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几点认识

合集下载

人民法院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时,股东可提起执行程序中的异议之诉

人民法院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时,股东可提起执行程序中的异议之诉

人民法院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时,股东可提起执行程序中的异议之诉作者:张朝辉来源:《商业文化》2021年第17期长期以来,由于社会诚信度不高、法律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被执行人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债务、规避执行的情形比较突出,加上诉讼成本高、周期长、财产保全难等客观情况,债权实现的难度加剧,为解决这些实践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变更追加法定原则,明确申请执行人的变更追加情形,其中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且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自己的财产,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该股东为被执行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案外人、当事人对执行异议裁定不服,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由执行法院管辖。

绿地公司于1999年成立,注册资本150万元,股东为闫先生和杨女士,出资比例分别为42.67%和57.33%。

2008年闫先生受让了杨女士的全部股份,绿地公司变更为股东为闫先生一人的自然人独资有限公司,2017年,闫先生将99%的股份转给了刘先生,将1%的股份转给了徐女士。

2006年,绿地公司与杨先生签订《合作协议书》杨先生给付绿地公司40万元受让了该协议中某小学校的房屋,直至2014年,某投资公司将小学校地上建筑物拆除,期间,投资公司将本应给绿地公司的拆迁补偿款由闫先生领取。

后杨先生与绿地公司就补偿款产生争议,原告杨先生将被告绿地公司告上法庭,经过一审、二审、发回重审,法院于2020年判决绿地公司给付杨先生93万元。

后杨先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的执行部门受理后作出执行裁定书,载明被执行人绿地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杨先生在申请执行过程中,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请求追加闫先生为被执行人。

执行法院在审查追加被执行人申请过程中,查明的事实与前述案情一致,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自己的财产,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该股东为被执行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人的法律适用----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的原则

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人的法律适用----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的原则

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人的法律适用----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的原则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人的法律适用作者:胡文红(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法院)为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减少诉讼成本,提高执行效率,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人是人民法院在执行中经常采取的执行措施。

实践中,加强对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人适用法律及程序规范方面的理论调研十分必要.笔者在此对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人问题略抒己见。

一、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人的情形及依据(一)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人的一般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七十一条至二百七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七十六条至八十二条规定了以下十种情形:第一,执行中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立、合并的,其权利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受;被撤销的,如果依有关实体法的规定有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可以裁定该权利义务承受人为被执行人;第二,其他组织在执行中不能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执行对该其他组织依法承担义务的法人或者公民个人的财产;第三,在执行中,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名称变更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变更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被执行人;第四,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其遗产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变更被执行人,由该继承人在遗产的范围内偿还债务。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行被执行人的遗产;第五,被执行人为无法人资格的私营独资企业,无能力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执行该独资企业业主的其他财产;第六,被执行人为个人合伙组织或合伙型联营企业,无能力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追加该合伙组织的合伙人或参加该联营企业的法人为被执行人;第七,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且不能清偿债务时,可以裁定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

企业法人直接经营管理的财产仍不能清偿债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执行该企业法人其他分支机构的财产.若必须执行已被承包或租赁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的财产时,对承包人或承租人投入及应得的收益应依法保护;第八,被执行人按法定程序分立为两个或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分立后存续的企业按照分立协议确定的比例承担债务;不符合法定程序分立的,裁定由分立后的存续的企业按照其从被执行企业分得的资产占原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第九,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第十,被执行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致使被执行人无遗留财产清偿债务或遗留财产不足清偿的,可以裁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在所接受的财产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执行过程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人的流程及救济途径

执行过程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人的流程及救济途径

执行过程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人的流程及救济途径在执行案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问题,导致执行不下去,阻碍执行的进行,那么哪些情形可以追加其他的被执行人,让执行继续下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6]21号,以下简称“《规定》”)系当前民事案件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的最新、最全的规定。

这一司法解释较为详细地规定了追加被执行的条件和程序,同时也规定了被申请人、申请人、其他执行当事人对执行法院裁定不服的救济办法。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可追加的被执行人情形1、被执行人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可以追加其遗产继承人、受遗赠人、遗嘱执行人或者遗产管理人为被执行人。

但是是在遗产范围内执行,没有遗产继承的,是不能变更增加这些主体的。

(《规定》第十条第一款)2、被执行人被宣告失踪的,可申请追加或变更其财产代管人为被执行人。

虽然财产代管人有配合义务,但前提是失踪人必须有财产可供执行。

(《规定》第十条第二款)3、因未成年人侵权引起民事责任,将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确定为被执行人的执行案件,可以在该未成年人成年后追加其自己为被执行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七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执行程序中追加、变更被执行人案件的暂行规定》第2条)被执行人为公司的,可追加的被执行人情形1、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合并,可申请变更合并后的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

无论是吸收合并还是新设合并,债权债务均由变更后的法人继承。

(《规定》第十一条)2、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分立,可申请变更、追加分立后的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无论是解散分立、还是存续分立,分立后的企业需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被执行人在分立前与申请执行人就债务的承担达成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规定》第十二条)3、作为被执行人的个人独资企业,不能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可申请直接追加其投资人为被执行人。

论对公司原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变更、追加

论对公司原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变更、追加

论对公司原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变更、追加摘要: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当公司法人作为被执行人时,对申请执行人权益的最大限度保证,莫过于能够保证公司资产可供执行,且足够执行,故《企业破产法》第35条[1]和《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22条[2]规定了公司股东在公司破产和清算时负有加速履行认缴出资的义务;此外,《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理解与适用)》就“股东出资应否加速到期”又额外规定了两种例外情形,即“(1)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人民法院穷尽执行措施无财产可供执行,己具备破产原因,但不申请破产的;(2)在公司债务产生后,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或以其他方式延长股东出资期限的。

”[3]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执行变更、追加问题规定》)第19条[4]也规定了申请执行人还可追加“未依法履行出资即转让股权”的原股东为被执行人,以扩大执行范围。

而在司法实践中各级、各地法院对“未依法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的行为定性存在差异,标准不一,司法适用一致性低。

【关键词】:执行追加;未依法履行出资即转让股权;资本认缴制;加速到期。

【中图分类号】:DF7注册资本认缴制下,申请执行人除依生效法律文书将公司列为被执行人外,还可依《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规定》第17条[5]、第18条[6]的规定,将符合法律规定的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此外,该规定第19条也规定了申请执行人可依法追加“未依法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的原股东为被执行人,但如何理解“未依法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各地、各级法院意见不一,司法实践也存在差异。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搜集,不难发现,司法实践的认定难点在于:在资本认缴制下,公司股东在未届认缴出资期限前转让股权的行为是否属于“未依法履行出资即转让股权”。

一、行为常态:未届认缴出资期限前转让股权资本认缴制下,股东在未届认缴出资期限前转让股权,是常见的股权转让现象,这样的股权转让行为,是否就是《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规定》第19条所说的“未依法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或者说申请执行人是否可依该条规定申请追加转让股东为被执行人呢?司法实践中存在案例差异,且各自裁判要旨不一:(一)裁判要旨一:股东在认缴出资期限届满前未完成法定出资义务,应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论民事执行当事人的变更和追加

论民事执行当事人的变更和追加
讼 法学。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O 1 -2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 民事 执行 程 序 中 。原 则 上 只有 执 行 根 据 所载 明 的权 利人 和 义务 人 才 能成 为 执 行 当事 人 。在 实践 中, 可 能 会 出现 债 权 人 或 者 债 务 人 死 亡 、 法 人撤销 、 终 止 或者 出现 新 的权 利 义务 人 等情 形 ,为 了保证 执 行 程 序 的顺 利 进行 ,就 需要 变 更 或者 追 加 执 行 当事 人 。这也 就 是理论 上 所说 的执 行力 主 观范 围 的扩张 。 执 行 力 主观 范 围 的扩 张是 一 把 “ 双 刃剑 ” , 一 方 面它 能减 轻 法 院和 当事 人 的 负担 ,在 出现 法 定 情 形 时直 接 变 更 或者 追 加执 行 当事人 , 不需 要 重新 提 起 诉 讼 , 可 以尽快 实 现 债权 人 的权 利 : 另一 方 面 , 如果 无 限制
人 。负有 协 助义务 的机关或 者企 业违 反法 律规 定 . 需 要 在 一定 的范 围 内承 担 责任 , 也 可追 加 为 被执 行 人 。
执 行 当 事人 的变更 .是 指在 执 行 程 序 中 由 于法
定 事 由的 出现 .原 权 利 或者 义 务 的承 受 者转 由其 他
主 体来 承担 。执行 当事 人 的追加 。 一 般是 指被 执行 人 追加 , 被 执 行人 不 能履 行 全 部或 者 部 分债 务 时 , 由与 债 权 相关 的主 体 与原 被 执行 人共 同承 担 债务 。 当 出 现 两个 或 者 两个 以上 的债 权 人对 同一 债 务人 进 行 执 行时, 债 权人 可 以选 择参 与分 配 。因此不 需要 在追 加 程 序 中再做 出重 复 的规定 。 根 据 相关 法 律 和 司法解 释 的规 定 ,执 行 当事 人 的变更 和追 加有 以下 几种 情形 : ( 1 ) 作 为 债 权 人 或 债 务 人 的公 民死 亡 或 者 被 宣 告失踪的 , 法 院可 以变 更 继 承人 、 受遗赠人 、 遗 嘱 执 行人 、 遗产 管 理人 或 者 财 产 代 管人 , 为 执 行 当事 人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家规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家规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6年8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9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11月7日为正确处理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问题,维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执行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追加当事人。

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条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该公民的遗嘱执行人、受遗赠人、继承人或其他因该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的主体,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被宣告失踪,该公民的财产代管人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离婚时,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全部或部分分割给其配偶,该配偶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因该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的主体,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五条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合并而终止,合并后存续或新设的法人、其他组织申请变更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六条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分立,依分立协议约定承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的新设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七条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清算或破产时,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依法分配给第三人,该第三人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八条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机关法人被撤销,继续履行其职能的主体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依法应由其他主体承受的除外;没有继续履行其职能的主体,且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的承受主体不明确,作出撤销决定的主体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法务学习: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三种情形及破解方法

法务学习: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三种情形及破解方法

法务学习: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三种情形及破解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解散应当在依法清算完毕后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经过清算而注销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不承担责任,那么,经过“清算”后是否就无法追究股东清偿责任?“清算”是否是股东拖欠公司债务的“免死金牌”?一、为什么“清算”能“免死”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公司类案件的股东为了逃避债务履行将公司财产“做空”,使案件进入最后执行阶段时公司已无财产可供执行。

因此,在执行程序中就催生出追加被执行人制度。

根据《公司法》、《公司法》司法解释、《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规定》在下列三种情形中可以申请追加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1、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受让股权后未履行出资义务;2、一人有限公司出现财产混同;3、未依法履行清算义务的。

《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条规定:“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为被执行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由此看出,公司未经清算即被注销登记,作为股东应当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而,依法履行清算义务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可以在执行阶段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对公司财产无法清偿部分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经过“清算”一定“免死”吗标牌公司承揽宁晋公司广告牌加工业务,后宁晋公司经营不善无法清偿所欠货款,标牌公司将其诉诸法院,2017年8月2日法院判决宁晋公司偿还货款8万元,判决生效后宁晋公司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义务,标牌公司遂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的实施意见一、可变更、追加的情形1、执行中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可裁定变更、追加被执行人:(1)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死亡后,其遗产继承人未放弃继承的,可裁定变更其遗产继承人为被执行人;(2)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撤销的,可裁定变更其权利义务承受人为被执行人;(3)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立、合并的,可裁定变更分立、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被执行人;(4)作为被执行人的其他组织不能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可裁定应承担义务的法人或者自然人为被执行人;(5)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姓名、名称的,可裁定变更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被执行人;(6)被执行人为无法人资格的个人独资企业,无能力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可裁定追加该私营独资企业的业主为被执行人;(7)被执行人为合伙企业或合伙型联营企业,无能力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可裁定追加参加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或者参加该联营企业的法人为被执行人;(8)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不能清偿债务的,可裁定追加该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9)企业法人因其分支机构不能清偿债务而被追加为被执行人,但企业法人直接经营管理的财产仍不能清偿债务的,可裁定追加企业法人的其他分支机构为被执行人;(10)因开办单位对被执行人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使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的,可裁定追加该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11)被执行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致使被执行人无遗留财产清偿债务或遗留财产不足清偿的,可裁定追加该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12)被执行人为个人的,如债务属夫妻共同债务,可裁定追加其配偶或原配偶为被执行人。

2、执行中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依职权裁定追加被执行人:(1)金融机构擅自解冻被人民法院冻结的款项,致冻结款项被转移,未在人民法院责令的限期内追回已转移款项的,可裁定追加该金融机构为被执行人;(2)有关单位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被执行人收入的通知后,擅自向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支付,未在人民法院责令的限期内追回的,可裁定追加该单位为被执行人;(3)有关单位或个人持有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票证,在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或通知后,协同被执行人转移财物或票证,又未在人民法院责令的限期内追回的,可裁定追加该单位或者个人为被执行人;(4)第三人接到人民法院要求其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其对被执行人的到期债务的履行通知,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限内未提出异议又不履行的,可裁定追加该第三人为被执行人;(5)在执行过程中,担保人为被执行人提供担保后,被执行人不能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可裁定追加该担保人为被执行人;(6)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期间,保证人为被执行人提供保证,人民法院据此未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或解除保全措施,案件审结后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其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可裁定追加该保证人为被执行人。

浅议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

浅议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

【 关键词 1 执行主体; 追加与 变更
应 人 民法 院的生效 裁判既 定 的 判 决 为 基础 判 断 当事 人 之间 的关 系 。 既判 力 强制 执 行 力 , 事 人 应 当 自觉 履 行 。应 当 履 行 法 院生 效 裁 判 的 当事 人 可 分 为 主 观范 围方 面 和 客 观 范 围 方 面 。 当 客观 范 围是 指 哪 些判 断事 项 产
科技信 息
0科技 与法制0
21 年 00
第 1 期 7
浅议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
( 城县 人 民法院 郯
【 摘
论述 。
陈 兰峰 山东 郯 城
2 6O ) 7 1 0
要】 执行主体的追加 与变更是 一项比较 复杂的制度 , 本文只是从概念、 法律 渊源 、 理论 支持 、 条件 、 程序启 动、 司法救 济等方面简要 的
我们 称之为被 执行人 , 即被 执行主体 , 它可 以是公 民、 法人或其 他组 生 既判 力 的 问题 : 观 范 围 是 指 既判 力 及 于什 么 人 的问 题 。进 一 步 来 主 织 。一 般 情 况 下 , 民事 执 行 程 序 中 的执 行 主 体 是 据 以 执 行 的 法 律 文 书 说 . 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实际上就是既判力主观范 围方面对义务 中 已经 明 确 确 定 的权 利 人 和 义 务 人 。 不 能是 案 外 人 或 其 他 人 。 是 . 主体 的扩张 。既判力扩张 。 而 但 执行力随之扩张。一般情况下 , 裁决一经作 出. 只对法律文书中所载明的诉讼 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在特殊情况下 , 为确保原 告的诉 讼活动有意义 , 全面保护债权人 的合法权 益 , 就使得 启 动 既 判 力 扩 张 的 法 律 规则 很 有 必 要 。 特 殊 情 况 ” 际 上

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申请书范文

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申请书范文

标题:深度探讨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申请书范文一、引言在商业和法律领域中,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申请书是一项关键而复杂的程序。

这不仅涉及到财务和法律责任,还涉及到涉案企业、个人股东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书范文,以及相关的法律要点和程序。

二、了解追加股东的背景和关键要点1. 追加股东的定义和适用情形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书是指在原被执行人无法清偿债务的情况下,申请法院将与原被执行人有关联的股东列为被执行人的程序。

在某些情形下,涉案企业的股东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追加股东的程序和法律依据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程序通常需要依据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进行操作。

申请书的格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以确保申请的有效性和执行的顺利进行。

三、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申请书范文根据我司的案例实践和相关法律要求,以下是一份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申请书的范文:申请书格式:...(这里可以插入具体的申请书范文)四、分析案例和法律要点在实际操作中,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需要深入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要点。

对于公司股东的责任、股权转让的程序、是否构成有偿转让等方面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处理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时,我个人认为首先需要对案件背景和相关法律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是否适用追加股东的情形。

在申请书的撰写过程中,要遵循法律规定,并将案件的具体情况充分呈现,以获得法院的支持。

六、总结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书范文。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牢固掌握相关法律要点,并对案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确保申请书的有效性和实质性执行。

希望本文对您对追加股东的了解能够有所帮助。

以上是本文对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申请书范文的深度探讨和分析,希朕能对您的工作或学习有所帮助。

七、实用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书范文,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案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要点

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案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要点

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案件是指根据当事人或第三人的申请,法院依法审查是否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予以变更、追加的案件。

该类案件往往涉及执行当事人和第三人的重大利益,案件审查过程中程序法与实体法交错,法律关系复杂,司法实践中时有争议。

为保障执行当事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执行的公正和效率,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对常见的几类变更申请执行人、追加被执行人案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要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一典型案例案例一:涉及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转让而变更申请执行人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A公司将生效民事判决确定的债权转让给B公司。

后B公司向法院申请变更为申请执行人。

经查,B公司是A公司的股东之一;A公司已成立清算组,目前处于清算程序;B公司未支付债权转让的对价。

案例二:涉及被执行人的股东抽逃出资而追加被执行人C公司股东张某、王某均已缴足出资。

后生效判决判令C公司向D公司支付货款,D公司在执行程序中发现C公司的注册资金已由验资账户全部转至E公司。

张某、王某对此辩称系因C公司与E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但未提供有效证据。

D公司向法院申请追加张某、王某为被执行人。

案例三:涉及被执行人公司未经依法清算而追加被执行人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F公司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并在报纸上刊登清算公告,要求债权人申报债权。

清算组对公司的债权债务全部清理完毕后注销F公司。

在F公司的注销登记申请书中,股东承诺“公司债务已清偿完毕,若有未了事宜,股东愿意承担责任”。

后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追加作为保结责任人的股东为被执行人。

案例四:涉及依行政命令无偿接受被执行人财产而追加被执行人因公司改制需要,被执行人G公司的部分财产被国资委划拨至H公司,作为J公司对H公司的出资。

执行程序中,G公司的债权人以无偿接受财产为由申请追加H公司为被执行人。

二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案件的审理难点执行程序中变更、追加第三人为执行当事人,属于生效裁判文书执行力的扩张。

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人的理论依据和制度基础

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人的理论依据和制度基础

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人的理论依据和制度基础作者:郑百灵江达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7期(1.国网江陵县供电公司;2.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摘要:追加与变更当事人制度,作为民事执行制度中的一项特殊制度,在民事执行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目前,我国在该制度的立法和理论研究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本文对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人制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基础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便促进广大读者对该制度的了解。

关键词:追加与变更被执行人;理论依据;制度基础近年来,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其实际效果一直被诟病,因为规避执行的行为仍大量存在。

作为一项重要的反规避执行制度,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人制度对促进执行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执行裁量权,更大程度上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

但这一制度的前提是案外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均未得到保障,不利后果最终也由案外人承担。

本文拟通过对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人的理论依据与制度基础进行初步研究,使读者对这一制度有更深入地了解。

一、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人的含义有观点认为“变更被执行人”属于程序法的范畴,“追加被执行人”属于实体法范畴,两者存在差异1;也有观点认为两者没有显著区别。

在此,笔者认为两者仅仅在文意上有区别,而作为法律术语,两者在规范意义上没有区别,理由如下。

第一、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未对两者予以区分。

民诉法整篇没有对于“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人”的表达,仅在少数法条中规定了案外人对生效法律文书所应承担的义务及所享有的权利。

第二、两者的区分在司法实践中也未得到认可。

除了在被执行人死亡这一事实中使用“变更被执行人”外,“追加被执行人”及“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人”的使用更为频繁。

第三、在文意上两者没有形成规范意义上的区别。

变更被执行人的理解是“被执行人的改变、更动”;追加被执行人的理解是“在原先确定的被执行人之外追加其他案外人为被执行人”。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更与追加的理论基础分析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更与追加的理论基础分析
关 键 词 执 行 当事人
中图分 类号 : 900 D 2. 民事执 行 当事人 变更 与追 加 制度概 述
变 更与追加
理 论基础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o90 9(09l.3.2 10 .522o ) 320 O 主 张 以既 判力 主观 范 围扩 张作 为变 更执 行 当事人 理论 基础


民事执 行 当事人 , 指在 民事执行程序 中的权利 享有者 和义 的学者 认为 , 是 既判 力主观 范 围的扩张 , 在执 行程序 中, 必然 体现 为
务 承担 者 。包括 执行 债权人 和执 行债 务人 。 般而 言 , 一 民事 执行 执行 力主 观 范围 的扩 张 。既然 既判 力主 观范 围处 于对 执 行力 主
笔 多争议 。 因为 , 更或 者追加 执行 当事人 , 表面上 看 , 变 从 似乎 违背 肤浅 化 。而对 于某 些执 行 依据 不具有 既判 力 的情 形 , 者认 为 ,
了程序 公 正 中的“ 当事人 参与 原则” 。 法 院判 决 占据 了执行 依 据 的绝 大多 数 。其 他执 行 依据 可 以参照 而 既决 力” “ 裁力 ” 、既 当事 人参 与原则 , 是指那些 与程序 的裁判 结果有 利害 关系 的 法 院判 决的根 据 , 无 须在 另行创 设所 谓 的“ 笔者 认 为 , 以既判 力主观 范 围扩张 理论作 为执 人或 其权 益 可 能会 受到裁 判影 响 的人均 应有 充分 的机 会 并 富有 等 新理论 。因此 ,
既然 , 我们 是在 为执 行 当事 人 的变更 寻找 正当 性 更, 也可 能 是执行 债务 人 的变 更 , 执行 当事人 的追 加 只可 能是 并不十 分成 熟 。 而 执 行债 务人 的追 加 , 我 国立法 中称为 被执行 人 的追 加 。 在 的理论基 础 。 就必 须究根 溯源 , 寻找 支撑这一 制度 的理论 本源 , 而 循 尽 执 行 当事人 的变更与 追加制度 , 是我 国 民事 执行 实践 中经常 不能 是在执 行程 序 的相 关理 论 中 自说 自话 , 环论 证 。因此 , 准 但 适 用 的一项 制度 , 是 民事 执行程 序顺 利进行 、 障 当事人 权利 管执 行力 主观 范 围扩张 理论 从逻 辑上 显得更 为严 密 、 确 , 是 它 保 而是将 问题 研究 简单化 、 实现 的重 要手 段 。 同时, 执行 当事人 变更 与追 加制度 也 引发 了许 这实 际上 已经 脱离 了理 论探 究 的主 旨,

无讼阅读|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操作要点及难点突破

无讼阅读|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操作要点及难点突破

无讼阅读|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操作要点及难点突破展开全文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由律师或者法务代理的申请执行案件中,当出现被执行人为公司且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时,不少代理人会考虑通过“刺破公司面纱”的方式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以实现债权清收的目的。

但从操作实践来看,不少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操作因种种原因被法院驳回。

本文结合操作实践,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相关规定,系统阐述这一追加程序在实务中的操作难点及突破方式。

错漏支持,请各位同仁指教。

一、法律依据和适用范围股东承担公司债务的责任依据:《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款;公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上述规定可以直接作为法院审判时追究股东出资责任的法律依据,但是不能当然的推定出其可以作为案件执行中的法律依据。

否则必然会出现审执不分,以执代审的情况。

司法实践中,法院对此问题的把握也较为严格。

因此从法律适用的角度而言,申请执行人尽可能不要直接引用上述规定作为申请执行法院对被执行公司的股东实施强制执行的依据。

实际上,真正可以作为执行依据,通过追究股东出资责任以完成债权清收的执行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8月出台并于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所确定的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操作规则仅适用于申请执行人。

法院或者其他执行当事人均无权启动该项程序。

二、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操作要点及难点突破(一)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情形下追加被执行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关于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出资人或依公司法规定对该出资承担连带责任的发起人为被执行人,在尚未缴纳出资的范围内依法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追加被执行人庭审辩论意见

追加被执行人庭审辩论意见

追加被执行人庭审辩论意见
尊敬的法庭:
我代表被执行人,就本案进行辩论。

我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程序不合法: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本案的执行程序存在一
些问题。

首先,被执行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并未被恰当地通知。

其次,在受到法庭传票后,被执行人并未收到必要的时间来准备辩护。

这一系列程序上的违规行为可能导致本案的执行程序不合法。

2.证据不充分:对于本案中所涉及的指控,原告并未提供足够
的证据来证明被执行人的违法行为。

根据我所了解,原告所提交的证据无法直接证明被执行人与指控行为之间的联系,而只是提供了一些间接的证据。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当证据充分且确凿时,才能作为执行指控的依据。

3.合理解释:被执行人对所指控的行为有合理的解释。

被执行
人可以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无罪或者其他解释。

这些解释可能是在指控行为发生时,被执行人身处特殊环境或情况下做出的合理行为。

被执行人应有权在庭审中陈述并辩解自己的合理解释。

基于上述几点辩论意见,我请求法庭充分考虑被执行人的观点,并据此对本案进行公正的判决。

谢谢。

执行程序中追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

执行程序中追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

执行程序中追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摘要:执行程序中在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的情况下,申请追加有限公司的股东为被执行人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变更、追加规定》)中第17条至20条的规定,但通常由于有限责任公司普遍存在股权多次转让、历任股东众多的情形,故申请执行公司的原判决中涉案债务形成时间与股东的持股期间的先后也成为了能否成功追加股东的重要判断标准,本文针对该规定中的几种情形进行探讨。

关键词:执行追加继受股东抽逃出资债务形成时间股东持股期间一、该公司为个人股东100%持股的一人有限公司此种情形可以直接根据《变更、追加规定》第20条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自己的财产[1],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该股东为被执行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之规定将该一人有限公司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由于一人有限公司由股东100%控制,故极易出现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混同的情形,故该条规定在追加程序中采用了举证责任倒置,即由一人有限公司的股东举证证明自己的财产独立于公司,否则就应当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2]。

二、该公司股东为非一人有限公司对于公司为非一人有限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追加股东时主要为两点,一方面是依据《变更、追加规定》第18条:“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抽逃出资的股东、出资人为被执行人,在抽逃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之规定,将抽逃出资的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在抽逃出资范围内对债务不能清偿部分承担连带责任[3]。

另一方面是依据《变更、追加规定》第17条与19条追加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与未依法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的原股东对该出资承担连带责任。

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申请书范文

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申请书范文

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申请书范文在法律实践中,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债权人要执行判决、裁定或者仲裁裁决,但原被执行人无法履行义务时,需要向法院申请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

下面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这一主题,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书范文。

一、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法律适用在执行程序中,如果原被执行人无法履行义务,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对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执行,应当限于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如果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无法清偿债务,债权人有权向法院申请追加该法人的出资人作为被执行人。

此时,需要提供一份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书。

二、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书范文具体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书内容如下:申请书关于对原被执行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名称)经出资人(股东)进行执行的申请书申请执行人:原判决、裁定或者仲裁裁决号:原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经济组织代码:财产情况:经出资人名称及所出资金数额:1.根据原判决、裁定或者仲裁裁决,我是执行人,应当享有原被执行人执行。

2.由于原被执行人财产无法清偿我应享有的权益,请求对原被执行人出资人(股东)进行追加执行。

3.原被执行人出资人名称及所出资金数额详见附件。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法》有关规定,请法院对这些出资人进行追加执行。

特此申请申请人(盖章):年月日三、对追加股东的思考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是一种常见但也颇有争议的执行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债权人应慎重考虑追加股东的必要性,以免损害追加股东的合法权益。

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申请书也应当详细、完整地列明原被执行人财产无法清偿债务的证据,以便法院全面评估情况。

结语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书范文包括了对于执行法律适用的阐述、具体申请书的格式和内容,以及对追加股东的个人观点和思考。

浅析法院民事执行难问题

浅析法院民事执行难问题

Legal S y st e m A nd Soc.婚t y ■■蟹圆田■t鍪。

竺!!三墅!f叁箜I』圭塾垒残析结院民事¨执;彳难¨Ib-]题曹靖楠摘要民事执行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不仅关系到'-3事人权利的实现与否,更加影响着司法机关在公众中的威信度。

因而,法院的执行情况备受关注。

但我国的执行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执行难”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就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本文认为执行救助就是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民事执行执行难执行救助中图分类号:D9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i2-162.02一、民事执行的重要性民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依债权人的申请,依据执行依据,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债权人的民事权利的活动。

①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执行程序在整个司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它是债权人实现权利的有力保障,也是国家公权力对公民合法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措施,从而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事实。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法制建设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也通过司法通径加以解决。

但是,因为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等原因,造成法院的执行效果不佳。

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也亟待解决。

因此,我们可以说,民事执行的效果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法院“执行难”现状通过实地调研,笔者认识到,单纯从数据上看,多数法院的执行效果非常好。

但排除人为干涉的因素后,具体案件的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这也是基层法官的心声。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法院近些年的案件执行存在着“双高”现象,即申请执行率高和执行中止率高。

就申请执行率而言,当事人经过司法审判程序、取得裁判文书后,绝大部分会继续申请法院执行,由此造成法院执行部门处理的案件数量多。

追加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为被执行人的界定

追加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为被执行人的界定

追加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为被执行人的界定摘要: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停止经营,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所负债务,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得到变现。

追加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为被执行人,能够有力破解投资人故意逃避责任的执行困境,将面临无财产可供执行需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转为执行完毕的案件,对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维护诚信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个人独资企业;期限利益;无限责任强制执行过程中,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承担无限责任需厘清以下情形:一、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是否享有股东期限利益,即期限利益涵盖的范围及对象是否包含个人独资企业。

(一)股东出资期限利益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之后,股东缴纳公司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后,无需在短时间内缴足或缴纳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并进行验资,股东可以在公司章程中约定缴纳注册资本的期限,只需在期限到期之前缴足注册资本即可,体现的是高度的意思自治。

一般情形下,若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在股东认缴注册资本期限未届满之前,债权人请求公司股东在其认缴出资范围内就公司无法清偿的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即是对股东出资期限利益的保护。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是否享有股东出资期限利益。

笔者的观点是,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不享有股东出资期限利益。

理由如下:1、个人独资企业不是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未由我国公司法进行规范,而是由个人独资企业法进行规范。

2、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

公司法范围内的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即以其出资额度或持股份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以其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3、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为2人以上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为5人以上,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仅为一人。

4、具体分析,个人独资企业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类型也不相同。

除以上不同外,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只能是自然人。

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解读《最⾼⼈民法院关于民事执⾏中变更、追加当事⼈若⼲问题的规定》⼀、《变更、追加规定》⾸次明确规定了申请执⾏⼈的变更和追加,特别是规定了因分配取得执⾏债权和因受让取得执⾏债权的继受⼈可以申请变更申请执⾏⼈。

这将促进涉诉债权的交易。

第七条规定:“作为申请执⾏⼈的法⼈或其他组织清算或破产时,⽣效法律⽂书确定的权利依法分配给第三⼈,该第三⼈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的,⼈民法院应予⽀持。

“第九条规定:“申请执⾏⼈将⽣效法律⽂书确定的债权依法转让给第三⼈,且书⾯认可第三⼈取得该债权,该第三⼈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的,⼈民法院应予⽀持。

“⼆、同《最⾼⼈民法院关于⼈民法院执⾏⼯作若⼲问题的规定(试⾏)》(下称《执⾏规定》)规定⽐较,《变更、追加规定》取消了对承包、租赁分⽀机构的承包⼈、租赁⼈的保护。

总公司负有债务,或者其他分⽀机构负有债务,承包、挂靠的分⽀机构均可能被追加为被执⾏⼈。

承包、挂靠经营企业法⼈分⽀机构的风险加⼤了。

《执⾏规定》第78条规定:“被执⾏⼈为企业法⼈的分⽀机构不能清偿债务时,可以裁定企业法⼈为被执⾏⼈。

企业法⼈直接经营管理的财产仍不能清偿债务的,⼈民法院可以裁定执⾏该企业法⼈其他分⽀机构的财产。

若必须执⾏已被承包或租赁的企业法⼈分⽀机构的财产时,对承包⼈或承租⼈投⼊及应得的收益应依法保护。

”《变更、追加规定》第⼗五条规定:“作为被执⾏⼈的法⼈分⽀机构,不能清偿⽣效法律⽂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申请变更、追加该法⼈为被执⾏⼈的,⼈民法院应予⽀持。

法⼈直接管理的责任财产仍不能清偿债务的,⼈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该法⼈其他分⽀机构的财产。

作为被执⾏⼈的法⼈,直接管理的责任财产不能清偿⽣效法律⽂书确定债务的,⼈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该法⼈分⽀机构的财产。

”三、作为被执⾏⼈的公司分⽴的,分⽴后设⽴的公司对原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防⽌被执⾏⼈分离优质资产逃废债务。

被执⾏⼈本应以其全部资产承担债务,但根据《执⾏规定(试⾏)》第79条规定:“被执⾏⼈分⽴的,分⽴后存续的企业按照其从被执⾏企业分得的资产占原企业总资产的⽐例对申请执⾏⼈承担责任”,被执⾏⼈可以分离优质资产进⾏公司分⽴,降低优质资产承担债务的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几点认识
1、关于股东未缴纳出资的范围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第二十二条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算财产。

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条和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

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附:
《公司法》第二十六条: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股东抽逃出资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第十二条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
(二)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
(三)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
(四)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
(五)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

3、股权受让人承担公司债务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第十九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向该股东提起诉讼,同时请求前述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受让人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责任后,向该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4、股东是否履行出资的举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第二十一条当事人之间对是否已履行出资义务发生争议,原告提供对股东履行出资义务产生合理怀疑证据的,被告股东应当就其已履行出资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5、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之“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如何理解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七条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出资人或依公司法规定对该出资承
担连带责任的发起人为被执行人,在尚未缴纳出资的范围内依法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现简要说明该条是否适用于尚未届缴纳出资期限的股东:
(1)、所谓“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有两层含义:
第一,“未缴纳出资”是指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或出资人在公司设立时,在《公司章程》中认缴的出资额,而该出资额却尚未缴纳,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客观上认缴了,但是零出资。

第二,“未足额缴纳出资”是指公司股东按照《公司章程》中认缴的出资金额,在公司成立之时,或截止目前,缴纳了部分出资,但该出资尚未全额缴纳。

从逻辑上来讲,“未缴纳出资或未足额缴纳出资”,其范围包括:(1)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2)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

(可参见《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二条之规定)
(2)、从第十七条规定上看,其规定的是“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而并未在该表述前加限定性用语,诸如“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或“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等表述。

没有限定性用于,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为,该约定就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和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

(3)、从立法目的上来看,在2013年《公司法》修改前,要求出资人实缴出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其目的是确保公司在成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能够独立地、有经济能力对外承担义务,能有效地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国家层面上,为适应我国现有市场经济现实要求,提高公司的活力和经营效率,公司法进行修改,将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的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以激发人们的创业愿望,不因出资困难导致公司无法设立。

尽管《公司法》修改后,股东、出资人可以认缴出资,不需要将注册资本的资金一次性出资到位。

但是,也并不是就放任认缴出资的股东可以漠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按照有的人理解那样,即使公司资不抵债,只要尚未届满缴纳出资的期限,就不用在尚未缴纳出资的范围内对债务承担责任。

那么,就严重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也违背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正义之原则,势必严重破坏我国市场经济秩序,重创经济活力,谁都不敢与认缴出资的公司发生经济往来。

因此,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不符合立法目的的。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第十七条中关于“未缴纳出资或尚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出资人”,应当包括依照公司法相关规定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的股东。

在民事执行案件中,若被执行人法人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无论认缴出资的股东、出资人是否届满缴纳期限,均可被追加为被执行人。

(完)
--------- 贾天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