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富豪家族的财富传奇的文章.doc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https://img.taocdn.com/s3/m/ae7232d350e2524de5187e73.png)
全 世界 拥有 1 亿 美 元 以上 资 产 的 富豪 中 ,王 永 雀 。当时 , 0 由于 稻谷 加 工的 技术 很落 后 , 米里 夹有
庆 以 4 亿 美 元居 第 1 0 6位 !王 永庆从 不 名一 文的 糠 、 粒 、 石子 等 , 沙 小 买卖 双 方 都 认 为是 很 正 常 的
病 。王 永 庆勉 强 读 到 小学 毕 业 , 依 不舍 地 告 别 的米 店开 门早 、关 门晚 ,比其 他 米店校 。
小 时 以上 , 时买 随 时送 。有 时顾 客 半夜里 敲 门 , 随
小 学 毕业 那 年 ,王 永 庆 到~ 个 茶 园 当杂 工 , 他 也 总是热 情地 把 米送 到顾 客 家中 。王 永庆 还 了 当地 居 民大 多数 家庭 都 以打 工为生 , 活并 生 像 父亲 一样 开始 了辛苦 的茶 工生 涯 。祖 父在去 世 解到 , 许 前把 他 叫 到床 前说 : 你 是读 过 书 的人 , “ 希望 你 不 不 富裕 , 多 家庭还 未 到发薪 日就 已经囊 中羞 涩 。 要 有 要再 困在这 里 ,还是 立志 出门 闯天 下吧 !” 5岁 由于王 永庆 是 主动送 货 上 门 , 货到 收款 , 时碰 1
是 一 家 日本 人开 的 米 店 , 当时 日本 人 在 台湾 是 一 等 公 民 , 且这 家 米 店 开 业 时 间 又 很 长 , 民们 况 居 习惯 上 那 里 买米 , 多都 是 那 家店 的 老主 顾 。因 很
嫂
.
尬 。为解 决这 一 问题 , 永庆 采取 按 时送 米 , 即 公 司 。事 实上 ,王 永庆 在 作 出这个 大 胆 的决 定 之 王 不 时 收 钱 ,而 是 约 定 到 发 薪 之 日再 上 门收 钱 的办 前 ,已经进 行 了周密 的分 析研 究 。他 虚 心地 向许 法 , 决 了 即 时 收款 中 可 能 遇 到 的 问 题 , 大地 多专 家 、学 者 去讨 教 ,还 拜访 了不 少 有 名的 实业 解 极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921bff96f1aff00bed51e50.png)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于美东时间15日因心肺衰竭病逝美国,享年92岁。
10月16日,台塑旗下10家上市公司同步亮灯跌停,出现“哀悼行情”,也创下台塑集团所有上市公司股价连袂跳空跌停首例。
他是前台湾首富,身家68亿美元;他的企业创建至今已50多年,他当了50多年的董事长;他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的象征。
因金融风暴赴美考察有媒体报道说,王永庆遗体昨晚通过长荣航空运送回台,家属震惊、哀戚。
王永庆因为担忧美国金融风暴对台湾的冲击,11日,他带着夫人和子女前往美国视察旗下的生产线和厂房,没想到在美东时间15日早上被送进新泽西一家医院,9点38分因心肺衰竭而过世。
由于王永庆对于台塑集团具有指标性意义,在病逝消息传出后,台塑集团旗下个股全面跌停。
生前遗愿“两岸赶快通”在得知王永庆逝世的消息后,台湾当局表示将全力协助王永庆家属处理治丧事宜。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表示,王永庆不仅致力于企业成长,也关注环境永续与社会公义,并推崇他对于两岸关系朝向和平繁荣的真知灼见。
两个月前曾同王永庆一起吃过饭的“立委”廖正井称,王永庆一再希望两岸赶快“通”。
马英九回忆,早在十多年前,王永庆就已大声疾呼两岸关系的重要性,而在大陆捐设1万所“希望小学”的大手笔,至今也让人津津乐道。
◇故事卖米成就亿万富豪200元起家开米店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先到茶园当杂工,16岁时用父亲所借的200元开了一家米店,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
从一个贫穷的茶农之子,到企业大亨,被誉为经营之神,让我们来看看他传奇的一生。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近30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得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_第三篇 闽籍侨商:传奇不可复制
![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_第三篇 闽籍侨商:传奇不可复制](https://img.taocdn.com/s3/m/ed524e3967ec102de2bd891f.png)
乱世翩翩佳公子——台湾“头号红顶商人”辜振甫2005年1月3日,台湾著名企业家辜振甫谢世,一时间,海峡两岸诸多媒体相继报道,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吊唁,一位商界传奇人物的陨落,让无数人为之悲惜,宛如一颗璀璨的巨星落人大海,掀起一阵巨大的波浪。
曾有人不无沉痛地说:“辜振甫在商界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其范围,甚至成为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资产,这样的人物以前没有,以后更难找到!”和其他商界巨星不同的是,他是领袖般的人物,而他的生平少有坎坷,和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比起来,他确实是幸运的。
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他显赫的家族提供的财富之后,他凭着常人少有的智慧和才华将自己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潇洒不羁,帅气风发,杰出的事业成就背后是让万人敬仰的颂赞美谈。
风流才子的浪漫爱情和曲折婚姻在这里,我们先从辜振甫年轻时的一段恋情讲起。
年轻时的辜振甫曾有一段时间在香港生活,此段时间他以写小说为最大消遣,可谓才华横溢。
然而最能体现他满腹才华的还是在上海的一段小故事。
有一天,他在上海偕女友逛一家夜总会,在晚餐时女友一时兴起提议作联对诗,风度翩翩的辜振甫含笑应允。
此时的桌上正巧摆放着银制的烛台,其上燃亮着明晃晃的蜡烛,佳人抬头看到烛光,很快便弹指巧笑嫣然吐出:“银烛”。
辜振甫深领其意,含情脉脉地望着心爱的女友,含笑中目光浏览过身旁窗帘上绣着的金丝花纹,敏捷捕捉住脑中的灵感,脱口而出:“金帘”。
这时侍女端来几杯饮料,佳人手托杯脚随即而出两个字:“香槟”。
辜振甫手指正在台上奏着爵士音乐的乐队从容而答:“爵士”。
佳人罢笑,娇嗔:“春烂漫”。
辜振甫轻俯耳际悄然:“夜朦胧”。
两个人一对一答,正好组成了一副对联,上联即为:银烛香槟春烂漫;下联则是:金帘爵士夜朦咙。
女友对才思敏捷的辜振甫有些不服,非要他再续诗一首。
受过汉学老师训导,读过许多古典诗词的辜振甫自然不会怯怵,小酌一口美酒,然后款款而日:“携君起舞蔷薇曲,花影重重月正中。
”此时的女友完全惊呆,舞池中成对成双的佳人开始悄悄漫步,花灯闪烁映衬爱人,音乐缓缓而舒,窗外夜朦胧,池内人烂漫,时值午夜月正中。
台湾富豪蔡崇信坐拥百亿,妻子爷爷是台北市长,自己父亲是大律师
![台湾富豪蔡崇信坐拥百亿,妻子爷爷是台北市长,自己父亲是大律师](https://img.taocdn.com/s3/m/4d23e22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78.png)
台湾富豪蔡崇信坐拥百亿,妻子爷爷是台北市长,自己父亲是大律师说到台湾富豪,不得不说到蔡崇信。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台湾也有很多知名的富豪,比如说郭台铭、王永庆、蔡万春家族等等。
不得不台湾的富豪基本都是做金融跟实业,跟蔡崇信这也做互联网,几乎是少之又少。
台湾富豪在内陆发家的,其实也不少。
比如说郭台铭、魏应州等人。
很多台湾品牌在内陆也是家喻户晓,比如说旺旺、统一、康师傅等等。
蔡崇信也是在内陆发家的。
不过不同于很多台湾富豪在内陆发家是他们已经在台湾有一定基础,之后再把产品带到内陆来不同,蔡崇信是到内陆白手起家的。
很多人都知道蔡崇信是阿里的二当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对阿里的贡献,不亚于马云。
如果没有蔡崇信,马云也没那么容易成功。
可以说蔡崇信跟马云是互相成就。
这几年蔡崇信跟马云一样,几乎淡出了阿里的管理,现在蔡崇信长时间住在美国。
他现在的乐趣就是管理自己的NBA篮网队。
蔡崇信坐拥100多亿美元的资产,他在几年之前质押了阿里的股份,然后贷出了巨额的现金收购了NBA的篮网队。
过去几年蔡崇信时常出现在了球迷的视野当中。
在蔡崇信打造下,篮网队也是一度成为了拥有三巨头的总冠军级别队伍。
很多人对于蔡崇信其实不了解,很多人只知道他当年放弃了70万美元的年薪,跑到杭州拿着马云500元的工资。
可是你不知道,蔡崇信为何敢这么做,他的底气是哪来的?蔡崇信的背景根本就不简单,不管是他自己的家族,还是他妻子的家族都是如此。
蔡崇信的父亲蔡中曾也是台湾最早的耶鲁大学毕业生,蔡崇信自己后来也是从耶鲁大学毕业的。
父子两个人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也算是非常少见了。
蔡崇信的父亲很早就在台湾创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他自己也是台湾的大律师,可以说是台湾司法界的一个大人物。
他父亲也创办了台湾的第一个律师事务所。
蔡崇信的妻子吴明华长相非常漂亮,气质非常好,常常跟着蔡崇信一起出现在篮网的观众席上面。
蔡崇信的妻子吴明华也不简单,她也是出生于台湾的大豪门。
吴明华的爷爷就是台湾的大佬吴三连。
台湾首富王永庆,年轻时卖米、卖油起家他隔壁的茶叶店,生意特别差
![台湾首富王永庆,年轻时卖米、卖油起家他隔壁的茶叶店,生意特别差](https://img.taocdn.com/s3/m/c92d0f0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e.png)
台湾首富王永庆,年轻时卖米、卖油起家他隔壁的茶叶店,生意特别差台湾首富王永庆,年轻时卖米、卖油起家。
他隔壁的茶叶店,生意特别差,王永庆就给茶叶店老板出主意:你以后,每次客人来买便宜茶叶时,你就送他半两100块/斤的好茶叶。
茶叶店老板不理解啊:“这么送我不会亏吗?”王永庆说:你不试试,怎么会知道结果呢?没想到他这样送了几个月,来店里买好茶叶的顾客越来越多。
老板这才明白:很多客人喝过几次好茶叶之后,就喝不下去三四十块一斤的便宜茶了。
从那以后他的生意越来越好,老板还提着礼物亲自登门去谢王永庆。
王永庆这招其实就是追销思维,他在自己的粮油店里也是这么干的:比方说有人来买米,结完账他会笑着跟顾客说:大姐你看这些米挺重的,你拿着不方便,不如你给我留个地址,我一会儿给你直接送到家,你现在还能去逛逛街。
顾客一听,这服务也太贴心了,都是街坊邻居也放心,就会给他留个地址。
到了下午他就会背着米,直接送到顾客厨房里,而且他还会当场帮客户储存米:把陈米倒出来,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放进去,铺一层纸,把陈米倒在纸上,让客户先吃陈米再吃新米。
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呢?很简单,王永庆可以观察到顾客家里有几口人,估算一下剩余的米,够这家人吃多久。
比如说够吃50天,那过上个40多天,他就会主动背着一袋米送上门,跟顾客说:我估摸着您家的米快吃完了,我这儿给你背了一袋新的,您看我是背走还是留下呢?几乎所有顾客都会让他留下,免得自己还要跑一趟。
这就是典型的追销思维。
我们大多数老板做生意,都是一锤子买卖,成交一次就完了,再也没有更深度的追销体系了。
而高手做生意,是通过追销,撬动顾客重复消费,发掘顾客的终身价值。
具体怎么做呢?比如我们有一位卖鱼缸的老板学员,以前也是卖完鱼缸就不管了,眼看客流越来越少,他找到我们帮忙。
我们就用追销思维,帮他设计了一套新玩法:首先,顾客买了鱼缸,留个地址送货上门。
因为鱼缸都是易碎品,有些还非常大,顾客很难搬回去,所以一般都愿意让他送;送上门之后,他负责给人擦干净、安装好、把鱼放进去。
台湾富豪的遗产变奏曲
![台湾富豪的遗产变奏曲](https://img.taocdn.com/s3/m/4e40d502c281e53a5802ff34.png)
台湾富豪的遗产变奏曲作者:王平来源:《畅谈》2016年第06期“史上最偏心遗嘱”近日在台湾诞生。
这份遗嘱中,“台湾船王”张荣发将自己价值50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的财产和家族企业全部留给二房之子,大房的子女们则连名字都未提及。
近年故去的老一辈华人富豪,身后几乎都出现了遗产争端。
与此同时,不少台湾富豪也已着手避免此类憾事。
遗嘱引发家族内战张荣发1927年生于台湾宜兰苏澳,1968年创立了长荣海运,从一艘旧货船出发,历经17载奋斗,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队,成为“世界集装箱航运之王”和“海上皇帝”。
去年,《福布斯》评估张荣发净资产高达560亿元,列台湾富豪第十七名。
张荣发于1月20日逝世,他的亲笔遗嘱在2月28日才曝光。
其中写明要把自己的存款、股票、不动产等一切财产全部交由二房之子张国炜继承,并由张国炜出任长荣集团总裁。
但张国炜随即发现自己无法上任,因为总裁之位已经“没”了。
拥有长荣航空和海运多数股权的大房子女,抢先一步废除了长荣总管理处的编制,形同直接拔掉了总裁一职。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大房方面还要求张国炜全数捐出536亿元遗产做公益,并且不要插手海运事业,才会支持他续任长荣航空董事长。
老一辈华人富豪经常三妻四妾,这成为后代争遗产的一大隐患。
张荣发有两位妻子,分别是大房林金枝、二房李玉美。
大房有一女三子,二房则只有独子张国炜。
在媒体的报道中,大房与二房的关系并不好,大房的幺子张国政还曾公开表示看不惯父亲独宠二房而冷落自己的母亲。
而在张荣发谈到诸多人事的遗嘱中,对大房子女几乎只字未提,全篇跟他们有关的内容仅结尾处一句:“愿众子女及孙辈们,皆能和睦相处,互相照顾。
”何以如此,个中原因恐怕是难为外人道了。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34岁的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去年宣布将手中99%的脸书股份(约450亿美元)捐赠给慈善机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等,10多年前也宣布捐出98%以上的个人财产资助公益。
台湾首富王永庆的成功之道
![台湾首富王永庆的成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a781ab0190c69ec3d5bb7545.png)
$&$
营造 & 知本动力 ’ 文化氛围
进入新世纪以来 #
美国宝洁公司运用新科技思想# 激发员工的责任感
(江苏盐城市盐都县人大常委会)
!"
! 大众标准化 &!"#$%&’ ()&*+&’+,-&),"* ."/!/011!
勤
& 一 勤 天 下 无 难 事 ’$ 王 永 庆 的 这 句 话 贯 穿 了 他 整个奋斗的人生 $ 王永庆常说 ( & 要常常警惕自己 # 稍 一松懈就导 致 衰 退 # 经 常 要 有 富 不 三 代 的 警 觉 $’ 有了这种危机意识# 他便能常常以勤俭来做事# 这 也是后来台塑企业一直坚持的经营理念 $ 王永庆年幼时生活贫困# 他上小学用的书包是 一条粗布巾做的# 穿的衣服是补丁加补丁# 整天赤 着脚 # 几乎没 有穿过一双 鞋 $ "# 岁小学 毕业后 # 开 始 在 一 家 小 米 店 当 小 工 # 次 年 靠 父 亲 借 来 的 $%% 元 钱开了一家米店$ 但他的隔壁就是一家日本人开的 米店$ 当时日本人在台湾是一等公民# 况且这家米 店开业时间又很长# 居民们习惯到那里买米# 他的 小米店生意冷清 $ 对手拥有许多优势 # 如何和对手竞争 &初涉商场 的王永庆开始琢磨$ 当时# 由于稻谷加工技术很落 后# 米里夹有糠) 沙粒) 小石子等# 买卖双方都认 为是很正常的事$ 为了提高米的质量# 王永庆把米 中的杂质一粒粒拣干净# 还坚持送米上门# 帮顾客 把米缸擦洗干净# 再把米倒进去$ 他还在一个本子 上记录了各家有多少人# 一个月吃多少米# 何时需 要买米# 到时便送米上门和收款# 努力使顾客不为 买米操心费神$ 结果米店生意一下火起来# 原来一 天卖 ’$ 斗米 # 后来一天可卖 "%% 多斗米 $ 他乘胜追 击# 又办起了碾米厂$ 抗日战争胜利后# 日本人被 赶出了台湾 # 当时台湾百废待兴 # 建筑业蓬勃而起 # 王永庆经营的木材厂开始红火起来 $ 到 "()* 年 # 王永 庆积累的资本已达到 )+%%% 万元 #那年他只有 ,) 岁 $
亿万家产如何分配?盘点台湾亿万富豪传家之道
![亿万家产如何分配?盘点台湾亿万富豪传家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94548a49a5e9856a561260df.png)
首富辞世,亿万家产,如何分配?豪门传家秘辛,财团后续发展门道……前首富蔡万才去世,类似新闻近来占据台湾各大媒体版面。
作为富邦集团的总裁,蔡万才令外界津津乐道的除了他敏锐的商业眼光外,还有对后代的教育理念。
对王永庆、郭台铭、蔡衍明这些台湾亿万富豪来说,传家之道也是人生另一门艺术。
蔡万才:默许二子“分工不分家”蔡万才是台湾第一代企业家中,罕见的台湾大学法律系高才生。
蔡万才不是白手起家的富豪,他是台湾老牌财团国泰集团五兄弟中的老四。
当初国泰分家,蔡万才分得的版图最小,但连续抓住发展机遇,他成功实现三级跳。
蔡万才当年给企业取名“富邦”,意思是富足的家邦,如今在岛内的事业涵盖金融、电信、零售、建筑及娱乐等,由两个儿子蔡明忠、蔡明兴分别执掌。
在蔡万才的默许下,蔡明忠、蔡明兴早已宁静分家,采取“分工不分家”机制,独立分割股权。
在蔡万才积极介入下,蔡家兄弟十来年维持现有分工模式,一起开高阶会议,决策时各有分寸,对方的事彼此第一时间就知道。
陈水扁执政期间,蔡万才因看不惯吴淑珍出入股市,而与陈水扁叫板,并由此获得“硬气老板”之称。
而蔡万才的硬气,不仅在公司管理方面,他教子严格也名声在外。
每周一中午,蔡万才固定听儿子进行午餐汇报,儿子要向老爸报告一周大事。
蔡万才每一个数字都盯得很紧,让两个平常个性活泼爽朗的儿子,坐上每周一次的“父子汇报”餐桌时,都战战兢兢。
点评:为使家族事业永续传承,蔡万才一直都要求两子持股、管理都平均。
蔡家“平均哲学”的有效运行,也让富邦体系企业发展甚好。
王永庆:信托管理家产,百年不分家尽管王永庆已经去世许多年,但这位白手起家、地位无人能及的台湾商界泰斗,一定不会被遗忘。
以生活勤俭著称的王永庆,除了将台塑集团缔造成为亚洲最大的制造集团外,其布局多年、构思深远的接班制度也令外界难忘。
王永庆确立的接班制度中,有两大核心主张:第一,只问信任不讲亲情辈分;第二,股权更集中,利用庞大的美国资产对台塑四宝(台塑石化、台塑、南亚、台化)股权进行控制。
王永庆富过三代的财富传奇
![王永庆富过三代的财富传奇](https://img.taocdn.com/s3/m/44d259d0524de518964b7d3f.png)
一个单个的企业整合成了一个产业;一个单个的产业彻底改变了一个地区的工业。
因此,台塑成了台湾企业的典范,其创始人王永庆被称为“管理之神”。
那么,王永庆的核心秘诀是什么?在他以九十高龄卸任前后,他又如何“安排”台塑的未来?王永庆如何平稳“交棒”?2006年6月5日,台塑集团总管理处以3000字正式宣布:“经营之神”王永庆及其弟王永在携手退居二线。
他的管理智慧在新老权力交接时再一次凸显得淋漓尽致。
而这一次的开始,则要追溯至2001年。
5年间,从由台塑各大公司及总管理处的6位最高专业经理人组成“集体决策、全票通过”的行政中心,到调整成为后来外界熟知的“台塑集团7人决策小组”,再到任命王文渊为组内“总裁”,王瑞华为“副总裁”,王永庆步步为营构建接班团队。
直至2006年台塑股东大会,时机成熟,王永庆与王永在对外宣布“交棒”。
今后王永庆虽不再过问具体事务,但对于重大事项仍将从旁给予决策委员会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集团能够稳健经营和永续发展。
为稳妥起见,王永庆将与他同时退休的台塑副董事长王金树转聘为集团的最高顾问,继续为“接棒人”提供指导及协助。
王金树早年便加入台塑,是台湾第一代职业经理人队伍中的代表性人物。
王永庆此举重情重义,无疑是对集团老臣的一份尊重和敬意,对新管理团队的心理稳定和公司永续经营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王永庆认为:集团的发展惟有在稳固制度的前提下,持续通过行政中心的运作来发挥企业的整体性力量,才能实现永续经营。
台塑独到的管理模式是什么?无论过去和现在,无论台湾经济高速还是低速增长,台塑集团总能保持一定速度的成长率。
只有那些透过有效管理并成功应对经济萧条的企业才能最终实现永续经营。
换句话说,能够抵抗经济萧条的管理模式才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
与日本丰田在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时所创造的“丰田生产方式”一样,台塑集团也是经过多年的摸索和锤炼,才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合理化生产方式”。
该方式的特点:一是强调清理管理异常;二是强调产品物美价廉。
蔡万霖的财富传承之说
![蔡万霖的财富传承之说](https://img.taocdn.com/s3/m/b1f2907f3b3567ec102d8ade.png)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蔡万霖的财富传承之说凤凰卫视(2004年)十月十三日消息:据台湾《新新闻》周报刊载:台湾首富蔡万霖辞世,除了生平故事留予后人传诵外,遗产税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而从过去的例证可以得知,不管法令再严格,有钱人就是有办法巧妙避税,平民百姓的那几招,只能自叹不如。
大财团处理财富的方式各有不同,基本上财富税分为死亡税与生前税,前者指遗产税,后者包括赠与税、所得税、以及土地增值税等。
这次办理蔡万霖后事时,霖园集团人员曾表示,以蔡万霖拥有国泰人寿、国泰世华金控、国泰投信、投顾,理财专家少说两、三百人,在创办人重病六年内,如果“还没有做好财务节税规画,就太瞧不起国泰金控集团了”。
财团法人税务研究基金会执行长赖三郎认为,节税是无可避免的行为,但不管透过何种方式避税,只要钱还留在岛内,对主管机关来说,有如物质不灭定律,至少资金没有外流,再怎么转移,不会不见,只是什么时候才课、以哪种名目课得的差别而已。
一般大财团资金留在岛内的避税方式有三个:一为成立投资公司,二为成立基金会,更积极者就是资金转向岛外,且分为旗下有、无作业组织两种。
霖园集团皆运用了前两模式。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关于台湾富豪家族的财富传奇的文章
![关于台湾富豪家族的财富传奇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eed481486bec0975f565e271.png)
关于台湾富豪家族的财富传奇的文章《福布斯》杂志公布了身家在10亿美元以上的全球富豪排行榜,进榜的台湾地区富豪占了七席。
台湾“国泰”金控蔡宏图及其家族以77亿美元财富蝉联台湾地区首富,排名全球第120位。
其他六位进榜富豪分别为:鸿海郭台铭、台塑王永庆及其家族、富邦蔡万才及其家族、远东徐旭东、旺旺蔡衍明、广达林百里。
去年进入榜单的台湾富豪有八位,除了今年入榜的七人外,还有目前正因力霸案受到拘押的东森王令麟。
在崇尚财富神话的年代,这七人无疑是时下台湾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财富英雄。
拔剑四顾,宝岛之内,问财富谁人可敌!蔡宏图及其家族:领航台湾最大企业航母头衔:国泰金控集团董事长财富排名:全球第120名,台湾首富拥有财富:77亿美元在蔡宏图领航下,以人寿为核心业务的国泰金控这艘航空母舰,今已涉足保险、银行、房地产、医院等多个领域,资产规模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不仅是台湾金融业龙头,也成为岛内最大的企业集团。
蔡宏图有幸生为富家子,其父蔡万霖,素有“台湾首富”及“保险大王”享誉,1987年蔡万霖便进入世界亿万富翁前10名,此后连续多年位居此列。
1995年更以85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六,成为全球华人第一富。
蔡家第一代从商兄弟四人,长兄蔡万生、老二蔡万春、老三蔡万霖、老四蔡万才,四十多年前,蔡家兄弟从成立国泰产险公司起步,迅速发展成以“国泰”为标志的超级企业集团。
二十多年前,蔡家兄弟分家,蔡万霖分得四家公司,并以国泰人寿为核心组建起霖园集团。
1980年,刚考取美国律师执照的蔡宏图被召回父亲身边,帮助打理集团核心企业国泰人寿。
蔡宏图从最基础的看财务报表学起。
10年后,38岁的蔡宏图出任国泰人寿董事长。
蔡宏图接任之际,正值台湾保险市场激流汹涌、险象环生,那时台湾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大批外资保险涌入台湾,外资与本土公司狂打价格战。
长期来稳居台湾同业第一的国泰人寿,在市场恶性竞争之下,保单市场占有率从五成掉到了三成。
蔡宏图坚持推行持续稳健的长期战略,以创新商品避开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https://img.taocdn.com/s3/m/f6bd810bf78a6529647d5342.png)
198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曾报道,在全世界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中,王永庆以40亿美元居第16位!王永庆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他的奋斗历程传遍了全世界。
成功经营米店,小试身手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生于台北县新店,原籍福建省安溪县。
安溪县是个有名的穷地方,到了王永庆的曾祖父那一代,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狠狠心,漂洋过海到台湾来谋生,定居在嘉义县的新店镇。
他的父亲王长庚是个茶农,一年到头辛苦着,全家也只能勉强糊口。
王永庆9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生了一场大病。
王永庆勉强读到小学毕业,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学校。
小学毕业那年,王永庆到一个茶园当杂工,像父亲一样开始了辛苦的茶工生涯。
祖父在去世前把他叫到床前说:“你是读过书的人,希望你不要再困在这里,还是立志出门闯天下吧!”15岁的王永庆明白祖父的意思,也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茶农生活的惨淡前景,于是下决心走出山区,去寻找另外的生计。
他背上简单的行囊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县城,在一家米店里当了小伙计。
王永庆在送米之外,花了不少心思悄悄地学习老板经营米店的技巧。
第二年,他就对经营米店感到胸有成竹了,于是他让父亲帮他借来200元钱做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
米店刚开张就碰到了困难。
原来,他的隔壁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当时日本人在台湾是一等公民,况且这家米店开业时间又很长,居民们习惯上那里买米,很多都是那家店的老主顾。
因此,王永庆的小米店一天到晚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当时,由于稻谷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米里夹有糠、沙粒、小石子等,买卖双方都认为是很正常的事。
为了打开销路,王永庆提高米的质量,把米中的杂质一粒粒拣干净。
他一家家地走访附近的居民,说动一些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
他主动为顾客送米上门,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再将陈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台湾继承人继承财产承担债务的案例
![台湾继承人继承财产承担债务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51fd7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4.png)
台湾继承人继承财产承担债务的案例台湾作为一个富裕的地区,有许多富豪家族和企业家。
在家族企业中,继承财产与承担债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以下几个案例中,我们将看到一些有关台湾继承人继承财产和承担债务的事例。
案例一:富士康(Foxconn)继承人郭台铭郭台铭是台湾著名企业家和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的继承人。
富士康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著名的电子制造服务公司,为许多知名品牌提供产品组装和制造。
然而,郭台铭继承了庞大的家族企业,也继承了富士康的巨额债务。
尽管富士康在业界声名显赫,但它也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负债压力。
在继承财产时,郭台铭不得不承担企业的债务,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和计划来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
案例二:台塑集团继承人王永庆王永庆是台湾著名企业家和台塑集团的继承人。
台塑集团是一家在石化、橡胶和塑料制造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集团。
在王永庆继承台塑集团财产的同时,他也承担了集团的债务。
尽管台塑集团在业界地位崇高,但也面临着全球原材料价格波动和竞争加剧的压力。
王永庆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应对这些挑战,继续推动企业发展,并成功减轻了债务压力。
案例三:神旺集团继承人蔡阿嘎蔡阿嘎是台湾著名企业家和神旺集团的继承人。
神旺集团是一家在食品和零售行业享有盛誉的企业集团。
蔡阿嘎在继承财产时,同时也继承了集团的债务。
然而,他面临了市场竞争激烈和供应链管理复杂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蔡阿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产品研发、改进营销策略和优化供应链。
通过这些措施,他成功地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额,并逐渐减轻了债务压力。
综上所述,在台湾的企业继承过程中,继承人往往不仅要继承财产,还要承担债务。
这是因为许多家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风险和债务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继承人需要制定适当的战略和计划,包括改革创新、优化营销和提升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通过这些努力,继承人可以成功应对债务问题,并继续推动企业的发展。
台湾枭雄郭台铭发家史
![台湾枭雄郭台铭发家史](https://img.taocdn.com/s3/m/e22f1a0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3.png)
台湾枭雄郭台铭发家史 鸿海精密于2002年再次击败台积电、⼴达等龙头⼈马,蝉联为台湾股市的股王,尽管⼤陆⽹友对其并不熟悉,但是提到ps2,戴尔电脑和intel的主板,康柏电脑,却⼜⽆⼈不知,其实这些都是鸿海的代⼯产品。
鸿海如何凭借为这些⼚商代⼯,登上股王之位,从2001年营收1400多亿台币上升到2002年营收2400多亿台币。
造就经典传奇。
我们必须从那个作风犹如德国铁⾎宰相俾斯麦的鸿海ceo郭台铭说起。
背景: 1950出⽣ 1971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当时台湾前三⼤船务公司——复兴航运⼯作 1974成⽴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 1985成⽴美国分公司,创⽴foxconn⾃有品牌 2001获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第198名 2001鸿海以1442亿元台币营收,名列《天下杂志》台湾1000⼤民营企业龙头 2002⼊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不爱名牌、不开名车、不注重打扮的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真不知道他赚那么多钱来⼲什么?这位曾经四次蝉联《福布斯》杂志“台湾科技⾸富”在1974年,其公司规模不过30万元台币。
这时候的鸿海精密企业只是⽣产⿊⽩电视机的旋钮。
1977年经营有点起⾊的时候,台湾的地价开始上升,房地产开始红⽕起来,地价整整翻了⼀番,郭台铭却没有急功近利将模具⼚卖掉购买⼟地。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鸿海精密陆续建⽴起来的电镀部门与冲压⼚迅速拉开了与同⾏业的距离,并在80年代个⼈电脑⼯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个⼈电脑连接器领域,郭台铭的连接器王国⾃此开始建⽴起来。
1999年,郭台铭⼀⼝⽓吞下华升、⼴宇等企业,进⾏逆向整合,使鸿海精密发展成为鸿海集团,由地区性⼤⼚摇⾝⼀变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早在1987年,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他抛下董事长的⾝份只⾝赴美,每天拎着公⽂包卖连接器。
在接连吃闭门羹的情况下,郭台铭在康柏总部旁建了⼀个成型机⼚,康柏只要有新设计,最快当天就能看到模型,逼得康柏⽆法忽视其存在,双⽅的⽣意⼤门最终开启,⽽且⼀做就是⼗⼏年。
首富只靠一粒米_励志故事
![首富只靠一粒米_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cf0912afad6195f312ba638.png)
首富只靠一粒米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工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麻烦了,而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陈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陈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并很快赢得了口碑。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
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台湾富豪家族的财富传奇的文章富豪,是指一些非常富有的人。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台湾富豪家族的财富传奇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福布斯》杂志公布了身家在10亿美元以上的全球富豪排行榜,进榜的台湾地区富豪占了七席。
台湾"国泰"金控蔡宏图及其家族以77亿美元财富蝉联台湾地区首富,排名全球第0位。
其他六位进榜富豪分别为:鸿海郭台铭、台塑王永庆及其家族、富邦蔡万才及其家族、远东徐旭东、旺旺蔡衍明、广达林百里。
去年进入榜单的台湾富豪有八位,除了今年入榜的七人外,还有目前正因力霸案受到拘押的东森王令麟。
在崇尚财富神话的年代,这七人无疑是时下台湾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财富英雄。
拔剑四顾,宝岛之内,问财富谁人可敌!蔡宏图及其家族:领航台湾最大企业航母头衔:国泰金控集团董事长财富排名:全球第0名,台湾首富拥有财富:77亿美元在蔡宏图领航下,以人寿为核心业务的国泰金控这艘航空母舰,今已涉足保险、银行、房地产、医院等多个领域,资产规模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不仅是台湾金融业龙头,也成为岛内最大的企业集团。
蔡宏图有幸生为富家子,其父蔡万霖,素有"台湾首富"及"保险大王"享誉,1987年蔡万霖便进入世界亿万富翁前10名,此后连续多年位居此列。
1995年更以85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六,成为全球华人第一富。
蔡家第一代从商兄弟四人,长兄蔡万生、老二蔡万春、老三蔡万霖、老四蔡万才,四十多年前,蔡家兄弟从成立国泰产险公司起步,迅速发展成以"国泰"为标志的超级企业集团。
二十多年前,蔡家兄弟分家,蔡万霖分得四家公司,并以国泰人寿为核心组建起霖园集团。
1980年,刚考取美国律师执照的蔡宏图被召回父亲身边,帮助打理集团核心企业国泰人寿。
蔡宏图从最基础的看财务报表学起。
20xx年后,38岁的蔡宏图出任国泰人寿董事长。
蔡宏图接任之际,正值台湾保险市场激流汹涌、险象环生,那时台湾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大批外资保险涌入台湾,外资与本土公司狂打价格战。
长期来稳居台湾同业第一的国泰人寿,在市场恶性竞争之下,保单市场占有率从五成掉到了三成。
蔡宏图坚持推行持续稳健的长期战略,以创新商品避开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时间一长,打价格战的业者倒的倒,亏的亏,退的退,国泰人寿仍稳居寿险龙头宝座。
"第一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让你追,你听到后面的喘息声就非常紧张。
"蔡宏图后来回忆那时的惊险,如此吐露心声。
稳健是蔡宏图最为人佩服的地方。
一次,他和堂弟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长)等几位朋友结伴到尼泊尔、印度附近的不丹出游。
一群人骑着骡子,走在山路上,突然,蔡宏图从骡子上摔下来,脸差点撞到地上。
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不声不响地站起来了。
"姿势非常优雅......他是不会出错的人。
"蔡明忠描述。
蔡宏图常说:"我们是一艘航空母舰,转向没那么快,要慢慢地转,稳稳地转。
"郭台铭:我的领域里没有竞争对手头衔:鸿海集团董事长财富排名:全球第160名,台湾第二拥有财富:61亿美元郭台铭霸气十足,如果放到战场上,必定是龙威虎胆的一员猛将。
他的经典告白是:"我的领域里没有竞争对手!"如今亿万身家,可当年他为了见一个客户,可在外头淋雨4个小时。
"年轻人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困难,不要轻言放弃。
我创业时缺人才,缺市场,缺资金,缺技术,我都经历过了。
"郭台铭常言,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妈妈多,儿子才会多。
他说,法国好的葡萄酒,所用的葡萄都是生长在贫瘠土地里,没有水分,缺乏养分。
葡萄为了吸收水分,它的根一定要扎向土里更深;为了见到阳光,它的叶子会拼命向外伸展。
"恶劣的环境激发强烈的求生欲望,它的生命力就很旺盛,这样的葡萄酿成的葡萄酒才够上乘。
"郭台铭是个超级工作狂,往往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
在他领导之下,鸿海靠苦干、实干、拼命干,终成全球电子代工老大。
郭台铭的经营理念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
为了留住客户,鸿海追求"最快制造、最快配送、最快交货",在几大洲同时开设工厂。
同样为了留住客户,郭台铭没有"品牌梦",客户不用担心鸿海翅膀长硬后,会推个"鸿海牌"和客户抢市场。
郭台铭一直很喜欢这个故事:有一个人去请教某富翁如何致富,富翁说:"请您等一下,故事很长,我把电灯关了再说。
"在郭台铭看来,若要致富就必须从每一个细小的地方节省资源,不浪费就是致富的基础。
郭台铭祖籍山西,他说,晋商做生意不讲"零和"而讲"双赢"。
比如眼前有3个面包,3个面包我全吃掉,一点渣也不给你留,这是"零和";但是我吃两个,你也吃一个,这就是"双赢"。
王永庆及其家族:一勤天下无难事头衔:台塑集团创始人财富排名:全球第178名,台湾第三拥有财富:55亿美元前年,九十高龄的"经营之神"退休了,台塑集团进入"分权共治"的集体领导时代。
退休后的王永庆,可以更加从容享受每天半夜的固定运动"毛巾操",日日坚持"骨要动、气要喘、汗要流",喜欢清淡饮食的良好生活习惯,使他看上去一派仙风道骨。
其实,王永庆至今仍是台塑的精神领袖。
这位祖籍福建安溪的农家孩子,祖上几代人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
16岁那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自己开米店当老板!启动资金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为了卖出更多大米,他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用现在的话说,王永庆提供了针对性很强的个性化服务。
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子,买卖双方也见怪不怪。
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一来二往成了回头客。
王永庆之后开了碾米厂,做了木材生意,不过他最"神来之笔"的当属经营石化行业。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包括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
王永庆大胆接手了当时这一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公司。
"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
王永庆扮演着"抬头看"的角色,弟弟王永在就是"低头做",两人精诚合作。
有人问王永在有没有和哥哥吵过架,王永在委婉地说:"他讲他的,我转头走掉就是台塑历经50多年,横跨了炼油、石化、塑料、纺织、能源、生物科技及医疗、教育等多元产业。
蔡万才及其家族:为三代人挖一口活井头衔:富邦集团董事长财富排名:全球第247名,台湾第四拥有财富:43亿美元台湾最大民营银行、富邦银行拟通过在香港的子公司富邦香港银行,参股厦门市商业银行,成为近年两岸金融业界传得沸沸扬扬的事情。
富邦背后的大老板,就是如今年近八旬的蔡万才。
蔡万才几年前渐渐淡出经营,把棒子交给长子蔡明忠、次子蔡明兴。
去年富邦集团净赚140亿元新台币,居岛内产险行业龙头位置。
在第一代从商蔡氏四兄弟当中,蔡万才排行老四,声音洪亮,是最为活跃的一人。
20多年前兄弟分家时,蔡万才分得以国泰产险为核心业务的几家公司,后将国泰产险更名为富邦产险,20xx年整合旗下产险、证券、银行、人寿、投资信托五大公司,成立了台湾第一家金控公司。
蔡万才认为,经营金融业要七分保守,三分冲劲,才会细水长流,要有时间慢慢成长,而千万不能有暴发户心态。
他说,创业第一代打基础,很辛苦,资本可能还不够付利息;第二代还是做得很辛苦,要购并;等到他孙子时,挖井水就有了,取之不尽,但不会泛滥。
"事业要永续经营,第三代之后一定要借重外来的专业经营,否则事业就到此为止了。
公司大了要上市募大众资金,每次增资家族资金就稀释一点,自己的股份少了,自然要促进公司大众化,特别需要公司的专业化经营。
"蔡万才遵循了蔡家集团的发展特点,先以金融、房地产为主轴,再扩展至服务业、制造业。
如今富邦继续购并商业银行,目标是成为混业经营的金融旗舰;同时,通过参股台湾前两大电信公司,成为电信服务市场的新霸主。
徐旭东:蓝、绿通吃的新"经营之神"头衔:远东集团董事长财富排名:全球第707名、台湾第五拥有财富:17亿美元民进党执政后,徐旭东与台湾"第一家庭"往来密切,个人声名扶摇直上,甚至被誉为继王永庆之后新一代的"经营之神"。
20xx年徐旭东拿下SOGO太平洋百货经营权时,曾宴请陈唐山、陈哲男、黄芳彦等与"第一家庭"关系密切的人士。
当年远东饭店圣诞节点灯,徐旭东还请"第一夫人"吴淑珍出马。
其实,徐家早年在国民党执政时,与权倾一时的蒋彦士交好,徐旭东更与国民党大佬黄少谷之子黄任中结成莫逆。
如此懂得经营政商关系,徐旭东可谓"富贵险中求"。
徐旭东很怕寂寞,如果新闻版面隔太久没有他的消息,他会浑身不自在,一定又会想办法跳出来,成为媒体焦点。
同样为了排解寂寞,徐旭东还是个百分百的工作狂。
朋友说他是"xx"分子(指太太住海外,先生在xx自生活),晚回家没有太太管,所以经常留在公司开会到半夜。
下属也最怕他出差回来,因他一回来,就会排很多会议,有时他太累了,会议进行一半便打起盹来,但突然醒来后,还能把同仁问倒。
讲话喜欢掺杂几句英语的徐旭东,1941年生于上海,身为远东集团第二代掌门人,把远东版图从纺织、水泥、化纤、航运、百货,快速扩张至金融、电信领域,已有亚洲水泥、远东纺织、远东银行等多家上市公司。
蔡衍明:米果大王的"学历无用"论头衔:旺旺集团董事长财富排名:全球排名第743,台湾第六拥有财富:16亿美元他,不是太平绅士,而是乱世枭雄。
他,是中国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台商,机身上画有可爱的旺仔图像。
日本趋势大师大前研一指出,现在的商业世界就像拓荒时代,这时最需要的不是学院派营生者,而是能在现实环境中独立思考的街头营生者。
蔡衍明正在大陆这块"经济新大陆"上,迸发出他街头营生者的能量。
19岁时,蔡衍明自告奋勇从父亲手上接下宜兰食品厂,并将宜兰食品由外销加工厂,转型为内销品牌商。
他推出浪味鱿鱼丝品牌,花大钱打广告,结果一年下来赔了一亿多。
因为没有退路,逼出了他的街头斗犬性格,他到处筹钱,图谋东山再起。
当时,他看好台湾稻米过剩,从事日本米果生意有钱可赚,因此找上日本前三大米果厂商之一,花了两年争取到技术合作,据此在台湾市场快速崛起,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