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整理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过河》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基础,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图片、计算工具等。

3.学生活动用品: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过河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河里有5只小鸭子,游走了3只,还剩几只?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用加减法解答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答案分享,让学生解释解题过程。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过河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过河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过河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游戏规则,学习过河策略;•掌握过河中不同角色游戏能力的不同;•能够合理选择不同角色进行游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耐性。

1.3 情感目标•体验游戏的乐趣,感受童年的欢乐;•能够理性分析,找到问题解决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游戏规则介绍过河是一种常见的动脑思考游戏,它看似简单,但却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智慧。

游戏中,需要把三个红帽子和三个蓝帽子分别从左岸移动到右岸,并且过程中每次只能移动一人,红帽子与蓝帽子之间还存在一些特殊关系,需要考虑到相互影响。

2.2 游戏角色及其差异过河游戏中,存在两个不同角色,即神仙和普通人。

其中,神仙可以随意来往于左岸和右岸,且不占用出发点/目的地。

普通人只能按照游戏规则一步步走,占用出发点/目的地。

在过河过程中,神仙和普通人的区别对游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2.3 让学生体验游戏在了解游戏规则和角色差异后,让学生进行游戏体验,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过河的乐趣,并在游戏中培养思维、沟通、合作等技能。

2.4 分析游戏结束后的结果游戏结束后,带领学生分析游戏结果,并思考影响结果的因素是什么,如何优化游戏策略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角色进行游戏。

三、教学过程3.1 游戏规则介绍首先,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通过图示或者视频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可以请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分享给大家。

3.2 游戏角色及其差异介绍完游戏规则后,继续讲解游戏中的两个不同角色——神仙和普通人,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差异以及在游戏中的表现。

3.3 游戏体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体验。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选择角色,如何协作,如何制定策略并解决问题。

3.4 游戏结果分析在游戏结束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游戏结果,思考不同角色对游戏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游戏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教学设计
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
-千以内数的读写练习。
-根据《过河》情境,列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如:小猫和小狗也要过河,每次只能过一个人或一个动物,需要过几次?
4.教学拓展: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规律,如数的递增递减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开展数学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有一天,小兔子想要过河去对岸的森林找它的好朋友小松鼠。可是,河上只有一座小桥,每次只能过一个人或一个动物。小兔子需要走过桥,然后回来接小松鼠。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兔子计算一下,它需要走过桥多少次才能和小松鼠一起到达对岸呢?”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在学习千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形成一份小组学习报告。
4.创新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个以《过河》为主题的小故事,要求故事中包含千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
5.家长评价: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签字确认。
3.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如“+”和“-”,理解其含义,并能够正确使用。
4.通过对数的拆分和组合,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如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 1.3过河问题。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引入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过河问题的概念,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过河问题的解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如何合理安排过河的顺序和策略。

过河问题中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和思考来克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过河问题,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和黑板,用于展示过河问题的图像和步骤。

学具包括练习本和铅笔,供学生练习和记录解题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情境引入过河问题,例如:“假设你和小伙伴们要过一条河,河上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坐两个人,请问你们应该如何安排过河的顺序才能让所有人都过河呢?”3. 练习:在讲解完过河问题的解法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解决实际过河问题。

我会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4. 应用:在学生掌握了过河问题的解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应用题,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我会鼓励学生思考和创造,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过河问题的图像和解题步骤。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将过河问题的解法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探索过河问题在其他情境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特别关注的,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过河问题至关重要。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教学设计 过河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教学设计 过河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教学设计过河教学内容:过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模拟过河的场景,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思想。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解决过河问题。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应用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复杂的过河问题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条线代表小河,河的两岸标出距离,用米来表示。

2. 集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组织学生模拟过河的情景。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问题1. 教师将小河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河的两岸标出了距离,分别是10米和5米,请学生想一想,如果一个人从一岸过河到另一岸,他需要走多少米的路程?Step 2:引导学生思考1. 引导学生发现过河问题中存在减法运算,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需要减去走过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个人走了3米后回头,他需要继续走多少米才能到达终点?Step 3:实际过河体验1.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模拟过河的情景。

一名学生扮演过河者,另一名学生担任记录员,记录过河者走过的距离。

2. 过河者从起点出发,每走一步,记录员都应该记录一下。

过河者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回头,当过河者达到终点时,停下来。

3. 记录员将过河者走过的距离与河两岸的距离相减,得到过河者实际所需的距离。

Step 4:总结规律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得到过河问题中的减法运算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此时有两个人要一起过河,他们需要走多少米的路程?Step 5: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个过河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A和B两人分别站在河的两岸,A距离起点10米,B距离起点5米,他们同时开始过河,请问A和B分别需要走多少米的路程?2. 学生自主进行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汇报给老师。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

Step 6:拓展练习1. 教师出示若干过河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解答。

可以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

Step 7:小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内容,强调加减法在解决过河问题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过河》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分数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过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过河的人数。

2.新课导入:介绍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应用。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进行解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分数的应用,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过河》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材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加减混合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情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准备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3.准备游戏道具和奖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图片展示完毕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故事中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它们需要怎么样才能过河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的题目。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组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拓展(10分钟)向学生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过河》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过河》精品教案

课题一、混合运算——过河课型新授课所需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主要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同学息及问题,相们,你们喜欢秋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秋游!导游阿姨听说你们非常聪明,想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30+8×4 5×2+3 80-60+8 5×9-525-7×3 35÷7-5 64-24÷6 3+4-5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7×6=42 60-42=18 6÷2=3 18-3=15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河边准备坐船过河去秋游。

齐读课题,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数学信互补充。

2、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一条大船坐学生 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

”你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三、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解决问题。

会做吗?(1)学生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A.29+25=54(人)54÷9=6(只) B.29+25÷9 C.(29+25)÷9 D.29÷9+25÷9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最后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过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过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过河》教学设计主题过河(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一))第一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感悟运算的合理性。

3.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白自己的想法,并看懂同学的不同方法,感受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几何直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评价任务】1.学生能从根据情景图,读懂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式。

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集体交流,看懂别人的想法,修正想法。

检验学习目标2、3、4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检验目标1、2、3、4的达成情况。

【学习内容】新课标提出我们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设计的活动都是围绕主题情景“过河”而展开的。

围绕“过河”这个情景,引导学生从中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需要几条船”的问题情境中,在编排上,突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真实呈现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在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学完了百以内加减及实际应用,表内乘除及实际应用。

通过前几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初步感受到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客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过河》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过河》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过河》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过河》北师大版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过河》的相关知识。

这个章节主要介绍了一种通过画图和逻辑推理来解决过河问题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根据河流的方向和长度画出示意图,如何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列出方程,如何通过方程的运算得出解,以及如何检验解的正确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包括如何画出示意图,如何列出方程,如何进行方程的运算,以及如何检验解的正确性。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粉笔、挂图等,学具包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教学方法。

我通过一个实际的过河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我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讲解过河问题的解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解法。

我给出了几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中,我采用了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过河问题的解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河流的示意图,并用文字标注了相关的条件和运算步骤。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我布置了几个相关的作业题。

其中包括:根据给定的条件画出河流的示意图,列出方程,并进行运算得出解。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3节《过河》,主要介绍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通过“过河”这个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够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使学生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但对于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小明要过一座桥,桥上有5个人,他想知道过桥的时间。

其中,每个人过桥所需的时间不同,有的人需要1分钟,有的人需要2分钟。

请问,小明过桥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情境引入- 教师: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情境。

假设你是小明,要过一座桥,桥上有不同的人,每个人过桥所需的时间不同。

你想知道过桥的总时间,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3. 计算过程演示- 教师:现在,我来演示一下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假设桥上有3个人,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和3分钟过桥。

我们要计算小明过桥的时间。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1 活动目标: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2、学习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理解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排序操作,对数量的排序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一片荷叶、两朵荷叶、三只虾、四只螃蟹、五条小青鱼、六条小鲤鱼、七个河蚌、八块小石头、九个田螺、十根水草的卡片各一;1—10的数字卡片;幼儿用笔;荷叶点数操作图片活动过程一、引出内容教师策略:出示小青蛙指导语:小青蛙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它有许多的好朋友,它的好朋友都有谁呢?二、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教师策略:1、逐一出示十张卡片,请幼儿以目测的方法数。

2、看卡片上物体的数量,集体进行拍手数数。

指导语:1、它的数量是多少?2、一片荷叶我拍一下、两朵荷花我拍两下……三、学习按1—10的数量排序教师策略:1、幼儿按图片的数量从少到多进行排队2、给图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3、教师给对的小朋友一个五角星指导语:1、小青蛙的朋友这么多,请小朋友帮助给它的朋友排排队。

2、在小红旗后,把数量最少的朋友排在最前面,数量最多的朋友排在最后面。

3、排好后在卡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

四、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教师策略:1、把1—10的数字按从少到多排列一排在黑板上,教师手指一个数字,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2、幼儿操作指导语:3的后面是数字几?4比3多多少?3比4少多少?在荷叶空格处画上圆点,使每排图的顺序按数量从小到大排列。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2 设计意图1、我在设计这一活动中,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说课稿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说课稿优秀教学案例
5.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过河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过河的问题。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设计一个有趣的过河故事,让学生融入到故事中,感受过河问题的实际意义。
3.创设一个小组竞赛的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解决过河问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生活中遇到的过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向学生介绍过河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学习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列举、画图、推理等解决方法。
2.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演示,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解题步骤和关键点。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过河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过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4.利用实物模型或者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过河问题的解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过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假设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列举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评价和选择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设计
1.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过河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中小动物们遇到了过河的困难,需要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过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过河》。
2.提出问题:在故事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应该如何过河呢?”引导学生思考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过河问题的衍生问题,如最短路径、最优策略等,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讲授的新知,共同讨论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学会借鉴和吸收。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解决过河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坐标系表示过河问题的能力,通过画图、标注等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3.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过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每道题目,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解题过程中,注重步骤的完整性、逻辑性。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误。
4.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1.3过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3节《过河》。

本节主要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学会使用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内容包括:1. 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能够用图形表示出过河问题。

2. 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3. 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过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能够用图形表示出过河问题。

2. 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过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境。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图中的小船,你该如何过河?”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过河问题(10分钟)解释过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例题:有一只小船,它每次可以载重300千克。

如果要过河,河宽100米,小船每次可以行驶50米。

请问,小船要过河几次才能到达对岸?解题步骤:(1)设未知数:设小船要过河x次。

(2)列出方程:50x = 100(3)解方程:x = 2(4)得出答案:小船要过河2次才能到达对岸。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随堂练习题,然后集体讲解答案。

练习题:(1)有一只小狗,它每次可以跳50厘米。

如果要跳过一条100厘米的河流,小狗要跳几次才能到达对岸?(2)有一辆小车,它每次可以载重200千克。

如果要运送300千克的货物,小车要运几次才能运完?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作业题:(1)有一只小猫,它每次可以爬10米。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过河》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过河故事,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运算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掌握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及计算法则。

2.如何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发现和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和计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过河故事情境、计算过程演示等。

2.练习题:包括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题目。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过河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法则。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问题题目,让学生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教学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时,我以“小熊过河”的故事为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

一、教学内容我使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7页至39页的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学会计算物体的跳跃距离;3.学会计算过河所需次数。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计算物体的跳跃距离;2.教学重点:学会计算过河所需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小熊过河图;2.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讲述小熊过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计算小熊过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4.练习巩固: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其他动物过河的问题;六、板书设计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1.河的宽度、深度2.每次跳跃的距离3.过河所需次数七、作业设计1.题目:小猫过河情景:小猫要过一条宽度为12米的河,每次能跳跃5米,问小猫需要跳几次才能过河?答案:小猫需要跳3次才能过河。

2.题目:小狗过河情景:小狗要过一条宽度为18米的河,每次能跳跃6米,问小狗需要跳几次才能过河?答案:小狗需要跳3次才能过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对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较为深刻,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计算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计算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果小熊过河时,河的宽度是变化的,每次跳跃的距离也不同,该如何计算过河所需次数?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时,我以“小熊过河”的故事为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第一单元混合运算3过河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并能在独立解决问题时学以致用,本节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1.在引入小括号之前,注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当学生列出错误的综合算式时,抓住契机,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结合问题情境明确运算顺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及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在学习新知之后,注重安排学生的实践应用。

在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并掌握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之后,及时安排学生独立解决需要小括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理解“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的含义)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师(出示教材8页第二个问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哪些相关的信息呢?(请学生把要解决的问题叙述完整:同学们过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

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2)尝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3)交流解题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条)师:为什么先算29+25?54÷9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明确:要求需要几条大船必须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看54里面有几个9,有几个9就需要几条大船)方法二:列出错误的综合算式。

29+25÷9师:你认为这样列式正确吗?师:按照前面学习的除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25÷9,而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先算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29+25,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运算顺序呢?(4)引入小括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P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提高计算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在解决乘船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添加小括
号的过程,体验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先看运算顺序,
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难点
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秋游!
导游阿姨听说你们非常聪明,想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你们愿意接受
挑战吗?(幻灯片出示)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 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河边准备坐船过河去秋游(幻灯片出示P8主题图)。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同学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解决了“过河”问题,现在坐着6条船来到了河岸,你们看,淘气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幻灯片出示)
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
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小结:在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时,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四、巩固练习
1、下面我们做一组练习。

(练一练2)
2、导游阿姨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你们愿意接受吗?
(练一练7)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在这次秋游中,你有那些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过河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