺氧所致。 呼吸道感染:肺血增多,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紫绀: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可伴有杵状指。 发育差:有青紫者尤其明显,智力发育可能受影响。 其它症状:晕厥、声音嘶哑、胸廓畸形
诊断
• 病史:可以没有症状,体检发现杂音, 也可能有喂养困难、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急促、青紫、蹲踞、发育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