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学纲要人物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学纲要人物分析——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百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纷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此文开篇为李鸿章临死前所吟出的绝命诗,让人看了不禁垂泪,李鸿章这个自诩“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在他临死前所吟出的诗句却是极度的悲哀和无奈,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中兴名臣”对大清帝国岌岌可危的局面的担忧之情。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但李鸿章的功绩与得失却也不容置疑。
大清国旗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
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其评价也使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了他的一生。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曾有大功于国家之举的功臣,一位那个时代的先驱,一位不齿于人的罪人”。
---未明
“水浅而舟大也” ------ 毛泽东
“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 ----孙中山
历史是理解过去,掌握现在,洞悉未来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中国的近代史。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曾说过,晚晴只要搞懂三个人,就可以吧晚晴历史的这个枢纽,这个着眼点找到。
他说的三个人中,其中一个就是李鸿章。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在晚晴这个破败,腐朽的统治下,没能实现其伟大抱负,这是不仅个人的悲哀,更是民族和历史的悲哀!有人曾评价李鸿章是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评价是有道理的。
李鸿章一生可以用一个“传奇”来形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他的那个年代里的一个传奇。
他在传奇中延续着生命,也在传奇中影响着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从一介书生拜会影响他终生的恩师曾国藩到走向兵戎生涯向太平天国军队伸出了无情的黑手;从满清功臣一等伯爵到洋务运动主要人物仅次于恩师的中兴名臣;从购买铁甲战舰组建远东第一舰队到马关受辱招致一生骂名;从出使欧美落实以夷制夷策略到辛丑绝望悲愤而死。
李鸿章时时刻刻都在做着一个超越正
常人承受范围的事。
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晚年更是支撑着大厦将倾的大清王朝,没有他晚清历史几乎是无法叙述的!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很多人都在思考大清王朝该何处去?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想的比任何人都要多。
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李鸿章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中国不实行一系列变革,中国的国力将与外国列强的差距越来越大,到时候只能是任人宰割。
魏源提过“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这对李鸿章的影响很大。
不错,别人有很多先进的东西,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有向别人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而为王朝奉献,最后达到自强的目的。
中国必须自强,不强中国就会被外国列强彻底瓜分。
可是没有多少人对外患那么忧虑,那么敏感。
在“内乱”平定后,统治阶级看到的是“同治中兴”的大好河山。
是啊,国家太平了,外敌不必忧虑,有祖宗的成法,有半部《论语》足可退敌。
作为中兴名臣的李鸿章却深深的感受到中国的虚弱与愚昧。
他深感到自己不能随波逐流,自己应该为国家为百姓做些事。
他感到,中国弱就弱在没有工业,特别是没有军事工业。
没有一个强大战斗力的军队,所以中国才屡屡遭受列强瓜分。
然而他知道,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中国强大之日,既不在今日,也不在近期,而在百年以后。
必须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可以完成的。
李鸿章认为,中国目前是弱的,没有力量同洋人一战。
最好的方法是尽力与洋人周旋。
洋人想得到的,无非是中国的白银。
实在不行,就花钱买个平安得了。
中国现在不能与洋人发动战争,一旦战争一开,中国就会灭亡。
中国最重要的事情是自强,只有强大的中国,才可以与洋人决战。
这也是李鸿章避战求和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随着曾国藩的逝世与后来左宗棠的作古,李鸿章在朝廷上下的作用便无人可以替代。
李鸿章达到了他事业的巅峰期。
这也为他发展洋务提供了条件。
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洋务派和顽固派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他顶住朝廷上顽固派的攻击与阻扰,设“炸炮三局”(天津机器兵工厂),兴中国自制炮弹的先河;创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办矿务局;开办天津电报总局,等等。
总之,不得不承认,李鸿章为中国工业的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鸿章知道,要想自强,必须要外国先进的技术,必须培养具有先进技术的中国人才,所以在他的一再请奏下,朝廷终于决定答应他的请求,选派学生留学欧美。
这举措为中国培养了很多人才,如后来的京张铁路建筑总工程师詹天佑等。
说中国近代军事力量十分薄弱,这是合理的。
但就在这薄弱的中国军事力量中,却有过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它就是北洋水师,它的主帅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从历次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中看出,列强都是从水路以战舰而至,以强大的火力轰击岸上清军,最后登陆得手。
而中国却几乎没有任何海上力量与敌战斗,所以中国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样可保大清无忧。
筹办海防已经在李鸿章的大脑里明晰了。
李鸿章上奏要加强海防,组建海军。
可是狂妄的朝廷却没有对此重视。
1874年,日本用刚建好的炮船悍然向中国的台湾发动侵略,朝廷惊呆了,如今的东夷小国都敢欺负天朝,这还了得。
李鸿章再一次呈上组建海军的折子即著名的《筹议海防折》,这一次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经过御前会议讨论,最后决定组建南、北洋两支海军,它们的主帅分别为沈葆桢与李鸿章。
每年由户部给每支舰队拨款四百万两白银。
这也可以看出,朝廷为了巩固海防,的确
在尽力了。
李鸿章凭借着自己在朝廷的影响,加之自己在官场多年,在他的游说下,每年向南洋水师的拨款也大部分落入北洋水师之手。
所以渐渐的,北洋水师的实力大大超过了南洋水师。
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定远”与“镇远”号两艘铁甲舰,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在李鸿章多年经营下,终于组建完成。
李鸿章平时要求北洋水师的训练要以日本海军为假想敌,从后来的历史可以看出,李鸿章的这一战略无疑是正确的。
中国人在看到自己的国家有如此强的海军,每个人都为之一振,民族自尊心也由此得到了加强。
这支让亿万中国人骄傲的海军主帅就是李鸿章啊!
总之,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位大臣像李鸿章一样在帝国历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他对大清国历史的影响远远超出国界,晚年的他更是这个摇摇欲坠的庞大帝国的主梁,他的一举一动不但影响着这个帝国的国家命运,而且几乎涉及到整个东方近代史走向。
翻开一部中国近代史,他的身影屡屡出现,没有他的中国近代史会成为一部残缺的历史,也是无法叙述的历史。
其实纵观李鸿章的一生事迹,他是很想进行中国改革的,但要想在封建专制的清王朝进行改革,又是何等之艰难啊,实事求是地说,李鸿章应是近代中国改革者的先驱,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应该被抹杀的。