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愚公移山》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教案:愚公移山

九年级语文教案:愚公移山

九年级语文教案: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和解读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愚公移山的精神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讨论。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2.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愚公移山》。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于“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分享对于愚公移山精神的看法。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愚公移山》。

2. 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a.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b. 愚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c. 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三、比喻和象征意义的解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小组讨论。

3. 教师进行总结,解释比喻和象征意义对于主题的揭示作用。

四、批判性思维培养(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a. 你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适用?b. 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否值得学习和传承?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愚公移山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提醒学生对于愚公移山精神的正确理解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比喻和象征意义的解读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和主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评价愚公移山的精神。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六、课文深入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深入分析愚公移山的过程和愚公的态度。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愚公移山》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辩论法3.品读法4.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5.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读课文,鉴赏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研读课文,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2)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

九年级语文教案:愚公移山

九年级语文教案:愚公移山

九年级语文教案: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理解文言文《愚公移山》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b. 能够分析愚公和智叟的形象特点,领会他们的品质和精神。

c. 能够运用文中的道理来启发思考,培养自己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b.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分析愚公和智叟的形象特点,领会他们的品质和精神。

教学难点:1. 能够运用文中的道理来启发思考,培养自己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愚公移山》,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遇到的生僻字词。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故事背景,介绍愚公和智叟的形象特点。

2. 分析故事中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四、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愚公和智叟的形象特点,总结他们的品质和精神。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精神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愚公移山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愚公移山的故事。

2. 提问:同学们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探究学习(10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九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
2.提交作业时,检查是否有遗漏,确保作业质量。
3.作业完成后,主动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背景。
2.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成语进行详细讲解,如“山不加增”、“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3.分析愚公形象,引导学生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如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等。
4.讲解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传达深刻的道理。
4.组织小组间辩论赛,让学生就“愚公移山是否值得”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将注重以下方面:
1.编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2.创设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编写一个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
2.重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坚持、团结、积极进取等品质,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3.重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难点:针对不同学情,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设想
1.运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愚公移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准备一份小组报告,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4.实践题:
(1)与家人、朋友分享愚公移山的故事,了解他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和解决方法。
(2)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愚公移山的精神,如坚持锻炼身体、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等,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愚公移山(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案设计)共3篇

愚公移山(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案设计)共3篇

愚公移山(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案设计)共3篇愚公移山(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案设计)1愚公移山(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愚公移山”的故事,了解其内涵和意义。

2.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内容:1.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

2.让学生朗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3.通过阅读,“愚公移山”故事的中心思想。

4.通过课堂讨论,深入了解故事内涵和意义。

5.课堂小组合作活动,模拟“愚公移山”的故事。

6.总结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培养学生责任和担当感。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介绍故事起源和发展历程。

2.让学生读一下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通过课堂阅读,理解“愚公移山”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4.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展开深入探讨故事内涵和意义。

5.根据故事“愚公移山”的情节和主题,组织课堂小组合作活动,模拟故事场景,让学生通过互动与合作体验到故事的深层含义。

6.总结故事的主题和现实生活中的关联,培养学生责任和担当感,鼓励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探索、奋斗和创造。

三、教学方法:1.讲授和解读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意义和价值。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讨论与交流深入挖掘故事内涵和意义。

3.课堂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实践,体验“愚公移山”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4.思维导图和总结,归纳和总结故事的主题和价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

2.口头表达能力,是否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3.团队合作能力,是否能够积极配合组内合作,完成任务。

4.思维能力,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5.责任担当感,是否能够将故事中的奋斗精神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并贯彻在自己的行动中。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5篇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5篇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5篇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的1.反复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的思想好处。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由整理]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背景音乐――《愚公移山》的歌曲。

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这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愚公移山,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正课1.朗读(放录音),注意揣摩语气。

2.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样的山讨论:(板书:太行王屋方七百里高万仞)(2)齐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板书:愚公移豫南汉阴)(3)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观困难呢齐读第三段.讨论归纳:年老将少路途遥远工具简单(4)分主角朗读第二.三段。

(先小组进行,教师点播,然后齐读)注意体会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语气有什么区别讨论归纳:两人的态度不同。

愚公之妻的怀疑是从关心出发,提出实际问题,语气较轻.智叟则是讥笑、责难,阻止愚公去移山。

(4)移山结果如何齐读第四段.讨论归纳.(板书:帝令背走)3.移山成功说明了什么讨论归纳:这是一篇寓言,寓言就是透过某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它能够以古喻今,也能够远喻近,还能够小喻大。

本文以移山成功结尾,就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完美愿望,是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和坚强意志的讴歌。

4.辩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愚公是该搬家还是该移山讨论,小结: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万万人的子孙后代,他明知山高路远,人老将少,工具简陋,困难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实则不愚。

而今,我们仍可见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长江、嫩江洪水肆虐,处处告急。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掌握愚公精神。

(二)能力目标:文言文的诵读;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寓意及愚公精神。

三、教学难点: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五、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讲解法六、教学设计与内容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3分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呢?(生:听过。

)那我请位同学为我们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生:这个故事讲得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有一天,乘老师不在屋里,便悄悄的溜出门去玩。

他来到山下的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杵。

李白就觉得很纳闷,就上前问她:“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呢。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可能磨成细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再联想到自己,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变转身回到书屋努力学习。

从此,他在心里牢牢的记住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图强,用功学习。

)讲得非常好。

那你们知道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生: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没错,这则故事告诉的正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我想大家应该也做得到。

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则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认真体会一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文学常识(2分钟)从文中注解①我们看到这则寓言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很多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有条理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发展过程,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愚公移山》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

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

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章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

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愚公移山教学教案

愚公移山教学教案

愚公移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默写《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并阐述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3)能够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愚公移山的故事。

(3)培养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愚公移山的精神,培养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3)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及其寓意。

2. 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对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愚公移山》。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愚公移山的故事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愚公移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愚公是如何移山的?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愚公移山》,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比分析愚公移山的故事。

例如: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寓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4. 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感悟愚公移山的精神。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的精神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目标的行动计划。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案例分析:精选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

九年级愚公移山教案(精选3篇)

九年级愚公移山教案(精选3篇)

九年级愚公移山教案(精选3篇)九年级愚公移山教案1【教学构想】《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

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能够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课文,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

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难点: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

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

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文本。

(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来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这一步无疑是个好的起点。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故事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愚公移山》。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4. 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的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分析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愚公移山的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愚公移山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愚公的决心和毅力。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推理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愚公移山》。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

2.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愚公移山的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法,讨论愚公的决心和毅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探讨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 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包括坚持、毅力和勇气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愚公移山精神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愚公移山》教案1教学目标: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二、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想: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

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第一教时: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词性活用现象和古字通假。

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比较人物性格。

第二教时:拓展阅读与实践。

在深化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推成出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二、导入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简介《列子》及作者《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

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四、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a、“方”七百里(方圆,指面积。

这里周围的意思。

)b、“指”通豫南(通“直”一直)c 、“阳”(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d 、“阴”(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e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f、“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g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h、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i、汝心之“固”(固执、顽固)j、“虽”我之死(即使)k 、“何”苦而不平(愁)2、词性活用、一词多意、通假字a、词性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优秀7篇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优秀7篇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优秀7篇教学目的: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且、焉、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

教学设想: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

自读在课内进行。

二试改变由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三讲读过程根据“以思维训练带动语言学习,以语言学习促进思维训练”的设想,尽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实基础知识。

四“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五安排三教时(包括课内自读。

如自读放在课外进行,只需要安排两教时)。

教学要点:一解题,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

二学生自读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解题。

(一)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二)布置学生看本文题注,了解文章出处。

(三)提问:什么是“寓言”?(学生查词典,先说明“寓”字的含义,然后根据词典中“寓言”的条目说明这是一种什么体裁。

)(四)教师小结,同时布置自读:大家查了词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一个有利条件。

这一堂课,请同学们借助于词典和课本的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然后想一想:这个故事寄寓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自读中有什么疑问,请大家在书上打个问号,准备下一节课提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5篇Teaching plan of Yugong moving mountains lesson 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愚公移山范本(最新版)2、篇章2: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4、篇章4:愚公移山模板(规范版)5、篇章5:愚公移山文档(通用版)篇章1:愚公移山范本(最新版)教学目标:1、通过观故事、讲故事理解“愚公移山”的意思,会写成语;继续学习收集数字成语,感受数字成语的奇妙。

2、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书写和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才会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理解“愚公移山”的意思,会写成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师: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校本课学习的主题?(指名说)白板出示:趣学成语弘美德。

(学生齐读一遍)师:上节课我们新学了那个成语呀?(齐说“井底之蛙”,强调“底”的写法)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故事的内容。

白板出示:《井底之蛙》讲的是一只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只能看见井口的一小片天,却认为自己生活的地方最大最好。

通过小河狸贝瓦的介绍,青蛙才知道,井外还有那么大的天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要做一个放眼世界、博学多才的人。

《愚公移山》教案11篇

《愚公移山》教案11篇

《愚公移山》教案11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愚公移山》教案11篇《愚公移山》教案1一、教学目标。

《愚公移山》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愚公移山》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愚公移山》,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努力、坚持的重要性。

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与道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该节课适用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愚公移山》的情节及蕴含的道理,掌握表达个人观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与研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树立正义、勤奋、坚持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认识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意义2.理解《愚公移山》的情节及蕴含的道理3.掌握表达个人观点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引导学生探析《愚公移山》中深层次的道理,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智慧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观看视频,教师向学生简介寓言故事。

学生能否找到其中的道理。

视频结束后,引导学生自由探讨。

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启迪学生思考。

并呈现本周话题:“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的两侧为什么会有神仙帮助愚公”。

2.学习环节1.利用课本、PPT等多种方式,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

2.教师简单概括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理解。

3.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故事情节及其蕴含的道理。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归纳出故事中的道理。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分辨故事中显然之理与深层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引导学生总结各组的思考成果,进一步提炼出故事的中心问题和所蕴含的道理。

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协调各组间讨论的差异,防止讨论结果偏离主题。

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范文语文愚公移山

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范文语文愚公移山

人教版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愚公移山”、“坚持不懈”等。

(3)分析愚公的形象特征,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愚公的形象特征。

2. 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

2.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愚公的形象特征,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课文。

(2)提问:你们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谁来说一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词语的意思,划出难理解的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愚公的形象特征。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阐述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课后练笔,写一篇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小练笔。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总结课堂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精神的意义。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练笔的质量,关注他们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应用。

愚公移山语文教案

愚公移山语文教案

愚公移山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愚公移山》。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

(3)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愚公移山》。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 提炼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

4. 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中,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树立信念,勇往直前。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愚公移山》。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愚公移山的小故事。

3. 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如何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 :1、教材地位:在前四册分散学习文言文的根底上,初中语文第五册将各篇相对独立的文言文集中编排在第八单元学习,旨在培养诵读习惯,增强文言语感,进一步进步阅读欣赏才能,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根底。

故教学要求侧重于朗读和背诵。

2、教材特点:《愚公移山》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②可读性强,易于记诵;③根底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④寓意深化,理论性强;⑤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侧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3、教材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诵读课文第三段;认识愚公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材难点:神话结尾的作用,重新认识“智叟”。

4、教学目的: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特点,努力施行素质教育,本课目的确定如下:①知识目的: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诵读课文第三段。

②才能目的:在比照中认识愚公形象及神话结尾的作用,理解故事的寓意。

③创新目的:“智叟也智”。

④德育目的:教育学生发扬愚公精神,克制困难,勤奋进取,移走学习中的“太行、王屋山”。

二、教法学法:为充分表达“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训练主线”原那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

学法那么以诵读、讨论为主。

诵读分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及背诵。

讨论也可采用分组方式。

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手段、技巧的运用运用自制课件及教学插图,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强化视听感受,既提快乐趣,又丰富教学内容,起到拓展迁移的作用,从而实现“小课堂”与“大语文”的有机组合。

四、教学程序:〔一〕、激趣启思,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比照,提问考虑,然后让其带着问题学习新课,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过程与方法
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难点:
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11课时}
一、导人新课
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
为前辈。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1、掌握下列实词:
仞冀箕畚孀龀匮亡厝雍陇
2、通假字:指反惠亡厝
3、文言句式: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4、习惯句式(如……何?)
5、省略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6、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
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
惩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挡)
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还不能够搬掉魁父这样的小山丘)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夏去冬来,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的地步)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没有山岭阻隔了)
7、疏通课文
(1)利用快速、连环朗诵的方式再次正音,并使学生能较流利地读准全文。

(2)教师划出难解的单音节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自学时,对照注解,自行解释这些难词。

(3)四人小组在扫清难词障碍的基础上,试着逐字落实翻译全文,并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语句划出来,以备全班讨论。

(4)师生共同研讨,解答疑难。

(5)学生朗读一遍,自查是否还有疑难语句。

8、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人小组共同准备复述故事,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在全班复述。

被推荐同学复述课文。

要求:语言流畅,可加上一定的合理想象。

对复述者进行简单讲评,让学生在听、评中,不断熟悉课文,为后面逐字落实翻译全文作准备。

9、抽学生逐句逐段翻译课文。

四、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文中疑难字句的解释。

第二课时{总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复习情况
二、逐段朗读课文
三、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
第一段: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交代它们的位置。

第二段: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

第三段: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

第四段:写愚公移山的胜利。

四、讨论分析课文的内容
1、首段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何在?
答案参考:写两山的高大,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了铺垫。

2、分析课文第二、第三段。

①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

②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参考: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岁的愚公,荷担者三夫,还有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两座大山,的确千难万难,但越是艰巨的任务面前,就越能显示人们的精神面貌。

③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
答案参考: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办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

再则,“甚矣,汝之不惠。

”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

总之,愚公妻子是“献疑”,智空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

“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

而遗男是“跳往助之”,子孙是“杂然相许”,还献计献策,说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

④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
答案参考: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

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观点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⑤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
答案参考: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见其做事有很明确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的志气,他移山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啃”,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

而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

3、分析课文第四段。

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答案参考: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4、概括故事的寓意。

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5、小结全文并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

五、布置作业。

①背诵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愚公移山》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列子》(寓言)
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
叩石垦壤,箕畚一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
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一愚公发展的观点
——一对比衬托————一
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