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这首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诗句通过“鸟飞绝”“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而通过“蓑笠翁”“独钓江雪”勾画人物,突出了一位具有坚忍不拔、卓然独立、清高孤傲的品格的人物形象。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长干曲》崔颢)这首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略显唐突与羞涩的少女形象。

以自问自答的形式,通过描写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来刻画人物。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李清照)这首词用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活泼,感情丰富却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恐、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鉴赏指导1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什么形象)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形象的特征)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寄寓的情感)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什么形象)2、诗句通过“鸟飞绝”“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

古诗词鉴赏(一)人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一)人物形象
❖1.本曲刻画了一位因独守闺中,思念 情人而爱怨交加、形容憔悴的女子 形象。女子因情人远在天涯而孤独 寂寞,思念之情难以排遣,因相思 而无心画妆甚至身体瘦弱。
❖2.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 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 “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 等语通俗自然,口语化。 “偏”“羞”等字精炼传神,很好 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问: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 如何刻画的?
❖ 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 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 有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 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伤感的基调,继而 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 将坠落的“残阳”与之相呼应,渲染了 怀念之苦。
考点集训
❖关汉卿《大德歌 夏》
分,1条2分。)
❖ 8、第二联将视觉与听觉结合(1分),生 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 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 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 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 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 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参考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 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 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 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 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2)心忧天下、忧ຫໍສະໝຸດ 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胸怀宽广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舍身保国)、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我国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和人物形象

我国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和人物形象

我国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和人物形象(一)常见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人物形象古诗词

人物形象古诗词

人物形象古诗词
古诗词就像一个装满各种奇妙人物的大宝藏,每一首诗里都能挖出独特的人物形象呢。

先来说说李白笔下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己。

从这两句诗里,一个自信满满、豪放不羁,觉得自己有着非凡才华,不屑于平凡庸碌生活的形象就跃然纸上啦。

李白这家伙,那是相当的傲娇又潇洒,他觉得自己就不是那种只能在草丛里混日子的小人物,而是要干一番大事业,这种自信简直要冲破纸张。

再看看杜甫写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中的自己。

这里的杜甫啊,可怜巴巴的。

一群小屁孩都能欺负他,他年纪大了没力气,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拿走他的茅草,又气又无奈。

这时候的杜甫就是一个穷困潦倒、年老体弱,还饱受生活磨难的形象。

他满心的愁苦,连小孩子都不把他放在眼里,真是让人忍不住同情。

还有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中的自己。

辛弃疾这大英雄啊,喝醉了还不忘把剑拿出来看看,在梦里都想着回到军营,听着号角声冲锋陷阵呢。

这就塑造了一个壮志未酬、心系沙场,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将领形象。

他的那种渴望战斗、渴望收复失地的情怀,全在这几个字里体现出来了。

再看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自己。

李清照在思念丈夫的时候,人都变得像那秋风中的黄花一样消瘦。

这里就刻画出了一个多愁善感、思念亲人,被孤独和相思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女子形象。

她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黄花之中,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她深深的思念和哀怨。

古诗词里的人物形象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不管是诗人自己还是他们笔下的其他人,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们透过千年的时光,还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呢。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人物形象

兰州一中模拟) (2010兰州一中模拟) 兰州一中模拟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条娟娟净, 红蕖冉冉香。 风含翠条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入手,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入手,对“狂夫”这一形象进行赏析。 狂夫”这一形象进行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 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则借对“狂夫” 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则借对“狂夫” 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狂夫”的狂傲之气。。 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狂夫”的狂傲之气。。 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事, 狂夫” 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事,将“狂夫”这一形 象刻画得立体鲜活起来。 象刻画得立体鲜活起来。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 吟留别》 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 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 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 称的写法。 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 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 诗中的“ 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 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 有时又是同一的,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 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 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 中的渔翁, 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 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塑造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塑造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塑造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简洁、深邃的形象描写而著称。

古人通过诗词表达内心情感,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古诗词中,我们能够见证古人对人物形象的丰富描绘,他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人物的特质、情感和命运。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儿女情长般般入诗古诗中最常见的人物形象是男女之间的情感表达。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他们的相遇、相思、相思之苦以及无奈的离别。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描绘月光的明亮和寒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这种通过对情感的描绘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使得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有感。

二、奇特独特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也塑造了一些奇特独特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常常具有神秘感和幻想色彩。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描述的无足轻重的吟游诗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种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诗人塑造成一个背负命运并无悔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对他产生深深的敬仰。

三、反映社会现实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特点和现实问题。

杜牧的《秋夕》中塑造了贫民的形象,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形象表达了古代社会中底层人民的贫穷和艰辛,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

四、人物形象与自然景物的融合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经常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形象更具生动感。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別》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描述草原的繁荣与枯萎,将人物的遭遇与自然的变化相比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

总之,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丰富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塑造而成的。

无论是男女之间的情感描写,还是奇特独特的形象,抑或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人物,以及人物与自然景物的融合,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情感。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展示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人性特征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展示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人性特征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展示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人性特征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描绘各色人物形象,诗人们将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人性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一时的描述,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性特质的精彩呈现。

本文将通过对古诗词中不同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所彰显的人性特征。

一、贤臣志士的儒雅风骨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贤臣志士是一类令人敬佩的人物形象。

他们通常以儒雅风骨为特征,以忠诚、正直、才学等品质示人。

例如,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杜审言,他是一位忠诚于皇室,博学多才的官员,体现了传统士人的品质和聪明才智。

这样的人物形象向世人传递了儒家思想中的高尚情操和为国家社稷负责的精神。

二、风流才子的浪漫情怀宋词中塑造的风流才子形象则体现了社会背景下的美好生活和文人的浪漫情怀。

这些人物通常具有聪慧的才情、艺术修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苏轼在他的《水调歌头》中描写了一个多情的才子,展示了他优雅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这种人物形象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士人在宋代物质生活丰富的社会中对内心精神追求的注重。

三、王者贵族的统治与权威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君主和贵族阶层的形象往往表现出他们的统治与权威。

他们通常具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出众的领导才华,以展示他们对政治权力的掌控和社会地位的确立。

例如,南朝梁代文学家陆机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描写了一位贵族君王的画像,不仅形容了他英武的形象,还表达了对国家荣耀的追求。

这类人物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贵族统治阶层对国家的掌控力和权威的塑造。

总结通过对古诗词中不同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不同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所展示的人性特征。

贤臣志士塑造了儒家思想的高尚情操和为国家社稷负责的精神;风流才子则展现了文人的浪漫情怀和独立追求;王者贵族则表现出他们对权力和统治的追求。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体现了诗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观察和思考,也给后世传递了各种不同的人性特征。

古诗词中常见的神话传说形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神话传说形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神话传说形象
1. 嫦娥
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形象,在许多古诗词中出现。

她是月宫中的仙女,因为偷吃了仙丹而被流放到月亮上。

嫦娥是美丽而寂寞的,常常被描写成孤单的存在。

2. 伯牙和子期
伯牙和子期是又一个常见的神话传说形象,他们是中国古代的音乐家。

伯牙是一位琴师,子期是吹箫的音乐家。

他们相遇后,以音乐为纽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他们的故事常常被用来写作友情和音乐的赞美。

3.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形象,她是著名的孟子的母亲。

据说,她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远千里地三
次搬家,以寻找更好的学校。

她的坚持和牺牲精神成为了教育的象征。

4. 刘备、关羽和张飞
刘备、关羽和张飞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

他们的故事被广泛传诵,并在许多古诗词中被提及。

他们的兄弟情谊和英勇事迹被赞美为忠诚和勇敢的象征。

5. 王昭君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她是中国汉朝时期的美人。

王昭君以其美貌和才艺而闻名,被汉朝皇帝选中入宫。

她的故事常常被用来写作爱情和美丽的赞美。

古诗常见的人物形象

古诗常见的人物形象

古诗常见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杜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隐者形象: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苏轼5.矢志报国,愤世嫉俗:屈原、陆游6.保卫边塞,热爱和平:王昌龄7.别离之情,思念故乡: 张若虚8.爱恨情长:秦观古诗常见的物体形象:1.送别:柳:惜别,故乡,愁绪长亭:惜别,离愁别绪酒:排忧解愁,祝福2.思乡:月:团圆,分离,离愁别绪,传情鸿雁:思乡,思家,羁旅伤感代指书信捣衣:游子思乡3.爱情类:红豆:相思,莲子:情深似海4.战争:楼兰,玉门关,柳营,羌笛,长城,投笔从戎,请缨5.其他,浮云,梅子,骏马,丁香,杨花,乌鸦6.五柳:隐者,五柳先生陶渊明7.东离:隐居8.渔樵:归隐二.表达技巧1.表达手法:比兴,赋(工笔细描),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借古讽今,解雇抒怀),意象,言理,2.修辞手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2)比拟(拟人,拟物)3)借代(部分代替整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身)4)夸大,缩小5)对偶6)排比7)设问8)反问9)反复10)双关11)互文12)叠词13)用典3.表达方式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暗示抒情,托物言志)3.正面渲染和侧面烘托4.衬托(正衬和反衬)5.虚实结合6.动静结合7.正面与侧面结合8.三面结合9.细节描写10.白描,工笔细描4.结构技巧1.开宗明义2.开头悬念3.伏笔和照应4.对比5.结尾表志6.欲扬先抑7.以小见大8.重章叠句三.古诗词常见情感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2.反映离乱3.同情人民的疾苦4.担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5.穷兵黩du武2.建功报国1.立业2.保家卫国3.山河沦丧4.壮志难酬5.抒发理想3.思想怀人1.羁旅愁死2.思乡年幼3.边关思乡4.闺妇思绪4.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2.和情深意切的勉励5.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和田园的悠闲2.惜盛今衰3.借古讽今4.青春流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6.告慰平生四.观点态度1.同情2.褒扬3.贬斥4.厌恶5.冷漠五.语言风格平淡自然,委婉含蓄,简洁洗练,华丽工整,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悲壮慷慨,乐观旷达常见答题策略: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意境?2.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有何作用?一.1.描绘图景画面2.氛围特点3.思想感情二.1.写景的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俯视和仰望、远眺和近睹2.描写景色的角度:声形色兼具使得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3.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和环境3.衬托任务的气节和品质、性格4.奠定感情基调5.为下文做铺垫6.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河南中考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鉴赏 考点7 人物形象

河南中考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鉴赏  考点7 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
对这首诗中的某个形象作简要分析。
【问变体】
①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②通过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直接或间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
1.联系具体诗句,明确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概括出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3.领悟诗歌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直接或间接抒发的思想感情。
2022版 突唯《一战通关》 河南中考总复习
2022
语文
考点七
人物形象
古诗词曲常见的人物形象: 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归隐田园、 寄情山水的形象;④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⑤怀才不遇、怀古咏史的形象; ⑥恋友分别、思念故乡的形象;⑦献身边塞、征战沙场的形象;⑧抨击黑暗、同 情人民的形象。
【答题示例】
1. 从曹操《观沧海》对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 这是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2.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巾帼女英雄的形象? [答案] 塑造了一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愿为女子身份束缚(不甘雌伏),情愿 忍受世人的不理解,也要奋发做番事业的巾帼女英雄的形象。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相互渗透。

在众多的古诗词作品中,人物形象是其中一大特色,他们或英俊潇洒,或温婉可人,或刚强正直,或阴险狡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物形象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密不可分,让读者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李白——飞天之士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他的诗中常常描写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自然景物,彰显出浪漫主义的情感和豪放不羁的个性。

李白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他诗中所描绘的自己,他是一位不羁的、狂野的、飞天的诗人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诗中描述了李白喝酒的场景,他的形象就类似于飞天之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种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状态,是李白形象的一个重要侧面。

二、杜甫——大气磅礴杜甫是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素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多切实反映社会的丑陋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倾向。

杜甫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他的豁达、大气、慷慨、爱民的性格上。

比如,《登高》这首诗,整篇诗中有一种崇高的情怀,表现出杜甫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特别是这首诗的题目“登高”,意味着杜甫要超越人生的局限,登高望远,探求人生的真谛,这种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也会激励读者。

这些都显示了他的人物性格在诗中的表现。

三、苏轼——情感细腻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东坡先生”。

他的诗文以文辞华丽、情感细腻、擅长用典为主要特点。

苏轼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诗中他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上。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胸怀宽广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舍身保国)、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古诗词中的形象类型归纳

古诗词中的形象类型归纳

古诗词中的形象类型归纳古诗词中的形象类型归纳孔子说:“立象以尽意。

”这里的象,即形象,意则是内容。

诗人借诗词形象抒情言志,诗词形象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

所以鉴赏诗词的形象十分重要,这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诗词形象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一,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也指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塑造的形象)。

根据人物特点,常见有下列几种形象:1 隐者: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自然山水的钟情。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2 游子:多描绘离家在外的人物形象,表达对亲人故乡的思念,抒写漂泊羁旅的艰辛。

这类形象也称羁人。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在重阳佳节这天诗人旅居在外,孤身独处,思念亲人之情不能自已;元朝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语言凝炼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人在旅途的疲惫。

3 悲士:多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愤慨 ,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无人理解的知识分子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词都反映出他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 (4)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
生活和精神状态。突出宫人之 “怨”。
• • • • 如朱庆馀的《宫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首诗含蓄地描绘了宫女生活的痛苦。 百花盛开的季节,宫廷的院门却紧紧地关闭, 两个宫女百无聊赖地并立在华美的长廓之下。 她们彼此含情正要说宫廷的情事,却看见前 面站着那只学舌的鹦鹉,吓得不敢作声了。

一、 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
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 如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 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 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 天阙。 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 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塑造了一位爱国主义的英 雄将领的形象。
• (7)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 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的怨恨不平,反战思 归的。 • 如卢纶的《塞下曲(其三)》: •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 本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 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 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 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 (8)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
无门的感慨。
• • • • • • 如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这首诗写了自己因为谪居僻远之地,孤 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凄清寂寞之情。

古诗中人物形象

古诗中人物形象

古诗中人物形象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

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将:请。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高堂:高大的厅堂。

青丝:黑发。

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会须:正应当。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观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纵情任意。

谑:戏。

径须:干脆,只管。

《将进酒》沿用乐府古体,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上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

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

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态度,也流露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篇1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类:一、怀才不遇、豪放洒脱的形象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抒发了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旷世情怀。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二、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这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三、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四、爱民惜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五、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抒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六、奋发进取的形象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充分表达了年轻时杜甫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旷达胸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篇1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类:
一、怀才不遇、豪放洒脱的形象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抒发了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旷世情怀。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二、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这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三、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四、爱民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五、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抒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六、奋发进取的形象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充分表达了年轻时杜甫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旷达胸怀。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篇2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是一种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表现了李白傲视权贵、豪放不羁的性格。

除了李白之外,唐代的罗隐、宋代的朱敦儒等,有时也表现出这种性格特征。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是一种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除杜甫外,代表性的诗人还有宋代的范仲淹、陆游,清代的.郑板桥等。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是一种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这句诗展现的是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代表性的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等。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这是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一诗中,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了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泪来,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之心却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形象。

这种形象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罗隐、辛弃疾、陆游等。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是一种矢志报国、愤慨愤世的形象。

这种形象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统治时期,在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文人笔下体现得特别明显。

他们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非常鲜明。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这反映的是友人送别、珍惜友谊的形象。

这在古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都是这一形象的写照。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是一种羁旅天涯、思念故乡的形象。

思乡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写思乡的诗词,俯拾皆是。

张九龄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李靓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都是塑造思乡形象的名篇。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这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很多边塞诗人的作品,都塑造了这一形象。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等,就是这一形象的代表。

9.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形象。

除曹操的诗外,杜甫的《兵车行》也通过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这是一种爱恨情长的形象。

以柳永、晏几道为代表,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或离别后的无限忧伤和绵绵情意,塑造爱恨情长的形象。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十种形象外,常见的还有一些闺怨诗中塑造的孤寂落寞、愁苦幽怨的形象,一些豪放作品中塑造的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等。

中学生掌握了这些形象,也就基本掌握了古诗词中人
物形象的全部。

相信再遇到相关题目,定会游刃有余,手到擒来,捷报飞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