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2021年5月26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该数据包括了人口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流动人口等信息,为科学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全省人口数量一定会持续上升

B. 三孩生育政策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不会影响人口的性别比例

C. 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人口变化趋势

D. 人口增长已使地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进而给生物圈造成巨大影响

〖答案〗A

〖解析〗A、决定种群数量的有出生率、死亡率,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全省人口数量不一定会持续上升,A错误;

B、三孩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出生率、调节年龄结构、稳定种群密度,不会直接影响性别比例,B正确;

C、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人口变化趋势,C正确;

D、目前,人口增长已使地球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会对地球资源过多消耗和利用,进而给生物圈造成了巨大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2. 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2可以表示草场的退化对野兔种群死亡率的影响

B. 图中的1可以表示郁闭度对森林中林下植物死亡率的影响

C. 非密度制约因素不能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D. 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答案〗D

〖解析〗A、图中的2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表现为与密度无关,因而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草场退化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A错误;

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郁闭度,自然灾害和气温等,图中1表示的是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非密度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来制约种群密度的变化,比如寒潮来袭牛羊等动物的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恶化,会让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从而让种群密度减小,C错误;

D、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当种群数量降低到环境容纳量以下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减弱,从而使种群增长加快,D正确。

故选D。

3. 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种捕食者与其猎物关系时,构建了猎物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下图(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猎物增长的比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猎物种群数量介于A~B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A点

B. 猎物种群数量介于B~C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稳定在C点

C. 猎物种群数量与捕食者之间存在循环因果关系

D. 猎物种群数量超过一定值后被捕食率下降,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答案〗D

〖解析〗A、猎物种群数量介于A~B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种群数量会减少,最后逐渐稳定在A点,A正确;

B、猎物种群数量介于B~C之间时,被捕食率小于补充率,种群数量会增多,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稳定在C点,B正确;

C、猎物种群数量与捕食者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表现出种群数量变化的循环因果关系,C

正确;

D、猎物种群数量超过一定值后被捕食率下降,原因是种内互助能力增强导致的,D错误。

故选D。

4.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样方内和所有边线上的个体

B. 标志重捕法调查水库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被标记个体难以被调查者再次捕捉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D.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答案〗D

〖解析〗A、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要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统计样方内和所有边线上的个体,这样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大,A错误;

B、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志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水库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若被标志个体难以被调查者再次捕捉,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错误;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向计数板滴加培养液后要静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值接近,C错误;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导致小动物的趋暗特性无法正常表现,则调查数值偏小,D正确。

故选D。

5. 树线是指高海拔山地天然森林分布的上限,树线以上为高山灌丛和草甸,树线以下分布的是以乔木为主的森林,如图1.生态学家研究了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如图2.当植被厚度较大时,会形成一道厚厚的“封锁墙”,植物种子落于此地难以萌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分高山灌丛、草甸、乔木群落的首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B. 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次生演替,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多

C. 树线之上和树线之下的植物群落明显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 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植物种子落于此地难以萌发导致树线相对静止

〖答案〗C

〖解析〗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A 正确;

B、在树线上升的过程中,原有的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树木越来越多,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逐渐增多,B正确;

C、影响树线之上和之下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D、图2说明,树线上升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可能是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相对静止,D 正确。

故选C。

6. 某生物群落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生活着两种植食性动物A、B,肉食性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群落为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半干旱或较湿润地区

B. A与B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且竞争能力相当

C. 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显著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