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 《土力学》大纲
《土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力学
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
总学分:
一、实验总学时
课内学时课外学时:
必开实验个数:选开试验个数:
二、实验地地位、作用和目地
土力学实验在土力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地位,其目地是使学生掌握土工试验地基本技能,增强对土地感性认识,并通过试验帮助和加深对土力学原理地理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地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土地物理、力学性质及相应地计算分析.通过本课程地学习,学生将掌握土地物理、力学性质及及相应地计算分析,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工程问题地能力.同时,为学习基础工程、地基处理、路基工程、地下工程等有关专业课打好基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程地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物理性质、地基中地应力计算、土地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土地渗透性和渗流问题、土地抗剪强度、天然地基承载力、挡土结构上地土压力、土坡稳定分析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见下表)
1 / 2
个人收集整理-ZQ
2 / 2。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复习大纲
《土力学》复习大纲1 土的物理性质▲土的成因与组成(1)土中固体颗粒、颗粒级配及差别、土粒粒度分析方法;(2)土中水存在形态及特性;土中气的形态;(3)土的结构和构造。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1)三相简图及符号定义;(2)指标定义:直接测定指标和换算指标定义;(3)指标换算。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1)砂土的密实状态;(2)砂土密实状态指标:e ,Dr ,N 63.5,用相对密度指标Dr 划分砂土密实状态▲粘性土的物理特征(1)界限含水量(s ω,p ω,L ω)的概念及测定方法;(2)I p ,I L 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3)用I p 划分粘性土类,用I L 划分土体软硬状态;(4)粘性土的结构性和融变性。
▲ 填土的压实原理及其规律,最优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的概念。
影响土的压实性的主要因素 ▲土的分类(1)土的分类原则和体系;(2)土的分类标准;(3)建筑地基土的分类。
2 土的渗透及工程问题▲土的渗透性(1)土中水的渗透流速概念;(2)达西定律及适用范围;(3)确定渗透系数的试验法;(4)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5)分层土等效渗透系数计算▲渗透破坏与控制(1)渗透力概念;(2)流土(流砂)概念及临界水力坡降;(3)管涌(潜蚀)概念;(4)渗透破坏的防治重点:流土、管涌概念及临界水力坡降确定3 土中的应力▲土中自重应力(1)均质地基中的自重应力计算;(2)成层土地基中的自重应力计算;(3)地下水位升降的土中自重应力。
▲基底压力(接触压力)(1)基底压力概念和简化计算;(2)基底附加压力。
▲地基附加应力(1)集中力、线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计算;(2)其它情况下竖向附加应力计算;(3)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规律;(4)双层地基中的附加应力重点:附加应力系数图表的应用及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4 土的变形性质和地基沉降计算(1)土的固结试验和压缩曲线;(2)确定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等;(3)土的回弹和再压缩;(4)现场载荷试验及变形模量;(5)影响土体的压缩性因素;(6)土的弹性模量。
《土力学》考试大纲
《土力学》考试大纲学院(盖章):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负责人(签字):专业名称: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暖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桥隧工程专业代码:081401、081403、081404、081405、081406考试科目代码:821 考试科目名称:土力学(一)考试内容试卷以单仁亮、李德建编著的《土力学简明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第1至第8章。
试卷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1。
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土的形成,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结构与土体构造,土的三相比例指标的测定及计算,土的物理状态指标,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2。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土的渗透性,达西定律,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层状土的渗透系数计算,流网在渗流中的作用,不同条件下渗透力的计算,渗透破坏的类型及其判别。
3。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地基中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计算,集中力以及不同分布荷载作用下土体中的应力分布,角点法,饱和土体中的有效应力原理,自重应力下的有效应力计算。
4。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量计算土的压缩特性及压缩性指标,地基沉降量计算,饱和土体渗流固结理论,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5。
土的抗剪强度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孔压系数,应力路径与破坏主应力线,不同抗剪强度指标的分析与选用。
6。
挡土墙上的土压力挡土墙和土压力的概念,土压力的分类,静止土压力的计算,朗肯土压力理论,库伦土压力理论,常见情况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挡土墙类型与土压力计算。
7。
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地基破坏形式,地基的临塑荷载、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地基极限承载力的一般计算公式,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
土坡稳定及其影响因素,无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瑞典圆弧法,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法)。
8。
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动荷载的作用类型,动荷载对土体的作用特点,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土的动强度和动变形,土的压实,土的振动液化。
《土力学》考试大纲
武汉工程大学《土力学》考研考试大纲《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土力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和基本技能。
它的任务是为后续课程如地基基础与地基处理、岩土工程设计等专业课程提供土力学基本知识,也为从事岩土科学技术的专门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学生必须牢固地掌握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强度变形计算、稳定性分析、等土力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基本要求一、绪论1.了解土力学的概念;了解土力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二、土的基本物理及工程分类1. 掌握土的三相指标换算;2.掌握粘性土的塑限、液限、最优含水量及其灵敏度的基本概念;掌握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的基本概念及工程应用;掌握塑限、液限、最优含水量的测试方法;3.理解压实功能对最优含水量的影响;4.了解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及其结构;5.了解土的工程分类。
三、土的渗透性与渗流1.掌握达西定律及渗透力的计算方法;2.了解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3.了解流网及其应用。
四、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1.掌握土体的自重应力、基底压力、土中的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2.掌握有效应力原理及其计算方法;3.掌握压缩系数、压缩指数、侧限压缩模量、变形模量、先期固结压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土的侧限压缩实验的原理;4.理解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理解应力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5.掌握分层总和法、规范法;6.理解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五、地基土的抗剪强度1.掌握土的抗剪强度公式;掌握直剪试验、无侧限试验、十字板试验的原理;了解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2.掌握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UU试验)、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CD 试验)、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CD试验)的基本原理、试验结论及工程应用范围;3.理解土的抗剪强度机理及其影响因素;4.了解应力路径对强度的影响。
六、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1.掌握静止土压力、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2. 掌握朗肯、库伦土压力理论基本原理及其主动、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3. 了解库尔曼图解法;4. 掌握成层土的土压力计算方法;5. 了解埋管土压力;七. 土坡稳定分析1. 掌握滑坡、天然休止角、条分法的基本概念;2.掌握干坡和有渗透水流的均质无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3. 了解粘性土坡稳定分析;4.了解最危险滑裂面的确定方法和容许安全系数;5.了解边坡稳定分析的总应力法和有效力法;6.了解天然土体上的边坡稳定问题;八、地基土的承载力1.掌握临塑荷载P cr和临界荷载p1/4、P1/3的基本概念,理解其计算方法;2.掌握竖向荷载下地基的破坏形式;3.了解普朗德尔——赖斯纳、太沙基、梅耶霍夫、汉森极限承载力公式;4.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及其确定方法。
《土力学》教学大纲
《土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主要研究土的物理性质、力学行为和工程问题。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土的基本性质,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土力学问题。
二、课程目标1、掌握土的基本物理和力学性质,包括土的分类、颗粒级配、密度、含水量、孔隙比、饱和度等;2、理解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土压力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等;3、能够应用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包括地基设计、挡土墙设计、基坑开挖等;4、了解土力学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包括环境土力学、地质工程中的土力学、岩土工程中的土力学等。
三、课程内容1、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3、第三章: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4、第四章: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5、第五章:土压力和边坡稳定性分析6、第六章:地基设计7、第七章章:挡土墙设计8、第八章:基坑开挖9、第九章:环境土力学简介10、第十章:地质工程中的土力学11、第十一章:岩土工程中的土力学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12周,每周4学时,共计48学时。
其中,理论授课30学时,实验环节18学时。
实验环节包括实验室试验和计算机模拟两部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多媒体教学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土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而传统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的知识点。
实验环节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土力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环节的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
《土力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土力学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土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土力学考试大纲
土力学考试大纲《土力学》考试大纲《土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120分钟),满分值100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土质学与土力学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介绍:《土质研习与土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简史、自学内容及与专业的关系。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熟练掌握:土的构成过程,土的基本特性,土的三相共同组成,土的颗粒特征,土的结构,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即为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及其测量,砂土的规整度。
掌握:土的工程分类。
第二章土的渗透性及渗流掌握:主要的粘土矿物,粘土矿物颗粒的结晶结构,粘土颗粒的胶体化学性质,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利用和改良。
第三章地基中的形变排序熟练掌握: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及其分布规律,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与计算,竖向集中力作用下的土中应力计算,竖向分布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应力计算的叠加原理和角点法,有效应力原理。
掌握:应力计算中的其他一些问题。
第四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下陷排序熟练掌握:土压缩性的试验及指标,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饱和粘性土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第五章土的抗剪强度熟练掌握:土体强度理论、强度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土的极限平衡条件与极限平衡方程。
掌控:土的天然强度及其在荷载促进作用下的强度快速增长,抗剪强度影响因素。
第六章地基承载力熟练掌握:地基毁坏的性状,确认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方法,临塑荷载、临界荷载、音速荷载的基本概念掌握:临界荷载的确定,极限承载力计算,按规范方法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关于地基承载力的讨论。
第七章土坡平衡分析熟练掌握:砂性土的土坡稳定分析,粘性土的土坡稳定分析,条分法基本原理。
掌控:毕肖普条分法,杨布法,土坡平衡分析的几个问题。
第八章土压力和挡土墙第九章地基处置第十章土力学专题熟练掌握:土的压实性填空或选择填空、简答题、计算题四、主要参考书目《土力学》(第2版),赵树德、廖红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土力学课程类型:理论和实践结合学时数:36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12学时)授课方式: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材料、结构力学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土力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的土力学问题,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1、土力学基础知识(6学时)内容: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分类与鉴别、土的渗透性及渗透变形、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地基沉降计算。
2、土的强度与稳定性(10学时)内容:土的抗剪强度、土的极限平衡条件、边坡稳定性分析、地基承载力分析。
3、土工试验与检测(4学时)内容:土工试验基本原理、常用土工试验方法、地基承载力检测、桩基承载力检测。
4、岩土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12学时)内容:地基基础设计、边坡支护设计、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实例分析与讨论。
四、实验环节实验1: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实验实验2:土的抗剪强度实验实验3:地基承载力检测实验实验4:桩基承载力检测实验实验5:岩土工程问题案例分析实验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土力学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岩土工程案例,让学生理解土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掌握土工试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课外自学: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相关文献和规范,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出勤率;2、课堂表现;3、作业;4、期末考试;5、实验报告。
七、教学资源1、教材:《土力学》(XXX主编,XXX出版社,版次XXX)2、主要参考书:《Foundation of Soil Mechanics》(Soille,Prentice Hall,1998)《岩土工程学》(刘忠玉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3、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学术论坛、课程网站等。
《土力学》教学大纲
《土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土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土力学是一门研究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土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是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土的渗透性与渗流、土中应力计算、土的压缩与固结、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计算以及地基承载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般的工程分析和设计,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土的渗透性原理,掌握达西定律及其应用。
(3)掌握土中应力的计算方法,包括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4)熟悉土的压缩特性和固结理论,能够计算地基的沉降量。
(5)掌握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和测试方法,能进行土的强度分析。
(6)熟悉土压力的类型和计算方法,能进行挡土墙的设计。
(7)了解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能力目标(1)具备根据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进行土的分类和评价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土的渗透性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渗流问题。
(3)能正确计算土中应力,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4)能够运用土的压缩和固结理论预测地基沉降。
(5)能运用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分析土体的稳定性。
(6)会计算土压力,进行挡土墙的设计。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土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土的工程特性3、土力学的发展简史(二)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1、土的三相组成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1)土的密度、含水量、孔隙比、孔隙率等指标的定义和计算。
(2)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
3、土的物理状态指标(1)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土力学复习大纲
1. 土力学:是研究土体的一门力学,研究土体的应力、变形、强度、渗流及长期稳定性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
2. 粒组: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
3. 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4. 结合水:是指受电分子吸引力吸附于土粒表面的土中水。
5. 液限(或流限):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液性指数:黏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
6. 塑限: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变为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塑性指数:液限和塑限的差值7. 黏性土的灵敏度:原状土的强度与该土经过重塑后的强度之比。
8. 渗流力:土中的渗流对土颗粒施加的作用力9. 起始水力梯度:当水力梯度达到某一数值,克服了吸着水的黏滞阻力,一开始发生渗透时的水力梯度10. 临界水力梯度:使土开始发生流砂现象的水力梯度11. 流砂:在向上的渗流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12. 管涌: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流逐渐带走。
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的管道,造成土体塌陷的现象。
13. 附加应力:是指土体受外荷载(包括建筑物荷载、交通荷载、堤坝荷载等)以及地下水渗流、地震等作用下附加产生的应力增量14. 基底压力:建筑物的荷载通过自身基础传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产生的荷载15. 基底附加压力:是基底压力与基底处建造前土中自重应力之差,是引起地基附加应力和变形的主要原因。
16. 压缩系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有效压应力增量的比值,即e-p 曲线中某一压力段的割线斜率17. 压缩指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有效压应力常用对数增量的比值,即e-lgp 曲线中某一压力段的直线斜率18. 压缩模量s E :土体在侧限条件下竖向附加压应力与竖向应变的比值。
《土力学》教学大纲
《土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的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利用力学基本知识辅之以描述土松散体特性(压缩性、渗透性、粒间接触强度特性)的理论所建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从应力、应变和时间的关系,用力学的方法研究地基承载力、土的抗剪强度、侧向土压力、土体的变形和固结、土坡的稳定性等土工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岩土工程设计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上增加了最近几年新的工程资料,旨在开拓学生视野,将最新的岩土工程科技成果介绍给学生。
在理论教学中适当加大了深度,以满足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要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重点:土的基本物理和力学性质,土的渗流理论,土体应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地基的沉降分析及计算。
2.课程难点:土中渗流分析与控制,有效应力原理及应用,地基的沉降分析及计算,土压力计算。
3.能力培养要求:掌握土中渗流、应力及土体变形计算方法,掌握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土压力理论、地基承载力分析的极限平衡理论,能够对土的各种常见指标进行实验测定。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课堂教学(32学时)1.绪论(1学时)简要介绍土力学的主要内容、目的、要求及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通过本课程发展简况及一些工程实例的介绍,能够正确认识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及地基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1 什么是土力学1.2 学习土力学的重要性1.3 土力学的主要内容1.4 如何学好土力学2.土的性质和工程分类(3学时)本部分的重点是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及其换算,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特征,同时要引入土的压实性原理。
最后介绍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工程地质概念方面由于已有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在此只稍作提示。
2.1土中固体颗粒2.2 土中水和气2.3 土的结构和构造2.3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2.4 土的物理特性和压实性2.5 土的工程分类及土的压实性等3.土的渗透性与渗流(2学时)土的渗透性是其主要力学性质之一,主要包括渗流量、渗透破坏和渗流防治三个方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力学》大纲
1.绪论
简要介绍土力学的主要内容、目的、要求及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通过本课程发展简况及一些工程实例的介绍,能够正确认识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及地基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1 什么是土力学
1.2 学习土力学的重要性
1.3 土力学的主要内容
1.4 如何学好土力学
2.土的性质和工程分类
本部分的重点是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及其换算,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特征,同时要引入土的压实性原理。
最后介绍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工程地质概念方面由于已有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在此只稍作提示。
2.1土中固体颗粒
2.2 土中水和气
2.3 土的结构和构造
2.3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2.4 土的物理特性和压实性
2.5 土的工程分类及土的压实性等
3. 土的渗透性与渗流
土的渗透性是其主要力学性质之一,主要包括渗流量、渗透破坏和渗流防治三个方面的问题。
这部分主要学习土的渗透性与渗流规律、二维流网及其应用、渗流的危害及其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学完本章后,应掌握以下内容:Darcy渗流定律的基本理论;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渗透力的概念及计算;流土与管涌发生的条件及区别;渗透破坏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等。
3.1土的渗透性及测定
3.2 土中二维渗流及流网
3.3 渗透破坏及其控制
4.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本部分的重点是土的自重应力、各种载荷与各种基础形式组合情况下的附加应力的计算。
有效压力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力的转换和平衡关系是本讲的重点,也是整个土力学的重点,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详细讲述
有效应力原理的重要性及应用。
4.1 土体的自重应力
4.2 基底压力计算与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4.3 有效应力原理及应用。
5.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6学时)本部份的重点是土的沉降计算方法以及沉降时间关系,讲述两种压缩曲线的应用及超固结土的压缩问题,对地基沉降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5.1 土的固结试验与压缩性指标
5.2 土的变形模量和变形计算
5.3 地基沉降量计算
5.4 饱和土体的渗流固结理论
5.5 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6. 土的抗剪强度
本部分重点是土的抗剪强度、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方法以及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分析直剪试验及三轴剪切试验的优缺点、测试方法及成果的整理。
饱和粘性土在不同排水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软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强度的变化可作扼要的讲授。
将应力路径法的基本原理和初步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6.1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条件
6.2 土的剪切试验及抗剪强度(直剪、三
轴、无侧限)
6.3不同排水条件下抗剪强度指标及孔
隙压力系数的确定
6.4 应力路径的概念
6.5 振动液化问题
7. 土压力计算
本部分重点讲述朗肯土压力和库论土压力的计算及工程应用。
7.1 静止土压力计算
7.2朗肯土压力和库伦土压力理论
7.3几种常见情况的主动土压力计算
8 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分析
本部分重点讲解各种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应,了解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
8.1 地基的破坏模式
8.2 地基临界荷载及地基极限承载力
8.3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1
8.4 土坡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
1.土物理特性与压缩性综合试验(4学时)实验一土工实验仪器设备的原理及使
用方法
实验二土的基本物理指标测试方法,
土的基本物理状态评判;土样分类
实验三土的压缩性测定方法;压缩曲
线的绘制;压缩性指标的确定
2.土的抗剪强度试验(4学时)
实验四土的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
直剪试验
实验五土的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
常规三轴剪切试验的测试方法
教材与参考书
1. 赵成刚白冰编,《土力学原理》,清
华大学出版,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2.孙世国,刘洋等编,《土力学地基基础》,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年,第1版。
参考书
1. 赵明华主编,《土力学地基基础》,武汉工
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希哲编,《土力学地基基础》,清华大
学出版社,1998.7,第4版。
3.陈仲颐主编,《土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