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
著名建筑师密斯
玻璃隔墙和绿色的墙配以挺拔光亮的
钢柱和丰富多彩的大理石墙面,显 得高雅华贵,具有新时代的特色。 他还设计了平椅和靠椅布置在室 内,其造型舒展优美,很快便流传开来, 被人们称为“巴塞罗纳椅”。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 形式主义 密斯 凡德罗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 形式主义 密斯 凡德罗
第二阶段作品
第3小阶段 墙壁与水平楼板的完全 分离
柏林建筑展览会独户住宅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 形式主义 密斯 凡德罗
第二阶段作品 第3小阶段
巴塞罗那德国会馆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 形式主义 密斯 凡德罗
第二阶段的作品 第3小阶段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 形式主义 密斯 凡德罗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 形式主义 密斯 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与室内设计
密斯不仅擅长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一名造诣很深的室内设计师。他一直 在建筑设计中遵循他的座右铭“少就是多”,这种建筑设计原则他也用来布置 室内。在1927年的德制联盟展览会上,他和利利赖克一起做了精彩的设计。 展览会上的展品力求少而精,要求每一件东西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他用最 少的隔断墙,架子和橱窗,以达到最大的使用与艺术效果。所有衬托展品的 构件都考虑到和展品的性质的一致,例如玻璃展品的衬托隔墙都是用玻璃材 料;丝绸展品的衬托隔墙都是用丝织品饰面。而且所有隔墙与橱窗细部的设 计都同样是非常简洁的,以标志和建筑特征的一致。
解体 变为具有可一称其为“离心性”的特性,其运动性质进一步减弱,最终趋于
“水 平楼板空间”“匀质性”的我空们反间对构一切成审体美方系面的虚夸,教条和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密斯的全名为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四个建筑大师中,他对建筑文化和建筑理论的影响最为深远,他几乎改变了“世界近2/3城市天际轮廓线”。
从形式上来看,在目前建筑理论界,密斯的思想似乎最为透明和简朴,这是因为密斯把建筑思想表达得通俗易懂。
密斯的建筑思想能够全世界的迅速的传播开来,应该得益于密斯理论上这种近乎透明性。
本文拟研究密斯建筑思想的来龙去脉,期望能够找到密斯建筑思想的理论基托和密斯建筑的根。
背景阐述和理论依据当密斯从圣·托马斯那里看到真理的定义即“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时,表现为欣喜若狂。
同时,圣·奥古斯丁的“真的光芒就是美”也是密斯喜欢的名言。
从上述两段句子中,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对“真”或“真理”的阐释,泄露出密斯思想上的哲学偏好。
从这里,或许可以找到密斯建筑思想的隐秘入口。
一、真或真理与形式圣·托马斯是经院哲学家,他的哲学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基础。
亚里士多德把现实中的事物分为形式(Form)与质料,形式是事物的主要决定因素,质料则是被动的因素。
事物的性质是由形式所决定的。
比如,石凳和石桌,虽然质料相同,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一个是桌子另一个是凳子。
“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所要说明的是“真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事实或者事物的意义,这里要指出的是“事实”其实就是“事物运动造成的现实”,它被看作为一种抽象的“事物”,也可以分为质料与形式,在此把“事实”理解为抽象事物。
事物的意义取决于事物的“真理”,而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事物的“真理”就是事物的“形式”,也就是说,形式就是事物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这样,就可以看出密斯其实就是把“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领悟成形式就是事物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圣·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家,他的哲学以柏拉图的思想作为基础。
密斯流动空间名词解释
密斯流动空间名词解释密斯流动空间名词解释导语:密斯流动空间是建筑师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所提出的概念,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密斯以简约、功能、美学等理念塑造了众多标志性的建筑作品,密斯流动空间也成为他设计原则的精髓之一。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密斯流动空间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密斯流动空间的概念密斯流动空间是指建筑内部区域没有明确界限的设计手法。
它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划分方式,使得空间在功能和视觉上具有更大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密斯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往往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人们在空间内自由地流动和交互。
二、密斯流动空间的特点1. 开放性与连续性密斯流动空间强调开放性和连续性。
通过去除墙壁、隔间和其他空间隔断,创造出一个开放的整体空间。
这种设计手法使得空间在视觉上延伸,让人们的视线和活动可以自由流动,形成一种通透的开放感。
2. 功能与美学的融合密斯流动空间注重功能和美学的统一。
空间的布局和家具的安排都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美学效果,使得空间既舒适实用,又具有艺术性和美感。
3. 简约与精致密斯流动空间的设计风格通常以简约为主。
建筑材料的选择、家具的设计都追求简洁而精致的效果。
通过精心的细节处理,使得整个空间呈现出简洁、大气的美感。
三、密斯流动空间的应用领域密斯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建筑项目中,特别是办公楼、展览馆等公共建筑的设计中。
1. 办公楼办公楼是一个需要灵活空间的场所。
密斯流动空间的设计特点能够满足办公楼内不同需求的空间划分,同时给员工创造一个舒适、开放的工作环境。
2. 展览馆展览馆作为展示艺术品和展览的场所,需要提供灵活的空间布局和流线设计。
密斯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可以帮助展览馆实现空间的多功能性和流动性,使观众在展览中能够自由地浏览和欣赏。
四、对密斯流动空间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建筑设计理念,密斯流动空间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密斯流动空间名词解释
密斯流动空间名词解释
密斯流动空间,通常指的是德国现代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所设计的建筑空间风格,以及他所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流派。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强调极简主义、几何形状、开放空间和材料的坚固性。
密斯流动空间的特点包括:
1.开放性和透明性:密斯的建筑空间通常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使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界限消失,创造了广阔、透明和连贯的空
间感。
2.极简主义:密斯的设计理念强调极简主义,简化建筑元素和结
构,强调几何形状和线性排列。
3.开放平面布局:密斯的建筑常常采用开放平面布局,取消内墙
或采用可移动隔断,以实现多功能和灵活的空间。
4.优质材料:密斯强调使用高质量、坚固的材料,如钢、玻璃和
大理石,以创造持久和精致的建筑。
5.独特的比例和对称:密斯的建筑以精确的比例和对称为特征,
使空间和建筑元素看起来平衡和和谐。
6.平整屋顶:密斯的建筑通常采用平整的屋顶,强调水平线,营
造简洁而现代的外观。
密斯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和文化建筑中。
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包括巴塞罗那
椅、塞尓达大厦、芝加哥联邦广场等标志性建筑,他的设计理念成为现代建筑的典范之一,强调了简约、功能性和美学的统一。
建筑设计欣赏-密斯
西格拉姆大厦
西格拉姆入口门廊一 西格拉姆入口门廊二
西格拉姆细部处理
西格拉姆细部二 西格拉姆细部一
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
▪ “少就是多” “less is more”的建筑思想 ▪ 全面空间 ▪ “魔鬼在细节”的建筑思想
“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 为艺术。”—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风格的特点
▪ 非个性化的个性 ▪ “方盒子”和“皮包骨”
的建筑形式
▪ 精简,简洁端庄、平整 光亮、方方正正的建筑 造型
▪ 讲究技术精美,结构的 精确,施工的完善,结 合建筑自身的内在美
密斯.凡.德.罗的贡献
▪ 提倡与发展现代建筑,极力主张建筑必须具 有时代性
▪ 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 发展了流动空间和创造了新的空间概念—全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校舍
▪ 美国伊利诺工 学院校舍1955 年建成,长67 米,宽36.6米, 地面层高6米, 馆的内部是一 个没有柱子和 承重墙的大空 间,整个屋顶 用四榀大钢梁 支承,钢梁突 出在屋面之上。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1962 年开始设计,1968年落成。 这座美术馆有围柱,基座, 厚重的挑檐,方正的体形, 在内部,格局基本上也是 对称的,具有浓厚的庙堂 气氛,因而被称为是密斯 的新古典主义作品。
里尔住宅 玻璃摩天楼 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纪念碑 丝织品展览会馆和玻璃工业展览会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吐根哈特住宅 湖滨公寓 伊利诺理工学院校舍 西格拉姆大厦 芝加哥IBM大厦和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第一个作品—里尔住宅
密斯.凡.德.罗早期的方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面图
腓 特 烈 大 街 高 层 建 筑
密斯的设计理念
密斯的设计理念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是以极简主义为核心。
他的作品具有简洁、清晰、纯粹的特点,强调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追求空间的秩序和纯粹性。
首先,密斯强调建筑的纯粹性和简洁性。
他认为建筑应该摒弃所有不必要的装饰和繁杂的细节,追求简单而纯粹的形式。
他的作品中经常使用直线和平面,刻意减少细节和装饰,使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方。
其次,密斯注重建筑的空间感和秩序感。
他强调空间的开放和流动,通过色彩、光线、家具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打造丰富多变的空间层次。
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通透的玻璃墙和无柱的大跨度空间,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给人一种开放、宽广的感觉。
另外,密斯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他将建筑纳入到自然环境中,通过灵活的布局和材料的运用,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观相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钢铁和玻璃等现代材料,利用透明性和反射性打造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效果。
此外,密斯的设计理念中还包含着人的尊重和舒适性的考虑。
他强调建筑的功能性,追求人的舒适和便利。
他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将建筑的功能需求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以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
总的来说,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是以极简主义为核心,追求建筑形式的纯粹性和简洁性,注重空间的秩序感和开放感,追求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重视人的尊重和舒适性。
他的设计理念影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成为国际上广泛流行的设计风格之一。
总结密斯的设计思想
总结密斯的设计思想密斯·凡·德·罗he的设计思想可以被归纳为四个关键点:简约、功能性、美学和质料。
首先,简约是密斯设计思想的核心。
他倡导“少即是多”的理念,认为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地去掉一切多余的装饰和细节,而将重点放在形式和结构的简单性上。
他的设计极简主义风格促使他简化空间,使用基本的几何形状和线条来创造清晰、纯粹的结构。
这种注重简化的设计思想不仅体现在建筑中,也应用于家具和室内设计。
其次,密斯·凡·德·罗he的设计强调功能性。
他认为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因此,他通过巧妙地组织和布局空间,以及使用功能性的家具和材料来实现这一目标。
他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划分清楚,并创造出舒适、便利的空间体验。
第三,美学是密斯设计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他强调简约和功能性,但他同时也关注美学的表达。
他追求视觉上的和谐和平衡,注重材料的纹理和颜色的搭配,以及细节的精确与精心的构图。
他的作品通常具有简洁大方的外观,通过几何形状和对称性来创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美感。
最后,质料也是密斯·凡·德·罗he设计思想中的重要方面。
他相信,质料不仅是建筑材料的选择,还应该体现出材料本身的特性和纹理。
他喜欢使用大理石、铁、钢和玻璃等现代材料,将它们以明确的方式整合到设计中。
他通过使用质料的纹理和颜色来增加空间的深度和层次感,从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总的来说,密斯·凡·德·罗he的设计思想是简约、功能性、美学和质料的综合体现。
他的设计注重简化与实用性,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和谐。
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高度的简洁和优雅,通过几何形状、对称性和精确的细节来创造出宁静而美丽的空间。
他的设计还强调质料的选择和运用,以达到视觉和触觉上的愉悦体验。
密斯的设计思想对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地研究和实践。
密斯的启示3篇
密斯的启示3篇密斯的启示1密斯的启示密斯·凡·德·罗的作品被誉为20世纪建筑的代表之一,他开创了现代建筑的先河,奠定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基础。
在学习和欣赏密斯的作品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建筑空间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探讨密斯的作品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1. 空间的定义密斯的建筑作品无一不体现着对空间的独特理解。
他讲究空间的清晰边界,提倡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他的设计注重建筑空间内在的秩序和结构,一步步推导出形式上的正确性。
例如,德国柏林国会大厦,明确界定了公共空间和议会空间,让空间定义更清晰。
他的建筑作品体现了建筑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让建筑和环境相得益彰。
2. 实用性和美感的平衡密斯的建筑作品在追求实用性的基础上,完美平衡了美感和人性化。
他注重人的舒适感,同时也关注建筑的美感。
他的建筑作品既实用又美观,比如德国柏林国会大厦连接议会大厅和议员的办公室,让政治家更快地交流,同时也让游客欣赏到美丽的景观。
3. 空间的流动性密斯的作品注重空间的流动性,主张人的行动要顺畅,在没有阻碍的情况下,让人在空间中具有某种流动感。
他在空间的设计中,通过有机地组合立柱和墙壁创造出结束和开放的空间,建筑和自然相互融合。
例如,纽约的西奥菲斯楼大厦,建筑物和街道之间通过廊柱相联的设计,形成了一个流畅的过渡状态,建筑的空间也更加宽敞明亮。
4. 素材的选择密斯的作品素材的材质简洁,大量运用了钢、玻璃等工业材料。
他崇尚材料的自然本质,表面处理尽量少用装饰性,让结构和功能显得更直观。
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可以表现出建筑物的性格和特性,例如柏林马丁·格罗比厅的玻璃屋檐在天空中似乎漂浮,与整个建筑和环境相融合。
通过学习和欣赏密斯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对建筑设计的深入思考。
他的建筑作品对于现代建筑的启示是巨大的。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设计灵感,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密斯_凡_德_罗
“上帝存在于细部。” 上帝存在于细部。 上帝存在于细部
密斯的一生
作为一名深邃的思想者,一个极具灵感的艺术家 和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 密斯• 密斯 设计出了一些可以改变人们对空间认识的建筑, 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间重朔 我们的城市。
► ► ► ► ► ► ► ► ► ► ► ►
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Building) 1928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 Germany)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Germany)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1930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House, Brno)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Brno) 1933 德国柏林 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密斯· 罗住宅(Mies Berlin) 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IL) IL) 1948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湖滨公寓(Lake Apartments)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IIT) 1956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皇冠厅(Crown Hall IIT) 皇冠厅(Crown IIT) 1959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NY)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NY) 1968 梅隆 科技馆(Mellon Hall of Science) 科技馆(Mellon Science) 1968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Berlin, Germany)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ermany)
密斯“少就是多”
大厦主要体现为竖立的长方体,除 底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 整齐划一,没有变化。
窗框用铜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 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 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气势。
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 都经过慎重的推敲, 简洁细致,突出材质 和工艺的审美品质。 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 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 的摩天楼构想,被认 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 作品之一。
西格拉姆大厦 (Seagram Building)
时间:1954-1958年 地点:美国,纽约(与菲利浦•约翰逊等合作)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 美的倾向要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 位。而人们又把密斯追求纯净、透 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 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正 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品,也是密斯 “少就是多”理念的典型代表之一。
欲知“流动空间”理念,请听下回分解!
The end…
室内空间布局齐全而简练,为开阔视野,将空间中的功能区全都集中到 了房屋的中心位臵,房间与家具均未设计靠墙,这样当房屋的主人在房间 里的任意一角活动都至少能看到两面完整的由玻璃框分隔出的屋外的风景。 设计师利用组合的模式将两间带浴盆的卫生间安放在家具组合两侧,分 别由两侧进入,门被完美的契合于两侧装饰线条之内,如果不是门把手泄 露了“天机”,远远看去就像四个普通的立柜立于组合两侧。简单的设计 就将本该繁琐的布局化繁为简,这就是细节处的“少就是多”。
密斯
由可以假设为这房子面向花园而没有室 内外之分,让立面成为虚体,使室内空 间并不仅仅局限在大约230平米的建筑物 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住宅的南北
两个立面,沿街道的入口北立面,
采用紧密的线条进行划分;而 朝向花园的南立面则开着规则 的大玻璃窗,并且使起居部分向外
26.5米的落地窗可以全部拉通——外表 通透和里面成为一体。
2)场地分析
吐根哈特住宅坐落在 面朝南的绿草如茵的 坡地上。
建筑主体共两层。 住宅的主入口和车库入口 均在二楼,临街。 人们进出或穿越住宅时会 产生一种有趣的层次
感,这是地形造成的,
密斯也正是利用这点使建 筑空间不只停留在平面上。
3)设计构思分析
吐根哈特住宅最初的设计观念是 ‚自由移动的空间‛,所谓的自
建在一个约4英尺高的石砌平台上,全长约130英尺, 最宽边60英尺。
1)建筑平面分析
1)建筑平面分析
3)建筑结构分析
主厅承重结构为八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外面镀铬。平面为三开间开敞式布局, 每开间宽为16英尺,进深18英尺,上面盖着一块向四面悬挑的钢筋混凝土屋 顶板,板上没有主梁和次梁的常规形象,所有纵横交错的大理石墙与玻璃隔断 都不起承重作用,它们只是作为空间划分的手段,有的可以独立一片布臵,有 的可以从室内伸到屋顶外,形成似分似隔,似封闭似开敞的流动空间印象。主 厅后面的水院是流动空间处理的高潮,院墙一角有雕塑家乔治.柯贝尔所做的 少女雕像,成为内外空间结合的焦点。
4)建筑立面分析
整座建筑外观平稳简洁,所有的墙体都是从地面直通到顶,没有任何线脚过度, 显得干净利落,一反过去繁琐装饰的旧习,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建筑材料应用
建筑的美学效果除了在空间与形体上得到反映外,还着重依靠建筑材料本
从巴塞罗那德国馆透析密斯的建筑思想
建筑 理论 与设 计
口豳圆圈
从 巴塞 罗那德 国馆 透析密斯 的建筑思想
比住 宅 。这 点我 会在 后 面 的论述 中逐步 展 开 。
密 斯“ 少就是 多” 的思 想
在 本科 阶 段 的先例 分 析作 业 中 , 我分 析 的正 是 巴塞 罗 那德 国馆 。那 个 时 候, 密斯“ L E S S I S MO R E ” 的 思想 便 深 深 影 响 到 了 我 随后 的建 筑 师 沙 龙 的设 比起 空 间上 的 自由 , 密斯 “ 少就 是 多” 的思 想 更 多地 体 现在 功 能 的 自由 之 上。 对 密斯 而 言 , 从未 有 过什 么功 能决 定 形式 。 他 甚至 坦 言 , 沙 利文 的 “ 形 式追
骗。 他的 这一 思想 也 极大 地 影 响了 当时 我们 这些 刚 刚跨 入建 筑学 领 域 的初 学
者, 直 到现 在 的设 计 之 中 。 我也 依然 遵循 着 他 的这 一原 则 , 认为 维 持建 筑 结构 的原 真 性 不仅 仅是 需 要的 。 并且 是必 需 的。 不 可 否认 的 是 , 当结 构 骨架 完 成 了而 仍 然 缺 少外 面 的 表皮 时 , 建 筑是 不 完整 的 。 但是 有一 点 我们 要 注意 , 就是 结构 构件 在 被放 大 到一 定程 度 的时候 。 很容 易 被 人们作 为 建筑 中的一 个重 要 的视 觉元 素 而加 以接 受 。 例 如 中 国传统 建筑 中的斗 拱 , 原 先仅 仅是 结 构 构件 , 后 来却 成 为 了整 个建 筑 视 觉 的 中心点 。 以 至于 在 清代 的时候 , 斗 拱 的结 构 作 用可 以被 梁 和柱 所 替代 , 但 依 然 被 当 时 的人 们 所保 留—— 他 已 经完 全地 融入 了建筑 形式 , 以 至 于人 们不 能 接受 这 个 “ 无 用 ”构件 的消失 而造 成 建筑 形式 的 不完 整 。这 一 点在 西 方建 筑 中也 有 体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综述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密斯的全名为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四个建筑大师中,他对建筑文化和建筑理论的影响最为深远,他几乎改变了“世界近2/3城市天际轮廓线”。
从形式上来看,在目前建筑理论界,密斯的思想似乎最为透明和简朴,这是因为密斯把建筑思想表达得通俗易懂。
密斯的建筑思想能够全世界的迅速的传播开来,应该得益于密斯理论上这种近乎透明性。
本文拟研究密斯建筑思想的来龙去脉,期望能够找到密斯建筑思想的理论基托和密斯建筑的根。
背景阐述和理论依据当密斯从圣·托马斯那里看到真理的定义即“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时,表现为欣喜若狂。
同时,圣·奥古斯丁的“真的光芒就是美”也是密斯喜欢的名言。
从上述两段句子中,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对“真”或“真理”的阐释,泄露出密斯思想上的哲学偏好。
从这里,或许可以找到密斯建筑思想的隐秘入口。
一、真或真理与形式圣·托马斯是经院哲学家,他的哲学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基础。
亚里士多德把现实中的事物分为形式(Form)与质料,形式是事物的主要决定因素,质料则是被动的因素。
事物的性质是由形式所决定的。
比如,石凳和石桌,虽然质料相同,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一个是桌子另一个是凳子。
“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所要说明的是“真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事实或者事物的意义,这里要指出的是“事实”其实就是“事物运动造成的现实”,它被看作为一种抽象的“事物”,也可以分为质料与形式,在此把“事实”理解为抽象事物。
事物的意义取决于事物的“真理”,而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事物的“真理”就是事物的“形式”,也就是说,形式就是事物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这样,就可以看出密斯其实就是把“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领悟成形式就是事物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圣·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家,他的哲学以柏拉图的思想作为基础。
密斯简介
是密斯凡德罗说的,他出生于德国,德意志民族典型的理性严谨使他很容易从二十世纪初众多的建筑大师中凸显出来。
正如其大多数的玻璃与钢结构作品一样,透过表象,我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到这位现代建筑大师留给二十世纪的伟大财富1886年,密斯出生于德国亚堔的一个石匠家庭,如果说现在的国人对亚深这个地方还有点熟悉的话,那就是因为一名中国球员--谢晖正效力于亚深的足球俱乐部。
绝少有人知道一位现代建筑的先行者正是从这里走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
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涯深那些精美的古建筑。
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
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保罗事务所当学徒,还是在彼得。
贝伦斯手底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是在柏林开办他自己的事务所。
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的投身于二十世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贯穿二十世纪的建筑思想体系。
直至现在,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密斯风格追随者还在引申和发展这套理论。
作为一个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都离密斯很远的中国学生。
我对密斯最初与最深的印象来自他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那大片的透明玻璃墙,轻盈的结构体系,深远出挑的薄屋顶,似开似闭的空间印象。
整个建筑犹如从山谷吹来的清新的风,让我一下子从满眼总课杂的装饰建筑中解脱出来。
“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从这座存在时间很短的建筑中你都能体会到或预测到。
的确,这就是密斯风格的最经典注解。
是这个从德国小城走出来的建筑大师最经典的写照。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
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
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
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密斯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
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
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与他的徒弟菲利浦·约翰逊一手包办。
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
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
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领域的设计。
因此称为「国际风格」。
然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主义乌扥邦式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
并且后来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般注重对细部结构的处理。
但现代主义却至此达到一个高峰。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
密斯从事建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到建筑前沿。
同时,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
密斯·范·德·罗运用直线特征的风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而定。
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等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这归功于他父亲对其技术的教导。
密斯风格
密斯自幼就受到黑格尔学说的熏陶, 他曾引用黑格尔的话宣称建筑是“被翻 译到空间中去的时代意志的化身”这意 志就是对理念或绝对精神的追求,也意 味着建筑形式应该是理念的形象化。密 斯建筑采用最简单的形体、最合理的比 例正是纯理念的象征;而富有表现力的 晶莹光亮的玻璃和钢更具有非物质般的 纯形式。
密斯的建筑形式对其哲学基础的依靠 就如同哥特教堂对奥古斯丁神学的依靠一 样不可缺少,但唯一遗憾的是后者的使用 者是虔诚的中世纪天主教徒主,而在今天 有几个人能成为密斯哲学的信徒?因而在 现实中密斯对绝对精神的颂歌的作品往往 为肥皂商的广告,这种做法就像几百年前 土尔其人把古希腊理性人文主义纪念碑帕 提农神庙改为苏丹的后宫一样滑稽。
密斯对简洁抽象的几何形体及其比例的完 美追求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P l a t o )的“理念”(Form )学说。帕拉图认为现 实世界的各种形体(比如,圆、正方形、等) 都是不完美的,也是不真实的,而在现实世界 之外存在着一个理念的世界,那里才有完美和 纯粹的圆、正方形和其他各种形体;而人的灵 魂只有摆脱肉体的约束,上升到理念的世界, 才能感受到真正和纯粹的美。以后西方的思想 传统,包括中世纪的神学体系和黑格尔(Hegel) 的古典 哲学都继承了以上的观点,而只是改用不同的 术语(理念在基督教变为天堂,在黑格尔学说 是“绝对精神”Absolute Idea)。
湖滨公寓
该公寓位于美国芝加哥密歇根湖畔, 建于1951年—1953年,由建筑师密斯设 计,是早期高层建筑的代表作。公寓由 两幢26层高的“方盒子”组成,全部由 钢和玻璃标准件构成,内部大空间可由 住户随意进行灵活隔断。
密斯的理想主义
如果说密斯早期的元素主 义更多反映了他客观现实主义 一面,那么他晚期光亮的风格 则突出反映了他的主观理想主 义。
建筑师--密斯
上帝存在于细部
一切功能都被精简到极致,只剩下 材料的质量。 德国馆的精美大理石的十字拼贴
极简也极贵
密斯是先锋和保守的结合
极简练的抽象 古典典雅空间
赢得了先锋派的捍卫 获得保守资本家的青睐
建筑美学的三个回答 时代建筑形式是什么? 时代建筑技术怎么做? 时代建筑需要如何满足? 万能空间 上帝存在于细部 工业标准化和制造工艺
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
范斯沃斯住宅的极简造型结构其实并不简单 内部空间灵活和开放 8根工型钢柱支撑 四周通高的玻璃 意大利灰华石面材 ···· 造价相当的高!
严苛的施工设计到建造花了4年时间 钢结构的焊缝运用复杂角度的人工打磨,背弃了密斯鼓吹的标准化生产 定制了与住宅等长的水平仪
他试图寻找着这个时代优秀建筑简洁而高超的建筑工艺 而密斯为城市提供了通用的建筑范本
密斯·凡·德罗
Less is more
抽象主义建筑师 现代主义建筑先驱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密斯·凡·德罗 Mies Van De Rohe(1886-1969) 徳裔美国建筑师 与 柯布西耶、皮乌斯 从师于 彼得·贝伦斯 提出 流动空间 的新概念 钢铁与玻璃建筑结构之父,突破了 柯布西耶主宰的现代主义“石膏”建筑
万能空间
—— 范斯沃斯住宅
范斯沃斯住宅这一空间模式, 达到了固定厨卫和空间灵活 隔断的理想平衡。
范斯沃斯住宅被简化为八根钢柱支撑两块板,一块为 地板,离地1400mm避免季节性洪水,另一块为水平 屋面。 其中三分之一部分作为门廊,被透明玻璃围合的剩余 部分,其余空间混为一体,理论上可以灵活隔断成各种 空间。 这个就被称为万能空间。 与帕提农神庙惊人的相似。
谢谢
抽象构成主义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理性主义建筑师流动空间的创造者单跨空间的实践者形式主义大师德国建筑师的典范密斯·凡·德·罗与事实的意义1921-1933年(德国)密斯·凡·德·罗与技术的纪念化1933-1967年(美国)1921年前的早期建筑实践:密斯于1907年设计了自己第一个作品里尔住宅。
正是通过与贝伦斯的接触,他逐渐了解了19世纪早期辛克尔的创作。
密斯不想让拉丁语成为古典语言,在他于1914年为自己设计的韦尔德尔住宅,以及于1919年在柏林设计的肯帕纳住宅中,他都乐于将不可调和的对立面组织在一起。
这个时期的作品反映出密斯对保罗·西尔巴特1914年的“玻璃建筑学”的影响。
多面晶体式的摩天楼主题反复出现。
表明他与战后的表现主义者之间的联系。
这里有陶特的“玻璃链”和哈林的影子。
这一时期密斯所受到的三层影响:1,伯尔拉赫的砖传统以及其格言:“凡是构造不清晰的都不应该建造”。
2,赖特1910年前的作品中,透过风格派的渗透传来——这表现在密斯1923年设计的砖砌乡村住宅中所采用的水平式轮廓的建筑物延伸入景观的做法。
3,通过里西斯基作品阐释的马列维齐的至上主义。
密斯净化形式的目的在于显示一种复杂性,以免使建筑陷入平庸。
这种平庸是所有自然主义者无可避免所陷入的困境。
在这座住宅的平面中,各种建筑空间元素都遵循一种理想模式进行布置,它们都是完全独立的。
该住宅底层平面的分隔没有形成一条穿过住宅的通道,也许是暗示某种秩序,那么底层空间的连续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墙体隔断是一种信号,它表明该迷宫内没有通道。
该住宅底层平面的灵活自由的秩序和乏味的形体相矛盾,使建筑形式背弃了它的内容,建筑符号不再成为建筑语言的有机部分,风格派通用的建筑语言在这里毫无用处。
在先锋派人物强调延续性的地方,密斯的设计则表现为分离。
密斯的建筑完全是孤立独行的,且不考虑交流的可能性,这种形式将自身简化为一系列错置符号的片断组合,丝毫没有怀旧的痕迹。
“我们拒绝承认形式的问题,只承认建造的问题;形式不是我们设计的目标,只是建造的结果;形式自身并不存在,如果刻意去追求,那就是形式主义,这是我们所反对的。
”“框架结构就成为最适宜的体系。
它使合理化的建造方式成为固定核心,那么其他的空间就可以用活动墙体分割。
”纯净的形式中包含着一种流动感。
这里透明的玻璃隔断成为一种无法逾越的屏障。
八根柱子组成正规方格网、对传统材料的自由运用中存在着与古典主义的联系。
整个构图是至上主义和要素主义的。
该住宅室内宽敞的起居室部分由一些隔断进行划分。
这些隔断包括一段条纹玛瑙石墙体、以及用乌檀木制成的一片弧型墙体。
这些隔断与那些自由布置在室内的精致、纤细的钢柱相脱离。
该住宅内所有陈设都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不能随意移动,这种室内陈设进一步表达了一种不可改变性。
例如在这个三院住宅中,自然就像是一幅照片上的风景而被欣赏。
如果强迫自然成为一个幻觉,那么其价值绝不会超过照片,但是由于人工构筑物的介入就使周围环境的关系非常微妙,密斯的玻璃墙成了覆盖在图画上的玻璃,也成为一种将欣赏对象加以隔离的工具。
另一方面,作为雕塑设置的场所常常表现有自然景色,用一些希奇古怪的古典艺术品点缀,可以使抽象的庭院更增加神秘的气氛,从而让建筑周围的环境变成绝不只是供远距离欣赏的景观。
根据常规,人的视觉总会首先对建筑室内符号进行分析,在此原理作用下,再沿一条预先设定好的路线移动。
当一个人进入自己家里时,他的眼前便出现了各种各样难以捉摸的形象以及一幅活动的全景画。
密斯的语言成为经典的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能对建筑形式的极限进行单独阐述,并揭示决定空间划分的理由,表示出辨证的不妥协的思想。
密斯在1923年写的一篇论文很有启发性,它阐述了对“多”的定义并对“多”的含义进行了澄清:“少就是多”。
密斯通过其建筑中的“悲剧”部分,表达了一种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之间动态不安的情景。
亚历山大广场的空虚感,不是通过形式表达出来密斯在1924年写道:“我们必须满足这个时代对现实主义与功能主义的迫切需要。
”他断言,尽管这会导致平庸的建筑,但这是必要的,也是伟大的,这种对现代建筑风格不同寻常的理解使密斯高举起曾引导过他创作态度的极端建筑观在美国大展拳脚。
的,而是以一种纯粹的消极方式体现出来。
伊利诺理工学院方案,芝加哥,1939年网格规划通透的钢与玻璃盒子柱系统和玻璃表面的结合美国的标准工字梁替代十字型断面柱住宅的构思别具一格,它是一个全玻璃的方盒子,地板架空,从地面台高5英尺,这是为了防止洪水的泛滥。
整个住宅由8根柱子支撑,每边四根,住宅两端向外悬挑。
住宅平面大小为28*77英尺,北面是平缓的草地,南面是树木茂盛的河岸,门廊设在住宅的西边,宽一个开间。
克朗楼是IIT建筑系系馆。
整个建筑共分两层,上面是一个玻璃方盒子,长220英尺,宽120英尺,室内高18英尺,内部是一个通透大空间,主要是设计教室和办公室。
四对柱子间距60英尺,柱子间用板型大梁连接,屋顶悬挂在大梁下,东西各挑出20英尺。
由于钢架外露,用结构来表现建筑艺术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
上层地面比室外抬高6英尺,以利于半地下室采光通风。
半地下室包括小教室、车间和盥洗室。
郎楼的造型表现出与密斯所有作品所共有的逻辑明晰性和细部与比例的完美。
它不但在形态美学与规模方面凌驾于校园内已有的建筑物;它更采取了一种不同的形式,仅仅用钢框架和玻璃组成建筑的外观。
在这个建筑中,模数没有采用24英尺与12英尺,而采用10英尺为单位。
整个外墙是以10英尺宽来划分垂直立柱的。
在立柱之间的上层玻璃幕墙高约20英尺,再划分为两段,分别为12英尺与8英尺,下段又垂直等份为2半,使整个立面显得井然有序。
全部玻璃外墙的玻璃都是固定的,下半截是磨沙玻璃窗,上半截是透明玻璃窗,里面有活动百叶窗帘。
所有外部钢框架和窗框都漆成黑色。
在密斯的这些建筑中,符号是显而易见的,如悬挂的屋架,结构与体量的明确区分,在这些方面,密斯仍没有脱离《G》杂志里的观点、汉斯·里希特的抽象电影以及他的巴塞罗那展览馆所表述的范围。
但他并未混淆价值观和事实之间的区别。
在这方面,密斯仍然保持对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的忠实。
甚至像其本人那样,为了使逻辑法则独立存在的普遍性得以约束。
事实拥有自己的生存语言,而符号语言不能与事实相混淆,以免既背叛了事实有违背了价值观。
所以,沉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象征形式”。
从这方面看,密斯与荷兰风格派的关系就不言自明了。
密斯在美国的工作已经超越了巴塞罗那馆中对于空间的净化。
即使这些特征在体形上再次出现,那也不再作明显的表达。
在这方面,密斯最无情的批判了纳吉和里西茨基的观点。
如果所有内含的价值仅在于保留符号本身的象征意义或者以“责任”为由放弃对时代精神赋予命运的控制,那么解释符号,让它们“说话”将只能导致背离价值,使符号简化为大众工具,这是纳吉和里西茨基被迫做的事。
密斯希望做的是,以一种自己的程式化方式来接受形式语言与存在语言之间的区别。
密斯因此全力以赴的准备接受这种区别,在那种意义上他的空间是不可接近的,并不像他允诺的那样自由。
密斯的思想体系和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无关。
对密斯来说,这个世界应该保持原样,我们不必去改变它的结构。
密斯在1924年写道:“我们必须满足这个时代对现实主义与功能主义的迫切需要。
”他断言,尽管这会导致平庸的建筑,但这是必要的,也是伟大的。
“少就是多”在将建筑元素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背后是对精神意义的追求。
上帝从尼采哲学的废墟中复活,藏身于最少的元素中,藏于细部中,这种对建筑符号的净化,无论如何也是忠于先锋派中要素主义的初衷的。
但是密斯并未混淆价值观和事实之间的区别。
在这方面,密斯仍然保持着对wittgenstein的逻辑哲学的忠实。
事实拥有自己的生存语言,而符号语言不能与事实相混淆,以免其既背叛事实又背叛价值观。
他希望以一种自己的程式化方式来接受形式语言和生存语言之间的区别。
这这个意义上,他的空间是不可接近的。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L.密斯·范·德·罗设计,建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拆除。
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
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
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
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贵的气派。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现代建筑大师。
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
1919年开始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
1930~1932年任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校长。
其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提出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理论,倡导简洁精确的建筑处理手法。
生平:在1906年,年满20岁的密斯接到了第一个项目并独立完成柏林的里尔住宅。
随后于1908年到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事务所深造。
1912年离开贝伦斯事务所创业。
并设计了一系列住宅。
这些住宅都明显受到了辛克尔的影响。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密斯曾在军队服役。
1928-29年密斯设计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展览中心的德国展览馆。
1928-30年设计了捷克吐根哈特Tugendhat住宅30年代初,密斯在欧洲的声望达到了高峰。
1930在格罗皮乌斯的推荐下,密斯被任命为德绍的包豪斯学校校长。
1932年包豪斯迁往柏林。
1933年在纳粹党的反对下关闭。
1937年密斯8月来到纽约并随后被聘为美国芝加哥阿尔莫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1940年改为伊利诺伊理工学院)1939年开始设计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校园规划。
1958年,72岁的密斯从伊利诺伊理工学院退休,继续进行建筑设计。
在1962-1968年设计并完成了后期最主要的建筑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