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灿 食源性疾病及暴发事件的识别与诊断

合集下载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核爆炸 •核废物处理不当/核素污染 •意外事故
❖ 食品有毒物质(自身因素,误 食误用)等所致食源性疾病
–动物性 河豚鱼毒素 –植物性 马铃薯龙葵毒素 –真菌性 毒蘑菇
❖ 营养失调(宿主因素)所致食源性疾 病
–营养缺乏性食源性疾病 –营养过剩性食源性疾病
–(糖尿病、心脏病)
4
食源性疾病的呈现形式
❖ 散发
❖2、下消化道综合征
❖ 以腹痛、腹泻为主要发病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食 欲下降、头痛、头晕、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和畏寒发热、 肌肉酸痛等感染性症状。发病较急,多见于各种细菌性、 病毒性和寄生虫性肠道感染性疾病。如产气荚膜杆菌肠 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炎、沙门氏 菌病、副溶血 性弧菌食源性疾病、阿米巴病等。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 物中品污染等(外来因素)所致的 食源性疾病
–生物性
•微生物性: 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 •动物性: 昆虫污染 、寄生虫污染
–化学性
•农药、化肥残留 •包装材料/容器等污染 •非法使用添加剂 •假冒伪劣
–物理性
病例单个存在,病例数少,散在分布,相互间多无流行病学关联
❖ 暴发 病例时间、空间或人群特征上有明显聚集性
❖ 如餐厅、酒店或学校、工矿企业等人群聚集地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 容易识别(地方卫生部门即可识别) ❖ 目前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形式
病例呈分散分布,在时间、空间上无明显的聚集性
❖ 如:美国90年代大肠杆菌O157:H7暴发,美国2012年发生的李斯特菌污染甜瓜导致的跨 州暴发
66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 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 ❖ 食物中毒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典型、最常见的一大类 ❖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 ❖ 在我国,食物中毒的概念中通常不包括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的方式
• 调查方式
–自填调查 –面访调查: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调查
• 调查要求
–使用统一问卷 –采取相同调查方式 –保证调查问卷的质量
15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 核实诊断
• 制定病例定义
• 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
•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 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
• 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
某幼儿园疑似食物中毒调查的病例定义
• 时间:9月1日以来 • 地点:某幼儿园 • 人群:该幼儿园学生及教工
• 具有以下症状/体征之一:
–腹泻(≥3次/天)或呕吐者; –恶心、腹痛、腹泻、发热等2项及以上者
12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 核实诊断
• 制定病例定义 • 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 •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 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
病程:中位时间9 小时,范围:4-85 小时
某村不明原因出血病例的临床特征
症状/体征 牙龈出血 皮肤瘀斑 腰痛 血尿 人数 (n=12) 8 6 6 5 比例(%) 66
50
50 41
关节酸痛
流鼻血 便血
5
3 2 抗凝血杀鼠药引起中毒 2 2 1
41
25 17
呕血
腹痛 呕吐
17
17 8.3 8.3
三间分布描述
• 时间分布
6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 核实诊断
• 制定病例定义 • 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 •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 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
• • • • 一个统一的标准 是确定被调查对象是否纳入病例的依据 是统计发病人数的流行病学工具 不同于临床诊断标准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及案例分析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及案例分析

病例数
20 15 10 5 0 10 17 24 31 7 14 被污染奶酪 开始外销
7月
发病日期
8月
Data Source: An outbreak of Salmonella heidelberg infection, Colorado, USA, 1976.
间歇同源
Intermittent common source
三间分布描述
• 时间分布
– 病例发病时间绘制流行曲线
• 地区分布
– 病例的居住/工作地址绘制地图
• 散点图 • 面积地图
• 人群分布
– 暴发涉及的不同人群的罹患率
24
时间分布:用流行曲线来表示
流行曲线:直方图
3
接种甲肝疫苗 放寒假
开展调查
病 例 数
2
1
0
12-1 12-13 12-25 1-6 1-18 1-30 2-11 2-23
桌子冰箱隔板砧板绞肉机研磨机等涂抹试子鼻咽皮肤试子113实验室检验结果在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中的作用病例临床标本和或可疑食物标本中检测病原体毒素或化学毒物等为流行病学食品或环境卫生学场调查提供证据支持病例食品食品原料或用水食品加工环境或食品从业人员标本检出相同病原体毒素或化学毒物病原体分型鉴定或毒素型别均一致11416243240222630121620学生教师食堂恢复供餐资料来源
• 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
17
调查表的录入、数据清洗
ID 姓 名 年 性 龄 别 发病日期 和时间 主要症状和体征 腹泻 呕吐 发热 厌食 实验室检测 标本 结果
1 2
3 4 5
MT 34 女 10/05/22:00 TG 45 女 11/05/08:00

如何快速识别食源性疾病症状

如何快速识别食源性疾病症状

如何快速识别食源性疾病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可能会面临食源性疾病的威胁。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了解如何快速识别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对于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健康至关重要。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过敏反应等。

胃肠道症状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表现。

恶心和呕吐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胃部不适,有一种强烈的想要将胃内物质排出的冲动。

呕吐的程度可以从轻微的干呕到频繁而剧烈的呕吐不等。

腹泻也是常见症状之一。

这可能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水分增加,甚至可能出现脓血便。

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腹痛,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有的可能是脐周的绞痛,有的则是持续性的隐痛。

除了胃肠道症状,食源性疾病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

例如,头晕和头痛可能会出现。

患者会感到头部昏沉、眩晕,或者头部有持续性的疼痛,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的行动和思考。

此外,部分食源性疾病还可能导致发热。

体温升高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一种反应。

发热的程度可以从低热到高热不等,同时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另外,过敏反应也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摄入了含有过敏原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可能会迅速出现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要快速识别食源性疾病症状,首先要关注症状出现的时间。

如果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通常为数小时内)就出现了上述症状,食源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其次,要考虑共同就餐者的情况。

如果一起用餐的其他人也出现了相似的症状,那么很可能是食物引起的问题。

还需要留意食物的来源和加工过程。

如果食物的原材料不新鲜、加工过程不卫生,或者储存方式不当,都增加了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不同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症状可能会有所侧重。

例如,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常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如剧烈呕吐、腹泻等。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及案例分析PPT共113页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及案例分析PPT共113页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及案例分析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及案例分析-马会来课件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及案例分析-马会来课件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 及案例分析
• 食源性疾病暴发概述 •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流程 • 食源性疾病暴发案例分析 • 食源性疾病暴发应对策略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食源性疾病暴发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源性疾病暴发是指短时间内,一起 食源性事件导致多例患者发病,且病 例间有共同的进食史或食物链关联。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制 定
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工作,提高 我国在国际食品安全领域的话语权。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
与国际食品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加 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食品安全挑战。
分享我国食品安全经验
将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 享给其他国家,促进国际食品安全水平的提 高。
04
食源性疾病暴发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01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从源头到餐桌,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
全面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02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
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食
品安全标准。
03
强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规范食 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的流程和操作,提高调查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根据病因和传播途径,食源性疾病暴 发可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和有毒动 植物性暴发。
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危害
01
02
03
健康危害
食源性疾病暴发可导致患 者发生腹泻、呕吐、发热 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脱 水、休克甚至死亡。

食源性疾病诊断与报告

食源性疾病诊断与报告
➢ 某些食源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发病率升高。例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 发病率最高;有毒蘑菇中毒易发生在春夏季生长 季节;霉变甘蔗中毒主要发生在2~5月。
.
26
食源性疾病诊断之临床表 现
食源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胃肠道症状,包括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但不同致病因子引起 的食源性疾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的可以表 现为发热、神经系统症状(头痛、麻木、感觉异 常等)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
.
24
食源性疾病诊断之流行病 学特点
地区性
➢ 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 例如,肉毒梭菌中毒在新疆、甘肃地区多见;副 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霉变 甘蔗中毒多发生北方地区;牛带绦虫病多发生在 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俗的地区。
.
25
食源性疾病诊断之流行病 学特点
季节性
.
28
食源性疾病诊断之临床表现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特点不同,有人与人
之间的传染过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伴有头痛、肌痛、低
热、发冷、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如诺如病毒感
染);部分患者可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如
轮状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患者可出现肝大、肝
区痛、尿黄、巩膜和皮肤黄疸等症状(如甲型病毒
性肝炎)。
.
29
食源性疾病诊断之临床表 现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 人感染寄生虫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些有畏寒发 热、头痛、食欲不振、恶心、乏力、腹胀、腹泻等 症状,可伴有黄疸、肝大、肝硬化、腹水等(如华 支睾吸虫病),也可出现肌痛、皮疹、斑丘疹、肺 炎、心肌炎、脑膜炎、脑炎等表现(如旋毛虫病)。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主要食源性疾病的特征 (1)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主要食源性疾病的特征 (1)

恶心、呕吐、发给、头痛、 眩晕、呼吸困难、震颤、 衰弱、意识丧失
恶心、呕吐、干呕、腹泻、 腹痛、衰竭 呕吐、腹部痉挛、腹泻、 恶心 恶心、呕吐、腹泻、口渴、 瞳孔开大、虚脱、昏迷 恶心、呕吐、非血性水样 便、脱水
6-24小时
12-48小时 (中位数36小时)
真菌毒素(捕蝇覃属)
诺如病毒
二、出现咽痛和呼吸道症状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1
诊断标准 1 流行病学特点 1.1 国内最常见的中毒食品为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 各类熟肉制品,其次为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品,个别也有含淀 粉类食品。 1.2 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起病急,潜伏期一般在2~4h。 2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地反复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 症状。 3 实验室诊断 3.1 从中毒食品中直接检测肠毒素(肠毒素检测方法见附 录A),并确定其型别。 3.2 从中毒食品、患者呕吐物、粪便中经培养分离出金 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再检测肠毒素,证实为同一型别。 3.3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见GB 4789.10。
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细菌性或真菌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细 菌性食物中毒或真菌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 依据包括: 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3.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 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 -2
4 实验室诊断 4.1 剩余食物、呕吐物或胃内容物作亚硝酸盐测定(按GB/T 5009.33),含量超标。 4.2 血液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按GB 8788附录A),含量超过 10%。
判定原则 1 符合流行病学调查的特点,确认中毒由亚硝酸盐引起。 2 临床表现符合亚硝酸盐中毒。 3 剩余食物或呕吐物中检出超过限量的亚硝酸盐。 4 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10%。

何为食源性疾病

何为食源性疾病

<概况简介>定义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据报告,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

食源性疾病成为了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威胁之一。

如何解决也成为了世界性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对食源性疾病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有更深的认识。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疾病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在我国城乡都有发生,在细菌食物中毒中占有较大比重。

沙门菌属食品中毒全年即可发生,其多见与夏季动物性食品(如肉类、蛋类。

家禽水产类等)。

也就是说,蛋类、禽类、及猪肉是人类感染沙门氏菌的主要渠道。

需指明的是,其临床表现是败血症与肠炎。

其症状是突然的恶心、呕吐、腹泻黄绿色水样便,有时有恶臭,带浓血和粘液的病人体温可达38度以上,重者有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

案例:2008年7月17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宣布,最近在美国42个州肆虐的沙门氏菌已导致至少1220人患病,这是美国10年来最严重的沙门氏菌病疫情。

,感染源头尚待查明,相关卫生单位怀疑可能与生吃某些品种的生蕃茄有关医学研究显示,经过高温烹煮的蕃茄中的茄红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也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因此建议在此期间还是使用高温烹煮番茄适宜。

疫情还在继续------(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it…!!!!) 细心地人们从材料可以发现,古语“病从口入”确实不假,饮食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你的身体健康,因为不卫生的饮食习惯直接造成的就是对细菌性疾病的感染。

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无疑是预防疾病治本的方法。

食源性疾病的暴发调查及案例分析(姚进喜)

食源性疾病的暴发调查及案例分析(姚进喜)
检测的时间 请求派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无
菌采样或提供无菌采样的工用 具、容器等
食源性疾病实验室检查的核心功能?
食源性疾病调查后应该做哪些工作?
及时分析 撰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及时对食物中毒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
估。
现场调查处理三件事
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及案例分析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
姚进喜
主要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概念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的启示 四、我省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
??
食源性疾病
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 (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 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 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 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 的疾病。
如何进行环境调查?
进行食物中毒现场检查 采集食物及环境样品 收集相关信息 调查取证
照相机、录音机、摄象机等
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采集样品 收集相关信息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
暴发调查的步骤——8步
核实暴发和诊断 病例定义 核实并确定病例 描述性资料的收集 建立假设 开展专题研究,分析、检验并验证假设 执行控制措施 交流,包括暴发调查报告
白糖是2008年2月3日从北京市海淀区锦绣大地农副 产品批发市场水产部活鱼区82、83号买的,索取到 了该摊位的营业执照和摊主身份证明复印件,有购 货单据
调查该对摊位经营者,在库房里检查到同批号绵白 糖
采样11份
亚硝酸盐来源
样本
送餐白糖
灶房调料白糖
库房 白糖

孟灿食源性疾病及暴发事件的识别与诊断PPT课件

孟灿食源性疾病及暴发事件的识别与诊断PPT课件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 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几种疾病/事件相关相互关系
食品安全事故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食物 中毒 事件
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指出现2例及以上具有共同 暴露和症状相似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或出现1例及 以上死亡病例的事件。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和疑似食 源性异常健康事件。
➢食源性疾病散发性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某些有毒动植物食源性 疾病暴发多以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 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 毒、有机磷等。
➢食源性疾病地区性
指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 人群。
✓ 肉毒杆菌中毒在中国以新疆、甘肃地区多见; ✓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 ✓ 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北方地区; ✓ 牛带绦虫病主要发生于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俗
生产的麦辣鸡腿汉堡,污染源为大连某公司生产的鸡肉原料。成功实现食品生产加工全过
程的追踪溯源。
48
以下情况应该加以关注:
# 2名或2名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场所共同就餐后 出现症状相似的聚集性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常病例。
# 超过既往发病水平(基线水平)的聚集性病例。
# 通过食源性致病菌分子分型结果发现聚集性病例。 # 1名或1名以上病因性食品明确的中毒性病例。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的识别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指由食物或怀疑由食物引 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 做出明确病因诊断的就诊病例,具有以下一个 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
➢ 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 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 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 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给予 合理解释;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及案例分析共113页文档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及案例分析共113页文档

谢谢!
113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及案例分析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处理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处理ppt课件

14
14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的构成

流行病学调查(人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卫生学调查(环境和食品调查)
• 发现与暴发相关的食品 • 有时可能是某一餐次


• 确定导致疾病暴发的致病因子,如某种致病菌或化 学因素 上述三方面调查,《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规范》中统称为“流行病学调查”
15
实验室检验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处理
1
1
一、基本概念
2
2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食源性疾病包括
• 食物中毒 •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 食源性寄生虫病等

疾病的暴发
• 暴发:指在局限的区域范围和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 多同类病例。暴发是相对于散发而言 • 散发:指病例在人群中呈散在零星分布,各病例在 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
7
7
调查前准备

1、个案调查表 2、现场检查笔录 3、询问笔录 4、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5、行政强制决定书 6、采样记录 7、突发事件报告单 8、封条 9、无菌采样袋、无菌采样瓶 10、快速检测设备、试剂。如农残、瘦肉精、亚硝酸盐等 。 11、肛拭采样管 12、环节采样管 13、棉签 14、镊子 15、酒精灯 16、打火机 17、一次性口罩等
8
8
核实情况——初步报告



立即口头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大致 情况。 分局 市局、区政府 2小时内填报《食物中毒、疑似食物中 毒报告记录单》---市局 2小时内填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 报告记录单(食物中毒)》- 区CDC 网络直报卫生部
9
9
初步报告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源性疾病与暴发事件的 识别与诊断
孟 灿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安徽中心 2015-07 芜湖
内 容
一、背景 二、食源性疾病病例的识别 三、食源性暴发事件的识别
四、常见食源性疾病诊断依据及标准
附: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5要点
一、背景
食源性疾病防控挑战
新老食源性疾病并存 食品生产与消费模式变化
实例2-色汗症
2013年7月,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发生了1起以“色汗症” 为主要症状,发病9人的食源性异常病例事件。
小 结
三要素是识别食源性疾病的基本依据。
食物——载体 有毒有害物质——致病因子 中毒性或者感染性表现——常见临床特征
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局限于感染和/或中毒症状 判断思路: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 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 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015修订版食品 安全法已同国际接轨,逐渐摈弃该概念)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 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几种疾病/事件相关相互关系
食品安全事故
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疑似食源性 异常疾病和食源性传染病。
食源性疾病三要素:
传播疾病的载体为食物; 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为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临床特征主要为中毒性或者感染性等表现。
食源性感染
是由摄入受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污染的食品 所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以细菌性感染为主。
有发热。
Ω 食源性感染的病死率很低。
Ω 能引起感染的细菌具有定向特点或某种黏附因子,
常可侵犯肠道及有关组织/器官的特定部位,并进
行繁殖。
Ω 有些可引起某些并发症或后遗症,病变常可累及
心血管、肾脏、关节、呼吸系统或免疫系统等。
食源性中毒
是由摄入已受到某种毒物污染或天然存在某种毒
物的食品所引起的一类中毒性疾病。 食品中各种毒物的来源主要有: Ω 病原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生物毒素污染;
疾病是否与饮食有关? 临床表现:中毒?感染?其它? 病因是否明确?现有知识/经验能否做出合理解释? 初步判断为食源性一般病例还是异常病例。
三、食源性暴发事件的识别
食源性疾病暴发特点
食源性疾病暴发性 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 微生物性多为集体暴发,潜伏期较长(6-39 小时); 非微生物性为散发或暴发,潜伏期较短(数分钟 至数小时)。
食源性疾病暴发形式改变
„„
重重挑战——如何应对?
如何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 保障食品安全?
4
工作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订版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工作规范》
第二条 疾控中心承担/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风险评估、风险交流、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标 准制定修订等食品安全工作。
监测是为了行动 !
暴发、基线、趋势、危险因素...
Surveillance 监测
目 的
评 估
行动 Action!
控制、干预 监测也是一种行动 !
定义
指系统、持续收集食源性疾病信息,通
过对疾病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核实,
以识别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
确定疾病发生的基线水平、危险因素和
疾病负担。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病例信息采集 &症状与体征 &饮食暴露史 &临检结果 &临床诊断等 腹泻病人生物标本检验:粪便或肛拭等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致泻大肠埃希氏 &诺如病毒等
致病菌分子分型与药敏试验
&生物标本中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
食源性暴发事件监测
暴发事件的判断与识别 流行病学调查 环境、食品、生物标本中致病因子检测
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小 结
食源性疾病监测是国家行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牵头, 医疗结构及疾控系统负责落实。 医院是报病的法定主体,报病是医务人员的法定职责。 食源性疾病监测包括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和食源性暴 发事件监测。
二、食源性疾病病例的识别
判断依据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
Ω 食品中所含毒物的检测要比食品中病原微生物 的检测更有意义。
食源性疾病病例的识别
根据接诊病人的食物暴露史初步判断该病与食物有无关系
若明确没有关系则可排除为食源性疾病的可能性;若有关(或可 能有关)则不能排除 为食源性疾病
进一步根据临床表现(主诉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判断临床表现类型(感染性或中毒性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暴发事件特征
病例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含有毒有 害物质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食品后, 发病很快停止;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短; 所有发病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常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食源性传染病除外); 从食品中及发病者生物样品中检查出能引起与疾病 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
实 例1-三聚氰胺奶粉所致的肾结石事件
起初医务人员发现婴幼儿肾结石显著高于既往水平,因而引
起了关注,通过多起个案的询问发现病例具有食用同一品牌
的奶粉的特征,因而怀疑与食物有关,可以初步判断为食源
性疾病;但根据既往知识和经验判断该病不属于常见的食源
性疾病,对照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的特征,符合异常病例的 特征,故把该疾病归入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注意:应是 首次发现!一旦诊断、处置明确后,该病例不再归入异常病 例范畴,即目前若再发现三聚氰胺所致的肾结石病例,仅作 为一般病例上报,而非作为异常病例上报)。
食物 中毒 事件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指出现2例及以上具有共同
暴露和症状相似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或出现1例及
以上死亡病例的事件。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和疑似食
源性异常健康事件。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9-1996 )
病毒性(2种):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0-1997 ) 戊型病毒性肝炎准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1-1997 )
寄生虫(2种) :
以下情况应该加以关注:
# 2名或2名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场所共同就餐后
出现症状相似的聚集性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常病例。
# 超过既往发病水平(基线水平)的聚集性病例。 # 通过食源性致病菌分子分型结果发现聚集性病例。 # 1名或1名以上病因性食品明确的中毒性病例。
小 结
三个基本条件是识别食源性暴发事件的基础。
食源性疾病季节性
某些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率升高。
例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 发病率最高; 有毒蘑菇、鲜黄花菜中毒易发生在春夏生长季节; 霉变甘蔗中毒主要发生在2-5 月份。
判断依据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指出现2例及以上具有共同 暴露和症状相似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或出现1例及 以上死亡病例的事件。 食源性暴发事件三个基本条件 食源性共同暴露; 多人发病,且症状相似; 或有1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1996)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12-1996) 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7-1996)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2-1996)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3-1996)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识别
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定义、结合常见食源
性暴发事件的特征、参考食源性暴发事件发生特 点进行综合判断。
病例信息
注意: 1、各级CDC应每日汇总辖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相关信息,当短期内 出现病例聚集时应予以重视。 2、医院及CDC应该重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发现、 判断和报告 3、县区CDC应关注跨医院的病例之间是否相关;省、市CDC应强 43 调跨地市、跨县区病例是否有关联。
我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历程
序号 监测内容 起始年份 覆盖范围 监测单位
1. 2.
食源性暴发事 件监测 食源性疾病病 例监测
2007年 2010年
全省16市 全省16市
省.市.县CDC 117家医院
2.1 食源性腹泻病 例病原体监测
2012年
全省15市
பைடு நூலகம்
20家医院
相关概念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
暴露信息
44
暴露信息
45
暴露信息
46
北京肠炎沙门氏菌跨区暴发调查
2013年9月26日—29日,北京房山、怀柔的4所学校发生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发病学生共 89例。通过溯源调查,事件为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跨区暴发,病因性食品为大兴区某公司 生产的麦辣鸡腿汉堡,污染源为大连某公司生产的鸡肉原料。成功实现食品生产加工全过 47 程的追踪溯源。
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疑似食源性
异常疾病和食源性传染病。
食源性疾病(一般)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
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包括食源性腹泻病例、食 物中毒病例和食源性传染病病例。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 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 诊病例。属非常见致病因子所致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散发性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某些有毒动植物食源性 疾病暴发多以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 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 毒、有机磷等。
食源性疾病地区性
指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 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