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时,u>2f,则会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应用这一成像规律的是()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近视眼镜【答案】 A
【解析】【解答】观察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清晰的像,故f<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是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3.物体从距凸透镜18cm移到距凸透镜12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答案】 B
【解析】【解答】物体在距离凸透镜12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12cm>f,所以,12cm>f>6cm。
物体在距离凸透镜18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18cm>f,所以,18cm>f>9cm。
综上所述:12cm>f>9cm。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凸透镜物距和像距范围,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列不等式并解,计算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4.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B.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C.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 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答案】 B
【解析】【解答】光屏上能呈现像,那一定是实像,又是放大的,那一定是投影仪原理,物距在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墙面是粗糙的,光照到墙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所以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墙上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红色的物体只能反射红光,其它的光被吸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投影仪原理: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A. ③是②的像
B. ④是①的像
C. ③是①的像
D. ⑤是
②的像
【答案】 C
【解析】【解答】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当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当f<U<2f 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当U<f时,成正立的虚像。
6.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案】 B
【解析】【解答】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透明塑料瓶相当于这样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漫反射,若眼不在反射光束的方向上,镜面看上去是亮的
B. 把来自光源的光向四面八方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C. 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 用激光器射出一束光线,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若眼不在反射光束的方向上,镜面看上去是黑的,A不符合题意;
B、来自光源的光向四面八方的反射是漫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当光从空气射凹透镜时,出射光线会远离主光轴,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符合题意;
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
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8.“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20 字小诗《苔》出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央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诗句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苔花是光源
B. 苔花虽然很小,也学牡丹花努力绽放,我们能看到苔花是因为光的反射
C. 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D. 苔花生长在房屋背后的阴凉处,房屋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苔花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
B、我们能看到苔花是因为光照在苔花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B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
D、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9.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交通标志线上每隔2m安装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
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
下列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
A. 公路上反光标志牌
B. 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
C. 自行车的尾灯
D. 环卫工人穿的反光马甲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由于“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当汽车灯光射来时,光线经过玻璃微珠折射后,在玻璃微珠背面发生反射,然后沿原路返回,这样司机就可以看清黑夜中的标志牌。
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自行车的尾灯、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都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只有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没有用到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图像,“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同时又能将汇聚后光线全反射,反光效率很高.
10.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 王亚平离水球的距离大于水球焦距的2倍
D. 若王亚平离水球越远,“倒影”会越大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王亚平前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所以此时的“倒影”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是光的折射的缘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此时成的是缩小的实像,所以能成在光屏上,B不符合题意;
C、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王亚平离水球的距离大于水球焦距的2倍,C符合题意;
D、若王亚平离水球越远,即物距变大,所以像距变小,像变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结合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分析解答即可.
11.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是()
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C.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D.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A不符合题意;
B、甲图中成像规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应用于投影仪,B不符合题意;
C、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不符合题意。
D、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且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此时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
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凸透镜远离书本时,成的像也变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成像特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解答即可.
12.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 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B.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C.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物体离凸透镜的焦距更远,则像更靠近凸透镜,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承接清晰的像,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更远,像会更靠近凸透镜。
13.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2009年7月我国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
B. 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 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 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答案】 A
【解析】【解答】A、2009年7月我国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A 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不符合题意;
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凹透镜矫正视力,光的折射等光的知识。
属于基础题。
14.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
A. 6cm
B. 12cm
C. 18cm
D. 24cm
【答案】 C
【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
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
焦距,即焦距是 12cm=18cm.
故答案为:C.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15.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Ⅲ区域,箭头向上.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
1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
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C
【解析】【解答】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是因为晶关体曲度过小,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此项错误;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此项正确;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
故选C.
【分析】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依据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来判断此题.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色散、近视远视的矫正.
1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越凸,焦距越小
C. 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D. 若用一张纸遮住水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缺失了下半部分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是,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而且像变小.故B正确;
C、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且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的特点分析即可判断;(3)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即可判断;(4)凸透镜成实像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像点,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凸透镜其它部分仍然能够会聚光线,所以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照射到像上的光线数量减少,像比原来变暗.
18.下列四种光学仪器中,与人的眼球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望远镜
B. 显微镜
C. 照相机
D. 投影仪【答案】C
【解析】【解答】解:人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A、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远处的物体在物镜处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目镜与物镜所成像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A错误
B、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一个幻灯机;目镜与物镜所成像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B错误.
C、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所以照
相机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故C正确;
D、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人的眼睛像像一架照相机,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19.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激光矫正近视,是对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进行手术,使其变薄,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使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成的像后移,直到移到视网膜上.图A角膜的中间和边缘一样厚,图B中间薄边缘厚,符合凹透镜的特点,图C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不符合题意,图D是多块凹透镜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
20.如图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①在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磁铁的S极,画法正确;
②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射出,经过光心的光心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画法正确;
③足球对斜面的压力方向垂直向下,作用点在斜面上,画法错误;
④图中F1的力矩画法错误,应该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画法错误;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磁感线的画法、凸透镜成像规律、压力的作用点和杠杆中力臂的画法进行分析解答.
21.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从图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10cm;
当物体距凸透镜18cm 时,物距u=18cm,其介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根据图甲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像的性质.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22.下列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物理原理、规律与对应的实用技术的原理、规律不相符的是()
A. 照相机
B. 电磁起重机
C. 电动机
D. 发电机【答案】 A
【解析】【解答】解:
A、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放大镜,不是照相机.符合题意;
B、线圈中通有电流线圈周围产生磁场,这是电流的磁效应,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电磁起重机.不符合题意;
C、通电直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把直导体制成线圈,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制成电动机.不符合题意;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应用于照相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应用于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应用于放大镜.
(2)电磁起重机是电流的磁效应的重要应用.
(3)电动机的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制成的.
23.某同学利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小于镜头焦距
B. 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等于镜头焦距
C. 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
D. 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大于镜头二倍焦距
【答案】 D
【解析】【分析】用照相机拍摄时,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是物距,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为: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在凸透镜的胶片上得到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