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和答案
【最新】新课程改革多选汇总120题及答案
![【最新】新课程改革多选汇总120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6852e44431b90d6d85c76d.png)
新编《新课程改革》多项选择汇总120题(含答案)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BCD)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ABCD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BD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B、课外兴趣小组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ABCD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7.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8.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9.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10.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11.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12.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1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1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15.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16.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7.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8.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19.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20.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21.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多项选择(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22、____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f51b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8.png)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知识传授B. 能力培养B. 个性发展D. 以上都是2.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方式是:A. 传统讲授B. 学生中心C. 教师主导D. 混合式教学3.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 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B. 从参与者变为旁观者C. 从学习者变为教育者D. 没有变化4.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A. 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B. 从学习的引导者变为知识的传授者C. 从教学的执行者变为教学的创造者D. 从教学的创造者变为教学的执行者5.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课程内容应具备以下哪些特点?A. 系统性B. 实践性C. 时代性D. 以上都是6. 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A. 仅通过考试成绩B.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C. 通过课堂表现D. 通过作业完成情况7.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课堂氛围是:A. 严肃认真B. 轻松愉快C. 紧张有序D. 随意自由8.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应该是:A. 相互独立B. 相互配合C. 相互竞争D. 相互替代9.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注重:A. 教材的编写B. 教师的培训C. 学生的参与D. 社会资源的整合10.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哪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 记忆力B. 创新能力C. 应试能力D. 社交能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具备的“四会”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五育”并举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______。
3.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全”教育是指全员、______、______。
4.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三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5.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和______。
新课程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812f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f.png)
新课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A.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 强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答案:B2.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 知识、能力、情感C. 知识、能力、态度D. 技能、方法、价值观答案:A3.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方式是:A. 以教师为中心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考试为中心D. 以教材为中心答案:B4.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是: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C. 学习的监督者D. 学习的评判者答案:B5.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式是:A. 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B. 多元化评价C. 以排名为主的评价D. 以竞赛为主的评价答案:B6.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包括:A.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B. 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学习C. 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D. 所有选项答案:D7.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应:A. 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B. 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深度C.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需求D. 只强调学科知识的广度答案:C8.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应:A. 单一的讲授法B.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C. 只使用多媒体教学D. 只进行小组讨论答案:B9.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作业形式是:A. 单一的书面作业B. 多样化的作业形式C. 只进行口头作业D. 只进行实践性作业答案:B10.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A. 学校的硬件设施B. 学校的规章制度C. 学校的教育理念D. 学校的教学质量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方向。
答案: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掌握,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书面测试、口头测试、作品展示、实践活动等。
新课改试题及答案
![新课改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7ceba283c4bb4cf6ecd161.png)
新课程改革精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C)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程2、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D)A、素质教育理念B、创新教育理念C、生活教育理念、D、终身教育理念3、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B)A、学课本位论B、学生本位论C、教师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4、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5、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A、补充B、延伸C、拓展D、深化6、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B)A、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材的传授D、搞活课程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A)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8、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C)A、教学内容分析B、教材对象分析C、教学目标制定D、教学身份选择9、班级教学产生于(D)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0、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B)A、研究教材B、了解学生C、选择方法D、设计作业11、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A)A、综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核心课程12、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D)A、实践性教学B、综合式教学C、开放式教学D、主体式教学13、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C)A、课程结构B、教学内容C、学习方式D、教学组织形式14、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C)A、质性评价B、量化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A、观察B、制作C、考试D、表演二、判断1、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F2、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F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F4、班级教学难以作到因材施教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该废除。
F5、目前对教材的开发是实现由单一的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F6、过去的备课写教案在新课程中称为教学设计。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1](https://img.taocdn.com/s3/m/c531bd2648d7c1c708a14590.png)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 )(分数:2.00)A.教育质量√B.终身教育C.道德教育D.教育公平解析: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指标应包括( )(分数:2.00)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情感目标D.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解析: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思想品德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这一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而且要重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
3.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 )(分数:2.00)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解析:解析: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4.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关键问题取决于( )(分数:2.00)A.学校负责人教育思想的转变B.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C.教师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D.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解析:解析: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关键问题取决于教师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
5.新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分数:2.00)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解析:解析: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6.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分数:2.00)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D.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学习活动的方式解析:解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是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
新课程改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改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5d777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a.png)
新课程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方式是()。
A. 讲授式B. 探究式C. 讨论式D. 合作式答案:B2.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下列哪项不是其主张的?A. 学生自主学习B. 教师主导学习C. 学生合作学习D. 学生探究学习答案:B3.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学评价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重视过程评价B. 重视结果评价C. 重视学生自我评价D. 重视同伴评价答案:B4.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课程资源开发原则是()。
A. 封闭性B. 开放性C. 单一性D. 多样性答案:B5.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
A. 知识的传授者B. 知识的引导者C. 知识的接受者D. 知识的创造者答案:B6. 新课程改革中,下列哪项不是对学生评价的要求?A. 客观公正B. 标准化C. 多元化D. 发展性答案:B7.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课堂教学方式是()。
A. 传统的讲授式B. 互动式C. 单向式D. 被动式答案:B8. 新课程改革中,下列哪项不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倡导?A. 探究学习B. 接受学习C. 合作学习D. 自主学习答案:B9.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课程内容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强调基础知识B. 强调实践能力C. 强调创新精神D. 强调应试技巧答案:D10. 新课程改革中,下列哪项不是对教师的要求?A. 终身学习B. 专业发展C. 教学创新D. 应试教育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课堂氛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民主、平等、开放2.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答案:宽容、引导、纠正3.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______。
答案: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4.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设计教学活动?答案: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手段5. 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______。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ccf1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b.png)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一、选择题1.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A. 将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B.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C.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D. 以上都是2.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核心理念是:A. 学科主干课程B. 教学目标多样化C. 学生主体性D. 学校自主权3. 新课程改革中的“素质培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文化素质B. 学术素养C. 生活技能D. 健康素养E. 社会实践F. 创新能力G. 社会责任H. 心理健康I. 全面发展4. 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科整合”是指:A. 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形成有机整体B. 学科知识的优先级关系C. 学科课程的重组和综合D. 学科学习的跨学科性5.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的重心向学生转移”意味着:A. 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B. 学科知识的减少C. 教师的角色被削弱D. 学科评价方式的改变6.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师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B. 强调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能力C.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德建设D.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二、判断题1. 新课程改革采取了“一学期一选修课”的方式。
()2. 新课程改革中的“学校自主权”是指学校有权决定是否实施新课程改革。
()3.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的整合意味着各学科之间没有了界限。
()4.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的重心向学生转移意味着教师的角色被削弱。
()5.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主体性。
()三、简答题1.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
2. 简述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科整合”和“学科的重心向学生转移”。
3. 你认为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有哪些积极影响?4. 你觉得新课程改革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四、论述题请就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科整合和学科重心向学生转移等方面,从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角度,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以上为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请根据试题要求,完成题目要求的回答。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2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e07706da26925c52cc5bfcc.png)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5.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
A.诊断B.调控C.激励D.教学6.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A.科学性B.指导性C.整体性D.客观性7.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价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为目的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8.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9.为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采用()最合适。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10.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11.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分为过关标准。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f49fc4ccbff121dc368337.png)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5.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
A.诊断B.调控C.激励D.教学6.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A.科学性B.指导性C.整体性D.客观性7.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价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为目的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8.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9.为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采用()最合适。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10.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11.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分为过关标准。
新课程改革专题(试题部分,带答案)
![新课程改革专题(试题部分,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e0fa0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4.png)
新课程改革专题(试题部分,带答案)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专题(试题部分,带答案)新课程改革试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A.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 倡导建构的学习;D.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
A.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 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C )。
A. 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 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D. 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C)。
A. 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 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 D )的课程评价。
A. 强调学生学会学习;B. 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 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 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 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 )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新课程改革真题及答案 7
![新课程改革真题及答案 7](https://img.taocdn.com/s3/m/1b9fd4c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d.png)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国外称这种变革为〔〕A.第二次教育革命B.第三次教育革命C.第四次教育革命D.第五次教育革命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下面〔〕不属于创新型模式。
A.合作学习B.探究和觉察学习C.问题解决学习D.基于计算机的课堂讲演、练习、商量3.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楚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
A.计算机技术B.文字C.纸张D.印刷术4.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学校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师的培训的组织工作存在〔〕两种方法。
A.由点及面,逐层推进;全员、全程培训B.由面到点,分层推进;全员培训C.由上到下,全程培训D.由点及面,分层推进;全体培训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6.在交流与商量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认的评价和商量,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商量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商量形式是指〔〕A.头脑风暴B.论辩C.合作性商量D.异步商量〔如BBS、电子邮件商量等〕7.综合实践课主要包含〔〕几局部。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效劳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8.一般情况下,导航栏由〔〕构成。
A.标题和导航文字图B.题头图和导航文字图C.题头图和备注D.框架和导航文字图9.在执教《美国南北X》一课时,从电影《乱世佳人》中截取几段X场面,反映葛底斯堡战役的油画、X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并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方法。
新版课程改革试题小题及答案
![新版课程改革试题小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8510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2.png)
新版课程改革试题小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选项是关于新版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A.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B.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C. 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D. 改变学校的教学方法答案:B2. 新版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以学生为中心B. 以教师为中心C. 以考试为中心D.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答案:A3. 新版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什么?A. 增加学科知识的量B.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C. 提高学生的听写水平D.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答案:B4. 新版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A. 只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知识B. 只要求学生发展一两种能力C. 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多种能力D. 只要求学生学会应试技巧答案:C5. 新版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A. 只要求教师传授知识B. 只要求教师掌握一种教学方法C. 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 只要求教师提高学生成绩答案:C二、填空题1. 新版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培养_____________人才。
答案:创新型2. 新版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
答案:学生3. 新版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能力。
答案:创新思维4. 新版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能力。
答案:综合5. 新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能力。
答案:创新三、简答题1. 请简述新版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答:新版课程改革是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
新版课程改革旨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新版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有哪些要求?答:新版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改理念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3c3ae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4.png)
新课改理念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知识传授B. 学生发展C. 教师主导D. 考试导向答案:B2. 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式是?A. 单向灌输B. 互动交流C. 死记硬背D. 题海战术答案:B3.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评价方式是?A. 单一考试B. 多元评价C. 一考定终身D. 只看成绩答案:B4. 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是?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纪律的维持者D. 知识的权威答案:B5.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应具备的学习能力是?A. 被动接受B. 主动探究C. 机械记忆D. 应试技巧答案:B6. 新课改提倡的课堂氛围是?A. 严肃紧张B. 轻松愉快C. 压抑沉闷D. 紧张有序答案:B7. 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的特点是?A. 固定不变B. 灵活多样C. 单一重复D. 脱离实际答案:B8.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侧重点是?A. 知识掌握B. 能力发展C. 行为表现D. 考试分数答案:B9. 新课改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A. 封闭单一B. 开放多元C. 只重书本D. 忽视实践答案:B10.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的目标是?A. 培养考试机器B.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C. 培养服从者D. 培养劳动者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法包括哪些?A. 自主学习B. 合作学习C. 探究学习D. 接受学习答案:ABC2.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哪些?A. 专业知识B. 教学能力C. 情感态度D. 教育观念答案:ABCD3.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更新包括哪些方面?A. 与时代同步B. 与学生生活贴近C. 与社会需求相适应D. 与学科发展同步答案:ABCD4.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多元化体现在哪些方面?A. 过程评价B. 结果评价C. 同伴评价D. 自我评价答案:ABCD5.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课程资源的开放B. 教学方法的开放C. 学习空间的开放D. 评价方式的开放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答案: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e7e52c61b4daa58da1114a11.png)
新课程试题(一)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33B.必修11C.选修33D.选修3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新课程改革教师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全部
![新课程改革教师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cc1b95cabb4cf7ec4afed033.png)
答案+试卷基础教育新课程考核参考答案(一)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Ⅹ 2.√ 3.Ⅹ 4。
√ 5.Ⅹ 6.Ⅹ7.Ⅹ 8.Ⅹ 9.√ 10.√ 11.Ⅹ 12.Ⅹ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A 2.A 3.B 4.A 5.C 6.B 7. C 8. D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ABC 2.ABCD 3.ACD 4.ABD 5.ACD 6.ABCD四、分析说明题(共27分)1.张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
(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
(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4)2.“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
(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
(5分)“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5分)参考答案(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教师、课堂、书本4、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综合课程5、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7、教学、评估、考试命题8、甄别与选拔9、开发者10、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师生互动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B 12、A 13、C 14、A 15、B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6、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
新课改考试题及答案
![新课改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61c54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1.png)
新课改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学生发展为本2.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三维目标不包括()。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学科素养3.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
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指导者C. 课程的执行者D. 权威的代表4.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是()。
A. 讲授法B. 探究式学习C. 接受学习D. 机械训练5.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是()。
A. 考试B. 形成性评价C. 终结性评价D. 等级评价6.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包括()。
A. 社区资源B. 网络资源C. 教材D. 学生7.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课程结构是()。
A. 单一学科课程B. 综合课程C. 学科课程D. 活动课程8.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组织应体现()。
A. 学科逻辑B. 学生发展逻辑C. 社会需求逻辑D. 知识体系逻辑9.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
A. 学校环境B. 学校制度C. 学校精神D. 学校管理10.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A. 自我反思B. 同伴互助C. 专家引领D. 校本教研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包括()。
A. 专业知识B. 教学技能C. 教育智慧D. 情感态度12.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类型包括()。
A. 自我评价B. 同伴评价C. 教师评价D. 家长评价13.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 地域文化B. 学校特色C. 学生需求D. 教师能力14.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的策略包括()。
A. 课程整合B. 课程选择C. 课程开发D. 课程评价15.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变革包括()。
A. 管理理念的更新B. 管理方式的转变C. 管理结构的调整D. 管理文化的建设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和答案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120b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9.png)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的本性是()。
A. 善良的B.邪恶的C.中性的D.会随环境改变的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推行的基础教育阶段是()。
A. 6-3-3B.5-3-2C.6-4-2D.7-3-33.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的代表性著作。
A. 化学B.生物学C.天文学D.工程技术4. 以下哪位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
A. 张衡B.朱熹C.欧阳修D.曹操5.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A. 《世说新语》B.《史记》C.《大学》D.《太平经》二、填空题1. 新加坡被誉为亚洲的()。
2. 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府是()。
3.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三、问答题1. 举例说明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重视公共基础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社会、科技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就业,还有助于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领导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2. 介绍一下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和内容、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引入多元评价体系等。
通过增加学习时间和内容,学生可以更充分地接触和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
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引入多元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3. 你认为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何影响?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学生通过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他们的未来选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具备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最新】新课程改革单选汇总150题(及答案)
![【最新】新课程改革单选汇总150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5b36e255270722182ef751.png)
新编教师资格考试新课程改革单选150题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
A、必修33B、必修1 1C、选修33D、选修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3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3](https://img.taocdn.com/s3/m/c682e78708a1284ac8504390.png)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3(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1.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 )(分数:2.00)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帮助者√B.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D.教师是开放的社区型教师√E.教师是学习者√解析: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包括:教师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的帮助者与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是开放的社区型教师。
2.新课改提出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 )(分数:2.00)A.自主学习√B.探究学习√C.讨论学习D.研究学习E.合作学习√解析:解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分数:2.00)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解析:解析:质性评价是以促进被评价主体的发展为目的的评价,它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4.随着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关于教学评价理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A.重视发展√B.重视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C.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D.全面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优秀学生E.强调甄别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解析:解析:教学评价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优秀学生。
二、判断题(总题数:26,分数:52.00)5.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6.新课程的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新课程的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f055dc28ea81c758f5787b.png)
新课程试题(一)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和答案新课程试题(一)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四、分析说明题(共27分)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
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
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
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
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
”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2.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
然后,教师举出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
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16分)新课程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目标、目标和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五、论述题(15分)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新课程试题(三)一、填空1 1983年提出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2 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人性化个性化(学校的个性化)3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孔子4 美国心理学加德纳提出的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5 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服务政治发展经济培养人提高升学率6 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方法创新能力7 提出教育生活理论的教育家是(杜威)杜威布鲁纳布鲁姆加涅8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9 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的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0 现代活动教育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基础是(发生认识论)11 主张教法要根据学法的教育家是(陶行知)叶圣陶陶行知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12 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活动课程)13 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布鲁纳)布鲁纳奥苏贝尔杜威施瓦布14、教学要旨在学生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A、主题教育理论)15、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式的教学模式有:支架式、认知学徒式、随机访取式和(D、抛锚式)二、判断1、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F )2、中心教育不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要提供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F )3、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的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T )4、“以人为本”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容(T )5、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T )6、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F )7、生活教育回归之时,也是教育真正走向振兴之日(T )8、创新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多搞小制作、小发明活动(F )9、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民主,但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权威作用(T )10、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统一起来的(F )1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点(T )12、今天大力提倡人文教育就是因为过去科学教育过头了,要让人文教育超过科学教育(F )13、“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划上等号(T )14、今天的我国的活动课程也就是过去杜威主张的那种活动课程(F )15、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以我们主张建立无批评的学校(F )16、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化将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消亡(F )17、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多年师从杜威并深受其影响,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不是杜威理论的翻版(T)18、尊重的教育要求尊重教师的个性(T )19、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来源(T )20、加德纳认为: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F )三、简答题1、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答:(1)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