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The Guidance of Medicin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722400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分:1总学时:16 其中讲授学时:16,实验(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后续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选用教材:医学导论(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简介:医学导论是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医学发展史,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医学教育体系,为今后学生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和进行医学科研打下基础。
医学导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临床工作中较常用和普遍性的基本理论,与其他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关系密切。
本课程目的在于要使学生了解医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了解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基本要求,了解医学教育体系和医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学会医学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掌握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对应培养标准/毕业要求指标点1.了解医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2.了解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基本要求3.了解医学教育体系和医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4.学会医学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5.掌握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6.了解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重难点)1.古代医学(1学时)教学要求:识记古代东方医学、西方医学的起源。
领会古代医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1)原始医学的特点(2)古代东方医学的特点(3)西方医学的特点(4)✧古代医学的特点2.近代医学(1学时)教学要求:识记近代医学的发展。
领会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教学内容:(1)近代医学的发展(2)✧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3)医学交流的作用(4)自然科学对医学发展的作用。
3.现代医学(1学时)教学要求:识记现代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医学的特点。
领会现代医学发展的启示及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临床医学导论重点教案资料
绪论医学定义:预防与治疗疾病的艺术和科学。
医学导论指的是:导医学、导医生、导临床。
第一篇:医学篇中医趋于成熟的标志性典籍:《皇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及《伤寒杂论》。
《汉谟拉比法典》内有关医学的内容为目前世界上可以见到的关于古代医学的最早的有确切年代可以相信的文字记载。
《黄帝内经》是目前可见的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医书,是关于中医理论的第一部经典著作。
《神农本草经》是目前可见的中国医学史上的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
《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所撰写,是目前可见的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有明确作者的医书。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医学最终在欧洲形成的西方医学是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医学最重要的基石是人体解剖学。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解剖学及生理学发展中最重要的人:维萨里和哈维。
中医的“人痘接种技术”最迟于16世纪初期发明,清初普及。
300年后(18世纪末)英国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技术”。
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1 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2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1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不仅适用于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同时也适用于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界的物质代谢运动);2 生物进化论(解决了人类的起源问题,推动了胚胎学的发展);3 细胞学说的建立。
基础医学也称为临床前医学,是指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实践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诸学科的总称。
临床医学以疾病为研究和诊治对象。
临床医学通常是指诊断学、治疗学、内科学、外科学....内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是各学科的基础,与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外科: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人体部位又分为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按人体系统分为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按年龄分为小儿外科、老年外科;按手术方式: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移植外科;按疾病性质:肿瘤外科,急症外科。
临床重大疾病1恶性肿瘤:第一或第二的死亡原因我国最常见:城市: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农村: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2心血管疾病(人类的一大杀手,发病死亡率上升)3呼吸系统疾病高新技术进展 1 生物技术产物 2 医学影像学 3 核医学、激光医学(PET) 4器官组织细胞移植5 显微外科 6 生物材料与内置体(人工肾)医学模式是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一种高度哲学概括,是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
临床医学导论教案-华西课程.docx
行为医学教案(供五、七年制医学专业使用)精神病学教研室2002. 8人类行为的医学范畴一、讲授时数2学时二、目的要求1.学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2.熟悉这一医学模式的健康和疾病观点3.了解这一医学模式的临床思维方式三、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1.医学模式的概念,牛物医学模式与牛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比较20分钟2.从这一观点出发,了解健康和疾病的定义25分钟3.以冠心病为例,阐述这一模式的临床应用25分钟4.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提出治愈廉复的措施及意义20分钟5.提问与讨论10分钟四、讲授重点结合临床,重点讲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五、讲授难点这--理论在临床思维中的应用六、启发性提问1.影响健康的行为因素有哪些?2.自身冇无存在冇损健康的因素?七、教具:幻灯、投影胶片八、参考书:1.行为科学。
杨德森,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医学心理学。
朱昌明,四川科学技术出现社3.医学心理学。
徐俊冕,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4.现代行为科学。
何慕陶,邱文浩,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九、不同层次系统要求1・上述内容为各系列、层次均要求2.七年制增加英语词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paradigm健康与行为Health and behavior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精神愉快well-being愈介healing(杨彦春)人类行为基础行为的生物、心理与文化方面一、讲授时数2学时二、目的要求1.了解行为的遗传、解剖和生化基础2.熟悉行为的耕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需要与动机理论3.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三、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1.行为的遗传方面、智力、人格、精神分析与遗传的关系,与遗传有关的中枢神经解剖及神经递质系统20分钟2.粹神结构、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性心理发育理论。
个案举例:神经症的病因学25分钟3.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
最新《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资料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学时:108适用专业:药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系统讲授全科医学知识的基本理论,着重阐述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着重药物治疗。
课程的任务:该课程在系统介绍全科医学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能够进行简单的治疗,为学生今后从事药品营销及药品经营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医学知识基础。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后续课程:药品营销概论、药品营销实务、药店销售实训二、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2.熟悉各科常见症状、急危重症及常见病的病因。
3.掌握各科急危重症、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
3.掌握各科急危重症、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要点。
三、教学条件1.多媒体教室2.临床护理实训室、体检床、体检用物、安妮复苏模拟人五、教法说明1.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各科病例进行教授,培养学生的兴趣。
2.课堂上培养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意识,活跃学习气氛,让学生每人进行医生、病人的角色演练,提高学习效率。
3.紧密联系实际工作中能运用的知识和方法,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4.实操中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思考、设计、分析能力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1、考核分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
2、理论考核以期末考核为标准,实行闭卷百分制考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也实行百分制,占总成绩的40%。
它由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实践项目三部分构成。
七、教材与参考书教材:临床医学概论赵增荣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参考书:1.实用内科诊疗规范第一版黄峻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内科学第六版叶任高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诊断学第三版戚仁铎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传染病第四版彭之伟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妇产科学第四版赵克忠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1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6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9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8 “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教学大纲.................................. 23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9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 33 1“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课程编码:CLIM2001 学时:32 学分:1.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五、七年制,法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文历阳主编,《医学导论》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医学导论是以医学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整体第一篇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的角度来阐明医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内目的:学习医学的历史,熟悉了解医学的发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论述医学的社会地位和展规律,明确医学的发展方向,从中汲取前人的社会功能;介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医学经验和教训;拓宽知识面,学习和掌握正确评价工作者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新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培养热爱专业的思想,医学导论通过引而不发、导而不入、宽而不树立为医学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专业选修课-《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普通班)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2015(1)本科药学专业(学分:2 学时:3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涵盖内科、外科、妇产、儿科学等各临床学科,供药学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
课程采用案例(即病例,只以重大危害的疾病为例)教学,它以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临床病例(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开始,倡导启发式教学。
从以治愈或彻底预防疾病为最终目的这一出发点,理解病人临床表现、诊断、药物治疗原则,倒推病因、致病机制(包括系统、细胞通路、分子、免疫等水平),并结合PUBMED文献搜索,拓展研究新进展,使学生理解药物研发的关键点(把握疾病的最关键致病机制),提出原创性药物研发思路。
随后进行跨学科引导,结合学生个人兴趣、鼓励执着探究彻底治疗重大疾病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所授皆为理解内容,要求结合中英文内科学、外科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教材、PUBMED数据库、网络资料等,理解致病的系统、分子机制,找出新药设计的靶点,提出跨学科的解决方法。
基本教学内容:结合内科学、外科学等教材,讲授常见和重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免疫治疗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英文内科学、外科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各学科英文资料,对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措施及局限性产生深刻印象,图像化、形象化理解疾病的病因、致病机制,再翻查PUBMED数据库掌握这些疾病的研究新进展,随后进行跨学科引导,结合学生个人兴趣,提出跨学科治疗和研究方案(如物理学、微电子、人工智能、材料、化学),并予以符合逻辑性论证、撰写论文,启发学生大胆追逐科学原创的精神。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以重大疾病为例进行案例式地教学,内容如下,但会根据上课时启发学生理解与思考的需要和外聘授课医生的专业特长和研究领域等因素,时有调整:Chapter 1: Neurological disease:Action potential and epilepsy第1章:神经疾病:动作电位和癫痫Chapter 2: Endocrinology: Pituitary Adenoma-Endocrine System第2章:内分泌学:垂体腺瘤- 内分泌系统Chapter 3: Respiratory disease: chronic bronchitis and emphysema-Cor pulmonale第3章: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肺心病Chapter 4: Liver, biliary tract and pancreatic disea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irrhosis-Chronic hepatitis B-HBV virus第四章:肝,胆道和胰腺疾病:肝细胞癌-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Chapter 5: Immunology: Chimeric Antigen T cells receptors第5章:免疫学:嵌合抗原T细胞受体Chapter 6: Current status of other 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y第六章:其他临床治疗策略的现状考试:本课程不做考试,尽量以英文综述或者用英文完整论述的医学假设为考核形式,要求观点方法独创、具有严谨的理论论据。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设计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群体所设计的一个必修课,主要以讲授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概括性地介绍临床医学学科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系统学习各临床医学分支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常用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及临床医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疾病、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的能力。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临床医学、探究临床医学本质及其应用意义的态度;•培养自学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法1. 教学内容章节内容讲授方式第一章临床医学基本概念、特点和要求讲授第二章临床医学基础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第三章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与治疗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第四章常见医学检查与解读讲授、实验第五章诊断与治疗方案设计讲授、案例分析、讨论2. 实施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病例讨论、解决问题;•实验室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方法的理解;•网络学习,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并帮助他们掌握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方法1. 考试评价•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期中测试和小结测试,占总成绩15%;•课堂练习,占总成绩15%。
2. 非考试评价•课堂出勤,出勤良好者可通过出勤加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0分;•课堂讨论,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可获得1-3分不等的分数;•平时作业,老师将定期布置作业,评定结果也将被计入最终成绩。
五、教学资源•教材:《临床医学基础》,主编:王小明,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实验室:医学实验室;•特殊场所:医院临床实验室;•常规设备:实验室常规设备。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1508Z3课程名称:临床医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课程类别:考查课学时/学分:9学时/1学分先修课程:专业教育课程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教改班)、免费定向生、精神医学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1.郑建中主编,《临床医学导论》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8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临床医学导论是以医学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整体的角度来阐明医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论述医学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介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医学工作者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它是五年制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及精神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加强医学生的专业、人文和医德教育,打破基础与临床教学的界限,实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具体将通过引而不发、导而不入、宽而不深的学习和早期接触临床,将医学生导入医学这一神圣殿堂,使医学生对医学及其相关学科有一个更加系统、完整的认识;对医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有较充分的了解;培养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个好医生”;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医学的精神,为今后学习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程奠定心理和知识技能准备。
同时,通过描述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使医学生进一步了解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现状以及医学和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引导、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为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努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坚持以人为本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坚持全面的辩证的积极的发展的健康和疾病观点;坚持防治康保一体化观点。
2.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坚持引而不发、导而不入、宽而不深,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讨论和自学。
3.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医学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本科)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临床医学概论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着重讲述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实验 室诊断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使得学生对常见症状和各 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课程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 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疾病与信息科学和图像识别 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临床常见症状、临床诊断方法以及实验室检查手 段,从而增强学生对临床疾病的认识。
2,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上,通过充分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结合生理学、病 理学以及图像识别理论讲解,使得学生能够解释临床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3.在前期基础知识学习基础上,通过不同系统常见疾病发生规律和相关临床药物,学生能够 胜任临床疾病诊断相关工作,为将来能够从事医院影像科和临床诊断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内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内科学概述及问诊的内容与基本方法;临床常见症状及临床意义;临床常用体格检查。
教学要求:了解内科学基础知识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理解内科学基础知识、常见症状与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性;掌握临床常见症状、相关病因和分类及发病机制;熟练主要临床常见症状的概念、病因、临床分类及机理。
第二章外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外科学概述和无菌术临床意义;麻醉、重症监护和休克概念及临床处理方法;疼痛治疗、体液失调以及营养支持概念及临床意义。
教学要求:了解外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在临床治疗意义;理解几种典型外科学疾病与临床药物的使用;掌握无菌术、麻醉、休克和营养支持的概念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熟练无菌术、麻醉、休克和营养支持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处理方法。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医学导论学分:学分总学时:学时理论课: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等。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材:.孙宝志.临床医学导论.第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内科学(第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第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通过《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熟悉病人和医生角色,掌握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技术、诊断思维、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知识,为实践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化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熟悉病人和医生角色,掌握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技术、诊断思维、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知识,为实践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化打下基础。
四、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作业(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笔试。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考勤、平时作业、调查报告等)。
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篇医学篇第一章医学的起源和发展[目的要求].掌握医学发展史线索图;.了解希波克拉底誓词,古代奴隶社会西方医学、中世纪欧洲医学;.了解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医学。
[讲课时数] 学时。
[教学内容].史前医学、古代文明时期的医学(重点汉莫拉比法典)、古典文明时期的医学(重点希波克拉底、盖伦及其贡献);.中世纪医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重点维萨里、哈维及其贡献);.明清时期中国医学(重点本草纲目)、对中世纪以后至世纪世界医学的基本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三章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目的要求].掌握医学模式(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责任、医学目的的概念;.熟悉医学模式的演变、医学模式的历史作用,新的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产生的条件、医学模式的特征。
中西医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中西医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份中西医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西医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类型:必修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专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概述(2 课时)- 介绍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强调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和优势。
2.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6 课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
- 西医基础理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 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等。
3.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诊断方法(6 课时)- 中医诊断方法:望闻问切、舌诊、脉诊等。
- 西医诊断方法: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综合评估、优势互补等。
4.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治疗方法(6 课时)- 中医治疗方法: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等。
- 西医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等。
5.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实践案例(4 课时)- 分析实际病例,展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和优势。
-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前景和挑战(2 课时)- 探讨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 分析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和演示。
2. 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3. 实验室实践和临床见习。
4. 课外阅读和研究。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参与讨论的情况。
2. 期末考试:笔试或口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中西医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 《中西医临床医学导论》(主编:[作者],[出版社]出版)。
2. 相关中西医临床医学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类型:必修课学分:3学分学时:64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24学时)适用专业:医学相关专业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提供跨科学科的全面素质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临床医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2学时)1.1临床医学的定义和特点1.2临床医学的历史沿革1.3临床科研和临床实践的关系2.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学时)2.1患者评估与临床决策2.2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2.3临床治疗与监测2.4临床预防与康复3.临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8学时)3.2临床数据记录与管理3.3临床数据的诊断与分析3.4临床数据的统计与报告4.临床与实验研究(10学时)4.1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2临床试验设计与伦理4.3实验动物模型与临床关联性4.4临床实验室的设计与管理5.临床医学中的医学伦理与法律(6学时)5.1医学伦理概述5.2医学伦理决策与伦理委员会5.3医学法律的基本原则与应用5.4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处理6.临床医学教育与职业发展(6学时)6.1临床医学教育的目标与方法6.2医学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6.3临床医学研究与学术发展6.4临床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7.临床技能实训(24学时)7.1临床诊断技能训练7.2临床操作技能训练7.3医学检验与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7.4病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临床医学概论》参考书目:1.临床医学基本原理(国内外教材)2.临床医学实践指南与技能训练(国内外教材)3.临床医学研究与伦理(国内外教材)4.医学伦理与法律概论(国内外教材)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结合实践操作考核的方式。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03211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英文名称:Clinical Medicine Summary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刀(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急症、传染病、内、夕卜、妇、儿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
在教授课程过程中将重点讲述药物在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了解临床的常见疾病。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解剖与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先行课,与上述课程的联系要求如下:1.《解剖与生理学》应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生物化学》应理解DNA复制的半保留机制和半不连续复制;掌握DNA复制的一般特点;理解转录的基本过程、机制。
3.《分子生物学》掌握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及特点; 掌握真核RNA的转录后加工;掌握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掌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 掌握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三、课程教学目标1.应熟悉和掌握现代临床医学的内容和特点。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2.2)2.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及常规治疗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3. 了解未来医学的发展及未来的治疗方法(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1,2.2)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多增加一些图片和视频,适当安排一些病例讨论,要求学生多阅读相关资料,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各种常见多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治疗。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一部分章节安排学生自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专业文献。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计划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计划一、课程简介《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将介绍医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临床实践的基本要求以及医学伦理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其日后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了解医学伦理和专业道德标准;4.培养学生的临床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5.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导论与绪论- 临床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临床医学导论的重要性和目的;- 课程安排和学习要求。
2.医学研究方法与设计- 医学研究的概念和分类;- 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科学论文写作与发表。
3.临床实践基本要求- 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 临床观察与记录技巧;- 临床数据分析和病例报告。
4.医学伦理与专业道德- 医学伦理的概念和原则;- 医学伦理问题的处理与解决;- 医学专业道德标准与医患关系。
5.课程实践与案例研讨- 医学实践技能培训;- 临床案例研讨和解读;- 学生自主实践和报告。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强调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
2.案例分析:通过临床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包括临床观察和记录、病例报告等,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五、考核安排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30%。
2.课程论文:学生需根据自主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40%。
3.期末考试:学生需参加闭卷期末考试,考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六、参考教材1.《临床医学导论》(第三版),安德鲁斯出版社,20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20030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导论
学分:1学分
总学时:18学时
理论课:18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等。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教材:
1.孙宝志.临床医学导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1;
参考教材
1.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诊断学(第7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通过《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熟悉病人和医生角色,掌握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技术、诊断思维、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知识,为实践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化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熟悉病人和医生角色,掌握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技术、诊断思维、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知识,为实践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化打下基础。
四、考核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 ,作业(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20%、笔试7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考勤、平时作业、调查报告等)。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篇医学篇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和发展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发展史线索图;
2.了解希波克拉底誓词,古代奴隶社会西方医学、中世纪欧洲医学;
3.了解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医学。
[讲课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史前医学、古代文明时期的医学(重点汉莫拉比法典)、古典文明时期的医学(重点希波克拉底、
盖伦及其贡献);
2.中世纪医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重点维萨里、哈维及其贡献);
3.明清时期中国医学(重点本草纲目)、对中世纪以后至20世纪世界医学的基本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模式(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责任、医学目的的概念;
2.熟悉医学模式的演变、医学模式的历史作用,新的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产生的条件、医学
模式的特征。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医学模式(重点医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医学目的;医学责任。
[教学方法]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篇医生篇
第一章医生角色
[目的要求]
1.掌握医生应具备的精神、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2.熟悉医生的权利、义务与使命;了解医生的角色与特点、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须经历的过
程以及实习医生的工作程序。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医生角色的社会期待;
2.医生角色的职业精神(重点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公正精神、合作精神);
3.医生角色的实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医学道德、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
[目的要求]
1.掌握了解医学伦理学与医生职业素质的历史发展;
2.了解《希波拉克底誓言内容》、《日内瓦宣言》;
3.熟悉医生的人文素养内容,人文的定义,掌握医生的人文素养,医学人文的内涵和任务,掌握医学人文精神;
4.了解医生的职业素质;
5.了解职业价值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掌握其中的内容。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医学伦理学与医生职业素质的历史发展;
2.医生的人文素养;
3.医生的职业素质;
4.职业价值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与实践
[目的要求]
1.熟悉卫生法律的概念、特点、内容和意义;
2.了解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与法律责任确定、医患双方享有的法律权利及其特点;
3.熟悉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法律纠纷。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卫生法律概述(重点卫生法律的概念及特点);
2.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与医方的法律责任;
3.医患关系的法律实践。
[教学方法]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医生的健康与促进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的定义;
2.熟悉健康教育的内容;
3.掌握医生是健康促进者;
4.掌握健康促进者应具备的相关学科知识结构,了解医生是健康促进者的特征;
5.掌握医生是团队合作者的内容、基本概念、含义;
6.掌握作为团队合作者应该具有的能力,掌握医生的健康促进者和团队合作者的使命具体内容。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医生是健康促进者;
3.医生是团队合作者;
4.医生的健康促进者和团队合作者的使命。
[教学方法] 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三篇临床篇
第一章病人角色
[目的要求]
1.掌握病人与病人角色、病人的求医行为、病人的需要、病人的心理特点、病人的权利与义务等概念和内容;
2.熟悉综合认识病人,是“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思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人和病人角色(重点病人角色的概念及特征);
2.病人的求医行为;
3.病人的需要;
4.病人心理活动特点;
5.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方法] 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的定义、人体的第三状态,老年性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死亡的定义、死亡的分期及死亡的判定标准;
2.熟悉疾病的定义和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疾病谱的变化及研究疾病谱的意义;
3.了解健康的标准、疾病发生的机制、疾病的分类、衰老的机理及安乐死。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生命与健康(重点生命的概念及特征;健康的概念及亚健康状态);
2.疾病(重点疾病的定义;疾病的自然进程;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
3.衰老与死亡(衰老的概念、特征及老龄化标准);
4.死亡的定义、死亡分期、脑死亡标准、猝死的概念及死因、安乐死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病人急救
[目的要求]
1.了解现代急救医学的起源与发展,掌握急救医学的概念与范畴;
2.掌握院前急救、危重医学、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容;
3.了解急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了解急救基本技术:出血与止血术,包扎术,固定术,搬运术;
5.了解中医急救常用技术。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急救基本理论;
2.急救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 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
[目的要求]
1.了解医疗质量的定义及内容,
2.掌握医疗质量的定义;
3.掌握病人安全的内容。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医疗质量;
2.病人安全。
[教学方法] 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临床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二〇一五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