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某某条约》割占某某,勒索某某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某某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某某;《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第一章第一节选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5、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6、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英国,美国,法国。

7、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简答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答: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所具有的两方面特性答:①巩固和延续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②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3、中国封建社会,清王朝由强转衰的只要表现答: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建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论述题1、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选择1、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手段有: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了《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签了《望厦条约》(中美第一个),中法签了《黄埔条约》,中俄签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七章: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1949):背景、过程、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章节/主题
重点内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过程、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大片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背景、过程、影响(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背景、过程、影响(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1861-1895):背景、目的、内容(自强、求富)、影响(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第三章:辛亥革命
-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影响: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改革开放的决策与启动-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与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新时代的背景与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与展望
第四章过程、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背景、过程、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024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2024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2024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A.黄花岗起义B.萍浏醴起义C.保路运动D.广州起义2.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

A.道家思想为核心B.儒家思想为核心C.墨家思想为核心D.法家思想为核心3.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方案的探究()A.是失败的,但这种探究的精神是值得颂扬B.尽管最终是失败,但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C.以反帝反封建为号召,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D.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4.在中国近代,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的阶级是()。

A.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5.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缘由是()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B.国民党力气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6.标记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7.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志向和农民起义特色的文件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8.造成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缘由是()。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统治集团的腐败9.有人说,英国是用三样武器打开中国大门的,其运用的先后顺序是()。

A.商品→鸦片→炮舰B.鸦片→商品→炮舰C.商品→炮舰→鸦片D.炮舰→鸦片→商品10.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沙俄D.法国11.外国人不仅仅在租界里享有领事裁判权。

A.正确B.错误12.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宏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13.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

2024(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梳理

2024(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梳理

2024(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梳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选题(30题)1 .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缘由是A.帝国主义的强大B.社会制度的腐败C.经济技术的落后D.中国军队军事素养低下2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白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D.中国已经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记是国民党()。

A.撕毁《双十协定》B.进攻中原解放区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4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屈于O的主见。

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5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君主立宪制D.宗族家长制6 .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被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7 .标记者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O。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8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9 .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须要簇新血液。

”为此他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见B.重新说明三民主义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D.建立黄埔军校,培育新式军事干部10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记是()。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接受B.民主及科学口号的提出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成功》U.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B)。

A.农业合作化B.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C.建立手工业合作社D.没收官僚资本12.外国人不仅仅在租界里享I(T领事裁判权。

2023年自考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

2023年自考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旳特点。

答:(1)资本—帝国主义不仅逐渐操纵了中国旳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渐控制了中国旳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旳决定性力量。

(2)中国旳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旳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旳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不过封建剥削制度旳根基即封建地主旳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旳严重障碍。

(4)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5)由于近代中国处在外国列强旳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区广大,以及在地方性旳农业经济旳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旳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旳。

后来,外国列强还分别支持不一样旳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在不统一状态。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旳极端贫困化。

2、《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和性质。

答:内容:(1)确立了平均分派土地旳方案。

(2)规定了农副业产品旳生产与分派,都以农村政权旳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派。

性质:以处理土地问题为中心旳比较完整旳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规定平均分派土地旳强烈愿望,反应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旳普遍规定。

3、洪仁玕《资政新篇》旳内容和性质。

答:(1)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旳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倡导资本主义旳雇佣劳动劳动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倡导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容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2)性质:是一种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旳改革与建设方案。

4、太平天国旳历史意义答:(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旳统治根基。

中国近代史自考重点大纲

中国近代史自考重点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00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002.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003.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表现在: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004.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005.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006. 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007. 1856 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俄签订《天津条约》,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 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008. 1860年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

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009.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定书,割去7万平方公里领土。

010.经济掠夺的方法:[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011.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12.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新产生的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013.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 年清政府与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列强还在中国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使其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瓜分豆剖”局面,且在一些地区取得驻兵权。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主要知识点(精)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主要知识点(精)

一、历史发展是渐进的:说明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侵略史:从国家上看:先英国,后英法,再日本,再八国联军,再八年抗战从侵略目的上看:先只想要几个通商口岸,后进行资本输出,后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最后企图灭亡中国。

近代史和地理:为什么最凶恶的帝国主义是日本从反抗史来看:农民——地主——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从学习西方来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西学为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运动中心来看:沿海(广东、广西、上海——内地(湖南、湖北、江西——大西北(陕北二、基本原则基本立场:党史(党的发展史;阶级斗争史(反抗压迫史、革命史(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中共劳苦功高所以,一定要分清阶级,对比去记第一章:点线面:五点:五次战争;两线:压迫史和反抗史;面: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背诵部分:12——16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的特点(注意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条约: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门户开放、海国图志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赔款最多、签订条约国家最多、危害最大:辛丑(辛三多西方在中国开办的一家银行:英国丽如银行(英国东方银行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第二章:点线面:三次探索对应三个阶级,一条主线:改变国家命运的早期探索背诵部分:太平天国的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维新运动的意义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资政新篇》的特点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维新派和守旧派轮战的内容和意义(注意知识点:太平天国、何时军事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洋务运动的目标、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总理衙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对比:太平天国的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三次论战维新运动:思想启蒙;辛亥革命: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章:主线: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背诵部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三民主义学说(十六字纲领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孙中山为捍卫革命成果所进行的斗争知识点: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4年(总部在香港成立是189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武昌起义清政府被推翻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和南京国民政府进行比较两次复辟中国国民党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复习重点知识点.pdf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复习重点知识点.pdf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封建社会的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皇帝、贵族、官僚占有大量土地。

地主商人和高利贷往往结合在一起。

剥削农民,农民生活极度困苦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2.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3.为什么说清中叶。

中国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封建社会的危机)1、在政治上。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

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巧取豪夺,都到了极点2、在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困苦3、思想上,厉行专制、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片言只语就获罪,整个社会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状态6、社会矛盾激化。

0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1688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1776年--美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4.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P5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侵略中国。

一、军事侵略(签订不平条约;屠杀中国人民;公开抢劫财富)1、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了《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条约》《虎门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其中《南京条约》:A、割让香港B、赔款2100万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D、协定关税2、清政府与美国签定了《望厦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3、清政府与法国签定了《黄埔条约》《天津条约》《中法新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4、与俄国签定了《中犁塔尔巴哈台通商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条约》《改订伊犁条约》《辛丑条约》这些条约占领了150万平方公里土地5、日本《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政治侵略1、控制中国内政2、操纵中国外交3、享有领事裁判权4、把持中国海关5 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6、扶植,收买代理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即发生“教案”时,外国侵略者指使清政府屠杀中国人,惩办镇压不力的地方官员。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大陆高等教育普及后推行的一门通识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发展,并围绕着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背景1.鸦片战争及西方列强侵华2.农民起义及太平天国运动3.清朝政治、军事、文化的衰落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人物1.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2.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及洋务运动3.戊戌变法及百日维新4.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建立5.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北洋政府与各种政治派别的争斗7.土地革命及红军长征8.抗日战争及日本投降10.开放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三、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历史问题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农村土地问题及农民运动3.官僚主义及腐败问题4.性别平等与妇女解放运动5.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6.国共合作与分歧的形成及演变7.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8.开放政策的实施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化的矛盾与挑战10.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四、复习方法及技巧1.熟悉教材:详细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中的重要概念、事件及人物,并注意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脉络和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3.历史思考:在复习过程中,要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和思想,这有助于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4.重点突出: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复习时间的安排,可以适当突出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重点。

5.多角度思考:在复习过程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有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思考方式。

6.做题巩固:通过做一些历年考试题和模拟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7.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注意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2024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

2024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

2024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下列关于抗战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成功B.增加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念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3.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了第一个大的成功是()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豫湘桂战役D.枣宜战役4.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5.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

A.发行法币B.发行内债C.商业投机D.金融业6.《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防卫战争的打算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7.抗日战争成功以后是哪个列强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A.法国B.英国C.俄国D.美国8.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

A.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9.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旧民主主义社会10.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抗日战争成功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是()。

A.中美民族冲突B.中日民族冲突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冲突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冲突12.()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答]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 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地主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制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界隔绝的状态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又名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为通商口岸。

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烧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绿入侵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单选]1858年清政府与英. 法. 美. 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识记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识记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识记资料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财富,向中国走私鸦片。

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经过: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2 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 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二、太平天国运动1. 兴起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生活困苦。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农民起义。

2. 发展过程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 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

评价: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4. 《资政新篇》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5.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领导集团内部的分裂和腐败。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三、洋务运动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 代表人物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筹划海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一、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晚清时期,中国逐渐走向危机的边缘。

在这个时期,政治变革成为了迫切的需要。

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

1. 戊戌变法:1898年,慈禧太后下令进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西化来挽救中国的危机。

戊戌变法涉及了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改革,但由于封建势力的阻挠以及内外部的反对,最终失败了。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1911年爆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战争与外交近代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控制,战争与外交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部分。

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

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为争夺贸易权益而爆发的,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悲惨一页。

2.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中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等领土。

3. 中日战争:中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抗击外敌入侵的一次重要斗争,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三、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伴随着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

这一时期,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人物涌现出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戊戌维新思潮:戊戌维新是晚清时期的一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思潮涌动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

在这一时期,许多有识之士积极探索中国的未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的文化变革运动,发生在1919年。

这场运动是对《凡尔赛条约》的抗议,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自考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

自考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2)14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发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社会;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已经开始步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并使小机器生产替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奠定出来;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殖民收缩;19世纪末资本主义步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沦为殖民奴役的关键形式,并发生瓜分世界的狂潮。

提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2、资本—帝国主义强权对中国的入侵(1)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

年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鸦片战争就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已经开始出现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已经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强权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失去了全然单一制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②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就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就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长久的抵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强权间争夺战中国的矛盾无法协同,使它们不可能将共同瓜分中国。

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②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势力日益沦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其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只大沽口、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精选]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资料

[精选]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选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5、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6、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英国,美国,法国。

7、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简答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答: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所具有的两方面特性答:①巩固和延续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②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3、中国封建社会,清王朝由强转衰的只要表现答: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建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论述题1、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选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5、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6、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英国,美国,法国。

7、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简答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答: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所具有的两方面特性答:①巩固和延续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②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3、中国封建社会,清王朝由强转衰的只要表现答: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建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论述题1、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二节选择1、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手段有: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了《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签了《望厦条约》(中美第一个),中法签了《黄埔条约》,中俄签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6、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了《北京条约》,与俄还签了《爱军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7、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缔结《中法新约》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9、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10、1894年11月,日本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11、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12、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圆明园。

13、《天津条约》有一项,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住北京。

1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5、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了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专门部门。

16、英国人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大权40余年之久。

17、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

18、1860年,《北京条约》有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9、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20、《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也援例进行,对华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21、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成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家银行,以后各国纷纷在中国开办银行。

22、文化渗透的手段有,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23、利用传教和传播西学的名义为外国列强侵华制造舆论,所办的报纸有《中国丛报》,《北化捷报》(改名《字林西报》),《万国公报》24、资本-帝国主义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25、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6、旧的被统制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27、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8、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9、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只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0、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简答1、外国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手段答:①控制中国通商口岸②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③对华倾销商品④对华资本输出⑤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手段有⑴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⑵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⑶在中国设立银行⑷控制近代的交通运输业⑸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论述)答: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成为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第五,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3、近代中国名族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答:①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是在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心事企业转化而来。

②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4、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答:第一,他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联系答: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

一是二的前提,另一方面,二是一的目的。

6、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答:本体答题如下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是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7、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答:本题答题如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罕见、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