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通信系统1要点

合集下载

电话通信

电话通信

2.1.3语声信号的特性


从清晰度来看,通过大量实验表明, 语声频带范围中的高频成分对清晰度比较重 要。特别是1000~2000Hz是保证清晰度必须 传输的部分 但保留2500Hz以上的频率对清晰度的影响不 大。 从能量分布来看, 低频部分包含能量大,所以低频部分比高频 部分重要。
2.1.3语声信号的特性
动态范围=A


A max(最大幅度)
min(最小幅度)

动态范围一般是将上述比值求对数后用分贝dB 表示。 要使语声比较生动,动态范围不能太小。通常 电话通信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后,设备的动 态范围应满足不小于40dB。 交响乐、戏剧等声音的动态范围可高达60~ 80dB
2.1.3语声信号的特性
2.1.3语声信号的特性
3.语声信号的动态范围 语声信号是一个很复杂的信号,若将语声传输频 带内的许许多多频率分量的时间振动波形合成在 一起,就得到一个幅度随时间变化,时大时小的 复杂波形。
振幅 Amin Amax 0 时间(t)
2.1.3语声信号的特性

通常我们把波形的最大幅值与最小幅值之比定义为 语声信号的动态范围。
4.对语声还原的评价 ①清晰度(可懂度):指能正确听懂发话人讲话内 容的程度,是发话端发出声音(无连贯意义 的字母、音节或单字),在受话端可听懂的 百分数(准确程度)。 ②自然度:是指能否辨别发话人是谁,即原语 声和恢复语声的近似程度。
2.1.3语声信号的特性
5.电话系统中的语声传输频带 语声(语音)的频率范围通常是80Hz~8kHz。 如果电话通信中将此频带原封不动的传输, 第一使线路利用率降低. 第二会使通信硬件设备复杂,成本提高。 只要通信设备能把语声频带中主要的一段传输即 可,即收话人能比较清楚听懂发话人的语声就可 以了。 至于传送那一段频带好,通常从兼顾清晰度和能 量两方面来考虑。

通信系统的简述

通信系统的简述

1.2通信系统1.2.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通过通信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无论是远古狼烟滚滚的烽火,还是今天四通八达的电话,无论是饱含情谊的书信,还是绚丽多彩的电视画面,尽管通信的方式各种各样,传递的内容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进行信息的传递。

因此,我们对通信下一个简练的定义:所谓通信,就是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这里“传输”可以认为是一种信息传输的过程或方式。

而在这里所讨论的通信不是广义上的通信,而是特指利用各种电信号和光信号作为通信信号的电通信和光通信。

用于进行通信的设备硬件、软件和传输介质的集合叫做通信系统。

过去对通信系统的定义没有软件部分,但随着计算机进入通信系统,通信软件就成为组成通信系统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定义中加入软件这一模块。

从硬件上看,通信系统主要由信息源、受信者、传输媒质和发射、接收设备五部分组成。

比如电话通信系统就包括:送话器、电线、交换机、载波机、受话器等要素。

广播通信系统包括麦克风、放大器、发送设备、无线电波、收音机等。

图1-5为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图1-5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信息源是消息的产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

例如:电话机、摄像机、扫描仪、计算机等。

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息源和传输媒质(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息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如已调信号)。

在通信中,信道具有特定的频率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的信号将无法传输。

而信息源产生的信号未必就恰巧在这个频率范围之内,因此就要靠发送设备的转换了。

最典型的信号转换就是调制。

调制的作用是将信息源发出的信号频率调制到信道允许的频率范围内。

传输媒介(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

在无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电磁波,它的频率范围在3Hz~300GHz。

在有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明线、电缆、光纤。

噪声源是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噪声与干扰的集中表现。

噪声源可以理解为是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通信系统无法彻底消除干扰。

通信基本知识点总结

通信基本知识点总结

通信基本知识点总结一、通信的基本概念1. 通信的定义及意义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形式进行信息的传递。

通信的意义在于加强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交往,传递知识和信息。

2. 通信的基本原理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

通信系统通过发送方产生的信号,经过传输介质传输到接收方,并由接收方进行解码和识别。

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二、通信的基本组成1. 发送器发送器是指将信息转换成信号并发送到传输介质中的设备或装置。

发送器使用调制技术将原始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如调幅、调频、调相等技术。

2.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信息信号传输的媒介,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光缆、电缆等,无线传输介质包括电磁波、红外线等。

3. 接收器接收器是接收传输介质中的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原始信息的设备或装置。

接收器使用解调技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原始信息,如解调幅、解调频、解调相等技术。

三、通信的技术分类1. 有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是指利用电缆、光缆等有线传输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电话、有线电视、网线等。

2.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指利用电磁波、红外线等无线传输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无线电、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3.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是指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数字电话、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

4. 模拟通信技术模拟通信技术是指利用模拟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模拟电话、模拟电视、模拟广播等。

四、通信的基本性能参数1. 传输速率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通常用位/秒或者字节/秒来表示。

2. 误码率误码率是指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概率,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3. 带宽带宽是指信号频谱中,能够传输信息的频率范围,通常用赫兹来表示。

4. 衰耗衰耗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的现象,通常用分贝来表示。

五、通信的基本原则1. 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简述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_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_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通信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从最初的传统有线电话到如今的移动通信网络,都为人们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快速、可靠、安全的信息传输与沟通手段。

本文将简要介绍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并对其组件、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解释说明。

同时,本文还将深入探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要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通信系统的要点一、通信系统的要点二、通信系统的要点三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并阐明文章目标与结构。

接下来,在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部分,我们将具体描述其定义、背景、组件和功能以及工作原理。

在接下来的三个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解释每个要点,并提供相关实例和说明。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并解释其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通过详细说明每个关键要点,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并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阅读本文,读者还可以更好地应用和运用通信系统相关知识。

最终,我们期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清晰且易于理解的概述,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通信系统打下基础。

2.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2.1 定义和背景:通信系统是指通过传送、交换和处理信息来完成信息传递的一组设备和技术的集合。

它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电信、互联网、无线通信等领域。

2.2 组件和功能:通信系统由多个组件组成,每个组件都有特定的功能,协同工作以实现信息传递。

主要的组件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传输介质和信号处理设备。

发送端将待传输的信息转化为适合在传输介质上进行传播的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将信号发送给接收端。

电话通信系统介绍

电话通信系统介绍

电话通信系统介绍移动通信系统除了人们最熟悉的GSM、CDMA等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外,实际上还包括很多种其他通信系统,例如前些年风靡全国的寻呼系统、广泛应用的无绳电话系统和到处可见的集群通信系统等。

为了让大家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一讲中就介绍这3种移动通信系统。

其他移动通信系统将在以后介绍。

一、无线寻呼系统无线寻呼系统是移动通信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单向、大区制的通信系统。

主呼移动通信系统除了人们最熟悉的GSM、CDMA等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外,实际上还包括很多种其他通信系统,例如前些年风靡全国的寻呼系统、广泛应用的无绳电话系统和到处可见的集群通信系统等。

为了让大家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一讲中就介绍这3种移动通信系统。

其他移动通信系统将在以后介绍。

一、无线寻呼系统无线寻呼系统是移动通信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单向、大区制的通信系统。

主呼用户(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通过公用电话网连接寻呼中心,再由寻呼中心将信息传送给被叫用户。

无线寻呼系统由于采用广播方式,基站采取大区制,因此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使用方便,发展极为迅速。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发展了全球最大的无线寻呼网络。

1.无线寻呼系统的分类和标准无线寻呼系统一般可分为专用和公用两大类。

公用寻呼系统与公用电话网连接.发射功率较大,往往可以由很少的基站覆盖整个城市。

世界上常用的无线寻呼标准主要有两种:一是POCSAG码.由英国邮政代码标准化咨询组制定,又称为国际1号无线寻呼码,使用最为广泛,我国的无线寻呼系统大多采用这种码:二是由MOTOROLA公司开发的FLEX码,主要用于高速无线寻呼系统,我国也曾大量采用过这种码。

2.网络结构及系统组成无线寻呼系统同样由3个基本部分组成:一是寻呼中心,相当于交换中心,分为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由寻呼服务台、排队机、编码器和调制器组成,它通过电话中继线与公网相连,通过中继链路与基站连接;二是基站,主要由解调器、发射机和天线组成;三是移动台,就是寻呼机,有数字机和字母(如英文或汉字)机之分.字母寻呼机通过改进可以成为信息接收机,处理较大的文本信息。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古代移动通信-萌芽阶段-开拓阶段-商业阶段-蜂窝思想-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化-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多媒体-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广带IP多媒体-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1897年,马可尼完成莫尔斯电码无线通信实验,标志无线电通信的开始,开创了海上通信业)(1928年,美国底特律警察局率先使用装备贝茨发明的能适应移动车辆震动影响的无线电收发信机——超外差AM接收机的警用车辆无线电移动系统(单向),标志移动通信开始)(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早在40年代末,美国Bell实验室提出蜂窝构想;1974年正式提出了蜂窝移动通信的概念。

)2.了解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类---单工双工(TDD,FDD) 半双工按信号形式分类---模拟网和数字网按覆盖范围分类---城域网,局域网和个域网按服务特性分类---专用网,公用网按多址方式分类---FDMA,TDMA,CDMA,SDMA 按使用对象分类---民用系统、军用系统按业务类型分类---电话网、数据网、综合业务网、多媒体按使用环境分类---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依据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单向和双向单工和双工3.了解双工方式双工通信的特点是: 同普通有线电话很相似, 使用方便。

其缺点是: 在使用过程中, 不管是否发话, 发射机总是工作的, 故电能消耗很大, 这对以电池为能源的移动台是很不利的。

针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是: 要求移动台接收机始终保持在工作状态, 而令发射机仅在发话时才工作。

这样构成的系统称为准双工系统, 也可以和双工系统兼容。

这种准双工系统目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基站移动台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直射波:电波传播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的障碍物, 直接到达接收端的电波, 称为直射波。

直射波更多出现于理想的电波传播环境中。

电话通信系统方案

电话通信系统方案

电话通信系统方案1. 引言电话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通信方式,它能够通过声音的传递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即时通信。

本文将介绍一个通信系统的方案,包括系统的概述、系统的组成和实现方法等。

2. 系统概述电话通信系统是由多个电话终端、电话交换机、传输媒介、信令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的。

它能够实现用户之间的语音通信、传真传输等功能。

电话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政府机关等各个领域。

3. 系统组成电话通信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3.1 电话终端电话终端是用户进行语音通信的设备,包括有线电话、无线电话、手机等。

它们通过麦克风和扬声器实现声音的输入和输出。

电话终端一般具有拨号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拨号键盘拨打电话号码。

3.2 电话交换机电话交换机是电话通信系统中的核心设备,用于实现电话呼叫的接入、转接和结束等功能。

电话交换机可以根据呼叫的号码进行路由选择,将呼叫连接到目标终端。

3.3 传输媒介电话通信系统的传输媒介包括电话线路、光纤、卫星等。

电话线路是传输电话信号的常用媒介,它可以通过传统的铜线或光纤进行传输。

光纤传输速度快且容量大,适用于高速和长距离的通信。

3.4 信令和控制系统信令和控制系统用于管理和控制电话通信系统的呼叫过程。

它包括拨号信号的解析、呼叫连接的建立和释放等功能。

信令和控制系统一般由软件实现,可以自动处理和路由电话呼叫。

4. 实现方法电话通信系统的实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4.1 传统模拟电话系统传统模拟电话系统是电话通信系统的最早实现方法之一。

它通过模拟信号的传输实现语音通信功能。

传统模拟电话系统相对简单,但由于传输质量受到限制,存在通话质量不稳定和容易受到干扰等问题。

4.2 数字电话系统数字电话系统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的电话通信系统。

它通过将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可以提供更好的通话质量和更多的功能。

数字电话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的统一。

第二章电话通信简介.

第二章电话通信简介.
• 长途电话交换机:
–用来接通市话用户的长途电路设备。
• 复用设备(载波机):
–打电话时从用户话机所在地到市内交换机之间的线路 称为双绞线用户线路,是用户单独使用的传送线路。
–而在交换局之间的线路称中继线路,包括市中继和长 途中继线路或长途干线,可为同轴电缆、光缆、微波 等线路,是多用户共同使用的传送线路。
–试想,对每个用户来说,如果家中需接入n-1 对线,打电话前还需将自己话机和被叫线连起 来,岂不太麻烦了!
• 那么如何实现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通话, 而且所用电话线路最少呢?
• 解决的办法是在用户分布的密集中心,安装一个 公共设备,由这个设备来完成连接两部电话机之 间的接续式工作。
• 这好比是一个开关接点,平时是打开的,当任意 两个用户之间需要通话时,设备就把连接两个用 户的电话线接通。
收 话 者
发 端
噪 声 源n(t)
收 端
• 从上述可知,电话通信的传输对象就是语 声,为便于了解电话机的通信原理,以下 介绍一些声学的基本知识。
2.1.2声学基础及人类的听觉特性
1.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产生的。 • 电话通信基本过程中都有哪些振动呢?
–首先,人发声是由于声带振动的结果; –受话器(听筒)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受话器内
有一膜片
2.声音的描述
(1)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 为了描述物体振动的特性,常常使用一些参数, 即:振幅、周期和频率。
– 声波的振幅越大,听到的声音也就越大;
– 频率高的声音则音调高,频率低的声音则音调 低。
2.1.3语声信号的特性
• 这里我们主要从电话通信的角度来讨论语 声信号的基本特性。 1.语声信号的频谱和能量 ①语声的频率范围

通信原理知识要点

通信原理知识要点

通信原理知识要点第一章概论1 、通信的目的2 、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模拟信号、模拟通信系统、数字信号、数字通信系统●两类通信系统的特点、区别、基本构成、每个环节的作用3 、通信方式的分类4 、频率和波长的换算5 、通信系统性能的度量6 、传码速率、频带利用率、误码率的计算第二章信息论基础1 、信息的定义2 、离散信源信息量的计算(平均信息量、总信息量)3 、传信率的计算4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5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掌握香农信道容量公式第三章信道与噪声了解信道的一般特性第四章模拟调制技术1 、基带信号、频带信号、调制、解调2 、模拟调制的分类、线性调制的分类3 、 AM 信号的解调方法、每个环节的作用第五章信源编码技术1 、低通、带通信号的采样定理(例 5 - 1 、例 5 -2 )2 、脉冲振幅调制3 、量化:●均匀量化:量化电平数、量化间隔、量化误差、量化信噪比●非均匀量化: 15 折线 u 律、 13 折线 A 律4 、 13 折线 A 律 PCM 编码(过载电压问题- 2048 份)5 、 PCM 一次群帧结构( P106 )6 、 PCM 系统性能分析7 、增量调制 DM 、增量脉码调制 DPCM :概念、特点、与 PCM 的比较第六章数字基带信号传输1 、熟悉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2 、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3 、无码间干扰的时域条件、频域条件(奈奎斯特第一准则)4 、怎样求“等效”的理想低通()5 、眼图分析(示波器的扫描周期)6 、均衡滤波器第七章数字调制技术1 、 2ASK 、 2FSK 、 2PSK 、 2DPSK 的典型波形图2 、上述调制技术的性能比较3 、 MASK 、 MFSK 、 MPSK 、 MDPSK 、 QPSK 、 QDPSK 、 MSK ( h=0.5 )、APK 的含义、特点4 、数字调制技术的改进措施第七章复用与多址技术1 、复用与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目的(区别)2 、同步技术的分类、应用第九章差错控制技术1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 ARQ 、 FEC 、 HEC )、优缺点2 、基本概念3 、最小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4 、常用的简单差错控制编码(概念、特点、编写)5 、线性分组码:基本概念、特点6 、汉明码的特点6 、循环码●概念●码字的多项式描述、模运算、循环多项式的模运算●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根据生成多项式求循环码的:码字、(典型)生成矩阵、监督多项式、(典型)监督矩阵较大题目的范围1 、信息量的度量2 、信道容量的计算3 、 13 折线 A 律 PCM 编码4 、均衡效果的计算5 、数字调制波形的绘制6 、 HDB3 编码、解码7 、循环码重点Part I 基础知识1. 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 , 数字 / 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

电话机原理

电话机原理

11
电话机的电路组成及交直流通路
一、电话机的电路组成
自动电话机主要由振铃电路、拨号电路和通话电路三部分组成。
12
二、电子铃的电路组成
根据电话机的档次不同,所使用的电子铃电路也不一样,常见的有简单电子 蜂鸣器和音频电子铃两种类型。 1.简单电子蜂鸣器
2.音频电子铃
13
CS8204 组成的音频振铃器
一、CS8204 振铃集成电路
CS8240 的内部功能框图如图4-5(a)所示,它由超低频振荡器、音频振 荡器、输出放大器和电源控制电路组成。
14
二、CS8204 的典型应用电路
◆ R3 、C3 ——音频振荡器的外接RC
定时元件,估算两个音频信号频率的公式为:
◆ R2 、C2——超低频振荡器外接RC 定
32
双音频拨号电路
一、双音频信号技术指标与产生原理
1.双音频拨号的优点 (1) 拨号所占时间大为缩短 (2) 能减少交换机接续的差错 (3) 便于应用程控交换机提供的特种业务 2.双音频信号的组成
33
3.双音频信号产生原理 双音频电话机采用了分频技术与正弦波合成技术来形成8种音频信号,工作 原理框图如图2-25 所示。
按键式拨号器根据拨号集成电路的功能不同可组成脉冲拨号或双音频拨 号电路。 18
按键式拨号盘
一、按键盘的结构
按键盘的正面为字符键,普通电话机由12个按键组成,其标准的排列位置 如图2-3所示。这种排列构成4横行、4纵列的3×4矩阵模式。 双音频按键式电话机有些使用4×4=16个按键,其按键盘如图2-4所示,按 键盘的A 、B、C、D键作为备用键,可根据程控交换机的程序安排,作特种业 务使用。
19
导电橡胶按键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按键盘,它由按钮、橡胶片及导 电橡胶触点、固定框架和印制电路板组成。

电话通信原理

电话通信原理

电话通信原理电话通信原理是指通过电信号进行语音通信的技术原理。

电话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人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信网传输到接收端,再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让人听到。

电话通信原理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包括音频信号的转换、信号传输与接收。

首先,在发送端,话筒将人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

通常,话筒内部包含一个薄膜,当薄膜受到声波的压力时,会产生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是模拟信号,表示人的声音的特征。

接下来,模拟信号会经过调制的过程,将其转换为电信网能够传输的数字信号。

在数字信号中,不同的声音特征会被转换为不同的数字编码。

这个过程被称为模拟到数字转换(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简称ADC)。

然后,经过调制后的数字信号会通过电话线路或无线电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在接收端,数字信号会经过解调的过程,将其转回模拟信号。

这个过程被称为数字到模拟转换(Digital-to-Analog Conversion,简称DAC)。

最后,模拟信号会驱动扬声器或听筒,再次转化为声音。

接收方通过扬声器或听筒听到发送方的声音。

电话通信原理中还包括信号的传输、接收与处理等技术。

信号的传输通常会利用电话线路或无线电信号进行,通过电信网进行远程传输或者通过局域网进行本地传输。

接收端会接收到传输过来的信号,并进行解析与处理,最终还原出原始的声音信号。

这个过程中也包括了信号放大、滤波等技术,以保证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电话通信通过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信网进行传输与处理,最终再将信号转化为声音,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远程语音通信。

这种通信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沟通手段。

通信基础知识完整版

通信基础知识完整版
A律压缩采用的就是十三折线法,一象限分8段 (在时间轴以1/2递减规律分成8大段,分段点是1、 1/2、1/4、1/8、1/16、1/32、1/64、1/128;幅 度轴分8均匀段),1-8段斜率分别为1/4、1/2、1、 2、4、8、16、16,7、8段斜率一样;一、三象限 对称,故共13折线段。
尽管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及其逆过程经过很多步骤但实现起来 很简单。随着大规模集成技术的发展,一片芯片可完成上述功 能。
PCM形成
a
125us
b
c
二进制码元
1个TS
1帧
d
1
…. N
….
t
t
t
….
t
e
t
8000*8*32=2048000bit/s (125us/8/32=0.488us)
PCM基群格式
PCM基群系统 是数字复接的最基本的系统,它由30话路组成。 构成的基群帧结构包含32个时隙,通常将TS0作为帧同步时隙。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通信系统的组成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信源
调制器
信道
解调器
收信者
调制、放大、 天线等
噪声源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天线、变频、 放大、解调等
– 两种变换:
模拟消息 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 已调信号(带通信号)
偶帧TS0
帧同步时隙 X0 0 1 1 0 1 1
帧同步信号
奇帧TS0
X 0 A1 1 1 1 1 1
保留给 国内通信用
话路 时隙
信令时隙
(CH1~ CH15)

GSMR通信系统知识小结要点

GSMR通信系统知识小结要点
信号的差异可以表现在某些参数上: 如信号的工作频率、出现时间、具有的特定码序列
第11讲 移动通信信道特征 及网络结构知识点梳理
内容简介
一、移动通信信道 二、区域覆盖 三、多址技术 四、移动通信六大困惑 五、GSM网络结构 六、GSM编号计划
分集接收技术
分集接收是解决多径衰落的一种技术。
分集接收是指接收端对它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互相独 立(携带同一信息)的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以降低 信号电平起伏的办法。
功控目的
功控是什么? 为什么要功控?
功率控制:根据需要调整基站与手机的发射功率。 依据:手机和基站上报的测量报告。 目的:在保证通话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发射功率,
从而降低整网干扰、减少功耗。
7
功控分类
功率控制分为上行功率控制和下行功率控制,上 下行控制独立进行。
上行功控:调整MS的输出功率,使BTS获得
极化分集:使用多种极化方式传输同一信号。
非连续发送(DTX)
概念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不连续发送。在一个
通信过程中,其实移动用户仅有很少的时间用于通话,大 部分时间都没有传送话音消息。如果将这些信息全部传送 给网络的话,这不但会对系统资源造成浪费而且会使系统 内的干扰加重。
通常接收端的信噪比可以提高 20dB~30dB。
分集接收技术
分集接收
频率分集:是指承载相同信息的信号用多个载波传送,频 率间隔应该大于等于信道的相干带宽。
时间分集:用不同的时隙来传送承载相同信息的信号。连 续时隙的间隔要大于信道的相干时间。
空间分集:采用多个天线进行接收,使每个天线之间相隔 半波长的整数倍。
的变化情况,调整同频复用距离和频率分配方案。 天线高度和倾角的调整。调整天线高度和倾角可以改变小区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述(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述(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1.2 移动通信的特点及组成 1.3 移动通信的分类 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5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1.6 移动通信的编码与调制技术
1
什么是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动中通”
通信双方或至少其中一方在移动环境下进行 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包括移动体之间或移动 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大陆无线寻呼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蜂窝移动电话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模拟与数字移动电话
指数型增长,跳跃式前进,跨越式发展
据统计,我国从1987年开通移动电话业务到1997年用户达 到1000万户,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而从1000万户增长到 2001年的1亿户,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此后,2002年11 月,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亿;2004年5月,达到3亿; 2006年2月,达到4亿。今天的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 过4.87亿户,成为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最多的国家,同时也 是GSM和CDMA网络容量全球最大的国家。20年,6.3亿秒, 平均每1.2秒就增加一个新用户。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具有全球标准 使用全球公共频带 具有全球使用的小型终端 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从媒体(Media)→多媒体(Multi-media) 微蜂窝结构 提高改良的频率使用效率 具有易于向下一代系统发展的灵活性 具有高速的分级数据速率 在固定位置环境下能达到2Mbps 对步行用户能达到384kbps 对车载用户能达到144kbps
2000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欧洲、日本的WCDMA , 北美的CDMA-2000 ,中国的TD-SCDMA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特点
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 无法与固定网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字承 载业务很难开展。 频率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要求。 安全性差,易于被窃听,易做“假机”。

GSM基础知识介绍--GOOD要点

GSM基础知识介绍--GOOD要点

1、专业基础1.1GSM基础1.1.1GSM综述1、GSM的概念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

它是一种数字移动通信,较之以往的模拟移动通信,有较多的优点。

GSM的起源:泛欧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网简称GSM系统,GSM原意为“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是1982年欧洲邮电主管部门会议(CEPT)为开发第二代数字移动蜂窝移动系统而成立的机构。

1987年GSM 成员国经现场测试和论证比较,就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RPE-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1988年十八个欧洲国家达成GSM谅解备忘录(MOU)。

1989年GSM标准生效。

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路开通运行。

1992年世界上第一个GSM网在芬兰投入使用。

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

GSM的组织结构: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增设了“特别移动小组”(TC-SMG),用以负责有关数字移动业务标准的制定。

2、GSM系统的技术性能1)使用频段、双工间隔:√GSM900:890~915MHz(上行)、935~960 MHz(下行)。

双工间隔:45 MHz,带宽:200KHzGSM1800:1710~1785 MHz(上行)、1805~1880 MHz(下行)。

双工间隔:95 MHz,带宽:200KHzGSM1900:1850~1910 MHz(上行)、1930~1990 MHz(下行)。

双工间隔:80 MHz,带宽:200KHz2)、选址方式√FDMA/TDMA:Freq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时分多址)3)、调制类型:√GMSK(BT=0.3)实际应用3、GSM系统的技术规范及主要应用范围GSM规范共有12章规范系列:01系列:概述02系列:业务方面03系列:网络方面04系列:MS-BS接口和规范(空中接口第2、3层)05系列: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空中接口第1层)06系列:话音编码规范07系列:对移动台的终端适配08系列:BS到MSC接口(A和Abis接口)09系列:网络互连10系列:暂缺11系列:设备和型号批准规范12系列:操作和维护重点掌握04、05、08系列4、GSM的主要特点:√1)频谱效率由于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交织、均衡和话音编码技术,使系统更具高频谱效率。

ip电话安装方案

ip电话安装方案

ip电话安装方案一、概述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话通信方式已经逐渐被IP电话所取代。

IP电话基于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通信方式的集成,不仅质量更好,而且成本更低。

本文将介绍IP电话安装方案,以帮助您了解如何成功部署和配置IP电话系统。

二、网络基础在开始安装IP电话系统前,必须确保公司网络基础设施稳定可靠。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1. 网络带宽:IP电话通信需要一定的带宽支持,建议至少每条电话线路提供100Kbps的带宽,以确保通信质量。

2. 网络稳定性:稳定的网络连接对IP电话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使用专业设备、配置网络优化方案等措施来提高网络稳定性。

3. 网络安全:由于IP电话系统运行在互联网上,保障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建议使用防火墙、VPN等安全设备,加密通信数据,防止黑客入侵。

三、硬件设备成功安装IP电话系统还需要一些硬件设备的配备。

以下是常见的硬件设备:1. IP电话机:IP电话机是实现IP电话通信的终端设备,可连接到局域网上。

根据需要选择多线路、视频功能等不同型号。

2. IP电话交换机:IP电话交换机是实现IP电话拨号、转接、会议等功能的核心设备,可将IP电话和传统电话网络互联。

3. 路由器和交换机:用于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选择适合规模的设备,确保网络畅通。

四、软件配置成功安装IP电话系统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软件配置。

以下是一些关键配置项:1. IP地址分配:为IP电话机分配静态IP地址,确保其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正常通信。

可以通过路由器的DHCP功能自动分配IP地址。

2. SIP账号设置:配置每个IP电话机的SIP账号,包括用户名、密码、SIP服务器地址等信息。

SIP服务器通常由服务提供商提供。

3. 电话号码管理:设置每个IP电话机的分机号码、拨号规则、呼叫转移等功能,确保电话系统能够满足公司的通信需求。

4. 音频和视频配置:根据实际情况配置音频和视频参数,包括编解码算法、带宽限制等,以实现高质量的通信效果。

电话通信系统

电话通信系统

1.1电 话 通 信 系 统 的 基 本 组 成
1.基本服务
(1)缩位拨号。对于来往频繁的电话号码,可以用1、2位号 码来代替原来的多位号码。
(2)热线服务。热线服务又叫免拨号,用户摘机后不需拨号 ,交换机就自动接通预先指定好的被叫用户。
(3)叫醒服务。叫醒服务也叫闹钟服务,只要事先登记预订 叫醒时间,到了预订时间电话就会自动振铃。
(4)呼叫限制。可根据需要,对某些用户进行全部呼出限制 ,或限制国内、国际长途呼出。
1.2电 话 通 信 系 统 的 功 能
(5)恶意电话跟踪。根据用户申请,可为用户设置此项功能 。被叫用户按下事先设定的键码,交换机在保持通话的同时,将主 叫和被叫号码打印出来,供有关人员查找。
(6)免打扰服务。根据用户要求,可禁止对该用户的呼叫, 以避免振铃的打扰。
1.1电 话 通 信 系 统 的 基 本 组 成
图8-1 电话通信系统的连接方式
1.1电 话 通 信 系 统 的 基 本 组 成
1.用户终端设备
常见的用户终端设备有电话 机、传真机等,随着通信技术与 交换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 各 种新的终端设备,如数字电话机、 计算机终端等。
1.1电 话 通 信 系 统 的 基 本 组 成
(7)无应答转移。用户事先提出申请及转移电话号码顺序, 当遇到被叫用户忙或久不应答时,就按预先设定的号码转移电话。
1.2电 话 通 信 系 统 的 功 能
2.可供选择服务
(1)遇忙回叫。当主叫呼出,对方遇忙时,可挂机等待;当 被叫空闲时,由交换机向主叫振铃,主叫摘机后可向被叫振铃。
(2)跟随转移。此项功能可把来话无条件转移到另一内部分 机,用于当用户临时改变办公地点或需请人代答来话服务时。

语音通信系统

语音通信系统
1.集中用户交换机的组网方式
(1)单局方式 (2)城域方式 (3)本地网方式
2.集中用户交换机的特点
(1)组网灵活 (2)使用方便,提供业务种类多 (3)与公用网技术同时进步 (4)节省投资、可提供专业化服务 (5)可实现家庭办公 (6)业务更新方便快捷、适应性强
移动通信系统
三、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是通信的双方或有一方在运动的状态下进行的 通信方式,即指在移动用户之间和移动用户与固定点用户之 间进行的通信。
通信系统概述
(三)通信网的组成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 合在一起,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
通信网在硬件设备方面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1.用户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是通信网中的源点和终点,是用户与通信网之间的接口设备, 它包括图6-1中的信源、信宿、交换器和反变换器的一部分。
图6-7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的系统结构
(二)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的类型
电话通信系统
各类应用功能不同的智能建筑中的用户可以采用现有的程控数字 用户交换机中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不同的硬件设备等,将通用型数 字用户交换机变换成以下几种特殊用途的用户交换机。
1.旅馆型 2.医院型 3.办公室自动化型 4.银行型 5.专网型
在智能建筑中移动通信系统通常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 为建筑物内的专用通信系统,如集成群调度电话;另一类为 公用移动电话在建筑物内的使用,如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 移动电话。
移动通信系统
(一)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图6-12为一个三级网的陆地(民用)移动通信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6-12 陆地(民用)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2、变换器
对信源产生的基带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和变换,以使它适合在信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2020/5/13
图2.18 ISDN的基本结构
现代通信网
(1)电路交换功能:指在主被叫间建立起一 条信息通路,可提供64kbit/s或大于64kbit/s的电路 交换连接,并以64kbit/s的速率在网络中进行交换。
(3)专用线功能:也称无交换连接功能。指 在终端和终端间建立永久或半永久连接。
TA:其功能是使任何非ISDN终端能转接到ISDN 中去,当TE2接入ISDN时,TA主要进行速率适配 和规约变换;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NT: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端设备可分为NT1和 NT2两类,在NT1中实现线路传输、线路维护和性 能监控、定时、馈电、多路复用及接口等功能,以 达到用户线传输的要求;NT2执行用户小交换机 (PBX)、局域网(LAN)和终端控制设备的功能;
现代通信网
图2.12 智能网300号电话卡业务相关节点间信号关系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2020/5/13
图2.13 智能网概念模型
现代通信网
图2.14 采用SIB描述方法的业务逻辑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2020/5/13
图2.15 智能网分布功能平面
现代通信网
2020/5/13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我国电话通信网采用的是五级交换等级结构: 第一级(C1)为大区中心,也称为省间中心局,是 汇接一个大区内各省之间的电话通信中心,局间 都设立直达电路,为完全互连方式的网状网结构; 第二级(C2)为省中心局,是汇接省内各地区之间 的电话通信中心;第三级(C3)为地区(市)中心 局,是汇接本地区各县(区)的电话通信中心, 要求地区中心局至本省中心局具有直达路由;第 四级(C4)为市(县)级中心局,是汇接本市 (县)的电话通信中心,是最终长途局,到C3局 有直达路由;最后是端局C5。
(4)分组交换功能:将用户信息分成数据组 在网络内传送。
(5)公共信道信令功能:用户-网络信令、网 络内部信令和用户-用户信令。由信令信道完成对用 户所需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的控制。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2020/5/13
图2.19 用户接入ISDN的系统模型
现代通信网
TE:ISDN中可允许两类终端接入网络,TE1是 符合ISDN用户-网络接口要求的终端设备,如数字 电话机、数据终端等;TE2是不符合ISDN用户-网 络接口要求的终端设备,如模拟电话机和满足 X.21, X.25等ITU-T标准接口的设备等;
第二章 电话通节 PSTN 公用电话自动交换网(PSTN)主要由 终端设备、传输系统、交换设备组成,如图 2.1所示。另外再配上信令系统及相应的协 议、标准规范,其中信令是实现网内通信的 依据,协议、标准是构成网络系统的准则, 这样才能使用户和用户之间、用户和交换设 备之间、交换设备和交换设备之间有共同的 语言和连接规范,使网络能够正常运行,做 到互联互通,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智能网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 信令转接点(STP)等部分组成,如图2.10所示。用户可以 是PSTN的模拟用户/数字用户,也可以是NO.7的TUP/ISUP 用户。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图2.11 我国智能网的目标网结构
2020/5/13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第三节 IN 智能网(IN)是在原有通信网络基础上为用户快 速提供新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其目的在于 使电信经营者能经济有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的各类电 信新业务,使用户对网络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获 取所需信息更为灵活方便。智能网与现有交换机中 拥有智能功能是不同的概念,智能网是依靠No.7信 令网,大型软件和集中数据库来支持,使网络由单 纯地传递和交换信息,逐步向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 智能网发展。
图2.16 智能呼叫所涉及的协议
现代通信网
图2.17 宽带智能网体系结构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第三节 ISDN
原CCITT对ISDN的定义是:“ISDN是以综合 数字电话网(IDN)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成的通 信网,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支持 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用户 能够通过有限的一组标准化的多用户-网络接口 接入网内”(这里所指的ISDN是基于64Kbit/s 的窄带ISDN,即N-ISDN)。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现在长途电话网络结构又正在由原来的四级 向两级过渡,即将原来的C1、C2合并,C3、C4 合并,我国长途电话网的两级结构和本地电话网 的两级结构如图2.3、图2.4所示。
2020/5/13
图2.3现阶段我国长途电话网的二级结构
现代通信网
图中:DTm 为本地网中的汇接局 DL为本地网中的端 局
LT:是用户环路和交换局的接口设备,它主要实 现交换设备和线路传输端的接口功能;
ET:ISDN交换机。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B通道:64kbit/s,信息通道,用于传输用户 信息;用于传递各种用户信息流,不传递ISDN电 路交换的信令信息。
D通道:16kbit/s 或64kbit/s,信令通道,用于 传送电路交换用的控制信号,也可用来传送分组交 换信息。 D通路可以有不同的比特率。
PABX为专用自动用户交换局 2图0202/5/.143 现阶段我国本地电话现网代通的信二网 级结构
图2.5 我国现阶段长途电话网与本地电话网的关系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图2.6 混合汇接局情况的分区双汇接局结构 在全网设置2~3汇接局,对全网的端局全覆
盖,汇接局一般设置在本地网的中心城市并且相互 之间采用网状网结构。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如图2.7中的虚线。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本地网 中,为了减少一次呼叫中的串接段数,可以采用 来话汇接、去话汇接、集中汇接、双汇接局等汇 接方式。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专用电话网
图2.8 单向中继(DOD2+BID)方式
2020/5/13
现代通信网
图2.9 部分双向中继(DOD2+BID)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